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东环线三亚陵水示范线施工组织方案

海南东环线三亚陵水示范线施工组织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14.53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海南东环线三亚陵水示范线施工组织方案

海南东环线三亚—陵水示范段

海南东环线新三亚—陵水示范段施工组织方案

GB50203-2011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pdf速度目标值:250km/h。

最小曲线半径:5500m。

限制坡度:12‰,个别地段可采用不大于20‰的坡度。

到发线有效长度:450m,部分650m(有长编组列车停靠站)。

列车运行方式:自动控制。

钢轨采用100m定尺长、60kg/m无螺栓孔、U71Mn无孔钢轨,其质量应符合相关规定。

胶接绝缘轨采用12.5m厂制胶接绝缘轨,技术指标满足《胶接绝缘轨技术条件》(TB/T2975)的相关规定。

护轨采用50kg/m、25m有螺栓孔旧钢轨。

正线采用2.6m长的Ⅲ型有挡肩钢筋混凝土轨枕,每公里1667根铺设。道岔地段铺设混凝土岔枕。

单组扣件钢轨纵向阻力不应小于9kN。

二、施工地点及主要工作项目

上碴整道、大机分层捣固、线路精测精捣精调、无缝单元轨条焊接及锁定、焊缝打磨、补充失效和缺少零配件、复拧坚固扣件、油刷标记等。

三、施工进度及时间安排

2010年4月20日完成新三亚站至陵水站右线铺轨施工;

2010年5月1日开始进行试验段养护、单元轨焊接。

2010年5月10日开始进行放散锁定施工。

2010年5月20日达到试验条件。

四、施工组织机构及方案

副组长:谭敦枝、周勇、孟卫华、李新元、雷为民、孙凤栋、邸志强

组员:广铁集团工务处、海南东环公司工程部、粤海公司介入办、中铁三局海南东环项目部、监理公司等单位主管人员。

示范段轨道工程施工拟由中铁三局集团海南东环铁路项目经理部负责。

副组长:李亚儒(机械化养路负责)、邸向军(焊轨、放散锁定负责人)、李焕柱(运输负责人)、刘书培(上碴负责人)

组员:朱猛(安检室主任)、黄建超(机械室主任)、铁启宝(施工技术室主任)、韩冬生(物资室主任)、崔菲菲(综合办公室主任)

1.1.2质量监督小组

为确保示范线施工标准、质量,广铁集团预介入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将全过程参与施工质量监督,并由中铁三局、广铁集团成立联合质量监督小组:

副组长:彭铁光中铁三局人员

组员:集团工务处高速科、粤海公司介入办、工电部及工务技术管理人员12人、各工务段(含粤海公司)抽调的40名技术骨干。

1.1.3安全监控组(中铁三局)

组员:李建军、李亚儒、韩卫国、李焕柱、邸向军、郭守忠

组员:何建军、李根社、韩东生、张韦

本次示范段施工拟安排三个作业队进行,包括一个机械化养路作业队、一个焊轨、放散、锁定作业队、一个线路精调作业队,共计组织劳力200人。

二、钢轨单元焊接施工机具

K355移动式接触焊机

线路精测精捣精调施工流程图

5.1大机捣固前精测工作

测量依据铁建设函〔2007〕76号《关于发布〈时速200~250公里有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的通知》文件要求进行测量。CPⅢ网要进行加密,要求直线每隔60m设一控制桩,道岔每隔10m设一控制桩,曲线每隔20m设一控制桩。

5.1.1测量放样:由中铁三局在大机捣固作业前利用安博格小车负责CPⅢ测量偏差数据测量计算;由放样小组负责将CPⅢ测量的绝对数据永久放样到控制桩、路肩、桥梁护栏、隧道壁等位置。

5.1.2.1平面曲线在作业前应复核曲线正矢(曲线正矢附桩也应测量),所有正矢点的偏差必须利用安博格测量小车根据CPⅢ网测量、计算该处拨量,并标注于枕木上,应每隔2.5m将拨道量标注在枕木上,大机捣固作业必须使用精确法拨道。

