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04/T 417-2021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在线监测系统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DBJ04/T 417-2021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在线监测系统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1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6682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04/T 417-2021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在线监测系统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4.1.1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由颗粒物监测单元、噪声监测单元(口 洗)、气象参数监测单元(可选)、视频监控单元(可选)、数

图 4.1.1 系统组成图

1.2颗粒物监测单元应由样品采集装置和样品测量装置组成 备颗粒物实时在线监测功能。样品采集装置包括采样人口、

割器、采样管和采样泵等,可将环境空气颗粒物进行切割分离, 并将目标颗粒物输送至样品测量装置。

时监测终端组成,具备噪声实时在线监测功能。 1.4气象参数监测单元可由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 器组成JB/T 11205-2011 直流漏电流传感器,具备气象参数实时在线监测功能

程施工活动与管理情况进行视频实时监控,并按设定值触发 现场施工作业视频或图片的功能

4.1.6数据处理传输单元应由主控系统、数据处理模块组

备采集、传输、存储与处理各种监测数据,并按后台服务器 或定时向后台服务器传输在线监测数据和设备的状态参类 能。

4.1.7辅助设施应包括安装立杆、显示屏、稳压电源等。

4.1.7辅助设施应包括安装立杆、显示屏、稳压电源等。

4.2.1颗粒物监测单元应采用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的颗粒物在线 监测仪,包含光散射法监测仪和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环境空气颗 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653规定的β射线法监测仪两类,其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4.2.1 的规定。

表 4.2.1颗粒物监测单元技术指

时钟误差 正常条件下±20s;断电条件下±2min

正常条件下±20s;断电条件下±2min

4.2.2气象参数监测单元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2.2

2.2气象参数监测单元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4.2.2气象参数监测单元技术指标

4.2.3噪声监测单元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2.3的规定。

4.2.3噪声监测单元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2.3的规

表4.2.3噪声监测单元技术指标

4.2.4视频监控单元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2.4的规

表4.2.4视频监控单元技术指标

4.2.5数据处理传输单元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6.1的规 定

4.2.7供电和设备安装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5.2的规定。

4.2.7供电和设备安装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5.2的规定。

5.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监测点位选址应符 合下列要求: 1应设置于建设工程施工区域围栏安全范围内,且可直接监 控工地现场主要施工活动的区域; 2当与其他建设工地相邻时,应避免在相邻边界处设置监测 点; 3在监测点周围,不应有非施工作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 其他障碍物阻碍环境空气的流通;从监测系统采样口到附近最高 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至少应为该障碍物与采样口高度差的2 倍以上: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保证270°以上的捕集空间,如果采 样口一边靠近建筑物,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有180°以上的自由空 间; 4监测点应设置在相对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障的地方; 5监测点附近应避免强电磁于扰,方便安装和检修通信线 路,周围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如电力不能稳定供应,应有保 障监测系统持续供电的措施; 6监测点的设置应避免对企业安全生产造成影响。 5.1.2监测点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置1个监测点位的,应设置在施工车辆的主出入口附近: 2设置2个及以上监测点位的,其中至少1个监测点位应设置 在施工车辆的主出入口附近,其他监测点位宜设置在工地所属区 域主导风向下风向的施工场地边界,兼顾扬尘最大落地浓度。 5.1.3监测点位置选定后应按管理部门要求报备后方可进行设 备安装。 5.1.4每个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至少设置1套β射线法扬尘在线

监测系统,具体点位数量应符合表5.1.4的规定

表 5.1.4点位数量

5.2.2监测点距离任何反射面原则上应大于3.5m,颗粒物监测单

1噪声监测单元户外传声器应设置在最上端,距离其他任何 组件应不小于1m: 2颗粒物监测单元采样管应垂直设置,采样口到在线监测仪 管道长度不应大于2.5m。 5.2.4施工现场应提供220V/50Hz交流电源,同时应保证电力供

