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176-2014 综合医院通风设计规范.pdf

DBJ50∕T-176-2014 综合医院通风设计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6731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50∕T-176-2014 综合医院通风设计规范.pdf

1通风李节和供暖空调李节的通风系统设计应维护建筑内 各功能空间的压力要求,进一步改善空气流动。宜采用网络分析 方法检验各季节通风系统运行下各功能空间的压力和气流。 2要求正压的功能空间清洁区)的新风进风口应在建筑列 的正压区,要求负压的功能空间(污染区)排风口应在建筑外表面 的负压区,当外表面压力不能保证负压时,应作避风措施,保持排 风口负压。 3主风机应靠近新风进风口,新风进风口到主风机之闻的 风管应加强气密性。主排风机位置应靠近排风系统出口,排风机 到排风系统出口之间管道应加强气密性

医院建筑通风季节气流设计应遵

1医院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应在城市风场的背景下分析医院 建筑(群)周围的空气流场,宜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析方法 确定建筑外表面空气压力分布: 2应根据建筑外表面空气压力分布,分析建筑内各功能空 旬之间的空气压力和空气流动,宜采用多区域网络分析方法,应 同时考虑风力和热力的作用: 3检查建筑方案各功能空间之间的压差是否满足要求; 4对于压差不能满足要求的功能空间,应调整建筑方案或 设置局部调压风机实现要求的压差: 5应防止污染区排气从室外返回室内 6从污染区排出的气体应达到环境排放标推。 3.1.5设置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通风系统应与空调的新风系 统合用。 3.1.6通风设计时应首先接照通风季节的要求进行通风系统设 计,然后校核是否满足供暖空调季节的通风要求,并确定供暖空 调季节的通风工况。 3.1.7医院内应接清洁区、平污染区,污染区分别设置机械送排风 系统:医院门诊部、急诊部入口处的筛查区,其通风系统应独立设置。 3.1.8医院内各功能空间的气流组织应形成清洁区一→半污染区 *污染区的有序压力梯度。房间气流组织应防止送排风短路。 送、排风口的设置应保证清洁空气首先流过清洁区,然后流过污 染源,最后经排风口排出 3.1.9综合医院建筑的空调回风应按房间的功能性质分别设置。 3.1.10对含有有害微生物、有害气溶胶等污染物质的排风,当

3.1.10对含有有害微生物GB/T 36232-2018 焊缝无损检测 电子束焊接接头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方,有害气溶胶等污染物质的排风,当

维持有序压力梯度,防止交叉感染和改善室内热湿环境的功能:通风量应满足消除室内污染物及余热、余湿的要求。3.2.2通风季节,对室内外压差无要求以及对洁净度无特殊要求的功能空间,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量无法满足卫生安全和热环境所需的最小新风量要求时,应辅以机械通风。3.2.3通风季节有压力梯度要求的功能空间,应采用机械通风。3.2.4供暖空调季节的通风系统应具备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功能,通风量应满足室内空气品质的需求变化,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降低新风能耗。3.3有害污染物与压力要求3.3.1各功能空间主要有害污染物可按表3.3.1确定:表3.3.1各功能空间有害污染物功能空间房间名称热臭气湿气有害气体粉尘细菌般门诊门诊隔离门诊00结核病房000住院部ICU000放射线治疗病房000检查<解剖室00病理室000中心供应、高压灭菌00医技部未消毒室000人工透析00理疗室00药房调剂室006

表3.3.2各功能区的压力要求

注:表中压力是指相对于室外大气。

3.4通风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3.4.1通风室内设计计算参数应按表3.4.1选用:表3.4.1通风室内设计计算参数功能空间风速温度℃相对湿度%复苏室≤o.120~26处置室≤0.3A826护理站≤0.318~26门诊外伤治疗室(紧急)20~2630~~60部与急诊部外伤治疗室(常规)40.3720~26气体储存^≤0.118~ 27部候诊区18~ 27放射线治疗候诊区o.118~ 27药房1N0.218~~ 2640~60接待≤0.31 8~ 27病房≤0.218~ 27盟洗室≤0.415~30新生儿护理站≤0.128空气感染隔离室≤0.120~~ 27公共走)≤1.018~ 27住院部患者走廊≤0.518~ 2740~~60膳食中心N0.318~ 27洗衣房≤1.018~ 27污物间≤0.318~~ 27浴室≤0.21 8~ 27卫生间≤0.318~ 27储藏室No.118~ 27

