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下车库深基坑监测技术施工方案

[河北]地下车库深基坑监测技术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35.17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河北]地下车库深基坑监测技术施工方案

献县日新8#、9#楼基坑监测方案

河北豫龙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2监测目的和方案依据 5

4基准点及监测点的布设 7

DBJ51/T 124-2019 四川省城市桥梁预制拼装桥墩设计标准5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 8

6监测期和监测频率 11

8监测成果处理与信息反馈 14

9人员与仪器设备 16

10质量与安全保证措施 17

附:监测点布设平面位置图

献县日新8#、9#楼基坑

(2)基坑支护结构及排水措施

基坑支护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自然放坡支护形式。南侧采取隔水帷幕加槽内集水井降水及设盲沟的措施,通过井点与隔水帷幕形成的闭环解决基坑内地下水问题。

基坑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整个基坑开挖过程及运营阶段,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化,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岩土性状的改变进行各种观测,结果及时反馈,以便对可能出现的危害工程、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安全的险情采取及时补救和加固措施,指导施工。具体如下:

1)为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

2)验证支护结构设计,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3)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为其它区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1)沧州中医院医技门诊病房楼基坑支护工程图纸及设计方案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基坑工程手册(刘建航,候学渊主编)

6)高层建筑深基坑围护工程实践与分析(赵锡宏等主编)

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8)高层建筑深基坑围护工程实践与分析(同济大学)

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1)边坡(冠梁)顶部水平位移;

2)边坡(冠梁)顶部垂直位移;

3)基坑南侧平房沉降监测;

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每天均应进行巡视检查,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1)冠梁有无裂缝出现;

2)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

3)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4)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5)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

6)边坡有无塌陷、裂缝及滑移。

7)基坑开挖有无超深开挖。

8)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有超载情况。

9)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地表有无裂缝出现。

4基准点及监测点的布设

(1)水准基准点、工作点及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基准点点位应选择在基坑土建施工影响范围外的稳定区域,一般情况下,应布设在3倍的开挖深度以外的稳定区域。其数量和分布在保证观测精度的前提下,应便于施工、施测和保存。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基岩式基准点,亦可选择具有挖孔桩基础的高层建筑物的结构上建立基准点或稳固道路连续3个基准互相检核。

监测点的布置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第一,围绕工程围护结构、主体结构本身由于基坑开挖引起的变形和内力进行,观测点主要分布在围护结构本身的薄弱处;第二,根据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邻近建筑物、道路及管线)的影响进行监测,特别是西侧两幢建筑物为本次监测的重点。因此,在监测点布置时坚持兼顾全局、突出重点的原则。具体观测点的布设按“监测点布设平面位置图”的布点要求进行布设。基坑坡顶处每隔18米布设水平、垂直位移监测点1个,共计26个。基坑南侧20米内每处平房外墙墙角布设沉降观测点,共计24点。实际布点时可根据工程需要和现场情况做适当优化、调整。

水准路线控制网布设的基本原则采用分级,首先根据工程走向及周边建筑物监测点分布情况,布设首级控制网(起始、闭合于水准基点),观测首级控制点高程;其次,布设二等水准网(起始、闭合于首级控制点),观测各沉降点高程。首级控制和二级控制以布设成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均可,具体采用那种路线,根据监测点分布情况和建筑物密集程度决定。在布设水准控制路线时,为确保前后视距差满足二等精度要求,同时满足变形监测的“三定”要求(测站固定、仪器固定、人员固定),在布设的同时量测出每次仪器的安置位置,并用红油漆在地面做出标记。

(2)水平位移基点、工作基点及监测点布设

1)水平位移基点及工作基点的布设

2)水平位移监测点布设

同时为了检核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可以在离基坑100~150m左右的距离埋设检核基点,也可以利用附近的高层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或稳固建筑物墙边,用后方交会法检核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1)沉降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基准点、工作基点及监测点的观测

