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IAT 0021-2020 智慧工地全景成像测量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T/CCIAT 0021-2020 智慧工地全景成像测量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5610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CCIAT 0021-2020 智慧工地全景成像测量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可监测覆盖全景,采集四周影像的成像技术。 2.0.3全景成像测量panoramicimagingsurvey 利用全景成像技术对建筑施工现场目标进行汉

2.0.4脚手架间距 spacing of scaffold

手架纵向相邻立杆之间的轴线距离、脚手架横向相邻立 可的轴线距离、上下水平杆轴线间的距离均称脚手架间距。

DB11T 1112-2014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设计、施工及养护技术规范板筋、梁筋、柱筋、墙筋、梁、脚手架均称全景成像测 标物。

板筋直径、梁筋直径、柱筋直径、墙筋直径、板筋间距、 梁筋间距、柱筋间距、墙筋间距、梁宽、脚手架间距均称全景 成像测量的且标。

全景成像测量过程中采集建模数据的点。 o.8全景成像测量设备panoramic imaging survey instrume 可实现全景成像并对且标进行测量的设备

采用全景成像技术覆盖现场监控画面形成的图像。 2.0.10全景基准面panoramicdatumplane

0.1全景成像测量设备基本性能应符合表3.0.1的规定。

3.0.1全景成像测量设备基本性能应符合表3.0.1

表3.0.1全景成像测量设备基本性能

3.0.2全景成像测量设备位置稳定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全景成像测量设备照准距离25m处的水平标尺,辅助标 线在水平标尺上的最大左边界与最大右边界之间的距离,不应 大于10mm。 2全景成像测量设备照准距离25m处的竖向标尺,辅助标 线在竖向标尺上的最大上边界与最大下边界之间的距离,不应 大于10mm。

4.1.1全景成像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4.1.1全景成像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1.1全景成像测量的技术要求(mr

4.1.2目标距全景成像测量设备3m~50m。 4.1.3 测量网络带宽不应小于20Mbps,测量网络传输时延不应 大于25ms。 4.1.4测量时,确定目标物建模时间不应大于60s,确定目标物 建模成功率不应小于90%。 4.1.5测量时,当确定目标物后,选定目标点时间不应大于 60s,选定目标点成功率不应小于90%。 4.1.6全景成像测量的图像质量可按表4.1.6进行分级,图像质 量不应低于4级。

4.1.7图像的分辨率不应低于1920×1080。 4.1.8 图像中应有全景基准面,全景基准面建模成功率不应小 于90%。 4.1.9 摄影主光轴与全景基准面的倾斜夹角应在15°~75°之间。 4.1.10 雨大不宜进行测量。 4.1.11 自标物曲率半径小于2m的弯曲变形部位不应进行测量。 4.1.12 测量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第4.1.1条的规定。 4.1.13 全景图采集宜一天一张。 4.1.14 应能够水平从0°到360°转动角度,以满足全景成像测量。 4.1.15 应能够垂直从0°到360°转动角度,以满足全景成像测量。

4.2.1目标大于50mm的测量,应按下列步骤与方法进行 1在实时视频中选定目标物。 2选择目标的起点及终点。 3获取测量数据。 4.2.2目标小于等于50mm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目标应在最大光学变焦的可视范围内。 2自标测量应按下列步骤与方法进行: 1)在实时视频中选定目标物; 2)选择目标的起点及终点; 3)获取测量数据。

4.2.1 目标大于50mm的测量,应按下列步骤与方法进行: 1在实时视频中选定目标物。 2选择目标的起点及终点。 3获取测量数据。

4.2.2且标小于等于50mm的测量,应符合下列

4.3.1目标大于50mm的近全景基准面测量,应符合

1 目标大于50mm的近全景基准面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量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是水平或竖向目标; 2)目标应在最大光学变焦的可视范围内; 3)全景成像测量设备断电时,访问图像实时测量的历 史截图,对截图中大于50mm的目标应可测量。 2水平目标测量应按下列步骤与方法进行: 1)对实时视频进行截图; 2)在截图中使用水平两点测量方法选择目标的起点及 终点; 3)获取测量数据。 3竖向目标测量应按下列步骤与方法进行: 1)对实时视频进行截图; 2)在截图中使用竖向两点测量方法选择目标的起点及 终点; 3)获取测量数据。 目标大于50mm的远全景基准面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是水平、竖向或空间目标; 2)目标应在最大光学变焦的可视范围内; 3)全景成像测量设备断电时,访问图像实时测量的历 史截图,对截图中大于50mm的目标应可测量 2水平目标测量应按下列步骤与方法进行: 1)对实时视频进行截图; 2)可选择激光或激光雷达等技术辅助形成三维图像的 方法,在截图中使用水平两点测量方法选择目标的 起点及终点; 3)获取测量数据

