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42142-2018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技术规范

NB/T 42142-2018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技术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5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3735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NB/T 42142-2018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技术规范

4.3.2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NB/T421422018

表3规定了提供功能绝缘、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的最小电气间隙要求。电气间隙应根据脉冲电压、 暂时过电压(适用于直接连接到电网的电路)或工作电压来确定,取其中最严酷值。电路的脉冲电压和 暂时过电压根据表4来确定。 表3的规定适用于2000m及以下海拔使用的微型逆变器的电气间隙要求,海拔2000m~6000m使 用的微型逆变器,电气间隙要根据表5的校正因子进行修正。 按表3确定加强绝缘的电气间隙时,应根据高一级的脉冲电压、1.6倍的暂时过电压或1.6倍的工作 电压进行选择,取其中最严酷值。

TSG G5004-2014 锅炉使用管理规则表4低压电路的脉冲电压和暂时过电压

注1:过电压等级I,适用于连接到采取措施将瞬态过电压限制在低水平的电路的设备;过电压等级Ⅱ,适用于不永 久连接到固定设施的设备;过电压等级Ⅲ,适用于固定安装时永久连接的设备;过电压等级IV,适用于开始安 装时已经永久连接的设备。 注2:最后一行只适用于单相系统,或三相系统中的相一相电压。 注3:如无特殊说明,光伏电路视为过电压等级Ⅱ,但最小脉冲电压要用2500V。 :TN和TT系统,系统电压指相地之间的额定电压有效值;三相IT系统,确定脉冲电压时,系统电压是相线和假 设中性点之间额定电压的有效值,确定暂时过电压时,系统电压是相间额定电压的有效值;单相IT系统,系统电 压指相间额定电压的有效值。不允许插值。 电网电源以外的电路,光伏电路的系统电压取光伏最大开路电压,其他电路的系统电压取工作电压,允许插值。

表5海拔在2000m~6000m的电气间隙校正因

4.3.2.2爬电距离

功能绝缘、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时,爬电距离应直接采用表6的数值。加强绝缘,表6的数值应加倍。 当表6规定的爬电距离小于电气间隙时,爬电距离应增加到与电气间隙相同。 根据GB/T4207一2012规定的方法使用溶液A测得的相比电痕化指数(CTI),绝缘材料可分为4组: a)绝缘材料分组I CTI≥600; b)绝缘材料分组Ⅱ 600>CTI≥400; 绝缘材料分组ⅢIa400>CTI≥175; d)绝缘材料分组Ⅲb175>CTI≥100。 暴露在污染等级3环境条件下的印制线路板(PWB)上的爬电距离,应从表6“其他绝缘体”栏下 的污染等级3中确定。 对于不起痕的无机绝缘材料,例如玻璃或陶瓷,爬电距离可按表3规定的电气间隙取值。 微型逆变器的外部环境污染等级选3级,内部的污染等级选2级,当满足如下两种条件之一时内部 的污染等级可降低为1级: a 使用的涂层或灌封材料用于改善微观环境的污染程度时,涂层和灌封材料覆盖的区域的污染等 级可降低为1级; b) 密封外壳在密封之前采取措施排除污染并且无内部产生的污染的情况下,密封外壳内的部分按 污染等级1处理

NB/T42142—2018表6 (续)1256791011 12印制线路板(PWB)其他绝缘体工作电压污染等级2污染等级3V污染等级1污染等级2污染等级1绝缘材料分组绝缘材料分组IIIIlaII b1IIIlaIIb630.040.0630.200.630.901.251.61.82.0800.0630.100.220.670.951.3 1.71.92.11000.100.160.250.711.01.41.82.02.2 1250.160.250.280.751.051.51.92.1 2.4 1600.250.400.320.801.11.6 2.02.2 2.52000.400.630.42 1.01.42.02.52.83.22500.561.00.561.251.82.5 3.23.64.03200.751.60.751.62.23.2 4.04.55.04001.02.01.02.02.84.05.05.66.35001.32.51.32.5 3.65.06.37.1 8.06301.83.2 1.83.24.56.38.09.010.08002.44.02.44.05.68.010.01112.510003.25.03.25.07.110.012.514 1612504.26.34.26.3912.516182016005.68.01116202225污染等20007.510.01420252832级为3,电250010.012.51825323640压在630V以上,一般3200电压在1250V以上的12.5162232 404550不推荐使4000采用第4列~第11列的16202840 505663 用Ⅲb组绝适当数值缘材料500020253650637180630025324563809010080003240568110011012510 000405071100125140160注1:第1列的电压是跨在爬电距离上的工作电压的有效值,分允许插值。注2:第2、3列也适用于PWB上的元器件和零部件。注3:第2、4列适用于所有材料分组。注4:第3列适用于除Ⅲb以外的所有其他材料分组。4.3.3绝缘性能试验4.3.3.1绝缘电阻微型逆变器的输入电路对外壳、输出电路对外壳以及输入电路对输出电路(隔离型)应进行绝缘电阻试验,试验电压值和相应要求见表7。对于灌封的产品可在灌封前进行绝缘性能试验。7

