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714-202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pdf

DB11∕T 1714-202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2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5852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1∕T 1714-202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pdf

5.2.9车辆运行稳定性和运行平稳性检测和计算方法应符合GB/T14894的相关规

2.9车辆运行稳定性和运行平稳性检测和计算方法应符合GB/T14894的相关规定 2.10列车在平面曲线上运行时的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正常情况下,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不大于0.4m/s; b)瞬间情况下,允许短时出现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为0.5m/s

DB11/T1714—2020c)在车站正线上QCJS 0004S-2015 云南尚柏春江水茶业有限公司 乌龙茶,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不大于0.3m/s°。5.2.11列车纵向冲击率应不大于0.75m/s。5.2.12轨道结构动力学检测项目包括钢轨横向位移、钢轨垂向位移、轨道板(轨枕)与基底(底座)间垂向相对位移、钢轨振动加速度和轨道板振动加速度等。5.2.13轨道结构动力学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a)轨道结构动力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要求:正线每种轨道类型选取典型测点1~2处进行检测,对于特殊结构或轨道动态几何状态和车辆动力响应异常区段应根据需要增加测点;C)未具体规定检测指标的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表4车轨道结构动力性能指标限值v≤100km/hv>100km/h检测项目普通轨道轨枕类减振扣件类减振道床类减振普通轨道轨道轨道轨道道床类减振轨道钢轨横向位移(mm)1.51.51.51.51.01.5钢轨垂向位移(mm)1.5334.0H1.53.0轨道板(轨枕)垂向位移(mm)//23.0/2.0钢轨振动加速度(m/s")200025002500250020002000轨道板振动加速度(m/s")100100200200100200注1:各项目检测结果不应大于相应限值;注2:表中“/”表示该项无要求。5.3限界5.3.1限界检测为常规检测项目,检测内容为设备限界。5.3.2设备不应侵入设备限界,设备限界应满足CJJ96和设计文件的规定。5.4路基5.4.1路基检测为专项检测项目,检测内容包括路基动荷载、路基动变形和路基振动加速度等。5.4.2路基动态检测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a)有碓轨道路基动荷载应不大于0.4Ps,无诈轨道路基动荷载应不大于32.4kN,且应符合设计要求,其中P;为静轴重,单位为kN;b)有轨道路基动变形应不大于1.0mm,无诈轨道路基动变形应不大于0.22mm,且应符合设计要求;注:有诈轨道动变形是指换算至ZK活载的动变形。c)路基振动加速度应不大于10.0m/s和设计要求;d)未具体规定检测指标的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5.4.3路基测点选取原则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a)i路基动力性能测点每10km正线路基段选取典型路基及过渡段2~4处进行检测,不足10km按10km计算;4

DB11/T 17142020

b)特殊条件下路基动力性能测点选取原则: 1)首次采用的新型结构路基及过渡段; 2) 特殊填料的路基及过渡段; 3) 特殊地质条件的路基及过渡段; 4) 铺设新型或特殊轨道结构的路基及过渡段; 5) 施工过程出现重大缺陷或单位工程验收中异常的路基及过渡段; 6) 设计中提出特殊要求的路基及过渡段。

5.1桥梁检测为专项检测项目,检测内容包括梁体竖向自振频率、梁体竖向挠度、墩台顶弹性 移。

6.1.1电力牵引供电系统检测包括弓网关系、接地性能和供电能力测试。

2.1弓网关系为常规检测项目,检测内容包括接触网动态几何参数、弓网燃弧、弓网动态接触 电弓垂向加速度(硬点)等。

6.2.2接触网动态几何检测内容包活接触线高度、我

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a)接触线高度和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接触线定位点间高差应小于150mm; 柔性接触网定位点处的接触线动态抬升量应小于120mm或符合设计要求, 5.2.3 弓网燃弧检测内容包括燃弧次数、一次燃弧最大时间和燃弧率,检测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燃弧次数应小于1次/160m; b )一次燃弧最大时间应小于100mS C 燃弧率应小于5%。 6.2.4弓网动态接触力检测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对于直流1500V制式,测试结果应符合式(5)~式(9)的评判标准:

Fm.min >0.00112v2 + 70 ...(6) .(7) Fmax<300; Fmin≥40; .(9) 对于工频交流25kV制式,测试结果应符合式(10)~式(14)的评判标准: Fm.max<0.00047v2 + 90 ; ...(10) Fm.min > 0.00047v² +60; 6≤0.3xF (12) Fmar<300: .(13) Fminz0; .(14) 式中: Fm 平均接触力(N); Fm.max 平均接触力的最大值(N); Fmmin一一平均接触力的最小值(N); Fmax一一接触力的最大值(N); Fmin 一接触力的最小值(N); G一一接触力标准偏差。 .2.5受电弓垂向加速度(硬点)应小于490m/s²。

