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878-2018 燃煤电厂储煤场盘点导则

DL/T 1878-2018 燃煤电厂储煤场盘点导则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L/T 1878-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7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28935
VIP资源

DL/T 1878-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L/T 1878-2018 燃煤电厂储煤场盘点导则

过5m的煤堆。差减计算法就是根据统计期内入库、出库的煤质指标及煤量按物料平衡原理计算 各品质指标,适用于估算煤场库存煤的平均煤质。

5.2.1.1采样工具应符合GB/T475的要求。 5.2.1.2应将储煤场内一个有明显物理边界的煤堆作为一个采样批。以5000t为起始采样单元煤量。如 果在一个煤场内煤炭分区分堆存放,应以分区分堆存放的煤作为一个采样批。 5.2.1.3应按GB/T475设计专用采样方案,决定或确定如标称最大粒度、采样精密度、最少子样数、 每个子样的最小质量和总样最小质量等参数。总样质量还应考虑测定堆积密度的需要。 5.2.1.4应按GB/T475使每一部分煤都有相同机会采出的原则布置子样:根据煤堆的形状和大小将煤 堆表面划分成不同的区,再将各区分成若干面积相等的小块(煤堆底部的分区小块应距地面0.5m),也 可将煤堆分成若干体积相等的部分,然后用随机采样法或系统采样法确定采样点的位置。 对于最大高度不超过2m的煤堆可直接在煤堆表面采取子样,采样时应去除0.2m表面层;最大高度 在2m~5m的煤堆应借助挖掘机挖坑后从煤堆不同高度(上、中、下或上、下)进行深部分层采样。 5.2.1.5对于预期高度超过5m的煤堆,如要直接测定煤炭品质,可在煤堆形成过程中每隔2m3m的 高度布置子样,并做好记录,绘制煤质与煤堆高度变化图。 5.2.1.6按GB/T475规定收集子样并编写采样报告或记录

5.2.2.1应将采取的煤样在未破碎前缩分出两份,一份用于测定堆积密度,另一份按GB/T474和有关 分析测定方法的要求制备试样。 5.2.2.2应按GB/T474编写制样报告或记录。

3.1应按GB/T211、GB/T212(或GB/T30732)、GB/T214(或GB/T25214)、GB/T476 T30732)、GB/T213,分别测定全水分、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氢、发热量等品质指标 析测定报告。

5.3.1在统计期内QHRMPS 0003-2015 北京漫品食品有限公司 鲜榨果蔬汁类及其饮料,入库煤炭进入储煤场规定区域存放或从储 批次按GB/T475或GB/T19494.1采取煤样,按GB/T474或GB/T19494.2制备煤样,并按5.2.3分析 测定相关品质指标,同时记录每一批次入库或出库的原煤量。 5.3.2根据物料平衡原理,如不考虑储存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损失时,可按式(1)在统计期内计算库 存煤的全水分、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氢、发热量等品质指标:

式中: X一一库存煤的全水分、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或氢,用质量分数表示,%,如为发热量,

DL/T18782018

MJ/kg G 进入或调出储煤场的原煤量,t; 一进入储煤场的煤炭总批次; 一调出储煤场的煤炭总批次; —一进入储煤场的第i批煤; —调出储煤场的第j批煤。 注:下角标r指进入储煤场:下角标c指调出储煤

6库存煤堆积密度测定方法

6.2.2.1正方形密度箱:容积为200L或容积为125L、内边长为585mm或500mm、壁厚为5 方形钢制容器,内表面光滑、结构牢固、外部安装有把手。 6.2.2.2圆柱形密度箱:容积为200L、高度为585mm、内径为660mm、壁厚为5mm的圆柱

器,内表面光滑、结构牢固、外部安装有把手。 6.2.2.3经检定/校准合格的最大称量1000kg、分度值为0.1kg的电子磅秤。 6.2.2.4经检定/校准合格的精度达到1%钢卷尺。 6.2.2.5一系列已知质量200kg、200kg、100kg、100kg、50kg、20kg、10kg、10kg(称准到0.1kg) 的水泥块或铁块。 6.2.2.6已知质量(称准到0.1kg)的钢制长方形压力箱,容积适当,用于放置6.2.2.5中的水泥块 或铁块。 6.2.2.7煤场组堆现场使用的挖掘机、履带式推煤机、装载机等。 6.2.2.8汽车衡或静态衡,准确度应达到0.2%。

6.2.3.1松散自由状态条件下堆积密度!

