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433-2018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

GB50433-2018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2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3603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50433-2018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

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士保持措施实施完毕并初步发挥 年份。

3.1.1生产建设项自水土保持技术工作应主要包括水七保持方 案编制、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水土保持施工、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 持监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等。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工作 应与项目各阶段同步进行。预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建议书)中水 七保持章节内容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有关规定,水土保持方案 内容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有关规定,水七保持措施初步设计专 篇(章)内容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有关规定

1项目全过程应控制和减少对原地貌、地表植被、水系的抗 动和损毁,保护原地表植被、表七及结皮层、沙壳与地衣等,减少占 用水、土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2开挖、填筑、排弃的场地应采取摧挡、护坡、截(排)水等防 治措施; 3弃土(右、渣)应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应集中堆放在专门 的存放地; 4土建施:过程应有临时防护措施; 5施工迹地应及时进行土地整治,恢复其利用功能。 3.1.3 生产建设项自水土流失防治应达到下列基本目标: 1项自建设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应得到有效控制,原有水 土流失得到理; 2水土保持设施应安全有效; 3水土资源、林草植被应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与恢复; 4水土流失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渣土防护率、表土保护

3. 1. 3 生产建设项目水士流失防治应达到下列基本目标:

1项目建设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应得到有效控制GB/T 30893-2014 雨生红球藻粉,原有水 土流失得到治理: 2水土保持设施应安全有效; 3水土资源、林草植被应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与恢复; 4水土流失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渣土防护率、表土保护

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六项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的规定

3. 2 项目约束性规定

3.2.1主体工程选址(线)应避让下列区域: 1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河流两岸、湖泊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 3 全国水士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 区及国家确定的水士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

3.2.1主体工程选址(线)应避让下列区域

3.2.2建设方案应符合下列规定:

3.2.2建设方案应符合下列#

1公路、铁路工程在高填深挖路段,应采用加大桥隧比例的 方案,减少大填大挖;填高大于20m,挖深大于30m的.应进行桥 隧替代方案论证;路堤、路堑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基础上,应采用植 物防护或工程·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2城镇区的建设项目应提高植被建设标准,注重景观效果 配套建设灌溉、排水和雨水利用设施; 3山丘区输电工程塔基应采用不等高基础,经过林区的应采 用加高杆塔跨越方式; 4对无法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生产建 设项目,建设方案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优化方案,减少工程占地和土石方量;公路、铁路等项 自填高大于8m宜采用桥梁方案;管道工程穿越宜采用 隧道、定向钻、顶管等方式;山丘区工业场地宜优先采取 阶梯式布置。 2)截排水工程、拦挡工程的工程等级和防洪标准应提高 一级。 3)宜布设雨洪集蓄、沉沙设施。 4)提高植物措施标准,林草覆盖率应提高1个~2个凸 分点。

3.2.3严禁在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内设置取土(石、 砂)场。

3.2.3严禁在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内设置取土(石、

3.2.5严禁在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有重大

1涉及河道的应符合河流防洪规划和治导线的规定,不得设 置在河道、湖泊和建成水库管理范围内; 2在山丘区宜选择荒沟、回地、支毛沟,平原区宣选择凹地 荒地,风沙区宜避开风口; 3 应充分利用取土(石、砂)场、废弃采坑、沉陷区等场地; 4 应综合考虑弃土(石、渣、灰、研石、尾矿)结束后的土地 利用。 3.2.7 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控制施工场地占地,避开植被相对良好的区域和基本农 田区。

1应控制施工场地占地,避开植被相对良好的区域和基本农 田区。 2应合理安排施工,防止重复开挖和多次倒运,减少裸露时 间和范围。 3在河岸陡坡开挖土石方,以及开挖边坡下方有河渠、公路 铁路、居民点和其他重要基础设施时,宜设计渣石渡槽、溜渣洞等 专门设施,将开挖的土石导出。 4弃士、弃石、奔渣应分类堆放。 5外借土石方应优先考虑利用其他工程废弃的土(石、渣), 外购土(石、料)应选择合规的料场。 6大型料场宜分台阶开采,控制开挖深度。爆破升挖应控制 装药量和爆破范围

