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击管桩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锤击管桩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07.59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锤击管桩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编写单位:天津市工程有限公司

1.1.3工程内容:预应力管桩施工

1.2施工执行的主要规范及标准

YS/T 648-2019标准下载(4)国家其它相关规范和标准及设计文件。

2.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2.1.1现场查看场地是否具备“三通一平”的条件,作好准备工作。

2.1.2编审施工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安全交底。

2.1.3预定好预应力管桩,保证预应力管桩的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预应力管桩的数量应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2.1.4设备进场安装调试

2.1.5。在桩基平面布置图上标明桩号,安排施工顺序。

2.1.6场地布置要求合理,运输通畅,废水、废浆的排放符合环保法规,做到文明施工。

各施工材料均应附有合格证、规格、出厂日期等。

本工程采用PHCA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管桩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检报告。

由测量人员根据桩的设计长度及顶面高程,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的测量,从而确定了施工桩深及桩顶的标高。

2.4.1桩机选择与就位

(1)本工程采用锤击桩机。

(2)管桩中心要与桩位重合,桩锤、桩帽应和桩身在同一直线上。沉桩前应检查桩机导向架垂直度,沉管垂直度偏差不超过0.5%。预制管桩垂直度控制方法:

1)为确保管桩垂直度,在锤击前应复查锤桩机导向架垂直度,将桩端对准搅拌桩中心;

2)将预制管桩调直,用两侧与预制管桩成直角的线坠做参照物与预制管桩中心重合;即认为预制桩处于垂直状态。

(3)锤击前应复核桩位,无误后方可施工。

供桩就位前必须检查桩位编号、桩的型号、截面、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检查桩身出厂日期、浇捣日期、标号、外观质量,如无误才允许吊桩,进行供桩就位。

先栓好起吊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绑住桩上部,再启动机器起吊预制桩,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

桩插入桩位后,先锤击插入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稳定。单桩用线坠双向校正。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在稳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压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

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

当上节桩起桩就位时,线坠双向监测工程桩垂直度,当上下节桩中心线在一条垂线上,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开始电焊接桩。

施焊完毕,及时检查焊缝宽度、平整度及连续施焊性,符合要求后,在接头处刷防腐涂料后,才能允许锤击打入。

接桩时,在距地面1米左右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要小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大于1‰桩长。

在沉桩时,线坠跟踪监测,并及时正确无误地记录下节桩起讫时间、入桩时间,下节桩桩长。按设计要求送桩,其桩的中心线与桩身要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

2.4.6垂直度、标高控制

上节桩锤击打入时,用线坠跟踪监测桩的垂直度,水平仪控制桩顶标高。

2.4.7在打桩过程中如遇下列情况应暂停打桩:

2)桩身、桩顶出现严重裂缝、破碎。

3)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

4)如遇大风、大雨、大雷,暂停作业。

每根桩达到贯入度要求,桩端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或达到设计标高时,要进行中间验收。在控制时,一般以桩设计标高和贯入度双向控制,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如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较大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

3.1项目管理班子主要管理人员

我公司针对本工程,实行项目管理制,成立项目经理部,展示综合施工能力,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成果,采取科学有效的组织措施和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创一流工期、一流管理和一流的工程质量。设置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全权负责该工程的施工管理,并由各职能人员,各专业工长、技术员等组成项目管理层。(详见组织机构图)

3.1.2主要施工管理人员

从事施工管理工作10年

从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8年

多年从事器材、设备管理和调度工作

多年从事工程预算、外事联络和经营管理经历

曾担任过多项桩基基础工程的项目经理

具有8年的施工质量管理经验

具有16年的现场材料管理经验

具有8年的现场安全管理经验

4.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4.2施工进度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4.2.1公司将采取强有力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等保证工程进度。

4.2.2按照计划和现场进度的要求,合理优化资金的管理,确保工程提前工期目标的实现,达到项目的进度控制目标。

4.2.3强化工程计划管理,发挥统筹计划在工程建设各项管理中的“龙头”作用。工程计划是项目进度控制的依据,是项目管理的总方针目标,是组织工程施工的依据,各项施工管理工作都必须按工程计划的要求进行布置,组织实施。

