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体桥施工组织设计

转体桥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569.34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转体桥施工组织设计

原永平铜矿杨村河尾矿流槽桥于2006年7月1日晚突然倒塌。此次施工的尾矿流槽桥为重新设计的钢管砼桁架拱桥,净跨为70m,净矢高7m,净矢跨比为1:10,桥面宽5.5m;新建桥梁中心线、桥面标高与原桥重合,施工方法为转体施工。

桥台基础为原桥沉井基础。原桥沉井为钢筋砼重力式沉井,井口平面尺寸为7.5*5m,此次设计时将原沉井顶部凿除1.3m左右,在其上浇筑下转盘并制作转体施工所需的磨心和环道,在下盘磨心上浇筑上转盘和背墙,转体合拢后再将上、下盘之间的空隙和背墙与后座之间的空隙用砼封填实心密实形成整体。在两岸原有桥台后座后面新增阻滑板,阻滑板尺寸为10*6*4.5m,以抵抗拱的水平推力。

DB4403 T 278.1-2022标准下载打捞塌入河中的原桥梁;

凿除原桥的背墙、上盘、下盘及部分桥台后座砼;

浇注下盘、临时基础、磨心、磨盖、上盘、拱座、背墙、阻滑板等;

钢管桁架拱的制作与拼装;

桥梁转体及桥面系的施工。

1.3.1现场施工条件

施工现场已具备三通一平条件,施工用水、用电由建设单位指定位置接入。现场已具备开工条件。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业主对工期的要求,我们将合理部署各项施工资源,在施工力量、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的配备上,做到优化、合理。加强施工现场的总平面管理。突出工程施工的主要矛盾,加强工序衔接和平衡协调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施工,使工程施工做到优质、快速、安全、文明。

2.1.2管理职能划分

质量组:依照相关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做好质量目标的制订和配合质量计划的编制,监督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查验收,进行材料跟踪检查、工序过程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和最终检查。协助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监督站完成停工待检点、可见证点的检查与验收等质量方面的管理工作。

安全组:依照合同和国家现行的安全技术规程和标准,负责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安全文明生产措施的制订和管理,配合施工组搞好高空作业、吊装作业、交叉作业、特殊作业等施工安全技术保证措施的制订和监督执行,加强职工安全教育,监督、检查和及时纠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制止施工中的违章作业、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并负责安全标识、警示牌的悬挂等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

工程部各业务人员必须认真做好与业主现场代表、各业务主管部门、监理、质量监督站等方面的业务对口工作和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b、经营部:下设计划预算、物资供应组,负责本工程的合同评审与管理、施工图预算、结算、施工进度编报、施工进度月报,工程材料的计划、采购、标识、抽样送检、保管、发放,并对施工材料、施工机具、备品配件的调配、采购、标识。负责做好与业主相关部门的对口工作和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和工期要求,拟组织3个施工作业队来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施工队分别为:桥梁打捞作业队、土建施工作业队、钢结构制安作业队,分别负责各自范围内的工程施工。

2.2.1施工段及专业分工

1)、桥梁打捞作业队:负责打捞塌入河中的原桥梁。

2)、土建施工作业队:负责凿除原桥背墙、上盘、下盘及部分桥台后座的砼;桥梁下盘、临时基础、磨心、磨盖、上盘、背墙施工;桥梁转体及桥面系的施工。

3)、钢结构制安作业队:负责钢管桁架拱的制作、拼装及涂装。

各施工作业队投入劳动力总计127人。

2.3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有:

2.3.1桥梁打捞机械

主要为10t卷扬一台,四门滑轮组一对,潜水设备两套,小船一只,水下切割设备一套。

2.3.2砼破除机械设备

主要为应力锤1台,空压机两台,风镐四台。

2.3.3钢筋加工机械

钢筋调直机、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钢筋对焊机等。

2.3.4 砼施工机械

主要设二台JZ350型搅拌机和后台自动计量上料设施。

2.3.5 钢结构施工机械

剪板机、自动焊机、自动割、喷砂除锈设备、铣床、钻床、磨光机、直交流焊机、35t吊车等

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

2.4主要施工材料投入计划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主要将投入以下施工材料:

为满足施工需要,经初步估算投入木模板计150 m2,50mm×100mm木方5 m3,各类型钢背楞10t,脚手架钢管计15t。

另投入塑料彩条布250 m2防雨及砼冬期养护。

施工组织机构图 图2—1

经营部 工程部

由于本工程的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基本完成,现场施工用水、用电及施工道路已畅通,给施工单位形成了一个较好的施工条件。

