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2264-2018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标准

DG/TJ08-2264-2018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标准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G/TJ08-2264-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4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2013
VIP资源

DG/TJ08-2264-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G/TJ08-2264-2018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标准

Loe 次梁的计算跨度; Loy 主梁的计算跨度; a 悬臂长度; lo 梁上的集中荷载距端部的距离; Q 销轴集中力; W 销轴最截面抵抗矩; W. 上杆的净截面抵抗矩; Wzn 立杆的截面抵抗矩; 钢丝绳与平台面的夹角; Q 77 悬臂长度比值; 卷扬机传动装置总效率,一般为0.8~0.9; 受弯构件挠度计算值; L 受弯构件度容许值

3.0.1建筑施工中涉及临边与洞口作业、攀登与悬空作业、操作 平台、立体交叉作业均应有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3.0.2高处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分层分阶段检查、验 收,并做验收记录。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可用于高处作业。 3.0.3高处作业的安全标志、安全设施、工具、仪表、防火设施 电气设施和设备,应在确认其完好后再投人使用, 3.0.4对施工作业现场可能坠落的物件,应清除或采取固定 措施。 3.0.5采用安全网进行封闭的防护栏杆、防护棚及辅助操作平 台处,应设置消防器材。当进行焊接作业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的规定,采取 防火措施。 3.0.6当作业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应制定操 作方案并应经施工总承包负责人同意,应遵循先加固或防护、再 拆除或变动的原则,作业后应进行恢复。 3.0.7施工现场应派专人对各类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巡逻检查, 发现隐患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3.0.8安全防护宜采用工具化、定型化、标准化设施。 3.0.9当遇有6级(含)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 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3.0.10当高处作业施工位置遇积水、积雪、冰冻等恶劣状况时, 操作人员应佩戴齐全防滑鞋、安全绳等个人防护用品;且应在清 除积水、积雪或冰冻险情后再正常作业

4.1.1在施工现场临边与洞口等危险处进行高处价 业时YY/T 1596-2017 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 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 4.1.2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以上进行临边作业时,应在临空 则设置防护栏杆,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工具式栏板封闭, 4.1.3洞口作业时,应采取防坠落措施。

4.1.1在施工现场临边与洞口等危险处进行高处价

4.1.1在施工现场临边与洞口等危险处进行高处价 业时, 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 4.1.2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以上进行临边作业时,应在临空 则设置防护栏杆,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工具式栏板封闭, 4.1.3洞口作业时,应采取防坠落措施。

4.2.1分层施工的楼梯口、楼梯平台和梯段边,应设置防护栏 杆,并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外设楼梯口、楼梯平台和梯段边还应 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结构操作面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进 度安装防护栏杆。

4.2.2建筑物外围边沿处,有外脚手架的工程,应采用密目式安

4.2.3施工升降机、龙门架和井架物料提升机等各类垂直运输 机械的接料平台及脚手架等设备设施与建筑物间设置的通道平 台两侧边,应设置硬质围挡。

4.2.4通道平台口应设置不低于1.8m的楼层防护门,并应设置 防外开装置;多笼井架物料提升机通道中间,应分别设置不低于 1.2m的隔离设施。

成,位于通道口的防护栏杆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护栏杆应为两道横杆,上杆离地高度宜为1.2m,并应 涂刷安全色漆,下杆应设置在上杆和挡脚板中间。 2当防护栏杆高度大于1.2m时,应增设横杆,横杆间距不 应大于600mm。 3栏杆立柱间距不应大于2m。 4.2.6防护栏杆立杆底端应进行固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在混凝土楼面、地面、屋面或墙面固定时,立杆应与预 埋件连接牢固。 2当在砌体上固定时,应预先砌入相应规格含有预埋件的 混凝土块,立杆应与预埋件连接牢固。

1当竖向洞口短边边长小于500mm时,应采取封堵措施; 当竖向洞口短边边长大于或等于500mm时,应在临空一侧设置 高度不小于1.2m的防护栏杆及不低于180mm的挡脚板。防护

4.4.1洞口一经形成,应立即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4.4.2检查与验收内容及要求除应符合本标准第4章要求外, 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 的相关要求

