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 401-09-2019 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pdf

HAD 401-09-2019 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HAD 401-09-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48907
VIP资源

HAD 401-09-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HAD 401-09-2019 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pdf

4.3.2运行阶段的监测

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政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1)处置设施的类型及其随时间推移的潜在危险程度,这取决于是否存在 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及其活度: (2)处置设施的性能。 4.3.3.3处置设施关闭后的有组织控制可以是主动的或被动的,主动的有组织 控制包括监测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及屏障的性能和完整性,被动的有组织控 制包括限制场址的使用并设置场址标识,关闭后阶段的监测计划中应包括有关设 施责任主体和有组织控制模式变更的信息

5.1.1执行检查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掌控处置设施的情况,以验证安全屏障的 完整性和迅速识别可能导致放射性核素向环境迁移或释放的状况。检查还包括对 没施运行记录的审核或审查。检查计划主要适用于运行时期,一般通过定期检查 来实施。 5.1.2营运单位应在处置设施建造阶段开始制定检查计划DB37T 3960-2020 公路隧道运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并根据场址条件 和运行情况的变化定期更新,检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对场址和周边区域的描述: (2)对处置设施部件和使用环境的描述: (3)设施检查的类型和频次; (4)设施检查程序; (5)设施维修和定期试验程序; (6)检查记录和报告要求; (7)质量保证

5.2不同类型处置设施的检查

5.2.1近地表处置设施 近地表处置设施的检查主要包括设施检查、系统性能检查(运行阶段)、设 备性能和有效期检查(运行阶段)、辅助系统功能检查和设施周边环境检查等。 对于近地表处置设施,应当在运行前开始执行检查计划并持续到关闭后阶段,直

政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至主动的有组织控制期结束。关闭后阶段的检查可根据需要缩减,但通常应包括 处置设施表面覆盖物检查。 5.2.2地质处置设施 地质处置设施的检查除常规的设施检查、系统性能检查(运行阶段)、设备 性能和有效期检查(运行阶段)、辅助系统功能检查外,还应根据设施的地质和 工程特性制定有针对性的检查,并尽量使用自动化和远程检查方法。地质处置设 施的地下处置单元很难影响地面环境,因此周边环境检查的重点是可能对地面设 施造成危害的环境因素。地质处置设施应当在运行前开始执行检查计划,如果设 施关闭后不再有可能进入工程屏障,可以在设施关闭后停止执行检查计划。

5.3处置设施不同阶段的检查

5.3.1运行前阶段检查 检查计划应根据处置设施的类型从建造前开始制定,在建造期间执行,以便 验证检查计划的合理性,并根据执行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运行前阶段的检查应 覆盖设施所有可达区域,与处置设施性能和安全屏障完整性相关的系统、设备和 部件均应纳入检查计划。 5.3.2运行阶段检查 处置设施运行阶段检查应能够确认安全屏障的完整性是否受到保护和维持 处置设备和辅助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正在进行处置作业且受条件限制不能接 丘的区域,可通过远程摄像头等方式进行检查;已封闭而不能接近的处置区域不 宜进行直接检查;处置设施的保护性部件只要位于可达区域,就应纳入检查计划 进行定期检查。 5.3.3关闭后阶段检查 处置设施营运单位应在设施关闭前制定关闭后阶段检查计划,根据处置设施 的类型、性能评估结果和废物处置区域的可达性确定检查的范围、持续时间和检 查终止条件,在设施关闭后至移交前执行关闭后阶段检香计划

5.4处置设施检查的具体要求

5.4.1检查的类型和频次 5.4.1.1营运单位应当基于场址和设施特性条件以及对人类的潜在危害程度

政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6.1监测和检查信息的使用

监测和检查信息的使用和管理

6.1.1监测和检查信息的使用方应包含营运单位、监管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 方。 6.1.2可采用设计余测量点位或平行样品、独立的验证、良好的设计和可 靠的设备等方法保证监测数据的可信性,此外,承担监测和检查工作的人员应经 过相关培训或具有相关资质。 6.1.3处置设施所有阶段均应提供监测和检查数据,以支撑设施的安全分析 和评价。 6.1.4监测和检查获取的信息应当能够或有助于证明遵守监管要求。 6.1.5为便于制定新设施的监测和检查计划,可在处置设施运行前收集类似 没施的已有监测和检查信息以进行经验反馈

