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 40-2011: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无水印,带书签)

CJJ 40-2011: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无水印,带书签)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7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3589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CJJ 40-2011: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无水印,带书签)

在沉降过程中分选、干扰和约制沉降作用明显,出现清晰浑 液面的高浊度水。含沙量一般大于10kg/m3,以黄河流域的高浊 度水为典型代表。

2.1.3非界面沉降高浊度水

sharpinterfacesettling

在沉降过程中虽有分选、十扰和约制沉降作用,但不 淅浑液面的高浊度水。浊度一般大于3000NTU,以长江 独度水为典型代表

QBCYHJL 0002S-2016 益海嘉里(白城)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弱碱性糙米straining settlement

水中泥沙在下沉过程中,存在粗、细颗粒的分选下沉,颗粒 之间产生水力干扰,互相制约,随着浓度的增加,最终呈现水中 泥沙颗粒群整体下沉的现象,

egulationandstoragetank

用于蓄存和调节水量,在水源遭遇沙峰、洪水、枯水(脱 流、断流)、冻害(冰凌)、突发污染等不能正常取水的时段内, 维持水厂正常供水能力的构筑物称作调蓄水池。

muddywater

蓄存高浊度原水(兼有预沉作用)的调蓄水池称作浑水调蓄 水池。

2.1.7清水调蓄水池

蓄存预沉水(包括水库清水期原水)、沉淀(澄清)水、过 虑水等处理后水的调蓄水池称作清水调蓄水池。 水处理厂的出厂水清水池,一般作为水量的日平衡,不属于 调蓄水池:如果其调节容积按沙峰(或洪水、枯水、冻害、突发 污染等)历时设计,则属于清水调蓄水池

2.1.8稳固河段stableriversegment

指河床相对稳定,主流较固定的河段。河岸经常发生冲蚀并 经多次加固的工程地段,一般主流线变化较小,靠流儿率较高 习惯上也称其为“老险工段”,从控制主流的角度可视作稳适 河段

拍何休拍刘德定, 中出力 经多次加固的工程地段,一般主流线变化较小,靠流儿率较高 习惯上也称其为“老险工段”,从控制主流的角度可视作稳固 河段。 2.1.9揭河底cover layer of river bottom to be flaked and movedbyflood 在发生高含沙洪峰时,由于流速和相对密度增大,水流作用 于河床底面的拖电力骤增,而致成片河床被剥离、掏冲的剧烈冲

moved by flood

在发生高含沙洪峰时,由于流速和对密度增大,水流作用 于河床底面的拖电力骤增,而致成片河床被剥离、掏冲的剧烈冲 刷现象

游荡性河段中河面宽窄相间形似莲糖,明显收缩处称作耦节 断面。此处主流相对稳定,流势较强

2.1.11 预处理系统

2.1.11 预处理系统

高浊度水处理过程中,在常规处理工艺前所设置的处 一般由取水头部预处理、斗槽或渠道预处理、沉沙池 调蓄水池预处理、沉淀(澄清)构筑物预处理等组成

on(clarification)processing

原水不经预处理,直接进行混凝沉淀(澄清),即可满足滤

水水质要求的高浊度水处理

原水浊度较高,沙峰持续时间较长,需先进行第一级预处理 后,再经第二级或第三级沉淀(澄清)处理,才能满足滤池进水 水质要求的高浊度水处理流程

2.1.14絮凝剂flocculant

具有凝聚、吸附、架桥、网捕等功能的有机(无机)高分子 水处理药剂

2.1.15药剂联合、混合投加

为发挥不同药剂的特殊功能,强化净化效果所采用的混凝剂 和絮凝剂前后两次或多次投加,或复配药剂的混合一次投加 方法。

中心进水周边出水,水流沿径向辐射流动的圆形沉淀构 筑物。

2.1.17水旋澄清池

进水依靠水力皇旋流运动,集混合、絮凝、澄清、泥沙内部 循环和两次泥水分离于一体的圆形澄清构筑物

2.1.18两次泥水分离

在水旋澄清池、机械搅拌澄清池、泥沙外循环澄清池中,较 重的泥沙絮体先在絮凝室中进行第一次分选沉降,较轻的泥沙絮 体再在分离室中完成第二次沉降分离的净化过程。原水含沙量较 高或粗砂占比较大时,絮凝室的沉泥量可占到全部沉泥量的 50%左右。