续表 3. 4. 1

3.4.2通风室外设计计算参数应按表3.4.2选用

3.4.2通风室外设计计算参数应按表3.4.2选用:

表3.4.2通风室外设计计算参数

4.1.1应根据各功能空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确定通风量。当室 内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人员时,应根据人员数量和人均新风量指标 计算通风房间所需的最小新风量;当主要污染源来源建筑本身和 医疗行为及工艺,除需采用机械排风消除室内污染物外,还需提 供满足人员健康要求的新鲜空气,新风量应按照人员数量计算。 4.1.2功能空间的人员数量,应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医院相关负 责人沟通交流,了解医院当前和以后的运营模式和管理制度、人 流变化的历史和现状,再与院方共同确定医院建筑各功能空间人 员的设计计算数量。

4.1.3对于全天室内人员数量

4.2.2I类医院各功能空间人员数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门诊挂号大厅挂号、收费、取药处人数一窗口个数× 10~15)。 2诊室人数三当班医生数量十患者数量十陪护人员数量= 当班医生数量×人员系数a 系数a的取值宜按表4.2.2一1确定:

表4.2.2一1各科诊室人员系数a的取值

3候诊区、走道、电梯厅、输液室人数一人员密度b×候诊区 面积 系数 b 的取值宜按表 4.2.2一2 确定1

3候诊区、走道、电梯厅、输液室人数一人员密度b候诊区 面积 系数 b 的取值宜按表 4. 2.2一2 确定1

表4.2.2一2候诊区等公共空间人员密度b遂时值

4病房内人数一当班医护人员数量十患者数量十陪护人员 数量=病床数×系数C 系数℃的取值与医院探视制度有关,白天探视时间内c一1~ 3,白天非探视时间℃一1,夜间℃一1~2。

1门诊挂号大厅挂号、收费、取药处人数一人员密度b×面 积,人员密度取值宜按表4.2.3一1确定:

4病房内人数当班医护人员数量十患者数量十陪护人员 数量=病床数×系数c,系数的取值与医院探视制度有关,白天 探视时间内c一1~3,白天非探视时间c一1,夜间c一1~2。 4.2.4正类医院各功能空间人员数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门诊挂号大厅挂号、收费取药处人数一人员密度b×面

4.2.4亚类医院各功能空间人员数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4血类医院谷划能空间人贝数量的确定应付日下划规定! 1门诊挂号大厅挂号、收费,取药处人数一人员密度b×面 积,人员密度取值宜按表4.2.4一1确定:

1门诊挂号大厅挂号、收费、取药处

2诊室人数一当班医生数量十患者数量十陪护人员数量一当 班医生数量×人员系数a,系数a的取值宜按表4.2.4一2确定

表4.2.4一2/各科诊室人员系数a的取值

3候诊区,走道、电梯厅、输液室人数一人员密度b×候诊区 面积,系数b的取值宜按表4.2.4一3确定:

表4.2.4一3候诊区等公共空间人员密度b逐时值

4病房内人数当班医护人员数量十惠者数量十陪护人员 数量病床数×系数,系数℃的取值与医院探视制度有关,白天 探视时间内℃一1~3,白天非探视时间c一1,夜间c一1~2。

.1各功能空间的新风量应接下

式中 Q。 各功能房间最小人均新风量m²/(h·人),应符合 表4.3.1 的规定; n 人员数量,人,按表4.3.1选用; no 人员密度,人/m²,按表4.3.1选用 A 房间的面积,m²

4.3.1新风量指标与人员数量取值表

5按换气次数计算通风量

5.1.1应根据医院建筑各功能房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确定供暖 空调季节卫生通风量的计算方法。当建筑本身、医疗行为及工艺 为主要污染物来源时,采用换气次数指标计算通风量

