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102-2015 沉管夯扩桩技术规程

DBJ61/T 102-2015 沉管夯扩桩技术规程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61/T 102-2015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6467
VIP资源

DBJ61/T 102-2015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61/T 102-2015 沉管夯扩桩技术规程

3.0.1夯扩桩岩土工程勘察除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及《湿陷性黄土地区建 筑规范》GB50025的有关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规定: 1对桩端持力层,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 验或静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手段。原位测试孔的数量不宜少 于3孔,标准贯人试验不应少于6次; 2当桩端持力层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勘探孔深度应满 足下卧层验算的要求; 3当桩端持力层顶面理深变化较大时,应加密勘探孔,并 提供持力层顶面高程等值线图。 3.0.2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埋深、分布、工程特性和变 化规律; 2查明地下水条件,评价地下水对成桩的影响;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 和危害程度; 4查明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层分布,分析其对工程建 设的影响; 5查明场地周边环境条件,评价施工对附近建(构)筑 物、管线的影响; 6提供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承载力特征值;

GB5002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及《湿陷性黄土地区建 筑规范》GB50025的有关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规定: 1对桩端持力层,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 验或静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手段。原位测试孔的数量不宜少 于3孔,标准贯入试验不应少于6次; 2当桩端持力层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勘探孔深度应满 足下卧层验算的要求: 3当桩端持力层顶面理深变化较大时,应加密勘探孔,并 提供持力层顶面高程等值线图。

3.0.2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多

1查明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埋深、分布、工程特性和变 化规律; 2查明地下水条件DB53T 677-2015 地理标志产品 腾冲红花油茶油,评价地下水对成桩的影响;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 和危害程度; 4查明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层分布,分析其对工程建 设的影响; 5查明场地周边环境条件,评价施工对附近建(构)筑 物、管线的影响; 6提供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承载力特征值:

评价地基的均匀性,对需要进行沉降计算的建(构)筑物,提 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 7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8确定桩端持力层,并提供桩长、桩径的建议; 9分析扩大头成型及成桩的可能性,预测成桩挤土效应的 影响,并提出防护措施建议; 10提供桩侧阻力和端阻力,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和复合 地基承载力,必要时提供单桩水平及抗拨承载力; 11预估桩基及复合地基变形

宜进行预处理以消除负摩阻力

4.1.8排列基桩时,宜使桩群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

合,并使基桩受水平力和力矩较大方向有较大的抗弯截面模 墙下布桩时,在墙的转角处应布置桩,在纵横墙交接处宜 桩;柱下不宜采用一柱一桩。

4.1.9夯扩桩的桩中心间距应以施工时不影响相邻桩的施

量为宜。基桩的最小中心距应符合表4.1.9的规定。

表 4. 1. 9 夯扩桩的最小中心距

4.1.10同一基础的桩端宜位于同一持力层,桩底标高宜相同; 不同时相邻桩的桩底标高差,不宜超过1/2的相邻桩中心距, 4.1.11夯扩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值不宜大于 5000kN

4.1.12夯扩桩设计应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 态的要求。

4.1.12夯扩桩设计应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

4. 1. 133 扩桩基础应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计算内容 包括:

算; 2高承台桩基或桩侧为液化土层、自重湿陷性土层、欠固 结土层及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5kPa的土层时,应进行桩身压 出承载力验算; 3当桩端持力层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下卧层强 度; 4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验算整体稳定性: 5对于抗浮、抗拔桩基,应进行基桩和群桩的抗拔承载力 计算; 6进行基桩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4.1.14下列夯扩桩基应进行变形验算: 1对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建筑及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 乙级的建筑桩基应验算沉降; 2水平荷载较大或对水平变形有严格要求的申级建筑桩 基,应验算水平位移。 4.1.15夯扩桩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作用效应与相应的 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夯扩桩基桩承载力验算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 合,相应的基桩承载力应采用特征值; 2夯扩桩基变形验算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 3验算坡地、岸边建筑桩基的整体稳定时,应采用荷载效 应的标准组合; 4计算桩身承载力和配筋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 合; 5桩身裂缝控制验算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

