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从策划到实施的规划创新实践.pdf

57-从策划到实施的规划创新实践.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3.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891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57-从策划到实施的规划创新实践.pdf

店铺名称:老徐设计素材北京北京

特色风貌;“十字一环、蓝轴绿轴”完整地予以实 施,真实地展现了人工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弹 性兼容”为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做了充足的预留;战 略性的产业选择为科学城注入永续的发展动力。 在此阶段,进行的一系列规划编制,以及大规 莫基础设施投入和起步区的先行建设,有力推动科学 城的合理有序发展。

环境优化的使命(表1)

产业园区是城市产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 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度城市化地区城市 发展面临着转型,其中产业园区的转型发展显得尤 为重要。广州科学城地处广州市萝岗区,位于大观 路以东,广深高速公路及科林路以北,北二环高遂 公路以西,广汕公路及开创大道以南,规划总面积 22.74km²。广州科学城自1998年奠基即重视创新环 境、投资环境、人居环境的建设,已逐步发展成为产 业结构先进、创新能力突出、经济效益可观、生态环 境良好的产业新区,是我国新一代产业园区的典范。 2005年成立萝岗区至今,广州科学城逐步开始由产 业新区向综合新城转变的探索和尝试。本文寄希望于 对广州科学城规划历程的回顾与总结,在理论上丰富 我国产业园区转型路径的探索,同时对当前产业园区 的规划实践给予一定的借鉴。

GB/T 26918-2011 选煤厂 煤的转筒泥化试验方法二、广州科学城规划与建设历程

根据广州科学城发展历程中的四个主要关键性 时点,划分出起步拓荒、快速发展、成熟转型、提质 扩容四个阶段,各阶段分别完成或正在承担着夯实发 展基础、产业空间建构、城市功能培育、功能提升与

1.起步拓荒阶段(1998—2002年) 在科学城奠基同时,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管委会同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规划研究,《广州科学 城总体规划(1998一2020)》整合并吸收了各个规 划的优秀成果,是全面指导科学城建设的重要规划。 2001年广州科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吸引了 国际知名机构参与,方案得以优化和整合。该阶段为 科学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分散布局,集中开发” 的生态规划方法构建了科学城生态城市和山地城市的

2.快速发展阶段(2002—2005年) 2002年5月,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实现

州科学城各发展阶段规划编制情况

广州科学城发展的重点节点及发展阶

“四区合一”的管理模式,广州科学城正式纳人开发 区的开发序列,同时享有审批详细规划、办理土地出 让等市一级权限,大大缩减了项目审批时间和流程。 此期间先后编制了科学城首期和二期控规,总体规划 中的规划定位、功能分区、产业选择等结构性内容得 以贯彻落实,规划形成“自由式+部分方格网式”的 昆合式道路网结构,充分适应山地特点和产业用地的 需求,非定位路的设置使地块的出让具有相当的灵活 性和弹性。 在此阶段,广州科学城已累计投入近76.04亿元 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包括光宝产业园、广东软 件园、广州国际孵化器等重点项目,初步建构起以 高新科技研发为主的产业结构体系。

店铺名称:老徐设计素材北京北京

店铺名称:老徐设计素材北京北京

广州科学城生态收感性分

表2 各阶段主要规划对比分析 名称 广州科学城总体规划(1998—2020) 广州科学城二期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 广州市萝岗区区域发晨规划 科学城、永和、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 内客 编(在编) 编制时间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2012年 规划 1998年科学城奠基,多个专项规划成果需要总体规 落实总体规划,“四区合一”后缩短萝岗区设区,向综合服务职能完善的成熟城 广州提出“123”城市功能布局,科学 背景 划进行统筹和整合 科学城项目建设周期 区转型 城将重点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成为 都会区功能、人口蔬解的主要承载区 以科学技术的开发应用为动力,以高科技制造业为主 科学城是以高新技术制造业为基础, 以环保产品制造、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生 规划目标 导,配套发展高科技第三产业,使科学城成为具有高 推动科学城研究和开发,最终发展为 物工程及新材料、新能源制造为主导产业, 高新科技产业、区城性总部以及生产性 与定位 质量的城市生态环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高效率 配套发展高科技第三产业,使科学城成为 服务的集聚区,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 的投资管理软环境的产、学、住、商一体化的多功 城区 宜居山水新城 能、现代化新型城区 功能完善,各类用地比重适当;控制开发强度和人口 “自由式+部分方格网式”的混合式 规划理念 道路网结构,适应山地和产业用地的 从萝岗全区角度把握空间、产业、城乡发展 聚核:规模化打造公共服务中心地区: 规模:保护区内山地、涌谷生态资源,遵循“山水城 的整体性;实现工业园区向综合配套功能新 与发展思 扩容:依托轨道交通完善生活居住空 市”理念;土地利用性质具有兼容性,做到规定性和 路 通过居住用地的合理分配和完善的公 城区转型,改善职住失衡状况;保护和体现 间;转型:结合产业升级趋势调整用地 灵活性的统一 共交通体系,实现人口的就地平衡 萝岗区的生态特色 功能;提质:提升地区空间环境品质