我们确保按建设单位的工程建设总体控制计划要求,及时上报各种施工计划(日、周、月报表),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总工期目标和主要控制点的完成。

4.2.4加强现场协调管理,搞好统一指挥协调,落实控制工期的组织措施。要求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确保重点,兼顾一般。

协调是执行计划、组织施工的中心,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生产,抓住重点项目和主要控制点,在施工资源配置和施工管理中予以重点保证。各参战部门要服从计划安排和协调的统一指挥协调,认真及时按计划要求组织施工,顾全大局,为下道工序施工创造条件。

4.2.5进一步加强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选派施工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管理素质全面的工程技术人员、质检人员从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技术、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的关键,是工程顺利施工的依据和保证,各参战单位要按照工程计划的要求和现场施工进度需要,认真做好各项技术、质量管理工作,优化选择,精心编制施工方案,严格按施工规范和方案组织施工,做好各工序、各单位之间的中间交接,确保质量,认真制定并落实专业技术保证措施和雨季施工措施。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工程顺利施工,为达到工期目标创造条件。

4.2.6确保设备材料供应。设备材料供应是制约工程进度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工程施工计划进度的要求,提前报批材料计划,保证合理的采购周期,使材料如期供货,满足施工需要,认真做好设备材料的接保检工作,保证设材到货期和供货质量,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使工程做到连续均衡施工。

4.2.7抓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必须严格按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制度进行施工,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同时严格工程成果保护制度,做好设备材料的防护工作。只有做到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才能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

4.2.8充分发挥我公司施工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科学组织管理,发扬我公司广大职工敢打硬仗的铁军精神,根据工程进度需要,适当增加资源投入、延长作业时间,节假日坚持施工,保证工程进度。在施工中以工程建设的大局为重,积极为建设单位分忧解难,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4.2.9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我公司决定拨付一定数额的工资基金作为现场赶工奖,以调动广大参战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工程建设。

4.2.10疏通、理顺各方面社会关系,创造良好的建设施工环境。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诸多方面,开工前和施工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为工程如期开工和顺利施工创造条件。

4.2.11搞好现场设计、施工生产准备、供货厂商等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处理好相互关系,齐心协力,共同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4.2.12工程总工期、主要控制点是工程建设的指令性指标,必须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完成。按照工程建设统筹计划,对各施工队制定具体目标,对提前完成的予以奖励,对未按期完成的进行处罚,并责令限期完成,以确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在本工程中,为实现公司质量方针和本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全面贯彻执行我公司《质量保证手册》规定,认真贯彻执行我公司的质量方针和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实现质保体系、质量监督的动态运行和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5.3工程质量保证的原则

(1)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在施工过程中始终把用户利益摆放在首位,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保证的基本原则。

我公司在本工程中,坚持“以人为核心”,搞好质量保证。把人作为质量保证的动力,选派公司主力施工队伍和主要管理力量,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坚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按照我公司质量体系程序规定,坚持“以预防为主”,把工序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从而以原材料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分项工程质量,以分项工程质量保证分部工程质量,以分部工程质量保证单位工程质量,保证单位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最终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4)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

我公司在本工程中,坚持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以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为依据,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

5.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5.4.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1)切实做好图纸会审工作,了解设计意图和规定,提出设计文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做好会审记录。

(2)编制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等施工技术文件。文件中必须明确施工程序及过程的质量检验标准和要求,明确质量控制点要求。

(3)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要求,编制并实施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考核计划,对应持证上岗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

(4)所使用的施工机具应能满足施工工艺要求并保持完好。

(5)坚持开工报告审批制度,未经图纸会审、未编制施工技术文件或未经技术交底的工程项目不得开工。

(6)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提供工程施工所需要的各种记录、质量检验及验收等表格。

5.4.2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必须做好工程所用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和电气仪表等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设备材料部门负责验证所接收物资的规格、数量及质量、合格证。发放时合格证副本应随物资一起提供使用单位。凡合格证与实物不符、没有合格证或者需要复验而没有复验的物资不应接收入库,更不能发放使用。凡不合格者需作明显标志,另行处置。