政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6.1.6设施投入运行后至设施移交前,监测和检查获取的信息应用于设施的 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既应通过直接证据(如直接测量参数)也要通过间接证据 (如模型预测)来验证处置系统是否按预期发挥作用。 6.1.7考虑到设施建设各阶段的不确定性以及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的保守性 监测到非预期的结果后应尽早与监管部门和其他相关方交流监测结果。 6.1.8监测到非预期的结果并不一定表明该处置系统的安全已受到影响,排 除测量误差后,应分析相关信息,重点放在识别趋势,确定其在安全分析中的重 要性。如果设施的安全状况和环境影响评估中未考虑这些非预期结果,应重新评 古并修订监测和检查计划

6.2监测和检查信息的管理

6.2.1由于处置设施的寿期很长,监测和检查为设施整个寿期的决策提供信 息支持,因此处置设施应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来管理监测和检查信息。 6.2.2信息管理系统应具有执行数据分析、记录保持和档案管理的功能, 6.2.3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时应考虑数据使用和管理需求的长期性和易用性, 宜采用数字化、智能化和三维可视化技术

7.1.1应根据本导则要求编制监测和检查对应的质量保证文件。 7.1.2质量保证文件应分阶段对处置场监测和检查的质量保证工作做出规定: 保证监测和检查计划正确执行,取得可信的监测和检查数据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 监管要求。 7.1.3编制质量保证文件应考虑以下因素: (1)法律法规要求; (2)设施和设备的维护; (3)设备和仪器的标定与维修频度; (4)人员培训; (5)质控样品交叉分析比对:

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6)监测数据的可追溯性; (7)记录控制; (8)建立人员资格考核、监测和检查计划的执行程序等程序文件。

7.2.1质量控制适用于监测和检查的所有步骤,例如: (1)采样程序; (2)制样程序; (3)监测和检查对象、位置的选择; (4)测量程序; (5)检查执行程序; (6)数据处理方法; (7)测量和检查结果的解释与评价; (8)不符合项控制(如有); (9)报告; (10)记录的保存。 7.2.2应建立清晰的质量控制管理流程,保障数据的质量,例如用于管理决 策的数据,应有管理流程来审查或验证数据是否合格。应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机 构,负责质量保证相关活动的实施

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监测(monitoring) 指为了评估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系统部件性能和所处置的放射性废物对公 众和环境影响,开展连续或定期测量,包括辐射参数、环境参数和工程参数等的 测量。 检查(surveillance) 指为了验证安全屏障的完整性对处置设施进行实物检验核查,确认设施的结 构、系统和部件是否与安全分析中的描述一致。 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safetycase) 指支持和说明处置设施安全的科学、技术、行政和管理等方面论据和论证的 文件集成,涵盖场址的适宜性,设施的设计、建造和运行的安全性,辐射风险评 价的合理性,以及所有与处置设施安全相关工作的充分性和可靠性,

监测(monitoring)

指为了评估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系统部件性能和所处置的放射性废物对公 众和环境影响,开展连续或定期测量,包括辐射参数、环境参数和工程参数等的 测量。 检查(surveillance)

指为了验证安全屏障的完整性对处置设施进行实物检验核查,确认设施的结 构、系统和部件是否与安全分析中的描述一致。 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safetycase) 指支持和说明处置设施安全的科学、技术、行政和管理等方面论据和论证的 文件集成,涵盖场址的适宜性,设施的设计、建造和运行的安全性,辐射风险评

指为了验证安全屏障的完整性对处置设施进行实物检验核查,确认设施的结 系统和部件是否与安全分析中的描述一致。

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设施的监测参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必要的本底(基准)趋势参数 一废物包状况参数 一处置设施的结构和工程屏障参数 一评估处置设施建造活动产生的影响的参数 一围岩圈的变化参数 一放射性污染和其他污染参数 此外,必须监测对设施的安全状况和环境影响评估具有关

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附录地质处置设施的监测案例

本底监测需要在设施建造和运行产生影响之前开始,以获取场址早期的本底 言息和初始场址特性信息。本底监测的范围包括基础地球科学、工程、环境以及 与处置设施运行和关闭后安全评价存在潜在关系的参数,例如,用于评估建造和 运行期间岩层、地下水系统发生变化的参数,在关闭后阶段用于评估该处置设施 对天然过程和环境产生的任何影响的参数。 建立本底信息需要的主要特性参数包括。 一围岩和周围地质环境中地下水流场(材料特性,地下水水压分布,水力 梯度,补给和排泄区域等) 一地下水的地球化学特性(氧化还原性,盐度,主要的微量元素浓度,天 然放射性核素含量等) 一属于处置设施组成部分的围岩的矿物学特性 一看助于处置设施结构稳定的围岩的地质力学特性

