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施工技术措施、施工工艺

青藏铁路施工技术措施、施工工艺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21.2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青藏铁路施工技术措施、施工工艺

青藏铁路施工技术措施、施工工艺

4.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和方法

接到中标通知书后,本标段指挥部各部门和工程队先遣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立即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当地市、乡政府、青藏兵站等有关单位取得联系,落实指挥机构及各驻地的既有房屋租赁、临时用地手续办理;落实水源、料源、通讯引入以及先期开工项目施工场地、便道和施工驻地临时房屋的建设;落实大型施工机械进场计划、顺序等,为施工队伍进驻作好必要的先遣准备工作。

4.1.2.1.接到中标通知书后DB32/T 3377-2018标准下载,及时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联系,办理好设计桩位和水准基点的交接工作。

4.1.2.2.组织精测队,用全站仪进行线路复测。复测时注意与前后相邻标段的控制桩和水准基点桩的搭接与延伸,保证测量准确,并将控制测量成果书及测量仪器鉴定书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4.1.2.3.大桥、特大桥均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核定桥梁墩台位置,测放施工控制桩。

4.1.2.4.每个主要标桩至少设三个方向的护桩,同时做好冻土环境中桩橛的保护工作。临时、永久控制桩和水准点均加设套管,并进行防冻胀处理。临时桩橛埋设在基岩上或稳定土层中,永久桩橛埋入多年冻土中的深度不小于两倍的天然上限深度。季节融化层范围内的桩周50cm用粗颗粒土换填,再用卵、砾石覆盖,插立红色小旗。

控制桩橛、水准点埋设示意图如下:

4.1.3.施工技术准备

4.1.3.1.积极与建设单位联系,备齐施工文件、图纸,并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认真阅读核对,进行图纸会审,了解设计意图、技术标准,对于存在的疑问及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4.1.3.2.加强与科研、建设、监理部门的联系,作好高原冻土环保科研动态、信息和成果的收集、整理、学习培训。

4.1.3.3.在认真阅读设计文件,熟悉合同条款的基础上,本着优质高效、先进适用、有利于环境保护、保证安全、全面创优的原则,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上报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指导施工生产的依据。

4.1.3.4.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对全体员工进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冻土环境保护措施、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等技术交底。

4.1.3.5.对全体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冻土施工技术培训,环境保护技术培训。

4.1.3.6.做好施工区段的冻土工程地质调查与补充勘探工作,开展地温观测,复核地温分界线、冻土融区分界线,核实冻土的工程分区,并对多年冻土的构造特征、含冰情况、冻土的工程类别、各类冻土的分布及厚度、多年冻土上限的位置等进行调查,必要时取样测定各层冻土的总含水量及容重等,积极会同设计单位补充、完善设计资料,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资料。

根据建设单位委托,及时办理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赔偿及地面、架空、地下障碍物清除等工作,为工程施工创造条件。调查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跨越兰西拉光缆、输油管、架空通讯线的位置并在现场作好标记,请有关单位予以确认,同时妥加保护,杜绝在光缆、油管影响范围内建房、取弃土等。

针对青藏高原植被珍稀、不易恢复特点,本标段临时工程用地本着尽量利用既有建筑,最大限度地压缩临时用地面积的原则,编制施工场地和施工驻地临时占地计划。在施工驻地建设之前,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报送驻地建设平面布置图、便道设计图及原地貌的图片资料,并注明其使用的功能和使用期限,待批准后实施。

4.1.5.施工队伍准备

所有进场员工均按照《青藏铁路卫生保障若干规定》(铁劳〔2001〕39号)中的要求,进行高原生理、心理及劳动保护等知识教育,采用三阶段阶梯升高。工前、工中、工后按规定体检,建立体检档案,作好进驻人员的健康保障工作。

4.1.6.机械设备准备及配件供应

针对青藏高原特殊的气候条件,本标段施工机械设备选配原则确定为:性能先进、状态良好、可靠性高、操作轻便、维修方便。大型机械设备在单位内部抽调并补充部分新的进口设备,内燃设备安装增压器,其发动机功率储备达到45%左右,各类设备尽可能做到机型统一,所选调的设备新度系数达到85%以上。

选调经验丰富的机械管理人员,备足机械配件,组建机械修配所,保证施工机械的完好状态。

4.1.7.材料物资准备

及时与由建设单位统一组织施工单位招标采购所确定的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对统一招标采购之外的其他所需工程材料,做好材质、产量调查及询价,签订供货合同。

