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790-2020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工程应用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

T/CECS790-2020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工程应用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5545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CECS790-2020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工程应用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

将离散分布在三维空间中的点用一条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拟合的曲线可用一个连续函数表示。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按时序获得的多源的观测信息在一定准 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的信息处理过程

测量控制网中任意假定一个点的坐标和起始方向而形 标系统。

NY/T 1496.2-2015 户用沼气输气系统 第2部分:塑料管件以假定的水准面为基准面的高程。

3.0.1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大地坐标系统宜采用2000国家 坐标系(CGCS2000),采用其他坐标系统时宜与2000国家 坐标系(CGCS2000)建立转换关系。

3.0.2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高程基准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 准,采用其他地方高程基准时宜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建立换算 关系。 3.0.3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用于非地形测量时,平面坐标系统可 采用假定平面坐标系,高程系统可采用假定高程。 3.0.4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日期应采用公历纪年,时间应采用 北京时间。

准,采用其他地方高程基准时宜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建立 关系。

3.0.3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用于非地形测量时,平面坐标系 采用假定平面坐标系,高程系统可采用假定高程 3.0.4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日期应采用公历纪年,时间应 北京时间,

3.0.5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点云精度应根据点位中误

用不同的点云精度等级,点云精度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3.0. 规定

0.5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作业点云精

注:点位中误差是指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中误差。

0.6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应符合下列规定:

3.0.6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数据处理软件应具有兼容性: 2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技术参数应按表3.0.6的规 采用;

6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技术参数

3.0.7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应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校准合格, 并在校准有效期内使用。当出现仪器受损、数据异常等情况时, 应进行重新校准。 3.0.8标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球形标靶时,标靶不同截面直径的极差不应大于1mm 2采用金属平面标靶时,标靶的表面材质应满足扫描仪的 识别要求; 3采用非金属平面标靶时,标靶的尺寸应满足扫描仪的识 别要求; 4标靶宜选择设备生产企业附带的原厂标靶。 300数据外所平

4.1.1 数据采集前应具备下列资料: 1 项目委托书; 2 项目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或竣工图纸等文件资料; 3 项目现场作业范围、现场情况说明和现场照片等; 4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方案。 4.1.2 作业前应对仪器进行外观检查、通电检查和相机检查,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仪器外观应无损伤,激光镜头应清洁无污染; 2仪器通电检查性能正常,电池容量和存储容量应满足作 业要求; 3当采用外置相机时,应进行相机主距、像主点距离、畸 变参数、安装姿态等参数的校准。

数据采集前应具备下列资

4.2.1数据采集应按图4.2.1的流程进

4.2.2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

1应根据测区内已知控制点的分布、地形地貌、扫描目标 物的分布和精度要求,选定控制网等级并设计控制网的网形; 2控制网布设应满足扫描站布设和标靶布设需求,控制点 应编号; 3控制网应全面控制扫描区域,控制点应均匀分布在目标 物四周; 4控制点标志宜采用平面标靶

前期准备不需要是否需要控制测量需要控制测量扫描站或标靶布设点云及纹理数据采集现场数据记录不合格现场数据检查合格数据导出备份图4.2.1数据采集的工作流程框图4.2.3导线测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和水准测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城市测量规范》CJJ/T8的有关规定。控制测量的技术参数应按表4.2.3

表4.2.3控制测量的技术参数

注:一等精度的控制测量应根据工程需求专项设计。

1.2.4扫描站的布设应符合下死

1扫描站应设置在无振动且通视条件好的安全区域; 2单站扫描作业的布设位置应使扫描区域覆盖目标物; 3登高作业操作空间应满足使用要求,设站区域或平台应 具有稳固性。 4.2.5标靶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各扫描站的点云数据采用标靶配准时,标靶布设的技 术参数应按表4.2.5的规定采用

1当各扫描站的点云数据采用标靶配准时,标靶布设的技 参数应按表4.2.5的规定采用:

2标靶应均匀分布在自标物的四周,任意两个标靶之间的 距离不宜小于10m,且不宜放置在同一高度上; 3标靶识别的允许点位中误差宜为土3mm; 4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激光束与平面标靶的入射角不应