使用5.2.2.1中所述的用于测定密度的煤样,按照MT/T739,测定收到基堆积密度,并按照5.2.3 中测定的全水分计算干燥基堆积密度。 6.2.3.2运输震实状态条件下堆积密度: 6.2.3.2.1从经过运输后到达煤场的同一采样单元的煤炭中随机抽取不少于10车(火车、汽车)的煤 炭,顶部整平后,用钢卷尺分别测定车厢的长度、宽度、高度(精确到0.01m),计算出其堆煤体积 (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6.2.3.2.2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汽车衡或静态衡分别对载重车、卸空车称重(精确到0.02t)。 6.2.3.2.3同时按GB/T475和GB/T474、GB/T19494.2的规定采取专用全水分煤样并制备出全水分试 样,按GB/T211测定其全水分。 6.2.3.2.4按式(2)、式(3)计算每一车煤的运输震实状态条件下堆积密度(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式中: D1,ar、D1,d 分别为运输震实状态条件下收到基、干燥基堆积密度,t/m3; m1、m2 分别为空车、重车的质量,t; V 车厢装载容积,m3; M 一煤样全水分,%。 6.2.3.2.5取所测定的不同车箱堆积密度的平均值,按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修约到小数点后两位作 为该种煤在该运输条件下的震实堆积密度。 6.2.3.3自然堆积静压条件下堆积密度: 6.2.3.3.1用电子磅秤称取圆柱形密度箱或方形密度箱的质量,称准到0.1kg,将5.2.2.1用于测定密度 的煤样装入密度箱,并使煤样高出密度箱顶部约150mm。 6.2.3.3.2按式(4)计算密度箱上拟施加的静压力:

F 施加的静压力,kg; H 煤堆的高度(通过形心),m; h 煤堆某处的高度(通过形心),h为0时,施加的静压力为最大值,m; 按6.2.3.1所述测定的松散自由状态条件下煤炭收到状态的堆积密度,t/m3;

DL/T18782018

A一一密度箱的横截面积,m; 一一煤与密度箱的摩擦阻力而对静压力影响修正系数;没有试验数据时,取值为1。 6.2.3.3.3将压力箱平稳放在密度箱的煤样上,压力箱的底面积应大于密度箱的横截面积,然后使用性 当的机械工具逐渐加入已知质量水泥块或铁块,使煤样上施加的总静压力等于按式(4)计算值,保 足够时间,直到煤面不再下沉为止。 如压力箱下部的钢板接触到密度箱顶部时,则应移开压力箱,再对密度箱顶部加煤至高出 150mm~250mm,重新放置压力箱保持足够时间,直到煤面不再下沉为止。 6.2.3.3.4取下重物压力箱,用刮板刮去高于密度箱上边的存煤,用电子磅秤称取装满煤的密度箱的质 量,称准到0.1kg。 6.2.3.3.5按式(2)计算收到基密度,按式(3)计算干燥基密度。 6.2.3.3.6本方法重复性限为0.10t/m,即由同一个人操作,使用同样的设备和相同的测定步骤,对煤 样堆积密度进行的两次测定结果差值在95%置信概率下的临界值。 6.2.3.4不同碾压条件下的压实堆积密度: 6.2.3.4.1用电子磅秤称取圆柱形密度箱或方形密度箱的质量,称准到0.1kg。 6.2.3.4.2用推煤机整理出场地大小合适的平台,用挖掘机挖坑,该坑大小应能将两只密度箱自然放 入,且密度箱顶部距离平台表面400mm~500mm。 6.2.3.4.3将密度箱平稳放入挖掘机挖出的煤坑,然后将5.2.2.1用于测定密度的煤样装入密度箱,装满 后再加煤至高出200mm~300mm,垫上加厚塑料薄膜,将挖出的煤塞满煤坑,并铺平。 6.2.3.4.4用组堆时现场使用的履带式推煤机或装载机在密度箱正上方行走,注意使推煤机或装载机行 走时的履带或车轮正对着密度箱,履带全部通过或前后轮均通过密度箱后,即为完成一次碾压。 6.2.3.4.5用挖掘机小心挖出或吊起密度箱。如密度箱内其压实后煤量明显低于箱体上边沿,该次操作失败。 6.2.3.4.6用刮板刮去高于密度箱上边沿的存煤。用电子磅秤称取装满煤的密度箱的质量,称准到0.1kg。 6.2.3.4.7按式(2)、式(3)分别计算收到基密度、干燥基密度。 6.2.3.4.8本方法重复性限同6.2.3.3.6。 6.2.3.4.9按以上步骤,可分别进行累计3次、5次、7次、10次、碾压试验,按式(2)、式(3)分 别计算收到基密度和干燥基密度。最终碾压次数以压实堆积密度前后变化不超过5%为准。

