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8522-2020 户外燃气燃烧器具

GBT 38522-2020 户外燃气燃烧器具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949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38522-2020 户外燃气燃烧器具

5.2.2.2.1燃气流量调节应符合下列规定

2.2.2.1燃气流量调节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由转动控制流量的控制装置,应设计成逆时针方向打开; b 有多个控制装置旋钮时,应予以明确区分; C) 旋塞控制装置应符合CJ/T393的规定; d 电子式燃气与空气比例调节装置应符合CJ/T398的规定; e) 气动式燃气与空气比例调节装置应符合CJ/T450的规定; 间接控制装置(如触摸、气动旋钮、压力旋钮),应能不借助工具即可进行方便调节;应设置明显 旋钮,在一个简单手控动作后1S内应能安全切断燃气; 8 触摸型控制装置,应保证由两个有区别的手控动作来完成对同一个燃烧器的起始点火程序; h) 燃气稳压器应符合GB/T30597一2014中第5章的要求; i 当液化石油气燃具附带与钢瓶相连接的调压器时,调压器应符合GB35844的规定 2.2.2.2关闭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关闭装置的操作可为手动或自动控制,固定式燃具和可移动式燃具不应使用针形阀; b) 旋塞控制装置应符合CJ/T393的规定; C 自动关闭装置应符合CJ/T346的规定; d)手动燃气阀应符合CI/T180的规定

.2.2.2.1 燃气流量调节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由转动控制流量的控制装置TCAGHP 009-2018试行 地质灾害应力应变监测技术规范 试行,应设计成逆时针方向打开; 有多个控制装置旋钮时,应予以明确区分; C 旋塞控制装置应符合CJ/T393的规定; d) 电子式燃气与空气比例调节装置应符合CJ/T398的规定; 气动式燃气与空气比例调节装置应符合CJ/T450的规定; f 间接控制装置(如触摸、气动旋钮、压力旋钮),应能不借助工具即可进行方便调节;应设置明显 旋钮,在一个简单手控动作后1S内应能安全切断燃气; 8 触摸型控制装置,应保证由两个有区别的手控动作来完成对同一个燃烧器的起始点火程序; h) 燃气稳压器应符合GB/T30597一2014中第5章的要求; i) 当液化石油气燃具附带与钢瓶相连接的调压器时,调压器应符合GB35844的规定 .2.2.2.2关闭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关闭装置的操作可为手动或自动控制,固定式燃具和可移动式燃具不应使用针形阀; b 旋塞控制装置应符合CJ/T393的规定; c) 自动关闭装置应符合CJ/T346的规定; d)手动燃气阀应符合CI/T180的规定

5.2.2.3点火装置

5.2.2.3.1压电式点火装置应符合CJ/T393的规定。

5.2.2.3.1压电式点火装置应符合CJ/T393的规定。 5.2.2.3.2点火装置的位置应牢固且不能改变。 5.2.2.3.3电极应安装在不经常接触黄焰的位置

GB/T38522—2020

5.2.2.3.4采用易损件(电池等)作为点火配件时,应易于更换 5.2.2.3.5点火器高压带电部件与非带电金属部件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点火电极之间的距离,点火操作 时不应发生漏电,手可能接触的高压带电部位应进行良好的绝缘。 5.2.2.3.6电点火器的两个点火电极之间的间距以及电极与点火燃烧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应准确固定, 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应移动,

5.2.2.4.1火孔部分不应可调节。 5.2.2.4.2喷嘴宜有不可擦除的识别方式进行标记,以防混淆。 5.2.2.4.3燃烧器的位置应便于检查与维修;燃烧器可拆卸时,应易于置回正确的固定位置。 5.2.2.4.4燃烧器设有用户可调的空气调节门时,调节门应能用常用工具进行调节,并应在适当位置固 定调节门。 5.2.2.4.5空气进口或空气调节门不应置于可能发生意外堵塞的位置;不应置于燃烧器引射管喉管处 或可能导致燃气泄漏的位置

