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101-2015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DBJ61/T 101-2015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61/T 101-2015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4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6466
VIP资源

DBJ61/T 101-2015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61/T 101-2015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A 复合桩基承台底面计算面积; Ap 一 预应力钢筋公称截面面积; Aps 一 单桩截面面积; hb 桩端进人持力层深度; D 管桩外径; D。 一 管桩内径; As 管桩内受拉钢筋面积; A. 单桩对应的承台底净面积; A; 管桩桩端净面积; Apl 管桩口面积; l; 桩穿越第i层土的厚度; La 一 填芯混凝土的长度; u 桩身外周边长度; X,、Y 桩i至桩群形心的、x轴线的距离 2. 2. 4 其他 n 桩数; %o 结构重要性系数: 入; 第i层土的抗拔系数; m 一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α 桩端阻力修正系数;

预应力钢筋的外形系数; 也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承台效应系数; 群桩效应综合系数; 庄端土塞效应系数; 端平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

NY/T 2986-2016 绿色食品 糖果管桩基础勘察工作应包括以下内

1查明场地内各层岩土的类型、埋藏深度、物理力学性质 及变化; 2查明场地地下水条件,评价地下水对管桩基础设计和施 工的影响,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3查明黄土层中及古土壤层底部钙质结核富集程度、板结 成层情况及厚度;查明桩身范围内密实砂层、硬夹层的分布情 况及厚度; 4 查明饱和软黄土的分布及厚度; 5查明饱和砂土液化的可能性,并判定液化等级; 6当持力层为砂层、碎石层、卵石层、基岩时,应查明其 层顶面的变化幅度; 7对桩端持力层的选择及相应的人土深度或高程提出建 议; 8提供桩的侧阻力、端阻力和桩基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 参数; 9对成桩可能性、桩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和施工应注意事 项提出建议。 3.0.2勘探点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点应布置在建筑物周边、角点及中心点位置,对摩 擦桩勘探点间距宜为25m~35m;对端承摩擦桩勘探点间距宜为 20m~30m:每一单体工程的勘探点不宜少于5个:

3当地层条件复杂或相邻两个勘探点揭露地层层面坡度大 于10%时,应适当增加勘探点。 3.0.3勘探点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达到桩基压缩层以下不少于3.0m; 2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进人预估桩端平面以下不少于 3.0m; 3在预估勘探深度内遇软弱层时,应穿透软弱土层。 3.0.4勘察应采用钻探与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和标准贯试验 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黏性土、粉土应进行静力触探和标准贯 人试验;对砂土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对碎石土应进行动力触 探试验

3.0.3勘探点的深度应符合下

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黏性土、粉土应进行静力触探和标准 人试验;对砂土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对碎石土应进行动力角 探试验

3.0.5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每一主要地层均应采取土试样进

室内土工试验;采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勘探点的数量为勘探点 总数的1/2~2/3,且每一主要地层取样数量不应少于6组,每 场地静力触探试验孔不宜少于3个;对于湿陷性黄土场地 应满足黄士湿陷性评价的要求

3.0.6当地质条件复杂影响施工时,应分析原因并进行施工勘

3. 0.7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拟建工程概况: 2 勘察任务要求、自的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3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量布置: 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

5地下水类型、理藏条件及水位变化幅度: 6判定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7提供各层土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计算所需的参数;对地 基均匀性进行评价; 8对管桩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桩型及桩端持力层建 议; 9提供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和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估古算单桩极限承载力: 10对影响管桩施工地层(包括钙质结核层、饱和软黄土、 砂土层硬夹层等)应进行详细描述并绘制相应的层顶、底板等 值线图,提出防治措施和施工建议; 11结论和建议

4.1.1地基设计等级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

4.1.1地基设计等级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的规定执行。在抗震设防区,当桩周存在可液化土层时,应按 现行有关规范进行验算。 4.1.2管桩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桩的中心距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表4.1.2管桩的最小中心距

1:桩中心距指两根桩横截面中心之间的距离,D为管桩的外径; :饱和黄土及淤泥质土中的桩基,桩距宜适当加大。

2单个承台下的桩数不宜少于2根;当采用一柱一桩或一 柱两桩时桩径不应小于400mm,并应进行抗风、抗震承载力验 算。

3布置桩位时,宜使桩群的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 合力作用点重合,且宜将桩布置于柱、墙下或基础梁下。在底 层门窗洞口下布桩时,除需计算基础梁强度外,尚应加强基础 梁刚度。 4对于采用框架一核心筒、筒中筒结构的高层建筑桩基 宜加强核心筒区域的桩基刚度