多种药剂分步投加、多级机械絮凝、泥沙可调控的外部 以保持混合室最佳泥沙浓度,形成高浓度悬浮层接触吸 有两次泥水分离的高效澄清构筑物

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Ci 进水含沙量(kg/m²); C2 出水含沙量(kg/m3): C3 排泥水含沙量(kg/m3); C4 泥沙浓缩区的泥沙平均浓度(kg/m3); Cm 在历时t内泥沙浓缩的平均浓度(kg/m²); F 清水分离区净面积(m²); G 排泥水量(m²/s); K 排泥水量计算的安全系数: Q 设计进水量(m/s); Q 设计出水量(m/s) N 排泥耗水率(%); T 次排泥的历时(h); W 泥沙浓缩区容积(m); t 泥沙浓缩时间(s); u 静止沉淀浑液面沉速(mm/s); α 静、动水沉降速度的比值系数,

3.1.1高浊度水给水系统应包括取水工程、调蓄工程、水处理 工程、输配水工程、泥沙输送工程、泥沙处理处置工程以及应急 措施等。

源地附近。调蓄水池的设置,应根据水源特点和安全供水的需 要,并结合当地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泥沙颗粒组成、水量变化、水质变化、场地条件等因素,并结合 当地管理经验,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据当地条件和环保要求,因地制宜,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环境 条件允许的地区,可根据需要分期建设

3.1.7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的供水水质,必须符合国家

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CJ/T206 的规定。

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3.1.8非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的供水水质,可按用户要习

3.2系统分类与优化组合

高浊度水给水系统可分为多水源给水系统与单水源给水 可分为有调蓄水池的处理系统与无调蓄水池的处理系

系统,又可分为有调蓄水池的处理系统与无调蓄水准

统。对于用水量较大且比较集中,而对水质、水压要求不统一的 用水对象,可采用分质、分压、分区给水系统。 3.2.2应充分发挥高浊度水给水系统各净化构筑物的功能,各 构筑物进出水水质和负荷应全面衡量、合理分担。后一级处理构 筑物的设计进水含沙量(或浊度)应高于前一级处理构筑物的设

统。对于用水量较大且比较集中,而对水质、水压要求 用水对象,可采用分质、分压、分区给水系统。

3.2.2应充分发挥高浊度水给水系统各净化构筑物

构筑物进出水水质和负荷应全面衡量、合理分担。后一级处理构 筑物的设计进水含沙量(或浊度)应高于前一级处理构筑物的设 计出水含沙量(或浊度)。

高浊度水的预处理系统应以降低原水含沙量或浊度为主,

3.2.3高浊度水的预处理系统应以降低原水含沙量或浊

同时还应对原水中的耗氧量、色度、味、有害污染物等其他理 化指标发挥一定的综合净化效应

3.2.4当采用多水源给水、备用水源给水或区域联网

系统内各水源应有机结合、相互联通,并应保证在需要! 时切换或调度供水

4。1.1高浊强度水取水工程的设计方案应符合城镇规划不 规 划,并应根据水源的水文特点、水质特点、河床和岸边的地质特 点、当地气候条件、航运要求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大、中型的 重要取水工程,宜进行河床动态水工模型试验。 4。1.2大中型取水工程的设计,当取水断面距离现有水文站 较远或附近水文站资料难以引用时,应设置临时水文站观测必要 的水文盗料

划,并应根据水源的水文特点、水质特点、河床和岸边的地质特 点、当地气候条件、航运要求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大、中型的 重要取水工程,宜进行河床动态水工模型试验。

