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265-2016 水闸设计规范.pdf

SL265-2016 水闸设计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5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6381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L265-2016 水闸设计规范.pdf

水闻闸室两侧引起闻基地基变形效应的填土或其他附加 荷载。

3.0.1闸址应根据水闸的功能、特点和运用要求,综合考虑地 形、地质、水流、潮汐、冲淤、冻土、冰情、淹没、征迁、环 境、施工、管理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 3.0.2闸址宜避开活动断裂带,选择在地形开阔、岸坡稳定 岩土坚实和地下水水位较低的地点。闸址宜选用地质条件良好的 天然地基,如采用人工处理地基,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的河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也可选择在弯曲河段裁弯取直的新开 河道上。当闻址选择无法避免侧向进水时,宜设置侧向导流 设施。

3.0.4进水闻、分水闻或分洪闻闻址宜选择在河岸基

顺直河段或弯道凹岸顶点稍偏下游处FZ/T 99011-2014 纺织用电机产品型号的编制方法,分洪闸闸址不宜选择在险 工堤段和被保护重要城镇的下游堤段,

3.0.5排水闸(排涝闸)或泄水闸(退水闸)闸址宜选择在地 势低洼、出水通畅处,排水闸(排涝闸)闸址宜选择在靠近主要 涝区和容泄区的老堤堤线上。

3.0.6挡潮闸闸址宜选择在岸线和岸坡稳定的潮汐河口附近 且闻址泓滩冲淤变化较小、上游河道有足够蓄水容积的地点。 3.0.7多支流汇合口下游河道上建闸,闸址与汇合口之间宜有 一定的距离。 3.0.8平原河网地区交叉河口附近建闸,闸址宜在距离交叉河 口较远处。

3.0.9铁路桥或高等级公路桥附近建闸,闸址与铁路

级公路桥的距离不宜太近。当与一般公路桥梁结合建闸时,应进 行分析论证。

且有利于安置及社会稳定的原则。 3.0.11 闸址选择应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美化。 3.0.12闸址选择宜考虑材料来源、对外交通、施工导流、场地 布置、基坑排水、施工水电供应及建成后工程管理维修和防汛抢 险等条件。

4.1.1水闸枢纽布置应根据闸址地形、地质、水流等条件,以 及各建筑物功能、特点、施工、运用要求等确定。做到紧凑合 理、协调美观,组成整体效益最大的有机联合体。 4.1.2节制闻或泄洪闻的轴线宜与河道中心线正交,其上、下 游河道直线段长度不宜小于5倍水闻进口处水面宽度,难以满足 上述要求时,宜设置导流墙(墩)。位于弯曲河段的泄洪闸,宜

4.1.1水闸枢纽布置应根据闸址地形、地质、水流等条件,以 及各建筑物功能、特点、施工、运用要求等确定。做到紧凑合 理、协调美观,组成整体效益最大的有机联合体

4.1.1水闸枢纽布置应根据闸址地形、地质、水流等

4.1.2节制闸或泄洪闸的轴线宜与河道中心线正交,其

游河道直线段长度不宜小于5倍水闻进口处水面宽度,难以满足 上述要求时,宜设置导流墙(墩)。位于弯曲河段的泄洪闸,宜 布置在河道深部位。 4.1.3进水闸或分水闸的中心线与河(渠)道中心线的交角宜 小于30°,其上游引河(渠)长度不宜过长。位于多泥沙河流上 的进水闻或分水闻,其中心线与河(渠)道中心线的交角可适当 加大。在多泥沙河流有坝引水时,宜为70°~75°。位于弯曲河 (渠)段的进水闻或分水闻,宜布置在靠近河(渠)道深泓的岸 边。分洪闸的中心线宜正对河道主流方向。 4.1.4排水闻或泄水闻的中心线与河(渠)道中心线的交角宜 小于60°,其下游引河(渠)宜短而直,引河(渠)轴线方向宜 避开常年大风向。 4.1.5上游水面较宽的水闸宜采用正向进水布置。非正向进水 时,可设置一定长度的导水堤(墙)

游河道直线段长度不宜小于5倍水闻闸进口处水面宽度,难以满足 上述要求时,宜设置导流墙(墩)。位于弯曲河段的泄洪闸,宜 布置在河道深泓部位

4.1.3进水闻或分水闻的中心线与河(渠)道中心线的交角宜

小于30°,其上游引河(渠)长度不宜过长。位于多泥沙河流上 的进水闻或分水闻,其中心线与河(渠)道中心线的交角可适当 加大。在多泥沙河流有坝引水时,宜为70°~75°。位于弯曲河 (渠)段的进水闻或分水闻,宜布置在靠近河(渠)道深泓的岸 边。分洪闸的中心线宜正对河道主流方向。 4.1.4排水闻或泄水闻的中心线与河(渠)道中心线的交角宜 小于60,其下游引河(渠)宜短而直,引河(渠)轴线方向宜