5.2.4施工现场应提供220V/50Hz交流电源,同时应保证电力供 应,避免因断电导致数据中断

应,避免因断电导致数据中断

5.3.1 施工现场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的地基应结实稳固并安装防 护栏。

在线监测设备应有防雷和防电磁于扰的设施,防雷接地装

5.3.2在线监测设备应有防雷和防电磁于扰的设施,

置的选材和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 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的相关要求。 5.3.3在线监测设备应制作保护地线,用于机柜、仪器外壳的接 地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42。 5.3.4在线监测设备仪器电源弓入线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 不小于20MQ。 5.3.5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完毕后,应确保仪器周边均有至少0.8m 的操作维护空间。 5.3.6在线监测设备应设有漏电保护装置,防止人身触电。 5.3.7施工现场应配置设备安全防护人员,以避免施工过程损坏 监测仪器

5.4.1监测系统联网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5.4.1监测系统联网测试应付合下列要求: 1每种型号的颗粒物监测单元应完成比对测试工作,比对测 试结果应符合表4.2.1要求; 2仪器设备应按合同清单核查无误,完成安装调试; 3系统应连续稳定运行15天以上,并完成联网测试。 5.4.2监测系统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交付时应确保系统性能指标、联网测试技术指标等关键技 术指标符合本标准技术要求; 2交付时应提供以下资料: 1)系统中各监测仪器的产品合格证和系统整体质量合 格证明文件; 2)β射线法颗粒物监测单元应提供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仪 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出具的产品适用性检测合格报告: 3)操作手册或使用说明书; 4)安装调试报告; 5)颗粒物监测单元比对测试报告; 6)联网测试记录,联网测试技术指标应符合表5.4.2要求:

7)系统运行维护方案,其中应包括监测数据质量保证 和质量控制方案。

表 5.4.2 联网测试技术指标

6.1.1β射线法颗粒物监测单元数据采集频率应不高于1h,光散 射法颗粒物监测单元和其他类型传感器数据采集频率应不高于 5min,扬尘测量值应统一换算为μg/m3。 6.1.2所有数据表示时间采用后置时间表示法。 6.1.3扬尘监测数据有效性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扬尘监测数据的数据有效采集率应不低于90%; 2当5min采集的有效分钟值不少于75%时,该5min数据有 效; 3当1h采集的有效5min值不少于45min时,该小时数据有 效,应以该小时内所有有效5min值计算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小 时平均值; 4每日应有不少于20个有效小时均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有效 日均值; 5每月应有不少于27个有效日均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有效月 均值(2月份不少于25个有效日均值)。 6.1.4扬尘监测数据有效位数应保留至整数,噪声监测数据应保 留至小数点后1位。数据修纳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数值修 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170的规定。 6.1.5异常值取舍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扬尘监测数据低于检出限或为零点漂移限值内的负值, 应取最低检出限的1/2作为监测数据并参加统计; 2在线监测仪器校准期间的所有数据应作为无效数据; 3工作环境相对湿度天于95%RH时,光散射法扬尘在线监 测数据应作为无效数据; 4发生临时断电时,从断电时起至恢复供电后仪器正常运行

止,该时段内的监测数据应作为无效数据。断电时间超过48h的, 监测数据以断电前72h内小时均值的最高值统计: 5所有无效数据均应标注标识符,不应参加统计,但应在原 始数据库中予以保留。 6.1.6所有监测数据均应标注数据标识符,标识符应符合表6.1.6 要求。

表 6.1.6数据标识符

监测数据传输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污染物在线监控(监 统数据传输标准》HJ212的要求。

6.2.1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应配置信息平台,并向终端用户提供如 下对在线监测数据的查询、统计和图表分析功能: 1信息平台应具有地图界面,显示建设工地坐标点位及概况 信息; 2信息平台应具有点位信息、设备信息、点位监测指标参数 信息,并能对不同点位设置不同的报警限值; 3信息平台应具有点位在线情况展示、点位最后一次数据展 示等实时状态展示功能; 4信息平台应具有对不同站点相同参数、同一站点不同参数

的数据查询功能,并具有导出功能; 5信息平台应具有对不同站点相同参数、同一站点不同参数 的趋势比对功能,并支持图片导出; 6信息平台应具有展示不同区域各工地排名的功能; 7信息平台应具有不同时间范围、不同施工阶段数据的对比 分析功能。 6.2.2当监测数据超过设定限值时,信息平台应报警并向相关责 任人发送通知

6.3.1现场端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单元的分钟数据存储日 不少于3个月;β射线颗粒物监测单元的小时数据存储时间月 于6个月。