武中Ns 最小通风换气次数,次/h,可接表5.2.1选用 V 房间的体积,m。

表5.2.1各功能房间最小通风换气次数

5.2.2丰要污染源来源建筑本身和医疗行为及工艺、热、湿、臭 气集中的功能空间的排风量应按下式计算

最小排风换气次数,次/h,可接表5.2.2选用: 房间的体积,m3

5.2.2各功能房间最小排风换气次数

5.2.3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建筑本身、医疗行为和工艺的功能房

5.2.3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建筑本身、医疗行为和工艺的功能房 间分成正压房间、负压房间和常压房间三类, 1正压房间的送风量排风量十漏风量,排风量应按下式 计管,

最小排风换气次数,次/h,可按表5.2.3一1选用; 房间的体积,m。

表 5. 2.3—1 各功能房间最小排风换气次数

2负压房间的排风量三送风量十漏风量,送风量应接下式 计算:

最小送风换气次数,次/h,可按表5.2.3一2选用 房间的体积,m3。

一2各功能房间最小送风换气次数

3常压房间的排风量三送风量,送风量应接下式计算:

式中Ns 最小新风换气次数,次/h,可按表5.2.3一3选用; V 房间的体积,m3

2.3一3各功能房间最小新风换气次

5.2.4消除室内有害污染物的通风量应根据污染物浓

6按消除余热量、余湿量计算通风量

6.1.1通风季节,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来消除室内余热、余湿。 6.1.2建筑的自然通风量的计算应同时考虑热压和风压的作 用。 6.1.3需同时排除有害物质、余热和余湿时,全面通风量应按其 中所需的最大通风量确定,且送入室内的新风量应满足室内人员 的卫生要求。多种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建筑物内时,其全面通风 量的确定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执行。 614风压在用的通风基宫地盾确定

6.1.2建筑的自然通风量的计算应同时考虑热压和风压的作 用。 6.1.3需同时排除有害物质、余热和余湿时,全面通风量应按其 中所需的最大通风量确定,且送入室内的新风量应满足室内人员 的卫生要求。多种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建筑物内时,其全面通风 量的确定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执行。 6.1.4风压作用的通风量,宜按以下原则确定: 1应分别计算通风与供暖空调季节的自然通风量,并接其 最小值确定: 2室外风向应接计算季节中的当地室外最多风尚确定: 3室外风速应按室外基准高度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确 定。当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时,应考虑当地地形条 件下的梯度风影响: 4仅当建筑迎风面与计算季节的最多风向成45°~90°角 时,该面上的外窗或开口方可作为新风口进行计算。

式中 Vv 全面通风量,m/s Qr 室内余热量,W:

7.1.4放散蒸汽或有害物质的室内空间,优先采用局部通风,当 不能采用局部通风,或采用局部通风后达不到卫生标准要求时, 应采用辅以全面通风或全面通风。

7.1.9对要求保持清洁的房间,当周围环境较差时,送风量

于排风量,保证房间正压。对于产生有害气体的房间,送风量应 小于排风量,保证房间负压,避免污染相邻房间,

7. 2自然通风的风口设置

,自然通风口的形式应符信下划规定: 1送排风口的形式应满足穿堂风形成的要求。 2新建建筑新风、排风口设在承重墙上时,应在主体施工时 预留孔洞。既有建筑承重墙上增设新排风口时,应报原设计单位 进行设计和验算,满足结构最小开洞尺寸及开洞位置要求,不满 足要求时应作加固处理。 3新风口应根据工艺特点采用门洞、平开窗或垂直转动 窗、板等。自然通风口应阻力系数小、并易于维护。通风口应设 置操作方便的机械开关装置。 4新风口应采取防止雨水及蚊蝇虫进入的措施。 7.2.2自然通风口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风口宜设置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一侧,以便能够最大 程度、最长时间地使用自然通风。 2排风口应尽量靠近有害物源或有害物浓度高的区域耳应 设于建筑的负压区,尽量高置。宜在排风竖并屋面处采用太阳能 通风技术或其它被动式通风技术。 3应尽量降低新风侧窗离地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2米。 立采用阻力小的新风窗,将气流直接送人工作区。 4自然通风区域宜靠近外墙开口或屋顶天窗。 7.2.3自然通风口的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风口面积按下式计算