4.1.4排水闻或泄水闻的中心线与河(渠)道中心线的交角宜 小于60°,其下游引河(渠)宜短而直,引河(渠)轴线方向宜 避开常年大风向。

4.1.5上游水面较宽的水闸宜采用正向进水布置。非正向进水

4.1.6水闸枢纽中的船闸、泵站或水电站宜靠岸布置,

不宜与泵站或水电站布置在同一岸侧。船闸、泵站或水电站与水 用的相对位置,应满足水闸通畅泄水及各建筑物安全运行的 要求。

4.1.7多泥沙河流上的水闸枢纽,应在进水闸进水口或其他取

4. 1.7多泥沙河流上的水闻板

水建筑物取水口的相邻位置设冲沙闻(排沙闻)或泄洪冲沙闻, 必要时可采取相应拦沙或沉沙措施

4.1.8有排漂(冰)要求的水闸枢纽宜设置排漂(冰)孔,其 布置应靠近进水闸进水口或其他取水建筑物取水口或漂浮物较多 的河道一侧或两侧。

4.1.9有泄放生态、景观用水要求的水闸,枢纽布置时应考虑

4.1.10上、下游平水机会较多,且有通航要求的水闸,可设置 通航孔。通航孔位置应根据过闸安全和管理方便的原则确定,但 不宜紧靠泵站或水电站。设置通航孔的水闸,宜布置防撞设施, 并设置通航安全警示标志。

4.1.11有过鱼要求的水闸,可结合岸墙、翼墙的布置设置鱼

4.1.12上游有余水可以利用,且有发电条件的水闸,可结合岸 墙、翼墙的布置设置小型水力发电机组或在边闻孔内设置可移动 式发电装置。

4.1.13水闸枢纽的布置,可采用数学模拟方法进行水流

4.1.13水闸枢纽的布置,可采用数学模拟方法进行水流流态分 析研究确定。水流流态复杂的大型水闸枢纽的布置,应经水工模 型试验验证。数学模拟或水工模型试验范围应包括水闸上、下游 可能产生冲淤及流态复杂的河段,

4.1.14在单一河流上修建大型水闸且有后续扩建规划时,宜留

4.1.14在单一河流上修建大型水闸且有后续扩建规划时,宜

4.2.1水闸闸室布置应根据水闸挡水、泄水条件和运行要求, 结合地形、地质等因素确定,做到结构安全可靠、布置紧凑合 理、施工方便、运用灵活、经济美观。

结合地形、地质等因素确定,做到结构安全可靠、布置紧凑合 理、施工方便、运用灵活、经济美观。 4.2.2闸室结构应根据泄流特点和运行要求,选用开敲式、胸 墙式、涵洞式或双层式等结构型式。整个闻室结构的重心宜与闸 室底板中心相接近,且偏高水位一侧。闸室结构型式宜按下列原 则选用: 1闸槛高程较高、挡水高度较小的水闸,可采用开散式;

墙式、涵洞式或双层式等结构型式。整个闸室结构的重心宜与闸 室底板中心相接近,且偏高水位一侧。闸室结构型式宜按下列原 则选用:

1闸槛高程较高、挡水高度较小的水闸,可采用开散式;

泄洪闻或分洪闸也可采用开式;有排漂、排冰或通航要求的水 用,宜采用开式。 2闸槛高程较低、挡水高度较大的水闸,可采用胸墙式或 涵洞式;挡水水位高于泄水运用水位,或闸上水位变幅较大,且 有限制过闻单宽流量要求的水闻,也可采用胸墙式或涵洞式。 3面层溢流和底层泄流的水闸,可采用双层式;因闸室结 构受力或闻门布置需要时,也可采用双层式。 4.2.3开敲式和胸墙式闸室结构宜根据地基条件及受力情况等 选用整体式或分离式。涵洞式和双层式闸室结构不宜采用分 离式。 4.2.4水闸闸顶计算高程应根据挡水和泄水运用情况确定。挡 水时,闸顶高程不应低于水闸正常蓄水位或最高挡水位加波浪计 算高度与相应安全加高值之和;泄水时,闸顶高程不应低于设计 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与相应安全加高值之和。水闸安全加高下限 值应符合表4.2.4的规定。

小中中贝 水时,闸顶高程不应低于水闸正常蓄水位或最高挡水位加波浪计 算高度与相应安全加高值之和;泄水时,闸顶高程不应低于设计 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与相应安全加高值之和。水闸安全加高下限 值应符合表4.2.4的规定。

表4.2.4水闸安全加高下限值

4.2.5位于防洪、挡潮堤上的水闸,其闸顶高程不应低于防 挡潮堤堤顶高程。

4.2.5位于防洪、挡潮堤上的水闸,其闸顶高程不应低于防洪、 挡潮堤堤顶高程。 4.2.6闻顶高程除应满足4.2.4条和4.2.5条要求外,还应考 虑下列因素: 1软弱地基上闸基沉降。 2多泥沙河流上、下游河道变化引起水位升高或降低, 3防洪、挡潮堤上水闸闻两侧堤顶可能加高。

4.2.7闸槛高程应根据河(渠)底高程,水流、河床冲淤变化 用址地形、地质、施工、运行等条件,结合堰型、门型及闸孔总 争宽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建造在复式河床上的水闻,当闸 基为岩石或坚硬的黏性土时,可选用高、低闸槛的布置型式。

4.2.8闸孔总净宽应根据泄流特点、下游河床地质条件和安全 泄流的要求,结合闸孔孔径和孔数的选用,经技术经济比较后 确定。

式、启闭机容量,以及闻门的制作、运输、安装等因素,综合分 析确定。闸孔孔径宜符合SL74所规定的闸门孔口尺寸系列标 准。闻孔孔数少于8孔时,宜采用单数孔。有特殊功能要求的水 用,可采用标准孔口尺寸。

4.2.10闸室底板型式应根据地基、泄流等条件选用平底板、低

1闸室底板宜采用平底板;在松软地基上且荷载较天时: 也可采用箱式平底板。 2当需要限制单宽流量而底建基高程不能抬高,或因地 基表层松软需要降低闸底建基高程,或在多泥沙河流上有拦沙要 求时,可采用低堰底板。 3在坚实或中等坚实地基上,当闸室高度不大,但上、下 游河(渠)底高差较大时,可采用折线底板,其后部可作为消力 池的一部分。

