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1755-2020 宁夏普通建筑用砂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规程

DB64/T 1755-2020 宁夏普通建筑用砂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规程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3951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64/T 1755-2020 宁夏普通建筑用砂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规程

5. 2. 2 矿床地质

基本查明覆盖层地质特征;基本查明矿体(层)的分布范围、数量、规模、产状、形态、夹石 征:基本查明矿体(层)的岩性、矿物组成、矿石类型及赋存规模。

5. 2. 3 矿石质量

TFSI 070-2021 聚三氟氯乙烯树脂基本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主要物理性能;基本查明矿石中有害物质 评价矿石的放射性水平。

5.2.4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基本查明主要的矿右类型的加工技术性能,做出是否可作为建筑用砂的初步评价。对评价矿山 类比条件的可以类比评价

5.2.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DB64/T 17552020

5.2.5.1水文地质条件

周查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地表水体分布范围及收集长期水文观测资料:基本查明矿床主: 因素及其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初步预测矿坑的涌水量,评价其对矿床开发的影响程度。调 可供利用的供水水源的水质、水量和利用条件,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5.2.5.2工程地质条件

刀步划分矿床工程地质岩组;基本查明 分布规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基本查明矿

5.2.5.3环境地质条件

基本查明勘查区环境地质条件,调查了解勘查区及相邻地区地质灾害现象,提出矿山开采 的环境地质问题,

6.1.1由主矿体(层)内部结构复杂程度、矿体(层)厚度稳定程度、构造复杂程度、覆盖层发育程 度四种地质因素,划分为两个勘查类型见附录A.1、A.2。 6.1.2应根据矿床中占70%以上资源储量的主体[一个或几个矿体(层)]的地质特征来确定勘查类型。 当不同的主矿体(层)或同一主矿体(层)的不同地段,其地质特征和勘查程度差别很大时,也可划分 为不同的勘查类型。

6.1.1由主矿体(层)内部结构复杂程度、矿体(层)厚度稳定程度、构造复杂程度、覆盖层发育程

6.2勘查工程间距确定

根据勘查类型,确定勘查工程间距,不同勘查类型矿床圈定控制资源量的勘查工程间距为基本勘查 工程间距。通常采用与同类矿床类比的方法确定,也可根据已完工的勘查成果,运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 确定。供参考选择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勘查工程间距参见附录A.3。

6.3勘查手段与勘查线(剖面)间距布设要求

6. 3. 1勘查手段

以地质测量为主要手段,主要是地质填图、勘查线(剖面)测量,必要的探矿工程以及样品采集

6.3.2勘查线(部面)间距的布设要求

勘查线(部面)应垂直主要矿体(层)的走向,也可考虑未来矿山开拓布局,垂直山脊线总体走向 采用地表工程揭露、追索、圈定矿体(层)时,工程应布置在勘查线(剖面)上。 地质勘查阶段的勘查线(剖面)一般不少于3条,

6.4勘查控制程度的确定

控制勘查区矿体(层)的总体分布和相互关系。系统控制矿体(层)四周的边界和采矿场底部矿 的边界。

DB64/T17552020

务年限的要求。控制的矿产资源量应不少于查明资源储量的50%。 推断的矿产资源量,应初步查明矿体(层)地质特征,有少量工程控制,并符合矿山远景规划的要 水。 对于简单、矿体(层)厚度及质量变化较稳定的中、小型矿床,可只探求推断的矿产资源量和控制 的矿产资源量提供开发利用。 具体矿床的勘查控制程度可根据矿床开发需要结合矿床实际情况确定。

7.1地形测量、工程测量

采用全国统一坐标高程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量精度应按照GB/T 18341、GB50026的要求。矿床地形图应为正测。地形图的比例尺和测量范围应满足地质测量及矿产资 源储量估算的需要,图幅边廓应尽量规整。比例尺一般为1:1000~1:2000。

用于揭露浅部矿体(层)、构造和重要地质界线,应挖至新鲜基岩。地表覆盖层小于3m时, 槽探。大于3m时,采用浅井(浅坑)