5.2.2.5.1风机应符合GB/T5171.1和GB/T12350的规定 5.2.2.5.2风机应牢固安装,应保证正常使用条件下手接触不到旋转部

5.2.2.6火焰监控装置

5.2.2.6.1燃烧器未点燃、意外熄火或火焰监控失效时,应能安全关闭燃烧器的燃气通路。

5.2.2.6.1燃烧器未点燃、意外熄火或火焰监控失效时,应能安全关闭燃烧器的燃气通路。 5.2.2.6.2设置常明火时,常明火熄灭时应同步关闭常明火和主火燃烧器供气阀门。 5.2.2.6.3热电式熄火保护装置应满足CJ/T30的要求;火焰熄灭、火焰监控失效时,应能安全关闭燃 烧器的燃气通路

a) 自动燃烧器控制系统应符合CJ/T421的规定; b) 自动燃烧器控制系统在点火不成功时,应再点火或再启动或关机; 火焰熄灭,火焰监控失效时,应能安全关闭燃烧器的燃气通路; d) 自动燃烧器控制系统应具有外部故障开机自检和运行自检功能。

a)自动燃烧器控制系统应符合CJ/T421的规定;

5.2.2.7过热保护装置

5.2.2.7.1在任何条件下,过热保护装置的动作应优先于自动调节装置 5.2.2.7.2过热保护装置动作后应需要手动复位才能重启燃具

5.2.2.8温度控制器

5.2.2.8.1如温度控制器为可调时,制造商应在说明书中声明最高设定温度。 5.2.2.8.2温度选择旋钮的挡位应标示温度升降方向,当采用数字表示时,最高数字应对应为最高 温度。 5.2.2.8.3设置水温限制装置时,其动作时应能使燃具安全停机

.2.2.9压力或流量安全

带有压力或流量安全装置的液化石油气调压器应符合GB35844一2018中附录C的规定。

GB/T38522—2020

5.2.3.1燃气连接管应设在不易受腐蚀和过热的位置。 5.2.3.2采用螺纹连接时,其结构应保证其密封性能,且进出口螺纹应符合GB/T7306(所有部分)、 GB/T7307或GB/T12716的规定,采用非密封螺纹连接时应保证接口端面平整。 5.2.3.3采用橡胶软管连接时,橡胶软管应符合CJ/T491的规定;当橡胶软管可能暴露在阳光下时,橡 胶软管应耐紫外线老化或采取防紫外线老化的措施, 5.2.3.4采用不锈钢波纹软管、金属包覆软管连接时,不锈钢波纹软管应符合CJ/T197的规定,金属包 覆软管应符合CJ/T490的规定。

5.2.3.5卡式燃具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与气瓶连接形式可为卡压形; 使用气瓶气源应唯一且确定; 气瓶的装卸应方便、灵活、可靠; 气瓶安装错位时,燃具应不能使用, 5.2.3.6高山炉燃具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与气瓶连接形式可为螺纹形; 使用气瓶的气源应唯一且确定; 气瓶的装卸应方便、灵活、可靠; 气瓶安装错位时,燃具应不能使用; 燃具母螺纹接口应有与气瓶连接的 连接用高压软管应能满足与瓶体连:

5.2.4.1燃具在正常使用状态时,水不应浸到带电部位,也不应由外部软线连接处浸人到器件内。 5.2.4.2使用市电的器具,在结构设计时应对易触及的带电部件予以防护并有良好的防触电措施和接 也措施;装在燃具外壳上的电源开关应采取防水措施,安装部位防护等级不宜低于GB/T4208中 PX4

5.3.1.1与食品、水直接接触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饮食卫生材料的规定,不应对食品和水有所 污染。 5.3.1.2与食品接触的不锈钢材料,其材质应符合GB4806.9的规定。 5.3.1.3接触食品的密封材料应符合GB4806.11的规定。 5.3.1.4与食品可能接触的携瓷材质应符合GB4806.3的规定