5.1.2.2平面直线激光作业,找准激光拨道起、终点位置,遇到起、终点位置不在线路中心位置时要采用数据构造法进行激光拨道。

大机作业前利用安博格测量小车根据CPⅢ网对纵断面进行测量、计算所得与设计偏差值,将偏差值内业计算得出实施作业起道值,再将起道值每隔2.5米将抬道量标注在枕木上。纵断面起道要按照分层起道原则,每遍跟进式二捣一稳,起道量控制在20mm,大机捣固作业必须使用精确法起道。

5.2施工前线路固定设备准备工作

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应完成上碴整道作业,线路应达到安全行车要求。轨缝、轨枕间隔、钢轨及扣配件和线路的方向、水平及道床等基本符合《验标》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规范人工和小型机捣起、拨道程序。线路整道应分步按小型机捣或人工捣固密实,确保枕下道碴密实。

(2)机养前结合实测起道量进行上碴,确保轨枕盒内道碴均匀饱满。一般地段的道碴面应略高于轨枕面20mm左右。无填土涵洞、框构桥、有碴桥面地段的枕下道碴厚度必须达到150mm以上。

(1)轨道基本平顺,路基地段、桥涵地段最大起道预留量控制在150mm以内。

(2)轨道方向基本拨正,最大拨道预留量不得超过50mm。

(3)轨道纵向水平和横向水平基本平整,不得有明显的三角坑和严重的扭曲现象。第一遍养路时曲线超高大于20mm的按20mm设置,第二遍以后全部按设计开通时速设置。

5.2.3线路测量及资料提供:

(1)拨道量测量和数据提供。直线地段按每50m一个测点提供拨道数据,并按作业方向在每次进出曲线,进入直线的30m直线范围内每5m提供一个拨道数据;曲线地段按每5m一个测点提供拨道数据,并需提供曲线内ZH、HY、YH、HZ点的拨道量。

(2)起道量测量和数据提供。全部线路按机养作业前进方向(大里程向小里程)直线以左股为基准轨、曲线以里股为基准轨,按对应里程每5m一个测点提供起道数据。

5.2.4线型变化点的布设

线路变坡点、竖曲线的起、终点,曲线的直缓点、缓圆点、圆缓点、缓直点及对应里程等均需在轨枕外侧平面用油漆标注清楚,曲线(含竖曲线)要素资料在备注栏标注清楚。(半径R、圆曲线长度L、缓和曲线长度l、超高H、坡段代数差Δi)。

(1)损坏的轨枕先行更换,轨缝达标,扣配件、接头配件齐全,紧固。

(2)道口要先行拆除,不影响机养作业。

(3)钢轨接头处的连接导线等电路设备要在机养达标后安装。

(4)线路上不能机养作业的部位(道岔岔区以及位于电缆敷设处)要用“×”在道心前进方向的右侧标注清楚。

(5)影响标注的枕面道碴要清除干净,标注数据和记号要清晰可见。

(6)道床中的大石块必须移至线路外。

(7)于大机作业3日前要结合实测起道量完成作业地段的上碴工作,并确保枕盒内道碴饱满,枕木内、外侧碴面高度高出枕木平面40mm左右。

(8)于大机作业1日前将测算好的起、拔道作业技术资料(一式两份)移交机养单位,用两种颜色的油漆将起、拔道数据标注于道心前进方向的右侧(如遇雨水冲刷等自然灾害,作业当日要补标),每遍作业前标注数据时要用区别于上遍颜色的油漆标注;并和机养单位的技术人员共同复查线路后进行交接。交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以免影响机养作业。

(9)要确保备碴充足。隧道内、无填土涵洞、框构桥、有碴桥面地段的轨枕下道碴厚度必须达到150mm以上。

(11)机养作业后,要立即测量下遍作业数据并及时回填道碴

5.3施工前大机设备准备工作

5.3.1设备调试标定

捣固车的起道、抄平系统、拨道系统(含激光拨道)必须精确标定,各项误差要在可控范围内。

1)捣固车作业按“1X”自动作业模式作业,每次捣固夹持时间为0.6s。基本起道量按10mm(实际起道量)设置,实际起道量超过20mm时,按分层起道处理。遇有拨接龙口、新线高填方路基、线桥结合部、桥涵过渡段、大抬道、岩溶塌陷等薄弱地段视具体情况安排补强捣稳。