1接地性能检测为常规检测项目,检测内容包括: a)直流供电制式:列车通过时的钢轨电位、站台边缘的接触电压、钢轨电阻及钢轨对地过渡电阻; 交流供电制式:列车通过时的电位参数测试(钢轨电位、轨旁设施电位),牵引回流分布参数 测试(钢轨电流、PW线或架空回流线电流、贯通地线电流等)。 接地性能动态检测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a)直流供电制式: 1)正常双边供电运行时,走行轨对地电位最大值应不大于120V;24h或24h时间倍数的平均 钢轨电位应不大于+5V

DB11/T 17142020

3)钢轨电阻中的焊缝及道岔连接线的接头电阻应符合CJJ49的规定;钢轨对地过渡电阻应不 小于2Q2/km,且平均钢轨电位限值应不大于+5V。 b)交流供电制式: 1)列车正常运行情况下,钢轨电位、轨旁设施电位应小于120V; 2) 列车通过时的PW线或架空回流线电流、贯通地线电流以及接触网人工短路时钢轨电流和 贯通地线电流应符合设计要求。 .3.3 接地性能测点选取原则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位检测应在正线代表性区段(路基、桥梁或隧道)和站台各选择不少于一处作为测点; 回流检测,应在正线代表性区段(路基、桥梁或隧道)和牵引变电所(或自耦变压器所、分区 所)各选择一处作为测点; 钢轨对地过渡电阻检测,每3km正线选取1处进行检测

6.4.1供电能力检测为专项检测项目,检测内容包

6.4.1供电能力检测为专项检测项目,检测内容包

6.4.2供电能力检测测试工况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在正常供电、相邻主变电所支援供电、牵引接触网越区供电条件下进行测试。条件具备时, 应按设计要求规定的追踪间隔、运行速度条件,进行测试。 6) 交流供电制式: 应在供电臂末端并联供电、分开供电,以及越区供电条件下进行测试。条件具备时,应按设计 要求规定的追踪间隔、运行速度条件,进行测试, 4.3 供电能力检测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a)直流供电制式: 1)DC750V接触网电压:牵引供电系统在满负荷运行工况及正常运行工况下,满足: 系统标称电压:Un=750VDC; 最高持续电压:Umax1=900V; 最高非持续电压:Umax2=1000V(≤5min); 最低持续电压:Umin1=500V; 最低非持续电压:Umin2=500V。 2)DC1500V接触网电压:牵引供电系统在满负荷运行工况及正常运行工况下,满足: 系统标称电压:Un=1500VDC:

最高持续电压:Umax1=1800V; 最高非持续电压:Umax2=1950V(≤5min); 最低持续电压:Umin1=1000V 最低非持续电压:Umin2=1000V。 交流供电制式: 1)接触网电压 标称电压:25kV; 长期最高电压:27.5kV; 短时(5min)最高电压:29kV; 接触网最低工作电压19kV。 2)牵引负荷引起110kV、220kV母线电压偏差: 110kV、220kV供电电源电压正负偏差绝对值之和不超过10%。 供电能力测点选取原则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牵引供电运行参数测点选取原则:每个测试区段内主变电所、开闭所、牵引变电所等所亭至少 1处。 接触网短路测点选取原则:按运营单位管辖区段至少选取1处被测供电区段进行接触网短路测 试。接触网短路试验点宜设于供电臂中间、供电臂末端位置。

通信与信号系统检测包括车地无线传输和信号防护检测

车地无线传输检测为常规检测项目,检测内容包括场强覆盖检测、服务质量检测和电磁环境 等。

7.2.2.1WLAN 场强覆盖

.2.2.3TETRA场强覆

TETRA场强覆盖检测指标应满足在95%统计概率下,接收电平在上下行链路的每载频信号场强大于 85dBm

7.2.3.1WLAN服务质量

WLAN服务质量检测内容包括无线接入时延和丢包率检测传输延退时间、传输速率、丢包率和切换时 间,检测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a)信息传输延迟时间:信息传输的端到端延迟时间应不大于150mS; 6) 信息传输速率:

DB11/T 17142020

C)信息传输丢包率:在非切换区域,信息传输丢包率应不大于1%;

7.2.4电磁环境王扰

电磁环境干扰检测采用周期性时间触发的方式进行频谱扫描检测,提供所测频段频谱的功率 最小值和瞬时值信息,检测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7.3.1信号检测为常规检测项目,检测内容为信号防护测试。 7.3.2信号防护测试包括列车车门安全防护、站台紧急关闭按钮安全防护、站台门安全防护功能、车 门与站台门联动和列车折返能力等测试

.3.2信号防护测试包括列车车门安全防护、站台紧急关闭按钮安全防护、站台门安全防护功能、车 寸与站台门联动和列车折返能力等测试。 3.3列车车门安全防护测试要求如下: a) 列车以ATP防护模式行车,出站过程中但未完全离开站台区域时,激活客室内的“车门紧急解 锁装置”,车辆配合人员通过拉力测试工具手动拉开车门,列车运行情况和车门拉开的拉力值 应符合设计要求; 6) 恢复“车门紧急解锁装置”,列车已出站并进入区间运行,再次激活客室内的“车门紧急解锁装 置”,车辆配合人员打开车门,列车运行情况和车门拉开的拉力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3.4 站台紧急关闭按钮安全防护测试要求如下: a) 列车运行接近车站但未到达车站站台安全防护区域前,触发站台紧急关闭按钮,站台紧急关闭 按钮安全防护和列车运行情况符合设计要求; 列车在进站(已在车站站台安全防护区域内)过程中,触发站台紧急关闭按钮,站台紧急关闭 按钮安全防护和列车运行情况符合设计要求;

