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六角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44.5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六角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1)湘桂铁路柳州至南宁段扩能改造工程工程量清单、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有关文件。

(2)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和设计资料。

(3)铁道部下发的有关铁路桥梁建设施工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方面的有关文件、通知。

(4)相关技术规范及国家、铁道部颁发的现行规范、规程、验标等各项技术标准和有关的法律、法规。

DB3308/T 041-2018 住房公积金“一站式无证明”办理工作要求.pdf(1)严格遵守国家、铁道部颁发的规范、规程和规则等技术标的原则

国家及铁道部颁发的现行各项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是指导本桥梁工程施工的权威性行业标准,技术方案编制中将严格遵守这些行业标准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施工组织中。

(2)全面响应设计文件和设计图纸要求的原则

在充分领会设计意图的前提下,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及我单位的实际施工能力和水平,力求工期、质量、安全和技术方案等各方面能充分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并相应制定出完善的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3)确保施工工期的原则

整个工程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严格遵守节点工期和总工期,施工进度安排注意各专业间的协调和配合,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轻重缓急,充分考虑气候和季节对施工的影响,在有关工程施工安排上注意时间的前后调整。

(4)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

确定质量目标,严格执行客运专线质量验收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满足国家及铁道部相关验收标准和设计要求。

(5)坚持文明施工,注重环保和水土保持的原则

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在方案的编制上力争把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6)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

六角特大桥位于南宁市宾阳县和吉镇境内,孔跨样式为2(32×32+(52+88+52)连续梁+2×32+1×24+1×32+2×24+32×32)m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梁全长为2473.36m,桥梁范围为DK655+069.11~D1K657+542.47。跨越既有湘桂线、新建柳广上行线及一条排洪沟。基础型式采用明挖基础及桩基础,桩基础深度最深可达36m,部分墩基础岩溶强烈发育,钻孔见洞率较高。矩形台,圆端形实体墩。

钻孔桩基础 钻孔桩基础

实体墩钢筋HPB235

实体墩钢筋HRB335

C35钢筋砼(T2环境)

C35钢筋砼(H1环境)

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C35钢筋砼(T2环境)

C50钢筋砼(T2环境)

支承垫石钢筋HPB235

支承垫石钢筋HRB335

Lp=31.5m整孔简支箱梁(曲)(无声屏障)

M10浆砌片石检查台阶

作业通道栏杆长度(单侧)

桥址处为丘陵剥蚀地貌,地面标高为111~120,相对高差为0~9m。该桥跨越一大河谷,槽谷之中地形平坦开阔,多垦为水田,沟渠纵横交错,桥址范围内有多条乡间碎石路穿插其中,附近有若干村庄分布,交通较方便。

桥址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冲积层(Q4al)、坡残积层(Q4dl+el)、洞穴堆积层(Q4ca),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下统岩关组(C1y)、泥盆系上段(D3)地层,岩性描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黏土:褐黄色、灰黄色,硬塑状,厚1~4m,土质较纯,表层夹杂少量植物根系,广泛分布在桥址表层,属Ⅱ级普通土。

软土:黄褐色、灰褐色,软塑~流塑状,质为软黏土、淤泥质黏土,黏性较强,局部微含碎块石。主要分布于圆砾土层之下,厚0~5m,根据勘探揭示:分布里程为D1K448+852~D1K448+923,局部呈透镜体分布,属Ⅱ级普通土。qc≈462Kpa,σ0≈62Kpa,ES≈2.6Mpa。

粉细砂:黄灰色,稍湿,中密状,成分为石英,局部为细砂,石质成分为石英,含约10%的黏粒。主要分布于于D1K449+230~+280段表层,厚约0~1m。属Ⅰ级松土。

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

3)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

黏土:棕黄色,底部夹灰褐色,硬塑,底部夹含少量砂质砾石,厚0~3m,土质较纯,表层夹杂少量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大里程桥台小山包上,属Ⅱ级普通土。

溶洞充填物(Q4ca):主要为卵石土、圆砾土、角砾土、细砂及硬塑~软塑~流塑状粘性土,局部溶洞无充填。

4)石炭系下统岩关(C1y)