2.6点云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

1扫描仪应在仪器允许环境条件下使用: 2点间距应符合数据采集要求,且最大点间距应符合本规 程表3.0.5的规定; 3采用点云特征点进行测站配准时,相扫描站点间有效 点云的重叠度不应低于30%; 4仪器在扫描数据异常时,应分析判断原因并在采取处置 措施后,重新进行点云数据采集。 4.2.7纹理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4.2.7纹理分辨率等级

2图像拍摄应保持镜头正对目标面; 3应选择光线柔和、均匀的环境条件进行拍摄,不得采用 逆光拍摄; 4相邻两幅图像的重叠度不应低于30%; 5采集图像时宜绘制图像采集点分布示意图: 6拍摄纹理颜色时,可使用辅助灯光或色卡配合拍摄。 4.2.8现场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1绘制目标物、设站点、控制点、标靶位置分布示意图 并记录编号;

4.2.8现场记录应包括下列

4.2.8现场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1绘制目标物、设站点、控制点、标靶位置分布示意图 并记录编号; 2针对目标物、设站点、控制点、标靶放置点进行拍照 并记录照片编号。

4.2.9现场扫描完毕后,应对扫描数据进行核验。

异常时,应补充扫描。

4.3.1数据处理内容宜包括点云配准、降噪抽稀、坐标转换、 信息融合、特征提取和结果整理

1点云配准应采用统一的空间坐标系统,通过配准点的空 间坐标计算坐标转换参数和残差: 2采用标靶点配准时,标靶点应分布均匀,标靶配准点个 数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3采用特征点配准时,特征点不应共线或共面,配准点和 独立检核点的数量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表4.3.2每站配准点和独立检核点个数

4采用迭代最近点匹配法配准时,独立检核点的数量应符 合表4.3.2的规定; 5点云精度等级为一等时,不得采用迭代最近点匹配法。 4.3.3降噪抽稀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点云数据中存在脱离扫描目标物的异常点、孤立点时 可采用滤波或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降噪处理: 2点云数据抽稀不应影响目标物特征识别与提取,抽稀后 最大点间距应满足本规程表3.0.5的要求。

3.4坐标转换应符合下列规定:

.3.4坐标转换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3.0.5规定的点位中误差最大充许值的1/2; 2单一扫描目标物可采用一个已知点和一个已知方位进行 坐标系转换。 4.3.5信息融合宜包括激光反射强度、回波次数、色彩纹理信 息等,融合后的点云宜保存为通用数据格式。 4.3.6特征提取宜包括剔除非目标物、点云分类、人工提取或 拟合计算。

表3.0.5规定的点位中误差最大充许值的1/2; 2单一扫描目标物可采用一个已知点和一个已知方位进 坐标系转换

4.3.5信息融合宜包括激光反射强度、回波次数、色彩

息等,融合后的点云宜保存为通用数据格式。 4.3.6特征提取宜包括剔除非目标物、点云分类、人工提取 拟合计算。

4.3.7结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3.7结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规负

栅格影像应注明投影面、比例尺和影像分辨率(DPI); 点云文件及处理程序应同时存档

5.1.1地形测量宜选用具有多次回波功能的脉冲式扫

地形测量宜选用具有多次回波功能的脉冲式扫描仪,建 与建模宜选用相位式扫描仪。 测绘与建模应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选择点云精度等级,点 等级应符合本规程表3.0.5的规定

5.1.2测绘与建模应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选择点云精度等级,点

5.2.1地形测量应符合下列我

1电力线、道路、建(构)筑物、坎边等地形物宜采用拟 合线进行采集; 2管线井、独立树、电线杆等有规则形状的独立地形物宜 采用拟合中心进行采集; 3山脊线、山谷线、坡坎等地形要素的采集位置、采集密 度应满足比例尺地形图制作要求; 4当遮挡、遗漏等情况导致点云缺失时,应进行实地核查 和补测。

.2.2地形图绘制应符合下列

1要素的分类与代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基础地理信息 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的有关规定; 2图式符号、注记、图面整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 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T20257.1的有关规定: 3地形图平面和高程精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 规范》GB50026的有关规定。