5.1.4固定式爬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3使用单梯时梯面应与水平面成75°夹角,踏步应水平不得 缺失,梯格间距相等宜为300mm~350mm,不得垫高使用,顶部 及底部应设置防滑措施。 4折梯张开到工作位置的倾角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便携 式金属梯安全要求》GB12142和《便携式木梯安全要求》GB7059 的规定,并应有整体的金属撑杆或可靠的锁定装置,撑杆在使用 时应完全打开并锁定

5.2.3采用固定式爬梯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防滑措施。作业人员严禁沿坑壁、支撑或乘运土工具上下

5.3.1构件吊装和管道安装时的悬空作业安全防护应符合下列 规定: 1钢结构吊装,构件宜在地面组装,并在焊接作业处设置作 业平台,需要进行登高的还应设置登高设施,其他安全设施应一 并设置。 2吊装钢筋混凝土屋架、梁、柱等大型构件前,应在构件上 预先设置登高通道、操作立足点等安全设施。 3在高空安装大模板、吊装第一块预制构件或单独的大中 型预制构件时,工作人员应站在作业平台上操作。 4钢结构安装施工宜在施工层搭设水平通道,水平通道两 则应设置防护栏杆;当利用钢梁作为水平通道时,应在钢梁一侧 设置连续的安全绳,安全绳宜采用钢丝绳,钢丝绳的自然下垂度 不应大于绳长的1/20,并不应大于100mm, 5.3.2严禁在未固定、无防护设施的构件及管道上作业或通行。 5.3.3当利用吊车梁等构件作为水平通道时,临空面的一侧应 设置连续的防护措施。当安全绳为钢索时,钢索的一端应采用花 蓝螺栓收紧。 5.3.4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和拆卸的悬空作业安全防护,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模板支撑应按相关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不得在上下同 一垂直面上装拆模板。 2在坠落基准面2m及以上高处搭设与拆除柱模板及悬挑 结构的模板时,应设置操作平台。 3在进行高处拆模作业时应配置登高用具或搭设支架。 5.3.5绑扎钢筋和预应力张拉的悬空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5.3.4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和拆卸的悬空作业安全防护,应符合

1模板支撑应按相关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不得在上下同 垂直面上装拆模板。 2在坠落基准面2m及以上高处搭设与拆除柱模板及悬挑 结构的模板时,应设置操作平台。 3在进行高处拆模作业时应配置登高用具或搭设支架。 5.3.5绑扎钢筋和预应力张拉的悬空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绑扎立柱和墙体钢筋,不得沿钢筋骨架攀登或站在骨架 上作业。 2在2m及以上的高处绑扎柱钢筋或高处进行预应力张拉 时,应搭设牢固可靠的脚手架或操作平台用于操作人员站立和张 拉设备的安置

5.3.6混凝土浇筑与结构施工的悬空作业安全防护应符合下列

1浇筑高度2m及以上的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应设置脚手架 或操作平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件上操作, 2悬挑的混凝土梁和檐、外墙和边柱等结构施工时,应搭设 脚手架或操作平台。

5.3.7屋面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坡度大于25°的屋面上作业,当无外脚手架时,应在屋 檐边设置不低于1.5m高的防护栏杆,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 全封闭。

2在轻质型材等屋面上作业,应搭设临时走道板,不得在轻 质型材上行走,临时走道板应横跨在至少两根已固定的梁上,并 固定可靠;安装轻质型材板前,应采取在梁下支设安全平网或搭 设脚手架等安全防护措施

5.3.8外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门窗作业、刷漆及安装玻璃时,应有防坠落措施,操作人 员在无安全防护措施时,不得站立在门窗框、阳台栏板上作业。 2在外墙高处安装窗,无外脚手架时,操作人员应系好安全 带,并应高挂低用固定在可靠的结构上。 3高处作业不得使用座板式单人吊具,不得使用自制吊篮 成品吊篮不得超过2人同时使用

5.3.9悬空作业时应便用工具包存放小型工具,作业中产生的

6.1.1自行设计、加工制作的操作平台必须有设计图纸、计算 书,架体构造与材质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专业厂家 销售的成品操作平台必须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和操作说明书。 6.1.2操作平台的搭设或拆除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经审 批通过后方可实施。 6.1.3操作平台的架体结构应采用钢管、型钢及其他等效性能 材料等组装,并应符合《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建筑施工扣 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 卸、使用技术规程》JB/T11699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平 台应具有整体稳定性,平台面铺设的钢、铝合金等材质的平台板 应符合材质和承载力要求,并应平整满铺及可靠固定