采用独立高程系统,在远离基坑的稳定区域选设置三个稳固的水准点,假定其中一个水准点的高程,采用高精度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规范往返求出该另外两个水准点高程。则该三点即为本工程变形监测的高程基准点,在监测范围内布设若干工作基点,采用二等水准方法与基准点联测,可得出工作基点高程,工作基点应选在相对稳定和方便使用的位置。在通视条件良好、距离较近、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直接将基准点作为工作基点,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和基准点的稳定性。各监测点的高程是通过高程基准点形成的一条二等水准闭合路线或附合路线,由线路中的工作基点来测定各监测点高程。监测时应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尽量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尽量固定观测人员以及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各监测点的初始值取三次观测平均值。

2)数据记录及平差处理

观测记录采用手提电脑自编记录计算程序进行,可提高工效和计算不出错。所有观测数据,都按规范规定要求的各项限差进行控制。内业中,利用合格的外业观测数据,用软件进行平差处理,计算各点的高程及沉降量、累积沉降量。

3)观测精度及技术要求

测站视线长、视距差、视线高要求见下表: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

20~40(35~60)

注: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系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测量单程一测站的高差中误差;括号内数值对应于基坑周边环境的竖向位移报警值。

(2)水平位移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水平位移基点及工作基点观测方法

基点观测采用前方交会法,工作基点的稳定性检查采用后方交会法。基准点定期进行联测,精度应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测量技术的要求。

2)水平位移监测点观测方法

根据基坑施工现场实际条件,水平位移监测点采用极坐标法与小角度法进行:

a.极坐标法是利用数学中的极坐标原理,以两个已知点为坐标轴,以其中一个点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测定观测点到极点的距离,测定观测点与极点连线和两个已知点连线的夹角的方法,如图:

测定待求点C坐标时,先计算已知点A、B的方位角

测定角度β和边长BC,根据公式

b.小角度法原理如下图所示。

是利用全站仪或经纬仪精确测出基准线与置镜点到观测点视线之间的微小角度,并按下式计算偏离值:

首次观测4个测回,取平均值。

3)数据记录及平差处理

与前述类似,所有观测数据,都按规范规定要求的各项限差进行控制。内业中,利用合格的外业观测数据,用南方测绘公司平差易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处理,计算各水平位移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及累计位移。

4)观测精度及技术要求

基坑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

水平位移报警值(mm)

注:监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为点位中误差的;

(1)基坑开挖前一周,进行背景值的观测(监测3次取其平均值);

(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未按设计工况施工;

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9)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10)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1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12)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5)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

(6)施工过程中,我方与现场监理、施工单位保持联系,如工程施工需要,及时监测;

(7)初步计划每测点观测次数为30次,具体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调整;

(8)监测期限预计4个月,为从基坑开挖开始,到基坑回填施工结束。实际时间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调整。

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控报警值以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值控制,累计变化量的报警指标不应超过设计限制。

本基坑坡顶(冠梁)水平位移速度连续三日不应超过4mm/d或位移总量应小于40mm,当日位移速度一旦达到8mm/d,立即报警;坡顶(冠梁)、周边平房垂直位移总量报警值设为40mm,速率为连续3日4mm/d或当日位移速度超过6mm/d。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报警:

周围建筑物砌体部分出现宽度大于1.5mm的变形裂缝;附近地面出现宽度大于10mm的裂缝;

1)当实际监测值超过报警值时,立即口头通知委托单位(或监理单位),24小时内向委托单位(或监理单位)提交一份书面监测成果,2天内提交监测简报,并与委托单位(或监理单位)确定加密监测事宜。

2)当实际监测值超过预警值时,应立即通知委托单位(或监理单位),由委托单位(或监理单位)报告给设计、安检站等相关部门并协助分析原因;同时进行加密监测。

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a.当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

b.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突然明显增长或基坑出现流砂、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c.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d.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e.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

f.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8监测成果处理与信息反馈

1)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观测记录表中。记录表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擦去或涂改阜阳塔吊基础施工方案(新),原始记录不得转抄。

2)观测结果超过限差时,应进行重测。

3)对各周期的观测数据及时处理,选取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的参考系进行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

4)对变形的分析应将变形大小和变形速率结合起来,考察其发展的趋势,并做出预报。

5)提交当日报表及监测报告。

a.报表中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某会馆点式玻璃采光顶施工组织设计b.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④采用仪器和监测方法;

⑦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及发展变化情况评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