宽等因素,经计算并结合构造要求确定。

要求,以满足闸室整体稳定和地基充许承载力为原则,进行

4.2.13闸室结构垂直水流向分段长度应根据闸室地基条件利

构构造特点,以及施工方法和措施确定,设缝位置及分县 符合下列规定:

1对坚实地基上的水闸,可在闸室底板上或闸墩中间设缝 分段。 2对软弱地基上或有地震设防要求的水闸,宜在闸墩中间 设缝分段。 3岩基上的分段长度不宜超过20m,土基上的分段长度不 宜超过35m。当分段长度超过本条规定数值时,宜做技术论证。 4永久缝的构造型式可采用铅直贯通缝、斜搭接缝或齿形 搭接缝,缝宽可采用2~3cm。 5对于大跨径水闸闸室,可采取分离式底板结构或在底板 施工时预留后浇带。 4.2.14闸墩结构型式应根据闸室结构抗滑稳定性和闸墩纵向刚 度要求确定,宜采用实体式。对设置大型弧形闻门的闻墩,也可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闸墩的外形轮廓设计应满足过闸水流平 顺、侧向收缩小、过流能力大的要求。上游墩头可采用半圆形 下游墩头宜采用流线形。 4.2.15闸墩厚度应根据闸孔孔径、受力条件、结构构造要求和 施工方法等确定。平面闸门闸墩门槽处最小厚度不宜小 于0.4m。 4.2.16工作闻门门槽应设在闻墩水流较平顺部位,其宽深比宜 取1.61.8。根据管理维修需要设置的检修闸门,其门体与工 作闸门之间的净距离不宜小于1.5m。当设有两道检修闸门槽 时,闸墩和底板应满足检修期的结构强度要求。 4.2.17边闸墩的选型布置除符合上述规定外,兼作岸墙的边闸

1对坚实地基上的水闸,可在闸室底板上或闸墩中间设缝 分段。 2对软弱地基上或有地震设防要求的水闸,宜在闸墩中间 设缝分段。 3岩基上的分段长度不宜超过20m,土基上的分段长度不 宜超过35m。当分段长度超过本条规定数值时,宜做技术论证。 4永久缝的构造型式可采用铅直贯通缝、斜搭接缝或齿形 搭接缝,缝宽可采用2~3cm。 5对于大跨径水闸闸室,可采取分离式底板结构或在底板 施工时预留后浇带。

度要求确定,宜采用实体式。对设置大型弧形闻门的闻墩,也可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闻墩的外形轮廓设计应满足过闻水流平 顺、侧向收缩小、过流能力大的要求。上游墩头可采用半圆形, 下游墩头宜采用流线形

4.2.15闻墩厚度应根据闸孔孔径、受力条件、结构构造要求和

4.2.15闻墩厚度应根据闸孔孔径、受力条件、结构构造要求和 施工方法等确定。平面闸门闸墩门槽处最小厚度不宜小 于0.4m。

取1.61.8。根据管理维修需要设置的检修闸门,其门体与工 作闸门之间的净距离不宜小于1.5m。当设有两道检修闸门槽 时,闸墩和底板应满足检修期的结构强度要求。 4.2.17边闸墩的选型布置除符合上述规定外,兼作岸墙的边闸 墩应考虑承受侧向土压力的作用,其厚度应满足结构强度要求, 4.2.18闸门结构选型布置应根据其受力情况、控制运用要求 制作、运输、安装、维修条件等,结合闸室结构布置需要选定 并符合下列规定: 1当挡水高度和闸孔孔径均较大时,需由闸门控制泄水的 水闸宜采用弧形闸门。 2土质地基上的水闸,当永久缝设置在闸室底板上时,宜

取1.6~1.8。根据管理维修需要设置的检修闸门,其门体与工 作闸门之间的净距离不宜小于1.5m。当设有两道检修闸门槽 时,闸墩和底板应满足检修期的结构强度要求,

作闸门之间的净距离不宜小于1.5m。当设有两道检修闸门槽

制作、运输、安装、维修条件等,结合闸室结构布置需要选定: 并符合下列规定: 1当挡水高度和闸孔孔径均较大时,需由闸门控制泄水的 水闸宜采用弧形闸门。 2土质地基上的水闸,当永久缝设置在闸室底板上时,宜

采用平面闸门;如采用弧形闻门时,应考愿闻墩间可能产生的不 均匀沉降对闸门强度、止水和启闭的影响。 3受涌浪或风浪冲击力较大的挡潮闸,宜采用平面闸门,闸 门面板宜布置在迎潮侧,有泄洪要求的挡潮闸也可采用弧形闻门。 4有排冰或排漂要求的水闻,宜采用平面闻门或下卧式闻 门;多泥沙河流上的水闸,不宜采用下卧式闸门。 5有通航要求的水闸,宜采用升卧式或双靡式平面闻门。 6检修闸门应采用平面闸门或叠梁式闸门。 7 在严寒地区,闸门面板宜布置在迎水侧。 8有特殊功能要求的水闸,其闸门结构的选型及布置应做 专门研究。 4.2.19露顶式闸门顶部宜在可能出现的最高挡水位以上留有不 少于0.3m的加高;当有特殊要求时,在保证下游安全的前提 下,也可适当减少或不留加高。 4.2.20启闭机型式宜根据门型、尺寸及其运用条件等因素选 定。选用启闭机的启闭力应大于计算启闭力,并应符合SL41规 定的启闭机系列标准。当多孔闻门启闭频繁或要求短时间内全部 均匀开启时,每孔应设1台固定式启闭机。 4.2.21闸室胸墙结构可根据闸孔孔径和泄水要求选用板式或板 梁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孔径小于或等于6m时可采用板式,孔径大于6m时宜 采用板梁式。 2胸墙顶宜与闸顶齐平。胸墙底高程应根据孔口泄流量要 求计算确定。胸墙上游面底部宜为流线型或圆弧型。 3胸墙厚度应根据受力条件和边界支承情况计算确定。 4胸墙底位于水位变动区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气囊发生 对于受风浪冲击力较犬的水闸,胸墙上应留有排气孔。 5胸墙与闻墩的连接方式可根据闻室地基、温度变化条件 闻室结构横向刚度和构造要求等采用简支式或固支式。当永久缝 设置在底板上时,不应采用固支式。

