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1081-2015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要求

DB43/T 1081-2015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要求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8.9K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3663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3/T 1081-2015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要求

为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承压类设备安全运行而装设的某种防护装置。一般包括安全泄方 安全联锁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导静电装置,防雷电装置等

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机电类设备上,用于控制 位置、速度、防止坠落的装置,一般包括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制动器、限位装置、安全带(压杠) 门锁及其连锁装置等。

使用单位向办理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的一种登记手续,包括首次启用、停用后启 用、改造、使用单位更名、使用地址变更、过户、移装等。

DB1300B52 1-1990 水库网箱养殖商品鲤鱼技术规程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对制造或者安装、改造、重大修理单位进行的制造或安装、改造、重大修理过程 进行的验证性检验

定期检查验证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一些强制性技术措施 .22

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严重事故 惠: a)使用非法生产特种设备的; b)使用应予以报废或者不符合规定参数范围使用的; C)使用超期未检或者经检验检测判为不合格的特种设备的; d)使用有明显故障、异常情况的特种设备,或者使用经责令改正而未予改正的特种设备的; e)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的

DB43/T1081—2015

DB43/T10812015

在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量或者转化量大,且具有较大节能空间的特种设备,如锅炉、换热压力容 等。

使用单位特种设备数量不多或安全管理能力不足时,与专业技术机构签订委托服务合同,委托其进 行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

使用单位应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切实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 保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符合节能要求。履行以下安全管理责任: a)按规定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管理负责人,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或者委托专业 技术服务机构实行合同安全管理; 6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采购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和节能要求的特种设备; d 选择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改造或修理; 聘用取得相应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作业人员从事相应工作,对其定期进行安全教 育和技术培训: f)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及注销等登记变更手续; g 建立特种设备台账、相关人员台账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等安全管理档案,配备有效版本的 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h 做好日常运行检查、维护保养、隐患排查治理,按期申报定期检验; i 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按《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报告事故情况,及时组织事故救 援和保护事故现场,配合事故调查处理; k 积极开展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节能水平; 1 确保必要的安全投入; m)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安全监督管理和特种设备检验机构 依法开展的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 n)积极投保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

DB43/T1081—2015

DB43/T 10812015

DB43/T 10812015

主要负责人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使用管理的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 制定明确的、公开的、文件化的安全目标,为实现安全目标提供必需的资源保障,并对目标实现情况 进行考核。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接受并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予以改正或者消除; 严格执行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有关规定的要求; C 设立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明确相应职责; d 负责特种设备安全资金的投入,纳入企业年度经费计划,并有效实施,

5.3.2安全管理负责人

5.3.3安全管理人员

掌握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特种设备有关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持证上岗。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接受并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予以 改正或者消除: b) 定期、不定期检查特种设备,及时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 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C 收集、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d 编制日常安全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 e) 编制定期检验计划并落实定期检验的报检工作; f 提出应急救援演练计划,负责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具体工作; 9 组织实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h 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作业人员考试机构对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的考核; i 传达、贯彻上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指示以及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明确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用、维保、检验等)的各个环节及责任人员,作业人员的安全教 育、技术培训、考核及管理; k)接到故障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处理: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和维保工作的监督。

熟悉相关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具备相应理论水平和检测技能。其内容包 括但不限于: a)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开展检测、检查工作并对检测、检查结论负责: b 做好相关工作记录; C 对检测、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与问题,及时书面报告本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并提出整改意见与 建议;V 积极参加相关部门、行业组织举办的相关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严格执行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本岗位的设备和安全设施齐全 好,持证上岗。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严格按照特种设备操作规程操作有关设备,按时巡回检查、准确分析、判断和处理特种设备运 行中的异常情况,出现紧急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 主要负责人报告; b) 拒绝违章指挥,不得违章作业; C 自觉接受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d 积极参加有关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水平,确保特种设备使用安全; e 按照单位安排,认真参加应急救援演练,做好应急处置等工作; f) 做好相关工作记录; 按时申请作业人员资格复审

使用单位应建立覆盖 王、隐惠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操作规程,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制度与操作规 程的数量以及简繁程度宜根据使用单位的性质、特种设备数量、工艺特性来确定

