DL/T 5284-2019(代替DL/T 5284-2012)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施工工艺导则

DL/T 5284-2019(代替DL/T 5284-2012)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施工工艺导则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3932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L/T 5284-2019(代替DL/T 5284-2012)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施工工艺导则

3.0.1架线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的特性、现场地形等条件制 定施工方案。 3.0.2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掌握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的施工要求,在实际操作 时应执行施工方案。 3.0.3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的工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110kV~750kV架空输 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规定,并结合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的特殊要求进 行验收。

3.0.4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展放应采用张力架线,其施工工艺、施工质量和安全应按 照现行的行业标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DL/T5343和《电 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电力线路》DL/T5009.2规定执行。

施工机具技术条件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耐张金具组合串应有具有较大调整范围的调整金具。 3直线塔、耐张塔应设置满足施工要求的施工用孔。 3.0.6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承受的放线张力不应超过20%RTS 3.0.7石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在单个放线滑车上的包络角不应超过25°。 3.0.8放线区段长度宜设置在6km~8km之间,并不应超过20个滑车。在高山、大岭等地 形较差地区,放线区段长度还应缩短。张力放线区段长度及牵引场和张力场位置应主要根据 地形条件和放线能力确定,兼顾放线效率。跨越重要的跨越物,应缩短放线区段长度。碳纤 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铝股为软铝时放线区段长度不宜超过6km,且放线区段滑车数不应超 过15个。 3.0.9与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直接接触的工器具,不应损伤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 服 线。 3.0.10新规格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的施工机具应通过试验验证才能在工程应用 3.0.11牵引绳、牵引板、旋转连接器、装配式牵引器、网套连接器与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 空导线的连接处是张力放线系统的薄弱和关键环节,每次使用前均应按规定要求严格检查 3.0.12400mm²及以上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牵引应采用装配式牵引器,不应采用单头

3.0.10新规格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的施工机具应通过试验验证才能在工程应用, 3.0.11牵引绳、牵引板、旋转连接器、装配式牵引器、网套连接器与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 空导线的连接处是张力放线系统的薄弱和关键环节,每次使用前均应按规定要求严格检查。 3.0.12400mm²及以上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牵引应采用装配式牵引器,不应采用单头 网套连接器。 3.0.13400mm²以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可采用装配式牵引器进行牵引,但在跨越铁

DBS42 007-2015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魔芋膳食纤维DL/T52842019

路、高速公路、重要输电通道、居民密集区时,应采用装配式牵引器进行牵弓引。 3.0.14对于400mm²及以上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换盘 应采用两个单头网套连接器加抗弯旋转连接器的形式,不应采用双头网套连接器。 3.0.15对于400mm²以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采用单头网套连接器牵引碳纤维复 合材料芯架空导线和采用双头网套连接器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换盘前应进行试 验验证。 3.0.16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的压接,应由培训合格并获得上岗证的技工操作。碳纤 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压接前应进行压接设备、金具和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的检查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压接应按照要求操作,压接后应进行检查和记录。 3.0.17紧线及挂线时,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过牵引长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及安全要求

4.1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运输及防护

4.1.1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堆放应与地面隔离,避免磨损或腐蚀。 4.1.2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交货盘及包装应适应长距离及山地运输和吊装要求,避免 造成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损伤 压或损伤

4.1.1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堆放应与地面隔离,避免磨损或腐蚀。

4.1.3吊具应避免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交货盘挤压或损伤

4.2.1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与被跨越物净空安全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110kV 75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的要求。 4.2.2张力架线中跨越架的几何尺寸及安装应符合现行的行业标准《110kV~750kV架空输 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DL/T5343及《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电力线 路》DL/T5009.2的要求。

4.2.3跨越架顶部可能与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接触部位应采取防磨保护指

4.3.1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放线盘 张力机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4.3.2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进张力机的水平夹角不应大于10°,出张力机的水平夹角 不应大于5°

4.3.3张力机应布置于顺线路方向,不应转向。

4.4.1施工中与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直接接触的机具包括:张力机、放线滑车、装配 式牵引器、蛇节式接续管保护装置、单头网套连接器、卡线器、提线器、压接机等。这几类 施工机具应满足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特性的要求,并与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规 格相匹配,其性能还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常见碳纤维复合材料芯软铝绞线的机具配 置见附录A.1。

