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2792-2021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技术要求(1:50000).pdf

DB23/T 2792-2021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技术要求(1:50000).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6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4905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23/T 2792-2021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技术要求(1:50000).pdf

6. 1. 2. 4 变质岩

变质岩应基本查明变质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变 形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接触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变质序次关系,恢复原岩及其建造类型。 应查明变质作用类型,特征变质矿物组合及其空间分布,划分变质相及变质相带,确定构造变形时 限,建立构造变形序列。 应研究各类变质岩内的含矿层、含矿建造及矿产在变质岩中的分布规律,变质岩石、变质带、变质 相对矿床、矿化的控制作用。

在基本查明构造的基本类型和主要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性质的基础上,研究构造生成序次和 购造组合特征。 应查明各种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分布特点和组合规律,确定构造变形时限,建立构造变 形序列,建立区域构造格架GB/T 1472-2014 铅及铅锑合金管,探讨不同期次构造叠加关系及演化序列。 应深入研究成矿有关的褶皱、断裂构造或韧性剪切带等构造特征,以及矿体在各类构造中的赋存位 置和分布规律,分析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的关系。

6.1.3.1路线地质调查

地质调查路线的布设以满足地质填图、解决地质找矿问题为依据。 地质调查路线的布设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穿越法路线一般应垂直区域构造线、地层 要地质界线:追索法路线主要沿重要地质界线、矿化蚀变带、矿(化)体走向布设。

DB23/ T 27922021

路线间距原则上为500m~800m,成矿有利地段调查路线应视需要适当加密。单个图幅地质调查路线 总长度控制在400k600km。 1990年以来开展过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区(图幅),地质填图采用修测方式,地质调查路线 以验证为主,主要控制重要的地质界线、构造带和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地质体;单个图幅内验证地质观察 路线总长度不少于200km 地质观测点距一般为300m~500m,对构造复杂地段或含矿地质体应适当加密。重要的地质界线和地 质体应有足够的观察点控制,各类地质观测点数不少于3个/km2。 地质观测点必须使用符合精度要求的卫星导航系统定位,保留地质调查路线航迹资料。地质点在野 外手图上所标定的点位与实地位置误差小于10m。 野外地质现象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除详细描述岩性特征外,对于露头显示的构造特征、接触 关系、矿化蚀变现象等均应有详细描述记录,并有相应照片或素描图。点与点之间应有连续观察记录: 每条路线应有路线小结和信手面。 反映地质现象的照片,必须在照片上标出镜头方向、界线、岩性、填图单位代号、产状,重要地质 现象必须配有相关证据说明(如侵入接触的判断依据)。 在路线地质调查中,应采集必要的标本和测试样品。

6. 1.3. 2 地质部面

实测地质剖面是为统一填图单位划分,厘定不同填图单位的岩石类型和组合特征、查明地质界线性 质、构造带构造物质组成、性质和矿产地质特征而布置。 剖面布设应垂直主要构造线或地层走向,选择露头连续性良好、接触关系清楚、岩石组合具代表性 及化探异常集中区段,并尽可能与重要化探异常查证区地化部面相结合。 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0或1:10000。地层部面一般选择1:5000比例尺,岩性单一且面积较大的侵入 岩、产状平缓的中生代火山岩地层、新生代地层,剖面比例尺可以采用1:10000;对构造复杂地段、成 广有利部位,部面比例尺应适当加密。 剖面测制应逐层详细观察记录。对剖面测量中新发现的矿化线索、构造蚀变岩带均要适时作必要的 息索检查。应系统采集样品,对重要的地质现象应有照片或素描图。 每个填图单位至少有1条剖面控制。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带,还应测制构造地质剖面。 基岩出露较差的浅覆盖区,应按所测部面比例尺进行连续槽探工程揭露;重要地质界线、矿化蚀变 带需进行工程揭露, 调查区内如已有符合要求的实测剖面,经修测(编)后可部分或全部使用