4.1.2大、中型取水工程的设计,当取水断面距离现有水文站

4。1.2天、中型取水工程的设计,当取水断面距离现有 较远或附近水文站资料难以引用时,应设置临时水文站观 的水文资料。

4.1.3设在水利板纽库区下游的取水工程,应考虑水利枢纽建

4.1.4高浊度水给水工程的设计取水年保证率应达到90%~

4.1.5取水构筑物的设计取水量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中对应设 计规模应包括的水量; 设计最大含沙量时净水厂的自用水量; 预处理系统的排泥水量、蒸发水量、渗漏水量; 4 原水输送管渠的漏损水量; 5 调蓄水池的补充水量。 4.1.6 高浊度水取水工程的设计应考虑下列因素: 1 江河主流游汤和河床的冲淤 2 流量和水位变化,河道断流、脱流; 3酒溪物、杂草、冰漆和冰坑:

4.1.6高浊度水取水工程的设计应考虑下列因素

4 含沙量、沙峰特点和泥沙组成: 5 河道航运和上下游建有水库及其他水工设施 6 可能造成水源水质污染的点源、面源因素 4.1.7 当在冲、淤较为严重的河段设置取水构筑物时

5河道航运和上下游建有水库及其他水工设施; 6 可能造成水源水质污染的点源、面源因素 4.1.7当在冲、淤较为严重的河段设置取水构筑物时,应考虑 在使用年限内河床淤积或冲刷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水位变 化。对可能产生冰坝的河段,应采取预防冰坝和水位上涨的 措施。

在使用年限内河床淤积或冲刷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水位变 化。对可能产生冰坝的河段,应采取预防冰坝和水位上涨的 措施。

4.1.9在河道上设置取水与水工构筑物或引水导流设施时,应 征得相关部门的同意。

1.9在河道上设置取水与水工构筑物或引水导流设施时

4.2.1取水构筑物宜采取直接从主河道取水的方式

水渠、集水前池和单独的集水室(井),也不宜采用倒虹管或自 流管引水。

优宁小 4.2.2对于江、河岸边较陡,靠岸有足够的水深,河床较稳定 且地质条件较好的河段,应采用直接取水的岸边合建式取水构 筑物。

且地质条件较好的河段,应采用直接取水的岸边合建式取水构 筑物

线比较稳定的河段取水的天、中型给水工程,宜采用河心合建式 取水构筑物。小型工程也可采用移动式取水设施,直接从主河道 中取水。

4.2.4对于河道主流摆动的游荡性河段,宜在能控制

线较集中的藕节断面处设河心式取水头部与岸边泵房相结 建式取水构筑物。

纵坡较大具有自流冲淤条件的河段,宜采用双向斗槽和岸边泵房 结合的取水构筑物,斗槽自清流速不宜小于2.0m/s。必要时应 进行水工模型试验。

沙量较低开有冰水分层,漂浮物和杂草等较少的河段,可采用直 吸式岸边泵房取水构筑物,并应设置必要的反冲洗设施

取水比大于20%~30%且无航运要求的河段,宜采用低坝与岸 边泵房结合的取水构筑物。宜在冲沙闸上游一定距离设置分水墙 及导沙底槛;进水闸底宜高出冲沙闸底0.8m~1.5m;在寒冷地 区,进水闸后可设水力排冰兼预沉渠道,进水闸和出水闸的闸底 高差不宜小手1.0m,渠道底坡不宜小于1%,并应对闸门等设 备采取防冰冻措施。

4.2.9在非界面沉降高浊度水河道取水,当水深和流速等条件

取水口位置选择应符合下

1游荡性河段的取水口应设于主流深泓线较密集,枯水位 有一定水深的位置上; 2取水口应设在弯曲河段主流顶冲点下游的凹岸,必要时 还应于该顶冲点上游采取稳固主流的控导工程; 3寒冷地区设取水口,应选在冰水分层或冰凌、冰坝危害 较轻且浮冰、杂草等能顺流而下的河段; 4取水口应远离江河中浅滩、江心洲、岛屿的尾部,并应 注意其演变趋势; 5取水口上游有支流汇入时,应设在汇入口下游1000m 以外; 6在无基岩出露的顶冲点凹岸可选时,取水口位置也可选 在稳固河段的适当位置。