DL/T52842019

4.4.2710mm及以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软铝绞线用张力机放线卷筒直径应不小于碳纤维复 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直径的50倍。 4.4.31660mm²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半硬铝绞线用张力机放线卷筒直径应不小于2200mm,张 力机进线导向轮宜由两组自平衡滚轮组成;机具配置见附录A.2。 4.4.4放线滑车选型应符合现行的行业标准《架空输电线路放线滑车》DL/T371的要求, 且满足如下要求: 1710mm²及以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软铝绞线用滑轮槽底部直径不应小于该导线直径 的30倍。1660mm²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半硬铝绞线用滑轮槽底部直径不应小于1500mm。 2滑轮槽深度应大于该导线直径1.25倍,且不应小于接续管保护装置外径的三分之二, 3滑轮槽应能顺利通过装配式牵引器与接续管保护装置。 4滑轮槽内与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接触部分应为胶体或其它韧性材料。 5滑轮的摩阻系数不应大于1.015。 6放线滑车应与放线方式相配合,牵引板应与放线滑车相匹配,保证牵引板的通过性 7放线滑车悬挂前,应检查放线滑车的零部件是否齐全,滑轮转动是否灵活,轮槽是 否有尖角、锐角、缺陷、损伤等,如存在以上情况,应及时更换。 4.4.5装配式牵引器主要由橡胶套、蛇节、过渡连接件、下连接件、大卡爪、中间连接件、 小卡爪、小卡爪安装座、上连接件、压盖与压盖螺栓组成,见图4.4.5。

4.4.2710mm及以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软铝绞线用张力机放线卷筒直径应不小于碳纤维复 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直径的50倍。 4.4.31660mm²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半硬铝绞线用张力机放线卷筒直径应不小于2200mm,张 力机进线导向轮宜由两组自平衡滚轮组成;机具配置见附录A.2。 .4.4放线滑车选型应符合现行的行业标准《架空输电线路放线滑车》DL/T371的要求, 且满足如下要求: 1710mm²及以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软铝绞线用滑轮槽底部直径不应小于该导线直径 的30倍。1660mm²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半硬铝绞线用滑轮槽底部直径不应小于1500mm。 2滑轮槽深度应大于该导线直径1.25倍,且不应小于接续管保护装置外径的三分之二 3滑轮槽应能顺利通过装配式牵引器与接续管保护装置。 4滑轮槽内与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接触部分应为胶体或其它韧性材料。 5滑轮的摩阻系数不应大于1.015。 6放线滑车应与放线方式相配合,牵引板应与放线滑车相匹配,保证牵引板的通过性 7放线滑车悬挂前,应检查放线滑车的零部件是否齐全,滑轮转动是否灵活,轮槽是 否有尖角、锐角、缺陷、损伤等,如存在以上情况,应及时更换。 .4.5装配式牵引器主要由橡胶套、蛇节、过渡连接件、下连接件、大卡爪、中间连接件

DL/T 5284 2019

4.4.6装配式牵引器使用应满足如下要求:

图4.4.5装配式牵引器结构示意图

1过滑车时,牵引器尾部蛇节组最大弯折角应不大于30°,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滑轮 槽底半径,且应能够有效保护出口处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见图4.4.6。

R: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半径

图4.4.6过滑车时牵引器尾部蛇节组弯曲状态

2装配式牵引器应与展放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的型号规格配套使用,不应混用。 3装配式牵引器每次使用前,应检查零部件是否齐全。检查大、小卡爪有无磨损,检 查卡爪安装座是否有异物或有变形,如磨损严重或有损伤应及时更换 4大小卡爪重复使用次数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规定。 5小卡爪应使用纯酒精或汽油清洗内腔的玻璃纤维粉末并晾干。 4.7非定长张力放线时,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的直线接续管外部应使用蛇节式接续 管保护装置,其主要由橡胶头、钢管、连接头、蛇节与紧固螺钉等组成,见图4.4.7。

DL/T52842019

式接续管保护装置使用要

图4.4.7接续管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1接续管保护装置过滑车时,两端蛇节组最大弯折角应不大于30°,其弯曲半径应不 小于滑轮槽底半径,保护出口处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 2接续管保护装置使用前,应检查接续管保护装置与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和接 续管是否配套,零部件是否齐全、完好,螺钉有无锈蚀,橡胶头有无磨损。 3接续管保护装置钢管、连接头、蛇节应采用内六角螺钉紧固,两端橡胶头应采用不 锈钢卡箍或铁丝绑扎。 4.4.9单头网套连接器安装于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端部,用于连接碳纤维复合材料芯 架空导线与其他机具,由单股编织网、双股编织网、多股编织网、金属保护管、金属压接管、 钢丝绳环套等组成,见图4.4.9。

