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道连接工程临时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某大道连接工程临时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686.8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大道连接工程临时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项目技术要求

第二节、施工总平面布置及临时用地计划

第四节、劳动力计划与管理

市郊城乡结合部位盒子结构多层住宅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五节、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第六节、主要施工机械、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

第四章、工程主要特点及施工总体安排

第一节、本工程主要特点及难点

第三节、工期及质量要求

第五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第六节、道路基层施工及面层施工

第六章、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第二节、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第二节、施工安全管理网络

第九章、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第十章、冬、雨季施工措施

第十一章、地下管线及地下、地上设施保护措施

第十二章、交通疏导措施

第十四章、工程技术资料收集与管理

1、文件资料:长寿区北城大道穿铁路涵洞连接道工程招标文件,电力及通信施工图,排水施工图,道路施工图,工程量清单。

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安全生产法》、《建筑安全施工检查标准》、《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制度》、《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标准。

3、建筑质量法律法规及标准:

《建筑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公路、桥涵施工及验收规范》

4、企业规章制度:《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企业质量奖罚制度》,《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企业安全生产奖罚制度》,《企业职工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

第二章、工程慨况及项目技术要求

北城大道穿铁路涵洞连接道起于渡南路与渡中路交叉口,向东北方向延伸,终止与北城大道交叉口。该道路为北城大道施工期间长垫路的临时转化道路,北城大道竣工后作为穿铁路应急备用通道。由于渝利铁路施工期间将中断现状长垫路,北城大道施工进度落后于渝利铁路,为了方便北城大道施工和北城大道施工期间不阻断长垫路交通,需要在北城大道竣工前增加下穿渝利铁路涵洞的临时接顺道路,做为长垫路在北城大道施工期间的转换道路,道路全长584.672米,铁路涵洞不在本次设计范围,路幅宽度13米,其中车行道宽度9米,单侧人行道宽度2米,道路为临时道路,设计车速20km/小时。

1)道路等级:临时道路

2)计算行车速度:V=20公里/小时

4)路面设计荷载:BZZ—100。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10年,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

5)最大纵坡:imax=1.5%

6)最小平曲线半径:Rmin=80m

7)竖曲线最小半径:R=3000m

8)停车视距:≥20m

1、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

长寿区位于重庆市腹心地带,地跨长江南北,东西宽57.5Km,南北长56.56Km,总面积1415.49Km2;距重庆市区67Km。东南邻涪陵市,西南与渝北区、巴南区接壤,西北靠邻水区,东北接垫江县。区域大部在长江以北,属低山丘陵地区,海拔多在300米以上。是重庆市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

拟建场区与桃源大道Z3线、T12线、渡中路、Z5线相交相临,区内发育有多条无名乡村道路,交通便利。

长寿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暖春早、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初夏多雨、盛夏炎热常伏旱、秋多连绵阴雨、无霜期长、温差大、多雾少日照的特点,绝大部分热带作物均可以生长。年平均气温17.6℃,最高20.4℃,最低16.7℃。

长江横贯西南而东,区境内流长20.9Km,支流有龙溪河、大洪河、御临河等三河和桃花溪、大石溪、沙溪等13溪纵贯全县。

拟建场区内附近最主要的地表水为桃花溪,桃花溪为长江的一个支流,桃花溪最大洪水位为313.31m(1998年),常年洪水位为311.41m。

长寿区地壳隆起成陆于一亿三千万年前,属川东平行岭谷弧形褶皱低山丘陵区。

本次道路所处区地势较平缓,为台阶地,道路穿越地段均为农耕区,以田、塘分布为主。区内除陡坡、陡崖有基岩出露外,大部分地表均为第四系土层。

拟建道路沿线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第四系地层主要由素填土、粉质粘土组成。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主要由砂岩和泥质组成。

现将场区内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a)人工填筑土(Q4me)

b)残坡积土层(Q4el+dl)

主要为粉质粘土,褐黄~褐红色,可塑~硬塑状,粘性强,局部含少量岩石碎屑,丘坡地段一般厚1~2米,丘谷地段一般3~5米,桃花溪河1级阶地,局部厚5~6米,田、塘分布区表层有少量灰色淤泥质粘土,软塑状、潮湿、含水饱和,一般厚0.5~1.0米。该层是场区内主要覆盖层,广泛分布,厚度变化受地形地貌形态控制。

c)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2)