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一属于处置设施一部分的围岩的运输和滞留特性 一属于处置设施一部分的围岩的断裂(包括裂隙)特性 一地下水、地表水、空气、土壤、沉积物以及动植物中天然放射性本底水 平 一气象条件和气候条件 一地表水系统水文学,包括排水模式和入渗率 一自然栖息地和生态系统的生态学 在发现重要的参数值有继续升高或降低的趋势时,本底监测需持续进行以便 建立具有一定置信度水平的趋势数据,并充分了解趋势变化的原因。

废物包的状况关系到废物的可回取性,因此对表示废物包完整性或状态的参 数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废物包的状况变化主要受退化现象影响,如腐蚀的影 响、废物堆积的稳定性、地下水再饱和以及产生气体等。 废物包状况参数分为两类:能够直接测量的参数(如:腐蚀电流、应变、粘 土缓冲区的膨胀压力)和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地下水再饱和压力)。在 些处置设施的设计中,尤其是对于某些中放废物,对尽可能地靠近废物包处 由废物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析,已成为评价工程屏障的完整性和/或性能的有效参 数。

4处置设施的结构和工程屏障监测

受自然过程和大为活动的影响,处置设施的结构稳定性可能会发生变化,对 处置设施周围地区进行持续的监测有助于评价其稳定性,一般监测参数包括。 一力学性能 一应力 一应变

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借助地下工程开挖的常规观测: ·岩体应力 ·岩体支护结构的变形和载荷 ·墙体和内衬结构的变形 ·裂隙 工程屏障由废物周围用于隔离和包容该废物的所有材料组成,包括密封材 部分回填层和部分处置设施的结构等

5处置设施建造活动的监测

政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饱和度 地球化学干扰: ·成分(孔隙水和矿物) ·pH值 ·氧化还原相关参数 迟滞性能 生物学变化 热干扰: 温度分布 从温度分布获得的热导率

处置设施周围的基岩会以很多不同的方式对该处置设施的存在做出响应 (如:力学、水力学和化学)。相关可测量的参数包括温度、应力、地下水化学、 地下水压力、溶质化学和矿物成分等,上述参数一般可通过围岩的地表场址特性 周查和地下钻孔调查获得。 调查可以使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包括。 一地球物理测量法 一氢射气法 一空气辐射测量法 应重点对隔离系统长期性能有直接影响的岩体结构的水力学和力学行为进 行监测,例如主要裂隙水的连通性。 对于在地下水饱和区域的处置设施,在处置设施处于开放状态时,地下水将 烧过该处置设施,然而随着处置设施地下水再饱和(或者部分饱和),地下水将 通过该处置设施后再次流回到岩石圈,会导致岩石圈的地球化学性质产生变化, 对于某些处置设施(例如主要使用水泥结构的处置设施)这种变化可能是重要的

政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因为废物容器的预计寿命有几干年,如果地质处置设施正常演化,废物包、 工程屏障或处置巷道释放的放射性核素是监测不到的。只有在设施非正常演化的 青况下,放射性核素才有可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尺度内释放出来。为了获得本底 (基准)条件以便能够对污染物移动和释放的影响进行比较,需要测量工程屏障 围岩和岩石圈的以下参数。 一渗滤液的污染水平 一地下水的放射性活度浓度 一潜在污染区内的水力梯度,水流速度和水流方向 一浅层水的水位 一河水流速 一含水层补给量 一水的化学成分

建立长时间尺度(几十年以上)的环境数据库有利于评估建造处置设施的适 性,数据库相关参数包括。 一气象 一水文,包括排水、水的用途和水质 一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放射性核素和其他污染物的浓度,包括动植物、沉积 物和水 一当地的生态环境 一地貌演化过程GB/T 37270.2-2018 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地图 第2部分:符号库设计,如:剥蚀作用、局部侵蚀和边坡变化 一地壳构造的活动性,如:垂直和横向地壳运动速率,地震现象和地热流 一周围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 所有这些参数可以进行持续的、长时间的测量。

表1总结了一个地质处置设施不同阶段需要监测的参数。

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表1地质处置设施不同阶段需要监测的参数表

GB 1886.119-2015 食品添加剂 1,8-桉叶素政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政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政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和检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