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冀)191-2021 水蒸气透过率测定仪校准规范.pdf

JJF(冀)191-2021 水蒸气透过率测定仪校准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5046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JF(冀)191-2021 水蒸气透过率测定仪校准规范.pdf

根据测定仪水蒸气透过率的测量范围及客户要求,选择合适的水蒸气透过率标准 膜,按照测定仪使用要求将标准膜紧密的装入测定仪,确保标准膜不能起皱或松弛: 按照仪器说明书要求设定相应的试验温度、湿度及时间,开始试验,试验结束记录测

定仪的水蒸气透过率。

JJF(冀)191—2021

安式(1)和式(2)分别计算测定仪温度示值误差△t和湿度示值误差△H。

GB/T 3185-2016 氧化锌(间接法)7.3.2水蒸气透过率示值误差计算

式(3)中: AWVTR氵 测定仪水蒸气透过率示值误差,g/(m².24h) WVTR, 测定仪水蒸气透过率示值,g/(m².24h) WVTR. 标准膜的水蒸气透过率,g/(m².24h)

经校准的测定仪出具校准证书,证书应给出温度示值误差、湿度示值误差、水 透过率示值误差及相应的校准结果不确定度等,

JJF(冀)191—2021不超过一年。附录 A水蒸气透过率测定仪校准记录格式共页第页校准依据:环境温度:℃环境湿度:%RH校准地点:校准使用的主要计量标准器信息标准器名称测量范围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溯源证书号有效期至上级溯源机构送检单位单位地址器具名称规格型号出厂编号制造单位证书编号1、温度、湿度示值误差校准标准器示值被校仪器示值测量不确定度U校准点示值修正值实际值示值示值误差(k=2)温度/℃湿度/%RH温度/℃湿度/%RH温度/℃湿度/%RH2、水蒸气透过率示值误差校准标准值被校仪器示值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Ug / (m² .24h)g / (m² .24h)g / (m² .24h)g/ (m².24h)(k=2)5

JJF(冀)1912021

校准证书内页参考格式

二、水蒸气透过率示值误差校准

二、水蒸气透过率示值误差校准

JJF(冀)191—2021

水蒸气透过率测定仪温度、湿度示值误差校准不确定度分析示例

安照本规范方法,将标准精密露点仪的温湿度传感器和测定仪温度、湿度传感器 放入温湿度发生器测试室固定好,将温湿度发生器设定到温度20℃、湿度95%RH,待 温湿度发生器温度、湿度示值稳定后,分别读取精密露点仪和测定仪的温度、湿度值。

C.4.1温度示值误差

式(C.1)中: △t——测定仪温度示值误差,℃ t——测定仪温度示值的平均值,℃ t。——温度标准器示值的平均值,℃ d—温度标准器的修正值,℃

式(C.1)中: At 测定仪温度示值误差,℃ t一 测定仪温度示值的平均值,℃ 温度标准器的修正值,℃

C.4.2湿度示值误差

JJF(冀)191—2021

式(C.2)中: △H一测定仪湿度示值误差,%RH H一测定仪湿度示值的平均值,%RH H,一湿度标准器示值的平均值,%RH ? 湿度标准器的修正值,%RH 不确定度来源:被校对象测量重复性及指示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标 准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标准器修正值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标准器稳 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温湿度发生器均匀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温湿度发 生器波动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C.5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C.5.1测量重复性及指示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a)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 在20℃校准点重复测量10次,标准偏差s用下式计算:

b)测定仪温度指示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12 测定仪温度指示分辨力0.01℃,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用下式计算

则定仪温度指示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由于u,和u,相关,因此u,取二者中较

0.01 u12 =0.003℃ 2/3

a)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i 在95%校准点重复测量10次,标准偏差s用下式计算:

JJF(冀)191202

b)测定仪湿度指示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i2 测定仪湿度指示分辨力0.1%RH,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用下式计算:

定仪湿度指示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c)由于u,和uz相关,因此u’取二者中较大者,则

