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至安庆铁路一工区试验段施工方案

南京至安庆铁路一工区试验段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995.84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南京至安庆铁路一工区试验段施工方案

1试验段选择、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1

2工程简介及施工安排 2

智能弱电总包施工组织设计3施工组织机构及机械配备 5

3.1分部组织机构 5

3.2试桩施工主要管理人员统计表。 5

3.3施工人员及分工 6

3.4施工机械配备 6

4试验段路基施工方法 7

4.1褥垫层及桩帽施工方法 7

4.1.1准备工作 7

4.1.2测量工作 7

4.1.3褥垫层工程结构简介 7

4.1.4管桩桩帽施工 8

4.2基床底层填筑 9

4.2.1基床底层施工工艺 9

4.2.2试验段施工工艺流程图 10

4.2.3施工工法 12

4.2.5填料生产运输与填筑 12

4.2.7.碾压原则 13

6.1化学改良土的原土料质量应符合下列标准 20

6.2化学改良土的符合规范标准 20

6.3化学改良土外掺料的检验方法 20

6.4基床底层施工要点: 21

6.5基床底层压实标标准 22

6.6基床底层厚度、顶面宽度、顶面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 22

6.7质量保证措施 22

6.7.1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23

6.7.2质量保证体系 23

7.安全保证措施 24

7.2安全保证措施 25

7.2.1工程管理方面的措施 25

7.2.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26

8.环保、水保措施 26

8.1.环保、水保目标 26

8.2.环保、水保工作重点 27

8.2.1水环境保护 27

8.2.2生态环境保护 27

8.2.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27

1试验段选择、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1.NASZ—5标招投标文件和《施工合同》及有关协议和补充文件;

2.国家及铁道部有关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现行的建设工程设计、施工规范、技术规程及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等;

3.《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上铁运发【2012】206号).

4.《关于进一步加强临近营业线施工机械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工函[2009]260号):

5.《上海铁路局铁路线路防护格栅管理办法》(上铁工发【2007】137号);

6.《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维修作业驻站安全防护办法上铁师发》【2010】438号

7.《上海铁路局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实施细则上铁机发》【2010】138号;

9.《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检修作业驻站安全防护办法上铁师发》(2010【438号】号);

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为加强施工管理,便于协调指挥,方便施工,保质、保量、保工期,按合同要求完成施工任务,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以确定机械设备组合、施工工艺、摊铺厚度、压实遍数、级配碎石配合比,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等施工参数及试验检测的方法,以及工后沉降量,科学指导路基施工,确保路基施工达到相关的质量及验收标准。

我项目分部经详细的现场踏勘及研究,决定选择有代表性路段DK82+120~DK82+270段填方区作填土方路基试验段,全长150米,试验段无横向结构物,该填方段地势平坦,处于耕地范围。

适用于中国路桥宁安铁路工程(DK80+500~DK87+240、WDK0+000~WDK01+849)管段内及芜湖站内的路基填筑。

本试验段起讫里程DK82+120~DK82+270,为填方路段,长度为150m,底宽在17.63m~25.81m,基床底层填高2.3m。本段地形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居民区、工厂分布范围广,其余为菜地,水塘,本段地质为硬塑粉质黏土,局部软塑。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水,不发育,地下水、地表水无侵蚀性。本段设计路基基床表层为级配碎石填料0.4m+0.2m中粗砂垫层内铺一层复合土工膜+基床底层为改良土。本试验段工程量:改良土4310m3,中粗砂470m3,复合土工膜2350m2,级配碎石1085m3。取料场位置:在DK81+250改良土拌合站,填料规格及各项试验指标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本试验段计划在2012年7月15日,2012年7月28日结束。

褥垫层第一层施工1天;

褥垫层第二层施工1天;

3施工组织机构及机械配备

为加强既有线施工安全防护、确保工程建设周期、生态环境保护等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根据本段路基施工的特点,按架子队管理模式组织施工。主要人员上岗之前,全部经过上海铁路局既有线施工安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安全员、防护员、领工人员、工班长配备齐全。主要管理人员表如下:

3.2试桩施工主要管理人员统计表。

施工队长1人,负责全面工作(包括施工进度、安全、质量);

技术人员1人,负责现场施工技术、质量、填写施工记录;

质检员1人,负责质量管理及质量资料;

安全员1人,负责施工现场安全防护;