4.提质扩容阶段(2011年至今) 2011年的《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纲要》明确了“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 心”的总体布局。科学城、萝岗中心区作为东部山水 新城西部组团的核心,将重点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 施,成为都会区功能、人口疏解的主要承载区。为应 对发展背景的转变,科学城控规修编提出“疏密有 致,山水特色,聚核扩容,转型提质”的总体发展策 略,将科学城打造为高新科技产业、区域性总部及生 产性服务的集聚区,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宜居山水 新城。 在此阶段,提升现代服务功能、塑造待色环境及

三、广州科学城规划变迁的特征

1.规划定位:由产业园区走向宜居新城 广州科学城的规划定位自2005年成敦转型所

编以科学城现状建设情况为基础,对空间结构进行重 新梳理,改变之前以产业类型作为组团的划分方式, 以组团主导属性为依据划分形成先进制造、高新研 发、综合服务、现代服务四类组团。

4.控制指标:由均一开发走向地尽其用 萝岗区成立、轨道交通规划以及广州市《关于 香度提高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的意见》和《广州市产业 用地指南》的出台,对科学城的土地利用方式提出了 新的要求,因此快速发展时期与提质扩容时期的控规 在控制指标上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为保证土地资源 的集约高效利用,取消了一类居住用地的设置,提高 居住用地、科研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的开发强 度,同时打破了城乡土地双轨制的束缚,村经济发展 留用地参照城市各类用地的控制恶要求。

、广州科学城规划历程的特色与创新

,“山城一体”的生态规划方法 广州科学城属珠江三角洲北部边缘的丘陵地 貌,地势北高南低,由高丘陵向平缓丘、台地及冲积 平原过渡。为了在开发建设中保持科学城良好的山地 主态环境,避免“建设性破坏”,运用生态规划方 法完成了《广州科学城生态规划与建设研究》专题报 告,并将成果贯彻落实到科学城总规及控规中,确保 规划理念付诸实施(图9)

2.与发展阶段和时代背景相同步的规划动态调

自1998年奠基以来,广州科学城既经历了产业 园区自身发展演变的若干阶段,同时也受到外部环境 变化的一系列影响,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得益于及时根 据发展阶段和背景的变化组织规划的新编和修编。 如2005年萝岗区成立,组织编制《广州市萝岗区区

店铺名称:老徐设计素材北京北京

域发展规划》以指导全区的发展战略和功能布局, 2011年为落实广州“123”城市功能布局和东部山水 新城总体规划,组织开展《科学城、永和、东区控制 性详细规划修编》。

回顾广州科学城的规划和建设历程,不难看出 在从产业新区向综合新城转型是产业园区发展的一般 规律,广州科学城先后经历了夯实发展基础、产业空 间建构、城市功能培育、功能提升与环境优化等四阶 段发展路径,其发展特征的转变能够从规划定位、空 间结构、用地类型和控制指标及其他方面体现出来; 广州科学城的成功同时得益于规划编制、规划组织以 及规划实施三方面的创新与协同。 对于广州科学城实施机制的回顾与总结仍有待 进一步挖掘,各个因素如何作用于空间发展、是否能 够形成具有一般意义的机制规律、机制本身的动态调 整规律又是如何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特别感谢广州开发区城市规划信息编研中心 刘永锋、陈禽羽对本文的指导与帮助。)

3.全面系统的规划成果体系 从1999年起,先后编制完成了《广州科学城总 体规划》、《广州科学城首期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 和《广州科学城第二期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三个 法定规划,编制了《广州科学城地区交通规划》、 《广州科学城竖向规划设计》等十几项专项工程规 划。形成了以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主体,各 层次规划研究和各专项工程规划为深化和辅助的规划 体系。

3.全面系统的规划成果体系

五、广州科学城规划实施机制

1.系统设计,分步实施 科学城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摆脱传统的企业建 在哪里道路修到哪里的模式,而是采取了统筹考虑、 系统设计的方法,以总体规划为基础,分片区、分专 业进行组团式招标设计,避免了因不同设计单位采用 不同标准而产生的整体不协调;同时优先实施主干路 网,后实施次干路网,在主干路网建成后,便于企业 现场踏勘、选址,且可根据项目用地要求适时调整次 王路风

2.建设管理主体的变更与发展阶段要求相适应

1998年开始,科学城建设由开发区社会事业 局、国资公司等作为建设业主,各总公司作为代业主 实施专业化管理;2000年,科学城土地开发建设中 心成立,作为科学城开发的建设业主,负责征地、拆 、七通一平等工程的建设;2012年,萝岗区整合 全区多个单位的建设项目管理职能,成立政府投资建 设项目管理中心,包括科学城在内的全区政府投资建 设项目统一由区建设项目管理中心管理。科学城的建 设管理主体由多头分散逐步转向适度集中。

3.规划的循环反馈、检讨调整机制

科学城各项规划在编制过程中一直强调可操作 性,但是大量的招商项目,尤其是一些对用地有特殊 需求的项目往往很难在规划阶段预测。因此,在规划 实施中,适时的循环反馈、检讨调整机制十分重要。 在不改变用地性质、主要原则、主要市政道路规划的 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项目需求对路网结构、地块划 分模式等进行细化和完善。

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实施

店铺名称:老徐设计素材北京北京

(关键词】 [Abstract]

作为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的重要区段和未来城 市中央商务区组成的核心部分,广州珠江新城的规划 建设,可以说是广州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提速及城市 空间拓展优化的代表作,本文将对珠江新城CBD2C 年规划建设进行全面回顾,从中梳理归纳成功经验, 以期对其他城市有所参考。

