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江苏]地铁车站及区间盾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253页(盖挖顺作法 顶管法)_yg_secret.docxx地下室距离1#风亭约10米左右。xx地下室施工时采用锚杆支护体系,剩余锚杆有可能侵入1#风亭基坑,给围护结构施工造成影响。
xx地下室与1号风亭位置关系 xx小区建筑实景图
施工前一方面首先对xx资料进行摸排。另一方面采取现场补勘以及现场在1#风亭西北角开挖2米样沟的形式确定xx地下室锚杆是否影响围护施工。
如确定xx锚杆进入风井围护范围广东省修缮工程综合定额(2012)安装交底,首先摸清锚杆的层数和间距以及锚固长度。根据情况在风井基坑围护外侧锚杆之间进行高压旋喷桩或者压密注浆加固,风井基坑内侧插H型钢组成封闭围护,采用挖机挖土,人工切割的方法予以清除。这样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开挖清除障碍物可以保证障碍物完全清除。
1.4盾构区间工程难点及对策
1.4.1粉土地层中进、出洞风险高
1)严格控制始发基座、反力架和负环的安装精度,确保盾构出洞的轴线准确无误。
2)出洞前在基座轨道上涂抹油脂,减少盾构推进阻力,在刀头和帘布橡胶板上涂抹油脂,避免推进时刀头损坏洞门帘布橡胶板。
3)特别注意盾构机姿态控制,尽量避免盾构机低头与偏离,加强盾构姿态测量,发现偏差及时调整。
4)盾构进入端头加固地层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掘进参数,必要时可采取加泥、加水或加泡沫的方式对土体进行改良。
5)端头井土体采用搅拌桩加固处理,严格控制各项参数,确保土体加固质量。在端头井与搅拌桩之间采用高压旋喷桩补强加固。
6)在洞口安装出洞装置,出洞装置由帘布橡胶板、圆环板、扇形板及相应的连接螺栓和垫圈组成,安装时进行准确定位,确保充分发挥作用。
7)盾尾钢丝刷采用专门的装置安装牢固,盾尾钢丝刷中填满盾尾油脂,保证盾尾密封。
8)必要时,在盾构井外打降压井,降低微承压水的水头高度。
在类似粉土地层中盾构进洞施工,存在较大的风险。粉土地层由于其渗透系数大、粘聚力小等特点,洞门打开后,容易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发生涌水、涌砂现象。在该层中涉及微承压水,在水头压力作用下,极大的影响洞门安全,容易引起涌水冒砂、水土流失现象。为防止险情发生,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盾构机靠上洞门后,向盾尾后一到二环管片的注浆孔内注入双液浆,目的是截断特殊土层中的水涌向前面的洞门,俗称第一道环箍挡水挡环,同时起到控制隧道沉降的作用。
在凿除洞门混凝土后,洞门钢圈上焊接预先准备好的双层弹簧钢板,并安装橡胶帘布板的进洞装置。
上述二道封板完成后,盾构推进破除砼保护层进洞,盾构机头部已上接受架,盾尾仍留在加固土内,盾构进行两次进洞。
对加固土和未加固土体之间的接缝处再次进行双液浆的注入,进一步截断后面的土体中的水涌向前面的洞口,俗称第二道环箍挡水挡砂。盾构进洞时双层弹簧钢板和进洞装置紧贴盾构机壳体。当盾构脱离洞门后两道封板紧贴于管片外部,集中进洞装置收紧,减少土体的流失。
挡水装置侧面示意图 挡水装置正面示意图
当盾构机头部靠上洞门后,将洞门槽壁混凝土凿除、钢筋割除。盾构机逐渐切入洞门进洞密封装置(由扇形板、帘布橡胶板组成)后,盾构机尾部基本已进入端头井地基加固区域。在此期间,盾构推进破除砼保护层进洞,盾构机头部已上接收架,盾尾仍留在加固土内。
盾构机进洞后,洞门密封装置收紧,应尽快封闭盾构机及管片与外部的空隙。可在盾构即盾尾部位设置1排注浆孔,可保证盾构机在整个进洞过程中在任何位置压注聚氨酯。
3)加固体挡水失效后的补救措施
在盾构机进洞前,开启盾构进洞范围内的降水井,将地下水位降至洞门以下0.5m,并在洞门多个位置预先探孔,检验端头井加固的效果。如发现探孔中有明显的线流、滴漏,应考虑对端头井采取补充加固措施,确保粉砂地层盾构进洞安全。
在洞口两侧预留注浆孔,通过压密注浆或高压旋喷注浆的方式,在靠近洞门附近位置补充注浆,封堵地下水渗流通道。
如补充加固效果不明显,现场应采用液氮快速冷冻加固。
在盾构进进洞方向沿工作井围护结构外侧布置冻结孔,并在冻结孔中循环低温冷媒剂(液氮),使冻结孔附近的含水地层结冰形成冻土墙,并在冻土墙的保护下打开工作井洞门结构并通过盾构机。
液氮冻结适合快速封冻,液氮冻结温度极低,完全冻结时间短,从打孔、冻结、洞门凿除、拔管总工期时间15~20天。
1.4.2粉土地层中穿越建(构)筑物保护要求高
本工程xx路站~xx路站区间隧道、xx路站~xx路站区间隧道均采用两台盾构先后沿xx路自南向北推进,xx路站~xx路站区间隧道沿途穿越大量管线以及侧穿xx高架A匝道桩基和下穿xx桥,xx路站~xx路站区间隧道沿途穿越大量管线以及侧穿xx新村小区、教育局职工宿舍和在进洞口附近下穿xx桥。因此如何在盾构推进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将施工给居民带来的不便和影响减少到最小是我们施工单位必须解决的问题。