2)捣固车必须按照桩点标准的起拨道量精确法作业,当没有起拨道桩点时,捣固车根据车上的自动抄平系统进行近似法作业。直线地段必须进行激光作业。

3)作业结束时设置的顺坡应在直线上,在困难条件下可在圆曲线上顺坡,严禁在缓和曲线上顺坡结束作业;顺坡坡度小于0.5‰。

4)捣固作业时,在无障碍区段必须同步进行碴肩夯拍作业,夯拍器激振器必须打开。

5)应全过程使用捣固车的记录仪,监视作业质量,作业记录数据作为静态验收的技术资料。

6)及时更换磨耗量超过20%的镐掌。直、弯全镐镐掌的标准尺寸为:140mm(底)×70mm(高),直半镐镐掌的标准尺寸为:120mm(底)×70mm(高),弯半镐镐掌的标准尺寸为:100mm(底)×70mm(高)。客专线施工尽量采用合金镐。

7)捣固车捣镐下插深度后,镐掌上沿须达到枕木底以下15mm;捣固装置夹持压力和夹持幅度必须达到规定要求;1号位操作人员须精确对准下镐位置,保证捣镐下插夹持时不打、夹枕木。检验的标准为:下插后与枕木面平齐的位置必须在镐掌上沿248mm(轨枕端部的实际高度加15mm)以上;夹持幅度的标准为夹持油缸的伸出量必须达到50mm以上;作业后的枕木面没有插痕。

8)为保证捣固作业质量,步进式捣固车捣固频率每分钟不得超过18次,连续式捣固车捣固频率每分钟不得超过22次。

根据施工地段的起道量不同,须合理安排稳定车的位置。要把稳定车安排在大起道量的捣固车后面。捣固车作业后稳定车同步稳定线路,采用慢速重稳,垂直预加载10.0Mpa,预置下沉量10~20mm,振动频率28~35Hz,作业速度第一遍为0.6km/h,第二遍为0.8km/h,第三遍为0.8km/h,第四遍及以后为1km/h。稳定车桥上作业须要求:一是桥上道碴深度不小于150mm;二是要求振动频率不小于30Hz;三是要求不得在桥范围内起停振,桥上不得停机。

5.3.3作业模式:采用跟进式捣固作业模式,第一台车预留10mm左右的起道量给第二台捣固车,以保证第二台车拨道系统和起道性能达到最好、最稳定。

5.3.4工位控制:按测点资料进行对点起道和拨道,起拨道桩点均设2.5米一点。二号位在大机作业中是整车的关键,要加强二号位的操作,特别是坡度、变坡点、竖曲线资料需输入到ALC(若高程数据设计了竖曲线高度则直接输入高程数据);之后就是拨移数据输入到ALC进行精确拨道。由于线路长,数据资料多,要每50米和下面的3、4号位联系,进行数据复核、误差刷新,以保证拨道和起道的正确性和精确性。

6.示范线精测精捣精调实施步骤及要求

6.1有碴轨道人工精调步骤

6.1.1全面补强轨道结构和调查薄弱地段。

6.1.1.1全面补充缺少、失效零配件,全线复拧扣件扭力。

6.1.1.2全线徒步调查硬弯、不良焊缝(含厂焊、铝热焊、接触焊)、四电轨枕、临时便道、上碴点、未放散焊缝插入短轨处所状态,同时用油刷明显标记。

6.1.2人工补强薄弱地段和处理焊缝硬弯。

6.1.2.1采用冲击镐或内燃直镐对高低、空吊严重处所进行人工捣实,均衡质量。

6.1.2.2采用仿型打磨机或高性能打磨机对不良焊缝进行精细打磨,利用弯轨器对硬弯处所进行矫直。

6.1.3线路大机第四遍作业完毕且放散锁定后,进行线路轨距精调;道岔大机第三遍作业完毕且岔区焊联后,进行道岔轨距和框架精调以及工电联合整治。

6.1.4轨距精调完毕后,采用轨检小车全线复查轨距、轨距变化率、轨向,再次全线结合轨向精调轨距。

6.1.5线路大机第六遍和道岔大机第四遍结束后,采用轨检小车再次全线复查轨距、轨距变化率、轨向,结合轨向重点精调轨距。

6.1.6根据轨检小车资料,综合整治几何尺寸,重点整治轨距变化、曲率、轨向不良处所,确保轨道精调达标。曲线要求采用40m弦测量曲线正矢调整正矢。

6.2有碴线路大机精调步骤

6.2.1线路第一至四遍大机作业和道岔第一至三遍大机作业,由工程单位按照设计院提供的CPⅢ网进行精测同时按照分层起道原则进行大机作业。线路大机第四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80mm,中线控制在10mm以内,道岔大机第三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50mm,中线控制在5mm以内。

