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政施工组织设计

来宾市政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53.95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来宾市政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部分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3、《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GB50300-2001)

7、来宾市河西天然桥路东段道路改造工程NO.2标施工图设计(修订本)

8、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及各项条款

来宾市河西天然桥路东段道路改造工程NO.2标段,即永鑫大桥、龙山路交叉口至规划环城快速路交叉口段,起点桩号为K1+600,与永鑫大桥、龙山路交叉口相接,沿旧路往东分别上跨湘桂铁路上下行线后,在下穿建设中的来宾红水河双线铁路特大桥DB33/T 1170-2019标准下载,终点止于K2+959.563处,与来宾—武宣二级公路相接。全长1.359563km。道路等级为为城市主干路Ⅱ级,计算行车速度为50km/h,道路红线宽度50m。

横断面形式为5m路侧带+6m非机动车道+2m侧分带+24m机动车道+2m侧分带+6m非机动车道+5m路侧带。

本工程排水采用雨、污分流。雨水管道双侧布置在非机动车道下,污水压力管道单侧布置在非机动车道下;给水、燃气、电力双侧布置在人行道下,通讯双侧布置在人行道下;雨水管采用钢筋砼管。管径D≤1000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接口采用橡胶圈接口;管径D>1000时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接口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污水管压力管道桩号为K2+160和K2+710段,管道采用HDPE给水复合塑料管。

本工程施工段内有两座中桥和三座圆管涵。两座中桥分别位于K2+145和K2+732.773段,均为1—20m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桥,与湘桂铁路上下行线和在建柳州至南宁段扩能改造工程的红河水双线铁路特大桥立体交叉。三座涵洞分别位于K2+100、K2+320和K2+840,均采用直径为1.5m的钢筋砼圆管涵。

第二部分项目管理组织及人员配备

1、组织有关技术和管理人员认真领会施工规范和设计图纸,结合现场施工和部分有关技术规范,制定出具体的施工方案。

2、根据合同工期要求,配置完善的施工机械和试验检测手段。

3、通过有关部门选择机械停置保养的临时场地,确定施工总体平面布置,拟定本工程人员配备表和主要施工设备仪器表。

施工现场的总体布置图见附图。

本公司为确保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现场的人员组织、劳动力配备情况如下:

1、组建精干高效的现场项目经理部(见附图:组织机构图)

从公司抽调经验丰富、技术业务精通、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技术人员充实各部门,负责统一对外和与业主联系,对工程进度控制并使下设的各职能部门和各施工队伍有机协作,在技术上、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整个经理部的职责是: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内外协调、全面负责。

2、调配专业水平高的作业队伍投入项目。

根据工程规模及工程特点,组建土方施工队、桥梁施工队道路施工队,分别承担各项目施工,并配备套相配的机械设备。要求各作业队与项目部高度一致,从全局出发,相互配合,搞好各工程的施工。

一、生产、生活临时设施

根据本工程施工现场的地形条件以及本工程实施具体方案,经过全盘考虑后,施工场地原则上分为生活区域及施工生产区域两大。已建立项目经理部位于线路南侧K2+240处。经理部办公区、业主监理办公、生活区1000㎡,其中50㎡会议室一间、20㎡办公室及生活间3间、20㎡厨房2间、木质办公桌椅30套。进场后,根据设计要求对沿线路表进行处理,保证驻地至各施工队的交通便利,保证文明施工。

为了维持施工期间的交通,保证机具、材料、人员和给养的运输,在开工前修建了临时道路,并充分利用现有通路。必要时按一定标准增设至工地的支线。路基完工时,做好原有道路的恢复与新路连接等工作。

项目部设置靠近城区,生活区用水采用Ф100管接入城区自来水,施工用水采用地下水,为保证工程用水需要,已详细调查水源情况。生活和施工用电均已接通,在全线布设供电线路,同时在施工现场配设一台135KW和二台75KW的发电机备用。

清理场地以保证施工便利、行车安全和路基稳定为原则,并使清除工作量最小。

根据本工程土方需要和施工现场特点,工程采用外进土方,我公司计划与甲方协调后就近设立取土场,取土场大小应满足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最大土方数量的堆放;同时选择就近土场为弃土场。

第四部分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及设备人员、材料

一、人员、设备、材料的进场

本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人员由公司统一的配备和调剂,小部分普工雇用和个别机械租用,这些机械设备和施工主要人员现已全部到位,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接受监理工程师的岗前培训;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测量中线、水平、边桩、设置保护桩;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计划;层层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会同监理工程师确定检查试验方案;建立各种临时设施,做好“三通一平”;建立工地实验室,做好已到工地的材质检验。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由公司设备材料部组织进场、调度,现已全部进场,首先进场机械设备有: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自卸汽车、油罐车等大型设备,并保证所有机械均能正常运转,同时保证机械设备油料的及时供应。工程施工所需主要材料均由公司设备材料部统一安排组织进货,小型材料由项目部机料安全组负责采购,以便及时供应施工所需,所有材料均由汽车运至施工现场。拟配备本合同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和主要测量、试验、质检仪器设备见下表《拟配备本合同工程的施工机械设备表》、《拟配备本合同工程的主要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缺乏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进场时间)