砂岩:灰~灰白色,细~中粒结构,厚层状,矿物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及岩屑组成,岩质坚硬,厚度大于5米者多呈陡坡及陡崖形式出露在山丘顶部,厚度小于5米者多呈夹层或透镜体状产出。该层多位于道路穿越地段的两侧丘岭部位。强风化层一般厚1~2米。

4、不良地质现象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经地面调查,拟建场区内没有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根据钻探资料,拟建场区内没有发现软弱夹层、地下采空区、地下硐室等。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内没有断裂构造通过。

根据钻探成果和地区经验,场区内的种植土、素填土属软弱土,剪切波速建议取130m/s。泥岩、砂岩、砂岩剪切波速大于500m/s。

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及《公路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拟建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区内拟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场内土层在设计路面标高以下厚度小于15m,因此,拟建场区属于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可采用简易抗震措施。

与工程区有关系的地表水系,主要为桃花溪。

区内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分别为第四系堆积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前者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中,靠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补给,受季节影响,雨季期水量稍大,旱季水量甚微;后者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中。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隔水性较好的泥质岩类。砂岩为含水层,但受地形地貌条件控制,砂岩多呈陡崖且临空,地形切割明显,地下水径排条件良好,储集条件差,且地下水的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补给,地下水量小,岩石中含水甚微。

根据邻区相关水文地质资料显示,地表水化学类型一般为HCO3—SO4—Ca型水,地下水化学类型一般为HCO3—C1—Ca—(K+Na)型水。地表及地下水侵蚀性CO2近于零或为零,按规范要求判定,对砼不具腐蚀性。

道路起于渡南路与渡中路交叉口,向东北方向延伸,终止与北城大道交叉口,道路全长584.672米,全线设置平曲线三处,半径均为80米,其中道路下穿铁路涵洞出入口的两个平曲线受涵洞宽度限制未设置加宽,对交点3处平曲线加宽2.5米,加宽缓和段为40米。

纵断面设计中,主要考虑起终点高程和坡度分别与渡南路和北城大道接顺,道路下穿铁路涵洞,根据以上控制因素对道路进行纵断面设计,纵大纵坡1.5%,最小纵坡0.422%,最小竖曲线半径3000米。

B=2m人行道+4.5m车道+4.5m车行道+2m人行道=13m

路面考虑以下因素:交通量、交通组成和道路等级;道路使用性质对路面温度以及面层的功能要求;同时考虑长寿区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筑路材料的供应状况;特别是考虑长寿区已建成路面的使用情况和经验教训。

温差大,雨量充沛、气候潮湿,这些都对路面结构提出了很高要求。结合长寿地区石材较丰富等特点,面层采用沥青砼,标准轴载为100KN,采用设计弯沉控制。为加快进度,保证工期,基层选用养护期短的水泥稳定层。

填方边坡上部8m为1:1.5。

挖方边坡坡率按1:1放坡,遇土质按1:1.5放坡。3)半填半挖路基

结合填方与挖方形式进行放坡。

本次施工区域内路段有较多的鱼塘或水田,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此地段的淤泥或潮湿土深度若大于2m,可采用抛石挤淤的施工方法,以提高地基的强度。抛石采用块片石或卵石,粒径10~40cm,强度不小于20MPa,抛投顺序以路堤的中部开始,向两侧扩展,从高向低处扩展,宜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以便填石压密,然后在其上铺设碎石和砂,厚度各10cm。

地段的淤泥或潮湿土深度若在2m或2m之内,采用先清淤后填筑的方式进行处理,即先排干道路区水田及鱼塘里地表水,清除掉地表上覆松软土层和地形低洼处水田和鱼塘里表层流塑~软塑状土层,并晾干路基;铺筑选用级配较好的砂性土或碎石土或级配碎石作为填料,并分层碾压夯实,填土密实度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K0+000—K0+125

K0+175—K0+275

道路挖方29232方,填方3622方,清淤换填8325方,挖余17285方,挖余土方结合周边道路、铁路等建设统一调配。

道路边坡为永久性边坡,挖方采用网格护坡防护。

100×200mm透水砖厚6cm;

