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2T 1092-2018 公交场站设计规范.pdf

DB3302T 1092-2018 公交场站设计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302T 1092-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9328
VIP资源

DB3302T 1092-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302T 1092-2018 公交场站设计规范.pdf

5.4车辆室外运营设施

4.1.1停车坪用地规模依据场站夜间停车需求,按55m/标台~70m/标台确定。 4.1.2停车坪内公交车辆可采用平行式、垂直式和斜列式等方式停放,宜采用垂直式,边角用 据用地条件灵活选取。 4.1.3停车位尺寸应符合CJJ37的规定

5.4.2.1回车道用地规模依据场站夜间停车能力,按10m/标台~15m/标台

5.4.2.1回车道用地规模依据场站夜间停车能力SN/T 2832-2011 食品接触材料 纸和纸板 接触水性或油性食品的纸和纸板提取物的测定,按10m/标台15m/标台确定。 5. 4. 2. 2回车道的:

一长度可根据场站地块形状及占地面积灵活设定。 5.4.2.3用地较困难时,应协调交通管理部门安排利用就近街道回车。

宽度不宜小于5m; 长度不宜小于18m。 5.4.3.2洗车区应配套的污水沉淀池和隔油池

5.4.4.1停车坪和站务用房周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4m的消防通道,并确保

4.4.1停车坪和站务用房周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4m的消防通道,并确保其通畅。 4.4.2消防通道的设置宜结合建筑后退红线的距离设置

5.4.5候车廊和发车位

5.4.5.1乘客下车区和上车区宜分开布置:

5.1乘客下车区和上车区宜分开布置: 一下车区宜布置在公交首末站进口处:

DB3302/T10922018

上车区宜布置公交首末站出口处。 5.4.5.2上、下客区均应布置1个~2个停车位,且不宜超过3个,每个停车位的长度宜为15m 5.4.5.3候车廊宜邻近出入口靠边布置,并避免乘客对车辆正常运行形成干扰。 5.4.5.4候车廊应配备防雨防晒的顶棚、夜间照明、乘客休息座椅、线路指示板等设施。 5.4.5.5对于换乘客流较大的公交首末站,宜设置行人连廊连接下车区和上车区。 5.4.5.6乘客上下车区和候车廊的应按GB50763的规定设置无障碍设施。

5. 4. 6 车辆出入口

5.4.6.1车辆出入口宜设置在次干道或支路上,不应直接设在快速路上。 5.4.6.2车辆出入口与城市人行过街天桥、地道、桥梁或隧道等引道口的距离宜大于80m。 5.4.6.3出口和入口宜分开设置,且宜布置在不同路段上;在场站用地受限时,可设置单出入口或将 出入口设置在同一路段上,同一路段上的出口和入口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0m。 5.4.6.4车辆出入口宽度应为7m11m。 5.4.6.5车辆出入口的一侧应设置行人出入口,并通过人行道与下车站台或候车廊相连。 5.4.6.6车辆出入口与非机动车、乘客出入口宜分开设置,安全距离不小于5m;若合并设置,应用物 理分割。

5.4. 7 站务用房

5. 4. 7. 1空间布局

5.4.7.1.1场站内公交车辆通行区域的净空高度应不低于4.5m; 5.4.7.1.2场站应选择柱网形式,立柱宜采用统一规格,并采用规则的排列形式; 5.4.7.1.3立柱距蓄车位不小于0.6m,柱网间距宜为8.4m或12m; 5.4.7.1.4立柱应有100mm×100mm×5mm角钢护柱,高度宜为1m,外贴防撞反光板。 5.4.7.2建筑楼体宜将建筑的内部功能、空间、结构、光影、材料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采用现代技 术与环保材料,具备场站管理、调度管理、车辆检修和后勤服务等功能,

维修工间宜采取架空模式,宜直接面对车道,净空应满足公交进入维修工间的要求; 工具室宜紧邻维修工间,并设门直接通向工间; 一调度室宜设置在建筑入口处,面向车场。 b)二层宜为办公管理区,设有会议室和饭厅等; c)三层宜为休息活动区,设有活动室和培训室等,