6.1.4填图单位划分

沉积岩和火山岩按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到组。与成矿有关的岩层、含矿层、含矿标志层等应以非正式 单位单独表示。 侵入岩以侵入体为基本的填图单位,表示方法为“岩性+时代”。同一时代且岩性相同的侵入体按侵 入的先后顺序在时代后面在上角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nvJ21、如nvJ22。 浅变质岩系的层序可识别、沉积接触关系清楚、示顶底构造标志清晰,可参照沉积岩区地层单位划 分填图单位;对区域性中深变质岩系,可划分岩群、岩组、岩段。 第四系原则上按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在山区一半山区一般按沉积物成因类型划分。

沉积岩和火山岩按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到组。与成矿有关的岩层、含矿层、含矿标志层等应以非正式 单位单独表示。 侵入岩以侵入体为基本的填图单位,表示方法为岩性+时代”。同一时代且岩性相同的侵入体按侵 入的先后顺序在时代后面在上角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nvJ21、如nvJ22。 浅变质岩系的层序可识别、沉积接触关系清楚、示顶底构造标志清晰,可参照沉积岩区地层单位划 分填图单位;对区域性中深变质岩系,可划分岩群、岩组、岩段。 第四系原则上按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在山区一半山区一般按沉积物成因类型划分

DB23/T2792—2021 地质图中应标定直径大于100m的闭合地质体;宽度大于50m、长度大于250m的线状地质体;长度大 于250m的断层、褶皱构造。对于含矿蚀变构造带及其它矿化地质体,厚度不论大小,均应在图上表示。 厚度较小者,可用适当的花纹、符号放大或归并表示。 基岩区内面积小于0.5km2、沟谷中宽度小于100m的第四系不予表示,按基岩填制。

对全区应开展1:50000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或土壤测量,测量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二 化学亚景观区和地质背景合理选择 矿产检查中,重点检查选择面积性土壤测量,概略检查选择剖面性土壤测量。

6. 2. 2工作方法

6.2.2.11:50 000地球化学测量

6.2.2.21:20000/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1:20000/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布设在重点检查区或概略检查区。重点检查区布设面积性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概略检查区主要布设部面性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1:20000土壤面积性地球化学测量,取样网度为200mx40m;当查证脉状矿体异常(如以Au为主异常) 时,宜选择1:10000土壤面积性地球化学测量,取样网度为100mx20m或50m×50m。 采样层位应根据不同地球化学亚景观区特点确定,一般确定为C层上部、B层下部;采样物质为基岩 上部风化碎石层(残积层)。在土壤不发育地区(如呼中一塔河中低山亚景观类型地区),含大量岩屑 (B+C)土壤是较为适宜的采样介质。在准平原、盆地周边、山前地带等浅覆盖区,土壤覆盖层过厚, 建议采用洛阳铲、便携式浅钻等工具,采集能准确反映成矿信息的深层土壤样品。在农耕地、牧草地等 采取土壤样品时,应坚持绿色勘查理念,分层回填土壤采样坑。

DB23/ T 27922021

应尽可能收集多种遥感数据,进行遥感影像制图、遥感地质解译、遥感异常提取以及遥感解译野外 也质验证,应利用遥感解译图提取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的异常,为地质填图、圈定异常、编制成矿规律 图和进行矿产预测提供资料。

6. 3. 2 工作内容

从遥感资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区域地质矿产和地理信息,为提高矿调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供技术支 寺。 遥感地质解译应贯穿于矿调的全过程,根据矿调各阶段工作,分别编制遥感解译草图、遥感初步解 泽地质图、遥感解译地质图。 遥感地质解译应使用多种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研究各种地质体的属性、空间分布 和相互关系。 解译工作应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区域到局部的原则,循序渐进,不断反馈,逐步深化进行