6.3.1现场端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单元的分钟数据存储时间应 不少于3个月:β射线颗粒物监测单元的小时数据存储时间应不少 于6个月。 6.3.2信息平台各监测参数数据应存储5min数据、小时数据、 日数据,并需存储审核后小时值及日均值,监测参数数据和作为 污染超标佐证的图像视频数据存储时间应不少于3年。

6.3.2信息平台各监测参数数据应存储5min数据、

数据,并需存储审核后小时值及日均值,监测参数数据和作 染超标佐证的图像视频数据存储时间应不少于3年。

7.1.1运维单位每月应至少1次对现场端在线监测仪进行现场维 护和保养,并形成维护保养记录。维护保养记录保存时间应与建 设周期一致。检查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监测系统进行完好性检查,包括外观无影响监测的损伤 功能键操作正常、显示清晰等: 2检查监测仪器及辅助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主要工作参数(流 量、加热温度等),判断运行是否正常; 3检查监测系统的电路系统、通讯系统是否正常: 4检查地台、基座、护栏、电源线铺设等完整情况; 5检查并清洁颗粒物采样头。在受到植物飞絮、飞虫影响的 李节或重污染天气影响时,应增加采样头的检查和清洁频次; 6检查颗粒物监测单元的加热装置是否正常工作,加热温度 是否正常; 7检查在线监测仪器时钟误差; 8检查β射线法颗粒物监测单元纸带剩余长度,如长度不能 满足下次维护周期使用,应提前更换; 9检查清洁噪声监测单元风罩: 10其他需要检查的项目。 7.1.2每月应至少进行1次流量稳定性检查,每次流量检查频次 应不少于3次平行测定,流量平均值与设定值间的误差应不大于 土5%。超过充许误差应进行校准。 7.1.3每半年对β射线法颗粒物监测单元至少进行1次标准膜检 查,检查结果应符合本标准表4.2.1中相关要求。 7.1.4每年对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单元至少进行1次自动监测标 准分析方法比对测试,比对测试结果应符合本标准表4.2.1中相

每半年对气象参数监测单元和噪声监测单元进行1次手工 听用手工校准设备应为与待校设备同级或高一级的校准器。 果应符合本标准表4.2.2和表4.2.3中相关要求。

交准,所用手工校准设备应为与待校设备同级或高一级的校

次自动校准。颗粒物监测单元在重污染期间,可根据实际 高自动校准的频率。

7.1.7定期对视频和音频监控设备进行清洁维护,确保视

1.7定期对视频和音频监控设备进行清洁维护,确保视频和 监控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7.2.1运维单位应制定各监测设施及系统易耗品更换计 计划实施。

运维单位应制定各监测设施及系统易耗品更换计划,并按 施。 监测系统经校准后仍超过本标准规定的允许测量误差时, 故陪外理

7.2.2监测系统经校准后仍超过本标准规定的充许测量误

7.2.3设备检修应符合下列要

1监控系统发生故障时,原则上应在故障发生24h内修复。 当设备发生故障超过72h仍无法修复,应采用备用设备替代发生 故障的仪器; 2更换影响计量性能的主要部件或整机更换时,应对仪器重 新进行校准。 7.2.4应保存检修和维修记录,保存时间应与项目建设周期

7.2.4应保存检修和维修记录,保存时间应与项目建设周期

7.3.1β射线法颗粒物监测单元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环境空气 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和验收技术规范》 HJ655要求开展参比方法比对测试工作,比对测试周期不少于10 天。

线法监测仪进行比对测试,所用的射线法监测仪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 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653的要求,两种设备采样口应调整至同 一高度,水平相距2m~4m,比对测试周期不少于168h。 7.3.3比对测试结果应满足本标准表4.2.1中的相关要求。 7.3.4在用仪器的比对测试报告应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传至信息 平台,或提交相关管理部门,原始记录和测试报告应保存以备查

平台,或提交相关管理部门,原始记录和测试报告应保

A.0.4噪声监测单元校准记录表

A.0.4噪声监测单元校准记录表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司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电声学声级计第1部分:规范》GB/T3785.1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170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212 《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及检测方法》HJ65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和验 文技术规范》HJ655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HJ664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 空技术规范》HJ817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HJ907 《环境空气中颗粒物(PM10和PM2.5)β射线法自动监测技术指南 HJ1100 《空气中粉尘浓度的光散射式测定法》LD/T98 《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技术规范》DB14/T2009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在线监测