泥质灰岩、炭质灰岩夹炭质页岩:灰黑色、黑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泥质胶结,裂隙节理较发育,溶蚀轻微,方解石石脉发育(次生),其中局部夹薄层炭质页岩:有污手现象,断面有油脂光泽,主要分布于D1K449+489~测段终点,其强风化层岩芯呈碎块状,层厚0~5m,属Ⅳ级软石;其弱风化层岩芯完整呈柱状、长柱状,属Ⅳ级软石。

5)泥盆系上段(D3)

灰岩:灰色、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钙质胶结,节理裂隙较发育,溶蚀颇重,溶洞极发育,可见方解石脉,岩芯较完整,分布于测段起点~D1K449+498段,属Ⅴ级次坚石。

桥址范围内上覆土层较厚,构造简单,石炭系下统岩关组(C1y)泥质灰岩夹炭质灰岩及炭质页岩地层与泥盆系上段(D3)灰岩地层整合接触,岩层总体上倾向线路大里程一侧,局部小褶曲发育,岩石节理裂隙发育,且多呈密闭型,测段附近山包处可见基岩出露,岩层产状:N70°E/65°SE。

地表水主要为河水,水塘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补给和径流条件好,地表水发育。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赋存布于土层及基岩中,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水量微弱,桥区属岩溶区,岩溶水较发育,地表未见泉点出露,地下水位一般为1~4m。

(6)不良地质、特殊岩土

不良地质为岩溶,特殊岩土为软土。

桥址范围内覆土较厚,基岩局部出露,多见小溶孔、溶隙,局部可见岩溶塌陷。据本次钻探揭示,地下隐伏岩溶强发育,地下隐伏岩溶强烈发育,溶洞大小不一,呈串珠状分布,局部连通性好,多充填软塑~流塑状黏土及卵石土及角砾土,个别为空洞。

质为软黏土、淤泥质黏土,黄褐色、灰褐色,软塑~流塑状,黏性较强,局部微含碎块石,其层厚约0~4m,主要呈透镜状分布于黏土、圆砾土层等硬壳之下、基岩层之上,上面硬壳层厚约5~12m,属Ⅱ级普通土。经静探统计:qc≈462Kpa,σ0≈62Kpa,ES≈2.6Mpa。

(7)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桥区属丘陵剥蚀地貌,地形较平坦,未发现构造痕迹,岩层单斜,覆土厚度不均,一般层后5~15m,最厚达25m,不良地质为岩溶,隐伏岩溶强烈发育,溶蚀破碎带呈大面积分布,对桥影响严重;特殊岩土为软土,一般厚0~4m,呈透镜体状分布,分布范围小,对桥影响不大,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发育,均对砼无侵蚀性,总体来说,该桥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8)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1)沿线居民点繁多,列车提速后会对周围居民造成噪声污染。

2)该地带多为良田,施工时尽量少占农田,必要时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3)施工弃土设弃碴场,避免将废碴弃于河流和大沟槽中,并对弃渣场地进行围拦和挡防。

3工程特点、重难点分析和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及对策措施

本桥设计行车速度为200km/h,采用盆式橡胶支座,设计里程以左线里程贯通。本桥基础部分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基础型式全部采用钻孔桩基础,桩基础深度最深可达33m,桩径1250mm,墩台高度不一,最高达13m,基础部分溶洞较多,溶洞部分采用细砂填充、流塑状黏土填充、卵石土半填充、卵石及圆砾夹砂填充等多种填充形式处理,局部空洞。

3.2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1)地质情况复杂,溶洞多;钻孔桩深度深达33m,钻孔难度大。

(2)中渡洛江双线特大桥主要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诸多因素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以及结构使用过程中的正确维修与例行检测。就本标段而言,重在从施工过程控制的方面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即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作用等级进行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选配,并加强施工工艺控制,特别是混凝土养护的温度、湿度控制等。

由于耐久性混凝土比侧重于满足强度需要的常规混凝土有更多、更高的施工要求,因此我们将在耐久性混凝土方面开展科技攻关,消化吸收国内外成功的经验,保证结构混凝土的耐久性。