质量检验部门应复查设备器材的合格证。

(2)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原材料等的保管和发放台账,防止器材混淆、锈蚀、变形、变质、损坏和错发。特别要严格执行焊材保管、干燥、发放和回收制度物流的各个环节必须有完整的记录,以备追溯核查。

(3)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公司各项工程质量检验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处理所存在的问题。

(4)所有施工技术资料应随时进行记录、收集和整理,必须与施工进度同步。

(5)在交叉作业施工中应切实做好文明施工,下道工序应注意保护上道工序的成品,以确保总体工程质量。

(6)严格实施质量否决权制度,定期召开质量例会。

(7)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地组织质量大检查,总结质量管理工作,克服质量通病,提高施工质量。质量大检查的结果应通报有关单位、以便及时整改,并书面报公司。

5.4.3竣工前后的质量控制

(1)做好竣工前的“三查四定”工作:查漏项、查隐患、查质量;查出问题后,定责任、定实施措施、定施工人员、定完成期限。

(2)工程交工前,各专业、各施工队应将交工存档所需的技术资料分类整理,汇总,统一归档。

(3)工程交付使用后,质量部门组织进行工程质量回访,征求用户对工程质量的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要督促有关部门限期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必须符合用户要求,并将见证资料整理成书面资料存入公司质量信息库。

现场协调是施工管理的主要环节,是现场施工管理的指挥协调中心。协调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施工计划的要求组织资源平衡、作业条件准备、做好各工序之间的协调。为了科学合理组织施工,在工程协调管理上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完善的协调管理机构,形成有序化的系统管理。

(2)项目部制定现场协调的各项管理办法作为现场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

(3)按照施工场地总图管理的规定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布置安排辖区内施工现场各施工单位的临时生产、生活设施和设备材料堆放场地及大型机具的停放点,以便于指挥,方便施工。

(4)依据施工计划的要求,对现场施工进行动态管理,落实平衡施工资源,协调各项管理工作,保证计划的实施。经常深入现场,及时掌握劳动力、材料、设备、机具及图纸资料等配备和供给状况,跟踪协调,及时协调,为正常施工创造条件。

(5)在施工过程中,要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协调管理要抓住计划中的关键线路,确保各主要工序控制点。在施工中对重点部位要优先保证资源供给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平衡,使整个工程均衡合理进行。

(6)对施工现场的用水、用电实行统一管理,不论何种原因需断水、断电时均应提前申报,以便对施工生产进行调整安排。

(7)坚持施工协调会议制度,要定期组织召开现场施工协调会(每周一至二次),并根据工程需要召开各项专题会议,传达决策人员意图,发布协调令,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形象进度完成情况及主要工序控制点运行状态,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施工单位间的协调配合问题,以便消除不利因素,确保计划落实,会后要发纪要,并负责监督检查会议精神的落实情况。

(8)天气变化是影响现场施工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在工程开工后要与气象部门取得联系,做好特殊天气预报工作。

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要做好以下施工措施:

(1)现场临建四周要作好排水,并有专人管理,负责每天清扫,保持临建卫生整洁。

(2)合理规划好场地排水,材料和构件堆放场地要填平,压实,水泥、钢材要用木方垫起,水泥等材料上部要有覆盖措施。

(3)机械设备、电气设备要有防雨、防雷措施。

(4)电气设备要有漏电保护装置,加强安全检查,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5)各种机械机具GB/T 38943.3-2020 土方机械 使用电力驱动的机械及其相关零件和系统的电安全 第3部分:自行式机器的特定要求.pdf,制作专用的防护棚,雨天不得露天作业,以防触电。

(6)做好避雷引下线,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搬移用电设备前,必须由电工切断电源。

施工道路排水坡度i=3%,施工道路不得任意占用,保持道路畅通无阻。

(9)工地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防汛小组,随时听取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妥善安排当日工种内容或采取相应措施。

8.1施工安全管理目标

(1)重大伤亡事故为零;

(4)千人负伤率﹤0.3‰;

DB37/T 5085-2016标准下载(5)争创无事故工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