二、珠江新城的建设历程

广州珠江新城,北起黄埔大道,南至珠江,西 侧以广州大道为界,东侧为华南快速干线,用地面积 约6.19km²,核心区约1.2km²。 为实现市政府提高广州中心城市地位、建设国 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同时,为了避免商务办公建筑分 散而无法形成集约优势,并为地铁等城市重大基础 设施建设筹集资金,珠江新城CBD建设自1993年启 动,至今恰好20年。这期间经历了缓慢发展、规划 金讨、轴线设计及迎亚运建设几个重要阶段,在后亚 云时期的今天,珠江新城CBD已成为当下广州最具 活力的城市中心及活动空间。

二、珠江新城规划设计过程回溯简析

珠江新城得天独厚的区位承载着广州未来的希 望,但是所面临的外部发展条件一直在发生剧烈的变 化,在此过程中几个规划阶段和其中代表性方案,则 体现了每个时期规划引导的目标和设计调整的方向。

1.托马斯方 2.93版控规(土地利用规划图) 3.珠江新城规划检讨(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图 4.广州市城市中轴线广场器构成分析

1.从区位选址到规划检讨 珠江新城的选址,处在未来城市发展三大组团 交汇的地理中心、新旧区交汇处,属于中心型与沿江 型的结合,并临近城市主干道,为将来CBD交通的 可达性、便利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沿江的发展, 更有利于塑造一个生态景观环境俱佳的CBD。 1993年,以美国托马斯规划服务公司(Thomas Planning Services.Inc.Boston.MA)方案(图1) 为基础编制了珠江新城第一版“93版”控制性规划 (图2)。这一版控规将珠江新城的地域划分成规整 的方块,CBD核心区长条形“轴线”的设计中规中 矩,却没有突出特点,对珠江新城乃至全广州的整体 城市结构没有起到引领的作用。 建设初期,由于宏观经济调控和金融危机、土 地供应市场失控、CBD配套设施建设未跟上及原方 案欠缺城市设计引导而活力匮乏等原因,珠江新城 的建设很长一段时间陷入缓慢甚至停滞阶段。2001 年,为进一步有效导控和推进开发建设,按照广州建 设国际大都市、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完 善新城市中心的功能、建立良好的整体空间形态,受 广州市人民政府委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 院启动了“广州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检讨” (图 3)工作,这是珠江新城CBD规划建设历程中一个重 要的起飞点。 规划检讨结合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目 标,对珠江新城的定位进行较大调整和提升,提出 了珠江新城是集金融、商贸、文娱、行政和居住等功

证规划延续性、保障既定利益平衡的前提下,在提高 公共服务设施、环境质量和市政配套设施水平方面加 大了力度。规划检讨明确了珠江新城市级文化中心的 具体内容为歌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和青少年宫等四 大公共建筑;改变了小地块开发“楼看楼”模式,原 规划约440个小地块整合为269块综合地块开发单元 (街坊),采用建筑周边围合的布局方式,将楼群间 的绿化集中设置,最大化街坊公共花园;丰富了交通 系统的多样性,将“东风路”式的交通干道和“上下 九”式的骑楼式商业步行街进行合理组合,并提出了 由高架步行道、地下人行隧道、步行街构成的立体化 步行系统;同时强调了一个必须通过举办设计竞赛才 能确定方案的地标性建筑系统,用制度保证创造出有 艺术特色的城市形象。 2003年1月,《珠江新城规划检讨》替代了原有 规划,成为指导珠江新城下一步深化设计和建设管理 的法定依据,CBD发展逐步走上正轨进入快车道。 2.从轴线规划研究到广场城市设计 1995年,在93版规划即托马斯方案的基础上,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按照二维平面规划的土地控制 条件,将珠江新城规划转化为三维层面,这次规划是 对珠江新城空间形态的初步设想。 1999年4月,市政府委托同济大学进行《广州市 新城市中轴线规划研究》 (图4),该研究决定建设 12km长的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CBD是其中的重

要区段。这次研究运用空间轴线的设计手法,使广州 整体空间脉络清晰化,初步确立了珠江新城的整体结 构应以南北轴线为主干,通过多层次公共空间相互联 系。这份研究成为了此后珠江新城CBD城市设计的 缘起。 1999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组织了“新城市中 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方案咨询”(图5),最终 决定在华工院方案的基础上综合其他二家方案作深化 设计并编制城市设计导则。这次方案咨询确定了珠江 新城轴线“宝瓶型”的最终形态,不仅确保了南北方 向轴线的标志性,将新城市轴线作为绿轴串连南北的 山水要素与开放空间,收放有序的广场设计手法,张 弛有度地加强了与周边建筑的关系,而花瓶状的广场 外轮廊的可辨识性也更贴合广州“花城”的特色。 2001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组织“珠江新城中 央广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 (图6),对珠江新城中 央广场的城市设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此基 础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与美国SWA 设计集团(TheSWAGroup)共同对珠江新城中央 广场城市设计方案进行深化(图7)。深化方案提出 了符合广州整体城市结构发展、具有时代感的“百川 归海、都市绿舟”的设计主题,融合了开散的轴线、 顺应自然、联系城市、岭南特色等重要的规划设计理 念,最终明确了珠江新城CBD中央广场的主题,确 定了珠江新城CBD中央广场的空间序列构成。 上述的一系列城市设计方案和研究,从轴线定 位到具体的广场设计,抓住了广州新城市中心区的 发展的脉络和思路,不仅明确了珠江新城CBD在新 中轴线中的地位,也最终确定了珠江新城广场的空间 形杰,主题和内涵