4.4.10单头网套连接器使用要求如下:

剥铝层时宜使用手锯或专用剥线器。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端部应安装钢箍并压紧后方可穿入网套。 安装用钢箍的宽度应不超过30mm

图4.4.9网套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4.4.11卡线器的使用应满足如下要求:

1应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专用卡线器,卡线器应能有效夹持,且不损伤碳 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 2使用前应检查卡线器和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是否配套,钳口有无磨损,夹持 长度是否符合技术条件要求, 3使用前,应对卡线器与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进行配合性试验。不同厂家的卡 线器和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应分别进行试验。 4卡线器安装完毕,应立即在卡线器后端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上安装胶管,用 以保护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不受损伤。 5卡线器受力过程中和受力后,应采取措施,保证卡线器后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 空导线不折弯。

4.4.12提线器的使用应满足如下要求:

1提线器的吊钩与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接触面应有橡胶衬垫,且橡胶衬垫不应 有明显磨损和损伤。 2吊钩的承托面积和曲率半径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3提线器性能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大规格提线器可代替小规格使用。 4.4.13压接机模具的使用应满足如下要求: 1压接用压模应与压接管相配套。凡上模与下模有固定方向时,则模具应有明显标记

1压接用压模应与压接管相配套。凡上模与下模有固定方向时,则模具应有明显标记 不应放错。 2对压模应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压模变形、磨损或尺寸超差时应予以更换, 3压接管在压好第一模后,应检查压后对边距尺寸,符合本标准6.6.4规定后再继续液 压操作。

DL/T52842019

5.0.1多分裂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的放线方式应根据设备和地形条件进行计算后确 定,宜采用同步展放方式。

定,宜采用同步展放方式。 5.0.2布线时应以减少接头和接续管少过滑车为原则。 5.0.3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牵引场和张力场不受设计耐张段限制,宜在耐张塔前、后 设置牵引场和张力场;耐张线夹不宜在压接后升空。 5.0.4可以直线塔作为施工段起止塔,在耐张塔上直通放线,但该直线塔应满足锚线工况的 受力要求。该直线档直线接续管升空应使用专用防折卡线器,或应在邻档采用卡线器过轮送 线等施工措施避免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局部产生锐角弯折。 5.0.5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展放可采用非定长放线;有条件的区段可采用定长放线。 5.0.6同一耐张段中,应使用同一厂家同一规格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通过接续管进 行连接。 5.0.7牵引板后防扭钢丝绳的长度应保证防捻器不会碰触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使牵 引板与装配式牵引器能顺利通过放线滑车为宜,见图5.0.7。

张力放线应严格根据施工方案实施张力控制,防止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直接在

DL/T52842019

跨越架上滑移:对部分跨越架上应设置防磨滚信

DL/T52842019

6.1.1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压接时,质量检查人员应在场进行监督,并填写施工记录 表。 6.1.2 耐张线夹、接续管储运过程中应避免磕碰变形。 6.1.3 压接用压模应与压接管配套,压接钳应与压模匹配,压接机工作正常,压力指示准确 6.1.4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受压部分压接前应顺直完好,距管口18m范围内不应有 必须处理或不能修复的缺陷。 6.1.5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端部在切割前应校直,且应有防止散股的措施;切割碳纤 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外层铝股时不应伤及碳纤维复合材料芯。 6.1.6量尺画印的定位印记在画好后应立即复查,确保准确无误 6.1.7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展放前应做试压接试验,且试件不少于3组。压接前应对 工艺性进行评定,工艺性评定内容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外观无明显的松股、翻 股,压接管无弯曲。握力试验应加载至试件破坏,握力值应不小于95%设计计算拉断力。 如果发现有一根试件的握力值未达到要求,应查明原因,改进后对两倍数量的试件进行试验

6.2.1应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接续管、耐张线夹、引流线夹的外形尺寸,选择与 之相匹配的液压压接机及压模的类型

6.2.2压模尺寸应符合以下规定

压模压口长L按下式计算

式中: P一液压机出力,N:

k:P = HB· D

k—液压机使用系数(1000kN液压机:k=0.09;2000kN~3000kN液压机:k=0.08); HB一压接管材料的布氏硬度,N/mm;铝压接管取25; D一铝管标称外径,mm。 5.2.3检查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的结构及规格,其应与工程设计相符。 5.2.4测量各种接续管、耐张线夹和引流线夹等金具的内外直径时,应使用示值误差不低 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时可采用钢尺。 5.2.5液压压接机使用前,应检查其完好程度,油压表应处于有效检定期内;压模表面质 完好,任一组对边距的尺寸及公差符合6.2.2的要求