5.3.1.1与食品、水直接接触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饮食卫生材料的规定,不应对食品和水有所 污染。 5.3.1.2与食品接触的不锈钢材料,其材质应符合GB4806.9的规定。 5.3.1.3接触食品的密封材料应符合GB4806.11的规定。 5.3.1.4与食品可能接触的携瓷材质应符合GB4806.3的规定

5.3.2烧烤炉和烟熏炉

5.3.2.1燃烧器在烧烤工作面以下时,燃烧器以及受燃烧器加热的辐射工作面(如火山岩)应予以保护, 防止烧烤油脂或高温食物残渣掉落在燃烧器上。 5.3.2.2烧烤时溅出的汁液不应滴落到内部空间的连接管以及气路管路上。 5.3.2.3油脂和高温食物残渣不应直接坠落到燃烧室下部空间或地面。

GB/T 38522—2020

点燃。 5.3.2.5活动机械零件应有防止造成人身伤害的措施, 5.3.2.6有烧烤盘时,烤盘应设置定位装置避免非正常移动或翻转 5.3.2.7 固定嵌人式烧烤炉燃气进气管应固定在燃具本体上。 5.3.2.8烟熏炉应设置熄火保护装置

点燃。 5.3.2.5活动机械零件应有防止造成人身伤害的措施。 5.3.2.6有烧烤盘时,烤盘应设置定位装置避免非正常移动或翻转。 5.3.2.7 固定嵌人式烧烤炉燃气进气管应固定在燃具本体上。 5.3.2.8烟熏炉应设置熄火保护装置

5.3.3.1炸炉应设置常温下炸炉用油的最高、最低安全液位刻度标记。 5.3.3.2配备接油容器的炸炉应合理确定接油容积和放置位置,排放的油汁不应流到有明, 地方。 5.3.3.3排油装置的开启与关闭位置应易于识别,关闭位置应有锁定功能。 5.3.3.4炸炉应设置熄火保护装置、油温控制装置和油温过热保护装置

5.3.3.1炸炉应设置常温下炸炉用油的最高、最低安全液位刻度标记。 5.3.3.2配备接油容器的炸炉应合理确定接油容积和放置位置,排放的油汁不应流到有明火危险的 地方。 5.3.3.3排油装置的开启与关闭位置应易于识别,关闭位置应有锁定功能。 5.3.3.4炸炉应设置熄火保护装置、油温控制装置和油温过热保护装置

5.3.4.1非便携式烹炒煮食炉应设置熄火安全保护装置, 5.3.4.2食物溢出不应影响燃烧器的燃烧状况。 5.3.4.3煮食炉吊篮的设置应保证操作者的安全。 5.3.4.4煎炒炉锅架应保证燃具用锅的稳定性

5.3.4.1非便携式烹炒煮食炉应设置熄火安全保护装置。 5.3.4.2食物溢出不应影响燃烧器的燃烧状况。 5.3.4.3煮食炉吊篮的设置应保证操作者的安全。 5.3.4.4煎炒炉锅架应保证燃具用锅的稳定性

5.3.5.1热板炉应设置熄火保护装置。 5.3.5.2热板上烹饪操作后的食物油垢,应能顺利清洁,不应有滞留食物的凹陷或死角,可触及的部位 表面应光滑。 5.3.5.3热板炉应设置油汁、残物收集装置,应避免油污、油垢溢到有着火危险的区域

5.4.1 固定式和可移动式燃气取暖器应设置熄火保护装置, 5.4.2 可移动式红外辐射取暖器应设置倾倒保护装置。 5.4.3 固定式燃气取暖器应有与地面固定的措施。 5 5.4.4 红外辐射取暖器的热辐射面高度低于1.8m时,应有防止烫伤的保护措施 5.4.5 可移动式取暖器出风口应装有安全保护栅, 5.4.6 取暖器燃烧用空气由风机提供时,风机异常状态下燃具应能保证安全

