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pdf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8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7292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pdf

注:1表中stk为钢筋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J账为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

2连接件破坏指断于套筒、套筒纵向开裂或钢筋从套简中拨出以及其他形式 的连接组件破坏。

接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且接头破坏应位于套筒外的连 钢筋。

4.1.1混凝土结构上的作用及其作用效应计算应符合下列规负

1应计算重力荷载、风荷载及地震作用及其效应; 2当温度变化对结构性能影响不能忽略时,应计算温度作 用及作用效应; 3当收缩、徐变对结构性能影响不能忽略时GB 23255-2019 机动车昼间行驶灯配光性能,应计算混凝 土收缩、徐变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4当建设项目要求考虑偶然作用时,应按要求计算偶然作 用及其作用效应;入 5直接承受动力及冲击荷载作用的结构或结构构件应考虑 结构动力效应: 6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制作、运输、吊装及安装过程中应考 虑相应的结构动力效应。 .1.2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 震分组及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性能要求确定混凝土结构的 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措施。 4.1.3采用应力表达式进行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 态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3采用应力表达式

1应根据设计状况和构件性能设计目标确定混凝土和钢筋 的强度取值; 2钢筋设计应力不应大于钢筋的强度取值; 3混凝土设计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强度取值。 4.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根据结构性能以及构件生产、安装 施工的便捷性要求确定连接构造方式并进行连接及节点设计。

4.1.5混凝土结构构件之间、非结构构件与结构构件之间的连

4.2.1混凝土结构体系应满足工程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 能要求。

4.2.2混凝土结构体系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3.1混凝土结构进行正常使用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作用效凡 析时应采用符合工程实际的结构分析模型

4.3.2结构分析模型应符合工

1应确定结构分析模型中采用的结构及构件儿何尺寸、结 构材料性能指标、计算参数、边界条件及计算简图; 2应确定结构上可能发生的作用及其组合、初始状态等; 3当采用近似假定和简化模型时,应有理论、试验依据及 工程实践经验

4.3.3结构计算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满足力学平衡条件; 2 满足主要变形协调条件:

并应满足工程需要的安全性要求

4.4.1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受力状况分别进行正截面、斜截 面、扭曲截面、受冲切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对于承受动力循 环作用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尚应进行构件的疲劳承载力验算。

4.4.2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应采用符合工程需求的混凝土应

6纵向预应力筋的应力取预应力筋应变与其弹性模量的乘 积,且预应力筋应力不应天于其抗拉强度设计值。 4.4.3对大体积或复杂截面形状的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应力分 析和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取值及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4.1.3 条的规定; 2应按主拉应力设计值的合力在配筋方向的投影确定配筋 量、按主拉应力的分布确定钢筋布置,并应符合相应的构造 要求。

4.4.4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最小截

1矩形截面框架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200mm; 2矩形截面框架柱的边长不应小于300mm,圆形截面柱的 直径不应小于350mm; 3高层建筑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60mm,多层建筑 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40mm; 4现浇钢筋混凝土实心楼板的厚度不应小于80mm,现浇 空心楼板的顶板、底板厚度均不应小天50mm; 5预制钢筋混凝土实心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及后浇混凝土 厚度均不应小于50mm。 4.4.5混凝土结构中普通钢筋、预应力筋应采取可靠的锚固措 施。普通钢筋锚固长度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拉钢筋锚固长度应根据钢筋的直径、钢筋及混凝土抗 拉强度、钢筋的外形、钢筋锚固端的形式、结构或结构构件的抗 震等级进行计算; 2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00mm; 3对受压钢筋,当充分利用其抗压强度并需锚固时,其锚 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70%。 4.4.6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

4.4.6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

普通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4.4.6的规定值,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表中d为纵向钢筋直径,hh为梁截面高度

采用;当采用400MPa级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值增加 0.05%采用

注: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房屋建筑纯框架

1注:表中d为柱纵向普通钢筋的直径(mm);柱根指柱底部嵌固部位的加密 范围

2)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 150mm及二级框架柱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肢距不 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应允 许采用150mm;三级、四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 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 3)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应全高加密,且箍筋间距 不应大于100mm。 混凝土转换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转换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特一级、一级

