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35054-2015 水电工程过鱼设施设计规范(含2021年1月7日第1号修改单).pdf

NB/T 35054-2015 水电工程过鱼设施设计规范(含2021年1月7日第1号修改单).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3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8599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NB/T 35054-2015 水电工程过鱼设施设计规范(含2021年1月7日第1号修改单).pdf

3.1.1鱼道布置应与电站枢纽建筑物的布置相协调,根据地形、 地质、工程布置特点以及坝(闸)上、下游水流条件等选择合适 的位置。鱼道布置应有利于防污防淤并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便 于运行和管理。

3.1.2鱼道形式包括槽式鱼道、池式鱼道和特殊形态的鱼道等

玻度宜在1:10~1:30之间。形式应根据过鱼对象种类及其生态习 性、工程的坝(闸)形式、提升高度、地形条件等因素,经技术 经济比较选定。池式鱼道适用于大多数过鱼对象;对于游泳能力 强的过鱼对象,且坝(闸)上、下游水位变动幅度较小的工程, 可选槽式鱼道。

式:材科应根据过鱼设施规模及场地余件远 择,大型鱼道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小型鱼道可采用木板、合 金板、塑料板等材料。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的鱼道, 其结构设计和地基处理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溢洪道设计规范》 DL/T5166的有关规定执行;混凝土强度、抗渗、抗冻等级及要 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NB/T35026、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的有关规定;寒冷地区材 料的抗冰冻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 范》NB/T35024的有关规定;抗震设防应符合主体结构的设防 标准。

3.1.4鱼道宜采用开式NB/T 1003-2012 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pdf,对于封闭段可根据需要采用人工补光

3.1.4鱼道宜采用开式,对于封闭段可根据需要采用人工补光 措施。

NB/T 35054—2015

3.1.5鱼道设计运行水位应根据坝(闸)上、下游可能出现的水 位变动情况合理选择。当上游运行水位变动较小时,上游设计水 位范围可选择在过鱼季节电站的正常运行水位和死水位之间;当 上游运行水位变化较大时,上游设计水位范围可选择在过鱼季节 电站的运行控制水位和死水位之间。下游设计水位可选择在单台 机组发电与全部机组发电的下游水位之间。 3.1.6鱼道设计流速应根据过鱼对象游泳能力试验、水工模型试 验或已有研究成果综合确定。鱼道设计流速不应超过过鱼对象的 突进游泳速度。鱼类游泳能力试验宜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执行, 也可参照已进行过游泳能力试验的结果选取。 3.1.7鱼道的进口、出口等处应设置闸门,满足运行和检修要求 河记设计定按现行行业标准《水利水中工积钢阀门设计规范》

3.1.5鱼道设计运行水位应根据坝(闸)上、下游可能出

3.1.5一鱼道设计运行水位应根据项(闸)上、下游可能出现的示 位变动情况合理选择。当上游运行水位变动较小时,上游设计水 位范围可选择在过鱼季节电站的正常运行水位和死水位之间;当 上游运行水位变化较大时,上游设计水位范围可选择在过鱼季节 电站的运行控制水位和死水位之间。下游设计水位可选择在单台 机组发电与全部机组发电的下游水位之间

3.1.6鱼道设计流速应根据过鱼对象游泳能力试验、水工模型

验或已有研究成果综合确定。鱼道设计流速不应超过过鱼对象的 突进游泳速度。鱼类游泳能力试验宜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执行, 也可参照已进行过游泳能力试验的结果选取。 3.1.7鱼道的进口、出口等处应设置闸门,满足运行和检修要求。 闸门设计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 DL/T5039的有关规定执行。闸门及相关设备等应保证操作灵活、 安全可靠。

验或已有研究成果综合确定。鱼道设计流速不应超过过鱼对象的 突进游泳速度。鱼类游泳能力试验宜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执行, 也可参照已进行过游泳能力试验的结果选取。

闸门设计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 DL/T5039的有关规定执行。闸门及相关设备等应保证操作灵活 安全可靠。

3.2.1进口宜布置在适宜鱼类聚集的区域,并尽可能靠近鱼类能 上溯到达的水域。进口位置应根据水电工程运行工况对进口区 域流场进行数值计算确定,必要时可结合整体水工模型试验进 行验证。

3.2.2 111 进口布置应避开强回流区、漩涡区、泥沙淤积区和受污染 水域。

3.2.3进口应能适应不同过鱼对象的活动水层,适应过鱼李节进 口水域的流量、水位变化范围,可设置多个不同高程的进口,调 节进口诱导流量或采用自动控制堰和调节闸门。