3竖向目标测量应按下列步骤与方法进行: 1)对实时视频进行截图; 2)可选择激光或激光雷达等技术辅助形成三维图像的 方法,在截图中使用竖向两点测量方法选择目标的 起点及终点; 3)获取测量数据。 4空间目标测量应按下列步骤与方法进行: 1)对实时视频进行截图; 2)可选择激光或激光雷达等技术辅助形成三维图像的 方法,在截图中使用空间两点测量方法选择自标的 起点及终点; 3)获取测量数据。 4.3.3目标小于等于50mm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目标应在最大光学变焦的可视范围内。 2目标测量应按下列步骤与方法进行: 1)对实时视频进行截图; 2)选定目标物; 3)在截图中选择目标的起点及终点; 4)获取测量数据。

4.1全景图的近全景基准面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量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是水平或竖向目标; 2)目标应在最大光学变焦的可视范围内。 2水平目标测量应按下列步骤与方法进行: 1)访问全景图的历史图像; 2)在图像上使用水平两点测量方法选择目标的起点及 终点; 3获取测量数据

3竖向目标测量应按下列步骤与方法进行: 1)访问全景图的历史图像: 2)在图像上使用竖向两点测量方法选择自标的起点及 终点; 3)获取测量数据。 全景图的远全景基准面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是水平、竖向或空间目标; 2)目标应在最大光学变焦的可视范围内。 2水平目标测量应按下列步骤与方法进行: 1)访问全景图的历史图像; 2)可选择激光或激光雷达等技术辅助形成三维图像的 方法,在图像上使用水平两点测量方法选择目标的 起点及终点; 3)获取测量数据。 3竖向目标测量应按下列步骤与方法进行: 1)访问全景图的历史图像; 2)可选择激光或激光雷达等技术辅助形成三维图像的 方法,在图像上使用竖向两点测量方法选择自标的 起点及终点; 3)获取测量数据。 4空间目标测量应按下列步骤与方法进行: 1)访问全景图的历史图像; 2)可选择激光或激光雷达等技术辅助形成三维图像的 方法,在图像上使用空间两点测量方法选择自标的 起点及终点; 3)获取测量数据。

定位测量应按下列步骤与方法进行:

定位测量应按下列步骤与方法进行:

1使用全球卫星系统定位仪测出全景成像测量设备位置的 经纬度、高程及方位角信息。 2将经纬度、高程及方位角信息录入。 3对任意目标物进行探视,获取目标物经纬度及高程信息。

1使用全球卫星系统定位仪测出全景成像测量设备位置 纬度、高程及方位角信息。 2将经纬度、高程及方位角信息录入。 3对任意目标物进行探视,获取目标物经纬度及高程信息