(3)承台大体积混凝土运送、浇筑及养护也是施工控制要点。

3.3重点、难点工程技术的控制措施

六角双线特大桥的重难点工程有:钻孔桩溶洞处理、耐久性混凝土施工

3.3.1钻孔桩溶洞处理措施

3.3.1.1常规处理方法

(1)桩机安装时,要尽量加大它的触地面积,安装足够的枕木,并在桩机后用缆绳拉住。

(2)对地质资料中有溶洞的钻孔桩基础加大泥浆制备量,以应付随时出现的失浆现象,同时根据需要加大泥浆的稠度。

(4)遇到较大溶洞时,先在孔口附近准备足够的块石、粘土、水泥,在洞顶击穿时,一旦发现漏浆,要迅速填堵,防止坍塌,一般土洞、溶洞在洞顶击穿后,桩中的泥浆会下降的很快,此时要将准备好的块石、粘土、水泥按照比例抛入,直至孔中的泥浆停滞下降,并慢慢上升,此时可用冲锤进行适当的挤压,反复作业直至把桩基两侧的溶洞填满或堵死。最后补充泥浆重新成孔。较大的溶洞最好等1~2天后再重新冲孔成桩。

(5)在成孔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快到土洞、溶洞的洞顶时,冲锤采用低锤密击的方法施工,以防止顶板过早被破坏,造成失浆,同时防止卡锤、掉锤等现象,在钻进中,密切观测。

3.3.1.2成孔时注意事项:

(2)为防止意外,冲孔前必须备好材料,一旦泥浆泄漏,能及时向孔内投放粘土、水泥和片石,依靠冲挤在溶洞内形成片石夹粘土的围护结构,保护孔内泥浆高度,使冲钻顺利进行。

(3)加大泥浆量和密度。

(4)当岩面倾斜较大,钻头摆动撞击护筒或孔壁时,回填片石,使孔底形成一个平台后再转入正常冲孔。

(5)接近岩溶地段时采取轻锤冲击,加大泥浆密度的方法成孔,防止卡钻和掉钻。

3.3.2.2耐久性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及要求

(1)耐久性混凝土控制

桥梁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依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进行组织施工。

地下水土环境对混凝土具有侵蚀性地段,应根据其侵蚀类型、侵蚀程度采用相应的耐腐蚀砼(耐腐蚀砂浆),并满足《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及其补充规定“铁建设[2007]140号文”的有关要求。

桥梁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为满足100年使用年限的要求,在主体结构类型、构造、建筑材料上做到结构耐久、并有利于阻挡或减轻环境侵害。施工中砼的配合比应根据现场取水化验结果,对所采用胶凝材料、骨料特性以及选用外加剂的技术要求进行调整配置,并取样试验,确保所采用混凝土的各项耐久性指标满足《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及其补充规定(铁建设[2007]140号)的要求。

控制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因素是施工质量。加强施工管理,通过对耐久性混凝土的试配试制,检验合格后开工。施工过程中,从原材料采购、混凝土搅拌、运输、浇注、捣固到养护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严格按照施工程序和质量标准操作,规范施工,切实保证施工质量。

4)使用及维护要求桥梁工程,应在100年的使用期限内,定期对其结构及材料的使用状态、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检测及监测,并就桥梁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估,判明桥梁结构的维护时机。必要时,根据需要对桥梁主体结构进行加固、补强,甚至更旧换新。

(2)耐久性混凝土施工

1)耐久性混凝土的拌制

混凝土配合比应考虑强度、弹模、初凝时间、工作度等因素并通过实验来确定。

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掺合料等)±1%;外加剂±1%;骨料±2%;拌合用水±1%。

搅拌混凝土前,应严格测定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搅拌时投料顺序为: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上述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应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应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

浇筑混凝土前,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

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

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不大于300mm。

混凝土的浇筑应尽量选择在一天中气温适宜时进行,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为5~30℃,夏季气温较高时采用冷却水拌合混凝土,使其入模温度符合要求。模板的温度为5~35℃,夏季气温较高时采用冷却水喷洒模板,并采取遮荫措施。在低温条件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适当的保温防冻措施,防止混凝土提前受冻。

4)耐久性混凝土的振捣

所有混凝土一经灌注,立即进行全面的捣实,使之形成密实、均匀的整体。混凝土的密实采用高频插入式振捣棒和附着式振动器联合振捣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振捣采用操作台统一控制,操作台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严格控制振动时间及振动顺序。

5)耐久性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要注意湿度和温度两个方面。养护不仅是浇水保湿,还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在湿养护的同时,应该保证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和所接触的大气温度之间不出现过大的差异。采取保温和散热的综合措施,可以防止温降和温差过大。因此,综合考虑,蒸汽养护能较好地解决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