按规定做好材料试验及配合比选定等工作,保证物资按计划供应,满足开工及正常施工的需要。

针对本标段距建设单位的物资储备基地较远,物资供应受青藏公路运输条件制约严重,受高原高寒恶劣气候影响明显的特点,在各个施工驻地设置储料场地,包括周转料库和大型燃油库、水泥库、砂石料储备场等,充分利用青藏公路运输的淡季多储备生产生活物资,确保施工生产的连续进行。

4.1.8.医疗卫生准备

按照《青藏铁路卫生保障若干规定》(铁劳〔2001〕39号)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系统,制定相应的医疗保障措施。各工程队设医务室,指挥部设工地医院,并与山下条件较好的医院联系,确定合同医院。工程队医务室及工地医院配备适应高原地区的必要医疗抢救设施、药品及高压氧舱、氧气袋、吸氧室等。认真做好高原劳动卫生知识宣传,对参建人员进行有关高原疾病、预防、自我保健知识的教育培训,有效防止高原疾病的发生和高寒环境出现的伤残事故。

4.1.9.生活后勤准备

指挥部设生活后勤部,并在格尔木市设立生活供应段,负责施工队伍的调迁人员住宿生活,行车接转等工作,为进驻的施工队伍按《青藏铁路卫生保障若干规定》(铁劳〔2001〕39号)配置劳动保护用品和防护用品。

格尔木市的生活供应段同时负责格尔木市周边地区粮油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产地产量调查询价,做好工地后勤、生活必需品的采购和供应,确保已进驻的施工队伍生活需要。针对本标段距生活物资采购地较远,生活物资供应受青藏公路运输条件的制约和高原高寒恶劣气候的影响,各驻地后勤部门适当加大生活必需品的储备,储备数量较常规增加3~4倍,并使用冷藏车将主、副食运至各施工驻地。

4.1.10.施工环境保护准备

建立健全冻土环境和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指挥部设环境保护部,配备专职环保工程师,负责对施工期环境保护的监控目标和监控要求进行控制和实施,并及时解决和反馈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协助环保监测人员对环保指标进行监测。

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冻土环境、高原生态环境、三江源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每个参建职工的环保意识,尽量避免和减少铁路施工对高原自然环境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和避免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所有为本工程施工而修建的临时工程及设施完全依照建设单位、设计文件、技术规范的要求设置,符合监理工程师指令,并在工程实施前向建设单位等有关方面提交全面详细说明,得到审批同意后实施。

4.2.1.1.本标段指挥部设在唐古拉山乡,各工程队驻地按施工区段划分,分别在三处布设,详见附图1:新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第二批土建工程施工预招标第14标段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4.2.1.2.按合同规定为监理工程师提供工作设施及生活条件。

4.2.1.3.工程队驻地建点尽量选择在距工程较近,能利用的既有房屋和青藏公路建设期间的废弃场地处,避开富冰、饱冰、含土冰层、风沙、吹雪、野生动物栖息地及地表植被较好等特殊地点。按照功能适用、紧凑、安全、经济、生产生活分区布置,符合环保要求的原则集中布置。

4.2.1.4.驻地房屋根据本标段的现场调查资料,结合房屋功能选择如下结构形式:

生活房屋:以彩钢复合板房屋(带卫生间)为主。食堂作业间、水房采用三类房屋结构,墙身采用灰砂砖或加气砼块砌筑,上盖钢筋砼预制板并设保温层。生活房屋取暖采用燃油锅炉集中供暖。

生产房屋:试验房屋、机加工车间采用彩钢复合板房;油库、配电室采用灰砂砖或加气砼块砌筑的三类房屋;水泥库采用双层普通活动板房;钢筋、木工车间采用型钢支架,侧面及屋面采用薄铁皮与钢支架拴接的简易工棚。

个别工点用房采用保暖帐蓬。

房屋基础根据建筑地点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和房屋功能不同分别采用低填基础和低填通风管基础。

低填基础:用于不采暖的房屋冻土地基,如水泥库、油库等。施工方法是选用透水性好的粗粒料,填筑厚度0.5m左右,而后浇注15cm厚混凝土。

低填通风管基础:用于冻土地基上的采暖房屋,如试验房屋、办公室、宿舍等。施工方法是先用透水性好的粗粒料填筑20cm后安设内径φ40cm钢筋砼圆管。圆管间距100cm,管间填筑粗粒料,管顶填土20cm后铺设隔热保温层并浇注7~10cm砼。