G F 3600/2pwrAp;/c

新风口面积,m: 新风口每小时空气流量,m/h 新风口的局部阻力系数;

Pur 新风口空气密度,kg/m²; △P; 经新风口的压力损失,Pa。 2排风口面积按下式计算:

G 3600/2o,Ap,/b,

式中F, 排风口面积,m; G 排风口每小时空气流量,m/h; 排风口的局部阻力系数: P 排风口空气密度,kg/m; 力 经排风口的压力损失Pa。 7.3机械通风气流组织 7.3.1风口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满足室内气流组织设计与经济性 的要求。 7.3.2各不同功能空间所采用的风口形式和数量应综合考虑各 区域的使用情况,特点,气流路径等。 7.3.3机械通风口的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尽量采用局部阻力系数较小的风口。 2病房内气流宜一侧送风,对侧(床头附近)排(回)风,形成 单向流动,避免空气回流。 3对放疗室、核医学检查室、传染病病房等含有有害微生 物、有害气溶胶等污染物质的排风,当超过排放浓度上限定值时 立在排风人口设高效过滤器。 4设置不同功能房间的风口时,应考虑空气安全性,气流应 由洁净区流人污染区。 5侧吹送风方式的风口风速应按照要求的送风距离与噪声 要求综合确定,若两者不能满足要求,则需要重新调整风口的形 式或位置。

7.3.3机械通风口的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尽量采用局部阻力系数较小的风口。 2病房内气流宜一侧送风,对侧(床头附近)排(回)风,形成 单向流动,避免空气回流。 3对放疗室、核医学检查室、传染病病房等含有有害微生 物、有害气溶胶等污染物质的排风,当超过排放浓度上限定值时 立在排风人口设高效过滤器。 4设置不同功能房间的风口时,应考虑空气安全性,气流应 由洁净区流人污染区。 5侧吹送风方式的风口风速应按照要求的送风距离与噪声 要求综合确定,若两者不能满足要求,则需要重新调整风口的形 式或位置。

7.3.4机械通风口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风口应设在室外较清洁的地点,应远离冷却塔排风口、 烟窗排烟口及所有排气口,新风口与排风口间应有足够的距离, 避免短路。新风口的下缘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当设在绿化 地带时,不宜小于1m,设在屋顶时宜距屋面1m以上。 2排风口应尽量靠近有害物源或有害物浓度较高的区域, 以便有害物迅速排出。 3送风口应尽量靠近操作地点。送入通风房间的清洁空气 应先经操作地点,再经污染区域排至室外。 4建筑物全面排风系统排风口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位于房间上部区域的排风口,用于比重小于空气的有害 气体时(含氢气时除外,排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 的距离不大于0.4m×/ 2)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排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 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1m; 3)位于房间下部区域的排风口,其下缘至地板间距不大于 0.15m; 4)因建筑结构造成有爆炸危险气体排出的死角处,应设置 导流设施。 5事故排风的室外排风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以及邻近 窗户,天窗人室门等设施的位置: 3)当排气中含有可燃气体时,事故通风系统排风口应远离 火源30m以上,距可能火花溅落地点应大于20m; 4)排风口不得朝向室外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 6)重症护理单元病房宜采用上送下回形式,送风气流不应 直接送入病床面。每张病床均不应处于其他病床的下 风利风式风南设去意民

7.3.5隔离病房区域应维持有序梯度压差,负压程度由走廊→ 缓冲室一→隔离病房依次增大。负压差最小为5Pa。应在每个房间 送排气风管安装密闭阀,且与配置风机连锁,风机停止时密闭阀 关闭。 7.3.6污染区内发生污染量大的场所应设置独立局部排风,总 排风量不低于负压所要求的差值风量。