5.2.3建(构)筑物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直接采用点云数 据制作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选用的投影面进行投影,并根据投影后的点云绘 制特征线; 2应根据选用的参考面和切片厚度进行点云切片,切片厚 度应满足成果精度要求; 3对于弧形部件应采用点云拟合方式生成圆弧、椭圆弧等 曲线特征线; 4图中定位尺寸应实地校核,两者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1/200。 5.2.4建(构)筑物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绘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成图比例尺宜选择1:10、1:20、1:50、1:100; 2图纸的尺寸、文学、符号等标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的有关规定

5.3.1三维模型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型尺寸宜以米为单位; 2应根据软硬件性能、数据规模等进行点云分割; 3规则模型应根据点云或提取的轮廓线、特征线进行交互 式建模;球面、弧形面、圆柱面等曲面模型应根据点云拟合 建模; 4不规则模型宜通过点云建立三角网模型,并应采用填充 孔、简化、光滑等优化处理方式: 5模型的外观纹理映射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纹理不得出现反光、逆光及拉伸现象; 2)纹理相同的物体应采用重复纹理,同一区域内各个模 型纹理的整体色调、风格应协调一致,且层次应清晰;

3)分区制作的模型纹理应进行接边处理,接边处的模型 纹理应光滑过渡: 4)当采用手工方式进行纹理映射时,应选择位置明显 特征突出、分布均匀的同名点,且不应少于4对;各 同名点不应在同一直线上或近似同一平面内;纹理映 射后,图像与模型应无明显偏差

3)分区制作的模型纹理应进行接边处理,接边处的模型 纹理应光滑过渡: 4)当采用手工方式进行纹理映射时,应选择位置明显 特征突出、分布均匀的同名点,且不应少于4对;各 同名点不应在同一直线上或近似同一平面内;纹理映 射后,图像与模型应无明显偏差 5.3.2建模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三维模型数据要素应完整,不应出现游离点、边、面及 重面、破面、共面、漏面、漏缝等; 2模型数据的平面位置、高度、形状、比例等应准确; 磁新出润

5.3.2建模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三维模型数据要素应完整,不应出现游离点、边、 重面、破面、共面、漏面、漏缝等; 2模型数据的平面位置、高度、形状、比例等应准确; 3模型纹理、贴图应准确、完整、协调

6.1.1工程检测宜采用单站扫描的点云数据。检测部位自 数据为多站扫描数据配准而成时,应采用标靶配准,配准 宜大于4次且扫描路线应闭合

6.1.2工程检测宜采用高等级测量仪器或方法,对地面 激光扫描仪在不同现场条件下扫描数据的测量结果进行 校验。

6.1.3工程检测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点云精度等级,点

.1.4工程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点布设、预警值设置、预警 贵等内容。当监测对象的变形特点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应 过调整监测方案

6.1.5工程监测控制网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监测位移变形时,应通过儿何测量、卫星测量等建立 平面或高程控制基准,每期测量前应先进行控制网检核: 2当监测几何尺寸相对变化时,可不设置监测控制网。 6.1.6工程监测首期测量应连续进行两次独立测量。当两次观 测数据的误差不大于极限误差时,可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项目 变形测量的初始值。 6.1.7工程监测过程中的历次监测仪器宜选用同型号设备,且 工程监测采集模式、角度分辨率、设站位置、数据处理方法及监 测人员宜相对固定。

我差、抽测检核等因素对监测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当出现

情况或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时,应及时告知有关单位采取处量 普施,

1根据点云分布、形态特点、测量精度等要求,可采用获 取目标物特征点坐标值、点云拟合建模、不规则三角网(TIN) 建模等方法测量儿何尺寸。 2当采用获取目自标物特征点坐标值的方式进行几何尺寸测 量时,应检查所拾取的点是否为目标物特征点。 3圆柱体、圆锥体或圆球体的几何尺寸宜通过点云拟合建 模方法进行测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参与拟合的采样点间距不宜大于目标物直径的1/30; 2)应选取不少于两个部位的点云数据分别进行拟合; 3)测量圆柱体或圆锥体的直径时,参与拟合计算的点云 切片高度不宜大于目标物直径的1/10,切片处的点云 覆盖面积不宜小于切片处圆柱体或圆锥体表面积 的25%; 4)测量圆球体的直径时,参与拟合计算的球面点云覆盖 面积不宜小于该球体总表面积的25%。 4当测量表面形状不规则自标物的儿何尺寸时,宜采用特 征点坐标值直接测量或不规则三角网建模后测量的方式。 6.2.2挠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目标物为圆形管状构件时,应采用点云数据拟合方式获 取圆管轴心的坐标: 2目标物截面形状为非圆形时,宜通过获取构件表面点云 数据坐标值的方式进行测量,点云最大相邻点间距不宜大于挠度 允许值的1/10; 3目标物为采用球形节点的网架结构时,应采用点云数据

