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5-103-2014 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规程

DBJ/T15-103-2014 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规程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T15-103-201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5980
VIP资源

DBJ/T15-103-2014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T15-103-2014 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规程

书。标定证书上应注明荷载箱最大加载能力、尺寸、行程等参数 及待应用的工程名称。

4.1.6试验用油泵、油管在最大试验荷载时的工作压力不应超 过额定工作压力的80%: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的量程不应大于 最大试验荷载的2.5倍,也不应小于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 4.1.7荷载箱在运输或工地内中转时应注意正确吊装,荷载箱 安装前应检查油嘴、油管、油封等的完好性

4.2.1荷载箱的埋设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当极限端阻力小于极限侧阻力时,按本规程附录D的规 定确定理设位置,使上部桩、下部桩的承载力相当: 2当极限端阻力大于极限侧阻力时GB/T 25256-2010 光学功能薄膜 离型膜 180°剥离力和残余黏着率测试方法,将荷载箱置于桩底端

可在桩顶外加一定量的配重,配重应按本规程附录D的规定 确定; 3对抗压桩,当桩底存在扩大头时,荷载箱宜埋设于扩大 头之上; 4对抗拔桩,荷载箱应放置在桩底端,当桩底岩土层承载 力小于试验所需反力时,应对桩底进行处理; 5有特殊需要时,试验桩可采用双荷载箱或多荷载箱,理 设位置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刀小宁试验所而 5有特殊需要时,试验桩可采用双荷载箱或多荷载箱,埋 设位置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4.2.2荷载箱和钢筋笼的连接应符合以下规定: 1荷载箱中心与钢筋笼中心重合,荷载箱位移变化方向与 桩身轴线夹角应不大于5°; 2上部桩、下部桩的钢筋笼在荷载箱附近处应有加强措施 般包括箍筋加密、设置喇叭筋等措施,喇叭筋的一端与主筋焊 接,一端焊在环形荷载箱盖板内圆边缘处,其数量和直径同主 筋。喇叭筋与荷载箱平面的夹角应大于60°; 3上部钢筋笼与下部桩钢筋笼之间的莲接强度不应天于 荷载箱预估最大加载值的1/10。 4.2.3位移杆(丝)和护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位移杆(丝)应有护管进行保护,护管不得漏浆; 2位移杆(丝)与引测部位及位移杆(丝)中间的接头应 连接可靠,不得在试验前或试验过程中脱开; 3位移杆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官采用直径25mm~30mm的 钢管:位移丝号测时应使用足够的配重使位移丝紧: 4等待试验期间应对外露油管、位移杆(丝)进行要善保 护,不得损坏,护管顶部应封堵: 5对桩顶外露的位移杆(丝)应做好标识,区分上位移与 下位移; 6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位移测量 系统。

以下规定: 1 抗压桩和抗拔桩的孔底沉渣厚度均不应大于50mm; 2 应缓慢、准确下放导管,不得使预装试验装置移位: 3应确保荷载箱上部和下部混凝土浇灌密实。

4.3位移测量装置及安

仪表的测量误差应小于等于0.1%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二 0.01mm。均应在标定(校准)证书的有效期内使用。

4.3.3基准桩和受检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宜大于等于3倍受检

4.3.4基准桩、基准梁和固定位移测量仪表的夹具应避免太

5.1.1试验加卸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验前应进行预加载,预加载的最大值不大于预估最大 加载值的1/10,持荷时间不少于30min: 2加载应采用慢速或快速维持荷载法分级加载,加载应逐 级等量加载,第一级荷载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 3分级荷载宜为荷载箱预估最大加载值的1/10~1/15; 4卸载应分级进行,逐级等量卸载,每级卸载量取分级荷 载的2倍; 5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 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

1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各位移 测量点的位移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2位移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位移增量不超过0.1mm, 并连续出现两次(由1.5h内位移值计算); 3加载标准:对抗压桩试验,当本级荷载作用下,上部桩 立移和下部桩位移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对抗拨桩试验,当本级荷载作用下,上部桩位移达到相对稳定标 准时即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4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5、15、30、60min测 卖各组位移回弹量;卸载至零后,应测读各组位移的残余量,维 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5、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 读一次。