4.2.12取水口宜设多层进水孔,或安装不同引水高程的叠 梁闸。

4.2.12取水口宜设多层进水孔,或安装不同引水高程的叠

4.2.13当原水含沙量较高,河床冲淤变化大,邻近有

入,易形成砂坝或断流,主河道游荡,冰情严重时,均可设置两 个或多个取水口。

4.2.14水泵直吸取水的取水头部,应采取拦截悬浮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4.3.3格栅应设在进水口的外侧,并采用平板格栅,栅前应设 置除渣设施,严寒和寒冷地区应采取防冻措施。 4.3.4设置在冰絮、冰凌或杂草等漂浮物较严重河段的取水泵 房,其格栅的过栅流速宜选用0.1m/s~0.3m/s;进水口前应设 置胸墙,胸墙下缘宜低于正常高水位2.0m;冬季水位若低于胸 墙下缘,应留有设置防冻板的位置;在进水口前上游宜设置防浮 冰、防杂草等的活动导流装置。

4.3.4设置在冰絮、冰凌或杂草等漂浮物较严重河

其格栅的过栅流速宜选用0.1m/s~0.3m/s;进水口前凡 胸墙,胸墙下缘宜低于正常高水位2.0m;冬季水位若低于 下缘,应留有设置防冻板的位置;在进水口前上游宜设置 防杂草等的活动导流装置

4.3.5进水间不得少于2个,在进水间前端应设置闸门。大型

取水泵房每台水泵都必须设置单独进水间,中小型取水工 台水泵合用进水间

4.3.6当进水间内设旋转格网时,格网底部应高出进水

4.3.7格网至水泵吸水管口的间距宜采用1.5m~2.5m。当间

4.3.7格网至水泵吸水管口的间距宜采用1.5m2.5m。当间

距大于2.5m时,应设置专用的排泥泵定期排泥。

4.3.8进水间底板应坡向水泵吸水口,底板最低处应与吸水口 下缘相平

4.3.9当在非界面沉降高浊度水河道取水时,不宜设置进水 或集水井。当需要设置进水间时,应设置高压水或压缩空气冲洗 系统

系统。 4.3.10高浊度水取水泵宜选用低转速卧式离心泵,并应选用耐 磨蚀叶轮、耐磨蚀泵壳和耐磨蚀密封件,还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易 损部件

磨蚀叶轮、耐磨蚀泵壳和耐磨蚀密封件,还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易 损部件

选泵时应考虑泥沙含量对水泵特性的影响。对重要的大型工程 宜通过试验测定泥沙水的水泵特性。

4.3.12水泵的台数和容量的配置应考虑由于进水含沙

引起取水量的变化,泵组的备用率应达到50%~100%,水泵扬 程和流量应留有适当的余量。在设有调蓄水池的给水系统中,取 水泵房内应设置调蓄水池补充水水泵。

5.1.1高浊度水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可分为一级沉淀

5.1.1高浊度水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可分为一级沉淀(澄清)处 理流程、二级沉淀(澄清)处理流程或三级沉淀(澄清)处理 流程。

还应保证其他季节对低温低浊、低温高浊、有机有害物污染、藻 类污染等水质的有效处理。应根据原水水质和供水水质要求,参 照相似条件的水厂运行经验或试验资料,结合具体情况通过技术 经济比较确定。

河流水文特征变化对原水水质的影响。根据水质变化特点,应采 用适应水质变化和净化效率较高的处理流程

5.1.4净水厂主要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水量,应满足后续

元的进水量要求,并应根据其在高浊度水处理流程中的位置确 定;当构筑物下游设有调蓄水池时,还应包括调蓄水池的补充水 流量。设计应考虑季节变化或原水水质变化所引起的产水量变 化、整个处理流程及各处理构筑物的适应能力,应保证不同季节 或原水水质变化时的安全供水。

