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975.2-2023 数字乡村建设规范 第2部分:乡土景观要素数据采集及存储.pdf

DB42/T 1975.2-2023 数字乡村建设规范 第2部分:乡土景观要素数据采集及存储.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 M
标准类别:林业标准
资源ID:38575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2/T 1975.2-2023 数字乡村建设规范 第2部分:乡土景观要素数据采集及存储.pdf

数据采集内容主要包括乡村范围内的国家保护、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及种 群数量大、有集中栖息地的动物。主要记录野生动物种类、栖息地位置、种群数量。

内容包括乡村范围的汉族及少数民族的民族属性、历史名人、迁居史(移民史)等相关内容。

包括乡村中居民使用的语言文字、语系、方言等

沙湾水电站发电厂房施工组织设计采集内容包括乡村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以及精神民俗等内容。其中物质民俗包含居住、饮食、服 饰、生产模式等;社会民俗包含婚姻民俗、丧葬仪礼、节庆等;精神民俗含信仰民俗、文化范式如山歌、 文学、绘画、舞蹈、谚语等。

采集内容包括乡村范围人口总数、性别比例(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年龄结构(按 一14岁,15一59岁,60岁及以上这三个年龄段占总人口的比例来统计)等数据。利用人口普查数据 获得乡村范围人口数据。

采集内容包括乡村范围经济情况及产业类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比例等相 关内容。利用全国农业普查和全国经济普查中的数据汇总整理。

5.4.4.3公共服务场所

5.4.4.3.1文教场所

采集内容包括乡村范围的幼儿园、学校、文化馆(站)、乡村大舞(戏)台、图书馆(室 馆(陈列馆)、寺庙、道观、祠堂、教堂等场所。结合田野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判读收集相关

5.4.4.3.2其他场所

采集内容包括除文教场所以外的其他类型公共服务场所如饭店、商店、体育场等。结合田 遥感影像解译判读收集相关资料。

5.4.4.4文物保护

采集内容包括乡村范围的文物保护类型数据。文物保护类型分为三个层次: a) 1 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类型进行划分为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 迹及代表性建筑; b) 2 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文物的优秀历史建筑; C) )古树名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结合田野调查、遥感解译判读收集文物保护类型、建造年代、描述等相关资料。

5.4.5乡村聚落要素

5.4.5.1村落类型

5.4.5.2聚落选址特征

根据高分遥感影像判读结合田野调查,采集乡村聚落的地理位置特征。根据自然地理特征把我省 落分为山水型聚落、山地型聚落(包括缓坡地带)、丘陵型聚落、平原型聚落(含低洼盆地、平坝 型聚落、滨湖水域型(包括水网地区)聚落

5.4.5.3建筑群体特征

采集乡村聚落建筑的空间组合方式,按照建筑的组合形式划分为:合院式(包含一合院、二合院 院、四合院等)、行列式、散点式、复合式等。

5.4.5.4建筑单体特征

采用田野调查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判读,记录典型特色的单体建筑特征,包括建筑类型、几何特征、 建筑结构类型、建筑表皮特征等。其中建筑类型分为:塔、碑、亭、台、楼、阁、房屋等。几何特征包 含高度、体量;建筑结构类型包括砌体、框架结构、混合结构等;表皮特征包括色彩、材料、细部构造、 装饰等。

5.4.6交通基础设施要素

5.4.6.1交通枢纽点

DB42/T1975. 2—2023

采用田野调查结合遥感影像判读,记录交通枢纽点数据,包括机场、火车站、客运站、公交场站、 公共停车场、高速路口信息、码头等。记录枢纽点的位置、类型和规模信息,

5.4.6.2陆运交通数据

利用交通地图结合由野调查与遥感影像解译判读,确定在该乡村范围内的高速公路、公路、铁路等, 并对公路划分道路等级,记录交通路线、类型、等级、断面形式、宽度等。

5.4.6.3水运交通数

5.4.6.4空运交通数据

5.4.7水利基础设施

利用地形图、交通地图和遥感影像结合现场调查,确定该乡村范围内的水利设施类型包括渠道 大坝等。记录水利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类型和等级信息;洪峰水位、洪峰流量、洪水历时 量、发生日期等信息