转换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特一级、一级

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0.50%和0.40%,其他情况不应 小于0.30%。 2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梁箍筋应加密,加密 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加密区箍 筋的最小面积配筋率,特一级、一级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173f/ 3偏心受拉的转换梁的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 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沿梁腹板高度应 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6mm的腰筋

4.4.11混凝转换柱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转换柱箍筋应采用复合螺旋箍或并字复合箍,并应沿柱 全高加密,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0mm和6倍纵向钢筋直径的较小值; 2转换柱的箍筋配箍特征值应比普通框架柱要求的数值增 加0.02采用,且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50%。 4.4.12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核心筒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应提高一级采用,已经为特一级时应允许不再提高; 2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段加密配置 轴压比限值应按其他楼层框架柱的数值减小0.05采用; 3加强层及其相邻层核心筒剪力墙应设置纳束边缘构件。 4.4.13房屋建筑错层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错层处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箍筋应 全柱段加密配置: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已经为特一级时应 充许不再提高。 2错层处平面外受力的剪力墙的承载力应适当提高,剪力 墙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1转换柱箍筋应采用复合螺旋箍或并字复合箍,并应沿柱 高加密,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Omm和6倍纵向钢筋直径的较小值; 2转换柱的箍筋配箍特征值应比普通框架柱要求的数值增 0.02采用,且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50%。

1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核心筒剪力墙的抗震等 应提高一级采用,已经为特一级时应允许不再提高; 2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段加密配 轴压比限值应按其他楼层框架柱的数值减小0.05采用; 3加强层及其相邻层核心筒剪力墙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4.4.13房屋建筑错层结构设

1错层处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箍筋应 全柱段加密配置;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已经为特一级时应 允许不再提高 2错层处平面外受力的剪力墙的承载力应适当提高,剪力 墙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50%。

1连接体及与连接体相连的结构构件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及 其上、下层,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一级应提高至特一级, 已经为特一级时应允许不再提高: 2与连接体相连的框架柱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及其上、下层 箍筋应全柱段加密配置,轴压比限值应按其他楼层框架柱的数值 减小0.05采用; 3与连接体相连的剪力墙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及其上、下层 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5施工及验收 5.1一般规定 5.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应确保实现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实施: 2 应制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措施并实施 3应对已完成的实体进行保护,且作用在已完成实体上的 荷载不应超过规定值。 5.1.2材料、构配件、器具和半成品应进行进场验收、合格后 方可使用。 5.1.3应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并做好记录。 5.1.4模板拆除预制构件起吊、预应力筋张拉和放张时,同 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件应达到规定强度。 5.1.5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及影响结构性能 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5.1.6应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代表性部位进行实体质量 检验。

5.2.1模板及支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控制工况进行设计, 并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性要求。 5.2.2模板及支架应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 和位置准确

5.3钢筋及预应力工程

.3.1钢筋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接头试件应从完成的实体中截

5.3.1钢筋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接头试件应从完成的实体中截

5.4.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采取混凝土内外温差控

5.5装配式结构工程

5.5.1预制构件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应进行工艺检验和现场平行加工试件 生能检验:灌浆应饱满密实 2浆锚搭接连接的钢筋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灌浆应 饱满密实。 3螺栓连接应进行工艺检验和安装质量检验。 4钢筋机械连接应制作平行加工试件,并进行性能检验。 5.5.2预制叠合构件的接合面、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的接合面 应按设计要求做好界面处理并清理干净,后浇混凝土应饱满