4.1.14下列夯扩桩基应进行变形验算:

面大面积堆载、降低地下水位等原因而产生的沉降大于桩的沉 降时,应视具体工程情况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基桩承载力的影 响,负摩阻力计算应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 执行。

.1.17抗震设防区,夯扩桩应按下列原则设计:

1对于可能因地震弓引起上部土层滑移地段,不宜采用夯扩 注基。若采用应考虑滑移体对桩产生的附加水平力; 2承台周围回填土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 素土分层实回填,也可以采用素混凝土回填:当承台周围为 可液化土层或饱和软黄土、淤泥等软弱土层且桩基水平承载力 不满足计算要求时,宜将承台外每侧1/2承台边长范围内的土 加固; 3桩身穿过可液化土层时,液化土层的侧摩阻力应按《建 抗需设计规范》GB50011进行折减

身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应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IGJ94选用。夯扩桩不应用作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的抗拨桩,不 宜用作裂缝控制等级为二级的抗拔桩。

4.1.19桩基结构的耐久性应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 有关规定执行。

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的有关规定。

4.2.1 夯扩桩的桩径宜选用350mm ~600mm

4.2.2夯扩桩的桩长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岩土工程条件通过计算 确定,桩长与桩径的比值L/d不宜大于50,成桩深度不宜大于 25m。 4.2.3夯扩桩桩顶嵌入承台内不应少于50mm。 4.2.4夯扩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4.2.5夯扩桩中纵向钢筋应沿桩身周边均匀布置,并沿桩长通 长配置: 1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浇 注混凝土时不应小于50mm: 2纵向钢筋净距不应小于60mm; 3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在6度区及非地震区不应小于 0.3%,在7度区不应小于0.4%,在8度区不应小于0.5%。纵 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受压桩纵筋数量不应少于6根;对于承 受水平荷载的桩和抗拔桩,纵向钢筋应满足计算要求且不少于8 根; 4纵向钢筋伸入承台的长度不应小于35倍纵筋直径且不 少于500mm; 5纵向钢筋进入扩大头的长度不应小于25倍纵筋直径且 不少于350mm。 4.2.6夯扩桩中箍筋应采用螺旋式箍筋: 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2箍筋间距宜为200mm~250mm:

3桩顶5倍桩径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4桩身穿过液化土层时,位于液化土层范围内的桩身箍筋 间距不应大于100mm; 5当桩长超过4m时,应每隔2m设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 的加劲箍筋。 4.2.7夯扩桩扩大头直径D与桩身直径d之比宜取2~3。夯扩 注扩大头的设计应根据桩端持力层的性质和设计要求的单桩承 载力,按以下要求进行: 1扩次数可选用一次、二次或多次; 2每次夯扩所需的混凝土量,换算成外管内投料高度H 般取 1. 5 ~ 3. 0m; 3外管上拔高度h一般取夯扩投料高度H的1/4~1/2; 4 桩端扩大头直径按图4.2.7及下列公式估算:

a)外管内灌注第一批混凝土;(b)外管拨起h高度并插入内夯管; (c)内外管夯扩在桩底形成扩大头。 图4.2.7夯扩头直径计算简图

式中:Di、D2、Dn 一次、二次、多次夯扩的扩天头计算 直径(m); α1 、α2 、αn 一 扩大头直径计算修正系数,可近似取 0. 9 ; do 外管内径(m); H,、H2、H. 一次、二次、多次夯扩时外管中灌注 混凝土高度(m); h1、h2、hn 一次、二次、多次夯扩时外管上拨高 度(m); C1 VC2VCn 一次、二次、多次夯扩时外管下沉底 端至设计桩底标高之间的距离,一般 取 c =0. 2m 。

4.3基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2地震作用效应组合: 在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

Nkmax ≤1. 2R,

NEk ≤1. 25R

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

N.km.<1. 5R.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平 均竖向力(kN);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最 大竖向力(kN); 夯扩桩基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kPa); 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桩顶平 均竖向力(kN); 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桩顶最 大竖向力(kN);

4.3.2夯扩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确定:

式中: Q k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

式中:Quk——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 4.3.3夯扩桩单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列规定确

4.3.3夯扩桩单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

1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夯扩桩基,应采用现场静载试 验确定,每栋建(构)筑物同一类型桩的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 根。现场静载试验和基桩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取值可按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进行; 2设计等级为内级的夯扩桩基,可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 桩资料,结合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综合 确定。

4.3.4在初步设计阶段,可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

间的经验关系估算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Quk = Qsk + Qpk = uZqikl; + βqpkAp

注1:表中填土是指堆填年限超过10年的素填土。 注2: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应换算为饱和状态取其侧阻力。 注3: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选取桩 侧平均负摩阻力。

注1:砂土和碎石土中桩的极限端阻力,宜综合考虑土的密实度,桩端进人持力 层的深径比h,/d。土愈密实,hb/d愈大,取值愈高。 注2:N为标准贯人试验锤击数,N63.5为动力触探修正击数; 注3:当有工程经验时,表中数值可适当提高

4.4基桩竖向抗拔承载力

4.4.1夯扩桩抗拔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极限状态表达

4.1夯扩桩抗拔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极限状态表达式:

k一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在荷载效应标准组 合下的基桩拨力(kN): uk一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 力标准值(kN); Gp基桩自重标准值(kN)(群桩呈整体破坏时为破 坏范围内桩土总重标准值除以桩数),地下水位 以下时取浮重。

合下的基桩拔力(kN); T一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 力标准值(kN); Gp一一基桩自重标准值(kN)(群桩呈整体破坏时为破 坏范围内桩土总重标准值除以桩数),地下水位 以下时取浮重。 4.4.2在初步设计阶段,可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 间的经验关系估算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1单桩或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竖向抗拔极限承载 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4.4.2在初步设计阶段,可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

可的经验关系估算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1单桩或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竖向抗拔极限承载 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Tu = ZAqikuil!

式中:入; 抗拨系数,砂土中为0.5~0.7;黏性土、粉土中 为0.7~0.8。桩长l与桩径d之比小于20时, 取小值; sik一桩侧表面第i层土的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kPa) ; u;在第i层土中的桩身周长(m),u;=πd; l:一一桩身在第i层土中的长度(m),不包括扩大头, 2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拨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

式中:u一一群桩破坏的外围周长(m); n一一破坏范围内的桩数。 4.4.3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扩桩基,基桩的竖向抗拨极 限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现场单桩竖向抗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 竖向抗拨静载试验及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取值可按《建筑 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执行。 4.4.4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夯扩桩基,可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 桩资料确定;当无可参照的资料时,基桩的竖向抗拨极限承载 力标准值可按4.4.1和4.4.2计算

式中:u— 群桩破坏的外围周长(m);

4.5.1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复合基桩应满足 1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4.5.1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复合基桩应满足

1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2 地震作用效应组合:

Hek≤1. 25R

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桩顶处相应于荷 载效应标准组合的水平力(kN); 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桩顶处相应于地 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水平力 (kN) ; 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桩顶处的水平承

载力特征值(kN)。 .5.2基桩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按现行《建筑桩基技术 现范》JGJ94的有关规定确定

4.6.1桩顶轴向压力应符合

N≤fA+0.9f"A"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 (kN) ;

(kN) ; f。—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kPa); f’—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kPa); A一一桩身截面面积(m²); A'一纵筋面积(m²); 。—成桩工艺系数,取0.8。 4.6.2桩顶轴向拉力应符合

4.6.2桩顶轴向拉力应符合: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kPa); 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kPa); 桩身截面面积(m²); 纵筋面积(m²); 成桩工艺系数,取0.8。 回拉力应符合:

式中:N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桩顶轴向拉力设计值 (kN) ; f,一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kN); A一受拉钢筋截面积(m²)。 4.6.3受水平荷载的桩,桩身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应满 足: 1桩身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按《混凝士

A。一受拉钢筋截面积(m)。

1桩身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按《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确定; 2桩身承受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按《建筑桩基技术规