7.3.6污染区内发生污染量大的场所应设置独立局部排风,总

7.3.6污染区内发生污染量大的场所应设置独立局音

排风量不低于负压所要求的差值风量。

7.4.1 风口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复合通风风口的设计应同时考虑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 影响,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 2风口的尺寸应根据各自的通风量计算确定。 3宜采用百叶风口或条缝形风口等侧送,侧送气流宜贴附 室内设备对侧送气流有一定阻碍或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人员活 动区的风速有要求时,不宜采用侧送。 4当有吊顶可以利用时,应根据室内高度与使用场所对气 流的要求,分别采用圆形、方形,条缝形散流器或孔板送风。当单 位面积送风量较大,宜人员活动区内要求风速较小或区域温差要 求严格时,应采用孔板送风, 7.4.2风口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设置在有害气体或爆炸危险物质 散发量可能最大的地点。 2回风口不应设置在射流区内和人员长时间停留的地点: 采用侧送风时,宜设在送风口的同侧下方。

1新风处理要求相同、室内参数要求相同的可划为同一察 统,不应跨不同压力要求划分系统。 2同一运行班次和运行时间相同的,可划为一个系统。 3为避免发生串声,有消声要求和产生噪声的房间不宜划 分为一个系统。 4对下列情况必须单独设置排风系统: 1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害物质混合后能一起燃烧或爆炸: 2两种有害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毒害更大或腐蚀性的混台 物或化物: 3)放散剧毒物质的房间和设备。 5当排风量大的排风点位于风机附近时,不宜和远处排风 量小的排风点合为同一系统

8.1.6门诊部的口腔科,中医科的理疗区.妇产科的检查及门诊手 术室、药房、输液区等科室,住院部的卫生间、处置室、污物室,医技 部解部室、检验科、病理科、中心供应清洁区和污染区、高压灭菌器 室、环氧乙烷消毒室、放疗科放射性同位素分装标记室、放疗科活性 卫生间、放疗科病人卫生间直线加速器治疗室、太平间、配餐室、隔 离诊室和病房等应单独设立排风系统,并应高空稀释排放,

术室、药房、输液区等科室,住院部的卫生间、处置室、污物室,医技 部解部室、检验科、病理科、中心供应清洁区和污染区、高压灭菌器 室、环氧乙烷消毒室、放疗科放射性同位素分装标记室、放疗科活性 卫生间、放疗科病人卫生间直线加速器治疗室、太平间、配餐室、隔 离诊室和病房等应单独设立排风系统,并应高空稀释排放。 8.2系统形式的选择 8.2.1定风量/变风量通风系统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服务区域内人员变化以及室内污染状况基本稳定宜选 用定风量通风系统。 2所服务区域内人员变化或该区域染状况变化较大应选 用变风量通风系统。 8.2.2动力集中式/分布式通风系统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以下几种情况采用动力集中式通风系统: 1)各个末端用户风量需求恒定: 2)各个末端用户风量需求变化,但变化一致(同比例): 3)主机的通断调节或变风量调节基本能够满足所服务区 域通风需求。 2以下几种情况下宜采用动力分布式通风系统: 1各个末端用户风量需求变化较大,且变化不一致: 2)通风系统水力难以平衡,特别是远端风量需求难以保证时: 3)为保证医院特殊场合通风区域的压差和气流路径时: 4)室内人员有自主控制通风需求。

8.2.1定风量/变风量通风系统白

1所服务区域内人员变化以及室内污染状况基本稳定宜选 用定风量通风系统。 2所服务区域内人员变化或该区域污染状况变化较大应选 用变风量通风系统

8.2.2动力集中式/分布式通风系统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以下几种情况采用动力集中式通风系统 1)各个末端用户风量需求恒定: 2)各个末端用户风量需求变化,但变化一致(同比例): 3主机的通断调节或变风量调节基本能够满足所服务区 城通风需求。 2以下几种情况下宜采用动力分布式通风系统: 1)各个未端用户风量需求变化较大,且变化不一致; 2)通风系统水力难以平衡,特别是远端风量需求难以保证时 3)为保证医院特殊场合通风区域的压差和气流路径时: 宝内品有百主控制通风需岁