6.1.6当操作平台上有动火作业时,应按相关规范要求配置相 关消防设施,并应有专人监护,电线必须用绝缘支架或吊钩架空, 不得与架体接触

6.1.7操作平台下方坠落半径区域应拉警戒线进行封闭

6.1.8操作平台使用过程中应进行定期检查,检查频率每月不 应少于1次,应由专人进行日常维护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6.1.9操作平台于每天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清理,操作平台安装、 翻设、吊运或拆除时,必须提前将平台上遗留的材料、杂物等清理 干净;严禁从操作平台上向下抛掷、丢弃任何物品。 6.1.10操作平台应受力在建筑物永久结构的可靠处。 6.1.11操作平台搭设、拆除,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操作前应 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 6.1.12平台上严禁采用任何形式的垫高作业,操作工具应具有 防坠落措施。 6.1.13操作平台表面应平整牢靠,并应采取防滑措施。 6.1.14移动式操作平台和悬挑式操作平台在移位过程中严禁

6.2.1落地式操作平台架体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操作平台高度不应大于15m,高宽比不应大于3:1。 2操作平台的施工荷载不宜大于2.0kN/m;当操作平台的 施工荷载大于2.0kN/m时,应进行专项设计。 3操作平台应与建筑物永久结构进行刚性连接或加设防倾 措施,不得与脚手架连接。 6.2.2落地式操作平台搭设材料、构造要求及允许偏差应符合 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6.2.3落地式操作平台的基础面应平整,满足支撑点的强度要 求,立柱底部宜增加木方垫平。 6.2.4落地式操作平台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计算受弯 构件强度、连接件承载力、立杆稳定性、连墙杆件强度与稳定性及 连接强度、立杆地基承载力等。

6.2.5落地式操作平台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 两步。 6.2.6落地式操作平台拆除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 时作业,连墙件应随施工进度逐层拆除

1移动式操作平台面积不宜大于10m.高度不宜大于5m 高宽比不应大于2:1。 2移动式操作平台的施工荷载不应大于1.5kN/m;当施工 荷载大于1.5kN/m时,应进行专项设计。 3采用脚手钢管制作的操作平台,其底面、顶面和4个侧面 均应设置剪刀撑或斜撑。 4采用轮子行走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底部四角应设置防倾覆 支撑装置;沿轨道行走的移动式操作平台,行走轮与轨道间应设 置卡扣装置,防止倾覆。 6.3.2移动式操作平台宜采用定型产品,采用非定型产品的方 案应进行专项设计。 6.3.3移动式操作平台不宜增加悬挑操作段,如需增加悬挑操 作段时,不应破坏原有结构体系,并应进行抗倾覆和承载力验算。 6.3.4移动式操作平台基础应平整,严禁在坑洼地面或斜坡上 使用,且基础承载力应满足要求。 6.3.5移动式操作平台的轮子与平台架体连接应牢固,立柱底 端离轮底移动接触面不宜大于80mm,行走轮和导向轮应配有制 动器或刹车闸等制动措施。 6.3.6移动式行走轮承载力不应小于5kN.制动力矩不应小于 2.5N·m,移动式操作平台架体应保持垂直,不得弯曲变形,制动 器除在移动情况外,均应保持制动状态,

6.3.7移动式操作平台使用时,制动器应保持制动状态,轮式移 动操作平台底部的防倾覆支撑装置应与地面撑牢。 6.3.8工人上下移动式操作平台时,应走平台斜梯或直爬梯,严 禁在平台外围攀援上下。 6.3.9移动式操作平台移动前应将操作面清理干净,操作人员 应下到楼地面。 6.3.10移动式操作平台拆除作业必须按自上而下先装者后拆, 逐步拆除,一步一清,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6.3.11移动式升降操作平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移动式升降 工作平台设计计算、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GB25849、《移动式升 降工作平台安全规则、检查、维护和操作》GB/T27548和《移动式 升降工作平台操作人员培训》GB/T27549的要求