4.2.20启闭机型式宜根据门型、尺寸及其运用条件等

4.2.22闸室上部工作桥、检修便桥、交通桥可根据闸孔孔径

再门启闭机型式及容量、设计荷载标准等分别选用板式、梁板式 或板拱式,其与闸墩的连接型式应与底板分缝位置及胸墙结构等 统一考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条件时,可采用预制构件,现场吊装。 2工作桥的支承结构可根据其高度及纵向刚度选用实体式 或刚架式。 3工作桥、检修便桥和交通桥的梁(板)底高程均应高出 最高洪水位0.5m以上;若有流冰,应高出流冰面以上0.2m; 有通航要求时,应满足通航净空要求。 4工作桥梁(板)底高程应根据闸门开启和闸门安装检修 要求计算确定。 5大、中型水闸宜设置后闭机房。 6处于水源保护区的水闸,闸上公路桥桥面的雨水应采取 收集处理措施,不应直接排人河道。 4.2.23松软地基上的水闸结构选型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闸室结构布置匀称、重量轻、整体性强、刚度大。 相邻结构的基底压力差小。 3选用耐久、能适应较大不均匀沉降的止水型式和材料。 4 适当增加底板长度和理置深度。 4.2.24冻胀性地基上水闸结构选型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闸室结构整体性强、刚度大。 2Ⅲ级冻胀土地基上的1级、2级、3级水闸和IV级、V级 冻胀土地基上的各级水闸,其基础理深不小于基础设计冻深。 3在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减小闻室底部与冻胀 土的接触面积。 4在满足防渗、防冲和水流衔接条件的情况下,缩短进出 口长度。 5适当减小冬季暴露的大、中型水闸铺盖、消力池底板等 底部结构的分块尺寸。

4.3.1水闸防渗排水布置应根据闸基地质条件和水闸上、下游 水位差等因素,结合闸室、消能防冲和两岸连接布置进行综合分 析确定。

4.3.1水闸防渗排水布置应根据闸基地质条件和水闸

4.3.2均质土地基上水闻闻基轮廓线应根据选用的防渗排力

施,经合理布置确定。初步拟定的闸基防渗长度应满足公式 (4. 3. 2) 的要求:

式中L一一闸基防渗长度,即闸基轮廓线防渗部分水平段和垂 直段长度的总和,m:

一充许渗径系数值,见表4.3.2。当闸基设置垂直防 渗体时,可以采用表4.3.2中规定值的小值。

表4.3.2允许渗径系数值

4.3.3当闻基为中壤土、轻壤土或重砂壤土时,闸室上游宜设 置钢筋混凝土或黏土铺盖,或土工膜防渗铺盖,闸室下游护坦底 部应设滤层。黏土铺盖的渗透系数与地基土的渗透系数比值应小 于1/100。 4.3.4当闻基为较薄的壤土层,其下卧层为深厚的相对透水层 时,除应符合4.3.3条的规定外,尚应验算覆盖土层抗渗、抗浮 的稳定性。必要时可在闸室下游设置深人相对透水层的排水并或 排水沟,并采取防止被淤堵的措施

4.3.3当闸基为中壤土、轻壤土或重砂壤土时,闸室上游宜设 置钢筋混凝土或黏土铺盖,或土工膜防渗铺盖,闸室下游护坦底 部应设滤层。黏土铺盖的渗透系数与地基土的渗透系数比值应小 于1/100

4.3.4当闻基为较薄的壤土层,其下卧层为深厚的相对

时,除应符合4.3.3条的规定外,尚应验算覆盖土层抗渗、抗浮 的稳定性。必要时可在闻闸室下游设置深人相对透水层的排水并或 排水沟,并采取防止被淤堵的措施。

室上游宜采用铺盖和垂直防渗体相结合的布置形式。垂直防渗 体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桩、水泥砂浆雌幕、高压喷射灌浆雌幕、 混凝土防渗墙、土工膜垂直防渗结构等,且宜布置在闸室底板的 上游端。粉土、粉细砂、轻砂壤土或轻粉质砂壤土闸基除应满足 渗流平均坡降和出逸坡降小于充许值外,在渗流出口处应设置级 配良好的滤层。

4.3.6当闻基为较薄的砂性土层或砂砾石层,其下卧层为深厚

的相对不透水层时,闸室底板上游端宜设置截水槽或防渗墙,闸 室下游渗流出口处应设滤层。截水槽或防渗墙嵌入相对不透水层 深度不应小于1.0m。当闸基砂砾右层较厚时,闸室上游可采用 铺盖和悬挂式防渗墙相结合的布置形式,闻室下游渗流出口处应 设滤层。当闸基为粒径较大的砂砾石层时,闸室底板上游端宜设 置深齿墙或深防渗墙,闸室下游渗流出口处应设滤层