5.1.3快速维持荷载法的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

变化量,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 2位移相对收敛标准:加载时每级荷载维持时间不应少于 1h,最后15min时间间隔的位移增量小于相邻15min时间间隔的 位移增量; 3加载标准:对抗压桩试验,当本级荷载作用下上部桩和 下部桩位移均达到相对收敛标准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4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5min,按第5、15min测读各组 立移回弹量;卸载至零后,应测读各组位移的残余量,维持时间 为2h,测读时间为第5、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1某级荷载作用下,上部桩或下部桩位移增量为前一级荷 载作用下位移增量的5倍,且总位移量超过40mm~60mm(试 验桩取大值,工程桩取小值); 2当上部桩或下部桩的荷载一位移曲线为缓变型时,上部 桩或下部桩的总位移量达到60mm~80mm; 3某级荷载作用下,上部桩或下部桩的位移增量大于前 级荷载作用下位移增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标准; 4当上部桩出现上述3种情况之一,而下部桩未出现时 可考虑在桩顶增加配重后继续加载至下部桩出现上述3种情况之 或达到最大试验荷载; 5已达到最大试验荷载且上部桩和下部桩位移均达到相对 稳定(收敛)标准。 5.1.5抗拔桩试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某级荷载作用下,上部桩的位移增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 下位移增量的5倍,且总位移量超过40mm~60mm(试验桩取 大值,工程桩取小值); 2当上部桩荷载一位移曲线为缓变型时,上部桩的总位移 量达到60mm~ 80mm;

1某级荷载作用下,上部桩的位移增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 下位移增量的5倍,且总位移量超过40mm~60mm(试验桩取 大值,工程桩取小值); 2当上部桩荷载一位移曲线为缓变型时,上部桩的总位移 量达到60mm~80mm; 3荷载箱行程达到最大值:

1 一上部桩侧第i层土的厚度(m); 入; 一上部桩侧表面第层岩土抗拨系数,可按地区经验 取值。当无地区经验时,对于黏性土、粉土入= 0.75~0.85;对于砂土入=0.65~0.75;对于岩 层入=1. 0。 Qux一下部桩极限承载力(kN)。 2对未测试桩身内力的抗压试验,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 可按下式计算:

+ Qu 入 qul,^; ^= qsil:

式中:入一一加权抗拨系数,各土层权重影响因素为该土层厚 度l;与该土层抗压侧摩阻力系数qi,9si可根据勘 察资料确定。 W一一上部桩身自重(kN): Qu一上部桩极限承载力(kN)。 3对抗拔试验,单桩竖向抗拨极限承载力取Q且不应大 于由桩身配筋强度控制的承载力。 5.2.5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统计值应根据受 检桩位置、实际地质条件、施工情况等综合确定,当各受检桩条 件基本相同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参加统计的试验结果满足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 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2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结 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极限承载力,必要时可增加试验数量; 3对桩数为3根或3根以下的柱下承台,或工程桩抽检数 量少于3根时,应取低值。 5.2.6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应按单

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50%取值。

图A.0.1 试验原理示意图

A.0.2基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A.

图A.0.2 试验装置示意图

梁;2一油泵;3一测仪;4一位移传感器;5一基桩侧壁;6一钢筋笼;7一 载箱;9一下部桩或持力层;10一下位移护管(可兼做注浆管);11一上位移 扒筋:13一上位移杆(丝);14一下位移杆(丝);15一桩顶位移引测杆;16

C.0.1桩身内力测试可得到上部桩桩侧各土层的抗拨侧摩阻力 和下部桩侧各层的抗压侧摩阻力以及端阻力。 C.0.2桩身内力测试可采用钢弦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 器、滑动测微计或光纤应变计,宜按表C.0.2中的传感器技术 环境特性选择适合的传感器