7.3.3列车车门安全防护测试要求如下

置”,车辆配合人员打开车门,列车运行情况和车门拉开的拉力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3.4 站台紧急关闭按钮安全防护测试要求如下: a 列车运行接近车站但未到达车站站台安全防护区域前,触发站台紧急关闭按钮,站台紧急关闭 按钮安全防护和列车运行情况符合设计要求; ) 列车在进站(已在车站站台安全防护区域内)过程中,触发站台紧急关闭按钮,站台紧急关闭 按钮安全防护和列车运行情况符合设计要求:

DB11/T 17142020

C)列车停在站台区域,触发站台紧急关闭按钮后,启动列车,站台紧急关闭按钮安全防护和列车 运行情况符合设计要求 d 列车出站(仍在车站站台安全防护区域内)时,触发站台紧急关闭按钮,站台紧急关闭按钮安 全防护和列车运行情况符合设计要求, 7.3.5 站台门安全防护功能测试要求如下: a)列车以ATP防护模式行车,列车在进站或出站(在进站和出站均在车站站台门安全防护区域内) 过程中,站台门打开,列车应施加常用或紧急制动; b 列车以ATP防护模式行车,列车停在站台区域打开站台门,列车应无速度码,不能启动离站 7.3.6车门与站台门联动测试要求如下: a)列车到站对标停车后,列车驾驶员打开车门,观察车门与站台门的站台门动作情况,记录列车 车门和站台门打开过程联动情况、两门启动打开的时间差,判断列车车门和站台门打开的动作 协同情况。列车车门和站台门开关过程联动功能应正确,打开和关闭动作协同情况应满足有关 设计和运营要求; 6) 列车离站前,列车驾驶员关闭车门,观察列车车门与站台门的动作情况,记录列车车门和站台 门关闭过程联动情况、两门关闭到位时间差,判断列车车门和站台门关闭的动作协同情况。列 车车门和站台门开关过程联动功能应正确,打开和关闭动作协同情况应满足有关设计和运营要 求; C)列车车门和站台门开关过程联动功能正确,打开和关闭动作协同情况应满足有关设计和运营要 求。 O 7.3.7列车折返能力测试要求如下: a)选取影响远期运输能力的车站折返线作为测试对象,核实测试所需要的各项条件。在测试前, 具有由设计单位提供被测有关区间的供电能力核算报告,测试所必需的列车数量(一般至少6 列以上列车且运行状态良好)到位,为不影响换端作业,在各列车的头尾端均安排一位列车驾 驶员; 6 编制好列车折返能力测试列车运行图,列车驾驶员严格按图行车,并按照站台指示间隔发车, 各车站站务人员应做好站台值守,及时处置站台门等故障;有关技术人员在控制中心和设备房 做技术保障;文 C 记录下行站台停车、下行站台出发、下行站台出站至折返点停车、换端后出发、折返出发至上 行站台停车、上行站台出发等时刻,并记录列车行车出站至折返点、折返出发至上行站台停车 的过程中列车过岔最高运行速度等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列车运行多圈测试; d)下载控制中心和车载有关记录数据,完成折返能力分析; e)列车折返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8空气动力学响应、噪声和电磁环境

8.1 空气动力学响应

8.1.1空气动力学响应检测为专项检测项目。最高设计速度为120km/h及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宜 进行空气动力学响应检测。 8.1.2空气动力学响应检测内容为车内瞬变压力检测。 8.1.3车内瞬变压力检测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单列列车通过隧道时,车内空气压力变化应不大于500Pa/1s且车内空气压力变化不大于 800Pa/3s

D两列列车会车时,车内空气压力变化应小于1250Pa/3s。

8.2.1噪声检测为专项检测项目,检测内容包括车内噪声和站台噪声。 8.2.2噪声检测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a)车内噪声检测指标为司机室与客室的等效声级(Leg),应符合表5要求

CECS 276-2010 彗星式纤维滤池技术规程DB11/T 17142020

8.2.1噪声检测为专项检测项目,检测内容包括车内噪声和站台噪声。

站台噪声检测指标为站台等效声级(Leq) ,车辆进出站时,站台最大容许噪声限值 滋环境 电磁环境为专项检测项目,检测内容为电客车运行条件下对外部的电磁辐射检测, 列车通过时的电磁辐射应不大于图1所示的限值。

8.3.3列车电气电子设备产生低频磁感应强度应不大于图2所示的限值。可根据线路特点选择代表性 测点进行检测

图2公众暴露低频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1Hz~20kHz)

GB/T 41913-2022 陀螺电机通用技术规范DB11/T 1714—202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