驻地采用刺线、砼立柱围护。

全部驻地待工程完工后予以恢复原貌。

为了保护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本标段范围内的青藏公路,不再修建纵向贯通便道,只修建通往驻地、桥涵工点、取弃土场的便道,由青藏公路就近横向引入,利用铁路路基纵向延伸。铁路路基范围以外的便道尽可能压缩数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杜绝或减少便道挖方以保护冻土环境。

施工便道本着正临结合的原则,对已有设计的进站道路、立交桥等位置优先利用,减少占地数量。新建临时便道按照“宁填勿挖”的原则进行施工。便道通过高含冰量冻土地段时,其路堤填土高度不小于70cm,不在便道两侧取土。便道的路面结构采用泥结碎石厚15cm。便道均为单车道,便道路基宽4.5m,每200~300m设一会车平台,路面做成2%的人字坡或3%的单面坡。

便道利用天然地面顺坡排水,防止地表水在便道两侧聚集浸泡便道坡脚,保证便道的正常通行。

对施工便道加强维修和养护工作,尤其是防止便道融沉和冻涨,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

根据青藏线格拉段沿线电力供应情况,本标段全部生产、生活用电采用自发电方案解决,拟采用高原型柴油发电机组。

本标段三个施工驻地,均设有拌和站和预制场,每一驻地均配备250kW发电机一台,备用125kW和50kW各两台。

本标段桥梁工点用电配备125kW流动发电机六台,用于中、小桥涵的施工用电,特大桥、大桥工地配备150kW发电机以满足工程用电需要。

根据现场调查和设计资料介绍,通天河水及开心岭泉水可满足工程用水指标。

各驻地生活用水采用经化验合格的泉水,用水车运送,工程用水由开心岭和通天河等水源较丰富的地区拉水供应。各主要工点配备2~3个20吨保温集水箱配合无塔压力罐供应各用水点。

临时通讯接青藏总指的临通线路引入各驻地使用,以满足对外通讯联络和现场生产指挥。工程队与工点之间采用对讲机联络。

4.2.6.工程试验室

根据沿线驻地和工点分布,在指挥部驻地设中心试验室,CK1255+000和CK1273+300处设工地试验室,各工程队根据所承担的任务设立流动试验站。在中心试验的指导下,按照铁道部和有关部委颁布的试验测试标准进行试验、检测和对施工质量进行监控,试验室负责按照设计要求选定配合比,进行原材料试验、土工试验。中心试验室和工地试验室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共同把好工程质量检测关。

中心试验室设自动气象站一座,记录天气的气温变化、风速、风向、风压、降水量等指标,以指导桥涵、路基施工。

4.2.7.施工场地设置

为了保护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本标段在施工场地设置上本着功能适用、布置紧凑、合理分布的原则,分别在CK1246+218、CK1253+270、CK1273+805三处设置砼拌合站和预制场,负责本标段内所有砼供应和预制构件的预制。

每个拌合站由2套25m3/h砼拌合设备组成,并设水泥库、砂石料存料场等设施。

砂石料存料场、预制场等场地,采用粗颗粒土低填30cm上浇15cm厚砼,以保护地下冻土和避免雨水侵泡材料。

砂石材料、钢材搭设简易棚类予以保温,拌合站用水设置加热装置。

全部施工场地待施工完毕后拆除并恢复原貌。

4.2.8.环境保护设施建设

合理规划驻地厕所位置,尽量将厕所建在植被稀少地段,粪便做深埋处理。

在施工驻地修建沉淀池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在机械检修保养场地修建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含油废水,在产生生产废水的施工现场修建沉淀池,将生产废水沉淀处理后尽量回收利用,或排入不外流的地表水体。各种水处理构筑物均采取保温防冻措施。构筑物上加设保温顶盖,确保正常运转。施工生产中产生的弃土、弃碴严格按照选定的弃土(碴)场,运至指定地点堆放,随弃土随平整、碾压,表层覆土植草绿化,并按设计及时修建防护设施。

对于施工生产中产生的泥浆,设立保温泥浆池贮存,经沉淀后,废水重新利用,废渣运至指定地点进行处理,防止泥浆外流,污染环境。

4.3.地材的采购、运输与供应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本标段在开心岭可建采石场(公路里程K3168+200右侧1000m),在通天河可设砂场(公路里程K3197+000右侧3000m),以此来保证整个标段的地材、地料供应。