6.3.3.1遥感数据

6.3.3.2图像数据处理

6.3.3.3遥感地质解译

初步解译:初步解译在遥感图像制作后进行,在矿调项目踏勘前完成,为踏勘工作提供依据。初步 建立调查区构造格架,建立各地质体的初步解译标志,以遥感影像岩石单元为编图单元,编制遥感解译 草图,填写解译记录卡。 详细解译:详细解译在踏勘结束后开始,全面野外工作前完成。重点解译各种填图单位,断裂的性 质、产状、级别和序次关系。从单个地质体的影像特征,总结同类地质体的共同规律,建立该类地质体 的解译标志,并在野外验证时不断补充和完善

地层的解译,编图单位一般划分到组或岩组。 侵入岩应根据影像特征尽可能对岩基进行解体,划分到侵入体,

0B23/T2792—2021 断裂发育地区,应表示代表性主要断裂,无须全部标注。 地质体标定见6.1.5。 解译地质体边界图面误差小于或等于1mm。

6. 3. 5野外验证

在解译地质草图完成后,应开展踏勘性野外验证 初步解译地质草图完成后,在地层、岩石、构造面测制过程中开展解译标志专题研究性野外验证, 全面填图时则进行解译地质图检查性野外验证。 遥感工作野外验证应与路线地质调查工作同步进行,采用路线观察、观察点控制方式进行。

应根据调查区的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工作程度,成矿地质背景,主要矿产类型的地球物理前提和 工作条件,从直接找矿和间接找矿两方面选择技术路线,部署快速、经济、有效的物探工作。 物探方法的配置应充分注意异常的定性定量解释和推断的需要,采用面积测量和部面测量相结合的 方式开展调查和矿产检查。 物探工作应在野外及时进行物探数据处理和异常的解释推断。异常的解释推断必须密切结合地质、 化探成果,综合解释。

6. 4. 2±工作方法

对成矿有利地段和重要的物化探异常,择优开展1:20000面积性物探测量或部面物探测量工作。 物探剖面测量可根据地质、地球物理条件,选择采用电法、高精度磁法等物探方法。 面积性物探工作可以在剖面测量的基础上,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相互配合。 1:20000物探部面的测量点距一般按40m;面积工作一般按200x40m的网度。 对有一定规模、意义的物探异常,应在有利部位布设物探精测剖面,查明异常原因。 应采集和测定必要的物性标本。在探矿工程中,应加强对蚀变岩石和矿化岩右的物性数据采测和特 正研究。 物探方法的精度分配、仪器准备、野外数据采集、各项改正、参数测定、质量检查和资料整理等按 OZ/T0071、DZ/T0070等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基线、测线和测网的布设应按DZ/T0153执行。 物探工作的面积和部面测量资料应按相关方法的行业技术标准系统整理和成图, 物探异常的定性解释:采用地质、物探、化探综合信息的方法,分析和辨识有直接或间接找矿意义 的异常,应特别注意筛选具有寻找大矿前景的异常,并通过初步查证进一步解释推断。 物探异常的定量解释:对所有已定性解释的重要矿致异常,应定量反演异常源的埋深、形态、产状 和边界。

6. 5. 1 工作内容

对调查区已发现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各类异常、矿化信息和地表找矿线索应进行矿产检查。 矿产检查按工作程度分为概略检查和重点检查

DB23/ T 27922021

线索,圈定的具有较大找矿前景的物探、化探、 遥感等异常,经充分论证,可以优先安排重点检查。对其它各类异常,应安排概略检查。经概略检查确 定有找矿前景和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化)点、异常,应进行重点检查,

6.5.2.1检查范围

深部和外围具有较大找矿前景的矿产地,可直接开展重点检查。 甲类异常和乙1类异常,可以优先安排重点检查。

6.5.2.2主要任务

结合典型矿床研究成果,分析重点检查区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了解矿(化) 点的成矿地质要素。 对概略检查阶段确定的重要矿致异常进行评价,基本了解矿(化)体的分布范围、规模、形态、产 状,共(伴)生有益组分、含量及其变化,矿石质量、结构构造,基本了解近矿围岩的蚀变种类、分布 及其与矿化的关系,大致判别矿床(化)类型。 对重点检查区找矿前景做出评价,为圈定找矿靶区、提交新发现矿产地提供可靠资料,提出进一步 工作的建议。