6.2.2线路第五遍大机作业前,安排稳定车全程进行稳定。

6.2.3线路第五遍、六遍和道岔大机第四、五遍大机作业,严格采用测量组提供的CPⅢ网和5米点偏差资料进行绝对值精确法作业。线路大机作业模式全部采用双机跟进式捣固+稳定,道岔大机采用脱杆捣固,电务牵引点采用单机三捣。线路大机第五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70mm,中线控制在5mm以内,线路大机第六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60mm,中线控制在5mm以内。道岔大机第四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40mm,中线控制在3mm以内,道岔大机第五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30mm,中线控制在3mm以内。

6.2.4线路第七遍、第八遍和道岔第六遍大机作业时,采用普捣法作业。线路大机作业模式采用双机跟进式捣固+稳定,道岔大机作业模式为单机双捣,电务牵引点为脱杆单机三捣。线路大机第七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50mm,中线控制在5mm以内;大机第八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40mm,中线控制在5mm以内。道岔大机第六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20mm,中线控制在3mm以内。

6.2.5根据轨检小车资料有计划性对薄弱区段和道岔进行大机作业。

6.3道岔、线路精调方法

6.3.1分层逐步大机捣固。采取大机捣固6遍的方法,并分层控制标高及平面

6.3.2采取主要由大机确保纵、平断面就位的方式使其线路、道岔平断面就位。尽可能采用安博格小车测量(测量仪器不足时可采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以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做为指导大机平、纵断面就位的依据。测量点间距采用每5m一测点,并每5m放桩(抬道量和拨道量)的方法指导线路大机作业。道岔地段采用每3m一测点,并每3m放桩(抬道量和拨道量)的方法指导道岔大机作业,道岔前后测量和放桩出去200m。曲线地段也同样采取每5m一个测点和放桩点。

6.3.3全面调整轨距。按轨距±1mm和轨距递减率不大于0.33‰的标准全面调整轨距,客专线调整轨距的做法是:在大机作业第四遍后,用轨道检查小车全面调查轨距,并通过检测后的资料分析某段的方向,确定选择方向好的一股为改道的方向股,首先把方向的扣件离缝(密贴)消灭(整治)好,再接着全面按零轨距(轨距零误差)的标准全面调整轨距,调整轨距时同时一并整治扣件离缝,确保做到每个扣件密贴。

6.3.4完成轨距调整到位后,下一步进行全面紧固螺栓扣件扭力,使扣件扭力达标,只有扣件扭力达标才能确保调整好的轨距不会变化。

6.3.5全面完成调整轨距改道后的扣件螺栓紧固,确定扣件扭力全面达标后,安排第五遍的大机捣固作业,进一步改善平、纵面按设计就位。多遍大机捣固后复测、重复分析设计和用不同颜色的油漆每5m点放桩指导大机作业的方式完成精调工作。

6.3.6在现场作业,采取每5m点测量、分析设计、数据放桩指导大机作业的方法,调查理论与现场实际不相符的问题,记录、提报线路、道岔折射的线路轨向不良的地点;第6遍采取利用激光对点拨正线路大方向的方法消除折射状的轨向。激光点的定位为300m以内用测量的方法找准拨道零点位置,解决线路、道岔折射的线路轨向不良的问题。

6.3.7道岔精捣方法:同样每5m测量、分析设计、数据放桩指导大机按现场资料进行精确捣固,道岔前后延长至200m,两道岔间线路小于200m的线路全面贯通。遇道岔前后曲线道岔捣固车作业至曲线内方圆曲线上收车。