总则 29 术语和符号 .:30 2.1术语· . ·:30 基本规定 : 31 系统功能及技术指标要求 . 32 4.1 系统各部分组成与功能 32 4.2 系统技术指标 : 32 监测系统安装· ...·34 5.1 点位设置· ..:34 5.2 设备安装 : 34 监测数据处理· . : 35 6.1 数据采集传输· .: 35 运行维护, ..: 36 7.1 系统运维 .: 36 7.2 系统检修 .. 36 7.3 比对测试 36

1.0.1控制施工扬尘污染对于改善我省环境空气质量具有重要 意义。《山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中已经提出“强化扬 尘治理。加强工业企业料堆站场扬尘污染控制,贮存和堆放煤炭 煤叶石、煤渣、煤灰、砂石、灰土等易产生扬尘物料的场所 将建筑工地扬尘控制作为在建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安全考评的重要内容。”2017年开始,山西省各地陆续开展了对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的在线监测工作。但由于目前国家和山西 省内尚未出台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在线监测标准和规范,设 备安装之后监测数据质量不高,对自前的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尚不 能起到有效的数据支撑。制定山西省地方标准,可从技术角度有 力支撑行政法规的执行。 1.0.2本标准涵盖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含建筑物 构筑物的修鳝和拆除工程)和市政工程(含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和 园林绿化工程)以及混凝土搅拌站等场所的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的 建设与运行管理。其他场所的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 可参照执行本标准。 1.0.3施工现场产生并逸散至周围环境空气中颗粒物一般以天 粒径颗粒物为主,常见的监测指标一般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 和总悬浮颗粒物(TSP)。由于PM10属于常规环境空气AOI技术 指标之一,为了使扬尘监测数据与国控、省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站点数据有可比性,并可综合量化评估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 染状况,本标准选择PM10作为监测对象。本标准实施之日后,新 制定的国家或山西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新 的监测指标要求时,按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执行。 1.0.4现行国家标准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天 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等,除此还应符合山西省现行 相关标准的规定

1.0.1控制施工扬尘污染对于改善我省环境空气质量具有重要 意义。《山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中已经提出“强化扬 尘治理。加强工业企业料堆站场扬尘污染控制,贮存和堆放煤炭 煤研石、煤渣、煤灰、砂石、灰土等易产生扬尘物料的场所· 将建筑工地扬尘控制作为在建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安全考评的重要内容。”2017年开始,山西省各地陆续开展了对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的在线监测工作。但由于目前国家和山西 省内尚未出台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在线监测标准和规范,设 备安装之后监测数据质量不高,对目前的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尚不 能起到有效的数据支撑。制定山西省地方标准,可从技术角度有 力支撑行政法规的执行。

构筑物的修缮和拆除工程)和市政工程(含城市轨道交通, 园林绿化工程)以及混凝土搅拌站等场所的扬尘在线监测美 建设与运行管理。其他场所的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与运不 可参照执行本标准。

HG/T 4844-2015 低锌底漆1.0.3施工现场产生并逸散至周围环境空气中颗粒物一舟

粒径颗粒物为主,常见的监测指标一般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 和总悬浮颗粒物(TSP)。由于PM10属于常规环境空气AOI技术 指标之一,为了使扬尘监测数据与国控、省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站点数据有可比性,并可综合量化评估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 染状况,本标准选择PM10作为监测对象。本标准实施之日后,新 制定的国家或山西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新 的监测指标要求时,按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执行。 1.0.4现行国家标准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天 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等,除此还应符合山西省现行 相关标准的规定。

1.0.4现行国家标准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大

2.1.1 扬尘 dust

引自《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标准。 1.3光散射法light scattering method

GB 5009.20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生物胺的测定公 Detaray 引自《环境空气中颗粒物(PM10和PM2.5)β射线法自动监测 技术指南》HJ1100标准。 2.1.6数据有效采集率effectivedatacollectionrate 参考《上海市建筑施工颗粒物与噪声在线监测技术规范(试 行)》。

引自《环境空气中颗粒物(PM10和PM2.5)β射线 技术指南》HJ1100标准。

参考《上海市建筑施工颗粒物与噪声在线监测技术规 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