组堆或卸堆过程中,在煤堆露出的一定高度的平面上,随机选取多处位置,挖规定大小的坑,收 集并称重坑内的煤。在坑内铺大小适合的塑料布,向坑内灌水,准确称取水的质量,并测量水的温 度,根据水的密度计算灌入坑内水的体积作为坑的体积,再根据坑内煤的质量和坑的体积计算该处的 堆积密度。取各处堆积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高度平面的堆积密度。煤堆每增高3m~5m,其所在平面的 堆积密度应测定一次,取各平面平均值作为该煤堆的堆积密度。该方法宜在推煤机、装载机、运煤重 载汽车等反复碾压条件下测定煤堆堆积密度。 将各坑收集的煤集中起来,按规定方法制备出全水分试验煤样,测定其全水分并作为该高度平面 煤炭的全水分,取各平面全水分平均值作为该煤堆的全水分。

6.3.2工具和仪器设备

6.3.2.1最大称量1000kg,经检定/校准合格的分度值为0.1kg的电子称。 6.3.2.2密度计,分度值为0.01t/m3。 6.3.2.3铁锹、铁镐等。

6.3.2.1最大称量1000kg,经检定/校准合格的分度值为0.1kg的电子称,

6.3.2.1最大称量1000kg,经检定/校准合格的分度值为0.1kg的电子称。 6.3.2.2密度计,分度值为0.01t/m3。 6.3.2.3铁锹、铁镐等。

6.3.2.4加厚塑料布。 6.3.2.5水平仪。 6.3.2.6经检定/校准合格的温度计,分度值为1℃

6.3.3.1在煤堆露出的一定高度的平面上,划分若干个等分格,每一等分格面积为30m~50m,在每 一等分格上,随机布置1个密度测定位置,注意所选位置压实程度的代表性。每个煤堆平面应至少布 置5个密度测定位置。 6.3.3.2在所选定测定点处,去除表面0.1m~0.2m,平整出约1mx1m场地,用水平仪检查水平。 5.3.3.3用铁锹等工具挖坑,坑的深度不低于0.5m,体积不小于0.1m²,注意挖坑时勿使煤坑边缘崩 塌,全部收集从坑中挖出的煤,用电子磅秤称其质量,称准到0.1kg。 6.3.3.4用加厚塑料布垫在坑上,塑料布应全部覆盖并略有剩余,将水灌入坑中,直至水面与煤堆平面 重合。用电子磅秤称出灌入的全部水的质量,称准到0.1kg。测量水温,测准到1℃;用密度计测定水 的密度,测准到0.01t/m3。 6.3.3.5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其他测定点的实际堆积密度。 6.3.3.6收集各测定点煤样,据GB/T474或GB/T19494.2制备出全水分试验煤样,按GB/T211测定 其全水分。 6.3.3.7如果该煤堆不止一层堆积密度测定平面,则该煤堆的实际堆积密度为各层煤堆平面的实际堆积 密度平均值,全水分也为各层煤堆平面的全水分平均值。