NB/T421422018

NB/T421422018

表7试验电压值和最低绝缘电阻要求

4.3.3.2耐压试验

微型逆变器的输入电路对外壳、输出电路对外壳、输入电路对输出电路(隔离型),有保护隔离的 电路之间应能经受耐压试验,试验期间应不击穿、不飞弧、漏电流应小于20mA。试验电压值见表8和 表9。 带保护隔离(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路之间,型式试验时应采用表8或表9中第3列的试验电 压值,出厂检验时应采用表8或表9中第2列的试验电压值。 对于灌封的产品可在灌封前进行绝缘性能试验。

表8直接连接到电网的电路的耐压试验值

·见表4中的,允许插值

表9不直接连接到电网的电路的耐压试验值

NB/T42142—20184.3.4脉冲电压试验脉冲电压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模拟雷击和设备开关切换引起的过电压。作为保护隔离的元器件和装置,安装到微型逆变器之前应进行脉冲电压型式试验,除非脉冲电压试验能在随整机进行而不降低施加到保护隔离上的应力。在进行微型逆变器的脉冲电压试验时,微型逆变器直流输入侧按过电压等级Ⅱ,交流侧按过电压等级Ⅲ来进行选择,试验电压值参考表10。施加脉冲电压试验后微型逆变器不应出现击穿、电弧或火花现象,则认为符合本条款要求。表10脉冲试验电压系统电压不直接连接到电网的过电压等级为Ⅱ的电路直接连接到电网的过电压等级为Ⅲ的电路和和周围电路的脉冲试验电压b周围电路的脉冲试验电压°VVV交流电压(均方根)直流电压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加强绝缘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加强绝缘507150080080015001001418001500150025001502131500250025004000300424250040004000600060084940006000600080001000150060008000800012 000见表4中的"、b。允许插值。不允许插值。4.3.5保护接地连续性当带电零部件和可接触导电零部件出现错误连接时,相应的保护连接应能承受因此引起的最大热应力和动应力。保护连接在可接触导电零部件出现故障情况下应一直保持有效,除非前级的保护装置切断该部分电源。保护连接的阻值应不超过0.12。试验过程中及试验后,保护连接不应有熔化、松动或其他可能会破坏保护连接有效性的损坏。本试验适用于保护等级I的微型逆变器。4.3.6接触电流对于A型可插式微型逆变器,测得的接触电流不应超过3.5mA(交流)或10mA(直流)。对于所有其他微型逆变器,如果测得的接触电流超过3.5mA(交流)或10mA(直流),则应采用以下一个或多个保护措施:a)固定连接,并且满足如下要求之一:1)保护接地导体的横截面积应至少为10mm²(铜)或16mm²(铝);2)微型逆变器在保护接地导体断开的情况下应能自动断开电源;3)夜在微型逆变器上提供连接端子给予第一个保护接地导体具有相同横截面积的第二个保护接地导体,且在安装说明书中要求第二个保护接地导体也应安装。9

NB /T 42142 2018

b)用IEC60309规定的工业连接器进行连接,而且保护接地导体是多芯电力电缆中的一部分, 保护接地导体的最小横截面积为2.5mm²。 本试验适用于保护等级I的微型逆变器。

微型逆变器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元器件应牢固可靠,电气连接应安全。机械变形或冲击不应导 危险或降低微型逆变器的保护。 外壳为聚合物材料的微型逆变器,钢球冲击试验前,应先冷却到其标称的最低存储温度。在上述温 预处理过程中不加电,从环境试验箱取出来后应马上进行钢球冲击试验。 经过所有适用的机械性能试验之后,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防护用的挡板或其他等效措施不能被破坏或松脱,试验指不可接触到危险带电导体 b) 能通过4.3.3的绝缘性能试验、4.3.4的脉冲电压试验; c)可正常启动工作。