根据工程需要及资源分布情况,依照《青国土资矿[2001]100号〈关于加强青藏铁路(格拉段青海境内)沿线砂石开采管理工作的通知〉》及青藏总指挥部有关文件的精神,本着“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建设和保护并重”的原则,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有规划的进行开采。

砂石料场的选址,远离线路与公路,避开线路与公路的可视范围与风蚀沙化地段,不占用和侵占高寒植被发育区、河道、湿地等环境敏感地区。

开采前,严格按法定程序申办采矿许可证,编制开采设计方案,并着重提出闭坑后的自然环境、安全和地面景观治理保护的具体措施。砂石料开采严格控制在批准的范围内进行,不随意扩大开采范围。

砂石料场产生的弃土、弃碴,及时运至弃土场。对开挖的河岸边坡,采取及时有效的岸坡防护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

开采后的地材、地料根据各工程队的施工进度及用量,由指挥部统筹进行安排。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冻土环境十分脆弱,一经破坏将难以恢复。冻土环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铁路路基的稳定,因此施工中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确保冻土环境稳定十分重要。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施工的难点是解决冻土的“热融”和“冻胀”问题。本标段路基工程位于不同的冻土工程地质区段和冻土地温区段,存在不同的“热融”和“冻胀”防治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隔断太阳光辐射,隔断热传导、热对流,以增加路基基底的冷储,减少基底的蓄热,防止路基变形,保护冻土热平衡,维护多年冻土环境,确保冻土上限不下移,减少对多年冻土的扰动和破坏,同时减少大气降水的浸湿、渗入及冻结层上水的危害,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本标段内主要不良冻土地质现象为:局部分布有高含冰量冻土,线路两侧发育热融湖塘、冻土湿地、冰椎和半固定沙地等。

高含冰量冻土一般埋藏深度在10m以上,厚度2~10m。多年冻土上限:1.5~5m。

本标段线路所经过地区的各类冻土分布情况如下:

少冰、多冰冻土21.568km,占本标段线路长度的57.62%;

富冰、饱冰冻土4.711km,占本标段线路长度的12.59%;

融区地段2.15km,占本标段线路长度的5.75%;

基岩地段8.12km,占本标段线路长度的21.69%;

含土冰层0.88km,占本标段线路长度的2.35%。

本标段路基土石方主要工程数量为:路基填方247.16万方,挖土4.62万方,挖石41.58万方。

本标段路基附属工程主要为:冰椎路基基底处理1处长152m;冰椎路基及路堤坡面防护1处长55m;多年冻土路基及路堤坡面防护3处长344m;多年冻土湿地地基处理2处长430m;风沙路基防护1处长1812m;路堤坡面防护26处长9744m;路堑挡土墙1处长100m;路堑挡土墙及坡面防护6处长1240m;路堑坡面防护3处长470m;共计44处长14.38km(圬工3.29万方)。

4.4.2.路基工程总体施工顺序安排

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和工程量分布,路基工程划分为三个施工区段,由三个机械筑路队承担施工。

第一施工区段:CK1238+400(标段起点)~CK1249+300,由第一机械筑路队负责施工,分为两个作业组,分别从青藏公路K3161+100、K3168+000处修筑横向便道至CK1241+450中桥及开心岭特大桥(CK1246+218)处,并以此为切入点向两头施工。

第二施工区段:CK1249+300~CK1262+500,由第二机械筑路队负责施工,分为两个作业组,分别从青藏公路CK3173+600、K3176+800处修筑横向便道至CK1253+270大桥、CK1255+505大桥,并以此为切入点向两头施工。

第三施工区段:CK1262+500~CK1275+800(标段终点),由第三机械筑路队负责施工,分为两个作业组,分别从青藏公路CK3191+800、K3195+100处修筑横向便道至CK1270+560大桥、空介查曲大桥(CK1273+805),并以此为切入点向两头施工。

4.4.3.1.开工前详细核对设计文件,现场核查多年冻土的工程类别及分布,并按设计要求进行补充调查与勘探,验证设计地温分界线、冻融分界线,必要时配合设计单位补充勘探。

4.4.3.2.按多年冻土区测量基点要求测设线路中线控制网桩橛和施工水准点,以利恢复线路中线,测定路基断面和施工边界范围,控制因路基施工而破坏冻土及植被的范围。

4.4.3.3.根据多年冻土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工程数量、工程特点、工期及环保要求,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正确选用施工方案,合理组织施工队伍,选择适宜的施工机械设备,充分考虑高原与多年冻土特点,在路基施工的最佳季节组织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合理选定取弃土场,进行填料实验。