6.4.1悬挑式操作平台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操作平台的搁置点、拉结点、支撑点应设置在稳定的主体 结构上,且应可靠连接,严禁将操作平台设置在临时设施上。 2操作平台的结构应稳定可靠,承载力应符合使用要求。 6.4.2悬挑式操作平台的悬挑长度不宜大于5m,均布荷载不宜 大于5.5kN/m²,集中荷载不应大于15kN,悬挑梁应固定。超过 最大额定荷载时,应进行专项设计。 6.4.3采用斜拉方式的悬挑式操作平台,平台两侧应设置2个 连接吊环,分别与前后两道斜拉钢丝绳连接,每一根钢丝绳应能 承载该侧所有荷载。

6.4.5采用悬臂梁式的操作平台,应采用型钢制作悬挑梁或悬

挑桁架,其节点应采用螺栓或焊接的刚性节点。当平台板上的主 梁与主体结构预埋件采用焊接时,预埋件、焊缝均应经设计计算, 建筑主体结构应满足强度要求

6.4.7斜拉式悬挑操作平台安装时,钢丝绳应采用专用的钢丝 绳夹连接,钢丝绳夹数量应与钢丝绳直径相匹配,且不得少于4 个,并应设安全弯。建筑物系钢丝绳处为锐角、利口的应加衬软 垫物。 6.4.8悬挑式操作平台的外口应略高于内口,且外挑部分应安 装防护栏杆。防护栏杆应采用防护挡板进行全封闭。 6.4.9使用高度大于200m的斜拉式悬挑操作平台,在平台主梁 的底部宜加设缆风绳。 6.4.10人员不得在悬挑式操作平台吊运时进入该平台。 6. 4. 11 悬挑式操作平台堆放材料时,应随装随吊,严禁隔夜 堆放。 6.4.12悬挑式操作平台两侧的楼层临边防护不应留有空档,操 作平台拆除后应立即恢复楼层临边防护。 6.4.13斜拉式悬挑操作平台发生过下坠冲击后的保险钢丝绳 应做报废处理

6.5升降悬挂式操作平台

6.5.1升降悬挂式操作平台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5.1升降悬挂式操作平台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5.1升降悬挂式操作平台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操作平台悬挂拉结点应设置在主体结构上,且应可靠连 接,严禁将操作平台悬挂在临时设施上。 2操作平台的结构设计应受力明确,稳定可靠,承载力应经 设计验算。

3操作平台应具有防倾覆,防坠落等措施。 6.5.2升降悬挂式操作平台应单独设置受力和保险双悬挂系 统,每套悬挂系统应能单独承担平台的全部荷载 6.5.3升降悬挂式平台在使用和升降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严 格控制平台水平度,宜设升降行程限位装置。 6.5.4电动自动控制的升降悬挂式平台应具备手动控制功能 以防备断电时升降。 6.5.5升降悬挂式平台宜采用定型化的钢制或铝合金材质平台 板,且应满铺、固定牢靠;四周应设置防护栏杆和踢脚板全封闭。 6.5.6悬挂系统应选用高强度、柔度好的专用钢丝绳,钢丝绳安 全系数不应小于9。 6.5.7升降悬挂式操作平台不应作为垂直运输设备使用,严禁 在悬挂平台上另设吊具 6.5.8升降悬挂式操作平台的动力、控制系统应采取封闭式管 理,无关人员不得进人封闭区。 6.5.9操作平台升降时应由专人负责,平台上严禁无关人员在 场,安拆和使用时下方应设置警戒区,派专人监管。 6.5.10升降悬挂式操作平台的报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悬挂结构、悬吊平台和提升机架等整体失稳后不得再次 使用,应予以报废。 2悬挂用的钢丝绳索发生过坠落冲击后不得再使用,应予 以报废。

6.6固定悬挂式操作平台

6.6.1固定悬挂式操作平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操作平台的悬挂点或拉结点应设置在主体结构上,且应 可靠连接。 2严禁将操作平台设置在临时设施上。

3操作平台架体结构应稳定可靠,受力明确,承载力应经设 计验算。 6.6.2固定悬挂式操作平台宜采用工具化、定型化设计。 6.6.3钢结构柱子对接施工时使用的固定悬挂式操作平台,其 悬挂拉结点的吊耳或支架附着点等宜在工厂里直接焊接到钢柱 上,操作平台宜在柱子吊装前拼装完成,和钢柱同步吊装。 6.6.4钢结构主次梁安装时采用的固定悬挂式操作平台,临时 挂在主梁上,平台挂钩应伸过钢梁上翼缘;平台上工人的安全绳 应固定在主梁等可靠处, 6.6.5人员上下操作平台应严格执行攀登作业安全防护要求。 6.6.6操作平台在安装和拆除时区域下方应拉设警戒线,并派 专人监护