1目标物为圆形管状构件时,应采用点云数据拟合方式获 取圆管轴心的坐标; 2目标物截面形状为非圆形时,宜通过获取构件表面点云 数据坐标值的方式进行测量,点云最大相邻点间距不宜大于挠度 允许值的1/10; 3且标物为采用球形节点的网架结构时,应采用点云数据

拟合方式获取球形节点形心的坐标进行挠度换算;球面点云最 相邻点间距不宜大于5mm,参与拟合计算的球面点云覆盖面 不宜小于该球体总表面积的25%

6.2.3表面平整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平整度测量的点云最大相邻点间距不宜大于50mm; 2宜采用目标物特征点坐标值直接测量或不规则三角网建 模的方法进行测量; 3构件表面凹凸深度测量可采用表面平整度测量方式进行 6.2.4倾斜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可采用特征点坐标值直接测量或点云数据拟合的方法测 量,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区段进行倾斜换算;区段倾斜差异较小 时,宜选择相对高差最大的2个部位进行倾斜换算; 2当测量规则横断面的目标物倾斜率时,宜采用点云数据拟 合的方法,获取不同高度的形心坐标值并换算为目标物的倾斜率; 3当通过测量目标物外轮线倾斜的方式来评测自标物的 倾斜时,可采用直接获取轮线上特征点坐标值的方法进行测 量,轮廓线处点云最大相邻点间距应小于5mm; 4在进行建(构)筑物的倾斜测量时,当外立面转角处无 明显外轮廓线时,宜采用点云数据拟合的方法生成外轮廓线。

1差异沉降观测精度应采用中误差表征,宜取沉降差允许 值的1/10~1/20; 2水平位移观测精度应采用中误差表征,宜取位移变形充 许值的1/10~1/20; 3 隧道收敛变形观测精度充许值宜为士3mm; 4滑坡位移观测精度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6.3.2监测基准点应位于变形影响区域外,数量不应少于4个,

且应分布均匀、位置稳定。平面基准点的坐标宜采用全站仪 星定位设备进行检核,高程基准点宜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联测

6.3.3工程监测宜采用单站扫描的点云数据,历次观测宜在同

一工作基点设站扫描作业。监测区域的点云数据为多站扫描 配准而成时,应采用标靶配准,配准次数不宜大于2次。

6.3.4监测点设置与观测应符合下列规

1当采用固定标靶作为监测点时,固定标靶的重复安装误 差不应大于监测精度要求的1/10,标靶的识别精度不应低于监 则精度要求的1/3; 2当采用有明显轮廓线的自标物作为监测点时,可采用直 接测量轮线特征点坐标值的方法,轮线处点云内最大相邻点 旬距不宜大于3mm; 3当通过监测目标物的几何特征来拟合监测点时,监测点 的位置应相对固定,并应根据拟合的残差中误差和设定的阈值, 剔除误差较大的点。

.5监测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

1沉降观测的数据处理,可采用数字高程模型方法进行沉 降变形分析,并绘制等沉降曲线; 2水平位移的数据处理,可通过对多期扫描点云轮廓的平 面坐标偏移量分析比对,绘制水平位移变化曲线; 3隧道收敛观测的数据处理,可通过提取同一单程且垂直 于结构中轴线的断面点云进行建模分析,并绘制隧道收敛变形 曲线; 4滑坡位移观测的数据处理,应剔除监测对象以外的地表 附着物点云数据。 6.3.6工程监测宜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进行抽测验

7.1.1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作业成果的质量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的有关 规定。 7.1.2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应根据质量检验结果对作业成果进行 质量等级评定,质量等级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当出现下列问题之 时,应评定为不合格: 1 仪器未经校准或超出校准有效期; 2 观测精度不符合本规程第3.0.5条的要求; 3 观测成果内容不完整、不准确。 7.1.3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作业质量检验项目应制作表格,并应 记录、校审存档。