5. 4. 7. 4 建筑面积

5.4.7.4.1站务用房的建筑面积按13m²/标台来控制,总建筑面积应不小于500m,各类用房建筑面积 见表4。

5.4.7.4.1站务用房的建筑面积按13m/标台来控制,总建筑面积应不小于500m,各类用房建筑面积

表4各类用房建筑面积

DB3302/T10922018

5.5公交首末站的设计和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a)需求适应原则:根据公交运行特点和居民出行需求,满足场站运营要求,适当预留发展需求; b 以人为本原则:营造规范、安全、舒适、便捷的交通环境,实现人车分流,保证乘客安全: C 土地节约原则:集约化使用土地,并优先利用现有存量建设用地; 绿色环保原则:选用环保材料并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大气污染等应 符合环保要求,引入减少能耗的措施,并符合有关节能减排的规定。 5.6公交首末站的设计应按CJJ/T15、GB50763的规定执行,并符合安全、经济、环保、节能等相关 要求。 5.7公交首末站的建筑应根据交通、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场站使用的要求,根据相关建筑设计标 准和规范,结合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确定建筑平面。 5.8公交首末站应大、中、小相结合,分散布置。 5.9公交首末站建筑整体形态应舒展平缓、流线简捷,功能分区明显、使用方便、布置紧凑,与周边 的环境能够自然融合,并满足采光、照明、通风换气等室内环境要求。 5.10公交首末站临街建筑宜统一风格,与周边建筑物协调,体现宁波地方特色。 5.11公交首末站应有统一的标识。

6.1配套建设型公交首末站

6. 1. 1一般要求

6.1.1.1站内设施应配置合理、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用地集约。 6.1.1.2新建项目(含城市更新项目)配置公交首末站应适当服务周边 注:周边一般为建设项目500m 范围。

表5各类建设项目配建公交首末站规模

DB3302/T10922018

6.1.2.2同一区域内,多个未达到配建规模项目同时规划、建设时,应叠加建设规模,总体协调,统 一配建公交首末站。

6. 1. 3平面布局

6.1.3.1场站宜布置在有利于多条公交线路集中到达和快速疏解的地方。 6.1.3.2场站宜设置在首层,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流线分明、通行简捷,满足人车分流的要求。 6.1.3.3场站停车功能的布局应满足规划、建筑、消防、交通等相关要求 6.1.3.4上盖型结建公交首末站的形式应根据上盖建筑类型、地块形状、交通组织、场站设施等灵活 确定,宜设置在形状规整、偏向方形的用地上。

6.1.4.1结建公交首末站的消防安全应符合GB50016要求,且应单独划分防火分区,与民用建筑其他 功能用房之间应设置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 6.1.4.2结建公交首末站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直接通向室外,安全出口应有明显标识。 3.1.4.3结建公交首末站内应设置火灾自动控制报警系统,并应与消防控制中心连接,应符合GB50116 要求。 6.1.4.4结建公交首末站内应设置应急照明设施,应符合JGJ16、GB50034要求。 6.1.4.5结建公交首末站宜采用自然通风:采用机械通风时,应符合GB50016、GB50067要求,

6. 1. 5 信息系统

6.1.5.1结建公交首末站宜设置与规模相适应的: 集中调度管理系统; 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 一一广播系统; 一安全防范与应急处置系统: 一一交通信息查询服务系统等。 6.1.5.2信息系统的网络布线应采用暗线配线

6.1.5.1结建公交首末站宜设置与规模相适应

6.1.6.1结建公交首末站内应设置给排水系统,应符合GB50015要求。 6.1.6.2结建公交首末站应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噪声、废气等对周边建筑的影响。 6.1.6.3结建公交首末站供水、供电系统应与上盖建筑分开,独立管理。

6.2接驳型公交首末站

6. 2. 1一般要求

6.2.1.1集散客流规模超过2000人次/高峰小时,一般需设置接驳型公交首末站。 6.2.1.2接驳型公交首末站面积宜按1500m/(2000人次/高峰小时)配置。 6.2.1.3接驳型公交首末站以客流集散为主要功能,兼具车辆运营、场站管理、司乘人员后勤服务等 辅助功能。 6.2.1.4接驳型公交首末站应合理布局公共交通衔接设施,缩短乘客换乘距离,形成人车分离换乘系

DB3302/T10922018

向标志,引导乘客方便、快捷换乘。 6.2.1.6接驳型公交首末站应建 合布线工程,并预留相应的接口。

6. 2. 2用地规模

6.2.2.1接驳型公交首末站应结合片区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布局;在符合周围环境的格局的 下,尽可能设置上盖物业,与周边格局相协调。 6.2.2.2接驳型公交首末站建设用地的最小面积应依据表2进行确定。