在施工总平面布置时,以工程进展所需为前提,以实用、安全、节约为原则,主要考虑生产用电、用水、材料加工及材料堆场、施工临时道路及场区临时排水等方面的内容;在具体布置上,生产大临主要考虑砼搅拌站、钢筋加工车间、钢筋堆场、材料堆场、现场办公室及值班室等,具体如下:

现场设置材料堆场、砼搅拌站、钢筋加工车间、钢筋堆场,现场办公室向当地居民租借。

生活临时设施向当地居民租借。

临时用水主要考虑现场砼搅拌和养护用水,可直接用潜水泵在河中抽取。

临时用电,主要考虑施工现场的施工机械设备和现场施工用电;由业主专为施工单位设置的接线源点处,采用总线接出后,以分线盒的方式分别接至各施工点。

3.5 施工道路及排水

4.1 人员进场计划

主要管理人员与测量人员在接到业主通知后的7天内全部进场。

4.2临时设施计划

生产大临设施:砼搅拌站、钢筋加工车间及堆场、临时用水用电在7天内完成达到使用条件;材料临时堆场及临时道路根据需要提前形成。

4.3施工机具及周转材料进场计划

土方机械于开工前2天全部就位,其他机械、材料按需用计划陆续进场。

4.4工程材料进场计划

由业主提供的材料和设备,根据工程的进度的需要提前7天向业主申报用料的规格、品种、数量等技术要求计划,以便于业主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备货;首批工程材料采取预提预报预供的形式进行。其它自行采购的材料,按工程进展情况有计划的组织各项工程材料批量进场,以便在使用前进行材质检验、试验和组织加工,并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满足工程进展的需要。

在工程正式开工之前,管理人员抓紧熟悉图纸、合同、规范及验评标准,编制单位工程实施性方案、质量计划、主要工序作业设计、文明施工实施细则,提出砼配合比设计,编报材料计划等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并及时报送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审核。

本标区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是以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要求,同时结合本标工程的特点和现场具体施工条件等情况,合理部署人力、物力资源,以各工序间相互穿插衔接,各自组织小节拍流水作业,合理安排、组织协调的施工方式进行编制的。

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为2006年9月25日,竣工日期为2007年1月25日,总工期为123天。

施工进度计划详见表5—1。

5.3 进度计划控制及保证措施

5.3.1进度计划是保证施工工期的有力手段,强化全面工序管理,及时平衡各工序的衔接,合理调配施工力量,做到均衡有序地按计划组织施工。

5.3.2根据进度计划安排,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5.3.3 合理的安排好施工顺序,一般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先主线后支线。

5.3.4 对工程主体及附属结构做到主次分明,平衡施工。在保证主体工程进度的前提下,合理组织力量施工其他附属工程项目。5.3.5做到周计划、工期排到天,每天检查落实,原则上当天的计划当天完成,如有变化应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及时调整,以保证周计划的完成及总工期计划的实现。

5.3.6做好过程控制工作,事先措施得力,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严格“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度,消除质量及安全隐患,确保每道工序符合交接要求,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5.3.7对需要连续施工作业的工程,实行大班作业,即每班工作时间安排在10小时以上。夜间能干和必须连续作业的工作及时调整和组织力量实行两(大)班作业。

5.3.8做好冬、雨季的施工防护措施,争取不因气候不良等因素而影响工程的进度

5.3.9 搞好土建与安装之间的相互配合,按照先土建后安装的施工原则,多种专业同时交叉流水进行作业。

5.3.10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工程质量保证和现场文明施工。安全防范好,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好。现场文明施工是工程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6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施工顺序应结合业主对各单项工程的施工进度要求,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先重后轻、先土建后安装、平行流水、交叉作业的原则,均衡、协调、有序地组织好本工程的施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顺序为: 桥台背墙、上盘及部分桥台后座钢筋砼破除(应力锤破除) 阻滑板施工 下盘砼凿至设计标高(人工凿除) 磨心钢轴预埋件及花兰螺栓植筋 临时基础A、B、C砼浇灌及环道钢板预埋 下盘砼浇灌及环道钢板预埋 磨心砼浇灌 磨盖砼浇灌 磨心、磨盖磨合 倒锥体施工 上盘及拱座砼浇灌 拱脚铰砼浇灌 背墙施工 钢管桁架拱拼装 桥梁转体、合拢、封盘 桥台后座砼修复及背墙砼后浇部分 钢管砼浇灌 实腹段砼施工 上弦纵梁、小横梁施工 微弯板、走道板安装及桥面现浇 流槽、管墩及栏杆基础施工。其中,阻滑板当作调剂工作面与主体工期穿插进行,桥梁打捞与主体工程施工不存在互相影响,桥梁打捞可同时进行。