2传感器技术、环境特性一

C.0.3传感器设置位置及数量宜符合下列规定: 1不同性质土层的界面处应安放传感器:当分层岩土层厚 度较大时,宜在其间增加测试断面。荷载箱上部或下部宜在同 土层设置两个测量断面作为传感器标定断面,第一个标定断面距 离荷载箱距离约30cm~50cm,且与两个标定断面之间的间距租 等。钢筋计理设断面距桩顶和桩端的距离不宜小于1倍桩径 2在同一断面处可对称设置2~4个传感器,当桩径较大或 试验要求较高时取高值。 C.0.4当采用滑动测微计测量时,可在上部桩身内通长理设2 根或2根以上测管,测管内每间隔1m设测标(测量断面)1 个。有可靠措施时,也可沿桩身通长布设。 C.0.5对混凝土灌注桩,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应焊接或绑扎(泥 浆护壁灌注桩应焊接)在主筋上,并满足规范对钢筋镭固长度 的要求。固定后,带应变计的钢筋不得弯曲变形或有附加应力 产生。 C.0.6应变式传感器及其连接电缆应具有可靠的防潮绝缘保护 借施,止式测试前,传感器及电缆的系统绝缘电阻不得低于 200M2。电阻应变测量所用的电阻应变仪宜具有多点自动测量 功能,仪器的分辨力应优于或等于1儿8,并有存储和打印功能 C.0.7钢弦式钢筋计应按主筋直径天小选择。通过与之匹配的 预率仪进行测量,频率仪的分辨力应优于或等于1,仪器的口 则频率范围应大于桩在最天加载时的振弦频率的1.2倍。使用前 应对钢筋计逐个标定,得出压力(拉力)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C.0.8带有接长耗钢筋计应焊接在主筋上,不宜采用螺纹 连接。 温 电

C.0.4当采用滑动测微计测量时,可在上部桩身内通长埋设

C.0.4当采用滑动测微计测量时,可在上部桩身内通长理设2 根或2根以上测管,测管内每间隔1m设测标(测量断面) 个。有可靠措施时,也可沿桩身通长布设。 C.0.5对混凝土灌注桩,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应焊接或绑扎(泥 浆护壁灌注桩应焊接)在主筋上,并满足规范对钢筋锚固长度 的要求。固定后,带应变计的钢筋不得弯曲变形或有附加应力 产生。 C.0.6应变式传感器及其连接电缆应具有可靠的防潮绝缘保护 措施,正式测试前,传感器及电缆的系统绝缘电阻不得低于 200M2。电阻应变测量所用的电阻应变仪宜具有多点自动测量 功能,仪器的分辨力应优于或等于1儿8,并有存储和打印功能 注漏上之正白

浆护壁灌注桩应焊接)在主筋上,开满足规范对钢筋锚固长度 的要求。固定后,带应变计的钢筋不得弯曲变形或有附加应天 产生。

措施,正式测试前,传感器及电缆的系统绝缘电阻不得低于 200M2。电阻应变测量所用的电阻应变仪宜具有多点自动测量 功能,仪器的分辨力应优于或等于1儿8,并有存储和打印功能

频率仪进行测量,频率仪的分辨力应优于或等于1Hz,仪器的口 则频率范围应大于在最天加载时的振弦频率的1.2倍。使用 应对钢筋计逐个标定,得出压力(拉力)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C.0.8带有接长杆钢筋计应焊接在主筋上,不宜采用螺级

致,并保持测标清洁。对灌注桩,在浇灌混凝土前将测管绑扎在 主筋上,并防止钢筋笼过度扭曲。滑动测微计应在测试前后进行 仪器标定,获得仪器零点和标定系数。

于15cm导线。滑动测微计测管穿过荷载箱处应有可靠的连接装 置,保证荷载箱张开后仍能对应变进行准确测量。 C.0.11当桩身应变与桩身位移需要同时测量时,桩身位移测 试应与桩身应变测试同步。 C.0.12测试数据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测量但未采用六线制长线补偿时 按下列公式对实测应变值进行导线电阻修正: 采用半桥测量时:

=8. 1 + 2r R

式中:8 修正后的应变值; 修正前的应变值; 导线电阻(2); R一一应变计电阻(2)。 2采用弦式钢筋计测量时,将钢筋计实测频率通过率定系 数换算成力,再计算成与钢筋计断面处的混凝土应变相等的钢解 应变量。 3采用滑动测微计测量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应变:

式中:e 仪器读数修正值; 仪器读数; e 仪器零点; Zo K 率定系数; 应变值; eo—初始测试仪器读数修正值。 4在数据整理过程中,应将异常测点删除,求出同一断面