7工程标段划分应考虑合理调配土石方,减少取土(石)方、 弃土(石、渣)方和临时占地数量。

弃土(石、渣)方和临时占地数量。 3.2.8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活动应控制在设计的施工道路、施工场地内。 2施工开始时应首先对表土进行剥离或保护,剥离的表土应 集中堆放,并采取防护措施。 3裸露地表应及时防护,减少裸露时间;填筑土方时应随挖 随运、随填、随压 4临时堆土(石、渣)应集中堆放,并采取临时拦挡、苦盖、排 水、沉沙等措施。 5施工产生的泥浆应先通过泥浆沉淀池沉淀.再采取其他处 置措施。 6围堰填筑、拆除应采取减少流失的有效措施。 7 弃土(石、渣)场地应事先设置拦挡措施:弃土(石、渣)应有 序堆放 81 取土(石、砂)场升挖前应设置截(排)水、沉沙等措施。 9土(石、料、渣、研石)方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防 止沿途散溢。

3. 2. 8 工程施亡应符合下列

3.3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特殊规定

3.3.1 东北黑土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合理利用和保护黑土资源; 2 在丘陵漫岗区宜布设坡面径流排导工程: 3 防护措施应考虑冻害影啊。 3.3.2 北方风沙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控制施工扰动范围,保护地表结皮层、沙壳、砾幕; 2 可采取(片、碎)石覆盖、沙障、植物固沙、化学固化等播 施防治风蚀; 3植物措施宜配套灌溉设施。

3.3.3北方土石山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保存和综合利用土壤资源; 江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应采取水源涵养措施。 3.3.4 西北黄土高原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坡面应米取截(排)水和排水顺接、消能猎施: 2宜设置雨水集蓄利用设施。 3.3.5 南方红壤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坡面应布设径流排导工程,防止引发崩岗、滑坡等灾害; 针对暴雨、台风特点,应采取应急防护措施。 3.3.6 西南紫色土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弃土(石、渣)场应注重防洪排水、拦挡措施; 江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应采取水源涵养施。 3.3.7 西南岩溶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保存和综合利用土壤资源; 2 应避免破坏地下暗河和溶洞等地下水系。 3.3.8 青藏高原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严格控制施工扰动范围,保护地表、植被: 2 高原草甸区应注重草皮的剥离、保护和利用; 防护措施应考虑冻害影响。 3. 3.9 平原地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保存和利用耕作层土壤; / 2 应采取沉沙措施·防止河渠淤积; 取土(石、砂)场宜以宽浅式为主,注重取土后的恢复利用 措施; 4 应优化场地、路面设计标高,或采取其他措施,减少外借士 石方量。

3.3.3北方土石山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保存和综合利用土壤资源; 2 江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应采取水源涵养措施。 3.3.4 西北黄土高原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坡面应采取截(排)水和排水顺接、消能措施; 2宜设置雨水集蓄利用设施。 3.3.5 南方红壤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坡面应布设径流排导工程,防止引发崩岗、滑坡等灾害; 针对暴雨、台风特点,应采取应急防护措施。 3.3.6 西南紫色土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弃土(石、渣)场应注重防洪排水、拦挡措施; 江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应采取水源涵养施。 3.3.7 西南岩溶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保存和综合利用土壤资源; 2 应避免破坏地下暗河和溶洞等地下水系。 3.3.8 青藏高原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严格控制施工扰动范围,保护地表、植被: 2 高原草甸区应注重草皮的剥离、保护和利用; 防护措施应考虑冻害影响。 3.3.9 平原地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保存和利用耕作层土壤: 1 2 应米取沉沙措施·防止河渠淤积; 3 取土(石、砂)场宜以宽浅式为主,注重取土后的恢复利用 措施; 4应优化场地、路面设计标高,或采取其他措施,减少外借土 石方量。

1应采用下凹式绿地和透水材料铺装地面等措施.增加降水 人渗;

2应综合利用地表径流,设置蓄水池等雨洪利用和调蓄 设施; 3临时堆土(料)应采取拦挡、苦盖、排水、沉沙等措施,运输 渣、土的车辆车厢应遮盖,车轮应冲洗,防止产生扬尘和泥沙进入 市政管网; 4取土(石、砂)、弃土(石、渣)处置:宜与其他建设项目统筹 考虑。

4.1.1水土保持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项目及项目区概况、项目水 土保持评价、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水土保持投资估 算等。