5.4.1 固定式和可移动式燃气取暖器应设置熄火保护装置, 5.4.2 可移动式红外辐射取暖器应设置倾倒保护装置。 5.4.3 固定式燃气取暖器应有与地面固定的措施。 5 5.4.4 红外辐射取暖器的热辐射面高度低于1.8m时,应有防止烫伤的保护措施 5.4.5 可移动式取暖器出风口应装有安全保护栅, 5.4.6 取暖器燃烧用空气由风机提供时,风机异常状态下燃具应能保证安全

5.5.1与食品、水直接接触的材料应符合5.3.1.1的规定

.5.2具有照明功能燃具的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具有防风结构; 在正常使用时,火焰外罩不应对人体造成伤害; 设置亮度调节旋钮时,应清楚标示亮度调节方向 .5.3火炬的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具有防风结构; 具有抗淋雨结构; 在正常使用时,火焰外罩不应对人体造成伤害;

应能保证使用状态下活动炉架支撑稳定性; 设置火焰大小调节旋钮时,应清楚标示火焰大小调节方向。

燃具性能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

GB/T38522—2020

GB/T38522—2020表4(续)项目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开阀时间不大于45s6.1.5.1热电式熄火保护装置7.6.1闭阀时间不大于60s6.1.5熄火点火安全时间不大于10s保护装置性能熄火安全时间不大于2s6.1.5.2自动燃烧器控制系统7.6.2再点火安全时间不大于2s再启动:先关阀再启动电火花点火10次应有至少8次成功点燃,不应连续2次失6.1.6点火6.1.6.1压电式点火器败,应无爆燃器性能7.76.1.6.2用电类点火器连续动作10次,应全部点燃燃烧器,且不应产生爆燃现象6.1.7常明火引燃能力常明火在刚好维持燃烧状态下应能引燃主燃烧器7.8带风机且不具有常明火或交叉点火燃烧器的密闭式或半密闭式燃具,在燃具每次运行时都应进行预清扫:预清扫空气应能均匀分布于燃烧室整个横断面的燃具,清扫排气量不应少于整个燃烧室的容积或在对应6.1.8预清扫7.9额定热负荷的空气流量下持续不少于5s,并不产生爆燃;其他类型的燃具,清扫排气量不应少于3倍的燃烧室容积或持续10s,并不产生爆燃6.1.9燃气稳压器(小气瓶燃具除外)后压变化值应不大于额定压力的5%加30Pa7.106.1.10.1超压切断安全装置最大允许关闭压力的120%以上至10kPa之间应动作,切6.1.10压断压力与设定切断压力的误差应小于士15%力/流量安额定出口压力2.8kPa的调压器动作压力为(1.6士0.2)kPa;7.116.1.10.2低压切断安全装置全装置额定出口压力5.0kPa的调压器动作压力为(2.8士0.3)kPa6.1.10.3过流切断安全装置额定流量的120%~150%时应动作燃具在倾倒后,保护装置应在10s内关闭通往燃烧器的燃6.1.11倾倒保护装置7.12气通路,且不应自动再开启6.1.12水温限制装置洗浴功能燃具最高出水温度应不大于60℃7.13正常使用过程中需接触部位金属及其类似材料不大于35K(旋钮、手柄等)的表面非金属材料不大于45K金属及其类似材料不大于80K不易接触的表面非金属材料不大于95K6.1.13表面燃气阀门外壳的表面不大于50K或不大于阀门的最高允7.14温升许温度燃气接头不大于50K主要零部件温升调压器不大于50K点火器及导线的表面不大于50K或不大于点火线的最高允许温度10