6.2.1安全会议制度

如安全例会、临时安全会议等。应明确会议的职能、频次、召集部门或人员、主持人、参加人员、 会议记录等要求。

6.2.2经费保障制度

应明确特种设备改造更新、修理维护、检验检测、安全评估、教育培训、使用管理标准化建设等所 需经费的提取、使用管理等要求。

6.2.3安全考核制度

DB43/T 10812015

DB43/T10812015

确安全考核的范围、项目、内容、方法、奖惩

6.2.4设备管理制度

应明确特种设备(含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附属仪表)的采购、验收、保 装、改造、修理、调试、运行维护、检验检测、使用监控、报废等要求。

确交接要求、检查内容、检查记录、交接手续等

6.2.6巡回检查制度

6.2.7日常检查制度

6.2.8使用登记制度

应明确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包括注册、变更、停用、注销等)及登记信息的使用

5.2.9定期检验电报制底

6.2.10人员管理制度

6.2.11安全教育制度

应明确培训对象(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作业人员、安全档案管理人员 工等)、安全教育培训的实施部门、计划安排、内容记录等要求。

6.2.12维护保养制度

应明确特种设备(含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附属仪表)的维护保养周期、 要求。

6.2.13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应明确隐患的排查、原因分析、纠正措施、登记、报告、整改责任落实、整改时限、整改复查 置结果等要求。

6.2.14档案管理制度

应明确安全技术档案与记录的范围、收集、归档、编目、索引、借用、保管、贮存、销毁、保容

6.2.15 重点监控制度

确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的分类、监控措施等要求。

6.2.16应急处置制度

6.2.17事故报告制度

6.2.18接受监管制度

应明确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音

应明确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

6.2.19安全操作规程

般包括运行准备、工况参数、操作步骤、巡回检查、运行记录、异常处置、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安全操作规程应悬挂于作业场所。

特种设备采购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购买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 b) 采购符合能效指标要求的特种设备; C 禁止购买国家明令淘汰或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 d)进口的特种设备应符合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经检验合格;需要取得我国特种 设备生产许可的,应取得许可;进口特种设备,应向进口地市州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履行提前告知义务。

7.2安装、改造、修理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选择具有相应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资格的施工单位; b)督促施工单位履行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的义务; 应实行监督检验的,督促施工单位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申请监督检验; d 及时组织施工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30日内向施工单位索取施工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质 量证明书、监督检验证书或报告); e) 验收记录、施工质量证明书、监督检验证书/报告、使用登记/变更资料等应存入特种设备安全 技术档案。

7.3使用登记与登记变

.1.1特种设备投用前或者投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应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 取得使用登记证书,将使用登记标志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1.2办理特种设备登记时,应提供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监督检验合

DB43/T1081—2015

书、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电梯维修保养合同等有关资料。 7.3.1.3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应将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 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电梯使用标志)置于易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移装前,使用单位应向原使用登记部门申请办理注销手续。移装完成后,应按7.3.1条的要求 月登记手续。

特种设备产权发生变更时,原使用单位应办理注销手续,并将设备全部文件资料移交现使用单位, 现使用单位应按7.3.1条的要求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7.3.4停用及重新启用

特种设备停用1年以上的,应予封存,在封存后30日内向使用登记部门申请报停;重新启用的, 应经定期检验合格后,到使用登记部门办理重新启用手续。 使用单位在设备停用期间应对特种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7.3.5到达使用年限继续使用

特种设备达到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的,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检验或者 并办理使用登记证书变更,方可继续使用。允许继续使用的,应采取加强检测、监控和维护保 确保使用安全。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且无改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 单位应依法履行报废义务,采取必要措施消除该特种设备使用功能,并向原登记部门办理注销手 特种设备报废后,不得再作为特种设备转让和使用

特种设备出租单位不得出租未取得许可生产的特种设备或者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 以及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维护保养或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在出租 期间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责任义务由出租单位承担,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7.5.1.1建立并保存特种设备及其安全装置、警示装置管理台账、设备分布示意图,逐台建立特种设 备安全技术档案,档案内容应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规定; 7.5.1.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按照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须知等进行危险提示、警示。 7.5.1.3作业人员应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准确、及时、清晰、完整记录运行信息; 7.5.1.4确定本单位重要特种设备范围,制定监控方案并实施; 7.5.1.5 应按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和设备使用说明书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检修; 7.5.1.6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将检查记录存入安全技术档案; 7.5.1.7当特种设备运行中出现异常,按照预定方案采取必要措施后,若仍不能恢复正常运行时,应