4.1.2水土保持方案应明确项目水.七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防治

4.1.2水土保持方案应明确项目水七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科 目标。

体本工程完工时间和水土保持播施实施进度安排等综合确定。 4.1.4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贯彻落实国家水土保持方针,遵循 因地制宜,分区防治;统筹兼顾,注重生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与主体工程相衔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因地制宜,分区防治;统筹兼顾,注重生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与主体工程相衔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4.2.1调查内容吃包括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组成及工程布置、施 工组织、工程占地、土石方平衡、工程投资、工期安排、拆迁或移民 安置与专项设施改建或迁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弃土(石、渣、灰 石、尾矿)及处置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项目基本情况应包括项目名称、地理位置、建设性质、建设 任务、工程等级与规模、总投资及土建投资、建设工期等。 2项目组成及工程布置应包括下列内容: 1)项目建设基本内容,单项工程的名称、建设规模、平面布 置、竖向布置等。存在依托关系的项目,应调查依托工程 相关情况。 2)供电系统、给排水系统、通信系统、项目内外交通等

3施上组织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施工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布设位置、数量、占地面积等; 2)施工道路布设位置、长度、宽度、占地面积等; 3)施工用水水源、供水工程布置、占地面积等,以及施工用 电电源、供电工程布置占地面积等; 4)取上(石、砂)场的布设位置、地形条件、取土(石、砂)量、 占地面积等; 5)弃土(石、渣)场的布设位置、地形条件、容量、弃上(石 渣)量、占地面积、汇水面积,以及下游重要设施、居民 点等; 6)水土保持相关的场地平整、基础升挖、路基修筑、管沟 挖填等七石方工程施工方法与工艺 4工程占地应根据项目组成和施工组织,统计项目的占地面 只、性质及类型,并应进行现场复核。 5土石方平衡应根据项自组成和施工组织,分区统计并复核 挖方、填方、借方(说明来源)、余方(说明去向)量和调运情况。 6拆迁(移民)安置马与专项设施改(迁)建应包括拆迁(移民) 安置的规模、安置方式,专项设施改(迁)建的内容、规模及方案等 7工程投资应包括总投资、土建投资、资本金构成及来源等 8工期安排应包括工程总工期(含施工准备期)、开工时间、 完工时间及分区或分段工程进度安排。 9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弃工(石、渣、灰、研石、尾矿)及处置方 案,包括来源、数量、类别和处置方式。

,2.2项自调查可采用收集资料与实地调查的方法。

1弃土(石、渣、灰、石、尾矿)场应收集地形图和遥感影像 资料,地形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地形图范围应满足弃土(石、 渣、灰、研石、尾矿)场汇水计算要求,并能反映下游地形地物情况; 10 万m"以上的弃土(石、渣、灰、研石、尾矿)场应收集相关工程地

质资料。 210万m3以上的取土(石、砂)场应收集工程地质资料及地 形图,地形图比例尺不应小于1:10000。 4.2.4项目调查成果表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图件应包括项目总体布置图和工程平面布置图,公路、铁 路等线型工程尚应有平、纵断面缩图和典型断面图; 2工程占地应按项目组成及县级行政区分别说明占地性质 类型、面积,并列出工程总占地表:占地类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土 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的相关规定和水土保持要求分类 统计; 3应列出土石方平衡表,绘制流向框图;表土应进行单独平 衡,井列出平衡表; 4取土(石、砂)场、弃土(石、渣)场应附位置图。 4.2.5项自区调查与测应包括项自区自然概况、水士流失现状 及水土保持敏感区等内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自然概况应包括项自区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土壤 及植被,并符合下列规定: 1)地形地貌调查内容包括项目所在区域地形特征、地貌类 型,项自占地范围内的地面坡度、高程和地表物质组 成等; 2)地质调查内容主要应包括项月占地范围内的地下水埋 深,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情况; 3)气象调查内容应包括项自所在区域所处的气候类型,多 年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积温、年蒸发量、年降水 量、无霜期、平均风速与主导风向、大风日数,雨李时段, 风李时段及最天冻土深度等; 4)水文调查内容应包括项自所在区域所处的流域,河流和 湖泊的名称及等级、水功能区划、潮汐情况等,涉及河 (沟)道的弃渣场应调查相应河(沟)道的水位、流量及防