GB/T 38522—2020表 5使用220V交流电燃具的电气安全项目要求试验方法内部的接地线端子和电源软线插头的接地端应有永久性标志6.2.1标志和说明直接使用交流电源的点火器应有明显的永久性标志6.2.2防触电保护用试验指检验外壳开孔时,试验指不应接触带电部件和转动部件(I类燃具)变压器和导线应有附加绝缘6.2.3耐潮湿经受溅水试验5min后应符合电气强度规定工作温度下,燃具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在1.06倍额定电压下,I类燃具泄漏电流不大于3.5mA;6.2.4泄漏电流和电燃具绝缘承受1min频率为50Hz或60Hz基本为正弦波的试验电压(安全气强度特低电压热水器为500V,其他为1250V),在试验期间,不应出现闪络和击穿黄/绿组合双色标识的导线,应只用于接地导线6.2.5内部布线不应与尖锐边缘接触施加50N的拉力,不应松动脱落7.21电源线标称横截面积应大于等于0.75mm电源线应采用Y型或Z型连接方式不应与尖锐边缘接触6.2.6电源连接和外应有一根黄/绿芯线连接在接地端子和插头的接地触点之间部软线带有附加绝缘的电源线应采用橡胶或PVC电缆电源软线应为耐油性保护套电缆,不轻于普通氯丁橡胶或其他等效的合成橡胶护套软线(指定牌号GB/T5013.1中的57号线)风机及带电部件的外壳应有接地装置6.2.7接地措施接线端子对外壳接地电阻应小于0.1α6.2.8爬电距离带电部位与可能接触的金属部位之间,爬电距离应大于4mm6.2.9辅助能源电源电压波动时,燃具应保持安全运行7试验方法7.1试验条件7.1.1实验室条件7.1.1.1大气压力实验室大气压力应为86kPa~106kPa。7.1.1.2环境温度实验室室温应为20℃士5℃,在每次试验过程中波动应小于5℃。室温测定方法是在距燃具正前12

等高位置,测量上述三点的温度,取其 平均值。

实验室的空气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5%

实验室通风换气应良好,室内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应小于0.002%,二氧化碳含量应小于0.2% 气良好的前提下无影响燃烧的气流

实验室使用的交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为220×

7.1.2.1试验用燃气类别应符合GB/T13611规定的燃气。试验用燃气的类别和代号见表6

表6试验用燃气的类别和代号

1.2.2在进行燃具性能试验过程中,燃气的华百数变化不应大于土3%。 1.2.3试验用燃气压力和代号见表7

7.1.2.3试验用燃气压力和代号见表7.

表7试验用燃气的压力和代号

7.1.2.4试验用燃气用以下方式表示

GB/T 385222020

空气量可调的燃具,试验开始时,应将空气调节器调节到适当开度,试验过程中不应再对其进行 所有燃气阀门应开至最大。

7.1.4试验仪器仪表

7.1.4.1试验仪器仪表应符合表8的规定,或采用同等以上精度等级的其他试验仪器仪表。 7.1.4.2所用仪器应按有关规定校准或检定

GB/T 385222020

式中: b——总实测折算热负荷的百分比值; I——总实测折算热负荷,单位为千瓦(kW); I——第i个燃烧器的实测折算热负荷,单位为千瓦(kW)。

7.5.1火焰传递试验

7.5.2火焰状态试验

7.5.2.1火焰均匀性

1燃气(小气瓶燃具使用气瓶气).燃烧稳定后,目

7.5.3主火燃烧器火焰稳定性试验

7.5.4常明火点火燃烧器火焰稳定性试验

7.5.5运行噪声试验

7.5.6熄火噪声试验

声级计的快速挡分别记录各燃烧器的熄火噪声 c)当有熄火噪声时,记录的噪声测定值应为测定的最大值加5dB(A)作为熄火噪声; d)当熄火且无爆鸣声时,记录的噪声测定值应为无熄火噪声