类集结。宜设置水流调节设施,以更好地吸引并诱导鱼类进入鱼 道进口。水流方向宜与河道主流方向形成一定夹角以增强效果。

NB /T 35054 2015

态和流速。进口结构可采用溢流堰、竖缝或孔口型,宽高比宜为 0.6~1.25。

3.2.6必要时进口可设置拦鱼或诱导设施,以提高过鱼

3.3.1鱼道选线宜布置在岸坡稳定区域,并避开有机械振动或嘈

3.3.1鱼道选线宜布置在岸坡稳定区域,并避开有机械振动或嘈 杂喧闹等区域。

3.3.2鱼道布置形式可采用绕岸式、格式、多层盘折式、塔式等。

1过鱼孔口流速不应大于过鱼对象的设计流速,可设计不同 形式的复合断面以适应不同过鱼对象的流速要求。 2池室流态应适应不同过鱼对象的要求

池室参数确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1池室宽度不应小于最大过鱼对象体长的2倍,并应根据过 鱼规模综合分析确定。 2池室长度应按池室消能效果、鱼类的大小、习性和休息条 件而定,不应小于2.5倍最大过鱼对象体长,长宽比宜取1.2~1.5。 池室长度与竖缝宽度的比值宜取8~10。 3池室水深应视过鱼对象的体高和习性确定,可取0.5m~ 1.5m。 4池室底坡宜取统一的固定值。如因布置条件所限需变坡 时,宜保持连续和缓变。 5池室间落差应根据过鱼对象的游泳能力确定,不宜大于 0.3m。 6当鱼道总落差较大、长度较长时,宜每隔10个~15个池 室设一个休息池。休息池长度宜取池室的1.7倍~2.0倍。

3.3.5隔板型式分为溢流堰式、竖缝式、淹没孔口式

及组合式等4种。隔板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1对于过鱼对象为表层、喜跳跃的鱼类,且当水位变化幅度

较小时,宜选择溢流堰式。 2对于过鱼对象为底层的中、大型鱼类,宜选择淹没孔口式。 3对于有不同习性的多种过鱼对象,宜选择竖缝式或组 合式。

3.3.6隔板的堰口、潜孔、竖缝的大小应能使过鱼对象顺利通过 并满足池室内的水流流态和消能要求。潜孔和竖缝的宽度宜取 0.3m~0.5m。竖缝缝口方向宜与隔板呈45°夹角。 3.3.7池室设计应开展水力计算,主要内容包括:池室隔板数量 和紊流度、流速、流量。池室隔板数量和紊流度可按本规范附录 B.1的方法计算,流速计算可按本规范附录B.2的方法计算,流 量可按本规范附录B.3的方法计算。

3.3.8池室水力设计宜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包括整体水工模型

3.3.8池至水方议计且经水工模至试拉拉证,包括企体水上快生 试验和局部水工模型试验。水工模型试验可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 定执行。

3.4.1出口应近岸布置,水流条件平顺,并远离电站泄水和引水 建筑物的进口。出口周边不应有妨碍鱼类继续上溯的不利环境因 素,如码头和船闸上游引航道出口、水质污染区等。 3.4.2必要时出口可设置拦鱼设施,避免鱼类回到下游。 3.4.3出口高程应能适应过鱼对象的习性和水库水位的变化。当 水库水位变幅较大或存在不同水层鱼类过鱼要求时,可设置多个 不同高程的出口、采取其他结构或设置调节设备,以适应上游水 位变幅。

3.4.1出口应近岸布置,水流条件平顺,并远离电站泄水和引水 建筑物的进口。出口周边不应有妨碍鱼类继续上溯的不利环境因 素,如码头和船闸上游引航道出口、水质污染区等。

水库水位变幅较大或存在不同水层鱼类过鱼要求时,可设置多个 不同高程的出口、采取其他结构或设置调节设备,以适应上游水 位变幅。

3.4.4 出口处可根据需要设置拦漂、拦污和清污、冲污等拦清污 设施。

4.1.1仿自然通道应模拟天然河道特征设计,根据地形、地质、 工程布置特点以及坝(闸)上、下游水流条件等选择,其布置应 与电站枢纽建筑物的布置相协调。 4.1.2仿自然通道布置宜避开人口密集区域,以减少人为干扰, 并合理利用工程区已有溪流、沟渠等有利条件,使仿自然通道更 接近自然河流特性。 4.1.3仿自然通道的设计流量和流速,应根据过鱼对象的游泳能 力和仿自然通道的水流、地形等状况综合确定。

4.1.3仿自然通道的设计流量和流速,应根据过鱼对象的游泳能 力和仿自然通道的水流、地形等状况综合确定。 4.1.4仿自然通道进口、出口等处可设置闸门,闸门设计应按本 规范第3.1.7条执行。

4.2.1进口宜布置在有水流下泄、多数鱼类能够感知的区域。 4.2.2进口底部应考虑其自然形态,与河床和河岸基质相连,使 底层鱼类也能进入。与河床底部之间应除去直立跌坎,当其间有 高差时应以斜坡相衔接。可铺设原河床的卵砾石,以模拟自然河 床的底质和色泽。

4.2.1进口宜布置在有水流下泄、多数鱼类能够感知的区域。

4.2.3进口应能适应下游水位的涨落,并满足过鱼对象对水深的

4.2.4进口应保证有足够的吸引水流,流速应适于所有过鱼对象

不超过过鱼对象中游泳能力最弱鱼类的突进游泳速度。突进游泳 速度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通过鱼类游泳能力试验确定