4.4.3.4.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设计文件,深刻领会设计意图,熟练掌握有关施工规范、细则、工艺要求、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及多年冻土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施工前再培训,使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冻土环境保护意识。

根据冻土的工程类别、路堤填筑高度,按照设计和《青藏铁路(格拉段)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工程(含环保)施工技术细则》要求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基本原则是:采取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保证冻土天然上限不下移。

4.4.4.1.低含冰量冻土地段路堤基底处理

低含冰量冻土系指冻土工程分类中的少冰冻土和多冰冻土。路堤通过此类冻土地段时,基底处理方法及质量标准详见“低含冰量冻土地段路堤基底处理方法及质量标准表”。

4.4.4.2.高含冰量冻土地段路堤基底处理

高含冰量冻土系指冻土工程分类中的富冰冻土、饱冰冻土和含土冰层,路堤通过此类地段时,基底处理方法及质量标准详见“高含冰量冻土地段路堤基底处理方法及质量标准表”。

基底换填开挖时,采用保温材料覆盖和搭设遮阳棚等方法提前做好临时隔热防护措施,防止基坑中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因太阳直接辐射大量融化,给施工造成困难。

基底换填土采用细颗粒土时,基坑底部铺设30cm厚的粗颗粒土工作垫层;基底换填土采用粗颗粒土时,换填至地面后设复合土工膜防渗层,并做成4%的横向排水坡,防止水渗透至换填层;基底采

低含冰量冻土地段路堤基底处理方法及质量标准表

保存地表植被,平整地面,用重型压路机碾压后填土。第一层填土虚铺厚度≤30cm,并用重型压路机碾压。

基底土层按设计深度翻挖,分层回填压实。

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0m的台阶并压实。

基底土层按设计深度翻挖并作宽度不小于1.0m的台阶后分层回填压实。

基底表层和第一层填土不做压实质量检测,其后填层压实质量标准同路堤本体填土。

回填土位于基床以下时,压实质量标准同路堤本体填土;回填土位于基床范围时,压实质量标准同基床填土。

压实质量标准同路堤本体填土。

回填土位于基床以下时,按路堤本体压实质量标准控制;回填土位于基床范围时,按基床填土质量标准控制。

高含冰量冻土地段路堤基底处理方法及质量标准表

H≥最小设计高度且大于等于2.5m时

H<最小设计高度且小于2.5m时

H≥最小设计高度且大于等于2.5m时

H<最小设计高度且小于2.5m时

保存地表植被,平整地面,用重型压路机碾压后填土。第一层填土虚铺厚度≤30cm,并用重型压路机碾压。

基底多年冻土按设计要求换填处理,并分层压实。

基底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0m的台阶,整平压实。

基底按设计要求换填处理,换填基坑底部做宽度不小于1.0m的台阶。

基底表层和第一层填土不做压实质量检测,其后填层压实质量标准同路堤本体填土。

回填土位于基床以下时,压实质量标准同路堤本体填土;回填土位于基床范围时,压实质量标准同基床填土。

压实的标准同路堤本体填土。

回填土位于基床以下时,按路堤本体压实质量标准控制;回填土位于基床范围时,按基床填土质量标准控制。

用隔热层时,隔热层的上、下分别设厚度不小于20cm的中粗砂垫层。隔热层施工工艺详见“4.4.5.8.隔热保温层”。基底换填施工工艺详见“高含冰量冻土基底换填施工工艺流程”

4.4.4.3.不良冻土现象分布地段路堤基底处理

本地段局部分布有高温高含冰量冻土,线路两侧发育热融湖塘、冻土湿地(沼泽)、冰椎和半固定沙地等。

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地段埋设φ30PVC管作为通风管,降低地温,提高基底冷储量,保护基底冻土。详见“4.4.5.5.通风路堤”。

冻土湿地(沼泽)地段用挡水埝将沼泽水源引离路堤基底,待沼泽湿地排干后根据路堤高度、活动层土的强度及地面横坡,按设计进行基底压实或换填处理。除设计有规定外,不在冻土湿地地段取土及开挖排水沟。

冰椎地段路堤施工前,详细查清冰椎水的来源,含水层的岩性成分、厚度及分布,地下水的流向及流量。查清多年冻土的工程类别、活动层的岩性成分及含水情况。施工时,将设计的永久性排水与临时排水设施统筹考虑。防止因路基工程和排水系统修建改变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径流排泄条件,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在路基近旁出露和聚积。当路基位于冰椎下方时,在路基上方侧设置积冰沟和挡冰堤等,截排融化水流。冻结沟和保温盲沟等的修建在寒季到来前完成,不跨年施工。冻结沟开挖由低处向高处进行,一次挖至设计深度,做到沟底平顺、通畅,无坑洼积水。