3布直位时,使桩群的承载力合力点与鉴向水人何载 合力作用点重合,且宜将桩布置于柱、墙下或基础梁下。在底 层门窗洞口下布桩时,除需计算基础梁强度外,尚应加强基础 梁刚度。 4对于采用框架一核心筒、简中筒结构的高层建筑桩基 宜加强核心简区域的桩基刚度。 4.1.3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坚硬黏性土、密实砂类土 碎石类土、强风化岩层不应小于1D,且不小于500mm;对其他 土层不宜小于1.5D~2D。当持力层倾斜度较大时,宜适当加天 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且应控制相邻桩的桩底高差。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下持力层的厚度对于摩擦桩不 宜小于3D,对于端承摩擦桩不宜小于4D,同时应对软弱下卧层 进行强度及变形验算。

碎石类土、强风化岩层不应小于1D,且不小于500mm;对其他 土层不宜小于1.5D2D。当持力层倾斜度较大时,宜适当加大 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且应控制相邻桩的桩底高差。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下持力层的厚度对于摩擦桩不 宜小于3D,对于端承摩擦桩不宜小于4D,同时应对软弱下卧层 进行强度及变形验算

4.1.4桩顶嵌人承台不应小于50mm。桩顶及桩端箍筋加密区

4.1.5受压管桩与承台连接采用插筋方式时,插入管桩顶

芯混凝土长度不应小于5D且不小于2.0m,宜采用热轧带肋钢 筋作连接钢筋。连接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按桩外径实心截面计算 不宜小于0.6%。钢筋锚入承台内的长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填芯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等级同承台或基础梁,且不应低于C30,连接详图见 附录C。

离不应小于8m,在饱和软黄土及淤泥质土中不应小于10m;对 于端承摩擦桩,宜避免在接近桩端持力层时接桩;承受水平荷 载的管桩,上部接头位置应避开液化土层,宜避开土层变化位

型或开口型桩尖。当桩端位于中等及以上腐蚀性水土中时,应 选用闭口桩尖。

穿过的土层性质、打(压)桩力的大小确定,且应满足沉桩过 程对桩尖的刚度和强度要求

4.1.9承台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单桩承台,应在桩顶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设置连系梁; 两桩承台应垂直两桩中心线方向设置连系梁。 2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柱下独立承台,应沿两个主轴方向 设置连系梁。 3连系梁顶面宜与承台顶面位于同一标高,连系梁宽度不 宜小于250mm,其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且不宜 小于400mm。 4连系梁应按照两端柱轴力较大值的1/10作为拉力计算 配筋,当连系梁上有填充墙时,配筋还应满足弯矩计算要求, 车系梁上、下部配筋均不应小于2Φ12mm钢筋,并应满足最小 配筋率要求。 5连系梁纵筋应按受拉锚人两端柱或承台中

4.2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4.2.1无特殊水平荷载作用的建筑物的群桩基础,应按下列公 式计算群桩中单桩的桩顶作用效应:

4.2.1无特殊水平荷载作用的建筑物的群桩基础,应

Nk = Fk + Gk n

Fk + Gk MkY; M,X, Nik = + ZY? Ex n

式中:F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桩基承台 顶面的竖向力(kN); 桩基承台自重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稳定地 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除水的浮力(kN); Nk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单 桩的平均竖向力(kN); Nik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 i根单桩的竖向力(kN): Mk、Mk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承台底面 绕通过桩群形心的x、y主轴的力矩(kN·m); X,、X,、Y,、Y,一第i、j单桩截面形心至通过桩群形心的y、α 主轴的距离(m); Hk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桩基承台底 面的水平力(kN); Hik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单桩的平均 水平力((kN); 桩数(个)。 4.2.2对于抗震设防区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低承台桩基,其桩

顶作用效应的计算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 关规定。

4.3.1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表达式:

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表达式: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4.3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

Nkmax ≤ 1. 2R

式中: Nkmax一 一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偏心竖向力作用 下单桩的最大竖向力(kN); R,一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2地震作用效应与其他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Nek ≤ 1. 25R

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

Nekmax ≤ 1. 5R,

武中:NEk 一相应于地震作用效应与其他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下的平均单桩竖向力(kN): 相应于地震作用效应与其他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下的最大单桩竖向力(kN)。 .3.2以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时,单桩 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应按下式计算:

4.3.2以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时,单桩 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uk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 K一 安全系数,取 K=2。 4.3.3当承台底面下为稳定土层(除淤泥、淤泥质土、饱和软 黄土、严重自重湿陷性黄土、液化土层等)时,对于符合下列 条件之一的摩擦型桩基,可考虑承台效应,按复合桩基设计。 1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好的体型简单的建(构)筑物; 2对于差异变形适应性较强的排架结构和柔性构筑物; 3按变刚度调平原则设计的桩基刚度相对弱化区; 考虑承台效应时单桩对应的承台底土的抗力可按下式确定: 不考虑地震作用时

式中: Quk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 K 一 安全系数,取 K=2。

式中:n 承台效应系数,可按表4.3.3取值: fak 一承台下1/2承台宽度且不超过5m深度范围内地 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按厚度加权的平均值(kPa); A 一一复合桩基承台底面计算面积(m²); Ap—单桩截面面积(m²); sa一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 50011 采用。

表4.3.3承台效应系数

注1:表中S./D为桩中心距与桩外径之比;B。/为承台宽度与有效桩长之比。非 正方形布桩时,S。= A ,A为承台计算面积,n为承台下桩数。 人1 注2:对于桩布置于墙下的箱、筏承台,c可按单排桩条形承台取值 注3:对饱和黏性土表内数据应按低值乘以0.8的系数。 注4:当沉桩或基坑开挖引起承台底土隆起较大时,。=0。 注5:当承台底为淤泥、淤泥质土、饱和软黄土、严重自重湿陷性黄土、液化土 层时,nc=0。

4.4.1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i

4.4.1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确 定,试验应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有关规定执行。 4.4.2对干地基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单栋建筑物同一类型 桩的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根;对同时施工的建筑群,当地貌单 元、桩端持力层、桩长、桩径等条件相同时,试桩数量可适当 咸少,且每栋建筑物不宜少于2根。对于地基设计等级为丙级 的建筑物,当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 料,结合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综合确定;其余均应 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 4相相标格

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对于黏性土、粉土和砂土, 如无当地经验时可按下式计算:

Quk = Qsk + Qpk = uZl, β, · fsi + α · q。· A, (4. 4. 3

sk + Qpk = uZl;:β; fsi + α qe

注:1.双桥探头的圆锥底面积为15cm²,锥角60°,摩擦套筒高21.85cm,侧面积 300cm²。 2.适用于桩端有端板的管桩。

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估算 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4.4.4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当 hb/D。<5时,^=0.16hb/Do 当 hb/D。≥5 时,^,=0.8

k + Qpk = uZqsikli + qpk(A, +

注1:砂土和碎石土极限端阻力取值,宜按土的密实程度和桩端进人持力层的深度综合 密实度越大、桩端进入持力层越深,取大值; 注2:当有工程经验时,表中数值可适当提高。

4.5特殊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4.5.1对于桩距不大于6D的群桩基础,当桩端平面以下受力

4.5.1对于桩距不大于6D的群桩基础,当桩端平面以下受力

4.5.1对于桩距不天于6D的群桩基础,当桩端平面以下受 土层范围内存在承载力低于桩端持力层承载力1/3的软弱下日 层时,应按下式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Cz 一作用于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kPa),见 图 4.5. 1 ; m一车 软弱层顶面以上各土层重度(地下水位以下 取浮重度)按土层厚度计算的加权平均值 (kN/m) ;

桩端平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m); 软弱下卧层经深度z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深度修正系数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GB50007的规定取值:湿陷性黄土地区 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的规 定取值; 桩群外缘矩形面积的长、短边边长(m),见图 4. 5. 1 ; 桩在各层土中的长度(m),其中液化土层及产 生负摩阻力的土层应予以扣除: 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 桩端持力层压力扩散角(°),按表4.5.1取值

图4.5.1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表4.5.1桩端持力层压力扩散角0

4.5.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桩基,在计算单桩承载力时应考虑 桩侧负摩阻力。 1桩身穿越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层,且 桩端位于相对较硬土层时; 2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 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包括填土)时; 3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产生显著沉降时。 4.5.3桩周土沉降可能引起桩侧负摩阻力时,应考虑负摩阻力 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负摩阻力计算应符合《建筑桩基 技术规范》JGJ94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的 有关规定。

4.5.4承受拔力的桩基,应满足下列条件:

N.≤ R, + G!