质资料。 210万m3以上的取土(石、砂)场应收集工程地质资米 形图,地形图比例尺不应小于1:10000。

4.2.4项目调查成果表达应符合下列规定

自然概况应包括项自区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土壤 ,并符合下列规定: 1)地形地貌调查内容包括项目所在区域地形特征、地貌类 型,项自占地范围内的地面坡度、高程和地表物质组 成等; 2)地质调否内容主要应包括项月占地范围内的地下水埋 深,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情况; 3)气象调查内容应包括项自所在区域所处的气候类型,多 年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积温、年蒸发量、年降水 量、无霜期、平均风速与主导风向、大风日数,雨李时段, 风李时段及最天冻土深度等; 4)水文调查内容应包括项自所在区域所处的流域,河流和 湖泊的名称及等级、水功能区划、潮汐情况等,涉及河 (沟)道的弃渣场应调查相应河(沟)道的水位、流量及防

洪规划等相关情况; 5)土壤调查内容应包括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类型、项目占地 范围内表层七壤厚度、可刺离范围及面积等; 6)植被调查内容应包括项目所在区域植被类型、当地主要 乡土树草种及生长情况以及林草覆盖率等。 2水土流失现状应包括项自所在区域水土流失的类型、强 度,土壤侵蚀模数和容许土壤流失量。 3水土保持敏感区调查内容应包括项目所在区域是否涉及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功能 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 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以及重要湿地等.涉及的应说明与 本工程的位置关系。

2.6项目区调查应以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方法结合,项目

4.2.7项目区调查与勘测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项目区调查应采用不小于1:50000的地形图; 2水文、气象应采用近期资料,系列长度宵在30年以上

1点型生产建设项目自然概况应以乡(镇)或县(市、区)为单 元表述,线型生产建设项口应以县(市、区)或市(地、州)为单元 表述; 2应有项自区水系图、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区 划图、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

4.3.1项目水土保持评价内容应包括项目选址(线)、建设方案与 布局的评价。

4.3.2主体工程选址(线)评价应符合本标准第3.2.1条的规定。 4.3.3 建设方案与布局评价应从水七保持角度对建设方案」程

4.3.2主体工程选址(线)评价应符合本标准第3.2.1条的规定。

占地、土石方平衡、取土(石、砂)场设置、弃土(石、渣、灰、研 矿)场设置、施工方法与工艺和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 的工程逐项进行评价

的工程逐项进行评价。 4.3.43 建设方案评价应符合本标准第3.2.2条的规定。 4.3.5 工程占地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工程占地应符合节约用地和减少扰动的要求; 2 临时占地应满足施工要求。 4.3.6 工程土石方平衡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土石方挖填数量应符合最优化原则: 2 土石方调运应符合节点适宜、时序可行、运距合理原则; 3 余方应首先考虑综合利用; 应符合本标准第3.2.7条中第5款和第7款的规定。 Y 4.3.7 取土(石、砂)场设置评价应符合本标准第3.2.3条和第 3.2.4条的规定。 4.3.8弃土(石、渣、灰、石、尾矿)场设置评价应符合本标准第 3.2.5条和第3.2.6条的规定。 4.3.9 施工方法与工艺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符合减少水土流失的要求; 2 对于工程设计中尚未明确的,应提出水土保持要求。 4.3.10 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评价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评价范围应为主体工程设计的地表防护工程; 2评价内容应包括工程类型、数量及标准; 3应明确主体工程设计是否满足水土保持要求,不满足水土 保持要求的,应提出补充完善意见; 4应界定水土保持措施。

4.3.4建设方案评价应符合本标准第3.2.2条的规定。

2对于工程设计中尚未明确的,应提出水土保持要求。 4.3.10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评价应符合下 列规定: 评价范围应为主体工程设计的地表防护工程; 2评价内容应包括工程类型、数量及标准; 3 应明确主体工程设计是否满足水土保持要求,不满足水士 保持要求的,应提出补充完善意见; 4应界定水土保持措施

4.3.11水土保持措施界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将主体工程设计中以水土保持功能为主的工程界定为 水土保持措施;