室下游渗流出口处应设滤层。截水槽或防渗墙嵌入相对不透水层 深度不应小于1.0m。当闸基砂砾石层较厚时,闸室上游可采用 铺盖和悬挂式防渗墙相结合的布置形式,闸室下游渗流出口处应 设滤层。当闸基为粒径较大的砂砾石层时,闸室底板上游端宜设 置深齿墙或深防渗墙,闸室下游渗流出口处应设滤层。 4.3.7当闻基为薄层黏性土和砂性土互层时,铺盖前端宜加设 一道垂直防渗体,闻室下游宜设排水沟或排水浅井,并采取防止 被淤堵的措施。 4.3.8当闻基为岩石地基时,可根据防渗需要在闻室底板上游

4.3.7当闻基为薄层黏性土和砂性土互层时,铺盖前端

道垂直防渗体,闸室下游宜设排水沟或排水浅井,并采取防止 被淤堵的措施。

4.3.8当闸基为岩石地基时,可根据防渗需要在闸室底板上

端设水泥灌浆雄幕,其后可设排水孔。

,9当闸基采用刚性桩基础时,应采取防止底板底部接触冲 龙渗透破坏的措施

刷或渗透破坏的措施。 4.3.10闸室底板的上、下游端均宜设置齿墙,齿墙深度可采用 0. 5~1. 5mg

4.3.11铺盖长度根据闸基防渗需要确定,宜采用上、下游最大

水位差的3~5倍。铺盖厚度应按下列要求采用: 1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铺盖最小厚度宜大于0.4m,其顺 水流向的永久缝缝距可采用8~20m,靠近翼墙的铺盖缝距宜采

1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铺盖最小厚度宜大于0.4m,其顺 水流向的永久缝缝距可采用8~20m,靠近翼墙的铺盖缝距宜采 用小值。缝宽可采用2~3cm。 2黏土铺盖的厚度应根据铺盖土料的充许水力坡降值计算 确定,其前端最小厚度宜大于0.6m,逐渐向闻室方向加厚。铺 盖上面应设保护层。

3防渗土工膜厚度应根据作用水头、膜下土体可能产生裂 隙宽度、膜的应变和强度等因素确定,但宜大于0.5mm。土工 膜上应设保护层。 4在寒冷和严寒地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铺盖应适当减 小永久缝缝距,黏土铺盖应适当加大厚度,并应避免冬季暴露于 大气中。

4.3.12垂直防渗体的厚度应根据作用水头、材料特性、施工条

1钢筋混凝土板桩墙、混凝土防渗墙的最小有效厚度宜大于 0.2m,水泥土搅拌桩防渗墙的最小有效厚度宜大于0.35m,水泥 砂浆雌幕或高压喷射灌浆惟幕的最小有效厚度宜大于0.1m。 2地下垂直防渗土工膜厚度宜大于0.25mm;重要工程可 采用复合土工膜,其厚度宜大于0.5mm。 3垂直防渗体与上部底板宜采取柔性连接,防渗体之间的 垂直缝应可靠连接。 4.3.13排水沟断面尺寸应根据透水层厚度合理确定,沟内应按 滤层结构要求敷设导渗层。 4.3.14排水并的并深和井距应根据透水层埋藏深度及厚度合理 确定,并管内径宜大于0.2m。滤水管的开孔率应满足出水量要 求,管外应设置滤层。 4.3.15刺墙、板桩、排水井等侧向防渗排水布置应根据上、下 游水位,墙体材料和墙后土质以及地下水位变化等情况综合考 虑,并应与闻基的防渗排水布置相适应。对于不设置岸墙,利用 边闸墩直接挡土的水闸,宜在边闸墩临土侧设置刺墙或采取其他 延长侧向渗径的工程措施。 4.3.16承受双向水头的水闸,其防渗排水布置应以水位差较大 的一向为主合珊选择双向布墨型式

4.3.14排水并的井深和井距应根据透水层埋藏深度及厚

4.4.1水闸消能防冲布置应根据闸基地质情况、水力条

4.4.1水闸消能防冲布置应根据闸基地质情况、水力条件以及

闸门控制运用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按下列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当闸下尾水深度小于跃后水深时,可采用下挖式消力池 消能。消力池可采用斜坡面与闸底板相连接,斜坡面的坡度宜小 于1:4。消力池的斜坡段与水平段宜为整体结构,斜坡段与水 平段分缝时还应分别复核其稳定性。 2当闸下尾水深度小于90%跃后水深时,可采用突槛式消 力池消能。 3当闸下尾水深度小于50%跃后水深,且计算消力池深度 文较深时,可采用下挖式消力池与突槛式消力池相结合的综合式 消力池消能。 4当水闸上、下游水位差较大,且尾水深度较浅时,宜采 用二级或多级消力池消能。 5下挖式消力池、突槛式消力池或综合式消力池后均应根 据河床地质条件设置海漫和防冲槽(或防冲墙)。 6消力池内可设置消力墩、消力梁等辅助消能工。用于大 型水闸时,其布置型式和尺寸应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 4.4.3当水闸闸下尾水深度较深、且变化较小,河床及岸坡抗 冲能力较强时,可采用面流式消能。 4.4.4当水闸承受水头较高,且闸下河床及岸坡为坚硬岩体时: 可平田挑流式消能