Nk 一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单桩上拨力 (kN) ; R,一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kN); G,一管桩自重(kN),群桩整体破坏时取基础外缘所

包围体积的桩土总自重除以总桩数,地下水位以 下扣除水的浮力。 当一个承台下的桩数符合群桩条件时,应进行群桩抗拨验 算。 2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确定:

1:Tk单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本规程4.5.4 条第3款确定。 K一安全系数,取K=2。 3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桩抗拨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单桩抗拨静载试验确 定。试验方法应符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的有关规定,试验数量不少于3根。工程桩不得用作抗 拔静载试验的试桩。 2)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估算单桩抗拨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

Tk = uZA,qsikl

k= u, ;qsikl

4抗拔桩不宜接桩,需采用接桩时,焊缝质量等级应不低 于二级,焊缝检香查外观应达到一级。接头焊缝厚度应计算确定 且适当加厚,突出端板外径不小于5mm。 5当抗拔桩不需截桩时,可在桩顶接头端板上焊接钢板与 锚筋或采用填芯抗拔,锚筋应全部按受拉锚入承台内。锚筋直 径不宜小于12mm,且不应少于4根,其总截面面积应满足下式 要求:

1)钢板与锚筋的焊接以及钢板与端板的焊接应采用等强焊 接。 2)填芯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I. ≥ Kμf、. Do

式中:l一一填芯长度(m); f,一填芯混凝土与管桩内壁的粘结强度设计值; D。 一管桩内径。 填芯的长度不应小于5D,且不小于2.0m和锚筋受拉锚固 长度的较大值,填芯抗拔钢筋应在填芯范围通长配置。 6当抗拨桩需要截桩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预应力 钢筋及桩顶以下混凝土的完整性。截桩时应保留桩身全部预应 力钢筋,预应力钢筋应锚入承台内,锚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可 按下式计算:

1. 35R, Q f.A, 2

式中:α—预应力钢筋的外形系数,取0.14; d一预应力钢筋公称直径(mm) R一单桩竖向抗拨承载力特征值(kN); f一承台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N/mm²); A一预应力钢筋公称截面面积(mm²)。 预应力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少于50d,且不小于500mm 采用斜折线形锚固时,预应力钢筋的锚固长度在弯折前的斜 段不应小于0.41.,弯折后的折线段不应少于15d;当截桩后 应力钢筋锚固长度不够时,可采取保留端板或局部降低承台 示高的方法加以处理,保留端板时锚固长度不小于0.601. 7桩端预应力传递长度范围内应采取有效的抗裂加强指 施,桩端预应力传递长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pe 放张时预应力钢筋的有效预应力(kPa); f'k一一与放张时管桩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f'相应的 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kPa),按《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有关规定确定。

4.6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验算

4.6.1桩身应进行承载力和裂缝控制验算,验算时除按本规禾

4.6.1桩身应进行承载力和裂缝控制验算,验算时除按本规 有关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 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管桩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kPa); 管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kPa);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桩身轴向压力设计 值(kN)。

一管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kPa); N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桩身轴向压力设计 值(kN)。 4.6.3计算轴心受压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时,一般取稳定系数 为1.0。对于桩身穿越可液化土层、饱和软黄土或承台下为不排 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的软弱土层的管桩,应考虑压屈影响 并应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

4.6.3计算轴心受压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时,一般取稳负

为1.0。对于桩身穿越可液化土层、饱和软黄土或承台下为不扌 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的软弱土层的管桩,应考虑压屈影响 并应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

4.6.4计算管桩偏心受压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时, 般可不夫

4.6.4计算管桩偏心受压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时,

虑偏心距的增大影响。对于按照第4.6.3条规定需要考虑压屈 影响的管桩,应考虑桩身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挠曲对轴向力偏 心距的影响,应将轴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初始偏心距e.乘以偏心 距增大系数",偏心距增大系数"的计算方法应符合《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DB35 1310-2013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4.6.5轴心抗拔桩的正截面受 拉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 A, 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m); fpy—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kPa); N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桩身轴向拉力讠 值(kN)。

4.6.6对于受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的桩,在验算桩身受弯承载 力和受剪承载力时,应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 规定。 4.6.7当进行桩身截面的抗震验算时,应考虑桩身承载力的抗震 调整,并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4.6.8二类、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管桩,桩 身裂缝控制等级分别为二级、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 管桩,桩身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 五类环境中不宜选用预应力混凝土管,必须选用时,应 采取可靠措施并经试验论证,确能满足防腐蚀要求时方可使用 注身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 临时结构桩身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其他桩的桩身裂缝控 制等级为二级。 三类环境和五类环境中的管桩设计还应符合《工业建筑防 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有关规定

4.6.6对于受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的桩,在验算桩身

力和受剪承载力时,应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 规定。

4.6.7当进行桩身截面的抗震验算时,应考虑桩身承载力的

1对于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一级裂缝控制等级的管桩, 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GB/T 28068-2011 柑桔溃疡病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式要 求:

2对于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二级裂缝控制等级管桩,在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的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轴心受拉强度机 准值,应符合下式要求: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