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自然资源部2020年5月9日)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自然资源部2020年5月9日)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66.7K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3659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自然资源部2020年5月9日)

3.4.5 空间形态与风貌塑造

(1)提出全域山水格局的空间形态引导和管控原则, 对滨水地区、山麓地区、历史城区以及河口、海岸等其他自

然和人文资源富集地区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要求,标识有景 观价值的制高点、视线走廊、山水轴线等,加强自然和人文 景观的整体保护与塑造。 (2)明确空间形态重点管控地区,提出城市开发强度 分区及容积率、密度等控制指标,以及高度、风貌、天际线 等空间形态控制要求。控制建筑高度,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 建筑。 (3)对乡村地区分类分区提出风貌和高度控制等空间 形态塑造和管控要求,体现田园风光、当地特色

3.4.6就业与住房保障

(1)结合城乡生活圈构建,协调重要产业园区与中心 城区的关系,鼓励发展产业社区,促进产城融合,避免形成 单一功能的大型居住区。 (2)按照地区生活圈,优化中心城区居住和产业用地 结构和布局,促进职住平衡。提出中心城区人均居住用地面 积。鼓励政策性住房优先布局在交通和就业便利地区JJF 1581-2016 手持式声场型听力筛查仪校准规范,适度 提升轨道交通站点等大容量公交枢纽周边居住用地开发强 度。严控高层高密度住宅。

3. 4. 7 公共服务

(1)针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趋势,补齐公共服务设 施短板,明确配置内容和标准,建设全年龄段人群友好健康 城市。

(2)根据常住人口的总量和结构特征,结合不同尺度 的城乡生活圈,提出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和分区分级配置的布 局要求。 (3)确定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总量和比例,重 点提出医疗、康养、教育等设施的配置标准和布局要求。

3. 4. 8 综合交通

(1)明确综合交通系统设施供给水平,确定币域综合 交通网络布局。提出各类重要交通廊道的走向和控制要求, 以及各类重要交通枢纽、网络的布局及用地控制要求。 (2)坚持公交引导城市发展(TOD)的模式,优化公 交站点和用地布局,鼓励交通和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落实 公交优先原则,明确公交(含轨交)场站的空间布局与用地 控制要求,提高站点覆盖率。 (3)按照小街区、密路网的理念,优化中心城区城币 道路网结构和布局,提高中心城区道路网密度和人均道路用 地面积,建设可步行城市。 (4)结合绿道系统提出慢行系统空间布局和控制要求。 (5)确定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控制范围(黄线),提出 控制要求。

3.4.9市政基础设施

(1)按照提高城市币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统 筹安排传统市政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的布局要求。合理

整合大型输油气管道、高压输电系统等干线廊道规划,确定 能源、水务、信息、物流、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 的规模和布局,提出市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方案。(2)明 确市政基础设施的系统布局,确定各类市政基础设施用地 (黄线),并为新型基础设施预留发展空间。 3.4.10公共安全与防灾 (1)针对市域主要灾害类型,确定防灾减灾目标和设 防标准。明确防洪潮、抗震、消防、防疫等各类灾害应急的 主要防灾空间与设施的规划原则、防灾分区和布局要求。建 设韧性城市。 (2)结合公园绿地和开敲空间,布局网络化、分布式 的应急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 (3)沿海城市应强化因气候变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的灾 害应对措施。 (4)预留大型危险品存储设施用地,并考虑安全防护 范围。 3.4.11海域海岛海岸线 落实上位规划提出的海域、海岛和海岸线保护利用要求 细化海域功能分区,制定海岸线的分类分段管控要求。

整合大型输油气管道、高压输电系统等十线廊道规划,确定 能源、水务、信息、物流、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 的规模和布局,提出市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方案。(2)明 确市政基础设施的系统布局,确定各类市政基础设施用地 (黄线),并为新型基础设施预留发展空间。

3.4.10公共安全与防灸

3. 5. 1 区县指引

规划目标、规划分区、城镇定位、要素配置等规划内容。 (2)提出市辖区县落实并细化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 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重要历史文化保护线等管控边界的 任务和要求。 (3)制定币辖区县的约束性指标分解方案,下达各县 (区)的调控指标,确保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由面积、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等约束性指标的落实 (4)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币级总规基础上,以行 政区或规划分区为单元,加强对详细规划的指引和传导。