6.3.1接续管和耐张线夹安装前,应按厂家图纸核查所有配套零件,不应错用、混用;金具 外观、尺寸和公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T2314的要求。 6.3.2金具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零件配套齐全;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与金具的规 格应匹配,并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6.3.3金具表面应光洁,不应有裂纹、伤痕、砂眼、锈蚀、毛刺和凹凸不平等缺陷,锌层应 无剥落

6.3.4接续管主要包括压接管、内衬管( (部分规格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不涉及)、 形夹座、楔形夹芯、联接器、联接器内管等部件,见图634.

5.3.4接续管主要包括压接管、内衬管(部分规格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不

图6.3.4接续管结构示意图

DL/T52842019

6.3.5耐张线夹主要包括钢锚、压接管、楔形夹座、楔形夹芯、内衬管(部分规格碳纤维复 合材料芯*空导线不涉及)等部件,见图6.3.5。

图6.3.5耐张线夹结构示意图

6.3.6接续管、耐张线夹和引流线夹使用前,应清洗管内壁的油脂,并清除影响穿管的切屑。 金具短期内不使用时,应将管口临时封堵,并以包装物加以封装

6.4.1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接续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在临时锚线后进行压接,临锚过程中不应使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处于锐角 状态。 2压接现场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不应与地面直接接触。 3锚线位置应距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端头处15m以外。 6.4.2接续管铝管套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洁布将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端部表面擦净,擦拭长度不小于压接管长度的 3倍; 2将接续管的内衬管自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的两端部套入碳纤维复合材料芯* 空导线,然后再将压接管从任一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端部套入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

1应在临时锚线后进行压接,临锚过程 不应使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处于锐角 状态。 2压接现场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不应与地面直接接触。 3锚线位置应距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端头处15m以外。 .4.2接续管铝管套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洁布将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端部表面 拭长度不小于压接管长度的 3倍; 2将接续管的内衬管自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的两端部套入碳纤维复合材料芯* 空导线,然后再将压接管从任一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端部套入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 导线中。

6.4.3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剥线应

复合材料芯*空导线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DL/T 5284 2019

表6.4.3压接套管安装位置

4在标记N处将铝单丝分层锯掉。最内层的铝线只可锯开一半,然后通过弯折去除, 以确保复合芯不被切割损伤 5先用抹布擦去复合芯上的污渍,再用0#细砂纸轻轻打磨复合芯,保证全部表面被均

6.4.4接续管联接器组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将复合芯从楔形夹座小内径一端穿入,然后将复合芯从楔形夹小端穿入,复合芯露 出楔形夹大端端面长度15。回拉楔形夹座,将楔形夹连同芯棒整体滑进楔形夹座,产生预紧

DL/T52842019

量取压接管中心至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端头距离

压完第一模后,实测压接管压后对边距,符合本标准6.6.5要求后再继续液压操作。 压接完成后测量相关尺寸,填写施工记录表,见附录B表B.0.2

6.5.1耐张线夹一些操作细则与接续管基

耐张线夹一些操作细则与接续管基本一致。

6.5.2耐张线夹铝管套入应符合下列规定:

用洁布将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表面擦净,擦拭长度不小于压接管长度的3倍; 2将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端头穿入内衬管,然后,再穿入耐张线夹压接管。 5.3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DL/T52842019

4在标记处将铝单丝分层锯掉,要求与6.4.4第4条一致。

1将复合芯从楔形夹座小内径一端穿入,然后将复合芯从楔形夹较窄一端穿入,并夹 主芯棒,复合芯露出楔形夹长度12,具体尺寸见表6.4.3。 2回拉楔形夹座,将楔形夹连同芯棒整体滑进楔形夹座内。 3将钢锚入楔形夹座,用扳手拧紧。钢锚安装中,一名操作人员需使用扳手卡紧楔 形夹座扁平端并握住扳手,另一名操作人员使用扳手将钢锚拧入楔形夹座内。负责卡紧操作 人员不能转动扳手,以避免芯棒在拧紧过程受损。钢锚旋入楔形卡座的深度应符合产品技术 文件规定。 4检查楔形夹座与铝线间,应有的复合芯露出,露出长度为13左右,楔形夹小端应从 契形夹座端面向外伸出长度14,见图6.5.4,具体尺寸见表6.4.3。测量相关尺寸,见图6.5.4。 真写施工记录表,见附录C表C.0.1。