岩心钻探钻孔口径以能满足地质编录和采样需要,达到预期探矿自的为准 矿心【包括矿体(层)中的夹石】采取率按连续5m计算不低于80%,并应保证矿心磨损较小,矿心 完整;岩心采取率不低于70%。 钻探其它质量要求应符合DZ/T0227的规定。

7.5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DB64/T 17552020

表观密度样、松散堆积密度样,一般按砂矿不同粒度类型、种类,各测定2~3组样品。 坚固性样(质量损失),一般按砂矿不同类型、种类,各测试2~3组样品。若在已加工好的成品砂 料堆上取样,取样时不少于8点,样品重量天然砂不少于8kg,机制砂不少于20kg。 压碎指标样,一般按砂矿不同粒度类型、种类,各测定2~3组样品。若在已加工好的原材料砂料堆 上取样,要求不少于8~20点,最少取样重量50kg。 天然密度样,按岩性、矿石类型分别采取,在地表岩石中采集新鲜岩石。每组试样不少于10件代表 生样品。 其它指标样品按照建筑用砂用途或委托方要求按矿层采取、测试,样品重量参见附录D.1。

7.6.3碱集料反应样

按照不同岩石类型,采取代表性样品,进行放射性测试。每个岩石类型至少取样1件,样 测试按GB6566执行。

7.6.5加工技术性能测试样

在具有代表性的地点采样,试验的项目和对样品的要求,由设计试验单位根据矿床具体情 要考虑矿石类型、等级及代表性。 7.6.6各种样品的采取方法、测定数量和质量要求应符合DZ/T0130的规定

7.7原始地质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

7.7.1各项原始地质编录应符合DZ/T0078的规定。

7.8计算机勘查信息处理技术应用

地质勘查工作运用先进的勘查手段、方法、设备,实施勘查过程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 并对受扰动后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治理。各项勘查工作应按照T/CMAS0001的要求。

是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简略研究。通常是在收集分析该矿产资源市场供需状况的基 础上,分析已取得的地质资料,类比已知矿床,推测矿床规模、矿石质量和开发利用的技术条件,结合 勘查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环境保护等,以类似企业经验的技术经济指标或按扩大指标对矿床做出技术经 济评价。从而为矿床开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进行下一步勘查工作,制定长远规划、工程建设规划的决 策提供依据。

DB64/T17552020

是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作出的初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需要比较系统地对该矿种矿产 资源储量、生产、消费进行调查和初步分析;还需对市场的需要量、质量要求和价格趋势做出初步预测。 根据矿床规模和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勘查区地形地貌,借鉴类似企业的实践经验,初步研究并提出项目建 设规模、产品种类、矿山总体建设轮廓和工艺技术的原则方案;参照价目表或类似企业开采对比所获数 据估算的成本,初步提出建设总投资、主要工程量和主要设备等,进行初步经济分析,并估算矿产资源 储量。 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资料,综合矿床资源条件、工艺技术、建设条件、环境保护以及项目建设的经 济效益等各方面因素,从总体上、宏观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的可行性以及经济效益的合理 性做出评价。为推荐项目和编制项目建议书提供依据。

矿石质量要求的主要内容有:建筑用石 见附录表C.1);混凝土细骨料(建筑 用砂)技术指标(参见附录表C.2):颗粒配级区的各筛级累计筛余值(参见附录表C.3)

9.1.2开采技术条件要求

露天开采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要求有: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剥采比、最低开采标高、露天采矿 场最小底盘宽度、露天采矿场边坡角等(参见附录表C.4)。

9.2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

9.3确定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一般采用地质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也可利用体积网格法和MAPGIS中DTM模型法估算资

9.4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所依据的各项参数应真实、准确、具有代表性。估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所 参数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估算推断的矿产资源量所依据的某些参数,在未取得实测数据的情 采用类比法确定。

DB64/T 17552020

2.6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按照地质可靠程度由低到高,资源量分为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资源量和储量类 型及其转换关系见附录E。

9.6.1.1推断资源量

是经稀疏取样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以及控制资源量或探明资源量外推部分;矿体(层)的空 间分布、形态、产状和连续性是合理推测的;其数量、质量是基于有限的取样工程和信息数据来估算的, 地质可靠程度较低。

9.6.1.2控制资源量

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和连续性已基本确定;