5设备部署、数据采集传输及存储归档

5.0.1下列单位工程应部署全景成像测量设备: 1楼层十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15000m²及以上的房屋建筑 工程。 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 3 体育馆等大型公共建筑。 4单跨跨度30m及以上的工程(包括桥梁等公共建筑)。 5 高度70m及以上的构筑物。 6轨道交通工程的车站工程、高度15m及以上的高边坡工程等。 5.0.2 数据采集内容应包括图像数据和测量数据。 5.0.3 数据可采用有线或无线的安全可靠方式进行传输。 5.0.4 数据存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数据存储方案应具有可靠性、经济性。 2存储方式应支持海量数据的整理归档,并应为复杂的数 据采集、处理、分析提供存储手段。 3 应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 应支持数据存储与读取。 5 应支持冷数据存储。 6 应支持数据去重和压缩。 应支持数据的远程访问。 8 可采用通用的数据库或专用的数据库等方式进行存储。 5.0.5 数据归档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像数据和测量数据应归档,满足施工过程管理的需求。 2 视频实时测量及图像实时测量的数据归档后,用于溯源 比对。 3全景图测量的数据归档后DL/T 5612-2021 电力系统光通信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用于视频实时和图像实时测 量位置的快速检索,作为溯源参考。 4可按数据类型、数据时间等属性进行归档。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智慧工地全景成像测量标准》T/CCIAT0021一2020,经中 国建筑业协会2020年5月10日以第21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标准(规范、规程)制(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 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工程建设智慧工地全景成像测量 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内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建 筑工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技术规范》JGJ/T292与《智慧工地技 术规程》DB11/T1710,通过三维点云数据与视频图像融合的试 验取得了智慧工地全景成像测量的重要技术参数。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 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智慧工地全景成像测 量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 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 兑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 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2.0.1智慧工地的定义参照了《智慧工地技术规程》DB11/T 1710一2019第2.0.1条的规定。 2.0.4脚手架间距的定义参照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 全技术规范》JGJ130一2011第2.1.23、2.1.24、2.1.25条的规定。 2.0.6板筋直径包括板受力筋直径、板分布筋直径、板构造筋 直径、板纵筋直径、板架立筋直径、板抗冲切箍筋直径、板纵 可筋直径、板负筋直径、板负筋分布筋直径、板马凳筋直径、 板放射筋直径等。 梁筋直径包括梁受力筋直径、梁架立筋直径、梁构造筋直 径、梁弯起筋直径、连梁箍筋直径、连梁拉筋直径、连梁腰筋 直径、暗梁箍筋直径、连梁纵筋直径、梁分界箍筋直径、边框 梁纵筋直径、边框梁箍筋直径、梁侧面纵筋直径、梁角筋直径、 梁对角暗撑纵筋直径、梁对角斜筋直径、梁折线筋直径、梁拉 结筋直径等。 柱筋直径包括柱受力筋直径、柱分布筋直径、柱帽箍筋直 径、柱纵筋直径、柱箍筋直径等。 墙筋直径包括墙身竖向受力筋直径、墙身横向受力筋直径 墙身竖向分布筋直径、墙身水平分布筋直径、墙身拉筋直径、 墙身纵筋直径、墙身拉结筋直径等。 板筋间距包括板受力筋间距、板分布筋间距、板构造筋间 距、板纵筋间距、板架立筋间距、板抗冲切箍筋间距、板纵向 筋间距、板负筋间距、板负筋分布筋间距、板马凳筋间距、板 放射筋间距等。 梁筋间距包括梁受力筋间距、梁架立筋间距、梁构造筋间 距、梁弯起筋间距、连梁箍筋间距、梁拉筋间距、连梁腰筋

间距、暗梁箍筋间距、连梁纵筋间距、梁分界箍筋间距、边框 梁纵筋间距、边框梁箍筋间距、梁侧面纵筋间距、梁角筋间距、 梁对角暗撑纵筋间距、梁对角斜筋间距、梁折线筋间距、梁拉 结筋间距等。 柱筋间距包括柱受力筋间距、柱分布筋间距、柱帽箍筋间 距、柱纵筋间距、柱箍筋间距等。 墙筋间距包括墙身竖向受力筋间距、墙身横向受力筋间距 墙身竖向分布筋间距、墙身水平分布筋间距、墙身拉筋间距 墙身纵筋间距、墙身拉结筋间距等。 2.0.10全景基准面根据不同施工阶段而异,当为模板施工阶段 时,占全景范围80%以上的水平连续模板平面作为全景基准面: 当为混凝土施工阶段时,占全景范围80%以上的水平连续混凝 土平面作为全景基准面等。 2.0.13最大光学变焦的定义参照了《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 述数立口

GB/T50228一2011第10.6.7条的规定。

/T50228—2011第10.6.7条的

4.1.6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技术规范》JGJ/T292 2012第7.0.2条规定,全景成像测量的图像质量可按表4.1.6进行 分级。 4.1.7图像的分辨率会影响全景成像测量的精度。分辨率低于 1920×1080时NY/T 1056-2021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测量精度无法达到本标准第4.1.1条的要求。 4.1.11目标物弯曲变形的部位发生了物理形变,测量结果无法 与实际设计规格进行参照比对。因此,弯曲变形的部位不应进 行测量。

统一书号:15112:35557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