普通门诊部的通风系统设计应符

8.3各功能空间通风系统

1室内压力要求为常压的空间,在室外气候条件适宜时应 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2大厅、候诊区等人员密集且一日内人数变化显著的大空 间,其新风系统宜采用变风量系统。 3诊室、医护办公室、挂号收费室等小空间,空调通风方式 可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系统形式,区域保持正压。 4药房属于储藏类房间,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其新风供给 应能满足室内工作人员需求,排风量应能保证室内微负压状态, 5楼梯间、楼梯前室、电梯前室应优先自然通风,当不满足 自然通风时应设置机械送风系统,其系统宜单独设置或可与走 道、候诊区等合用。 X 6污物间、卫生间排风优先采用共用竖并形式排风,当条件 不其备时,应与相应的病房或病区排风一起综合考虑,该区域相 对于其他区域为负压。 8.4.2传染门诊部的通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厅与挂号、收费人取药处、中央候诊区以及科室候诊区 等危险性高、人流量大、人流量变化大的公共区域,应设置风量可 调的机械通风系统;区域为负压,气流组织宜采用侧送上回或上 送侧回的形式。 2诊室类区域属小范围人流聚集的医患共处区,室内病人 呼出的传染性气体需及时排除,室内空间的人员数量逐时变化, 应设置风量可调的机械通风系统,诊室相对于外部空间为负压。 3除8.4.2第1款与第2款的规定,其余空间按第8.4.1条 的相关规定设计。 8.4.3急诊部的通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送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h,新风换气次数不小于3次/h。 2隔离区应设独立的排风系统,相对手室外的负压值不小 于5Pa:发热门诊室相对于室外的负压应不小于10Pa,排风口应 设在无人流频繁或滞留的空旷场所,如无合适场所则在排风口妇

1室内压力要求为常压的空间,在室外气候条件适宜时应 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2大厅、候诊区等人员密集且一日内人数变化显著的大空 间,其新风系统宜采用变风量系统。 3诊室、医护办公室、挂号收费室等小空间,空调通风方式 可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系统形式,区域保持正压。 4药房属于手储藏类房间,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其新风供给 应能满足室内工作人员需求,排风量应能保证室内微负压状态, 5楼梯间、楼梯前室、电梯前室应优先自然通风,当不满足 自然通风时应设置机械送风系统,其系统宜单独设置或可与走 道、候诊区等合用。 X 6污物间、卫生间排风优先采用共用竖并形式排风,当条件 不其备时,应与相应的病房或病区排风一起综合考虑,该区域相 对于其他区域为负压。

8.4.2传染门诊部的通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

1大厅与挂号、收费取药处、中央候诊区以及科室候诊区 等危险性高、人流量大、人流量变化大的公共区域,应设置风量可 调的机械通风系统;区域为负压,气流组织宜采用侧送上回或上 送侧回的形式。 2诊室类区域属小范围人流聚集的医患共处区,室内病人 呼出的传染性气体需及时排除,室内空间的人员数量逐时变化, 应设置风量可调的机械通风系统,诊室相对于外部空间为负压。 3除8.4.2第1款与第2款的规定,其余空间按第8.4.1条 的相关圳宝设让

8.4.3急诊部的通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送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h,新风换气次数不小于3次/h。 2隔离区应设独章的排风系统GB/T 26744-2011 结构加固修复用玻璃纤维片材,相对于室外的负压值不小 于5Pa:发热门诊室相对于室外的负压应不小于10Pa,排风口应 设在无人流频繁或滞留的空旷场所,如无合适场所则在排风口处