热融湖塘地段施工前详细调查、核对湖塘的范围、非贯通融区的深度及湖岸边多年冻土的工程类型是否与设计相符。当湖塘面积

高含冰量冻土基底换填施工工艺流程

较小,积水不多时,抽干积水,清除湖塘底部软弱土层后,用砂卵石回填压实;当湖塘面积较大,积水较深时,采用抛石挤淤法将基底范围内的淤泥挤出,待石堤露出水面后进行碾压,而后按设计要求填筑水上部分路堤。

半固定沙地地段遵循边施工边防护的原则,填筑进度服从防护进度,以保证路堤不被吹毁和掩埋。详见“4.4.5.6.风沙路堤施工”。

4.4.5.1.施工准备

4.4.5.1.1.路堤填料检验

路堤在填筑前,在设计指定的取土场取土样送中心试验室进行天然密度、天然含水量、液塑限、颗粒分析、相对密度及重型击实等项目试验,确定该填料的最大干密度及最优含水量或相对密度,指导路堤填筑施工。

4.4.5.1.2.基底处理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对基底进行处理,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路堤本体填筑。基底处理方法详见“4.4.4.基底处理”

4.4.5.1.3.选定路堤填筑试验段

正式填筑前,根据填料和压实机具在不同类别冻土地段各选择200m长路堤作为路堤填筑试验段,以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虚铺厚度、碾压遍数、压实机具型号和碾压操作程序等参数,并以此指导路堤填筑施工。

4.4.5.2.路堤本体施工

4.4.5.2.1.路堤填筑压实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机械化流水作业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4.4.5.2.2.路堤填筑采用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的施工方法。每层虚铺厚度根据路堤填土试验段确定的虚铺厚度施工。填料取运采用挖掘机、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填料摊铺、平整使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终平。平整过程中防止大粒径颗粒过分集中,并保证平整后的层面无明显的局部凸凹。对于非渗水填料,平整面做成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

4.4.5.2.3.路堤填料在碾压前检测其含水量,填料含水量控制在容许含水量范围内。当填料含水量低于容许含水量时,及时补充洒水湿润。洒水采取在取土场内提前洒水焖料或在路堤内洒水搅拌方式。

式中:mw—洒水量(t);

ms—所取填料的湿重(t);

wn、wopt—填料的原有含水量、最优含水量。

当填料含水量过大时,以推土机松土器松土晾晒或将填料运至路堤摊铺晾晒。

4.4.5.2.4.路堤压实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沿线路纵向进行。压实顺序按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由弱振到强振,最后再静压一遍的操作程序进行。

碾压前向压路机司机进行技术交底,内容包括:碾压范围、压实遍数、压路机行驶速度等。

碾压时,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小于碾轮的三分之一且不小于0.4m,各区段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

4.4.5.2.5.分段填筑的路堤,两段同时填筑时,在交接处分层相互交叠衔接,衔接长度不小于2m;两段不在同一时间内填筑时,先填地段做成高度不大于1m,宽度不小于1.5m的台阶。

4.4.5.2.6.路堤填筑完成后,对基床表面平整度、边坡进行整修,确保路基结构尺寸、表面平整度、边坡坡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4.5.2.7.质量检测

路堤填筑压实的质量检测随分层填筑施工进行。细颗粒土检测压实系数,采用核子密度湿度仪(仪器定期鉴定)检测;粗颗粒土检测地基系数,用K30试验车进行检测;砂及砂卵石检测相对密度。检测质量标准和检测频率严格按《青藏铁路(格拉段)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工程(含环保)施工技术细则》要求执行。路堤填筑压实工艺流程详见下图。

4.4.5.3.路基基床

基床填筑时,首先对基床底层下承层中线、高程、平整度、几何尺寸及压实度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基床填筑。