6.5.2.3技术方法

重点检查主要开展1:100001:20000地质填图,1:10000~1:20000面积性土壤测量、面积性高 精度磁法测量、激电中梯测量等项工作,必要时可安排物探综合剖面测量。 对地表矿化、蚀变强烈或地表露头矿地段,以及物化探异常较好的地段,应进行工程揭露。矿(化) 本的圈定应以刻槽取样化学分析成果为依据。 对重点检查结果进行评价,提出是否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6.5.3.1检查范围

概略检查区范围应考虑各类异常的形态、规模以及地表矿化和蚀变情况,合理确定,以免漏矿。 工作区新发现的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和其它重要找矿线索,经物探、化探、遥感等工作圈定的 具有扩大找矿远景的地区,以及推断有找矿前景的各类异常(乙类异常),已知矿床、矿点及矿化点、 民采点、老隆等,应进行概略检查,

6. 5. 3. 2 主要任务

初步了解调查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查明引起异常的原因,确定异常的确 切位置。 初步了解调查区的矿化带、蚀变带、矿(化)体(层)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有益组份及含量 等。 对经过勘查工作的矿(床)点,以资料收集和踏勘为主,了解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找矿标志! 般不再投入工作量。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的对比分析,概略评价调查区的找矿前景,为找矿 区的圈定提供资料,为进一步进行重点检查提供资料

6.5.3.3技术方法

概略检查一般遵循地质踏勘、地表原方法检查、多方法评价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工作程序。 概略检查一般选用地表追索、大比例尺地质草测、土壤或岩石化探剖面测量、物探(高精度磁测 激发极化法、高精度重力)剖面测量,地表光谱测量、地表化学样品采集等方法进行评价。 概略检查工作必须采集足够的与评价要求相关的各类分析样品。 既略检查结束后,应提出是否进一步开展重点检查的工作建议

6. 6. 1±一般准则

1:50000矿调实施的山地工程主要为槽探。主要用于浅覆盖区的基岩揭露,适合于覆盖 的地表。根据绿色勘查需要,在不适合槽探施工的区域,应选择合理的替代探矿工程,如浅 钻探等。

6. 6. 2 工作方法

1:5000比例尺剖面的探槽布设间距一般为50m,1:10000比例尺剖面探槽间距为100m。 用于矿产检查的探槽,一般应垂直矿化体、矿致异常走向布设,长度以控制矿(化)体和异常为准。 槽探工程一般要求探槽底宽不小于0.6m,基岩进尺0.3m0.5m。探槽的开口宽度应根据探槽深度和 边坡稳定性具体调整,保证探槽的边壁坡角在安全范围内。 槽探工程经现场验收,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并已达到地质目的,方可进行探槽原始地质编录。 探槽素描一般只作一壁一底展开图。当两壁上基岩露头的地质现象可对应吻合时,东西向或大致东 西向的探槽选北壁,南北向或大致南北向探槽选东壁。 探槽素描图需将槽壁及槽底上的各类地质编录要素(界线、产状、标本及样品位置等)按比例缩小 后描绘到槽壁、槽底展开图上。根据探槽长度和地质复杂程度,素描图比例尺一般为1:100~1:200。 股按比例缩小后宽度大于1mm的地质体均应勾绘到素描图上。有特殊意义的小矿体或地质现象虽小于 1mm,也应放大表示,其方法是从该点引出图外,作一幅放大素描图。

DB23/ T 27922021

为切实做好地质勘查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地质勘查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在1:50000 矿调工作中应全面实施绿色勘查。 对工作区涉及的生态保护红线应进行核查,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公园、公益林、天然林、湿地及 其它需要保护或禁止开发区域。 应采取优化、防护、限制和恢复治理措施,使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最小化。 绿色勘查应与地质勘查工作同设计、同实施、同验收