图6.5.4耐张线夹连接安装图

夹钢锚环与铝管引流板的相对方位确定应符合

压接操作人员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耐张线夹钢锚挂环与铝管引流板的方向,在耐张 线夹钢锚与铝管穿位完成后,转动铝管至规定的方向; 2耐张线夹钢锚环定位:用标记笔自耐张铝管至钢锚画一直线,压接时保持耐张铝管 与钢锚的标记线在一条直线上。

6.5.6耐张线夹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应符合

1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压接部分的铝股表面均匀涂刷电力脂,并完全覆盖, 用钢丝刷沿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捻向进行擦刷,并除去多余电力脂。 2将耐张线夹铝管安装到钢锚压接限位线位置。并将联接钢锚与耐张线夹铝管引流板 方向调整至所要求的角度。 3用钢刷清除内衬管表面氧化膜,均匀涂刷电力脂,将内衬管推至耐张线夹铝管内, 4开始压接前,在压接管表面采取易脱模措施。 5在靠近钢锚标记处先施压第一模。 6自耐张线夹铝管端口标记线外l7(5mm)处向管口端部依次施压。施压时模与模之 间的重叠长度不应小于10mm。压接时应保持耐张线夹联接钢锚与耐张线夹铝管引流的正确 位置,不应歪斜,见图6.5.6。

图6.5.6耐张线夹施压顺序图

压完第一模后,实测压接管压后对边距,符合本标准6.6.5要求后再继续液压操作。 压接后测量相关尺寸,填写施工记录表,见附录C表C.0.2

6.6压接要点及质量检查

6.6.1液压压接机的缸体应垂直地面,并放置平稳。 6.6.2压接管放入下压模时,位置应正确。检查定位印记是否处于指定位置,双手把住管、 线后合上模。应使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与压接管保持水平状态GB/T 28199-2011 电热油汀,并与液压机轴心相 致,以减少管受压后产生弯曲,然后开动液压机

DL/T52842019

7.0.2紧车v钢绳线效维**后v线维*旋的错 7.0.3弧垂观测档的选择应按现行国家标准《110kV~750kV*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3执行。调整弧垂时,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在每个滑车上往返次数不宜超过 5次。 7.0.4弧垂观测中,应注意环境温度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弧垂的影响,温度应在观 测档内实测,及时进行弧垂调整。 7.0.5以弧垂观测作标准,紧线应力达到标准后,保持紧线应力不变,在紧线段内的直线塔 和耐张塔上同时画印,完成画印后进行线上作业。 7.0.6在直通放线的耐张塔上进行平衡挂线或半平衡挂线。 7.0.7卡线器临锚安装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空中安装耐张线夹时,卡线器应在耐张线夹15m以外; 2地面安装耐张线夹时,卡线器与杆塔距离应大于3倍挂点高,且前一基塔应设置过 轮临锚。 7.0.8割断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前,在卡线器后侧0.5m~1.0m处,用软质绳索将碳 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松绑在临锚绳索上,防止松线时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出现硬 弯。耐张线夹压接后开空时,用软质绳索将耐张线夹钢锚临时固定在挂线绳索上。 7.0.9直线塔作牵张场起止塔时,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紧好线后需要设置过轮临 锚。对多分裂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过轮临锚高空卡线器应错位安装,同时在卡线器 可能触及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部位采取防磨和防碰撞措施。 7.0.10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张力放线后,不能当天进行紧线时,多分裂碳纤维复合 材料芯*空导线应采取不同弧垂进行锚线,避免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相互鞭击造成损 伤。 7.0.11挂线完成后,按照产品特性要求注意观察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弛度变化,确 认无误后再安装附件。

DL/T52842019

8.1.1附件安装前,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上未处理的局部轻微磨伤,可使用0细 砂纸打磨,

8.1.1附件安装前,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上未处理的局部轻微磨伤,可使用0细 砂纸打摩

.1.2在一个档距内,每根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空导线上不应有一个以上接续管ZJM 006-3891-2019 塑料彩色铅笔,不应有两 个以上补修管,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管与耐张线夹端口间的距离应大于18m。 2接续管端口与悬垂线夹中心的距离应大于5m。 3补修管端口与悬垂线夹中心的距离应大于5m 4间隔棒与接续管或补修管端口的距离应大于0.5m

以上补修管,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管与耐张线夹端口间的距离应大于18m。 2接续管端口与悬垂线夹中心的距离应大于5m。 3补修管端口与悬垂线夹中心的距离应大于5m。 4间隔棒与接续管或补修管端口的距离应大于0.5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