微型逆变器应能耐受带包装振动试验。试验后,微型逆

4.4.3钢球冲击试验

外壳为聚合物材料的微型逆变器应承受7J的钢球冲击试验。

4.5.1输入参数要求

激型逆变器能承受的最大输入电流应不低于制造商宣称的最大输入电流。 激型逆变器能承受的最大输入 制造商宣称的最大输入电压或电压范围的上限值

4.5.2输出参数要求

型逆变器的输出电流或功率的偏差应在其宣称的额定输出的+10%以内。

微型逆变器的最大转换效率不应低于94%,静态MPPT效率最大值不应低于99%,加权效率不应低 于90%。

4.5.4自动开/关机

变器应能根据电压输入情况实现自动开关机操作

NB/T421422018

当微型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不低于 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98(超前或滞后) 有功功率在20%~50%之间时,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95(超前或滞后)。

4.5.6 谐波畸变率

表11谐波电流含有率限值

注:为微型逆变器交流侧额定电流

微型逆变器额定功率并网运行时,向电网馈送的直流电流分量应不超过其输出电流额定值的0.5%。

微型逆变器额定功率并网运行时,向电网馈送的直流电流分量应不超过其输出电流额定值的0.5%。

微型逆变器应配备对外的通信功能,监测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出电压和有功功率等参数。

4.6.1直流输入过压保护

当直流侧输入电压高于 微型逆变器不应启动,同时发出 警示信号。直流侧电压恢复 能正常启动

4.6.2直流输入过载保

当光伏组件输出的功率超过微型逆变器允许的最大直流输入功率时,微型逆变器应自动限流工作在 允许的最大交流输出功率处,而不出现着火、 融化金属喷溅、电击等危险

4.6.3极性反接保护

直流输入极性反接时微型逆变器应能自动保护且不损坏组件,待极性正确接入后,微型逆变器应能 正常工作。

4.6.4防反放电保护

当微型逆变器处于关机状态或输入侧电压低于允许工作范围时,输入侧应无反向电流流过。

NB/T421422018

4.6.5交流输出侧过欠压保护

表12保护动作时间要求

当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点频率在47.5Hz~50.2Hz时,光伏发电系统应能正常运行 当并网点频率超出47.5Hz~50.2Hz范围时,微型逆变器应在0.2s内停止向电网线路送电,同时发 出警示信号。

当电网发生扰动后,在电网电压和频率恢复正常范围之前光伏发电系统不充许并网,且在系统电压 频率恢复正常后,微型逆变器需要经过一个可调的延时时间后才能重新并网,延时时间可设置范围为 20s~5min,具体由当地电网调度机构设定。

微型逆变器应具备短路保护功能。当输入或输出短路时,应能停止向电网供电,同时发出警示信 故障解除后,应能自动恢复正常运行。试验过程中微型逆变器自带或安装说明书中规定的外置过 装置应按说明书要求安装

微型逆变器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所有输入、输出电路中提供过流保护装置,以保证在检测到短路或过 流情况时停止向电网供电。 对于并联输入组件数量大于2的微型逆变器,每一光伏组件都装有过电流保护装置,过电流保护装 置的标称额定电流I,应满足:

NB/T42142—20184.6.10防孤岛保护微型逆变器应具有防孤岛效应保护功能。若微型逆变器并入的电网供电中断,微型逆变器应在2s内停止向电网供电,同时发出警示信号,且防孤岛保护还应与电网侧线路保护相配合。4.7环境适应性4.7.1防护等级微型逆变器的整机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B/T4208中的IP65。4.7.2低温存储和启动将微型逆变器存储于宣称的最低存储温度环境中,直到各器件的温度稳定,然后将试验箱温度调整为宣称的最低工作温度,放置2h后,微型逆变器应能正常启动。4.7.3高温工作微型逆变器应具备在制造商宣称的可满载工作的最高环境温度中,带额定负载连续运行的能力。4.7.4温升试验在最严酷的工作条件下,微型逆变器应能正常工作,材料和部件的温度不能超过下列表规定的限值:a)对于线圈及其绝缘系统,适用表13规定的温度限值。b)对其他零部件进行测量时,实际测得温度不应超过以下规定的最高限值:1)零部件适用的IEC、GB标准;2)零部件或材料制造商标称的工作温度;3)若以上两者均无,则适用表14规定的温度限值。c)微型逆变器的可接触部分适用表15的温度限值。如果可接触部分有承担散热功能,加贴标识“A”后其温度可升高到100℃。如果试验环境温度不等于最高额定环境温度,则应用实际试验环境温度和宣称的最高额定环境温度的差值,对温度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加上或减去),然后跟表14、表15规定的温度限值进行比较。表13变压器、电抗器等线圈类及其绝缘系统温度限值温度限值温度限值绝缘等级(表面粘贴热电偶法)(线圈阻值变化法和多点埋入式热电偶法)℃℃A级(105℃)9095E级(120℃)105110B级(130℃)110120F级(155℃)130140H级(180℃)150160N级(200℃)165175R级(220℃)180190S级(240℃)195205注:表面粘贴热电偶法一般测不到最热部位。相比之下,多点埋入式热电偶法更可能记录到最高温度。线圈电阻变化法给出的是被测线圈段的平均温度。13