工人3人,负责协助机械操作人员施工;

电工、钳工、修理工各一人。

根据施工安排及进度计划,施工机械按施工的先后顺序依次安排进场。所用机械提前编制计划,上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按计划组织进场。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见下表。

试验段主要施工机械一览表

4.1褥垫层及桩帽施工方法

施工前,应做好土石方的调配方案。取土场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地段总的土石方调配计划,并结合路基排水和当地土地利用、环保规划进行布置,不得任意挖取。

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认真学习有关设计文件,做好施工技术方案和机械作业的流水顺序,使施工现场的土木和机械两方面的施工人员全面理解试验方案和技术质量要求。

对架子队进行技术交底,按照施工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施工,做好试验段施工时的各种记录表格和数据采集工作。

管桩验收完毕后,恢复客专正线及其他线中、边桩,测量路基横断面,按照设计要求放出线路的分界线和坡脚线。

4.1.3褥垫层工程结构简介

本实验段客专正线的(褥垫层)是采用0.5m厚级配碎石垫层内铺一层土工格栅。铺筑褥垫层所用级配碎石原材料全部外购,土工格栅采用双向经编土工格栅,其土工格栅的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250KN/m。在褥垫层填筑前两侧施工临时排水沟,防止梅雨季节雨量大侵蚀路堤。

4.1.4管桩桩帽施工

1).施工前注意及时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可在路及两侧挖一条临时排水沟,能将路基面及周围的水引流到到路基以外的临时排水沟里,以防雨后桩间积水无法排出,侵泡路基基地,影响施工。

混凝土预制桩沉桩后,对单桩承载力进行平板荷载试验检验机构按照工程桩总数的2‰,且不少于3根。桩的完整性进行低应变检测抽检工程桩总数的10%,且每个工点不少于3根。

桩帽施工前对桩顶进行清理干净。

桩帽砼采用模板法施工,桩帽周边35cm采用模板,模板底部周围用砂浆镶嵌堵塞,桩帽施工前认真做好模板安装,采用垂球对中,确保模板中心在偏差范围内。

模板检验合格后浇注C30钢筋砼,并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浇筑完成后及时抹面,使表面平整,在浇筑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做好混凝土试件,以检验其抗压强度。浇注完成后,桩帽砼及时用塑料薄膜包裹养护。

管桩间土回填采用改良土填料进行分层施工碾压,桩间土分两层进行施工,压实采用手扶式电动夯进行夯实,保证压实标准满足路基本体要求。

褥垫层中的土工格栅使用前按一定比例送样进行纵向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试验。进货后,存放在遮阳通风处,避免因过强紫外线照射导致材料老化,强度损失。褥垫层施工采用方格网法施工,在施工现场进行测量放线,放出网格位置,进行均匀摊铺级配碎石垫层。

7)、第一层25cm厚级配碎石垫层(下垫层)施工:桩帽处理及桩间土处理完成并检验合格后,开始施工第一层25cm厚级配碎石垫层。

8)、将下承层25cm厚级配碎石垫层表面整平、压实,压实采用XD120压路机按静压两遍+弱振一遍+静压两遍进行。清除表面坚硬突出物,检验合格后,铺设土工格栅。

9)、土工格栅铺设时要求平整拉直,展开与下承层面紧贴,不得褶皱、扭曲和损坏,靠近侧边的土工格栅要求回折不小于2.0m。

铺设土工格栅时,沿线路横向采用整幅,不宜有接口,当需要接长土工格栅,可采用捆绑法,用聚乙烯绳绑扎,呈梅花型布置,连接牢固。一般每隔10~15cm应有一个绑扎点,以使搭接处的强度满足要求,搭接宽度10~15cm,在受力方向至少应有两个绑扎点。另一方向只要密贴排放或搭接即可。

10)、土工格栅上铺设填筑时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其上采用倒卸法施工上垫层。

褥垫层施工采用自卸车运输、挖掘机和推土机粗平,平地机进行精平,采用压路机进行压实,压实按静压一遍+弱振两遍+强振一遍+静压两遍进行。

严禁碾压及运输等设备直接在土工格栅上碾压或行走作业。

4.2.1基床底层施工工艺

路堤在进行完基底处理经检测达到要求后,采用全断面水平分层填筑,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方法进行施工。本段施工主要防止施工机械侵限和振动碾压对营业线的影响。