6.2.3独立占地接驳型公交首末站

6.2.3.2场站的车均用地面积宜为100m/标台, 建设用地的总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000m。 6.2.3.3场站设施的配置应符合表 设要求应符合5.3的规定

表6独立占地接驳型公交首末站

6.2.4物业配建接驳型公交首末站

6.2.4.1建设用地位置距车站出入口的距离不宜大于50m。 6.2.4.2场站建设用地的总使用面积不宜小于2000m²。 6.2.4.3场站应与物业一层或架空层位于同一平面上,不宜放置在地下层。 6.2.4.4场站应设置独立的公交车辆出入口,不宜与其他社会车辆共用出入口 6.2.4.5场站的用地形状应尽可能规则,以便于车辆折返、调度。 6.2.4.6场站设施的配置应符合表7的规定,建设要求应符合6.2.3的规定

表7物业配建接驳型公交首末站

6.3公交首末站综合开发

6. 3. 1一般要求

DB3302/T1092—20186.3.1.1公交首末站的综合开发应统筹考虑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和经营,有机结合,同步运作;场站部分应采用地面减振系统、结构抗震材料、墙体吸音装置、尾气收集处理等技术,6.3.1.2公交首未站的综合开发应首先满足场站的基本需求,从功能上为交通的始发和人流的引导提供良好的硬件配套和流线组织,最大限度满足人车分流,实现场站、商业及办公等各功能主体车流组织相互独立,并为综合体提供足够的指向性和标志性。6.3.1.3公交首末站的综合开发中,公交的发车位应设置在地面一层,并在地面一层设置下客站台;公交车进出遵循右进右出原则,出入口结合场站实际情况布置。6.3.2容积率各类综合体开发模式应根据公交首末站用地规模确定,以控规为依据。各类综合开发模式容积率上限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各类综合开发模式容积率上限场站用地规模开发模式容积率上限控制超市、连锁商业1. 0 商务办公2. 0 ≥6000m旅馆、酒店2. 0文化娱乐1. 5 体育场馆1. 0 3000m~<6000m零售、餐饮、服务业等1. 0 1500m~<3000m零售、餐饮、服务业等0. 8注:公交车停车位于地上二层(含二层)以下的,不计入容积率。中途站7.1功能与分类7.1.1中途站的功能包括车辆到站停靠与乘客候车与换乘。7.1.2根据站台形式的不同,中途站可分为直线式和港湾式公交中途站2类。7.1.3根据设置方法的不同,中途站可分为沿机非分隔带和沿人行道设置的公交中途站2类。7.1.4根据设置位置的不同,中途站可分为交叉口上游、交叉口下游、路段公交中途站3类。7.2站点位置选址7.2.1中途站应优先设置在有行人过街设施的路段上,其次应布置在交叉口附近。7.2.2在交叉口布置中途站时,应优先布置在交叉口的下游;在下游布置中途站有困难时,可将直行或右转线路的中途站设置在交叉口上游。布置在交叉口上游的公交站点距停止线距离不少于100米。7.2.3中途站应设置在平坡或者坡度不大于1.5%的坡道上,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作特殊处理。7.2.4中途站的站点间距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中途站站点间距要求单位为米道路等级建议平均站距道路等级建议平均站距城区交通性主干路700~750郊区交通性主干路750~80010

DB3302/T10922018

表9中途站站点间距要求(续)

7.3.1新建、改建的城市主干路及以上级别道路应设置港湾式公交中途站,满足如下条件的次一 快速路辅道或支路也应设置港湾式公交中途站。 一停靠公交线路条数超过5条。 一高峰小时上车客流量大于500人。 一无公交专用道的路段,且路段饱和度>0.6。 一有公交专用道的路段,公交车流量>60pcu/h且同向非公交专用道饱和度>0.6。 7.3.2中途站停车位数量的设置宜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途站停车位数量设置要求

7.4港湾式公交中途站站台设讯

7.4.1港湾式公交中途站尺寸:

站台高度宜为15cm~20cm;站台宽度应为2.0m以上,条件受限时应不小于1.5m。站台面积应 能够满足高峰期间乘客候车需求。 一站台长度Lb根据停车位数的不同,应符合式(1)的要求,但不应超过同时停靠4辆公交车的 长度。