(1)明确专项规划编制清单。 (2)相关专项规划应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约束下编 制,落实相关约束性指标,不得违背市级总规的强制性内容。 经依法批准后纳入市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叠加到国土 空间规划“一张图”。 3.5.3 近期行动计划 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对规划近期 做出统筹安排,制定行动计划,编制城市更新、整治修复、 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清单,提出资金保障方案与实施支 撑政策。 3. 5. 4 政策机制 落实和细化主体功能区等政策,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

的规划实施政策,保障规划自标的实现,促进国土空间的优 化和各类资源的资产价值实现。各地可依法制定相应配套措 施和技术标准。

3.5.5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

(1)形成市级总规数据库,作为市级总规的成果组成 部分同步上报。 (2)推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基于平台开展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鼓励建设城市感知系统和城 市信息模型(CIM),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3)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系统建设,为开 展城市体检和规划全周期管理奠定基础

坚持开」门编规划,建立全流程、多渠道的公众参与和社 会协调机制。在规划编制阶段,户泛调研社会各界意见和需 求,深入了解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充分调动和整合各方 力量,鼓励各类相关机构参与规划编制;健全专家咨询机制, 组建包括各相关领域专家的综合性咨询团队;完善部门协作 机制,共同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在方案论证阶段,可邀请审 查机关参与技术论证,并形成通俗易懂可视化的中间成果充 分征求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意见。规划获批后,应在符合国 家保密管理和地图管理等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及时公开,并接 受社会公众监督。

附录 A 名词解释和说明

A. 1 总体城市设计

研究市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总体关系,把握市域国 土空间格局和空间结构形态,基于自然和人文票赋、围绕城 币发展自标、针对问题和挑战提出空间发展策略和设计方案 完善生态、农业和城镇等功能布局和网络化组织,塑造鲜明 的城市特色,对城市出入口、竖向轮廓、视线走廊、蓝绿空 间和开敞空间等关键要素提出整体控制对策。

按照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求,围绕全年龄段人口的居 住、就业、游憩、出行、学习、康养等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活 需要,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形成以日常出行为尺度的功能复 合的城乡生活共同体。对应不同时空尺度,城乡生活圈可分 为都市生活圈、地区生活圈、社区生活圈等;其中,社区生 活圈应作为城乡空间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网络化城乡空间 的基本节点。

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 建设,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区域边界。城镇开发边界内可分 为城镇集中建设区、城镇弹性发展区和特别用途区。

(1)一般规定 1.规划分区应落实上位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综合考虑人 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为本 行政区域国土空间的保护与利用做出综合部署和总体安排。 2.规划分区应坚持陆海统筹、城乡统筹、地上地下空间 统筹的原则,以国土空间的保护与保留、开发与利用两大功 能属性为基础优化国土空间升发保护格局,合理配置空间资 源,并配套制定相应的分区用途管制要求。 3.规划分区划定应科学、简明、可操作,遵循全域全 覆盖、不交义、不重叠的基本原则,并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 3.1以主体功能定位为基础,将市域范围内规划管制意 图与管制规则相同的关键资源要素划入同一规划分区; 3.2当出现多重使用功能时,应依据管制规定从严选择 基本分区类型,或在确保不损害保护资源的前提下选择更有 利于实现规划意图的规划分区类型。 3.3如市域内存在矿产资源和文化保护、自然保护地、 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等政策管制区,可在规划分区基础上依据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专项规划要求划定边界管控范围、明确 保护与利用要求。 (2)分区类型 规划分区分为规划一级分区和规划二级分区。规划一级