5.5.2预制叠合构件的接合面、预制构件连接节点

应按设计要求做好界面处理并清理净,后浇混凝土应饱满 密实。

6.1.1混凝土结构应根据结构类型、安全性等级及使用环境 建立全寿命周期内的结构使用、维护管理制度。 6.1.2应对重要混凝土结构建立维护数据库和信息化管理平台 6.1.3混凝土结构工程拆除应进行方案设计,并应采取保证拆 除过程安全的措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拆除尚应分析预加力解除 程序。 6.1.4混凝土结构拆除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和再生利用的原 则,并应制定废弃物处置方案。 6.2结构维护 6.2.1混凝土结构日常维护应检查结构外观与荷载变化情况 结构构件外观应重点检查裂缝、挠度、冻融、腐蚀、钢筋锈蚀、 保护层脱落、渗漏水、不均匀沉降以及人为开洞、破损等损伤。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重点检查是否有裂缝、锚固端是否松动。对 于沿海或酸性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应检香混凝土表面的中性化 和腐蚀状况。 6.2.2对于严酷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应制定针对性维护方案 6.2.3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对结构进行检测与鉴定:

6.2结构维护 6.2.1混凝士结构日常维护应检查结构外观与荷载变化情况 结构构件外观应重点检查裂缝、挠度、冻融、腐蚀、钢筋锈蚀、 保护层脱落、渗漏水、不均匀沉降以及人为开洞、破损等损伤。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重点检查是否有裂缝、锚固端是否松动。对 于沿海或酸性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应检香混凝土表面的中性化 和腐蚀状况。

6.2.3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对结构进行检测与鉴定

1接近或达到设计工作年限,仍需继续使用的结构; 2 出现危及使用安全迹象的结构; 3 进行结构改造、改变使用性质、承载能力受损或增加荷 载的结构; 4遭受地震、台风、火灾、洪水、爆炸、撞击等灾害事故 后出现损伤的结构;

5受周边施工影响安全的结构 6日常检查评估确定应检测的结构。 6.2.4对硬化混凝土的水泥安定性有异议时,应对水泥中游离 氧化钙的潜在危害进行检测。 6.2.5应对下列混凝土结构的结构性态与安全进行监测: 1 高度350m及以上的高层与高算结构; 2施工过程导致结构最终位形与设计目标位形存在较大差 异的高层与高笃结构; 3带有隔震体系的高层与高箕或复杂结构; 4跨度大于50m的钢筋混凝十薄壳结构 6.2.6监测期间尚应进行巡视检查与系统维护;台风、洪水等 6.2.7混凝土结构监测应设定监测预警值,监测预警值应满足 工程设计及对被监测对象的控制要求。

6.3.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取消除安全隐患的措施进行 处理: 混凝土结构或结构构件的裂缝宽度或挠度超过限值; 2 混凝土结构或构件钢筋出现锈胀: 3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锚固端的封端混凝土出现裂缝、剥落 渗漏、穿孔、预应力锚具暴露; 4结构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超标或发现有碱骨料反应迹象 6.3.2经检测鉴定LY/T 2275-2020 中国森林认证 竹林经营,存在安全隐患的结构应采取安全治理措施 进行处理。 633临测期间

6.3.4遭受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爆炸、撞击等自然灾害

6.3.4遭受地震、洪水、台风、火灾

6.4.1拆除工程的结构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短暂设计状况进行结构分析: 应考虑拆除过程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 3 分析应涵盖拆除全过程,应考虑构件约束条件的改变。 6.4.2 拆除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对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不设施采取保护、防护 措施; 对危险物质、有害物质应有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 3 拆除过程严禁立体交叉作业; 4在封闭空间拆除施工时,应有通风和对外沟通的措施; 5拆除施工时发现不明物体和气体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 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 6.4.3拆除作业应采取减少噪声、粉尘、污水、振动、冲击和 环境污染的措施 6.4.4机械拆除作业应根据建筑物、构筑物的高度选择拆除机 械DB32T 3761.16-20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16部分:考场,严禁超越机械有效作业高度进行作业。拆除机械在楼盖上作 业时,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复核分析,并采取保证拆除作业安 全的措施。混凝土结构工程采用逆向拆除技术时,应对拆除方案 进行专门论证。 6.4.5混凝土结构采用静态破碎拆除时,应分析确定破碎剂注 入孔的尺寸并合理布置孔的位置。 6.4.6混凝土结构采用爆破拆除时,应合理布置爆破点位置及 施药量,并应采取保证周边环境安全的措施。

6.4.7拆除物的处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可重复利用构件,应考虑其使用寿命和维护方法; 对切割的块体,应进行重复利用或再生利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