6.1乡土景观要素因子

按照乡村范围的气候、地形、聚落地理、自然植被状态来描述乡土景观的生态特征。根据湖北区域 特点,将各个生态因子进一步细分。 a)气候分为:亚热带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形分为:平地;岗丘;低山;中山;高山。 c)自然植被状态分为:乔木林为主体:灌丛为主体:草本为主体:灌草混合型;其他类型。

按照乡村范围的支柱产业类型、主要栽培作物、特色栽培作物来描述乡土景观的生产特征。 a )支柱产业类型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旅游;手工业;其他 b) 2 主要栽培类型分为:以大田作物为主(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以蔬菜为主;以经 济林(不含水果)为主;以果园为主;其他。 C 特色栽培类型分为:林果:花卉苗木:茶叶:药材:其他。

按照乡村范围的聚落形态、建筑风格、文教现状、对外交通、村内交通描述乡土景观的生活特征。 日a) 聚落形态:根据聚集程度分为聚集型聚落;松散团聚型聚落;散居型聚落。 D) 聚落按地理位置分为:山水型聚落;山地型聚落(包括缓坡地带);丘陵型聚落;平原型聚落(含 低洼盆地、平坝);沿河型聚落;滨湖水域型(包括水网地区)聚落。 C) 建筑风格:传统风貌(特色民居为主);近代风貌;现代风貌(现代建筑为主);混合型。 d) 文教现状:有文教场所和文教活动:文教场所及文教活动不足

按照乡村范围的聚落形态、建筑风格、文教现状、对外交通、村内交通描述乡土景观的生活特征, 日a) 聚落形态:根据聚集程度分为聚集型聚落;松散团聚型聚落;散居型聚落。 b) 聚落按地理位置分为:山水型聚落;山地型聚落(包括缓坡地带);丘陵型聚落;平原型聚落(含 低洼盆地、平坝);沿河型聚落;滨湖水域型(包括水网地区)聚落。 C) 建筑风格:传统风貌(特色民居为主);近代风貌;现代风貌(现代建筑为主);混合型。 d) 文教现状:有文教场所和文教活动:文教场所及文教活动不足

室 对外交通:有空运交通;有高铁、高速;有省道、国道、码头;有县道、乡道。 f) 对内交通:便捷;中等:不方便。

按照乡村范围的历史文化丰富性、历史文化利用度、历史文化的影响力描述乡土景观的文化特征。 a 2 历史文化的丰富性:有文保和遗迹;无文保和遗迹。 b) )历史文化的利用度:居民内部日常及节假日使用,且对外开放;仅当地居民内部日常及节假日 使用;未融入当地居民生活,但对外开放;未利用。 C) 2 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当地历史典故、历史名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乡土景观类型特征因子按40bit编码。其中前8bit对应乡村生态特征因子,紧接的12bit对应乡村生 产特征因子,12bit对应生活特征因子;最后的8bit对应文化特征因子,具体对应方式见图2,具体取值 规则见表2。

图2乡土景观要素特征因子编码

表2 乡土景观要素特征因子编码取值规则

DB42/T1975. 2—2023

表2乡土景观要素特征因子编码取值规则(续)

表2乡土景观要素特征因子编码取值规则(续)

根据乡土景观要素类型,划分数据层并进行编码,并确定各景观要素层的存储方式。乡土景观要素 数据采用6位数字编码,其中前两位为数据大类编码(10为乡村基础地理信息;20为乡村自然景观要素; 30为乡村人文景观要素;40为乡村聚落要素;50为交通基础设施;60为水利基础设施;70为乡土景观要 素特征因子;80为元数据),中间二位为小类编码,最后两位为子类编码。其结构如表3所示。

表3乡土景观要素数据层编码

桥面板预制施工方案DB42/T1975. 2—2023

表3乡土景观要素数据层编码(续)

7.2数据组织和存储结构

乡土景观要素数据空间数据以矢量或栅格的方式存储,其中栅格图层中空间分辨率以基础数 分辨率为准,一般应不低于30m。各数据层对应的空间数据类型及属性如表4所示,属性表结构及 述符合附录B。

表4乡土景观数据层与属性表对应关系

GB50360-2016 水煤浆工程设计规范.pdf表4乡土景观数据层与属性表对应关系(续)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