NB/T421422018

表14材料和零部件的总温度限值

表15可接触部分的总温度限值

为了限制微型逆变器可触及部件 型逆变器可接触部件的最高温度应符合

4.7.6紫外线暴露试验

聚合物材料构成的外壳对紫外线辐射引起的材料退化应有足够的耐受能力。 通过检查微型逆变器的结构,外壳材料和保护涂层材料的第三方合格紫外线检测报告来验证。女 提供相关数据,则通过表16的试验项目来验证。

样品从零部件中裁取,或者使用与之相同的材料。紫外线处理之后,样品应没有明显的退化迹象, 包括裂纹或破裂。样品在室温下保存16h~96h,然后根据标准进行相关的试验。 为了评价试验后的性能指标保持率,按5.7.6进行紫外线处理的样品跟没有经过紫外线处理的样品 一起试验,进行比较。保持率应满足表16的规定

表16紫外线暴露后的最低性能保持率

4.7.7温度循环(适用

选择进行该试验,50次或200次温度循环试验后(循环次数参考计划集成的组件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a)不能引起材料断裂或分离以致人员能接触到可能引起电击的部分; 试验后,在常温下恢复1h,可引起电击危险的部分与可接触的金属部分之间的绝缘性能应满足 4.3.3的要求,接触电流试验应满足4.3.6的要求; c 非金属外壳的厚度不能减小; d)微型逆变器的间隙或开口不能减小

4.8.1电磁环境分类

考虑安装位置的电磁环境,将其分为A类和B类,具体如下: A类:非家用和不直接连接到住宅低压供电网设施中使用的设备。与低压非公用电网或工业电网的 场所/装置有关,含高骚扰源。 B类:可家用和直接连接到住宅低压电网设施中使用的设备。与低压公用电网,诸如家用、商用和 轻工业场所/装置有关,不包括高扰源。

4.8.2.1传导发射

NB/T421422018

表17传导发射骚扰电压限值

4.8.2.2辐射发射

表18电磁辐射骚扰限值

4.8.3.1抗扰度试验性能判据

抗扰度试验的性能判据见表19。

表19抗扰度试验性能

4.8.3.2静电放电抗扰度

微型逆变器应符合GB/T17626.2的规定,能承受接触放电6kV,空气放电8kV的静电放电弱 足性能判据等级B。

4.8.3.3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微型逆变器应符合GB/T17626.3的规定,能承受10V/m的射频电磁场辐射场强骚扰,满足 等级A。

4.8.3.4电快速脉冲群抗扰度

4.8.3.5浪涌(冲击)抗扰度

4.8.3.6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微型逆变器应符合GB/T17626.6的规定,能承受10V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满足性能判 A。

4.8.3.7工频磁场抗扰度

微型逆变器应符合GB/T17626.8的规 不可试验等级 场扰,A类微型逆变器应采用GB/T17626.8中稳定持续磁场的试验等级4,B类微型逆变器应 B/T17626.8中稳定持续磁场的试验等级3,试验结果均应满足性能判据等级A。

4.9.1组件绝缘阻抗检测

4.9.1.1与不接地光伏组件连接的微型逆变器

如果光伏组件和地之间的阻抗小于30k2,则: a)对于隔离型微型逆变器,应指示故障,但故障期间仍可进行其他动作和操作。在绝缘电阻满足 上述要求时允许其停止报警。 6 对于非隔离型微型逆变器,或虽有隔离但其漏电流不符合要求的微型逆变器,应指示故障,并 限制其接入电网。此时允许其继续监测方阵的绝缘电阻,并在绝缘电阻满足上述要求时,允许 停止报警也允许接入电网