3.从多层空间规划到建设方案实施

广州取得 发展也站到了一个新的平台。2005年,广州市城市建 设委员会组织“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及中 央广场建筑方案设计国际招标”,最终确定由德国欧 迈亚设计咨询公司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深 化完成方案。欧博迈亚的“火山”方案,将珠江新城 核心区的中央广场地下空间设计与地面景观设计结合 起来,形成一个地上地下完整的景观体系,创造一个 吸引人的集文化、娱乐、商业于一体的多功能地面和 地下空间。“火山”,寓意着珠江新城内含着巨大的 能量,将推动广州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图8)。 同期,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完成《珠江新城 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深化方案》,确立了全国最大最复 杂的地下综合体,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公共交通

店铺名称:老徐设计素材北京北京

为主体、结合其他交通形式并行及完善的立体人行系 统和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并实现过境交通和进出地 块交通、快慢交通分离,公共通道、停车场等资源共 享的目标,通过多元化的交通方式,将珠江新城广场 与全市居民联系起来,实现广场的可达性。 2009年,为提升广州亚运会重要的公共活动空 间形象,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组织开展了新 城市中轴线北段地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要节点的修建 性详细规划,加强了珠江新城东西向的空间联系。同 时,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了海心沙岛 亚运公园整体规划与设计,对海心沙岛进行了以配合 亚运主题的重新规划。此外,广州还开展了广州市珠 江新城核心区步行系统实施规划和二层步行系统的相 关研究(图9)。 这个阶段是对珠江新城CBD的设计深化与实施 阶价段,在上一轮基本轮廊成型的基础上,完善了广场 设计,加快了建设的步伐,政府集中力量投资建设核 心区的大型公共建筑,如歌剧院、博物馆、图书馆 少年宫等,完盖了核心区的空间形态与城市形象。

三、珠江新城CBD规划建设历程的启示

CBD规划建设的20年风雨历 可以总结出以下四点经验和亮点

1.珠江新城的规划和设计存在于一个长期动态 调整的过程 可以说,珠江新城CBD的建设所面临的外部发 展条件一直在发生烈的变化,而珠江新城的城市规 划作为一种内在的组织手段,不断引导着珠江新城的 空间发展。不难发现,珠江新城的规划一直处在一种 滚动的状态,是一个经历过反思和检讨而逐步成熟的 过程,这其中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1)1993—1999年珠江新城建设初始阶段 对珠江新城建设的初步设想阶段,明确了珠江新城 的选址、定位和整体分区,对空间形态的城市设计研 究是基于二维平面规划向三维立体转换的土地控制。 (2)2000—2004年发展调整阶段 这一阶段的规划研究主要是建立在对城市发展 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已有规划进行了检讨,加强 了城市设计的研究,并把城市设计转化为城市管理文 件,集中对核心区的公共空间做出较大调整。 (3)2004—2007年全面建设阶段 主要是对珠江新城核心区公共空间的深化设计 和研究,编制的成果主要以专题的形式进行。 (4)2007年至今CBD雏形形成阶段

店铺名称:老徐设计素材北京北京

2.完整的城市设计成果体

2.完整的城市设计成果体系 结合珠江新城空间发展的自身特点,与法定规 划相辅相成,为推进珠江新城空间演进完善的城市设 计成果体系。1999年的《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规划 设计研究》,首次对珠江新城提出了概念性的城市设 计框架,此后,陆续开展了《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 新城段城市设计》、《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城市设计国 内咨询方案咨询》等,深入研究了珠江新城的城市设 计成果,对地块开发进行引导和控制。实践证明,应 当将控规的编制成果和城市设计研究有效地结合,才 能有效地指导和促进城市建设。 3.以中轴线广场和地标建筑为统领整合城市环境 珠江新城CBD的空间塑造,是通过精心设计的 广场,结合四大公共建筑和东塔、西塔等地标性建 筑,将东西两侧城市空间连接起来,对整个区域的 空间结构予以协调控制。广场设计中利用各种景观 元素,形成形式各异的室外环境,运用下况广场、庭 院、灯光及步行台阶等不同的空间感受,将各平面层 此紧密相连,并与周围的建筑空间紧密结合,把自 然景观引入地下,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形象。

的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作为中央商务区的中轴广场: 将地面景观与地下空间相联系,创造了一个集文化、 娱乐、商业于一体的多功能地面和地下空间,采取了 先进的集运系统、人车分流、轨道交通、地下“循 环”、智能化防灾系统、空间资源共享等六项规划措 施,整合了区域内各类综合设施和周边建筑的地下空 同。在成功打造广场地下空间的基础上,继而完善珠 江新城综合交通系统和景观工程。