本工程为重建工程,其桥位中心线和标高必须与桥梁两端原有桥台后座上的管道接顺。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由专业测量工程师完成对原有桥台后座标高、距离的复测工作,与设计图上的数据进行对比后及时与设计院进行沟通。施工过程中应将磨心的平面位置及标高作为控制重点,因本工程施工图上没有提供具体的坐标数据,并且现场只有水准控制点,根据设计院的施工交底,本工程拟采用以下控制方法:

a、精确地对两岸原有沉井基础进行分中,粗步确定磨心的位置。

b、用全站仪对磨心的距离进行测量,并将通过两磨心点的直线延长到桥台后座上,与桥台后座中心线进行比较,得出磨心平面的位置偏差后,及时报设计院进行处理。

a、高程控制测量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钢塔尺进行施测。

b、对前期准备工作中,高程的复测成果要经设计院确认后才可用于工程控制。

6.1.3施工测量仪器、量具必须经过计量检定,并在合格有效期内使用。

6.1.4 挑选具有丰富经验、责任心强的测量工程师和测量人员进行测量。

土方开挖采用人工配合反铲开挖,汽车外运至业主指定地点。

挖方边坡应根据时间、种类、物理力学性质、水文情况等确定。因本工程新增基础位于第四系冲积卵石含沙层上,边坡系数拟定为1:2。

①在边坡开挖后,应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作好坡顶及坡脚排水。

②对较深的基坑,应采取加台阶的方式开挖,对基坑边坡起到卸荷的作用,减少边坡塌方的因素。

③本基坑开挖边坡暂按1:2考虑,在工程施工时根据具体深度进行调整。

基坑开挖前,应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宽度,在开挖的基坑四周工作面按1m考虑(水位以下按1m考虑,围堰处按2 m考虑)。按放线分块分层挖土。根据土质和水文情况,采用在四侧放坡,以保证施工操作安全。

基坑开挖程序:测量放线 切线分层开挖 排降水 修坡

整平 留足预留土层等。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原则。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每层30cm左右,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及坡度,不够时及时修整,每3m左右修一次坡,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度和标高。在已有建筑物侧挖基坑应间隔分段进行,每段不超过2m,相邻开挖应待已挖好的槽段基础完成并回填夯实后进行。

基坑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使用机械开挖时,基坑挖好后应预留30cm左右的厚度采用人工修整。待进行下道工序开始时再挖至设计标高。

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时,应在基坑四侧或两侧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位降低至坑底以下50cm,以利挖方进行,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施工完成。

6.3.5弃土处理及基坑边缘保证措施

弃土应及时运出,运输至业主指定的弃土点。在基坑边缘上侧临时堆土或堆放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基坑边缘保持1m以上的距离,以保证坑边直立壁或边坡的稳定。

地表排水:在现场周围地段应修设临时性排水沟或挡水堤,将地表滞水截住。在低洼地段基坑开挖时,可利用挖出之土沿四周或迎水一侧、二侧筑50~80cm高的土堤截水。大面积地表水,可采取在施工范围区段内挖深排水沟,工程范围内再设纵横排水支沟,将水流疏干,再在低洼地段集水、排水设施,将水排走。

基坑排水:a。明沟与集水井排水:当土质情况较好、地下水不多时采用该方法。在开挖基坑的一侧、两侧或四侧,或在基坑中部设置排水明沟,在四角或每隔20~30m设一集水井,使地下水流汇至集水井中,再用水泵将地下水排出基坑外。

以利于支设基础模板和便于人工操作,而不至于泥土等脏物进入垫层面而影响基础质量,基坑开挖的底面周边比设计基础底部的平面尺寸加宽1000mm,并在素砼垫层施工时,同时浇至基坑边或坑底排水沟内边缘。

基坑挖至设计标高时,应及时组织业主、设计、监理等有关部门进行基坑验槽,作好记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探报告、设计要求不符时,应与有关人员研究及时处理。合格后应填好验槽记录,办理好验槽手续后,应及时浇筑基础垫层,以防基坑土质被雨水等破坏。

基础分部施工完毕,在有关部门验收后应及时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进行基坑土方回填,采用机械运土、人工以每层250mm左右厚分层摊铺。压实系数不小于0.93。并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测,以确保回填质量。