7.1.1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作业成果的质量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的有关 规定。

7.2.1归档成果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2.1 归档成果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 归档目录; 2 项目委托书; 3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方案; 现场记录; 5 扫描成果电子文档; 6 扫描成果报告; 7 检查验收记录; 8 其他相关资料。 7.2.2 归档文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归档的纸质工程文件应为原件,文件内容必须真实、准 确、完整; 2纸质文件应字迹清楚、图样清晰、图表整洁,不得追记、 徐改,如有笔误,应杠改; 3归档的电子文件内容应真实可靠; 4归档的电子文件应采用开放文件格式或通用格式存储 存储载体应经过检查,应无病毒、无数据读写障碍; 5纸质文件签字盖章手续应完备,电子文件应采用电子 签名。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 《城市测量规范》CJJ/T8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目 電次1总则(26)2术语(27)3基本规定(28)4数据采集与处理…·(31)4. 2数据采集·(31)4.3数据处理(33)5测绘与建模(36)5. 1一般规定…(36)5. 2测绘(36)5. 3建模(36)6工程检测与监测(38)6.1般规定(38)6. 2工程检测(40)6.3工程监测(41)25:

1.0.1本条阐明了制定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工程应用技术规程的 自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建设行业并发挥巨 大的作用,但目前并无标准可依。为规范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在工程中的应用,统一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作业流程、作业 方法,提升地面三维激光扫描设备的整体应用技术水平,促进测 绘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明确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基本技 术质量要求,制定本技术规程。 1.0.2本条规定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地面三维 激光扫描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各个步骤的技术指标、质量要求和工

光扫描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各个步骤的技术指标、质量要求和工 方法,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技术流程,适用于测绘与建模、工程 测、工程监测等领域应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设备进行的测绘测 及信息化作业。

、测绘与建模、工程检测与监测、质量检验,除应执行本规程 规定外,尚应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术语主要是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化指导性 技术文件《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作业技术规程》CH/Z3017、《地 面激光扫描仪校准规范》JJF1406、《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 CJJ/T15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等给出的

3.0.1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是我国法定推荐的 大地坐标系。当扫描作业需要与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联系时,建 议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采用地方投影坐标 系时,建议采用与项目相关资料相同的坐标系。 3.0.2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我国法定推荐的高程基准。当扫 描作业需要与国家高程基准建立联系时,建议采用1985国家高 程基准。

.0.3为了减少误差累积与联测换算带来的不便,宜选择假定 坐标系。

3.0.4工程应用中,往往需要获取目标物的形状或位置随时间 变化的特征信息,因此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应采用国家统一的时 间基准。

光扫描精度应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并以2倍中误差作 为极限误差。为便于工程实际应用,本规程将点云精度划分为四 个等级,并对适用范围作出相应规定。 综合考虑三维激光扫描设备实际精度水准以及应用领域的精 度要求,本规程未对仪器设备的精度等级进行直接规定,而是根 据不同的应用对象对测量结果的点云精度需求进行规定。当采用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开展测绘和建模时,建议点云精度达到一等 精度的要求,对于小比例尺的测绘可酌情采用二等~四等的精度 要求;当采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开展工程检测和工程监测时, 原则上点云精度等级应达到一等的要求,对于少数变形量大、精 度要求低的情形可采用二等精度等级,不得采用三等、四等精度

等级。经过分析对比,当点云精度达到一等精度时可基本实现建 筑变形测量四等的要求。 工程检测是为保障已建、在建、拟建的建筑工程安全,在建 设全过程中对与建筑物有关的地基、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建筑 结构进行一系列测试并与设计值比较的工作。工程监测是指在建 构筑物施工、运营过程中,采用监测仪器对关键部位各项控制指 标进行监测的技术手段,以保证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