4.以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为依托的建设实施

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是广州市规模最大、最重要

搜们回潮子 殊江新城建成的历程,也应该部析 其背后的规划设计思想与城市建设实践不断相互作 用、动态推进的过程,反思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应思 考如何解决规划管理滞后于单位地块的建设、造成了 二层步行连廊等交通工程实施困难的难题;思考如何 延续欧博迈亚原“火山”方案的创意,将地面景观和 地下空间开发更好地结合,从单一的功能实现到综合 景观提升;思考如何贯彻03版规划检讨所确定的通 过举办设计竞赛完成地标性建筑系统的初裹,实现用 制度保障城市形象艺术特色的创造;思考如何循着新 型城市化所倡导的绿色低碳、生态优先、智慧引领的 城市规划建设新思路,进一步修正、优化和提升珠江 新城CBD规划设计。2010年的亚运会成功在世人前 展现了珠江新城CBD,未来的珠江新城,将作为广 州新中轴线的核心部分,与琶洲会展区、天河金融城 共同打造未来广州大商务区。成为广州在世界范围内

从控制发展区到空港都市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周边地区规划回顾

edDevelopmentAreatoAirportEconomic of SurroundingAreaPlanningof BaiyunInte

店铺名称:老徐设计素材北京北京

发展要求为“有控制的适度发展”,认为机场周边地 区受到噪音、流溪水源保护、航空限高等影响下,除 机场核心区(即机场红线范围及机场北部物流园区) 外,对机场周边大部分地区采用较为严格的控制导 向,划定了机场保护隔离区以及机场周围控制区, 般情况下不得作为城镇建设用地(图2)。此外,该 规划整合机场周边新华、人和、太和等6镇规划,提 出组团化的发展模式,对各镇功能组团结合空港经济 进行了指引(图3)。该规划提出的机场绿化隔离带 在规划建设当中一直得到贯彻与保留,对机场周边景 观、预留发展用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场及周边地区多轮规划进行回顾与反思,尽管在不同 时期、不同政策背景下,机场及周边规划的规划理念 发展思路会有所不同,但是仍遵循着机场自身的发 展规律,功能逐步复合多元,更加注重与城市的互动 发展。通过对比分析,以期对其他城市机场及周边地 区规划有所启发。

向,划定了机场保护隔离区以及机场周围控制区, 般情况下不得作为城镇建设用地(图2)。此外,该 现划整合机场周边新华、人和、太和等6镇规划,摄 出组团化的发展模式,对各镇功能组团结合空港经济 进行了指引(图3)。该规划提出的机场绿化隔离带 在规划建设当中一直得到贯彻与保留,对机场周边景 见、预留发展用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2.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宏观区域背景 下的产业布局规划 该规划是以空港经济为核心,突出产业布局为 重点的政策性、战略性规划,没有明确的布局方案。 规划以产业发展为切入点,以航空运输业、临空现代 服务业、临空制造业三大产业类型为核心,以较为宠 观视角,将上述三大产业类型及其相关联、影响辐射 的产业在较大空间范围内进行布局,形成了“一核两 油区”的布易结。业外该规划损出了一系列兰

二、机场周边地区规划的演变:从严格控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及周边地区经过了多轮规 划研究,规划指导思想从最初严格控制发展逐渐转向 了建设功能复合、集聚高端服务为核心的空港都市 (表1),实际上这种转变是与空港经济发展相对应 约,从最初以空运为核心的第一代空港逐发展为以 客货为主体,信息流、资金流并重的第四代空港都市 功能区。以下采用对比方式,就白云机场周边地区规 划的演变进行分析。

2.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宏观区域背景 下的产业布局规划 该规划是以空港经济为核心,突出产业布局为 重点的政策性、战略性规划,没有明确的布局方案。 规划以产业发展为切入点,以航空运输业、临空现代 服务业、临空制造业三大产业类型为核心,以较为宏 观视角,将上述三大产业类型及其相关联、影响辐射 的产业在较大空间范围内进行布局,形成了“一核两 轴四区”的布局结构。此外,该规划摄出了一系列关

1.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周围地区整合规划:控制 导向的整合规划

该规划在《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规划整理所得

店铺名称:老徐设计素材北京北

足进幅空产 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建议,对促进广州空港经济发展 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 “三港联动”、“港城一体”策略下 的空港都市规划 该规划是专门针对机场及周边地区编制的总体规划,有明确 的规划范围,有明确的用地布局方案,深度达到分区规划,部分达 到控规深度。该规划从研究机场及周边地区发展空港经济的规律入 手,明确了空港经济的“圈层辐射”发展模式以及空港与中心城市 之间“轴带发展”的布局模式,以此为基础,通过深入分析机场与 周边各大功能组团的关系后,划定空港经济区的范围,并将广州北 站、大田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站等重大基础设施纳入空港经济区范 围,通过国际机场、区域性综合枢纽、全国性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 站的“三港联动”方式,强化客流、货流、物流间的联系,带动整 个空港经济发展。 同时,规划十分强调机场与中心城区、副中心城区的联系,通 过临空功能与城市功能的互动发展,以功能整合为核心,实现“港城 体”的发展模式,并将“港城一体”策略通过机场与广州北站、 花都副中心的发展轴线,机场与中心城区的发展轴线,在空间上进 行落实,最终形成 城双廖三港五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图4)。

三、新的探索: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的规划特色

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通过深入研究机场及周边地区功能及空 间布局的国际案例,遵循空港经济发展规律,总体上做到“地尽其 用”,即在保护整体生态环境前提下,在合理位置布置合适的功能 并遵循集约式发展模式,从严格控制导向已经转变为“地尽其用” 的空港都市模式。规划特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借鉴空港经济“圈层”布局模式,合理布局临空功能 根据约翰·卡萨达的相关理论并借鉴阿姆斯丹、戴高乐等国际 机场的经验,以机场为核心,在不同的时空距离范围内,将呈现出 与空港相关联的不同功能并呈“圈层”影响的分布模式。临空功能 包括了航空核心功能(如航空运营服务、飞机维修制造等)、临空 特色功能(如总部经济、商务会展等)及空港都市功能(如公共服 务、居住等),上述功能将以机场为核心分布在2km,2~5km, 5~20km范围内,呈现出“圈层”布局(图6)。本次空港经济区总 体规划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将相关的临空功能按照“圈层”布局模 式,落实到相应的空间上。