混凝土养护温度控制的原则是:

升温不要太早和太高;降温不要太快;混凝土中心和表面之间、新老混凝土之间以及混凝土表面和大气之间的温差不要太大。温度控制的方法和制度要根据气温(季节)、混凝土内部温度、构件尺寸、约束情况、混凝土配合比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6)耐久性混凝土的拆模

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还应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一般情况下,结构或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大于20℃(截面较为复杂时,温差大于15℃)时不宜拆模。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在寒冷季节,若环境温度低于0℃时不宜拆模。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的拆模工艺。

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7)高温季节混凝土施工

在高温下拌合、浇筑和养护会损害混凝土的质量和耐热性,过热会使坍落度损失过快,拌和物用水量增大。因此,炎热天气施工对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和浇筑作业要有限制。降低混凝土拌和物温度的主要措施有:

①并采取对集料遮荫或围盖和喷水冷却,对其它组成成分遮荫或围盖;

②对拌合站存储罐用黑色遮阳网遮荫,对混凝土运输车罐体包裹保水材料并处于潮湿状态,对拌合水冷却;

③对与混凝土接触的模板、钢筋及其它表面在混凝土浇筑前覆盖湿麻布和喷雾状水冷却至30℃以下,使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超过30℃避开高温时段;

④充分利用夜间进行混凝土灌注。

规定冬季搅拌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出机温度,主要是担心混凝土、运距较长等问题时,应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以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致被冻坏。为使混凝土达到必要的出机温度,通常需要对拌和水或骨料进行预热,或两者都加热。加热拌和水是最有效的方法,不但容易做到,而且加热水所消耗的能量仅是同质量骨料的1/4。但拌和水的加热程度要适当,且应保证每盘混凝土之间温度相差不太悬殊。为避免发生速度或假凝现象,热水不要直接与水泥或外加剂接触,采用加热水与骨料先行拌和的搅拌工艺。

3.3.3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3.3.3.1钢筋安装

钢筋品种、规格、间距、接头及焊接等均符合设计图纸和验标的要求,并严格做好原材料抽检和焊接试验。绑扎承台钢筋时,其间距、位置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的设置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3.3.2安装冷却水管、测温元件

承台混凝土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按设计要求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前制定专门的施工技术方案,并报送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审查,经批准后实施。

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水化热而引起的内外温差,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分层分区埋设好冷却水管网,安装好控制阀门。

在绑扎钢筋的同时,进行冷却水管的安装,冷却管要做到密封、不渗漏,并在指定部位设测温装置。同时外部接进出水总管、水泵。混凝土内冷却管的采用及布设按设计。冷却水管布设后进行通水试验,检验是否渗漏及水流能否满足要求。

为了准确测量、监控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指导混凝土的养护,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构件内合理布设温度测量元件。

在承台混凝土养护期间测定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温度,拆模温差和养护时间应符合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设计规定。

3.3.3.3承台混凝土灌注

承台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在灌注过程中应严格按泵送工艺进行。下料时采用滑槽和串筒,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混凝土拌合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配料,砂、石、水泥、水及外加剂等原材料必须经过质量检验并符合要求,计量要准确,保证混凝土拌合时间。

混凝土分层连续灌注,一次成型,分层厚度宜为30cm左右,分层间隔灌注时间不得超过试验所确定的混凝土初凝时间。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为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25℃以内,可采取以下措施:

高温季节用凉棚或盖草袋遮盖,尽量避开阳光直射;用水冲洗石料,降低石料温度;泵送管用湿草袋包裹防晒;在拌合水中掺入适量的冰块。

每层循环冷却水管被灌注的混凝土覆盖并振捣完毕,即可在该层循环冷却水管内通水。

冷却水管使用完毕后需压注水泥浆封闭。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深度超过每层的接触面一定深度,保证下层在初凝前再进行一次振捣,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实度,防止漏振,也不能过振,确保质量良好。振捣时,振动棒垂直插入,快入慢出,其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即45~60cm。振捣时插点均匀,成行或交错式前进,以免过振或漏振,振棒振动时间约20~30s,每一次振动完毕后,边振动边徐徐拔出振动棒。混凝土以不再下沉、无气泡冒出、表面泛光为度,振捣时注意不碰松模板或使钢筋移位。在承台混凝土灌注完毕后,需及时抹面收浆、养护。