本试验段客专正线基床底层全部采用改良土填筑。

4.2.2试验段施工工艺流程图

基床底层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同时碾压成型,并逐层调整纵横坡度,在路基基床底层部分填筑完毕前调整出与基床表层顶面设计坡度相符的纵坡及4%横坡。路基本体填筑两侧各超宽50cm,施工竣工时刷坡处理。基床与基床分层接头部位每层预留不下于2m的接头段,在进行接头施工时翻松后与后施工的部位共同碾压成型。

改良土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是控制基床底层填筑质量的关键,填土的天然含水量距最佳含水量差距较大时考虑在取土场分块灌水闷土。如土料的天然含水量过大,事先进行适度的晾晒或加入适量的磨细生石灰对降低含水量效果较好。现场摊铺后混合料的颜色应均一。

4.2.5填料生产运输与填筑

1)改良土由灰土拌合站集中拌制,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拌合好的混合料应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混合料在运送过程中应覆盖,减少水分损失。装车时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并保证足够的运输车辆,确保摊铺作业时能够不间断的连续摊铺。

1).依照设计资料对路基边线及线路中心线进行放样,打桩标示;直线地段每10m一个桩,曲线地段每5m一个桩,并在桩上作出虚铺厚度的标记。

2).路基填筑采用横断面全宽一次分层填筑、纵向水平分层压实方法。

3).改良土分层的压实厚度控制在30厘米。

4).根据松铺厚度计算每车混合料的摊铺面积,确定摊铺密度。在填筑场地按照每车土方数量及摊铺厚度,用白灰点控制自卸车倒土密度,同时埋桩挂线,标示松铺厚度;混合料摊铺完后,先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和整形,然后再用平地机进行精细平整,再用压路机缓慢碾压1遍。对于出现局部的坑洼应采用平地机进行二次平整。分层填筑压实厚度根据压实机具和试验段确定的方法进行。

填筑时确定三种松铺厚度(34cm,36cm,38cm)分别填筑碾压试验,选择满足要求的压路机,分别记录压路机每一厚度的碾压遍数,压实系数K、7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qu(Kpa)、松铺度、含水率。为大面积开工提供依据,提高工作效率。

静压、微振、强振、静压的碾压工艺,按先两边后中间(曲线地段先曲线内侧后曲线外侧),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碾压的原则。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各种压路机的行走速度不宜超过4km/h,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m。碾压过程中如发现有凹凸不平现象,采用人工配合及时补平,使碾压好的路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改良土碾压完成后,如不能连续施工应采用塑料膜或土工布养生,使改良土保湿养生不少于7d。养生期间勿使改良土过湿,更不能忽干忽湿,应控制好交通,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当改良土分层施工时,下层检验如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合格后,上层填土能连续施工时可不进行专门的养生期。

满足工程建设需求的监测测试项目:主要有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测。

(1)基底监测:每50m于路基中心埋设沉降板,桥路过渡段必设。

(2)路基面沉降:路堤地段每50m左右设一个监测断面,于路基中心设沉降观测板,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桥涵路过渡段必须设置,预压地段每断面与预压土顶面两侧路肩各增加一个检测桩。

5.2路基变形观测仪器应符合下列标准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

观测基桩应按设计要求设于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并定期进行复核校正。观测装置及观测桩应埋设稳定、牢固,施工中应保护好观测基桩、观测装置和观测桩。

5.5沉降变形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校核。

每次观测前应对所有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参与观测的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沉降变形观测应固定水准点和工作基点、固定人员、固定测量仪器、固定检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

沉降水准测量的重复精度不低于±1mm,读数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重复精度不低于±4mm/30m。路基沉降观测频率应符合表9.1.8的规定,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加密观测频次。

5.6表9.1.8路基沉降观察频次

堆载预压或路基填筑完成

竣工验交时,沉降观测设施和观测资料应与工程同时移交给工程接收单位。

5.7、观测装置设置及保护

变形观测应按照设计要求布置测点,每个观测段落至少应有2个工作基点,形成符合或闭合水准线路。

5.8、观测边桩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边桩埋置深度一般地区不应小于1.4m,桩漏出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10cm。埋设桩的周围应回填密实,桩周上部50cm用混凝土浇注固定,确保边桩埋设稳定,边桩应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边桩坐标及桩顶高度作为初始读数。