5.2一级沉淀(澄清)处理流程

流程: 1 沉淀(澄清)的出水浊度允许大于50NTU; 2原水为最高含沙量低于40kg/m²的界面沉降高浊度水 或最大冲度小于3000NTU的非界面沉降高浊度水;

3采用一级沉淀(澄清)处理流程进行生活饮用水处理时, 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不超过国家现行卫生标准的; 4允许超剂量投加聚丙烯酰胺的非生活饮用水处理; 5有备用水源的给水系统,采用强化常规工艺,能满足供 水水质要求的中小型给水工程。 5.2.2一级沉淀(澄清)处理流程应采用强化混凝沉淀(澄清) 技术。可采用辐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平流加斜管(板)沉淀 池、机械搅拌澄清池、水旋澄清池以及泥沙外循环澄清池等净化 构筑物。 平用面

宜设调蓄水池。当原水含沙量低于40kg/m,且沙峰延续时间小 于一级沉淀(澄清)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时,可采用浑水顶清水的 运行方式,可不设调蓄水池,

5.3二级或三级沉淀(澄清)处理流程

5.3.1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二级或三级沉淀(澄清) 处理流程: 1沉淀(澄清)的出水浊度要求低于10NTU; 2原水设计含沙量大于40kg/m3的界面沉降高浊度水,或 原水设计浊度大于3000NTU的非界面沉降高浊度水; 3采用一级沉淀(澄清)处理流程进行生活饮用水处理时, 聚丙烯酰胺投加剂量超过国家现行卫生标准的; 4超过设计含沙量的沙峰持续时间较长,或因水源断流、 脱流等需设调置蓄水池或预处理的给水工程; 5在一级或二级沉淀(澄清)处理前还需设置沉沙预沉池 的给水工程; 6无备用水源的给水系统

5.3.2采用二级或三级沉淀(澄清)处理流程的第一级预

筑物,应具有较大的泥沙浓缩容积和可靠的排泥设施。可 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或斜管(板)沉淀池,必要时在第

淀(澄清)构筑物前亦可加设沉沙预沉池。 5.3.3二级或三级沉淀(澄清)处理流程的第一级预沉构筑物 应设置投加絮凝剂的设施;可根据原水水质条件采用下列运行 方式: 1对辐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斜管(板)沉淀池等,可 采用混凝沉淀方式运行,或在沙峰期间进行混凝沉淀,其他时间 进行自然沉淀; 2浑水调蓄水池兼预沉池、条渠预沉池、沉沙预沉池等 可采用自然沉淀的方式运行: 3沉淀(澄清)构筑物的排泥,应根据进水含沙量和泥沙 浓缩规律以及积泥量等因素确定,可采用连续排泥或间歇排泥。 5.3.4设有浑水调蓄水池的高浊度水处理工艺,可根据具体条 件和要求在调蓄水池前增设沉沙池。 5.3.5非界面沉降高浊度水处理系统,可不设置调蓄水池;当 原水浊度大于5000NTU时,其第一级预沉构筑物可采用混凝沉

原水浊度大于5000NTU时,其第一级预沉构筑物可 淀的沉沙预沉池

6.1.1高浊度水沉淀(澄清)处理混凝剂和絮凝剂的 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并进行技术经注 确定。

6.1.1高浊度水沉淀(澄清)处理混凝剂和絮凝剂的选用,应 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 确定。 6.1.2药剂单独投加所能处理最大含沙量,可参照表6.1.2的 数值选用

6.1.2药剂单独投加所能处理最大含沙量,可参照表6.1.2的 数值选用。

.1.2药剂单独投加所能处理最

得混杂。当设计药剂投加设施时,应按药剂品种各成系统,投加 设施应设置切换、放空、清洗的措施。 6.1.4当采用新型药剂或复合药剂作为生活饮用水处理的混凝 剂或絮凝剂时,应进行毒理鉴定,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要求后 方可使用。