6.3.4.1按式(5)、式(6)计算测定点的实际堆积密度:

式中: D2,ar、D2d一分别为压实状态条件下收到状态煤炭、干燥状态煤炭的堆积密度,t/m²; m3 从坑中挖出的煤的质量,t; m4 向坑中注入的水的质量,t; P 相应温度下坑中水的密度,由密度计现场测量,t/m; M 煤样全水分,%。 6.3.4.2耳 取按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修约到小数点后两位的各点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煤堆平面的实际堆 积密度。

对于自然堆积形成的煤堆,按以下方法之一确定堆积密度: a)按6.2.3.2所述方法,以运输震实状态下的测定结果作为自然堆积条件下的平均堆积密度。 b)按式(4)计算h值取煤堆形心的高度时施加的静压力,在此静压力下按6.2.3.3所述方法所得 测定结果作为自然堆积条件下的平均堆积密度。 c)如能按6.3所述实测法,则按该方法测定结果作为自然堆积条件下的平均堆积密度

d)按式(7)计算确定:

DL/T 1878 2018

Dar 实际堆积状态条件下的收到状态煤炭的平均堆积密度,t/m: 按6.2.3.1所述方法测定的松散自由状态条件下的收到基堆积密度,t/m3; Dmax,ar 按6.2.3.3或6.2.3.4所述方法在最大压力下测定的收到基堆积密度,t/m3 K 根据煤堆整体压实程度情况进行调整的经验系数,取0~1之间的值

6.4.2对于推煤机等机械反复碾压条件下形成的

更化。该地面内任意两点的高程差不宜大于0.2m

立储煤场区域独立测量空

储煤场区域独立测量坐标系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宜将测区内储煤场地面水平面 作为测量基准面或相对高程起算面,也可以储煤场最低高程点所在的水平面作为测量基准面或相对起 算面;坐标原点宜选在所测区域的西南角基准面上某一点,作为测量基准点,纵轴X轴选在测区西 边,正方向由南到北,横轴Y轴选在测区南边,正方向由西到东,Z轴垂直于水平面XOY。坐标系宜 以m为单位。 注:测量平面坐标系与笛卡尔直角坐标系、计算机屏幕坐标系的不同

7.3.3测量控制点的布置与坐标测量

7.3.4煤堆形状测量

7.3.4.1使用便携三维激光测距仪

a)在每一控制点安置便携三维激光测距仪作为测量站点,同时测量仪器扫描点距离控制点位置的 高度。按仪器说明书要求开启、设置和使用仪器。 b)采用极坐标法重点测量每一特征线【如顶(底)部边缘线、煤堆层面变化的棱角线、坡角线、 坡脊线、坡谷线、马鞍线」上的重要特征点(如堆顶点、堆脚点、洼地中心点、鞍部最低点、 坡度变化点)的坐标,特征线上其他位置和煤堆表面其他位置每隔0.5m左右,测量一个点的 坐标。每站测量结束后应及时保存被测点(激光照射点)相对于以该测站控制点为原点的坐标 系的坐标数据 c)如果煤堆形状比较复杂,不能做到全方位、无盲区扫描,在测量过程中可采用“自由设站法 加密测量控制,同时在加密控制点测量煤堆表面扫描点空间坐标。