1:3水泥砂浆厚2cm

3%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10cm

透水砖分两种颜色,位于距车行道边线0.15~1.15m范围内的人行道面铺筑红色的100×200×60mm透水砖,红色透水砖至植树池间人行道面铺筑100×200×60mm灰色透水砖。

人行道上必须设置连续的盲道,行进盲道宽60cm,在交叉口处须设置残疾人坡道。

预制路缘石采用机制C30砼,路边石采用机制C25砼。路缘石及路边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现象。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0.5cm,安装路缘石、路边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

为了保证行人和车型安全,在铁路涵洞中分带和涵洞道路两侧人行道1米路段分别设置高路缘石,尺寸为100cm×20cm×54cm。

道路标志、标线能更好地反映道路形象,设计考虑实施先进的道路标志、标线,以保证道路安全、高效的使用。坡度较大的地方设置减速或提醒标志等设施。

根据重庆市长寿北部新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关于北城大道穿铁路涵洞连接道相关问题的函》(2010.5.27),本次设计接线道路定性为临时施工便道,为北城大道施工期间的转换道路,仅在道路人行道下敷设雨水管道,解决道路自身雨水排放,不敷设污水等其它市政管线。

道路起点接重庆市政设计院已设计渡南路和渡中路交叉口,该交叉口设计有排水管线,雨水通过渡中路排入桃花河,无雨水接入本次设计道路;道路向北下穿在建铁路,终点接已设计北城大道,北城大道雨水不接到本次设计道路。铁路两侧拟修建排水边沟,道路两侧地块雨水通过现状冲沟最终排入桃花河。

①设计考虑道路雨水分两段布置,设计起点至K0+140段雨水管道接入渡南路已设计雨水检查井。K0+170至设计终点段雨水管道通过下游排水明沟接入渝利铁路1号涵洞。

②设计雨水管道仅收集路面雨水,两侧地块雨水通过道路截排水沟截流,然后接入现状铁路涵洞排出,不接入本次设计道路雨水管道。

③本次设计道路为临时施工便道,但由于下穿道及起点段道路标高低于20年一遇洪水位,所以道路使用期间应派人加强管理,尤其是雨季,若在涵洞附近积水时需采用水泵提升排出并采取交通管制,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北城大道施工完毕后,则应废除该道路。

本次设计雨水管道流量按照临时标准设计,施工时按永久标准实施。

暴雨强度(q)采用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

q=(L/S·Ha)

暴雨重现期:P=2年;

设计降雨历时:t=t1+mt2(min)其中,

地面集水时间:t1=5(min)

折减系数:暗管m=2、明渠m=1.2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

综合径流系数:0.9。

汇水面积(F)道路两侧分地块计算(Ha);雨水系统计算结果如下。

4.2道路雨水管道布置

布置基本情况: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13米,雨水管道布置于左侧人行道下,管中心距路缘石1.0米;具体布置位置详见《排水管网标准路幅分配图》。

设计起点至K0+140段雨水管道逆坡敷设,管径为d400,坡度为0.003,终点接入渡南路已设计雨水检查井(管内底标高为314.39m,管径为d800);

K0+170至设计终点段雨水管道沿道路坡向布置,在K0+170处接出道路边坡,通过新建一段排水明沟接入现状铁路涵洞。

4.3渝利铁路1号、3号涵洞排水分析

4.4管材、基础及接口

双壁波纹管接口形式采用双橡胶圈承插连接,详细作法参照厂家使用说明;HDPE双壁波纹管采用砂垫层基础。

4.5检查井、浅型井及其它构筑物

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

2)检查井井盖、盖座、爬梯均采用玻璃钢成品。井盖、盖座车行道上采用超重型,人行道上采用轻型,车行道上检查井周围采用混凝土或砌石回填。检查井井盖、盖座安装要求与路面平整。