6本条规定了仪器的基本使用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全站仪、水准仪等传统变形 观测仪器,其仪器精度、观测精度和点位精度的指标已经大量验 证和普遍认同。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测距精度经仪器厂家和计 量检定,也能够进行精确测定。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不同于传统 光学设备的观瞄操作,受角度分辨率、设站位置、表面材质、附 着物、拟合模型等综合因素影响,导致其测量精度会发生一定 改变。 为保证采集数据的有效性,宜通过双轴补偿器实时对仪器的 轻微变化进行修正,使仪器始终保持水平的测量状态。 3.0.7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应送专业计量单位进行检定或校准 并在检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具备相应能力时可进行自校, 本条规定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应校准的几种情况: 1新出厂的仪器,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水平不同 而且储存运输过程会对仪器产生一定影响,为保证仪器启用时处 于标准状态,应进行校准; 2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地面激光扫描仪校准规范》JJF 1406的有关规定,仪器校准的有效期建议不超过1年,有效期 内应进行期间核查,发现性能异常时应及时修复; 3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属于精密光学仪器,在遭受严重撞 击或其他损害时容易偏离标准状态。 3.0.8标靶外形上主要分平面标靶、球形标靶等,根据材料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全站仪、水准仪等传统变形 观测仪器,其仪器精度、观测精度和点位精度的指标已经大量验 证和普遍认同。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测距精度经仪器厂家和计 量检定,也能够进行精确测定。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不同于传统 光学设备的观瞄操作,受角度分辨率、设站位置、表面材质、附 着物、拟合模型等综合因素影响,导致其测量精度会发生一定 改变。 为保证采集数据的有效性,宜通过双轴补偿器实时对仪器的 轻微变化进行修正,使仪器始终保持水平的测量状态

3.0.7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应送专业计量单位进行检定或校准 并在检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具备相应能力时可进行自校, 本条规定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应校准的儿种情况

3.0.7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应送专业计量单位进行检定或校准

本条规定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应校准的几种情况: 1新出厂的仪器,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水平不同 而且储存运输过程会对仪器产生一定影响,为保证仪器启用时处 于标准状态,应进行校准; 2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地面激光扫描仪校准规范》JJF 1406的有关规定,仪器校准的有效期建议不超过1年,有效期 内应进行期间核查,发现性能异常时应及时修复; 3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属于精密光学仪器,在遭受严重撞 击或其他损害时容易偏离标准状态。 形标笙 相材肉不

3.0.8标靶外形上主要分平面标靶、球形标靶等,根

同可分为金属标靶、非金属标靶。标靶选用时应根据现场环境的 不同采用合适的标靶形式,通常来说,球形标靶的配准效果 饺好。

3.0.9数据处理所采用的软件主要是指与地面三维激光

FZ/T 24015-2011 精梳丝毛织品器配套的数据处理软件。

4.2.1工程实践表明,对小区域或单体目标物扫描时,由于扫 描站数量少,需要配准的次数少,配准误差的传播能较好地控 制,因此不需要进行控制测量。当标靶连续传递配准次数增多, 配准误差会呈线性趋势放大并难以定量评估,为了保证配准后的 整体点云精度满足作业要求,应通过控制测量的方式来减少连续 传递配准次数

4. 2. 2、4. 2. 3

4. 2. 2、4. 2. 3

度,测定一系列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建立起测量控制网。 控制网具有控制全局、限制测量误差累积的作用,是地面三维激 光扫描仪控制测量及配准作业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控制网的布 设方法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的有关规 定执行。 建筑工程领域控制点的标识,常采用不锈钢制作,以标志中 间的十字中心坐标作为该控制点的坐标。由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 仪工作时是随机发射激光束,点与点之间存在无坐标信息的区 域,故难以准确获取该类控制点的十字中心坐标。而采用标靶作 为控制点标识,可通过点云拟合的方式准确获取标靶中心点的坐 标,适用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作业的控制网布设。控制点应统 编号,并绘制点之记略图,以便于寻找点位。

考方案中的预设站位图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最终的设站位 置,每个站位要充分考虑现场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振动、施工、 遮挡等。在发现设站的位置存在以上影响因素时应及时进行调

GA/T 1730-2020 公共安全产品合格评定标志,同时也要充分做好人员及设备的安全保障。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的作业方式属于固定站的作业方式,通 常情况下,单站作业时间较其他固定站光学测量仪器长,当需要 多站作业时,现场作业效率偏低。为提高现场实施效率,可配合 他不同款式的地面三维扫描仪共同使用,同时应保证后续数据 各式的相互兼容

4.2.5标靶布设是数据采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标靶布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