2.突出机场“轴带”布局模式,强化与中心城市功能联系 通过对法国戴高乐国际机场、美国杜勒斯国际机场等案例研究 (图8、图9),发现空港除了具有明显的“圈层”布局外,从更大 范围看,机场与中心城市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轴带”布局特征。根 据这一研究结论,规划中强调了机场与广州中心城区、机场与花都 副中心的功能联系,打造了纵向与横向两条发展轴线,承载着临空

店铺名称:老徐设计素材北京北京

相关的高端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功能、强化空间 联系,以此带动整个空港经济区乃至广州北部地区 的发展。

3.遵循机场核心的发展规律,优化机场红线范 围内的功能布局 根据对韩国仁川国际机场、迪拜国际机场等案 例研究,机场红线范围内不仅仅是筒单的航空运营服 务,还包括了商业、商务会议、休闲等一系列复合的 功能,形成相对完善的“空港小世界”。根据上述研 究结论,规划中对机场红线范围内的功能布局进行了 深化与优化,超过40km"红线范围内的用地不仅仅是 区域性交通设施用地,规划结合广东省机场集团的发 展设想,将机场内部功能细化为机场核心功能、航空 维修制造、航空货运、综合保税、机场综合服务、商 务会展、商务办公等7大功能,通过完善内部功能、 细化用地布局,保证未来在机场内部基本的服务功能 得到保障。

逐步深入,空港及周边地区不再单纯是以控制为主 导,而更加注重“地尽其用”,功能更加复合、空港 周边集聚了更多的临空高端服务。 随着国家对航空经济的重要,机场及周边规划 与开发也逐浙成为热点。空港及周边地区规划布局从 总体上看应注重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1)机场及周边地区的功能布局应考虑“圈 层”布局模式,在不同圈层布置与之相对应的临空 功能。 (2)注重机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着重打造机 场与中心城区发展“轴带”,强化机场与中心城区在 功能上、空间上的联系。 (3)空港经济的影响边界具有模糊性,不局限 于机场周边地区,可能延伸至距空港区很远的地区, 因此,空港及周边地区规划应从更大范围予以考虑。 (本文是对《广州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2013)》 项目引发的思路,感谢德国ISA意厦国际规划设计集团 对项目的支持,感谢其他项目组成员的亲勤工作。

广州新日云国际机场同边地 自20世纪子 始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其间经历了多轮规划,通过 对这些规划回顾,从中可以看出空港经济发展阶段的 变化,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周边地区的规划反应了变 化的趋势:第一代空港城规划更加注重空港内部功能 安排,对于机场周边地区由于受到噪音影响、净高等 限制,基本上采取的是控制导向的规划策略;随着空 港经济逐步发展,对空港及周边地区成功案例研究的

面向实施的城市更新管理

以广州市“三旧”改造为例

颗寿华周敏吴军 Lai Shouhua Zhou Min Wu Jun

店铺名称:老徐设计素材北京

纵观近现代全球城市发展历程,城市更新是当 代世界城市发展中难以回避的命题。与其他发达国家 类似,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 的快速发展)后,住房破旧、居住拥挤、交通堵塞、 设施短缺、用地使用低效、用地功能与区位不匹配等 系列城市问题已开始在中国的许多城市(特别是特 大城市)凸显,新型城市化道路正面临巨大挑战,城 市更新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若缺乏切实、有 效的城市更新管理,则城市更新要么难以实施,要么 一历史风貌遭受破 坏、传统文化面临失传、旧城人口持续增加、旧城交 通更加拥堵、公益性设施继续短缺可见,科学、 合理的更新规划及实施管理对于城市更新改造具有极 为重要的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州就不断进行着城 市更新的探索。从1990年代的内环路、地铁建设 推动的旧城改造,到21世纪前十年以房地产和环境 整治为特征的新一轮的城市再开发,再到以“粤府 [2009]78号文”为标识的“三旧”改造(旧城镇、旧 房、旧村庄),广州的城市更新与城市发展一直是 同步进行。在大量的城市更新实践过程中,广州积累 了丰富的面向实施的规划编制及管理经验,为其“三 旧”改造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旧”改造功能指引图 “三旧”改造模式指引图 三旧”改造开发强度引导 5.广州市旧厂房用地规划图 6.广州市旧厂房改造分区商业开