综合研究应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突出当前、考虑长远的原则。 对工作区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找矿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和系统分析,将野外调查与科学研究有 机结合,做到两者统筹安排,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对已取得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找矿信息应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总结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划分矿产预测类型,总结区域成矿要素和预测要素,开展矿产预测, 优选找矿靶区。

验收依据是任务书(或合同)、设计、审批意见及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野外验收工作应 作现场进行。野外验收结束后,应进行整改补课,并提交整改报告

野外验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a)完成或基本完成设计规定的野外工作: b)各项原始资料齐全,进行了必要的综合整理,编写了项目工作总结; c)已进行了质量检查,并形成初步验收意见。

B.3野外验收提交资料

野外验收前应进行初步的资料建档、归档。提交以下野外验收资料: a)地质、物探、化探、矿产检查等各类原始编录资料; 0 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槽探素描图、剖面图等各类野外原始图件; C 各类标本、样品的采集、样品加工等原始记录,样品送样单; d) 各类样品鉴定、分析、测试结果(报告); 各类实物资料; 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产检查等各类成果图件和综合研究成果资料;其中,多幅联测的 项目,须提交分幅的1:50000地形地质图。 名 各类质量检查记录,主要包括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记录、各级质量检查记录和整改情况说明。 h 野外工作总结。野外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工作进展及取得 主要成果、工作质量评述、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DB23/T2792—2021 提交的成果包括《黑龙江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1:50000)及附图、附表、附件、相应的电 子文档以及成果数据库。 成果报告应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项目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果,总结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总结区 或成矿规律,划分成矿远景区,圈定找矿靶区,提出下一步具体工作建议。找矿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是 本项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成果指标见附录B。 报告内容应重点突出、论据充分、观点统一、文图表相吻合。力求文字简明要、插图清晰美观。 报告编写提纲见附录C。

成果数据库建设一般在成果报告评审完成后开展。 成果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见附录D。

报告出版参照DZ/T0131规定执行。 报告的出版格式见附录E。

归档的资料包括成果资料、原始资料、实物资料。 成果资料归档参照国土资发2006(210)号《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成果地质 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使用说明执行。 原始资料归档参照DA/T41一200执行。 实物资料归档参照国土资规(2016)11号《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执行。 资料归档要求见附录F。

DB23/ T 27922021

A. 1. 1. 1 目前任务

简要说明上级下达的任务书文号及其任务要求,工作走

A.1.1.2直然经济地理概况

简述调查区交通位置、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插图:调查区交通位置图)

A.1.1.3以往研究程度

附录A (资料性) 设计编写提纲及格式

附录A (资料性) 设计编写提纲及格式

简要介绍工作区以往开展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以及综合研究等工作((插图 度图,列表:以往工程程度一览表)。 对以往各项地质工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述

简要介绍工作区以往开展的地质、矿产、物探 图,列表:以往工程程度一览表)。 对以往各项地质工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述。

A.1.1.4探矿权设置情况(插图:探矿权设置图)

A. 1. 1. 5 野外踏勘

A.1.2区域地质矿产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A.1.2.1区域地质矿产概况

列出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和主要找矿方向

列出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和主要找矿方向。

A.1.3区域物探、化探、遥感影像特征

简述调查区区域物探、化探、遥感影像特征及相应的解释推断结果。 区域化探特征主要介绍测区1:250000(或1:200000)区域地球化学场特征、异常特征及重要异常 解释推断等内容。 主要附表:航磁异常特征表、遥感解译线(环)形构造特征表; 主要附图:航磁/地面高磁解释推断地质图、重力推断地质图、1:250000(或1:200000)化探组 合异常图、1:250000(或1:200000)主要单元素异常图、遥感解译地质图