7.5.7干烟气中COa=1试验

7.6熄火保护装置试验

7.6.1热电式熄火保护装置

7.6.2自动燃烧器控制系统

7.6.2.1点火安全时间

7.6.2.2熄火安全时间

7.6.2.3再点火安全时间

GB/T 385222020

7.9.1预清扫排气量

按下列规定进行预清扫排气量试验: a)在冷机和停机状态下,风机按实际预清扫状态供电; b)在冷机运行状态下测量排气管出口的流量; c)把实测的流量折算成标准状态值,与制造商给出的燃烧室容积比较

按下列规定进行预清扫时间试验: a)燃具按7.1.3规定安装; b)试验风机启动至点火开始的时间间隔

7.10燃气稳压器试验

7.11压力/流量安全装置试验

7.11.3过流切断安全装置按GB35844一2018中C.2方法进行试验

7.11.3过流切断安全装置按GB35844一2018中C.2方法进行试验。

7.12倾倒保护装置试验

GB/T38522—2020

7.13水温限制装置试验

按下列规定进行水温限制装置试验: a)燃具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运行; b)缓慢减小洗浴功能燃具冷水管路的进入流量,使出水水温匀速升高速度不大于5K/min; c)直到水温限制装置动作时记录出水的最高温度

按下列规定进行稳定性试验: a)可移动燃具分别在使用状态和空载状态任意角度放置在倾斜角为15°的斜面上; b)便携式燃具分别在使用状态任意角度放置在倾斜角为10°的斜面上。

7.16 抗风性能试验

7.17耐淋雨性能试验

GB/T38522—2020

7.18耐盐雾性能试验

7.19耐极限温度试验

7.20小气瓶燃具的特殊要求

7.20.1气密性试验

按下列规定进行气密性试验: a)没有安装气瓶脱落型过压切断安全装置的小气瓶燃具:燃具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压力为 0.9MPa空气的标准气瓶与燃具连接完好后,用试验液检查各部位有无漏气现象; b) 安装有气瓶脱落型过压切断安全装置的小气瓶燃具:燃具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以燃具过压切断 安全装置动作时的压力作为标准气瓶的空气充装压力,气瓶与燃具连接完好后,用试验液检查 各部位有无漏气现象; 使用与其匹配的气瓶气,点燃燃烧器,用检查火检查除燃烧器外的各部位有无漏气现象

20.2耗气量准确度试验

接下列规定进行耗气量准确度试验: 试验进行时室温应为20℃~25℃; b 将燃具及3只规定充装量的气瓶气放在20℃~25℃的空气中静置2h以上; 将燃具的阀门开至最大,按使用说明书的说明运行燃具,将可调空气量的燃烧器调节为燃烧处 于良好状态; d 用3只气瓶各进行30min的燃烧试验,按式(2)和式(3计算耗气量准确度

式中: W——实测平均耗气量,单位为克每小时(g/h); moi—试验前气瓶质量,单位为克(g); m; 试验后气瓶质量,单位为克(g)

式中: △W—耗气量准确度; W. 额定耗气量,单位为克每小时(g/h)

GB 50260-2013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7.20.3燃气通路的耐压试验

按下列规定进行燃气通路的耐压试验: a)卡式燃具:燃具与标准的空气瓶进行连接,燃具阀门关闭,对空气瓶空气加压到1.3MPa后 持1min,目测检查调压器的高压侧是否有漏气、变形及损坏现象,该试验应在过压切断装 不动作的情况下进行;

GB/T38522—2020

b)高山炉燃具:燃具 闭,对空气瓶空气加压到1.5MPa保 持 1 min,目测阀门后的高压侧是否有漏 、变形及损坏现象

7.20.4过压切断装置试验

按下列规定进行燃具过压切断装置试验: 燃具与标准的空气瓶进行连接,燃具阀门全开DB11T 1069-2014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对空气瓶以10kPa/s的速度进行空气加压,直 到过压切断装置动作时,记录过压切断装置动作的压力; 对于关闭气路型燃具,关闭气路后,缓慢降低供气压力,检查气路是否自动开启

.20.5部件耐用性试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