(1)xx路高架A匝道桩基
xx路高架A匝道桩基Φ1500,桩基长度超过40米,隧道外边缘到桩基最小水平距离是7.46米。
xx桥中心里程约为YCK17+535,11.84x5.95钢筋混凝土箱涵结构,箱涵结构底距离区间隧道结构顶约9.76米。
教育局职工宿舍为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2.0米左右,距离盾构隧道左线结构外轮廓6.0米。
xx桥位于xx路站区间隧道进洞口附近,中心里程约为YCK16+085,钢筋混凝土箱涵结构,桥面宽10米,桥结构底距离区间隧道结构顶3.362米,
(1)详细调查:施工前对房屋建造时间、结构形式、有无基础及基础形式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并对房屋墙面和地面、楼面进行详细的观察,主要是了解结构完好程度、有无裂隙及裂隙长度、宽度等,必要时可进行拍照存档,以便在施工中对比裂隙发展情况和防止不必要的纠纷。观察结果记录在案,认真分析,为制定积极有效的保护方案作准备。
(2)合理的设备配置、材料选用
本工程所选用盾构机各区域千斤顶全部配置长油缸,采用进口盾尾密封刷,确保在下穿或侧穿建(构)筑物过程中,不发生盾尾漏浆现象。盾尾密封油脂采用进口康纳特密封油脂,在每环盾构掘进过程中,“少量多次”压注,并对压注总量进行控制,保证每环盾尾油脂压注量不少于35kg。
(3)精心施工:在盾构穿越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切口土压力,保证设定土压力高于理论土压力0.01~0.02Mpa,以刀盘前方土体有3~4mm的隆起为佳。同时严格控制与切口土压力有关的施工参数,如推进速度、总推力、出土量等,尽量减少土压力的波动;严格控制盾构纠偏量,在确保盾构正面沉降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使盾构均衡匀速施工,以减少盾构施工对土体的扰动和地层损失,从而避免对民房基础和结构造成破坏。
(4)注浆控制:在穿越建(构)筑物过程中,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量。保证同步注浆量+二次注浆量不小于4m3。同步注浆采用可硬性的早强浆液,并在施工前期选择合理配合比进行试配,现场业主、监理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在盾构下穿河道、楼房段,二次注浆紧跟掘进进度,于管片脱出盾尾3~4环处,跟踪二次压注水泥浆液。
(5)加强监测:积极监测是优化施工参数的依据,是建筑物保护得以成功的保证条件。盾构穿越前在屋角和承重柱上布置一定数量的沉降监测点,在关键位置设立倾斜监测面。推进过程中随时对房屋墙面和地面、楼面进行详细的观察,了解有无新裂隙产生及旧裂隙发展情况。在盾构穿越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反馈监测结果,以指导施工和制定更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
2.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说明
2.1.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2.1.1.1 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本工程的施工现场布置是针对实际现场施工要求进行相应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本工程施工场地布置的具体原则是:
(1)划分施工区域和材料堆放场地,保证材料运输道路环通通畅,施工方便。
(2)符合施工流程要求,减少对专业工种和其他工程方面施工的干扰。
(3)施工区域与生活区域尽量分开,且各种生产设施布置便于施工生产安排,且满足安全防火、劳动保护的要求。
(4)符合xx市中心建设工程项目总体环境的要求,进行封闭施工,不影响附近的居民生活和工作正常运行。
2.1.1.2 布置设想及要求
根据设计的施工总平面图与现场实际的场地情况以及对于现场临设布置的具体要求,将基地分作生产和生活、办公两个区域,并如下布置:
(一)办公、生活区临设搭设
根据业主要求及工程用地范围图示,办公区域、生活区域均与施工现场分开设置。
(1)生活区域:在3号出入口东北角位置搭设二栋各二层(共40间)活动房作为宿舍,包括食堂在内组成生活区域;并保证搭设男、女厕所(浴室)各一座。
(2)办公区域:在3号出入口东北角搭设一栋二层楼(共20间)活动房作为办公楼,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临时办公用房和总承包单位、各分包单位临时办公用房等。