沉降观测桩应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埋设,桩周用水泥砂浆浇注固定。沉降观测桩应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桩顶高程作为初始读数。

沉降板埋设位置采用全站仪定位,埋设处宜垫砂找平,埋设时保证测杆与水平面垂直。沉降板应按二等水准测量沉降板高程变化。

剖面沉降管应采用开槽埋设,在槽内敷设沉降管,其上夯填中粗砂与碾压面平齐。沉降管埋设位置在挡土墙或其他结构物处时,应预留孔洞,并做好管口保护和排水工作。剖面沉降管应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检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沉降变形观测应加强观测标志、观测元器件、平面基点和水准基点的保护工作,保证沉降观测数据可靠有效。

5.9、观测装置的恢复应符合下列规定

平面基点、水准基点、观测标识和观测元器件受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发生破坏或扰动时,应及时恢复并进行补充测量,做好记录。

平面基点、水准基点的恢复测量等级不低于初测得等级,恢复平面基点、水准基点的点位精度不低于初测得点位精度。

观测标或观测元器件扰动引起观测数据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后处理。

5.10、数据采集与整理

沉降观测单位应按变形观测技术及时组织观测作业。观测数据按统一格式填写,按月份进行管理,及时以书面及电子文件两种形式将观测数据、沉降变形曲线同时报送变形评估单位和设计单位。

沉降变形观测数据记录可采用手工记录和电子记录两种方式,并应符合下列固定;

手工记录应采用观测手薄,其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一律采用铅笔记录,任何原始记录不应涂擦修改。

电子数据记录成果应进行分析整理,核对无误后形成硬拷贝作为检查核备资料。

观测数据应真实准确,数据格式符合评估要求。

建立沉降变形数据库,统一归档管理沉降变形观测数据。沉降变形观测数据测量单位的观测数据应经监理签认后纳入数据库。

5.11沉降观测及评估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资料;路基地段的线路设计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等相关设计资料。

施工过程、施工核查以及填料、级配、地基和压实检验情况等施工资料;施工质量过程控制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

过渡段不同结构物的基础沉降观测资料;过渡段区域的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等相关设计资料。

沉降变形观测单位的自检、自评报告。

路基段采用预压措施时,应进行卸载评估。

5.12路基沉降预测应采用曲线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根据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不少于6个月的实际观测数据做多种曲线的回归分析,确定沉降变形趋势,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不应低于0.92.

沉降预测的可靠性应经过验证,间隔3~6个月的两次预测偏差不应大于8mm。

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以后总沉降和预测时的沉降应满足下式规定:

S(t)/S(t=∞)≥75%

1、路基堆载预压前测量基床底层顶面是否达到设计填筑高程,检测各项压实指标是否符合设计及验标要求;

2、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在基床底层埋设沉降监测桩;

3、于路基基床底层顶面铺设一层土工布,土工布幅宽不小于2.0m,并考虑0.2m的搭接,铺设宽度应大于堆载范围每侧不小于1.5m,预压土碾压后平均重度应不小于18KN/m3;

4、预压土填筑过程中第一层填筑碾压,应采用轻型机械摊铺后压实,压实度不小于80%,防止压破土工布,污染基床底层顶面;

5、预压堆载期间及堆载完成后综合楼装修施工组织设计(,应加强沉降观测,绘制填土—时间—沉降曲线图,并进行分析预测工作,为确定预压土卸载时间提供依据;

6、堆载预压时间为6个月,具体卸载时间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推算确定;

8、预压土卸除后,有平地机及人工对原基床底层顶面进行平整,必要时补充填料,然后由压路机碾压进行碾压,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工基床表层级配碎石。

6.1化学改良土的原土料质量应符合下列标准

6.2化学改良土的符合规范标准

外掺料为生石灰时,宜采用一级建筑钙质生石灰粉或合格建筑钙质生石灰,其石灰的(CaO+Mgo)含量不应小于80%,CO2含量不大于9%,生石灰粉0.9mm筛的筛余不应大于0.5%、0.125mm筛的筛余不应大于12.0%,建筑钙质生石灰未消化残渣含量(5mm圆孔筛余)不应大于15%。

【书签版】GB 51318-2019-T:沉管法隧道设计标准.pdf6.3化学改良土外掺料的检验方法

同厂家、同规格、同品种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