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并宜控制土的含水率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当采用不同的土填筑时,应按土类有规则地分层铺填,将透水性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边坡不得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封闭,以利水分排出和基土稳定。

填土应从最低处开始,由下向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筑碾压或夯实。

在地形起伏之处,应做好接槎,修筑1:2阶梯形边坡,每台阶高可取50cm、宽100cm。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作成大于1:1.5的斜坡,碾迹重叠0.5~1.0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接缝部位不得在基础角、墙角、柱墩等重要部位。

填土应预留一定的下沉高度,用机械分层夯实时,其预留下沉高度,对砂土为1.5%;对粉质粘土为3%~3.5%。

机械压实:在碾压前,先用轻型推土机推平,预压4~5遍,使表面平实。机械压实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不超过2km/h;

压实排水:填土层如有地下水或滞水时,应在四周设置排水沟或集水井;对已填好的土如受水浸,应把稀泥铲除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模板采用13层夹板,背楞采用5*10cm方木,脚手架采用钢管脚手架系统。

模板施工前应进行模板组合设计,以提高施工进度和质量,施工前应在模板表面涂刷隔离剂;支设完的模板系统应结合紧密,满足平整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并通过自检、互检、专检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对于截面尺寸较大的构件,应加设φ12的对拉螺杆进行加固,其布置间距不大于50*70cm。

6.4.1 上弦纵梁支模示意

上弦纵梁实腹段采用吊模施工,空腹段纵梁在下弦钢管上搭设模板支撑脚手架。

所有的钢筋原材料都必须有材质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用于工程的钢筋必须是合格品。钢筋的原材料进场后应按批和规格予以标识,加工成形的半成品,按使用工程部位、钢筋型号和规格挂牌标识,以便于核对和使用。

钢筋加工,现场设置加工车间,各种半成品均由车间加工以保证钢筋下料成形的准确性和钢筋加工质量。

加工工艺:除锈→调直→切断→弯曲成型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在焊接前,焊点处的水锈应清除干净。

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钢筋切断时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安排,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

为防止下料钢筋的尺寸出现偏差,断料时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最好在工用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

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的弯头等必须切除;如发现钢筋的硬度与该钢种有较大的出入,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查明情况,以保证工程质量。

加工完后的钢筋应形状正确,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钢筋末端的弯钩的净空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

所有钢筋均采用电弧焊连接,根据现场的实际条件,采用单面或双面电弧搭接焊。钢筋的对焊由具有操作合格证的人员操作,并按要求分批分规格送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6.5.4 钢筋绑扎与安装

准备工作: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及尺寸、数量等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绑扎前应先划出钢筋位置线,然后进行绑扎;

钢筋网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移位。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

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等支撑,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钢筋撑脚的形式与尺寸如下图所示;每隔1m放置一个。当板厚不大于30cm时为8~10mm;当板厚为30~50cm时为12~14mm,当板厚大于50cm时,为10~18mm。

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不小于25mm的短钢筋,以保持其设计距离。

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

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次梁的钢筋在上,主梁的钢筋在下。

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有30mm,以利砼的浇灌。

墙板钢筋的绑扎:墙板钢筋一般为二排钢筋,二排钢筋之间应该设置拉接支撑筋,使其控制二排钢筋间距,其设置间距为500,错位设置。

6.5.5 保护层的设置

用砂浆块按设计的保护层厚度,采用扎丝与钢筋固定,贴紧模板,设置的间距为500,错位设置。

进场材料必须合格方可进场,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得用于工程中。

入库的水泥应按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放,并树立标志。做到先到先用,并防止混掺使用。

为防止水泥受潮,现场仓库应尽量密闭。包装水泥存放时,应垫起离地约30cm中建一局土方施工方案(15P),离墙应在30cm以上,堆放高度一般不要超过10包。

水泥贮存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结块降低强度。

砼用砂应对其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有害物质含量等进行检验。

为确保混凝土质量,本工程的混凝土集中在砼搅拌站生产。现场己设置二套JZ350型砼搅拌机,后台为自动计量上料装置。

因本工程量较小,砼的水平运输拟采用手推车进行,垂直运输采用吊车。

6.6.4施工缝的留设

(蒙)12J9-2 环境景观设计施工缝位置的留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背墙砼的施工缝应呈向台背方向倾斜,并预埋石笋和短钢筋,以保证背墙转体阶段能承受巨大的拉杆水平剪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