、广州市“三旧”改造规划体系及特征

【广州市“三旧”改造规划纲要

州市 改适规划纳要 《广州市“三旧”改造规划纲要》(简称《纲 要》)是广州市“三旧”改造规划体系中的顶层设 计,是从宏观层面对接和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发展要求,对全市“三旧" 改造的原则、目标、策略、类型、功能、规模、强 度、交通、配套设施、历史文化保护、改造时序等各 方面进行的原则安排。《纲要》是市政府指导和部署 全市“三旧”改造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实施总体规划 的重要内容,是“三旧”改造各个专项规划和具体项 目规划制定的重要依据及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工作的重要文件,同时也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推进全 市“三旧”工作、审查和审批改造地块方案的依据。 根据规划编制目的, 《纲要》从行政架构、 理权限、规划引导、政策配套、分期时序等方面提出 了广州市“三旧”改造的策略建议。 《纲要》明确了 各级政府在“三旧”改造中应发挥的作用,其中,市 政府应起统筹、协调和主导作用;各区政府应发挥第 的推进实施。为加强全市统筹引导和综合平衡, 纳 要》提出全市“三旧”资源应整体运作,实现改造资 金的统筹安排,保证“三旧”改造收益优先用于“三 旧”改造项目;同时,为加快“三旧”改造项目的推 进速度,《纲要》还提出应大力推进各区“三旧 改造的决策权、改造收益权等事权下放,构建重心下

“三旧”改造规划是面向实施的城市更新规 划,其体系架构要与城市自身的实际情况、政策导向 及行政管理体系密切联系。首先,广州的“三旧”用 地量大面广、分布零散,且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 各自的改造政策导向也不尽相同,“三旧”改造规划 须对其分别提出建议;其次,不同的管理主体对规 划的要求、定位都不一致,“三旧”改造规划需要 考虑各层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使用目标,以及规划 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再次,广州正在开展新一 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以及控 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的编制工作,各个规划具有相 应的层次性, “三旧”改造规划需与正在编制的规划 充分衔接。 基于以上分析,广州市“三旧”改造规划确 定了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开展,并提出了 “1+3+N"的“三旧”改造规划编制体系,其中, “1”指《广州市“三旧”改造规划纲要》,侧重 于改造总体层面的宏观把握和策略性问题的解决; “3”指分别编制的旧城、旧厂、旧村专项规划,侧 重于改造中观层面的规划管控; “N"指“三旧”地 缺的改造方案或规划控制导则,侧重于微观层面的规 划管控。三个层次的规划相辅相成、层层细化,共同 构筑了广州市“三旧”改造规划的完备体系,

店铺名称:老徐设计素材北京北京

多、权责一致、统筹高效的职能分工体制。 为利于政府更有针对性的对全市“三旧”改造资源 进行管理,利于规划的有效实施,从保障发展和保护资 原角度出发,《纲要》将全市“三旧”改造分为全面改 造(再开发型)与综合整治(非开发型)两大改造类型 和全面改建(重建) (Redevelopment)、整建提升 (Reconstruction)、功能更新(Regeneration) 不境整治(Environmentalimprovement)和生态功能 准护(Restoration)五种改造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 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对 “三旧”地块的改造功能和强度进行了研究,从全市层 面提出了控制原则和指引。 作为全市层面的宏观管控规划, 《纲要》还重点对 家合交通、市政、开散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了较 全面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优化原则、目标和指引。 同时,由于历史文化遗产多位于“三旧”地区(旧城 区、旧村落和旧厂区),与“三旧”改造密不可分,因 比,《纲要》对全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进行了深入 的研究,并针对不同“三旧”类型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原 则和方法,为全市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主动保护、全面 保护的机会。 总的来说,《纲要》作为全市“三旧”改造的统领 生文件,从宏观层面对全市的“三旧”改造提出了原则 生的指导,为其后的规划和改造提供了重要依据。 旧城、旧厂、旧村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包括《广州市旧城保护与更新规划》、 《广州市旧厂房改造专项规划》以及《广州市城中村 (旧村)改造规划指引》,是广州市“三旧”改造规划 的中间层级。专项规划的特点是对接控制性详细规划单 元图则,落实《钢要》拟定的改造目标,划定改造分 区,并以改造分区为单元提出功能、总量、强度等单元 空制指标要求,并对道路、市政、公服、绿地、历史遗 等相应的支撑体系进行调整优化。其中,旧村改造由 干土地和政策等较为复杂,仅编制改造规划指引,通过 首引指导各村具体改造方案的编制。专项规划作为相关 只能部门推进全市“三旧”改造工作、调整控规导则以 及审查和审批地块改造方案的依据。 “三旧”地块改造方案 “三旧”地块改造方案是“三旧”改造规划体系的 最基层部分,直接对接微观层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 管理图则。在各类专项规划指引下,“三旧”地块改造 方案主要研究地块的具体改造方案,并编制控制性详细 规划导则。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和控制性详细规 划导则调整工作,将地块改造方案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体

3.“三旧”地块改造方案 “三旧”地块改造方案是“三旧”改造规划体系的 最基层部分,直接对接微观层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 管理图则。在各类专项规划指引下,“三旧”地块改造 方案主要研究地块的具体改造方案,并编制控制性详组 规划导则。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和控制性详细规 划导则调整工作,将地块改造方案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体 系,成为法定规划,作为“三旧”改造规划实施的依据,

店铺名称:老徐设计素材

“1+3+N"的“三旧”改造规划编制体系确保 了广州从“宏观一中观一微观”上实现了对全市“三 旧”改造工作的总体掌控,使得每一“三旧”改造项 目都有较为充分的规划和实施依据,极大地增强了 “三旧”改造的可实施性。

三、广州市“三旧”改造行政架构及管理

7.广州市“三旧”改造规划体系 3.广州市旧城保护与更新规划改造分区楚围图 2.广州市某旧厂房地块改造总平面方案 10.广州市某城中村改造总平面方案 1.广州大坦沙地区(城中村)改造总平面方案