1心血管造影室操作区宜接正级洁净用房设计,心血管造 影室对邻室保持8Pa的正压:检查室、控制室和暗室应设排风系 统,自动洗片机排风应采用防腐蚀风管:排风管上应设止回阀。 2治疗操作区设置局部设净化区应不低于正级,操作区对 邻室保持不小于5Pa的正压。 3核磁共振机的液氨冷却系统必须设置单独的排气系统, 直接连接到核磁共振机的室外排风管。 4放射科应保证各室必要的送排风量。根据放射物质所规 定的室内外浓度计算送排风量,室内外浓度应控制在上限定值以 下。放射性同位素管理区域内,相对于管理区域外应保持负压, 排气风管宜采用聚氯乙烯衬里风管,并应设置气密性阀门。应在 净化处理装置的排气侧设置风机,保持排风管内负压,排风机后 于空调系统关闭。当贮藏室、废物保管室贮藏放射性同位素时, 应设置24小时排风。 8.4.5住院部的通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病区的病房首先应考虑自然通风。当设置供暖空调 时,应有新风供应和排风并尽量减小系统规模。空调通风方式 可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系统形式,机械送风系统设计为空调新风 系统。 H71Y 2普通病区洗涤机室、于燥机室、公用厕所、处置室、污物 室、换药室、配膳间等应设排风,排气口的布置不应使局部空气滞 留。排风换气次数为10~15次/h,应能24小时运行,且夜间可 以设定小风量运行。 3非呼吸道传染病区病房的最小新风换气次数为3次/h。 4呼吸道传染病区病房的最小新风换气次数为6次/h。 5负压隔离病房最小新风换气次数为12次/h。 6负压隔离病房与其相、相通的缓冲间、走廊应保持有序

1普通病区的病房首先应考虑目然通风。当设置供暖空调 时,应有新风供应和排风并尽量减小系统规模。空调通风方式 可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系统形式,机械送风系统设计为空调新风 系统。 H7Y 2普通病区洗涤机室、于燥机室、公用厕所、处置室、污物 室、换药室、配膳间等应设排风,排气口的布置不应使局部空气滞 留。排风换气次数为10~15次/h,应能24小时运行,且夜间可 以设定小风量运行。 3非呼吸道传染病区病房的最小新风换气次数为3次/h。 4呼吸道传染病区病房的最小新风换气次数为6次/h。 5负压隔离病房最小新风换气次数为12次/h。

梯度负压,负压程度由走廊→缓冲室一→隔离病房依次增大。负压 差最小为5Pa。 7重症护理单元病房宜采用不低于级洁净用房的要求, 对室维持5Pa正压。宜采用上送下回的气流组织,送风气流不 应直接送入病床面。每张病床均不应处于其他病床的下风侧。 排风(或回风)口应设在病床的附近。 8骨髓移植病房应接医疗要求选用I、止级洁净用房,对 室保持8Pa的正压。 9烧伤病房对邻室保持8Pa的正压。病区内的浴室、厕所 等应设置排风装置,并宜设置中效过滤器及与排风机相连锁的密 闭风阀。 1哮喘病病房宜按Ⅱ级洁净用房设计,对邻室保持8Pa正 压。 11非传染病户体解部室、标本制作室须进行充分的通风换 气,应在室的四周均匀布置下排风口。解部室的空调应采用全新 风全排气的独立系统。 12传染病户体解部室,标本制作室应采用全新风系统并在 解部台上集中送风,按1级手术室要求设计,室内可保持10000 级。排风应设高效过滤器,对邻室保持10Pa的负压。室外排风 管道应为负压管道。 8.4.6中心供应站的通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保持有序梯度压差,无菌区相对正压不低于10Pa,清洁 区相对正压不低于5Pa,生活或卫生通过区为常压,污染区对外维 持不低于5Pa的负压。 2无菌区应接正级洁净用房设计,应采用独立的净化空调 系统,高压灭菌器应设置局部通风,低温无菌室应设置独立排风 系统。 3污染区内发生污染量大的场所应设置独立局部排风系

8.4.6中心供应站的通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保持有序梯度压差,无菌区相对正压不低于10Pa,清洁 区相对正压不低于5Pa,生活或卫生通过区为常压,污染区对外维 持不低于5Pa的负压。 2无菌区应接亚级洁净用房设计,应采用独立的净化空调 系统GTCC 096-2018 铁道货车交叉杆组成,高压灭菌器应设置局部通风,低温无菌室应设置独立排风 系统。 3污染区内发生污染量大的场所应设置独立局部排风系 统,总排风量不低于负压所要求的差值风量。污染区内的回风应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