2难以区分是否以水土保持功能为毛的工程,可按破环性试 验的原则进行界定;即假定没有这些工程,主体设计功能仍然可以 发挥作用,但会产生较大的水土流失,此类工程应界定为水土保持 措施;

以明确士体工程选班(线定否存任尔工保持约图系,有 制约的应提出对主体工程选址(线)或设计方案的调整要求; 2应明确工程建设方案评价结论,可提出优化建议; 3应明确工程占地、土石方平衡、施工方法的评价结论; 4应明确取土(石、砂)场、弃土(石、渣、灰、研石、尾矿)场设 置评价结论; 5界定为水土保持的措施,应分区列表明确各项措施的位 置、数量和投资; 6可提出工程设计在下阶段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4水工流关防治贡任池围及防治分区 4.4.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应包括项目永久征 地、临时占地(含租赁土地)以及其他使用与管辖区域。

4.4.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应包括项自永久征 地、临时占地(含租赁土地)以及其他使用与管辖区域

包、临时占地(含租赁土地)以及其他使用与管辖区域。

4.4.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实地调查(勘测)结果,在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内: 衣据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水 土流失影响等进行分区。 2分区的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区之间应具有显著差异性: 2)同一区内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和防治措施应相近或 相似; 3)根据项目的繁简程度和项目区自然情况,防治区可划分 为一级或多级:

4)一级区应具有控制性、整体性、全局性,线型工程应按土 襄侵蚀类型、地形地貌、气候类型等因素划分一级区,二 级区及其以下分区应结合工程布局、项目组成、占地性质 和扰动特点进行逐级分区; 5)各级分区应层次分明,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 3应采取实地调查勘测、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井行分区。 4分区结果应采用文字、图、表说明

4.5.1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应包括土壤流失量预测、水土 分析。

4.5.2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应为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4.5.3七壤流失量预测按下式计算。当预测单元土壤侵蚀强度

4.5.2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应为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3七壤流失量预测按下式计算。当预测单元土壤侵蚀强度 到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以下时,不再计算。

灰复到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以下时,不再计算

4.5.4预测单元确定应按地形地貌、扰动方式、扰动后地表的物 质组成、气象特征等相近的原则划分。

.5.4预测单元确定应按地形地貌、扰动方式、扰动后地表

预测单元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应根据土壤侵蚀模数等值

确定。 4.5.6 预测时段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测时段应分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和自然恢复期。 2各预测单元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应根据施工进度分别确 定;施工期为实际扰动地表时间;自然恢复期为施工扰动结束后 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土壤侵蚀强度自然恢复到扰动前 土壤俊蚀强度所需要的时间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确定,一般情况 下湿润区取2年,半湿润区取3年,干旱半干旱区取5年。 3施工期预测时间应按连续12个月为一年计;不足12个 月,但达到一个雨(风)李长度的,按一年计;不足一个雨(风)李长 度的,按占雨(风)季长度的比例计算

1 应根据工程平面布置绍合地形图确定; 2 自然恢复期预测面积应扣除建筑物占地、地面硬化和水面 面积。 4.5.8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应包括对当地、周边、下游和对工程本 自可能选成的倍害形式 积度和围 以及产生温坤和混而流的风

.5.9水土流失预测成果表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列表说明各预测单元施工期、自然恢复期的土壤流失总 量和新增土壤流失量; 2应根据预测结果综合分析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和监测的指 导性意见。

4.6水土保持措施布设

4.6.1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应包括措施总体布局、分区措施布设和 施工要求。

地制宜:因害设防,提出总体防治思路,明确综合防治措施体系:工 程措施、植物措施以及临时措施有机结合

4.6.3措施总体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本标准第4.3.10条和第4.3.11条对主体T程设 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评价,借鉴当地同类生产建设项目 防治经验,布设防治措施; 2应注重表土资源保护; 3应注重降水的排导、集蓄利用以及排水与下游的衔接,防 正对下游造成危害; 4应注重弃土(石、渣)场、取土(石、砂)场的防扩; 5应注重地表防护,防止地表裸露,优先布设植物措施.限制 硬化面积; 6应注重施工期的临时防护,对临时堆土、裸露地表应及时 防护

4.6.4分区措施布设应结合各区特点和各类水土保持措施的适

用条件.在各区内不同部位布设相应的水上保持措施,各类措施布 设应符合本标准第4.6.5条~第4.6.14条的规定。在各类措施 布设的基础上应进行典型措施布设·具体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求 E的规定

