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465-2021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规范.pdf

DB61/T 1465-2021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61/T 1465-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4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76746
VIP资源

DB61/T 1465-2021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61/T 1465-2021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规范.pdf

DB61/T14652021

5.4.3地面塌陷应急勘查应根据地面塌陷的类型,采用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岩土体测试等手段,查 明地面塌陷发生原因及地面塌陷变形破坏特征等。 5.4.4探明地层结构、覆盖层厚度、地下水赋存情况、地下空洞等宜采用地球物理勘探。 5.4.5采用电测深法、电剖面法、瞬变电磁法、声波法、探地雷达等方法,应符合DZ/T0261规定 5.4.6探明灾害体物质组成、滑面位置,取得深部原状岩土体样品,宜布置山地工程。 5.4.7钻探应在地面调查和物探的基础上进行,技术要求可参照DZ/T0261执行。 5.4.8岩土体测试内容可参照DZ/T0261执行,测试方法按照土工试验规程(SL237)执行。

5.5.1对于发现或已发生后仍不稳定并威胁到周边群众和地质灾害现场救援人员、设备等安全的地质 灾害或隐惠,应进行地质灾害应急监测, 5.5.2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宜采取地表位移监测,监测方法执行DZ/T0221,6.2。 5.5.3泥石流宜采取降雨量监测,监测方法执行DZ/T0221,7.2。 5.5.4现场不具备安装专业监测仪器条件时,可采用合成孔径雷达等非接触手段监测

5.6.1对于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应进行灾情评估,灾情评估前应进行调查统计LY/T 3235-2020 负离子功能人造板及其制品通用技术要求,调查统计按照DZ/T0269 要求进行。

5.6.2评估要素包括人员伤亡、失踪和直接经济损失, 5.6.3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计算公式如下:

天际和直按经价损 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计算公式如下:

6.3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计算公式如下:

表1受灾体损毁等级及价值损失率取值表

6地质灾害灾情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个等级,地质灾害灾情分级标准见附录A.5

DB61/T14652021

S, =ZJJs,+S.

5.8.1应急排查范围应包括已发生或发现地质灾害或隐患周边以及应急救援通道所在范围。 5.8.2应急排查对象包括应急排查范围内已有地质灾害和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 5.8.3应急排查工作方法按照DZ/T0284执行,

6.1应急调查报告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全面客观反映应急调查所取得的成果和认识。 6.2应急调查报告应做到内容简明扼要,要素齐全,重点突出,论据充分,结论明确,建议针对性和 可操作性强。 6.3地质灾害灾情应急调查报告内容格式参见附录F,地质灾害险情应急调查报告内容格式参见附录

DB61/T1465202

附录A (规范性) 地质灾害规模分级

表A.1滑坡规模等级

表 A.2崩塌规模等级

表A.3泥石流规模等级

表A.4地面塌陷规模等级

表A.5地质灾害灾(险)情分级标准

主:灾情分级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险情分级采用“受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栏指 评价。

DB61/T1465202

附录B (资料性) 地质灾害分类表

DB61/T1465202

表B.3泥石流分类表

表B.4地面塌陷分类表

DB61/T1465202

附录C (资料性) 地质灾害野外判别表

表C.1滑坡稳定性野外判别依据

表C.2崩塌稳定性野外判别依据

DB61/T1465—2021附录D(资料性)应急调查表表D.1陕西省突发地质灾害现场应急调查表地理行政位置:市县(市镇村(社区)组位置地理坐标:经度:":纬度发生是否口是口否口滑坡口崩塌年月日时分时间类型在册口泥石流口地面塌陷死亡人,失踪人,受伤人。毁坏房屋间,口特大型口灾情:灾情等级口大型灾情或其他:,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口中型险情威胁户人,间房屋,口特大型口险情:险情等级口大型其他:潜在经济损失万元。口中型口政府启动“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口公安部门。抢险救口医疗部门。口自然部门。灾情况口武警官兵。口交通运输部门。口应急部门。口其它部门。滑向(°)坡度(°)口岩质口堆积层口土质规模等级滑口巨型长度(m)宽度(m)厚度(m)坡口大型面积(m)体积(104m)口中型崩向(°)坡度(°)口岩质口土质规模等级地崩巨型高(m)宽(m)厚(m)塌口大型体积(10°m)灾最大块度(长×宽×厚)(m)口中型害沟谷坡降(%)两侧斜坡坡度(°)泥位(m)规模等级特泥堆积扇长(m)堆积扇宽(m)扩散角(°)口巨型石征口大型流堆积扇厚(m)堆积方量(10m)口中型地形状口圆形口方形口短形口不规则形变形面积(m²)规模等级面口巨型坑口规模(m²)深度(m)塌口大型陷伴生裂缝形态口直线口折线口弧线伴生裂缝长度(m)口中型11