5.2标准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

ui, 0.1 =0.03%RH 2/3

u"=0.05%RH

C.5.2.1标准器温度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z

5.2.1标准器温度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 标准器温度分辨力为0.01℃,不确定度区间半宽0.005℃,服从均匀分布,则分 J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C.5.2.1标准器温度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C.5.2.2标准器湿度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0.005 0.003℃ V3

标准器湿度分辨力为0.1%RH,不确定度区间半宽0.05%RH,服从均匀分布,则 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2 0.05 : =0.03%RH V3

C.5.3.1标准器温度修正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标准器温度修正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标准器温度修正值的不确定度U=0.04℃,k=2,则标准器温度修正值引 准不确定度分量:

5.3.2标准器湿度修正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

JJF(冀)1912021

5.4标准器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

标准器温度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u'=0.32%RH

标准器温度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标准器相邻两次校准温度修正值最大变化0.10℃,不确定度区间半宽0.05℃,推 匀分布,由此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标准器湿度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

0.05 =0.029℃ 44 3

标准器相邻两次检定露点修正值最大变化0.10℃,露点不确定度区间半宽0.05℃, 由露点和湿度的换算公式、不确定度传播率计算得出,在温度20℃,湿度95%RH下, 湿度稳定性不确定度区间半宽为0.30%RH,按均匀分布,由此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温湿度发生器均匀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

0.30 = 0.17%RH /3

由于标准器与被检对象在温湿度发生器中位置十分接近,且温湿度发生器内部空 间较小,所以温湿度发生器温度、湿度均匀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均可忽略不计

温湿度发生器温度波动度引入的标准不确

温湿度发生器温度波动度土0.02℃,不确定度区间半宽0.02℃,按均匀分布,日 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显度发生器湿度波动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用

0.02 =0.012℃ 4s= /3

JJF(冀)1912021

温湿度发生器湿度波动度土0.05%RH,不确定度区间半宽0.05%RH,按均匀分布, 由此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6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见表C.1和C

0.05 = 0.03%RH /3

表C.1温度示值误差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

表C.2湿度示值误差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

C.7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C.7.1温度示值误差校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计算

C.7.2湿度示值误差校准合成标准不确定

JJF(冀)191—2021

u.= yu? +u? +u? +u +u? = 0.050℃

u.= u +u? +u? +u +u? = 0.050℃

由于u、uz、u、u、u相互独立,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按下式计算

u=yu2+u?+u2+u2+u?=0.37%RH

取包含因子k=2,温度示值误差扩展不确定度为:U=k×u.=0.10℃ 仅包含因子k=2,湿度示值误差扩展不确定度为:U"=k×u=0.8%RH

JJF(冀)191—2021

质,型号:GBW(E)130543,不确定度:U

按照本规范方法,按照测定仪使用要求将标准膜紧密的装入测定仪,确保标准 能起皱或松弛;设定试验温度38℃、湿度90%RH,开始试验;试验结束记录测定饣 水蒸气透过率。

式(D.1)中: AWVTR一 测定仪水蒸气透过率示值误差,g/(m².24h) WVTR一 测定仪水蒸气透过率示值,g/(m².24h) WVTR,一一标准膜的水蒸气透过率,g/(m.24h) 不确定度来源:被校对象测量重复性及指示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标准膜 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D.5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用标准膜重复测量3次,3次测量值的最大差值为0.2546g/(m².24h),标准偏差s 用极差法计算:

0.2546 =0.15g/(m².24h) 1.69

测定仪水蒸气透过率指示分辨力0.0001g/(m24h),因此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 量可忽略不计。

则量重复性及指示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

D.5.2标准膜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JJF(靠)1912021

S=0.15g/(m².24h)

标准膜的不确定度U=0.8g/(m²24h)k=2,则标准膜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

TB/T 3172-2007 防腐木枕D.6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见表D.1

= 0.4g / (m² .24h)

D.1水蒸气透过率示值误差不确定度分量汇总

D.7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由于u、uz相互独立,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按下式计算!

GB/T 20474-2015 玻纤胎沥青瓦u。 = u +u2 = 0.43 g / (m².24h)

U=kxu.=0.9g/(m.24h)

U=kxu.=0.9g/(m.24h)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