4.6.5表土保护措施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表开挖或回填施工区域.施工前应采取表土剥离措施; 2堆存的表土应采取防护措施; 3施工结束后,应将表土回覆到绿化或复耕区域;有剩余表 土时·应明确其利用方向; 4临时地范围内扰动深度小于20cm的表土可不剥离,宜 采取铺垫等保护措施; 5应初步明确剥离表土的范围、厚度、数量和堆存位置,以及 铺垫保护表土的位置和面积

4.6.6 拦渣措施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弃土(石、渣)场下游或周边应布设拦挡措施; 2 弃土(石、渣)场布置在沟道的·应布设拦渣坝或挡渣墙; 3 弃土(石、渣)场布置在斜坡面的,应布设挡渣墙; 4弃土(石、渣)场布置在河(沟)道岸边的,应按防洪治导线 布设拦渣堤或挡渣墙: 5应初步确定挡渣墙、拦渣坝、拦渣堤等的位置、标准等级 结构、断面型式和长度。

4.6.7边坡防护措施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主体下程设计的稳定边坡,应布设边坡防护措施:主要 护坡措施有植物护坡、工程护坡、工程和植物相结合的综合护坡; 2对降水条件许可的低缓边坡,应布设植物护坡措施; 3干旱区不宜布设植物措施或坡脚容易遭受水流冲刷的边 坡,应布设工程护坡措施: 4对降水条作许可的高(或陡)边坡,应布设工程和植物相结 合的综合护坡措施; 5应初步确定工程护坡、植物护坡、工程和植物综合护坡的 位置、结构(植物配置)、断面形式和措施面积。

4.6.8截(排)水措施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工程建设破环原地表水系和改变汇流方式的区域,应布 设截水沟、排洪渠(沟)、水沟、边沟、排水管以及与下游的顺接措 施,将工程区域和周边的地表径流安全排导至下游自然沟道区域 2应初步确定截(排)水措施的位置、标准、结构、断面形式和 长度。

1对十旱缺水和城市地区的项自,应布设蓄水池、渗开、渗 沟、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等措施·集蓄建筑物和地表硬化后产生 的径流; 2諾水池容量应根据汇水、川水和排水情况确定;

3应初步确蓄水池、渗并、渗沟的位置、结构和断面形式, 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的位置、面积。

4.6.10土地整治措施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施L或采结束后,应对弃土(石、渣)场、取七(石、砂) 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施工场地、绿化区域及空闲地、矿 山采掘迹地等进行土地整治; 2士地整治措施的内容包括场地清理、平整、覆土(含表土回 覆)等; 3应初步确定土地整治的范围、面积; 4 应明确整治后的土地利用方向,包括植树种草、复耕等。

4.6.11植物措施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项自占地范围内除建(构)筑物、场地硬化、复耕占地外,适 宜植物生长的区域均应布设植物措施; 2 植物品种应优先选择乡土树(草)种; 3 办公生活区应提高植被建设标准:宜采用园林式绿化; 4干阜半干旱区,宜配套灌溉措施; 5 应初步确定布设养、灌草的位置品种面积或数量

1施工中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 2临时堆土(料、渣)应布设拦挡、苦盖措施;施工扰动区域应 布设临时排水和沉沙措施:相对固定的裸露场地宜布设临时铺垫 或芍盒措施,裸露时间长的宜布设临时植草措施, 3应初步确定临时拦挡、苦盖、排水、沉沙、铺垫、临时植草等 措施的位置、形式、数量。

1 在易受风沙危害的区域应布设防风固沙措施: 2防风固沙措施主要包括沙障及其配套固沙植物、砾有或碎 石压盖等; 3应初步确定沙障和砾石或碎石压盖形式、位置、数量以及

4.6.14水土保持措施的标准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土保 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的规定.涉及奔渣场的应初步确定渣 场等级。

,6.15水土保持措施施工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方法应明确实施水土保持各单项措施所采用的方法; 2施工进度安排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与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相协调,明确与主体单项工程施工 相对应的进度安排; 2)临时措施应与主体工程施工同步实施: 3)施工裸露场地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减少裸路露时间; 4)弃土(石、渣)场应按“先拦后弃”原则安排拦挡措施; 5)植物措施应根据生物学特性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