可采用抗冲耐磨的斜坡护坦与下游河道连接,末端应设防冲墙。 在高速水流部位,尚应采取抗冲磨与抗空蚀的措施。 4.4.6大型多孔水闸可根据需要设置隔墩或导墙进行分区消能 防冲布置。

4.4.7海漫应具有一定的柔性、透水性和表面粗糙性,其构冶

和抗冲能力应与水流流速相适应。海漫宜采用小于1:10的斜 坡,末端应设置防冲槽或防冲墙。海漫下面应设置垫层。

4.4.8水闸上、下游护坡和上游护底工程布置应根据水流流态、 河床土质抗冲能力等因素确定。护坡长度应大于护底(海漫)长 度。护坡、护底(海漫)下面均应设垫层。必要时,上游护底首 端宜增设防冲槽(或防冲齿墙)

4.5.1水闸两岸连接应保证岸坡稳定,与上、下游河道平顺衔 接,水闸进、出水流顺畅等条件,提高泄流能力和消能防冲效 果,满足侧向防渗需要,减轻闸室底板边荷载影响,且有利于环 境绿化等。

差不大时,也可采用斜坡式结构,但应考虑防渗、防冲和防冻等 可题。在坚实或中等坚实的地基上,岸墙和翼墙可采用重力式或 扶壁式结构;在松软地基上,宜采用空箱式结构。岸墙与边闻墩 的结合或分离,应根据闸室结构和地基条件等因素确定。

4.5.3当闻室两侧需设置岸墙且闻室在闸墩中间设缝分段日

岸墙宜与边闸墩分开;若闸室在闸底板上设缝分段,岸墙可兼作 边闸墩,并可做成空箱式。对于闻孔孔数较少、不设永久缝的非 开散式闸室结构,也可以边闸墩代替岸墙。 4.5.4上、下游翼墙宜与闸室及两岸岸坡平顺连接。上游翼墙 的平面布置宜采用圆弧式或椭圆弧式,下游翼墙的平面布置宜采 用圆弧(或椭圆弧)与直线组合式或折线式。在坚硬的黏性土和 岩石地基上,上、下游翼墙可采用扭曲面与岸坡连接的型式。 4.5.5上游翼墙顺水流向的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铺盖长度。下游 翼墙的平均扩散角每侧宜采用7°~12°,其顺水流向的投影长度 不应小于消力池长度。有侧向防渗要求时,上、下游翼墙的墙顶 高程应分别高王上下游最不利的运用水位

4.5.6翼墙分段长度应根据结构和地基条件以及材料特性确定

4.5.6翼墙分段长度应根据结构和地基

并符合SL379的相关规定

5.0.1水闸的水力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闸孔总净宽计算。 2 消能防冲计算。 3闸门控制运用方式的拟定。

5.0.1水闸的水力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闸孔总净宽计算。 消能防冲计算。 闸门控制运用方式的拟定。 5.0.2 水力设计时,应考虑天然河床下切及水闸建成后上、下

2消能防冲计算。 3闸门控制运用方式的拟定。 5.0.2水力设计时,应考虑天然河床下切及水闸建成后上、下 游河床可能发生淤积或冲刷,以及闸下水位的变动等情况对过水 能力和消能防冲设施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双向过流要求的水闸, 应进行双向水力设计

5.0.2水力设计时,应考虑天然河床下切及水闸建成

游河床可能发生淤积或冲刷,以及闻下水位的变动等情况对过水 能力和消能防冲设施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双向过流要求的水闸, 应进行双向水力设计。

5.0.3水闸闸孔总净宽应根据

上、下游水位衔接要求,泄流状态等因素计算确定。在多泥沙河 流上闻孔总净宽还应考虑泄冲沙的要求。平底闻的闻孔总净宽 计算公式见附录A。

游水位差,下游尾水深度,闻室总宽度与河道宽度的比值,闸的 结构构造特点和下游消能防冲设施等因素选定。

和水闻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比较选定。计算闻孔总净宽时,平原 区水闸的过闸水位差可采用0.1~0.3m,山区、丘陵区水闸的 过闸水位差可适当加大。

5.0.6挡潮闸的闸孔总净宽应按最不利洪潮组合及潮型,

5..0挡潮用的例孔总净见应按取不利决潮组合及潮型,开考 虑上游河道调蓄能力、潮汐河口回淤对挡潮闸泄流的影响等因 素,经调节计算确定。

5.0.7水闸闸下消能防冲设施应满足消散动能与均匀扩散水流

的要求,且应与下游河道有良好的衔接。挡潮闻闻下消能设计还 应以控制运行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潮位作为消能计算条件。 当闸下河道土质抗冲能力较差时,应加强闸下一定范围的抗冲防

护措施。当下游无水或闸下水深远小于跃后水深无法采用底流式 消能时,可对闻下一定范围进行围封防护

确定消力池的深度、长度和底板厚度等。当下游水深大于临界水 深时,消力池计算见附录B。

应水位进行水力计算,选定跌坎高度、坎顶仰角、反弧半径和跌 坎长度等,并采取防止闻基淘刷和下游两岸岸坡冲刷的措施。跌 坎面流式消能计算方法见附录B。

坎长度等,并采取防止闸基淘刷和下游两岸岸坡冲刷的措施。跌 坎面流式消能计算方法见附录B。 5.0.10挑流式消能设计应根据水闻的各级流量进行水力计算, 选定挑流鼻坎坎高程、反弧半径和挑角等,计算下泄水流的挑 射距离及最大冲坑深度,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具体计算可按 照SL253规定的方法进行。 5.0.11海漫的长度应根据可能出现的不利的水位、流量组合情 况进行计算确定。海漫长度计算见附录B。 5.0.12防冲槽的深度应根据河床土质、海漫末端单宽流量、下 游水深及河床冲刷深度等因素综合确定,防冲槽的抛石量应满足 在下游河床冲至最深时,石块塌后完整覆盖在冲刷坑上游坡面 的要求。海漫末端计算冲刷深度较小时,也可采用1~3m深的 防冲齿墙作为防护设施。当计算冲刷深度较大时,宜采用防冲墙 或防冲墙与防冲槽组合结构。下游海漫末端河床冲刷深度计算见 附录B。 5.0.13上游防冲槽或防冲齿墙的深度应根据河床土质、水流流