分区包括以下6类: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以及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海洋发展区。在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海洋发展区分别细分为规划二级分区,具体类型和含义见下表。表B.1规划分区规划一级分区规划二级分区含义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或生态敏感脆弱、必须强制性严生态保护区格保护的陆地和海洋自然区域,包括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集中划定的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强化生态保育和生态控制区生态建设、限制开发建设的陆地和海洋自然区域农田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相对集中需严格保护的区域城镇开发边界围合的范围,是城镇集中开发建设并可满足城镇生产、生活需要的区域居住生活区以住宅建筑和居住配套设施为主要功能导向的区域以提供行政办公、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为主要功能综合服务区导向的区域城以提供商业、商务办公等就业岗位为主要功能导向的区镇商业商务区域集工业物流区以工业、仓储物流及其配套产业为主要功能导向的区域建城镇发展区设绿地休闲区以公园绿地、广场用地、滨水开放空间、防护绿地等为区主要功能导向的区域以机场、港口、铁路客货运站等大型交通设施为主要功交通枢纽区能导向的区域在城镇集中建设区中,为城镇重大战略性功能控制的留战略预留区白区域为应对城镇发展的不确定性,在满足特定条件下方可进城镇弹性发展区行城镇开发和集中建设的区域。为完善城镇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保持城镇开发边特别用途区界的完整性,根据规划管理需划入开发边界内的重点地区,主要包括与城镇关联密切的生态涵养、休闲游憩、18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上报成果应当包括以下必备图纸: (1)规划成果图 1)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图 2) 市域规划分区和控制线图 3)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4)市域国土空间农田建设规划图(含耕地建设、基本 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5) 市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规划图 6) 市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7)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图 8) 市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9) 中心城区规划分区图 10)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和开敲空间规划图 11)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图 12)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13)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图 14)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图 15)其他反映本地区特色的相关规划图。

3) 市域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现状图 4) 中心城区用地用海现状图 5) 自然保护地现状图 6) 力史文化保护现状图 7) 相关分析评价图 8) 其他图纸

附录D规划文本附表表D.1规划指标表指标规划基期年规划近期目标年规划目标年指标属性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生态红线保护面积.表D.2国土空间用途结构调整表单位:公项、%规划基期年规划目标年规划期间用地用海类型比重面积比重面积面积增减耕地园地农林地用草地地设施农用地小计城乡城镇建建设村庄设用地小计用区域基础设施用地地其他建设用地小计渔业用海工矿用海交通运输用海海洋利用游憩用海特殊用海小计湿地陆地水域自然保护与其他土地保留用地其他海域海岛小计总计22

表D.3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表

耕地、永久基本农田规划指标分解表

表D.5林地保有量指标分解表

表D.6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

单位:平方千米/平方米

表D.7其他底线管控指标分解表

表D.7其他底线管控指标分解表

表D.8自然保护地一览表

表D.9历史文化资源一览表

GB/T 15670.9-2017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第9部分:皮肤变态反应(致敏)试验表D.10无居民海岛一览表

表D.11重点建设项目安排表

表 E. 1: 规划指标体系表

注:各地可因地制宜增加相应指标。

(1)指标确定 落实上级规划要求。币级总规必须严格落实上级规划明 确的约束性指标。 体现地方特色。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期性指标进行 调整,可增加与地方特点相适应的指标;有条件的地区可选 择部分预期性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 (2)指标分类 按指标性质分为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 是为实现规划目标,在规划期内不得突破或必须实现的指标 预期性指标是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预期,规划期内努力实现 或不突破的指标。 (3)指标涵义 ·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指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按中 心城区常住人口分配的面积。 ●道路网密度:指快速路及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总里 数与城区面积的比值。 ●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指城市、建制镇居民点总面积按 城镇常住人口分配的人均面积。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 二城市和建制镇居民点用地面积/城镇常住人口。 ●每万元GDP水耗:指每万元GDP产出消耗的水资源数 量。即每万元GDP水耗=水资源数量/GDP。 ●每万元GDP地耗:指每万元GDP产出消耗的建设用地

GB/T 40195-2021 阿洛葵检疫鉴定方法比率。 ·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比例: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 方式与全部出行方式的比值。

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涉及的安全底线、空间结构等 方面内容,应作为规划强制性内容,并在图纸上有准确标明 或在文本上有明确、规范的表述,同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强制性内容应包括: (1)约束性指标落实及分解情况; (2)生态屏障、生态廊道和生态系统保护格局,自然 保护地体系; (3)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中心城区城镇开 发边界; (4)重大交通枢纽、重要线性工程网络、城市安全与 综合防灾体系、地下空间、邻避设施等设施布局; (5)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城镇政策性住房和 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原则 和标准; (6)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各类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范 围和要求; (7)中心城区范围内结构性绿地、水体等升敲空间的 控制范围和均衡分布要求; (8)通凤廊道的格局和控制要求,中心城区范围内城 镇开发强度分区及容积率、密度等控制指标,高度、风貌等 空间形态控制要求。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