有效测点的应变平均值,并按下式计算该断面处桩身轴力:

Q: = 8: : E, A

工行 8; 第讠断面处应变平均值: E 第i断面处桩身材料弹性模量(MPa);当混凝土 桩桩身测量断面与标定断面两者的材质、配筋一致 时,应按标定断面处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确定; A,一第i断面处桩身截面面积(mm²)。 5按每级试验荷载下桩身不同断面处的轴力值制成表格, 并绘制轴力分布图。再由极限荷载下对应的各断面轴力值计算上 部桩桩侧土的分层抗拨极限摩阻力和下部桩桩侧土的分层抗压极 限摩阻力及极限端阻力:

式中: qsi 上部桩第i断面与i+1断面间土体抗拨极限侧 摩阻力(kPa); qs 下部桩第i断面与i+1断面间土体抗压极限侧 摩阻力(kPa); G;、G; 桩第i、i断面与i+1、i+1断面间桩身自重 (kN) ; l、l 第i、j断面与第i+1、j+1断面之间的桩长 (m) ; qp一 桩的端阻力(kPa); 一上部桩检测断面顺序号,i=1,2,· , 并自桩顶从小到大排列;

式中: 0si 桩身第i断面处的钢筋应力(MPa); E. 钢筋弹性模量(MPa); 8 桩身第i断面处的钢筋应变。

D.0.1荷载箱埋设位置计算时应采用可靠的岩土参数,该岩土 参数应由勘察、设计确认。 D.0.2当仅布置一层荷载箱时,可参考下述步骤确定:

D.0.2荷载箱可埋设区间示

1根据下式确定荷载箱可理设区间上边缘距机 见图 D. 0. 2;

Qus =Q/2=ZA,qsikuil li = Zl;

式中:Q 最大试验荷载,取值按本规程3.0.4条规定: ,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 u; l范围内第i层土对应桩身周长; qsik 1范围内第i层土的抗压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 2根据式下式确定荷载箱可埋设区间下边缘距桩底的距离 见图D.0.2;

NB/T 20531-2018 核电厂主控室可居留性评价用大气弥散因子分析方法Qux =Q/2 =Z qsiku;l;+qpkAp I2 = l;

式中:1 l2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 ; 12范围内第i层土对应桩身周长; sik 一1范围内第层土的抗压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 qpk 一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3当1,超过桩身等直径部分长度时,可按本规程第4.2. 条第2款规定在桩顶附加一定量配重G,配重G可由式D.0.2 5确定:

D.0.3当有特殊情况需要布置多层荷载箱时,可参考上述方法

.3当有特殊情况需要布置多层荷载箱时,可参考 算确定。

E.0.1自平衡法试验后注浆管可采用下位移护管、超声波管或 预埋注浆管,数量不少于2条。 E.0.2注浆前应进行压水试验,确定注浆初压值。压水时间 股为1~2min,以压通为准,压通时泵压明显下降。 E.0.3注浆液宜采用纯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水灰比宜 为0.5~0.6。 E.0.4 注浆压力不小于0.3MPa,注浆管注浆时间间隔不得超 过12h。 E.0.5 注浆前应根据荷载箱的残余行程计算理论注浆量。 E.0.6 注浆时观察压力表和浆液的注人情况:并做好记录。 E.0.7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终止注浆: 1 注浆总量达到理论注浆量,注浆压力达到0.5MPa; 浆液从另一汪浆管中冒出。 E。0.8注浆压力长时间低于正常值或地面出现冒浆时,应更改 为间歇注浆或调低浆液水灰比。间歇注浆时,间歇时间宜为

E.0.1自平衡法试验后注浆管可采用下位移护管、超声波管或 预理注浆管,数量不少于2条。 E.0.2注浆前应进行压水试验,确定注浆初压值。压水时间 般为1~2min,以压通为准,压通时泵压明显下降。 E.0.3注浆液宜采用纯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水灰比宜 为0.5~ 0. 6。 E.0.4 注浆压力不小于0.3MPa,注浆管汪浆时间间隔不得超 过12h。

为间歇注浆或调低浆液水灰比。间歇注浆时DY/T 6-2021 数字电影放映用还音设备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间歇时间宜头 30min~60min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 “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或要求)”。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