6.7.1操作平台安装前,产品合格证等证明材料应齐全。 6.7.2操作平台安装完成后,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应确保到位,并 应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在明显位置挂设验收合格牌方可使用。 6.7.3操作平台搭设或移动前应对基础、埋件、悬挂点、支撑点 等进行检查验收,搭设中应随施工进度按结构层对操作平台进行 检查验收。 6.7.4操作平台使用时应按照设计的堆载方式、限载要求、操作 方法等安全技术要求操作,避免超高超长的材料堆放。 6.7.5操作平台在使用期间应安排专职安全员负责巡视,应纠 正各种不安全操作行为。 6.7.6操作平台在室外使用过程中凡收到台风等恶劣天气预警 时,或遇6级及以上大风、雷雨、大雪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使用 并应进行全面检查,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若操作平台 停用超过1个月,在恢复使用前应进行全面检查,

7.1.1建筑施工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防护棚架: 1施工立面紧邻街坊、人行通道或车行通道。 2搭设的脚手架需要占用人行或车行通道。 3距离各类施工脚手架不小于1m且不大于3m的安全通 道上方。 4在塔机平衡臂、起重臂旋转半径范围以内的人、车通道 上方。 7.1.2立体交叉作业时,下层作业位置应处于上层作业的坠落 半径之外,高处作业坠落半径应按表7.1.2确定。安全防护棚和 警戒隔离区范围的设置应视上层作业高度确定,并应大于坠落 半径

表7.1.2坠落半径

7.1.3立体交叉作业时,坠落半径内未设置安全隔离措施时,应 设置警戒隔离区,警戒隔离区不应小于坠落半径,人员严禁进人 隔离区。

7.1.3立体交叉作业时,坠落半径内未设置安全隔离措施时,应 设置警戒隔离区,警戒隔离区不应小于坠落半径,人员严禁进人 隔离区。

7.1.4安全防护棚棚顶不得堆放物料或上人

7.1.5当采用脚手钢管搭设防护棚架时,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 脚手架标准的规定。防护棚架的立杆应考虑人、车通行。 7.1.6对不搭设脚手架和不设置安全防护棚的立体交叉作业 应设置安全网,当在多层、高层建筑外立面施工时,应在第二层及 每四层设一道固定的安全网,同时设一道随施工高度提升的安 全网。 7.1.7 每天立体交叉作业前,应进行交底和部署,有统一的 指挥。

7.2.1落地式防护棚架的棚顶离地高度不应小于3m,棚顶应设 置两层,两层棚顶之间的间隔高度不应小于0.8m;两层隔离棚中 至少应有一层应选用不漏尘、符合抗冲击强度的板材予以全 覆盖。 7.2.2落地式防护架搭设需要局部占用人行道、车行道的,应在 防护架离地面2m范围内用板材作全封闭,其外露板面应确保挺 直、平整、光滑,并应涂刷警示漆。 7.2.3在人行通道上搭设落地式防护棚架时,棚架内的顶部及 两侧立杆间,均应选用板材作全封闭,确保板面挺直、平整、光滑。 7.2.4落地式防护棚架首层棚顶以上部位的两端口及沿边口 应选用耐腐蚀的板材予以全封闭,板材高度应超过层防护棚架 平面且不小于700mm,板材封闭应设置牢固,并应涂刷保护材料。 7.2.5占路搭设落地式防护棚架应满足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安全 要求。横跨道路的棚下净高不得小于5,2m,沿街物体下净高不 得小于2.5m,通道内棚架支撑中的横向或斜向杆件和物体超出 支撑立面不应大于200mm

7.3.1悬挑式防护棚外侧必须固定牢固,并应设置固定高 200mm的封闭挡板,封闭挡板应涂刷保护材料,其外露板面宜涂 刷警示漆。 7.3.2悬挑式防护棚主梁伸到楼层内不得小于500mm,应用钢 丝绳和预埋吊钩连接。 7.3.3悬挑式防护棚钢丝绳设置应满足构造及受力要求,垂乘直 两道钢丝绳间距宜为400mm~600mm,内侧钢丝绳距墙2.8m~ 1.0m;以控制钢丝绳与水平钢梁的夹角在45°~60°之间为原则焊 接挂耳。钢丝绳采用绳卡时,绳卡不应少于4个,间距宜为 150m,并应设安全弯。