5.0.10挑流式消能设计应根据水闸的各级流量进行水力计算, 选定挑流鼻坎坎高程、反弧半径和挑角等,计算下泄水流的挑 射距离及最大冲坑深度,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具体计算可按 照SL253规定的方法进行。

游水深及河床冲刷深度等因素综合确定,防冲槽的抛石量应满足 在下游河床冲至最深时,石块塌后完整覆盖在冲刷坑上游坡面 的要求。海漫末端计算冲刷深度较小时,也可采用1~3m深的 防冲齿墙作为防护设施。当计算冲刷深度较大时,宜采用防冲墙 或防冲墙与防冲槽组合结构。下游海漫末端河床冲刷深度计算见 附录B。

态、上游护底首端单宽流量、上游水深及河床冲刷深度等因素综 合确定。上游护底首端河床冲刷深度计算见附录B。

果,规定闸门的启闭顺序和开度,闸门的控制运用方式应符合下 列要求: 1闸孔泄水时,在任何情况下水跌均完整地发生在消力 池内。

2闻门宜同时均匀分级启闭。如不能全部同时启闭,可由 中间孔向两侧分段、分区或隔孔对称开启,关闭时与上述顺序 相反。 3对分层布置的双层闻孔或双闸门应先开底层闸孔或下 罪闸门,再开上层闸孔或上罪闸门,关闭时与上述顺序相反。 4控制始流条件下的闸门开度,避免闸门停留在振动较大 的开度区泄水。 5关闭或减小闸门开度时,避免水闸下游河道水位降落 过快。 5.0.15技术复杂的大型水闸在初步设计阶段,其水力设计成果 应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

6.0.1水闸的防渗排水设计应根据闸基地质情况,闸基和两侧 轮廓线布置,上、下游水位条件等进行,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渗透压力计算。 2 抗渗稳定性验算。 3 滤层设计。 4 防渗幕及排水孔设计。 5永久缝止水设计。

文 1 渗透压力计算。 2# 抗渗稳定性验算。 3 滤层设计。 4 防渗幕及排水孔设计。 5永久缝止水设计。 6.0.2岩基上水闸闻基底渗透压力计算可采用全截面直线分布法 同时考虑设置防渗雌幕和排水孔时对降低渗透压力的作用和效 果。土基上水闸基底渗透压力计算可采用改进阻力系数法或流网 法;复杂土质地基上的重要水闸,应采用数值计算法。水闻基底 渗透压力计算公式见附录C。 6.0.3当岸墙、翼墙墙后土层的渗透系数不大于地基土的渗透 系数时,侧向渗透压力可近似地采用相应部位的水闸基底渗透压 力计算值,同时考虑墙前水位变化情况和墙后地下水补给的影 响;当岸墙、翼墙墙后土层的渗透系数大于地基土的渗透系数 时,可按闻底有压渗流计算方法进行侧向绕流计算。复杂土质地 基上的重要水闸,应采用数值计算法进行计算。 6.0.4当闻基为土基时,应验算水闸基底及侧向抗渗稳定性 水平段和出口段的渗流坡降应小于表6.0.4规定的充许值。当渗 流出口处设滤层时,表6.0.4中所列数值可加大30%。 6.0.5验算砂砾石闸基出口段抗渗稳定性时,应首先判别可能 发生的渗流破坏形式(流土或管涌),判别方法可按GB50487 的有关规定执行。

6.0.2岩基上水闻基底渗透压力计算可采用全截面直线分

6.0.6当翼墙墙后地下水位高于墙前水位时,应验算翼墙墙

稳定性时还应考虑墙前水位骤降的影响,并应提出施工期墙后地 下水位的控制要求。

6.0.4水平段和出口段允许渗流坡降值

Di5 ≤ 5 ds5 D15 = 5 ~ 40 d15 Dso ≤ 25 d5o

式中 D15 、D50— 滤层滤料颗粒级配曲线上小于含量15%、 50%的粒径,mm;

3.0m,当闸基下存在透水率小于5Lu相对隔水层时,防渗雌幕 宜伸人到相对隔水层2.0~3.0m;当闸基下相对隔水层埋藏较 深或分布无规律时,孔深宜取闻上最大水深的0.3~0.7倍。惟 幕灌浆应在混凝土盖重及固结灌浆后进行,灌浆压力可通过试验 确定,应以不抬动闸底板和基础岩体为原则。防渗雌幕体透水率 宜小于5Lu。