范》JGJ94的有关规定确定

4.6.4桩身最大裂缝宽度应满

Wmax≤ Wlim

JGJ 94的有关规定取用。 4.6.5当验算地震作用下的桩身承载力时,作用于桩顶的荷载 效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桩身承载 力调整系数RE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 定取用。

4.6.5当验算地震作用下的桩身承载力时,作用于

效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桩身承率 力调整系数RE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劫 定取用。

4.7.1 桩基沉降变形计算值不应天于桩基沉降变形充许值。 4.7.2桩基沉降变形计算应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 有关要求进行。

范》JGJ94 的规定选用。

.1.1夯扩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黏性土、粉土、砂土、固结 的素填土、非湿陷性黄土和经预处理后的湿陷性黄土等。

5.1.1夯扩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黏性土、粉土、砂

5.1.1夯扩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黏性土、粉土、砂土、固结 的素填土、非湿陷性黄土和经预处理后的湿陷性黄土等。 5.1.2应选择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不宜选 择淤泥质土和饱和软黄土等软弱土层。对碎石类土,可不形成 扩士头杭档进

泽淤泥质土和饱和软黄土等软弱土层。对碎石类土,可不形成 产天头,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应小于2倍桩径且不小于1m 并应符合贯入度控制要求。

5.1.3夯扩桩复合地基设计时应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和地 基变形验算。

5.1.3扩桩复合地基设计时应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和地

5.1.4夯扩桩可只在基础范围内布置,桩径宜取350mm~ 600mm;基础边缘到桩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1倍桩径。 5.1.5桩距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土性、施工工 艺等参数确定,宜取3.5~4.0倍桩径或1.5~2.0倍的扩大头直 径。 5.1.6桩顶和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宜为0.4~ .6倍桩身直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5。 5.1.7褥垫层材料宜选用级配砂石或碎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 于30mm。

艺等参数确定,宜取3.5~4.0倍桩径或1.5~2.0倍的扩大 径。

5.1.6桩顶和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宜为0.

0.6倍桩身直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5。 5.1.7褥垫层材料宜选用级配砂石或碎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 于30mm

5.1.8夯扩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

5.2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5. 2. 1 初步设计时,夯扩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 估算:

计时,夯扩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面积置换率; 庄间土发挥系数,取1.0~1.1,对黏性土取小 值,对砂土、碎石类土取大值; 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取0.7~0.9;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宜按当地经 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大然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

载力特征值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静载试验确定, 单栋建(构)筑物同一类型桩的试验数量均不应少于3处,对 司时施工的建筑群,当地貌单元、桩端持力层、桩长、桩径等 条件相同时,试桩数量可适当减少,且每栋建筑物均不宜少于2 处。 沉 八

5.2.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夯扩桩复合地基,可参照地

司的静载试验资料确定;当无可参照的资料时,复合地基承 力特征值可按5.2.1计算。

5.2.4夯扩桩桩身强度应满足式(5.2.4)的要求。

R. fu ≥44 A

式中:fou一 桩体试块(边长150mm立方体)标准养护28d的 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5.3复合地基变形计算

5.3.1夯扩桩复合地基变形验算应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

Esp =·E fspk

式中:Esp 复合土层压缩模量(MPa); E一一桩间土自重应力~自重应力+附加应力段的压缩 模量(MPa); fspk一由载荷试验确定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 ; fal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方法确定的桩间土承 载力特征值(kPa); S一一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修正系数。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出根据当地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确定 当无地区经验时,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出。可按表5.3.1数值采用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出根据当地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确定, 当无地区经验时,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出可按表5.3.1数值采用

表5.3.1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业

GB/T 28218-2011 纸浆 纤维长度的测定 图像分析法ZA; ZA./E.

中:A;一一第i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 E。一一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值(MPa),桩长范围内的复合土 层按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取值,

5.3.2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应大于复合土层的厚度,分层总

YY/T 0907-2013 医用无针注射器-要求与试验方法As'n ≤ 0. 025 Z As' E 0, ≤0. 1,

式中:△s',、As';——分别为第 n分层、第i分层计算变形量 (mm) ;

O. 计算深度z处的附加应力(kPa); 一计算深度z处的土的自重应力(kPa)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