NB /T 35054—2015

4.3.1 通道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流、植被、过鱼对象等 条件确定。

条件确定。 4.3.2通道断面形状、宽度、水深和水流应尽可能多样,以适应 不同鱼类的需要,底部宽度应根据过鱼对象体长和过鱼规模确定, 宜取最大过鱼对象体长的3倍~5倍,不宜小于0.8m。 4.3.3通道应尽可能平缓,坡降不宜大于1:20,如斜坡过陡可嵌 入块石。 4.3.4通道底坡和岸坡应保持稳定,宜采用生态护岸结构,在陡 坡延伸处应进行加固。 4.3.5通道内水深应根据过鱼对象的体形尺寸与生态习性确定, 不应小于0.2m。 4.3.6通道内的流速应根据过鱼对象的游泳能力、河流的大小和 规模确定,平均流速可取0.4m/s~0.6m/s,最大流速可取1.6m/s~ 2.0m/s。通道设计宜开展水力计算,通道内的水力计算可按本规 范第3.3.7条执行。 4.37通道间隔一定距离可设置隐蔽场所,种植树本或灌本。

不同鱼类的需要,底部宽度应根据过鱼对象体长和过鱼规模确定, 宜取最大过鱼对象体长的3倍~5倍,不宜小于0.8m。 4.3.3通道应尽可能平缓,坡降不宜大于1:20,如斜坡过陡可嵌 入块石。

4.3.5通道内水深应根据过鱼对象的体形尺寸与生态习性确定, 不应小于0.2m。 4.3.6通道内的流速应根据过鱼对象的游泳能力、河流的大小和 规模确定,平均流速可取0.4m/s~0.6m/s,最大流速可取1.6m/s~ 2.0m/s。通道设计宜开展水力计算,通道内的水力计算可按本规

规模确定,平均流速可取0.4m/s~0.6m/s,最大流速可取1.6m/s^ 2.0m/s。通道设计宜开展水力计算,通道内的水力计算可按本规 范第3.3.7条执行。

4.3.7通道间隔一定距离可设置隐蔽场所,种植树木或灌木。

4.4.1出口布置应傍岸,水流条件平顺,宜远离电站泄水、引水 建筑物进口、引航道出口、水质污染区等处。 4.4.2必要时出口可设置拦鱼设施,避免鱼类回到下游。 4.4.3出口应能适应上游水位的变化,确保过鱼季节保持一定水 深,出口处可设置水位调节设施。 4.4.4出口处可根据需要设置拦漂、拦污和清污、冲污等拦清污 设施

4.4.1出口布置应傍岸,水流条件平顺,宜远离电站泄水、引水 建筑物进口、引航道出口、水质污染区等处。 4.4.2必要时出口可设置拦鱼设施,避免鱼类回到下游。

5.1 二 般 设规定

5.1.1鱼闸布置应与电站枢纽建筑物的布置相协调。 5.1.2鱼闸主要形式包括闸式、竖井式和斜井式等,应根据过鱼 对象种类及其生态习性、工程的坝(闸)形式、提升高度、地形 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选定。

5.1.3一鱼闸设计应满定水工建筑物结构及稳定设计标准要求,结 构设计和地基处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溢洪道设计规范》DL/T 5166的有关规定,材料抗冰冻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建筑物 抗冰冻设计规范》NB/T35024的有关规定,闸门设计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DL/T5039的有关 规定。

上海某轨道交通车站土建施工方案5.1.4鱼闸设计运行水位应根据过鱼季节坝(闸)上、

出现的水位组合情况合理选择。运行水位设计可按本规范第3.1.5 条执行。

5.1.5鱼闸的进口、出口等处应设置闸门,闸门设计应按本规范 第3.1.7条执行。

5.1.5鱼闸的进口、出口等处应设置闸门,闸门设计应按

5.2.1进口布置应选择具备鱼类集群条件的区域。 5.2.2进口高程需适应下游水位变幅并满足过鱼对象对水深的要 求,并与河床平顺衔接,必要时进口可设置水位调节设施。 5.2.3进口的水槽宽度应根据过鱼对象体长和设计过鱼规模综合 分析确定,可取2m~3m。进口最小水深视鱼类习性而定、可取

5.2.4进口宜设置诱导水流,保证有足够流速,且不超过过鱼对 象中游泳能力最弱鱼类的突进游泳速度

5.3.1闸室底板应设在水库死水位以下,保证闸室有一定的水深, 并尽可能减小泄水造成的紊流。 5.3.2闸室内应设置诱导、防逃和驱鱼等装置。

5.3.1闸室底板应设在水库死水位以下某工程旋喷桩施工方案-secret,保证闸室有一定的水深,

5.4.1出口布置应远离电站泄水、引水建筑物的进口及其他妨碍 鱼类继续上溯的不利环境区。 5.4.2必要时可设置拦鱼设施,避免鱼类回到下游。 5.4.3出口的水槽宽度和水深选取可按本规范第5.2.3条执行。 5.4.4出口处可根据需要设置拦漂、拦污和清污、冲污等拦清污 设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