基床填料用自卸车运到摊铺现场,根据计算好的每车料的摊铺面积,等距离堆放。其填筑、摊铺、压实工艺同路堤本体。

基床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检测频次严格按《施工技术细则》中的要求执行。

路基基床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4.4.5.4.土工格栅加筋土路堤

查验所购土工格栅生产厂家的合格证书和材料性能报告单,抽样进行检验。采用黑色包皮包装、运输、储存和堆放,避免阳光照射,保持通风、干燥,远离高温源。

当路堤填筑至第一层土工格栅铺设高程时,将路基面整平,检测压实度、整平土工格栅下承层。

当路基填料为细颗粒土时,土工格栅直接铺设在下承层上;当路基填料为粗颗粒土时,土工格栅上下均设砂垫层,防止土工格栅损坏。

铺设时,人工将土工格栅铺设平整、拉直,并用“U”型土工钉固定。强度高的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按设计宽度搭接。幅与幅之间采用土工绳牢固绑扎,绑扎点间距为10~15cm。

土工格栅边缘至边坡的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防止土工格栅露出。

土工格栅铺设完毕后,及时进行砂垫层或路基土方填筑,第一层填土采用人工摊铺,轻型推土机压实。运土机械、碾压机械不直接驶上土工格栅。土方压实检测标准与路堤填筑相同。

土工格栅加筋土路堤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4.4.5.5.通风路堤

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区的路堤采用通风路堤来减少传入地基中的热量及散发填料中的蓄热,冷却地基,并减少对原地面的扰动,维持地基多年冻土的稳定。本标段通风路堤采用在路堤中埋设PVC通风管的形式。

PVC通风管有效内径为30cm,沿路基横向埋设,管底高出基底地面0.3m,埋设净间距为1.5~2.5倍的管径或按设计要求。

当路堤填筑至通风管顶面设计标高以上约20~30cm时,将路基层面整平碾压,进行平整度和压实质量检测。检测合格后,在路基面上恢复中线,并根据通风管的设计位置和高程,测量放出通风管的位置。

用开槽机或人工按标志桩开挖沟槽,沟槽的宽度和深度大于通风管外径3~5cm。沟槽开挖至要求尺寸时,将沟底浮土清除干净。用人工在挖好的沟槽中铺设中粗砂垫层,砂垫层铺设平整,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人工将通风管放入沟槽中,摆放平顺,两端伸出路堤边坡0.5m。人工回填中粗砂,将通风管掩埋,沟槽填平。用小型压路机或平板夯将回填料压实。检测回填料压实密度,恢复线路中线,进行路堤填筑正常施工。

施工工艺详见“通风管路堤施工工艺流程图”。

4.4.5.6.风沙路堤施工

风沙路堤施工遵循边施工边防护的原则,填筑进度服从防护进度,以保证路堤不被吹毁和掩埋。

4.4.5.6.1.施工准备

通风管路堤施工工艺流程

仔细审核设计图纸并与现场地质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取得联系,妥善进行处理。测设线路中线控制网桩橛和施工水准点,以利恢复线路中线,控制网桩橛插立红色小旗标识。

4.4.5.6.2风沙路堤的填筑施工

风沙路堤施工与一般土质路堤相同。填料的虚铺厚度、压实机具、压实遍数经试验确定。为保护地表,机械按规定路线行驶,以免大量破坏地表植被。

风沙路堤施工,遵循集中劳力、集中运输机具,分段施工,边施工边防护,先迎风面,后背风面,先风口地段,后一般地段的施工原则。

4.4.5.6.3.风沙路堤本体防护

用细沙填筑的路堤边坡按设计要求选用卵石土或碎石土进行包坡防护。卵(碎)石土包坡防护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包坡防护施工时,对已成型的路堤进行中线、水平测量,并按设计尺寸每侧加宽15cm,放出路肩边线。每15m打上标志线,抄平后标明其路肩施工高程位置,依据路基设计边坡坡度,挂线检查,将多余的沙方刷去,并预留5cm厚进行夯实。

坡面处理后,将准备好的大粒径卵(碎)石用人工栽砌成网格,网格线与路肩成45°角。栽砌网格的卵石打入边坡3~5cm,并挤紧找平。格内撒布卵(碎)石土并拍实,防止滑动。网格内卵(碎)石土低于网格边框2~3cm。

4.4.5.6.4.风沙路堤两侧平面防护

按照设计要求对路基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地面进行防护。防护范围为迎风侧100~200m,背风侧50~100m。距路基坡脚20m范围内(防火通道)采用平铺卵(碎)石土防护,其它范围采用平铺土工格栅防护。风沙路基平面防护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平铺卵(碎)石土防护施工时,将卵碎石土摊铺在路堤坡脚两侧20m范围内,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并做成向外的排水坡,以防雨水冲刷路基。