7.3.4.2使用自动三维激光扫描仪

a)在每一控制点安置自动三维激光测距仪作为测量站点,同时测量仪器扫描点距离控制点位置的 高度。按仪器说明书要求开启、设置和使用仪器。 b)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和煤堆表面通视条件,确定扫描方案和扫描范围,按正常分辨率对整个测量 表面自动高速扫描,确保扫描全方位、满覆盖、无盲区。每站扫描结束后应及时保存该仪器以 该测站控制点为原点的坐标系的坐标数据。

7.3.4.3使用机载激光扫描仪

DL/T18782018

a)按照全方位、满覆盖、无盲区的扫描要求,在堆取料机悬臂、行车等运煤设备适当位置或在专 门的机械运行平台(转台)上,安装一个或几个二维激光扫描仪,同时在这些机械设备(平 台)适当位置安装必要的测量装置,如角度编码器、行程编码器。 b)按仪器说明书要求开启、设置和使用仪器。先测量扫描仪在起始扫描位置的坐标。依靠运载机 械匀速运行,激光扫描仪以预定的频率对煤堆表面进行连续断面扫描获得煤堆表面扫描点二维 面(垂直面)坐标,减缓机载设备行进速度和增加扫描线的密度可增加扫描点的数目。扫描结 束后应及时保存该仪器的测量数据。 c)如果煤堆形状比较复杂,不能做到全方位、无盲区扫描,可在适当控制点采用便携激光测距仪 对盲区补充测量,并将补测结果与原先测量结果合并。

7.3.5数据处理与体积计算

应运用三维散乱数据可视化技术编制专用软件处理煤堆表面测量数据,软件宜具有(但不限于) 以下功能: a)根据煤堆测量结果、仪器高度和控制点的坐标,将各测站扫描点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转换为当 前控制网所设坐标系下的坐标,得到拼接后的煤堆表面点云数据。 b)数据分析与优化包括意外数据(噪声数据)的过滤、剔除,亢余数据的裁减,多视点云数据的 对齐,数据的插补等。 编辑点云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和曲面重构,建立煤堆数字高程模型和三维立体模型。 d) 按积分原理进行煤堆体积计算。如果基准面上存在非煤物体或建筑,应扣除其预先测定的 体积。

对于每一区域内的煤堆,其体积计算结果应准确到0.01m,以至少两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报 出。同时按适当比例尺给出煤堆测量点云图、等高距为0.5m~2m等高线图(见图1)和经过光照与 消影处理的三维透视仿真立体图(见图2)。如果煤场有多个区域即多个煤堆,还应给出煤场煤堆地 形图。

桌煤堆从高程5m起等高距为1m的等高线示意

DL/T 1878 201

经光照和消影处理后某煤堆三维立体透视示意

连续测量2次,其相对偏差不应大于2%;或连续测量5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不应大于1%

8库存煤量盘点结果计算

8.1库存煤量盘点结果采用标准煤表示QCR 9224-2015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按式(8)、式(9)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9库存煤盘点报告编写要求

G=DxV D×V×Onel G. 29.271

盘点结束后,盘点机构应按规定格式、术语、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编写库存煤盘点报告,包括 (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报告名称、编号、页号及总页数。 b)报告目录。 c)储煤场基本情况,如编号位置、类型、大小、分区、存煤概况。 d)各分区库存煤采样、制样和化验报告。 e)各分区库存煤密度测定报告。

DL/T18782018

f)各分区煤堆体积测定报告。 g)库存煤盘存结果宜包括储煤场每一区域煤堆库存煤量、煤质、密度和煤场煤堆地形图、煤堆点 云图、等高线图和三维透视立体图等。 h)参加盘煤人员MT/T 943-2019 矿用低压交流软起动器,以及报告编写、审核和批准人。 i)盘煤日期、天气情况及其他需要报告的信息。

f)各分区煤堆体积测定报告。 g)库存煤盘存结果宜包括储煤场每一区域煤堆库存煤量、煤质、密度和煤场煤堆地形图、煤堆点 云图、等高线图和三维透视立体图等。 h)参加盘煤人员,以及报告编写、审核和批准人。 i)盘煤日期、天气情况及其他需要报告的信息。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