3)检查井采用M10水泥砂浆C30砼砌块。

车行道或人行道上覆土小于1.1m的D≤600的排水管道采用浅型井,浅型井井盖、井座、爬梯同一般检查井要求。

部分挖方段道路边坡天沟雨水需接入道路雨水系统,为防止泥沙阻塞管道,需要设置沉砂井。沉砂井在实施时应调整至该段天沟最低点。雨季时应及时清通沉砂井格栅,防止堵塞。

1)本工程采用浆砌条石双篦雨水口,雨水篦为玻璃钢成品。

2)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为d300mm,以≥1.0%的坡度接入临近雨水检查井。雨水口连接管如果位于车行道上应采用混凝土满包加固。

3)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下穿道进出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局部地方可增设雨水口,以保证有效收水,雨水口标高比路面低3cm。

本次照明工程施工图设计范围主要设计内容有:

2、照明供电系统设计:

2.1、本工程照明设备均为三级用电负荷,本次道路照明设备容量为2.5kW。

2.2、本工程道路照明由北城大道1#箱式变电站1N9、1N10回路供电。

2.3、无功补偿:配电系统采用低压集中补偿和路灯灯具单灯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方式,补偿后低压系统的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

2.4、本工程采用低压计量方式,根据不同用电性质(照明、广告等)分别计量。

3、道路照明系统设计:

3.1、本工程道路照明按城市支路标准设计:

平均亮度维持值Lav≥0.75cd/m2;平均照度维持值Eav≥10Lx;

平均亮度均匀度Lmin/Lav≥0.4;平均照度均匀度Emin/Eav≥0.3;

功率密度值LPD≤0.55W/m2。

3.2、本工程道路标准路幅宽度:B=2m(人行道)+4.5m(车行道)+4.5m(车行道)+2m(人行道)=13m,道路照明采用低杆照明方式,选用100W,10m单臂灯沿道路单侧布置,具体位置详道路照明平面图;道路侧灯具仰角为12°,臂长7.3.5m,灯杆间距为30m左右。路灯位置由道路中心线桩号定位。道路照明灯具布置在人行道靠机动车道侧的路缘石边上,距离道路路缘石0.5m。

3.3、道路照明选用半截光型灯具,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灯具效率不低于70%,初始光通量不低于10450lm,流明维持在90%以上。灯具配套供应镇流器、触发器、补偿电容器等附件。镇流器采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3.5、灯具、灯杆的外观、颜色在满足功能性前提下尽量与环境相协调,可采用具有一定装饰性灯具。

4.2、道路照明供电干线穿聚乙烯碳素螺旋管PEφ100在人行道下埋地敷设,每回路各穿一根管。PE管中预留8#铁丝,便于穿线。照明管线在人行道下埋深不小于0.5m,在车行道下埋深不小于0.7m;在埋地管道中,预留一组管道以备交通控制和广告照明穿线用。

4.3、每一灯杆处设400×400(3孔)双层防盗检查井,所有的电缆连接必须在检查井内完成,保护管内不得有电缆接头,检查井雨水采用自然渗漏方式。

4.4、灯杆基础置于原状土上,地基承载力大于150kPa,如遇不良地质土层应进行地基处理。灯杆基础周围回填土应按道路人行道压实度要求处理,回填土密实度不小于95%。

5.1、照明光源采用高光效高压钠灯照明光源。

5.2、高压钠灯灯具采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5.3、高压钠灯具设置无功补偿电容器,补偿后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

5.4、道路照明灯具按全、半夜分组,半夜可关闭部分灯具。所有灯具均可根据时钟和照度自动开闭,实现节能运行。

5.5、本工程照明功率密度值:LPD=0.38W/m2满足规范要求。

6.3、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于PE线可靠电气连接。

(1)变压器、配电柜(箱、盘)等的金属底座或外壳。

(2)室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及靠近带电部位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

冲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3)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套、接线盒和保护管。

(4)配电和路灯的金属杆塔。

(5)其它因绝缘破坏可能使其带电的外露导体。

7.1、本设计中对照明灯具及灯杆提出高度、臂长、灯具功率、仰角等相关技术指标具体造型由业主单位决定,设计单位配合提供资料。

7.2、所有电气设备应选用国家现行的技术先进、可靠的产品,不得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7.3、图中未尽事宜,应参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标准、规范执行,施工中若有问题可与设计、业主协商解决,工程施工应符合《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道路改造工程化纤厂电力沟、雨水沟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xSMA13沥青上面层厚4c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