4.9.1.2需要功能接地的微型逆变器

若微型逆变器需要通过一个集成的电阻实现光伏组件功能性接地,则应满足a)或b): a)含预置的用于功能性接地的电阻在内,总接地电阻不应小于30k2。预期的绝缘电阻值可 平方米组件的绝缘阻抗40MQ计算,也可根据微型逆变器的额定功率及其连接的最差的为 件的效率来计算。

b)如果电阻小于a)中的规定, 个在运行过程中监测的方法,通过电 阻和任何一个与之平行的网络线路(如试验线路)。如果突变电流的响应时间超过表20的限制, 应断开电阻或用其他方式实现限流。如果是非隔离的逆变器,或不能满足漏电流允许的最低电 流的微型逆变器,那么必须从电网中断开。

4.9.2残余电流试验

4.9.2.130mA 接触电流试验

若微型逆变器的接触电流大于30mA限值,则需要采用4.9.2.3或4.9.2.4中的措施提供额外保护。

4.9.2.2着火漏电流试验

4.9.2.3残余电流检测器(RCD)保护

在微型逆变器与交流电网之间装配RCD来提供额外保护,RCD限值设置为30mA,应是 是A或者AC型RCD(IEC60755)。RCD可集成在微型逆变器内部,也可由安装者提供,但 装说明中给出RCD电路的额定值、类型和安装位置

4.9.2.4残余电流监控保护

微型变器接入交流电网后的任何情况下,微型逆变器都应进行残余电流检测,应能检测总的有效 值电流。无论微型逆变器是否隔离,与之连接的光伏组件是否接地,以及隔离形式采用何种等级(基本 绝缘或加强绝缘),都需对过量的连续残余电流及过量的残余电流突变进行监控。限值如下: a)连续残余电流:如果连续残余电流超过300mA,微型逆变器应在0.3s内与电网断开,并指示 出故障。如果组件的绝缘阻抗符合4.9.1的要求,微型逆变器可尝试重新连接。 b)残余电流的突变:如果残余电流突变超过表20所列的限值,则微型逆变器应当在表20规定的 时间内断开

表20对残余电流突变的响应时间

除非本标准中另有规定说明,试验场所应满足以下环境条件: a)温度:+15℃~+35℃; b)相对湿度:25%~75%; c)大气压强: 86kPa~106kPa

微型逆变器应符合: a)采用的元器件数量、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元器件布局、安装应符合各自技术要求; b)外壳表层应牢固、平整,无剥落、锈蚀及裂痕等现象,且符合4.2.1的要求; c)断开装置、连接器、插头和插座应符合4.2.2、4.2.3的要求; d)铭牌、标识、标记、文档资料应符合第6章的要求

5.3.1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符合性应通过检查和测量来检验,测量方法见GB/T16935.1一2008中 气间隙结果要求符合4.3.2.1的规定,爬电距离要求符合4.3.2.2的规定。

5.3.2 绝缘性能试验

LS/T 1816-2018 粮食仓储数据元 熏蒸5.3.2.1潮湿预处理

绝缘性能试验之前要先进行潮湿预处理,预处理时微型逆变器不工作。电子元器件、外盖和其他零 部件,若能徒手拆除,则应拆除后与主体一同进行湿度预处理。潮湿预处理程序如下: a)将微型逆变器放置在温度(40土2)℃、相对湿度15%~75%的环境条件下,至少4h; b) 根据GB/T2423.3对微型逆变器进行湿热试验,试验条件为:温度(40土2)℃,相对湿度(93 ±3)%,试验持续时间48h; c)降低环境试验箱的温度和湿度,将微型逆变器放置于5.1所述的环境条件下,恢复2h。

5.3.2.2绝缘电阻试验

测量微型逆变器的输入电路对外壳、输出电路对外壳以及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间的绝缘电阻值,试 验持续时间至少为60s,试验结果应满足4.3.3.1的要求。 施加试验电压时可逐渐上升或逐渐下降,试验持续时间为达到规定试验电压后保持的时间。

5.3.2.3耐压试验

试验可采用50Hz或60Hz的正弦电压DB34T 1292-2010 L-天门冬氨酸锰,也可采用直流电压,直流电压值等于规定的交流电压 体试验电压值见表8和表9,试验持续时间至少为60s,试验结果应满足4.3.3.2的要求。 口试验电压时可逐渐上升或逐渐下降,试验持线 定试验电压后保持的时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