7.3.1悬挑式防护棚外侧必须固定牢固,并应设置固定高

7.4.1升降式防护棚结构钢材强度等级不应低于Q235,加工标 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7.4.2升降式防护棚宜采用上部柔性防护与下部刚性防护相结 合的双隔离形式。 7.4.3立柱与防护棚刚性防护层的支撑大梁应进行可靠焊接连 接。吊耳与立柱的焊接构造应满足提升要求以及相关规范要求, 7.4.4连杆与立柱之间的相互拉结,宜设上(柱顶以下1.5m 2.0m)、中(下部养护层板面上方约0.4m)、下(柱下端以上0.3m 1.5m)三道,保持防护棚在工作状态及提升状态下的整体稳定性, 采用钢管作为材料的连杆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7.4.5升降式防护棚在进行升降作业前,应清理防护棚及作业

1安全网材质、规格、物理性能、耐火性、阻燃性应满足现行 国家标准《安全网》GB5725的规定。 2密目式安全立网的网目在100mm×100mm面积上应大 于或等于2000目。 7.5.2安全网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全网搭设应绑扎牢固、网间严密。安全网的支撑架应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安全网搭设时,应每隔3m设一根支撑杆,支撑杆水平夹 角不宜小于45°。 3当在楼层设支撑杆时,应预埋钢筋环或在结构内外侧各 设一道横杆。 4安全平网应外高里低,网与网之间应拼接严密。 7.5.3密目式安全立网搭设时,每个开眼环扣应穿人系绳,系绳 应绑扎在支撑架上,间距不得大于450mm。相邻密目网间应紧密 结合或重叠

3当在楼层设支撑杆时,应预埋钢筋环或在结构内外侧各

7.5.4用于电梯井、钢结构和框架结构及构筑物封闭防护的安

7.5.4用于电梯井、钢结构和框架结构及构筑物封闭防护的安

1安全平网每个系结点上的边绳应与支撑架靠紧,边绳的 断裂张力不得小于7kN,系绳沿网边应均匀分布,间距不得大 于750mm。 2电梯井内安全平网网体与井壁的空隙不得大于25mm。 安全平网拉结应牢固。

7.5.5采用安全平网防护时,严禁使用密目式安全立网代替安 全平网。

7.6.1防护棚在投入使用之前应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其验收内容应包括:检查拉杆、钢丝绳的可靠连接,各钢管连接卡 扣的紧固,外架的卸载措施,铺设层的完整性,防护棚的防雷接 地等。 7.6.2扣件应紧固牢靠;严禁有裂缝、变形。 7.6.3防护棚在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后,应对其进行日常的保 养以及每月不少于1次的全面检查和整修。强风、暴雨过后都应 检查整修后方可使用。防护棚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主梁连接情况。 2 防护棚的整体和局部的垂直、水平偏差。 34 各类扣件的涂油和紧固情况。 4 脚手板的紧固情况。 5与建筑物连接的连接件情况。 6安全立网、安全平网、安全隔离设施、围挡、栏杆和接地防 雷等安全设施。 7防护棚的荷载情况

8.1.1施工单位应针对工程特点,制定高处作业专项应急救援 预案,施工现场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应组织应急救援演练,配备 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 8.1.2高处作业施工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应 书面记录。 8.1.3高处作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 全技术规范》GB50720的规定采取防火措施,

预案,施工现场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应组织应急救援演练,配备

8.2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要求

8.2.1施工人员应避免在高空作业坠落半径范围内进行作业, 如无法避免时,应有安全措施和专职安全监护人员进行全过程监 护、指挥。 8.2.2攀登、悬空等高处作业人员以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 的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应体检合格。 8.2.3高处作业人员应根据作业的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高处作 业安全防护用品,并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相应的安全防护用 品、用具。 8.2.4安全带和安全锁在使用前应进行安全性检查,满足作业 要求后方可佩戴使用