刀火三 2点型防治区应分区绘制措施总体布局图,一个防治区内涉 及多个区块的应分区块绘制措施总体布局图,比例不应小 于1:10000; 3线型防治区应选择典型地段.结合典型措施布设绘制典型 地段措施总体布局图,比例不应小于1:2000; 4典型措施布设平面图比例不应小于1:2000; 5应初步确定各项措施的布设位置、类型、结构型式和工 程量; 6 施工进度安排应说明各项措施对应于主体单项工程的施 门时序,分区列出水土保持施工进度安排表。

4. 7 水土保持监测

4.7.在水王保持方案中,应初步确定监测的范围、时段、内容、 方法、频次和监测点位,估算所需的人工和物耗,

方法、频次和监测点位,估算所需的人工和物耗

4.7.3监测时段应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各类

土(石、渣)情况,水土流失情况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及效 果等。

4.7.5水士保持监测应采取调查监测与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 大面积、长距离的项目尚应增加遥感监测

4.7.5水保持监测应采取调查监测与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

4././ 一抗的 每个监测区至少布设1个监测点,长度超过100km的监测 100km宜增加2个监测点

4.7.8应根据监测内容、方法提出需要的水土保持监测人员、设 施和设备。

4.7.9 监测成果应包括监测报告、监测数据、监测图件和影像 资料。

5.1.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应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

5.1.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应包括初步设讠 图设计

5.1.2水七保持初步设计专篇或专章应根据水土保持方案及批

1明确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复文件要求的落实情况; 2复核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3复核取土(石、砂)和弃土(石、渣)数量、取土(石、砂)场和 弃土(石、渣)场位置; 4对各项水.七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进行设计: 5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应纳入水土保持初步设计 专篇或专章,明确设计图号和工程量; 6水土保持施厂组织设计应结合主体工程施组织设计 进行; 编制水土保持概算; 水土流失防治自标不低于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自标, 5.1.4 初步设计阶段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防治分区以分部工程为单元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2# 措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GB51018的规定; 3有景观要求的区域.植物措施应按园林绿化标准设计: 4植物措施设计应有抚育管理内容,并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 灌溉措施设计;

5临时措施设计应明确施工结束后的拆除要求; 6各项措施的防护功能不应低于水土保持方案典型措施布 设中提出的防护功能; 7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图应符合相关制图标准。

5.1.5水土保持措施施工图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图纸应包括平面布置图、剖面图、结构图、细部 图、钢筋图及植物措施施工图等; 2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上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51018的规定。

1应根据施工扰动范围内土层结构、土地利用现状和施工方 法,确定剥离范围和厚度; 2剥离的表土应集中存放·并采取临时拦挡、苦盖、排水等防 护措施; 3剂离的表七应用于复耕、植被恢复,也可用于其他区域的 土地整治: 4高寒草原草甸地区,应对表层草甸进行剥离,采取专门养 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回铺利用

5.2.2表土保护措施设计所

1 应有工程征占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资料、地形图: 2 应明确征占地范围内的土壤及分布情况; 3 应满足复耕或植被恢复措施所需覆土厚度的资料: 4 应收集其他可能利用表土的情况及相关资料

弃土(石、渣)场拦挡措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拦渣措施包括挡渣墙、拦渣堤、拦渣坝、围渣堰等应综合

3拦渣措施设计应符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 5.3.2 拦渣措施设计所需基本资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文气象资料应包括常规气象资料,涉及河道、沟道的水 文资料; 2地形资料应包括弃土(石、渣)场地形、地貌、地类资料及地 形图; 3工程地质资料应包括地层岩性、覆盖层组成及厚度、不良 地质情况、相关的物理力学参数; 4弃土(石、渣)数量及组成资料应包括弃土(石、渣)来源及 组成、数量、堆置方案、回用量、物理万学参数等资料。