6.2聚丙烯酰胺溶液的配制

6.2.1高浊度水处理应采用固含量为90%、二次水解的白色或 微黄色颗粒或粉末状聚丙烯酰胺产品,使用时应先经(20~40) 目格网筛分散均匀,投人药剂搅拌池(罐)中加水快速搅拌 60min~90min即可注入药剂溶液池(罐)中,配制成浓度为

6.2.3搅拌池(罐)应设置投药、进水、出液和放空系统;搅

。2.3揽拌池(罐)应设置投药、进水、出液和放空系 半器宜采用涡轮式或推进式,并应设置导流筒,搅拌浆外 宜为50m/min~60m/min;池壁应设置挡板等扰流装置

6.2.4搅拌设备能力和溶液池容积的计算,应先根据设计含沙

剂用量,再按下列方法确定: 1设计水量较小或沙峰历时较短的给水工程,平时应将溶 解好的水解药液放入溶液池备用,溶液池容积应按设计沙峰历时 内所需剂量确定: 2设计沙峰历时较长或天中型给水工程,应采用连续搅拌 和溶液池贮存相结合的运行方式,溶液池容积应按最高日用量和 每日配制次数不大于3次确定

6.2.5当加氢氧化钠自行水解时,配制装备和输送、

气设备等均应采取防腐措施;水解溶液池宜采用封闭式,当采用 非封闭式时应采用隔墙或其他隔离设施。 5.2.6储药间、配药间和投药间的地面应采取防滑措施;地坪

气设备等均应采取防腐措施;水解溶液池宜采用封闭式,当采用 非封闭式时应采用隔墙或其他隔离设施

6.2.6储药间、配药间和投药间的地面应采取防滑折

宜采用同一高程,不宜设置坡道或不易识别的台阶;房间应避免 阳光直射,并应设置给水排水、通风和搬运设备。用量较大的配 药间宜设置专门清洗包装袋的设备

6.3聚丙烯酰胺的投加

6.3.1聚丙烯酰胺药液可采用计量泵或水射器投加:投加浓度 宜为0.1%~0.2%。当采用水射器投加时,药剂投加浓度应为 水射器后混合溶液的浓度。

6.3.2投加聚内烯酰胺约液的计量设备必须采用聚内烯酰胺 液进行标定

6.3.3聚内烯酰胺的投加剂量,应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条件的 运行经验确定:当含沙量相同时,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与泥沙粒 度有关,可对泥沙进行颗粒组成与投药量的相关性试验并确定最 佳投药量。当无实际资料可用时,可参照下列数值计算以聚丙烯 酰胺纯量计的投加剂量: 1高浊度水混凝沉淀(澄清)GB 23200.10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王浆中杀虫脒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聚丙烯酰胺全年平均投加量 宜为0.015mg/L~1.5mg/L; 2当原水含沙量为10kg/m²~40kg/m²时,投加剂量宜为 Img/L~2mg/L; 3当原水含沙量为40kg/m3~60kg/m²时,投加剂量宜为 2mg/L~4mg/L; 4当原水含沙量为60kg/m3~100kg/m²时,投加剂量宜为 4mg/L~10mg/L。

6.3.4处理高浊度水应投力

6.3.4处理高浊度水应投加水解后的聚内烯酰胺,未水

6.3.5当投加聚丙烯酰胺进行生活饮用水处理时,出

烯酰胺单体的残留浓度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

6.3.6非生活饮用水处理中,也应控制聚内烯酰胺的投加量不 能过大,应避免沉淀(澄清)池的出水浊度增加或对后续净水工 序产生不利的影响

6.3.6非生活饮用水处理中,也应控制聚内烯酰胺的投加量不

6.3.7当投加聚丙烯酰胺时,根据原水水质的具体情况GB 1886.142-2015 食品添加剂 α-紫罗兰酮,宜采

用分步投加或清水回流投加。当采用分步投加时,其先后投加量 的比例应根据水中稳定泥沙浓度确定;浓度天时,先投人的比例 应增大,可先投加60%与原水快速混合,相隔5s~10s后再投加 10%。当采用清水回流投加时,回流比宜为5%,并应采用快速 混合器设计参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