·广州市“ 三旧”改造规划体系 3.广州市旧城保护与更新规划改造分区楚围图 9.广州市某旧厂房地块改造总平面方案 10.广州市某城中村改造总平面方案 1.广州大坦沙地区(城中村)改造总平面方第

旧”改造工作,其业务管理范围几乎涵盖了“三旧” 改造项目市级权限范围内的所有内容一 包括立项、 国土房管、规划、建设等各项审批、审核事项,真正 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虽然各区也成立了相应的“三旧”改造机构, 但由于管理权限大多集中在市“三旧”办,各区“三 旧”办仅负责本区域“三旧”改造的组织实施工作。 这一阶段广州还没有编制全市范围内的“三 日”改造规划,不能很好地统筹全市的“三旧”改 造工作。面对自下而上的“三旧”改造(特别是旧厂 房)热情,市“三旧”办的“集权”在一定程度上放 缓了“三旧”地块的改造步伐,对遇制“三旧”改造 的无序实施具有一定的作用。

随着《广州市“三旧”改造规划纲要》和《广 州市旧厂房改造专项规划》的出台,市“三旧”办对 全市“三旧”改造工作的总体把控能力增强。为加快 准进全市“三旧”改造工作,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于2011年5月颁布了《关于广州市“三旧”改造管理 简政放权的意见》(穗府办[2011]17号),开始了 “三旧”改造管理简政放权的尝试。按照是否符合现 行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旧”改造项目的管理分为以 下两个方面。

“三旧”改造管理简政放权之后,有效简化了“三旧”改造的审批流程,加快 了“三旧”改造的推进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各区参与“三旧”改造的积极 性。同时,由于有“1+3+N”的“三旧”改造规划体系作保障,“三旧”改造管理 的简政放权并没有带来“三旧”改造工作的“失控”,城市公共利益仍能得到有效 保障。由此可见,“三旧”改造规划体系与行政管理体系是相辅相成的。

“三旧”改造不同于新区开发,它是对于现状建设用地的再次开发,涉及地方 改府、原有业权人、周边居民等多个利益主体。可实施的“三旧”改造必须综合考 虑这些利益主体的改造诉求,既要保障城市公共利益,又不能损害原有业权人的应 得利益,还要尽可能地协调周边居民的利益诉求。在面对“三旧”改造这样大规模 的城市更新“运动”时,广州市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三旧”改造规划及行政 管理体系,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上对“三旧”改造过程进行了有效管 控,确保了“三旧”改造的可实施性,使得广州市“三旧”改造工作能按照规划目 标和规划设想有序推进。

以塞根岛一塞纳河岸协议开发区为案例

伯特里克·夏瓦纳李胜 Patick Chavannes Li Sheng

Patrick Chavannes liSheng

店铺名称:老徐设计素材北京北京

YD/T 3424-2018 通信用240V 直流供电系统使用技术要求【关键词】 [Abstract]

二、法国协议开发区的背景

1950年代,法国面对二战后人口快速增长及住 宅缺乏问题,提出“优先城市化区”(ZUP)、城市 更新(Renovationurbaine)等制度,大规模建设 社会住宅、大型居住区(GrandsEnsembles)以及 拆除重建“不卫生街区”。但在从1962年开始,随 着人们逐步发现这种整体改造策略的问题,如不分旧 街区的好坏,统一拆除;过于强调建设速度以至大型 居住区的功能及设计单调,令城市的特色风貌和景观 快速消失;贫民富现象等。法国协议开发区(Zone d'AmenagementConcerté,简称zAC)于 1967年应运而生,结束了已实行8年的“优先城市化 区”(ZUP)制度。它通过强调建设区更新改造的多 方(国家政府、地方集体、开发商等)组成稳定的伙 半关系协商参与地区开发,以保证城市地区发展的清 晰性和安全性,是法国市镇领域内成片地区公共开发 的最重要程序,同时也是极为有效的规划和城市管理 工具,一直沿用至今。

二、法国协议开发区的定义与特征

自1967年法国《土地指导法》 (LOF)首次损 出协议开发区制度,并于1973年汇编成法国《城市 规划法典》(CodedeI’urbanisme),明确定 义:协议开发区是地方集体或公共机构有机会介入实 现或要求实现土地整治和设施完善,特别是该地方集 体或公共机构已获得或将要获得的区域,并将此区域 转让或给与公共使用者或私人使用者。 ZAC在法国经过近50年的实践,一般具有五个

求,特别是对山区、滨海等地方应有兼容可能性。 (2)如ZAC位于已制定地域协调发展纲要 (SCOT)的区域,应在经济、空间、环境、交通、 居住及公共服务等各方面与后者协调。如ZAC所处地 区没有制定SCOT,它将符合法国“控制城市化”相 关法规。 (3)如ZAC位于已制定地方城市规划(PLU)的 区域,权力机关可根据相关规划文件界定ZAC的范围, (4)如ZAC位于无任何规划文件覆盖的区域 其创建在法律上是不可受理的。 所以,一般来说SC/T 7016.9-2012 鱼类细胞系 第9部分蓝鳃太阳鱼细胞系(BF-2),ZAC只能选择在城市建设区 内。单个ZAC在空间上可以不连续,即可以在某个城 市多个地方同时成立。目前法国多数ZAC均选址在城 市的工业废城或旧街区上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