DB23/T 27922021

DB23/T 27922021

A.1.4工作内容、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及精度要

说明本次1:50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技术路线、技术方法、精度要求及选择 具体工作要求。 提出本次工作对绿色勘查的基本要求,并针对槽探施工和化探土壤取样等提出具体施工方案

A.1.4.1 工作内容

A. 1.4. 2 技术路线

A.1.4.3技术方法及精度要求

A.1.5总体工作部署及年度工作安排

A.1.5.1总体工作部署

A.1.5.2年度工作安排

A.1.5.3设计的实物工作量

A.1.6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组织、技术装备及保障项目正常工作与安全生产

A. 1.7 质量管理与监控

简述项目承担单位一项目组一专业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机构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各项监 控措施。

A. 1. 8 预期的地质矿产成果

简要说明通过本次工作预期取得的主要地质矿产成果

项目总预算、本年度的经费预算(提交单独的项目预算书) 设计附图:区域地质矿产草图及工作部署图(1:50000)、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或土壤地 化学测量)设计采样点位图、物探、化探、重砂异常图(可与区域地质矿产草图及工作部署图合并) 遥感解译地质图,以及其它附图

A.2设计封面和雇页样式

设计封面和雇页样式见图A.1和图A.2

DB23/T2792—2021设计书名称(新开项目:X×项目总体设计)(续作项目:×X项目××年度工作方案)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中标单位年月日图A.1设计书封面格式16

DB23/ T 27922021

找矿靶区分类见表下表:

表B.1找矿靶区分类表

B23/127 通过本次工作新发现的,并经过矿产检查工作证实,具有一定规模,有进一步工作意义或具有工业 介值的矿区。 新发现矿产地的验收标准如下: a) 初步了解矿区基本地质情况及矿床类型;对矿体分布和埋藏情况做过概略地质调查和少量的工 程揭露与控制。 b 对矿石质量有正规取样化验资料,矿石质量符合现行矿产工业评价要求。 C 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规模达到《关于印发《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土 资发(2000)133号)中规定的小型矿床上限的二分之一以上。 d)有正式编写的文字报告,并附有必要的地质图、部面图、工程编录图及取样位置图等相应图件

DB23/ T 27922021

C.1 第1 章 绪论

C.1.11.1 工作目的和任务

简要说明上级下达项目招标任务书文号及其任务要求,工作起止时间

C. 1. 21. 2 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简要说明调查区范围、地质地理位置及其坐标、地形地貌、地球化学景观特点、行政区划与交通 气候、覆盖程度、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C.1.41.4矿权设置情况

C.1.51.5本次工作情况

本次工作概况,项目来源、投入资金。

C.1.61.6人员组织及报告编写

交通位置图、研究程度图GJB 1589-1993 航空用氧气橡胶软管规范,表:完成工作量表

C.2第2章区域地质特征

C. 2. 1 2. 1 地层

由老到新介绍区域地层系统,重点介绍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划分、标志、组成、岩性 岩相和岩石学特征;几何形态、相互关系、时空关系、时空展布与变化规律;总结区域地层时空展布特 点,形成的环境等。 附各填图单位的岩石地层实测剖面图和柱状图:柱状对比图等。

C. 2. 2± 2. 2 沉积岩

按时代从老到新分述填图单位沉积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开展沉积岩基本 积韵律、沉积建造的研究,确定时代归属,探讨沉积作用的大地构造环境及有关成矿作。

YDB 071.1-2011 通信电源和机房环境节能技术指南 第1部分:总则C. 2. 3 ± 2. 3 火山岩

岩石地层单位(填图单位划分)、岩石 一地层层序特点、接触关系、火山喷发旋回和韵律特点 区域各时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DB23/T2792—2021 以研究较详的火山机构为典型,详细总结区域火山岩浆喷发活动特点,结合其它地质作用,探讨火山作 用的大地构造环境及有关成矿作用。附火山岩相一构造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