8.3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维护

8.3.1应有专人对各类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发 现隐患必须采取整改措施。 8.3.2高处作业使用的安全防护设施宜采用定型化、工具化设 施,防护栏宜为黑黄或红白相间的条纹标示,盖件宜为黄或红色 标示。 8.3.3安全防护设施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验收,并组织有关人 员参加。 8.3.4安全防护设施验收资料应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方 案、技术交底资料、安全防护用品用具产品合格证明、安全防护设 施验收记录、预埋件隐蔽验收记录、安全防护设施变更记录及 签证。 8.3.5安全防护设施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防护栏杆立柱、横杆及挡脚板的设置、固定及其连接 2 攀登与悬空作业时的上下通道、防护栏杆等各类设施的 搭设。 辅助操作平台及平台防护设施的搭设。 防护棚的搭设。 5 安全网的设置情况。 安全标识与标记。 验证安全防护设施构件、设备的性能与质量。 8 防火设施的配备。 各类设施所用的材料、配件的规格及材质。 10 设施的节点构造及其与建筑物的固定情况,扣件和连接 件的紧固程度

8.4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拆除

8.4.1高处作业安全设施拆除应由有资质的施工人员进行操 作。拆除前应制定作业方案、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对所有作 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8.4.2参加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 章作业。 8.4.3作业现场必须由安全监护人员进行全程监护。 8.4.4设施拆除前应对脚手架、手持电动工具、扳手、管钳、锤子 等各种工具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器具不得使用。夜间作业应 配有足够的照明装置。 8.4.5拆除作业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会同有关人员检查现场, 工具、材料等全部清理干净。因作业需要转移、损坏的盖板、脚手 架、临时电源、临时照明等应进行拆除。 8.4.6安全防护设施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时,应采取临时安全 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8.5特殊气候条件下的安全作业

8.5特殊气候条件下的安全作业

8.5.1在雨、霜、雾、雪等大气进行高处作业时,应采取防滑、防 东、防雷措施,并应清除作业面上的水、冰、雪、霜。 8.5.2雨雪强风等恶劣天气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进行检 查,当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时,应立即进行维修, 修理完善后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附录A防护栏杆的设计计算

1.0.1防护栏杆荷载设计值的取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 1.0.2防护栏杆上横杆的计算,应采用外力垂直荷载,集中作用 于立杆间距最大处的上横杆的中点处,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弯矩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Mk 上横杆的最大弯矩标准值(N·mm); 上横杆承受的集中荷载标准值(N); L。上横杆计算长度(mm); Q 上横杆承受的均布荷载标准值(N/mm) 2抗弯强度应该按下列公式计算

F Lo+sL Mk= 8

式中:01 杆件受弯应力(N/mm); 结构重要性系数; M 上横杆最大弯矩设计值(N·mm); W. 上横杆的净截面抵抗矩(mm); f1 杆件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 Yi 按基本组合计算弯矩设计值,各项可变荷载分项 系数。 3挠度应按下式计算:

Fbkl 5gk 48EI

式中:—受弯构件挠度计算值(mm); []——受弯构件挠度容许值(mm); E—杆件的弹性模量(N/mm"); I杆件截面惯性矩(mm)。 4.0.3防护栏杆的计算,应采用外力为水平荷载,作用于杆件顶 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弯矩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Mk 立杆承受最大弯矩标准值(N·mm); Fzk—立杆承受的集中荷载标准值(N); 立杆高度(mm)。 2抗弯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Λ.M M,=A.M

式中:M.一立杆承受的最大弯矩设计值QCMQ 0002S-2016 长春米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面包、糕点用冷冻面团,即弯矩基本组合 值(N·mm); W一立杆的净截面抵抗矩(mm")。 3挠度应按下式计算

Fzkh LAkh 8EI U 3EI

附录B移动式操作平台的设计计算

B.0.1移动式操作平台(图B.0.1)次梁的恒荷载(永久荷载)中 的自重,钢管应取0.04kN/m,铺板应取0.22kN/m;施工荷载 可变荷载)应以1kN/m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次梁承受的可变荷载为均布荷载时,应按下式计算最大 弯矩设计值:

式中:M. 次梁最大弯矩设计值(N:mm); 次梁上等效均布恒荷载标准值(N/mm); 次梁上等效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N/mm); YG 恒荷载分项系数; YQ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次梁计算跨度(mm)。 2次梁承受的可变荷载为集中荷载时,应按下式计 弯矩设计值

DB50T 867.16-2021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16部分:养老机构M,=Ye +he Le+Ye +Fe L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