每次灌注混凝土必须按规范留足强度及弹性模量试件,进行强度检查。指定专人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详细记录原材料质量、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拌合质量、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方法、浇筑进度和浇筑过程出现的问题等,以备检查。

3.3.3.4承台混凝土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后,要及时养护防止出现裂纹。混凝土采用保湿蓄热法养护,即承台混凝土浇注完毕,初凝后用二层草袋一层尼龙薄膜覆盖,用冷却管流出的水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蓄热养护可以保证承台表面温度不至于变化过大,减少承台中心与表面的温度差。

在混凝土凝结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水化热,为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将预先设置的冷却水管投入运行降低混凝土内温度,始终使承台中心及表面温度差控制在25℃以下。通过调节冷却水管进出水流量和流速,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内部降温效率,控制温差,缩短混凝土养护时间。

养护效果直接从事先预埋在混凝土中的温度传感器来观察,以使整个养护过程处于监控之中。养护时间以混凝土内外温度差确定,至少7天。

3.3.3.5冷却水管压浆

承台冷却水管停止循环水冷却后,先用空压机将水管内残余水压出,并吹干冷却水管,然后用压浆机向水管压注水泥浆,以封闭管路。

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铁道部有关质量管理法规,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支撑,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全过程监控,确保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

按照验收标准要求,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开通速度满足设计要求。确保

全部工程质量全面达到国家及铁道部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在合理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应满足不少于100年设计使用寿命期内正常运营要求;无砟轨道结构的施工质量,应满足不少于60年设计使用寿命期内正常运营要求。

努力实现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全面满足运营需要。消灭大事故以上质量事故,一般质量事故全线控制在3件以下。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保证措施,依法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杜绝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遏制一般生产安全死亡事故。杜绝因建设引起的较大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消灭责任重大死亡及以上事故;消灭责任设备、火灾、爆炸等事故;消灭人身安全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消灭行车安全一般B类及以上责任事故;消灭其他因素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努力减少一般责任事故的发生。

本工程计划在2009年5月25日开工,2010年5月3日竣工.

4.1.4环保节能目标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严格执行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意见、《水土保持报告书》及批复意见。

环境污染控制有效,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工程绿化完善美观,节能、节材和水保措施落实到位,努力建成一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I级铁路。

4.2施工组织机构、管理职责及管理制度体系

4.2.1施工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全面履行合同、控制建设投资,确保工程建设工期、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实现建设目标,经过全面考察,按照项目法施工组建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主要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由参加专业联合的各成员单位选派,抽调具有丰富的国内铁路干线施工经验、专业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曾参与过国内大型桥梁工程施工任务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项目管理。

各施工队采用架子队管理模式。将架子队作为本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的基层施工作业队伍。架子队以施工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为施工作业管理与监控层,以劳务企业的劳务人员和与施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其他社会劳动者(统称劳务作业人员)为主要作业人员的工程队。施工现场所有劳务作业人员纳入架子队统一集中管理,由架子队按照施工组织安排统筹劳务作业任务。班组作业人员在领工员和工班长的带领下进行作业,确保每个工序和作业面有领工员、技术员、安全员跟班作业。

CJJ/T 134-2019标准下载各部门和主要岗位管理职责如下表:

对本工程实施组织、指挥、协调与监控,处理一切与本工程相关的事务,全面组织、管理、实施本工程项目施工任务。

对本工程安全保证、质量保证、工期保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劳动卫生等工作负责。对建设单位全面负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有关科学发展观和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做好本工程的建设。

对本工程质量、施工技术、计量测试等负直接技术责任,带领并指导所有技术人员开展扎实有效的技术管理工作;提出并贯彻改进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负责组织图纸会审,组织重大技术方案的审查,组织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及批准,负责质量计划的编制,检测标准方案的制定。

组织科研攻关项目,解决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施工技术和重大技术难题。

对本工程的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技术工作负责DB3304/T 038-2018标准下载,结合本工程的作业环境和施工特点,科学周密地制定并下达安全生产的技术方案、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并认真贯彻落实。

协助项目经理管理施工生产。在施工中严把安全质量生产关,抓好施工中安全质量工作,把安全质量责任落实到位;抓好施工生产计划的落实,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负责处理现场的一些日常工作。

项目经理部各职能部门职责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