6.4大机精捣作业后应达到的技术标准

6.4.1静态标准:大机作业后线路静态验收达到《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的作业验收标准。大机作业水平偏差不超过1mm,延长18m的距离内三角坑不得大于3mm,曲线的超高顺坡率≤0.5‰;正矢差不大于2mm,正矢连续差不大于3mm,圆曲线最大最小正矢差不大于4mm;10m弦测量轨向不大于2mm,且50m范围内不得有两个及以上的连续轨向;高低用10m弦长量不大于2mm。

6.4.2拨道量按横距控制,误差在±5mm以内。

6.4.3抬道量按高程控制,误差在±10mm以内

6.5有碴轨道人工精调标准

6.5.2轨道结构标准:零配件齐全有效、扣件无离缝、胶垫无歪斜串动、套管无缺失、扣件扭力达标。

6.5.3道床整理标准:道床顶宽3.5m,肩宽450mm,边坡坡率为1:1.75,道床顶面低于轨枕面20mm,碴肩堆高不少于100mm,桥上股道与防撞墙之间、隧道股道与步行台之间碴肩堆高50mm,两线间道床填平。

7.1封锁时间及封锁条件:

根据施工主体单位(中铁三局)按照既有线施工管理办法对示范线各项施工统一安排。

7.2劳力组织及人员安排。

7.2.1施工总负责人:中铁三局指定负责人(协调、指挥大机作业配合工作,检查验收大机作业质量)

7.2.2大机作业负责人:中铁三局机械队队长或工长

7.2.3配合负责人:中铁三局施工负责人员

7.2.4施工防护(防护员经路局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2)工地防护:职工2人(大机捣固车1人/台专职防护)

(3)两端防护:职工2人

7.2.5施工监控把关:

(1)中铁三局把关:1人

(2)拨量监控、横距测量:职工3人、技术人员1人

(3)标高监控:职工2人、技术人员1人

(1)中铁三局把关:1人

(2)拨量监控、横距测量:职工3人、技术人员1人

(3)正矢监控:职工3人

(4)水平监控:职工1人

(5)标高监控:职工2人、技术人员1人

7.2.6技术资料前期标定组(14人)

(1)核实、拉链线路施工里程:职工3人,技术人员1人

(2)标定拨道量:职工2人,技术人员1人

(3)标定抬道量:职工2人,技术人员1人

(4)标定线间距、曲线要素:职工3人,技术人员1人

7.2.7施工主体单位(中铁三局)配合整理道床作业人员(1台大机定额):

(1)预拉石碴、整理道床组(17人):

①人员安排:作业前拉碴4组17人,大机作业后整理石碴(拉碴及平道床各2个组)。

②负责项目:封锁前往道心吊碴,封锁时大机作业后整道床。

7.3.1工地两端防护及工地防护的设立。

7.3.2接封锁命令前,把关、监控及人员提前进入施工地段进行大机作业配合及监控。

7.3.3检查人员及时反馈大机作业质量,指导大机作业及时调整。

7.4.1提前30分钟到达施工现场,人员工机具进入大机作业起始地点,在安全防护范围以内待命。

7.4.2接到封锁命令后,立即安排人员进行职责分工范围内大机作业各项配合作业。

7.4.3大机开始作业后,安排人员及时进行道床补充及平整工作,巩固大机作业质量,作业后外观同步达标。

7.4.4同工务段把关人员进行大机作业验收,对不达标项进行返工,直至达标。

7.5.1接封锁命令后,各作业车组联挂进入封锁区间,自运行到达施工地点。

7.5.2各作业车到达作业指定地点后,安全解挂后,确定安全作业距离范围后,认真核对曲线要素,按计划开始对作业地段进行起、拨、捣、夯、稳作业。

7.5.3捣固车、稳定车按规定作业模式进行作业。

7.5.4各车作业结束后及时收车,施工车列根据施工负责人的指令进行联挂,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指定停放地点、并做好防撞、防溜、防火措施。

1、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1.1线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限速(160km/h)

三角坑(扭曲)(mm)

注:①轨向偏差和高低偏差为10m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70m小方向任意弦量。

②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mNBT 34071-2018 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测试方法,但在延长18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1.2曲线正矢容许偏差管理值

实测正矢与计算正矢差(mm)

圆曲线正矢连续差(mm)

圆曲线的最大最小正矢差(mm)

注:曲线正矢用20m弦在钢轨踏面下16mm处测量。

GB/T 36447-2018标准下载1.3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三角坑(扭曲)(m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