6.0.10灌浆雌幕后宜设单排排水孔,孔距宜取2.0~3.0m

排水孔与雌幕中心线的距离宜大于2.0m,孔深宜取惟幕灌浆孔 孔深的0.4~0.6倍,且宜大于固结灌浆孔孔深。 6.0.11位于防渗范围内的永久缝应至少设一道止水,防渗要求 较高的永久缝可设两道止水,止水的布置宜避免对结构的不利影 响。止水的型式应适应不均匀沉降和温度变化的要求,止水材料 应满足耐久性要求。垂直止水与水平止水应连接形成挡水封闭系 统。永久缝可铺贴沥青油毡或其他柔性材料,土质地基上的永久 缝临土面宜铺设土工织物带。

7.1.1水闸结构设计应根据结构受力条件及工程地质务

7.1.1水闸结构设计应根据缩 程地质茶件等进 行,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荷载及其组合。 2闸室和岸墙、翼墙的稳定计算。 3结构应力分析。 4结构抗震计算及措施。 7.1.2水闸混凝土除应满足强度和裂缝控制要求外,还应根据 所在部位的工作条件、气候和环境等,分别满足抗渗、抗冻、抗 侵蚀等耐久性要求。水闸混凝土的强度、裂缝控制、抗渗、抗 冻、抗侵蚀等要求应符合SL654和SL191的相关规定,有抗冲 耐磨要求的水闸可按DL/T5027的规定执行。 7.1.3当水闻翼墙、护坡、海漫等结构采用砌石结构时,条石或 块石应能抗风化,冻融损失率应小于1%,单块重量宜大于30kg 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砌石结构应采取防渗排水措施; 严寒、寒冷地区水闻砌石结构还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7.1.4水闸设计除应符合SL654的规定外,处于海水或其他重 腐蚀性环境的水闸,其混凝土结构表面可采用防护材料进行涂层 封闭。

7.2.1作用在水闻上的荷载可分为基本荷载和特殊荷载两类,

7.2.1作用在水闻上的荷载可分为基本荷载和特殊荷

:2.1作用在水用上的何载可分为基本何载和特殊何载两类: 并可细分为下列各项荷载: 1基本荷载包括下列各项: 1)水闸结构及其上部填料和永久设备的自重。 2)相应于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情况下水闸底板上的

水重。 3)相应于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情况下的静水压力。 4)相应于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情况下的扬压力(浮 托力与渗透压力之和)。 5)土压力。 6)淤沙压力。 7)风压力。 8)相应于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情况下的浪压力。 9)冰压力。 10)土的冻胀力。 11)其他出现机会较多的荷载等。 2特殊荷载主要有下列各项: 1)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情况下水闸底板上的水重。 2)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情况下的静水压力。 3)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情况下的扬压力。 4)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情况下的浪压力。 5)地震荷载。 6)其他出现机会较少的荷载等。 2.2水闸结构及其上部填料的自重应按其几何尺寸及材料重 十算确定。闻门、启闭机及其他永久设备宜采用实际重量。 2.3水重应按其实际体积及水的重度计算确定。多泥沙河流 的水闸,还应考虑含沙量对水的重度的影响。 .4静水压力应根据水闸不同运用工况时的上、下游水位组 条件计算确定。 .5扬压力应根据地基类别、防渗排水布置及水闸上、下游 位组合条件计算确定。 2.6土压力应根据填土性质、挡土高度、填土内的地下水位、 上顶面坡角及超荷载等计算确定。对于向外侧移动或转动的挡

7.2.2水闸结构及其上部填料的自重应按其几何尺寸及材料重

度计算确定。闸门、启闭机及其他永久设备宜采用实际重量, 7.2.3水重应按其实际体积及水的重度计算确定。多泥沙河流 上的水闻,还应考虑含沙量对水的重度的影响, 7.2.4静水压力应根据水闸不同运用工况时的上、下游水位组 合条件计算确定。

填土顶面坡角及超荷载等计算确定。对于向外侧移动或转动的挡 土结构,可按主动土压力计算;对于保持静止不动的挡土结构, 可按静止土压力计算。土压力计算见附录D。

7.2.7淤沙压力应根据水闸上、下游可能淤积的厚度及泥沙重 度等计算确定

7.2.8风压力应根据当地气象台站提供的风向、风速和

风面积等计算确定。计算风压力时应考虑水闸周围地形、地貌及 附近建筑物的影响,

风面积等计算确定。计算风压力时应考虑水闸周围地形、地貌

浪压力应根据水闸闸前风向、风速、风区长度(吹程)、

7.2.9浪压力应根据水闸闸前风向、风速、风区长度(吹程)

GB/T 36283-2018 智能变电站二次舱通用技术条件风区内的平均水深以及闸前实际波态的判别等计算确定。浪压力 计算公式见附录E。

7.2.10冰压力、土的冻胀力、地震荷载以及其他荷载,按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计算确定。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临时荷载 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7.2.10冰压力、土的冻胀力、地震荷载以及其他荷载,按国

地震荷载只应与正常蓄水位情况下的相应荷载组合。计算闸室稳 定和应力时的荷载组合可按表7.2.11的规定采用。必要时还可 考虑其他可能的不利组合。

7.2.12计算岸墙、翼墙稳定和应力时的荷载组合可按表 7.2.11的规定采用,并应验算施工期、完建期和检修期(墙前 无水和墙后有地下水)等情况。

7.2.12计算岸墙、翼墙稳定和应力时的荷载组合可按表

7.3.1闸室稳定计算宜取两相邻顺水流向永久缝之间的闸段作 为计算单元。稳定计算时,荷载应按标准值取用

GB/T 31928-2015 船舶用不锈钢无缝钢管7.3.1闸室稳定计算宜取两相邻顺水流向永久缝之间的1

为计算单元。稳定计算时,荷载应按标准值取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