DB61/T14652021表D.1陕西省突发地质灾害现场应急调查表(续)口陕北沙漠高原口沙丘沙地口草滩盆地口风沙河谷口沙盖黄土梁口黄土梁筛口黄土残塬口黄土梁塬地地貌口陕北黄土高原口黄土塬口河谷阶地口基岩低中山类型口关中断陷盆地口冲积平原口黄土台塬口山前洪积扇地质环口陕南秦巴山地口高山口高中山口中山口低山口丘陵口盆地境条件时代:口寒武系口奥陶系口志留系口泥盆系口石炭系口二叠系口三叠系口侏罗系口白垩系口古近系口新近系口第四系地层类型:口黄土口冲洪积口堆积层口砾岩口砂岩口泥岩口灰岩口白云岩类别口板岩口千枚岩口片岩完整程度:口风化严重口垂直节理发育口节理裂隙发育口构造裂隙发育口降雨降雨过程月日时至月日时,过程降水量(mm)口地震震中:,震级:级,烈度:度。诱发口冻融近期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因素口开挖坡脚口爆破震动口灌渠渗漏口植被破坏口避让距离不足口选址不当口人工堆载口人为口矿山开采其它因素防治建议姓名单位职称签名应急调查成员名单应急调查负责人:(签字)单位名称:(盖章)单位12

地质灾害 应急调查报告提纲 活

DB61/T1465202

X县(区)×镇×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灾情应急调查报告

E.1.1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地理位置、行政位置)、类型。 E.1.2地质灾害灾情。 E.1.3抢险救援情况。 E.1. 4 是否在册隐患点。

E.2.1地质灾害发生区域自然地理、水文气象、交通条件、自然景观、人类工程活动以及社会经济情 况等。 E.2.2地质灾害发生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条件等。

.4.1地质灾害孕灾条件:地形地貌有利条件(坡度、坡高)、地层特征有利条件(地层产状)、岩土 体有利组合特征(软弱岩土体带)、水文地质有利条件(地下水润滑)、地质构造有利条件(断层、节理) 。 .4.2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自然因素包括降 雨、地震、冻融、洪水等,人为因素包括修路、建房切坡、灌溉渗漏、机械振动等,

E.5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及预测

E.5.1稳定性评价:在调查、勘查、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定量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地质灾 害稳定性进行评价。 E.5.2发展趋势预测:结合地质灾害成因、诱发因素变化趋势,分析预测其继续变形活动的可能性及 造成次生灾害的可能性。 主.5.3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和影响区

DB61/T1465202

E.6.1已经采取的措施:已采取的防范对策及应急处置措施,并对效果做出评述。 E.6.2下一步防治建议:包括应该进一步采取的应急 处置建议和应急结束后工程治理措施建

DB61/T1465202

地质灾害险情应急调查报告提纲

X镇×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险1

F.1.1地质灾害隐患险情出现的时间、地点(地理位置、行政位置)、类型。 F.1.2地质灾害隐患险情。 F.1.3 是否在册隐患点。

F.2.1地质灾害隐患险情出现区域自然地理、水文气象、交通条件、自然景观、人类工程活动以及社 会经济情况等 F.2.2地质灾害隐患险情出现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条件等

F.3地质灾害隐患特征

GB/T 39998-2021 纸、纸板和纸制品 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类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F.4地质灾害隐患成因

.4.1地质灾害孕灾条件:地形地貌有利条件(坡度、坡高)、地层特征有利条件(地层产状)、岩土 体有利组合特征(软弱岩土体带)、水文地质有利条件(地下水润滑)、地质构造有利条件(断层、节理) 等。 .4.2地质灾害隐患诱发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自然因素包 括降雨、地震、冻融、洪水等,人为因素包括修路、建房切坡、灌溉渗漏、机械振动等。

F.5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及预测

F.5.1稳定性评价:在调查、勘查、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定量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地质灾 害隐患稳定性进行评价。 F.5.2发展趋势预测:结合地质灾害成因、诱发因素变化趋势,分析预测其继续变形活动甚至致灾的 可能性。 F.5.3划定地质灾害隐患危险区和影响区

DB61/T1465202

F.6.1已经采取的措施:已采取的防范对策及应急处置措施GB/T 40473.4-2021 银行业应用系统 非功能需求 第4部分:兼容性,并对效果做出评述。 F.6.2下一步防治建议:包括应该进一步采取的应急处置建议和应急结束后工程治理措施建议

F.6.1已经采取的措施:已采取的防范对策及应急处置措施,并对效果做出评述。 F.6.2下一步防治建议:包括应该进一步采取的应急 处置建议和应急结束后工程治理措施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