5.4.1边坡防护措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1边坡防护措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开挖、填筑、弃渣、取料等活动形成的斜坡,应根据所 处位置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等条件,在边坡稳定的基础 上,米取坡脚及坡面防护等措施; 2应与截排水措施统筹设计,在满足稳定安全的条件下, 采取植物护坡措施,或植物与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护坡措施; 3防护措施应和周边环境相协调。 5.4.2 边坡防护措施设计基本资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气象水文资料,应包括降水量、风速、最大冻土深度以及必 要的水文资料; 2地形地质资料,应包括地形图、地质图,水文地质、地质勘 探资料等; 3其他资料,应包括坡面物质组成、覆土来源、适宜的树草种等

.4.2边坡防护措施设计基本资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5.5.1截排水措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产建设项目施工破坏原地表水系的,应布设截排水播 施。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和所在区域特点,内地制宜地采取截水沟、 排水沟、排洪渠(沟)等形式。 2弃土(石、渣)场的排水应与弃土(石、渣)场设计统筹考虑。 坡面排水应与坡面防护措施相结合。 3藏水沟、排水沟、排洪渠(沟)应与自然水系顺接,并布设消 能防冲措施。

5.5.2截排水措施设计基本资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气象水文资料应包括项目区降水、地表水系、河(沟)道实 则洪水位与流量等,或水文手册和暴雨图集(册); 2地形地质资料应包括地形图、地质勘探资料。涉及地下水 的,应调查地下水类型、理深、流向、流速、补给来源和泉水出路 情况。

.6.1降水蓄渗措施设计应符

1在干皇缺水地区,应因地制宜地采取蓄水池、渗并、渗沟 透水铺设、下凹式绿地等降水蓄渗措施; 2降水蓄渗措施应根据降水量、集水面积、需水等情况统筹 布置,有条件的,可利用其他来水作为降水集蓄设施的补充水源

5.6.2降水蓄渗措施设计基本资料应符合

1气象水文资料,应包括降水量与年内分配、当地水文手册 及相关计算公式与参数、相关区域滞水层及地下水分布、土壤类型 及渗透系数等; 2应有项目占地范围内地形资料; 3其他资料,应包括周边排水及管网资料,工程建设后集水

范围内下垫面性质、面积、渗透系数,主体设计的蓄水设施,需灌溉 的植物种类、面积和耗水定额

5. 7. 1土地整治措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项目占地范围内除建(构)筑物、场地硬化占地外的扰动 及裸露土地应进行整治,土地整治的主要内容包括场地清理、平整 利覆土等; 2应根据占地性质、类型和适宜性确定土地利用方向JG/T 184-2011 住宅整体厨房,根据 扰动士地情况、覆土来源、土地利用方向等确定土地整治内容: 3弃土(石、渣)场表面为大粒径渣石并需恢复为耕地的表 面平整后应铺设黏土防渗层、碾压密实后厚度不小于0.3m1,冉筱 表土。矿山排土场、尾矿库等的士地整治还应符合行业士地复垦 的有关规定; 4采石坑、采矿塌陷凹地可进行回填治理或改建为蓄水池 养殖城。

1气象水文资料,应包括降水、灌溉水源等; 2 地形地质资料,应包括地形图以及必要测量图件等: 3 其他资料.应包括地面物质组成与覆土资料。

5.8.1植物措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程扰动后的裸露土地以及工程管理范调内未扰动的土 地,应优先考虑植物措施; 2植物措施布局应符合生态和景观要求,涉及城镇的应与城 镇绿化相结合; 3植物措施设计应根据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草), 确定树(节)种、整地方式、栽种方法、优先采用乡土树(草)种:

4 干旱缺水和对植物措施要求标准高的区域应配套灌溉措施。 5.8.2 植物播施设计基本资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汽象资料应包括降水、汽温等资料: 2地形地质资料应包括地表坡度、地面物质组成、土壤质地 地形图以及必要测量图件; 3其他资料应包括灌溉水源、表七来源以及和似地区类似工 程植被建设经验、试验研究成果等,

5.9.1临时防护措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优 1临时防护措施适用于施工期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临时 维土、取土(石、砂)场、弃土(石、渣)场、施工场地等裸露区域,主要 包括临时拦挡、古盖、排水、沉沙、植草等; 2根据地表裸露时间、区域、降雨、风速等素选择适宜的措 施类型注重永临结含、防护效果

GB/T 9711-2017非正式版 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 非正式版5.9.2临时防护措施设计基础资料应符合下

1气象资料应包括降水、风速等资料; 2其他资料应包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生产计划方面的相 关资料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