(二)施工用电、用水及其它布置
业主在xx路站提供630KVA变压器2台、提供2台2000KVA开关柜。
我们根据现场电源情况搭设配电室,采用集中管理,从配电室各分三路接出,一路作为办公及生活用电,一路作为大型机械设备用电,另一路作为其它施工用电。现场施工用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在围墙顶部架空布置,每隔30~40m设置一个分配箱,当电缆穿越施工场地内的主要路口时,在套管上回填黄砂并浇捣混凝土加固处理,必要时作6m高架空。同时设置灯架以布置投光灯,用于夜间施工照明。
为了保证一类负荷的不间断供电,高、低压配电系统采用独立双电源进户,单母线分段,手动联络切换的主接线方式。
隧道内照明、小动力电源采用二路互为备用供电。在井下装设一个双电源自动切换箱。
隧道内每100m设置分段动力照明箱一台,线路采用三相五线架空敷设。每隔8m设配电支架一只和安装40W防水型日光灯一只,配置熔断器保护,分别从A、B、C三相跳接,其位置位于双线隧道外侧,于隧道衬砌环的61°~85°之间。
施工用电配线采用埋地沿墙敷设方式,由高低压配电缆分路敷设到各分配电箱,再由各分配电箱用电缆分路敷设到各开关箱及用电设备。生活用电配线,室外采用电缆埋地和沿墙敷设,室内采用塑铜线和护套电线。
业主在xx路站引入一路Ф80mm总水管至施工现场附近。
我们根据现场水源接驳头,分二路接出水管,一路为施工用水,管道口径为Ф50并接至井下,供盾构施工及冲洗、保洁用水。另一路为生活用水,用水管道口径由Ф50规格组成供水网络,并在各需要用水部位留出水龙头。
消防用水管一律使用Ф50管,在施工区域内设置3处消防栓,配备200M消防软管。
所有水管均沿围墙或路下敷设,穿越重载车处作加固处理。
在接收施工现场后,即及时清理现场、障碍物以及铺设施工现场排水管道,组成现场排水系统。
现场生产排水沿施工区域围墙环通设置明排水沟400㎜×300㎜(深×宽),并经过三级沉淀池及集水井,集中排入市政污水管线内。
现场设生活污水沉淀池和临时化粪池各1个。
多余渣土的清理手续将在业主的协助下,及时进行办理和外运渣土。
在车辆进出施工现场的主要出入口设置车辆清洗设备,以保证施工泥浆不随车辆污染市政道路。
根据文明标化的要求,施工场地内全部为素砼硬地坪。临时道路6~8m宽并沿场地一周布置。
(7)施工堆场、临设布置
在施工基地内搭设木工棚、钢筋棚、机具间、小五金仓库、重要材料仓库、乙炔氧气间、标养室等设施,现场材料堆场仅设临时堆场,并且分阶段设置,详见“各施工阶段平面布置图”。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拌浆系统置于顶板上面,其中粉煤灰、水泥及膨润土库房占地约60㎡布置在搅拌机边,拌浆采用1m3灰浆搅拌机一台。浆液拌制后通过溜槽溜至井底运浆车内。粉煤灰、水泥及膨润土等材料场上要求设防雨蓬。
采用定制钢箱作为集土坑,布置在xx路北端头井外侧。
在端头井井口南北向设置两台32吨级的门式起重机,主要用于掘进时出土、管片吊运等垂直运输工作。
④ 管片堆放及粘贴防水材料场地
端头井管片堆放场地T/ZZB 0949-2019 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pdf,面积为400㎡,管片按不同型号,分区堆放,管片储备须满足三天推进用量,不少于21环(按日均每台盾构机7环计),并配置一台30t履带式起重机负责管片装卸、零装及零吊。在粘贴水膨性弹性密封垫的区域有移动式防雨蓬设施。
采用二台轴流风机,同时向隧道内送风,以保证隧道内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使隧道内工作人员新鲜空气量不低于每人每小时30m3,相对湿度为65%~80%之间,空气中氧气量不低于20%,H2S、CH4以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等浓度不超出有害身体健康的浓度,易燃气体浓度不超过爆炸浓度的10%,通风设备噪音不超过75分贝,各项空气指数达标。
(1)作为本工程施工总承包方,我们将紧密联系设计,以设计指导施工,并以土建工程为主,协调、配合各分包项目施工。
(2)本工程主体可分为围护施工期、结构施工期、盾构掘进施工期,通过各个工序间合理搭接、平衡协调及计划调度,紧密地组织成一体。
(3)本工程施工期间以工程进度及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为控制前提,一切施工协调管理即人、材、物应首先满足以上先决条件,以确保结构施工总进度计划达到要求。
(4)组织计划施工中为加快施工进度,对于各项施工内容应实行充分的交叉施工,作为总承包方我们将编制一份严密的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并抓住其中的关键线路进行施工。
GBT 29473-2012标准下载2.2.1.1车站段施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