DB3302/T 10922018

DB3302/T10922018

港湾式公交中途站尺寸

7.4.2红线受限时,可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向外侧偏移,利用路边建筑退线补充人行道宽度,设置港 湾式公交中途站(如图1所示):

图1公交中途站与自行车道、人行道协调设计

4.3当公交中途站的线路数过多时,应采用纵向拉疏或横向拉疏的方法拆分公交线路的停靠位 合以下规定:

图2公共站台纵向拉疏示意

横向拉疏站台,即深港湾式中途站(如图3所示):应把相互有换乘关系的线路设置在同一站 台,实现多数乘客的同台换乘;应将发车频率低、停靠时间短的公交线路设置在内侧,将发车 频率高、停靠时间长的公交线路设置在外侧,避免内侧站台车辆较多,阻塞外侧站台的公交正 常进入中途站。

图3深港湾式公交中途站示意

4.4平面交叉口处的公交中途站应优先设在交叉口出口一侧,中途站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DB3302/T10922018

在无信号控制的交义口,公交中途站的站台范围应设置在视距三角区以外。 当出口道外侧有展宽段时,公交中途站的站台范围应距停止线20m以上,并与出口道展宽段进 行一体化设计。(如图4所示)

公交中途站设置于交叉口出口示意一(出口道

当出口道无展宽时,干路上的中途站应距停止线50m以上。支路上的中途站距停止线30m (如图5所示)

道无展宽时,干路上的中途站应距停止线50m以上。支路上的中途站距停止线30m以上 5

公交中途站设置于交叉口出口示意(出口道无展)

公交中途站设置在交叉口进口道时,中途站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当进口设有展宽段时,公交中途站应设在展宽车道分岔点之后至少20m处,在展宽车道长度之 上增加站台长度,将站台与展宽车道作一体化设计:(如图6所示)

DB3302/T10922018

图6交叉口进口的公交中途站设置示例

当进口无展宽时,公交站台应在最外侧车道的最大排队长度上游20m处。站台长度应根据公交 车实际停靠需求确定; 一一设于新建交叉口进口的直线式公交中途站,应按道路等级确定公交中途站距停止线的距离,主 干路上应不小于100m,次干路上应不小于70m,支路上应不小于50m。 7.4.6当交叉口不具备设站条件或路段上有大型人流集散点时,宜将公交中途站设置在路段上。路段 公交中途站的选址应考虑附近的交通情况、道路两侧地块机动车出入口分布情况及人行过街设施情况 等,避免在公交车进出站时与其它车辆发生交织、冲突或滞行。 7.4.7当道路两侧均设置公交中途站时,中途站宜设置成背向错开形式,错开距离宜为30m~50m。(如 图7所示)

JB/T 7783-2012 管子坡口机技术条件7.5.1站合和路面设施

图7公交中途站后方人行横道设置示例

7.5.1.1公交申途站应设候车站台,站台与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道的高差宜取15cm~20cm。 7.5.1.2站台宽度不宜小于2m,条件受限制时,不得小于1.5m 7.5.1.3站台表面应平整,并选用透水材料以保持站台干燥。人流过大时应在站台的一侧设置护栏 7.5.1.4公交中途站范围内车辆加减速段及停车位处的路面宜采用高标号混凝土进行局部加强。

DB3302/T10922018

7.5.4.1深港湾式中途站内设置的人 站台应进行无障碍设计,且其位置应与人行横道相 互对正,缘石坡道的坡面须平整,但不光滑。 7.5.4.2在可能的情况下对站点进行特殊设计,使站台与公交车辆地板平行。 7.5.4.3盲人引导带应绕过公交站台。 7.5.4.4公交中途站内的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技术标准还应按照GB50763执行

5.4.1深港湾式中途站内设置的人 站台应进行无障碍设计,且其位置应与人行 对正,缘石坡道的坡面须平整,但不光滑。 5.4.2在可能的情况下对站点进行特殊设计,使站台与公交车辆地板平行 5.4.3盲人引导带应绕过公交站台。 5.4.4公交中途站内的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技术标准还应按照GB50763执行

SN/T 2908-2011 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氯舒隆残留量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DB3302/T10922018

表A.1公交车辆换算系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