停止其运行。 7.5.1.8特种设备使用场所,应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符合相关设计标准要求,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7.5.2.1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在每日投入使用前进行试运行 和例行安全检查,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 7.5.2.2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应由取得电梯维修许可资质的单位进行。 7.5.2.3按照相应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开展压力容器年度检查、压力管道在线(年度)检查。 7.5.2.4锅炉使用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机 构对水处理设备的定期检验;锅炉清洗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监 督检验。 7.5.2.5出租特种设备,租赁合同约定由承租人履行安全管理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承租人为使用 单位。租赁合同约定双方分别负有安全管理义务、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双方均为使用单位。租赁合同 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清的,出租人为使用单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7.5.2.6住宅小区中的共有产权特种设备,由业主或者业主委员会聘请的物业管理单位作为使用单位, 承担安全管理义务和相应法律责任。在未向物业管理单位交接前,由该住宅建设单位承担安全管理义务 和法律责任。特种设备产权共有人未委托物业管理单位实施管理的,共有人为使用单位。共有人应共同 指定管理代表,履行相关法定安全管理义务,法律责任由共有人共同承担

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定期检验计划,在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 种设备检验机构申报定期检验。 积极配合检验检测工作,提供必要的检验工作条件,告知检验人员安全注意事项。检验完成后应及 时提取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告、安全装置校验报告并存入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 修,并作出记录。 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7.7.1特种设备台账

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台账,内容至少包括:设备名称、设备种类、制造单位、购置时间、 、检验情况、使用状态、重大修理情况及其他变更情况。 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应建立台账

7.7.2相关人员台账

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作业人员台账,内容至少包括:姓名、作 作业证号、取证时间、换证情况等

7.7.3安全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应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内容至少包括: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

DB43/T 10812015

b)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改造、重大修 理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C)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报告和自行检查的记录; d)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 e)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 录; f 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及隐患整改记录; g 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h 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作业人员等排查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隐患,做好记录,建立 隐惠台帐,并存入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根据隐惠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惠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隐惠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 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检验机构及评价 机构发现的安全隐惠,使用单位应及时书面反馈治理结果。 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 古并保存相关资料。 隐患治理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使用单位对无力整治的严重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报告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

高耗能特种设备使用和管理应按照 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执行。

8.1.1使用单位应按照法规要求,建立应急救援机构和队伍;量少的小型特种设备1

职的应急救援人员。使用单位应结合实际制订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演练,同时做到: a) 在单位综合应急管理的基础上,建立重点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 明确应急救援机构、职责与权限: C 根据应急救援所需,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d 明确应急状态及处置措施,包括启动预案的情形以及流程; e) 规定与专业救援组织的联络方式并保持畅通; f) 一般每年至少有计划地进行一次演练; g) 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修正。 8.1.2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包括抢险防护用品、专用工具、安全检测仪器、通信设备和器材及其它救灾 物品。应急处置所需资料包括与特种设备相关的技术资料、现场工艺流程图和平面示意图、现场作业人

DB43/T 10812015

按照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造成的社会影响情况FZ/T 72008-2015 针织牛仔布,特种设备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 文、较大事故和般事故。具体分类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进行。

发生事故时,使用单位应做到: a)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抢险救援; b)立即如实报告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迟报、谎报、瞒 报。报告内容至少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人数、特种设备概况、财产损失及其他情况: C 在抢险过程中注意保护现场、保留证据; d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合事故调查处理: 记录特种设备故障与事故,并存入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文件应包括: a)特种设备有关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等; b)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制定的有关制度、程序文件、操作规程等; c)有关记录。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所需文件应予以控制,并达到以下要求: a)文件发布前应按程序进行审核和批准; b)文件更新后再发布前,应重新审核、批准; C)按文件类别进行管理; d)文件应易于识别、取用和阅读; e)外来文件应进行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f)明确保管方式和保管期限; g)防止作废的文件被非预期使用,因特定目的需要保留的失效文件,应予以标记

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使用运行、维护保养、自行检查等记录。记录应填写完整、字迹清楚、易 于识别和检索,应编制文件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和处置所需的控制要求。

SY/T 7077-2016 自然伽马刻度器校准方法DB43/T 10812015

10.1使用单位应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技术培 训,提升相关人员的理论水平、管理能力和安全技能。 10.2应制定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10.3作业人员培训教育的内容至少应包括:特种设备安全基本知识、生产工艺及操作规程、新技术、 持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规章制度、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源、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事故案例等。人 10.4应保存好相关教育培训记录。 10.5为教育培训提供相应的资源保障。

10.4应保存好相关教育培训记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