土工格栅施工前,首先检查土工格栅质量,然后直接平铺在原地面上。先铺迎风侧,用土工钉固定,土工钉间距1.0m。格栅间采用土工绳绑扎连接,绑扎间距10~15cm,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土工格栅边铺设边检查绑扎点是否牢靠,土工钉是否牢固,数量是否足以抵抗外力的破坏。

4.4.5.7.路堤保温护道

路堤保温护道填筑高度、宽度、边坡坡率及顶面横坡严格按设计要求尺寸填筑。粗颗粒土、细颗粒土、富含腐殖质的土、草炭土、泥炭土等均可作为路堤保温护道的填料,不使用冻土块作填料。

当保温护道与路堤采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时,保温护道与路堤本体分层填筑,其施工工艺与路堤本体相同。压实质量低于路堤本体5%~10%。当保温护道填料与路堤本体不同时,保温护道与路堤本体分开填筑,先填筑路堤本体,再填筑保温护道。碾压采用自行式振动压路机纵向进退施工,路堤与保温护道衔接部位加强压实。

保温护道采用不同填料填筑时,不同种类的填料分别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采用同一种填料。渗水土填在非渗水土上时,非渗水土层面做成向外倾斜4%的横向排水坡。

保温护道施工的同时做好防排水,防止基底、坡脚、填土层面积水,顶面做成向外倾斜4%的横向排水坡,以利排除降水。

路堤保温护道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4.4.5.8.隔热保温层

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最小设计高度时,在路肩下0.8m处铺设聚苯乙烯板隔热层,防止冻土上限下移。

聚苯乙烯板隔热层采用成品板运到现场进行铺设。

4.4.5.8.1.成品聚苯乙烯板质量要求及储存

聚苯乙烯板外观基本平整,无明显的膨胀和收缩变形;物理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长度、宽度、厚度符合下表规定。

正偏差不限,负偏差<10

进场前,检查每批产品的产品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单,并按如下要求进行抽验。

外观尺寸、密度、抗压强度项目:每批产品不超过5000m3;

其它项目:每批产品不超过10000m3;

外观尺寸每批抽验20块,其中两块以上(包括两块)不合格时,重新从原批中双倍取样复验,四块以上(包括四块)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物理力学性能,每批抽取两块进行检验,如其中任何一项不合格时,重新从原批中双倍取样,对不合格项目复检,复检结果按双倍样的算术平均值计算,仍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聚苯乙烯保温板储存在干燥、通风、干净的库房内,远离热源、化学药品,平整堆放防止重压,防止日晒雨淋和断裂、掉角。

4.4.5.8.2.隔热保温层下垫层

施工前,检验路基基床下承层压实质量,合格后将其表面清理、平整,设置标桩,控制下垫层的铺设。并通过试验确定下垫层虚铺厚度、砂的含水量及相对密度等,压实后其厚度为20cm。

下垫层砂料用自卸汽车运至摊铺现场,计算好每车料的摊铺面积,等距离堆放。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终平,压路机碾压。

下垫层相对密度不小于0.7,每100m检测3个点。质量标准见下表。

每100m检查3点,尺量

每100m检查3点,尺量

每100m检查10点,直尺量测

每100m检查3点,水准仪

4.4.5.8.3.隔热保温层铺设

铺设前,对聚苯乙烯板的规格、性能进行检查核对,清除下垫层表面杂物,测量放线,标示出隔热层铺设范围。

保温板用人工密贴排放,其上下层接缝交错放置,交错距离不小于20cm,层与层间及接缝处按设计要求进行贴接。铺设质量标准和检查频次严格按《青藏铁路(格拉段)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工程(含环保)施工技术细则》(第二稿)要求执行。

隔热层铺设完成经检查合格后DB21/T 3216-2019标准下载,及时铺筑上垫层,避免保温板长时间暴露。

4.4.5.8.4.隔热层上垫层

上垫层压实厚度为20cm,一次填筑成型。填筑时采用人工摊铺、平整,水平仪控制虚铺厚度,虚铺厚度根据试验确定。采用轻型光轮压路机静压,按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的压实顺序进行。碾压轮纵向碾压重叠宽度20~25cm,碾压速度、碾压遍数通过试验确定。压路机碾压不到之处,用平板夯实机械配合夯实。

上垫层施工质量标准与下垫层相同,见“4.4.5.8.2.隔热保温层下垫层施工质量标准”。

4.4.5.8.5.隔热保温层施工工艺见下图:

4.4.5.9.预留沉降

路堤施工时根据地基情况、施工季节、延续时间、堤高、填料种类及压实情况等DB34/T 3767-2020标准下载,适当预留沉降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