9.6.1.3探明资源量

是在系统取样工程基础上经加密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矿体(层)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和 连续性已确定:其数量、质量是基于充足的取样工程和详尽的信息数据来估算的,地质可靠程度高。

考虑地质可靠程度,按照采矿、加工、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转换 确定程度由低到高,储量可分为可信储量和证实储量。

9.6.2.1可信储量

经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基于控制资源量估算的储量;或某 因素尚存在不确定性时,基于探明资源量而估算的储量。

9.6.2.2证实储量

9.7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应用表格的形式表示,按保有、动用和累计查明,主矿产、共生矿产和件 不同矿石工业类型,不同资源储量类型反映清楚。

DB64/T1755202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勘查类型与工程间距

勘查类型划分的主要地质因素分类

类型划分的主要地质因素

A.1.1主矿体(层)内部结构复杂程度

简单:矿体(层)矿石类型单一,质量稳定,不含脉岩和夹层(石);或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 石类型,但建筑用砂等级类型一致; 复杂:矿体(层)由两种以上矿石类型构成,且质量等级不一致,需分采分别加工;或矿层矿石类 型单一,但有脉岩、夹层,增加了开采难度和成本。

A.1.2矿体(层)厚度稳定程度

:矿体(层)连续,厚度变化小或呈有规律变化,厚度变化系数<40%。 :矿体(层)基本连续,厚度变化不大,局部变化较大,厚度变化系数≥40%。

A.1.3构造复杂程度

简单:矿体(层)呈单斜或宽缓向、背斜,无断裂或虽有小断裂,但其两侧矿石质量等级类型 复杂:有较大断裂切割,或有较宽的破碎带,且破碎角砾为夹石不能利用。

A.1.4覆盖层发育程度

般:覆盖层不发育,矿体(层)裸露良好,覆盖率<70%; 发育:覆盖层发育,矿体(层)大面积被覆盖,覆盖率≥70%

建筑用砂矿床勘查类型见表A.1。

建筑用砂矿床勘查类型见表A.1。

表A.1建筑用砂矿床勘查类型

DB64/T 17552020

DB64/T 17552020

表A.2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勘查工程间距

DB64/T1755202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与矿床规模划分

表B.1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划分

矿床规模划分见表B.2

B.2矿床规模划分见表B.2

表B.2矿床规模划分

DB64/T17552020

C.1建筑用砂一般工业要求

表C.1建筑用砂一般工业指标

表C.2混凝土细骨料(建筑用砂)技术指标

DB64/T1755—2020C.2建筑用砂的颗粒配级区的各筛级累计筛余值(见表C.3)表C.3建筑用砂的颗粒配级区的各筛级累计筛余值方筛孔1级配区累计筛余值(%)2级配区累计筛余值(%)3级配区累计筛余值(%)尺寸9.50mm004.75mm10~010~010~02.36mm35~525~015~01.18mm65~3550~1025~0600μm85~7170~4140~16300 μm95~8092~7085~55天然砂100~90150μm天然砂100~90天然砂100~90机制砂97~85机制砂94~80机制砂94~75C.3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一般要求(见表C.4)表C.4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一般要求可采夹石剔露天采矿场露天采矿场厚度除厚度最低开采标高底盘宽度剥采比(m/m)最终边坡角(m)(m)(m)不低于当地侵蚀基准面,如小型:≥20≥21在技术经济可行条件下,可≤45°大中型:≥60<0.5:1适当低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注:剥采比一般不宜超过本地经济合理剥采比,一般不大于0.5:1(m/m),当剥采比超过一般要求时,由当地市县自然资源局组织地质勘查单位与投资方共同论证确定。服务平台13

DB64/T 17552020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单项试验取样重量

SN/T 3744-2013 入出境集装箱内残留有毒气体检测规程表D.1单项试验取样重量

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及其转换关系图

量和储量类型及其转换关

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及其转换关系见图E.1。

DB64/T17552020

E.2资源量和储量的相互关系

NY/T 2828-2015 蜀宣花牛图E.1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及转换关系示意图

E.2.1资源量和储量之间可相互转换。 E.2.2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可转换为储量。 E.2.3资源量转换为储量至少要经过预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 E.2.4当转换因素发生改变,已无法满足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要求时,储量应适时转换为资源 量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