按照合同条款的要求,我方将在开工前向监理工程师递交一份详细的包含有可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计划的开工报告和办理其他必要手续。在征得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实施开工作业。

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复的开工报告和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技术力量对技术性合同文件进行熟悉,为全面开工做好技术准备。而后分批分项地对全线的路基、地质、排水、涵洞、场地等进行详细普查,细致地与设计图纸比对,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彻底领会设计意图和基本思路,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返工浪费。

组织有经验有实力的施工力量按经批复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的进度要求对全线的分项工程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加强管理,注重计划,认真总结;坚持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做好施工中全过程质量控制(有关质量控制措施详见“质量保证措施”部分)和合同管理。做好工程的每个分项工作,确保工程质量令业主和人民满意。

初验前,项目经理部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按有关标准对完工工程内外质量和施工原始记录等进行全面检查,凡不符合设计要求和验收标准的应限期修竣。经复查合格后,项目经理部向监理工程师或业主正式提交修改后的施工执行报告和竣工报告,并请监理工程师或业主组织竣工验收。

根据合同要求,计划于2011年10月18日开工,至2012年10月18竣工,总工期为12个月。

根据现场情况和工程特点,施工进度安排如下:

1、施工准备阶段及清淤清表:计划从2011年10月18日开工,到2011年10月日完工;

2、桥梁工程:中桥2座。计划从2011年月日开工,到2012年月日完工;

3、涵洞工程:圆管涵3座。计划从2011年月日开工,到2012年月日完工;

4、路基施工:计划从2011年月日开工,到2012年月日完工;

5、20cm级配碎石底基层:计划从2011年月日开工,到2012年月日完工;

6、17cm4%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计划从2011年月日开工,到2012年月日完工;

7、17cm5%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计划从2011年月日开工,到2012年月日完工;

8、排水、排污管道施工:计划从2011年月日开工,到2012年月日完工;

9、0.6cm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透层:计划从2011年月日开工,到2012年10月18日完工;

11、竣工准备及清场:计划从2011年月日开工,到2012年月日完工。

采用以机械为主,以人工为辅的机械化施工方法,突出全段内重点难点项目,由此牵动分段分项进行流水式阶段式施工,确保全部合同项目按照即定目标全面优质高效地顺利完成。

一、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及方法

施工前准备工作重点是维修好各开工点的进场道路、挖通主线两边红线及纵向排水沟,并尽快拉通主线的纵向施工便道,以便所需的各种施工材料设备能顺利的到达各施工点所需位置。

根据本合同段工程量的分布和进场道路情况,将该合同段划分为三个施工段落,第一段K1+600~K12+120,第二段K2+170~K2+680,第三段K2+740~K2+959.563,每个段落选择多个开工点,同时施工,平行作业。

砍树挖根工作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施工。清除表土、腐植土采用推土机施工,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至指定地点,集中堆放、妥善保管,工程完工后作为边坡的绿化耕植土使用。

本合同段不良地基处理主要采用清淤回填措施。清淤回填采用距离本项目10km处的借土场中土质较好的土回填。

清淤前,试验人员已对清淤地段进行触探试验,初步确定了清淤深度,并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测量人员对清淤段进行了放样工作,确定清淤边线和范围,对清淤前标高进行了测量,根据测量、试验结果绘制平面、断面图报监理工程师现场审核并批准。

根据设计横断面和规范要求的填筑宽度(填筑宽度按设计宽度两边各加50cm),精确地放出路堤坡脚桩及取土切方段的坡口桩。

开工前沿纵向在坡脚桩以外、红线范围以内挖出两条深0.8m纵向水沟,再用人工开挖横沟,间距为15×15m的方格网,沟深0.6m,用以降低地下水位。晾晒三天后进行基底检验,用荷兰轻型触探仪判别软土及软土深度。

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在清淤范围内按照触探的清淤深度用推土机或挖机进行清淤,清出的淤泥用自卸汽车转运至已整理好的弃土场。达到触探清淤深度后,试验人员再次进行触探试验,地基承载力达到要求时,由监理工程师同意后进行清淤回填作业,回填前需对基底进行填前碾压;未达到要求,则经监理工程师现场确认后继续清淤,直至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为止。

路基回填之前,按要求再进行填前碾压,碾压后基底压实度大于90%,且无明显轮迹。

按路基填方施工要求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3.1、在土方开工前28天,选择K+~K+地段作为试验路段,将用于试验路填筑的材料进行所需的各种试验。包括土的液、塑限,塑性指数、颗粒分析、CBR值、重型击实试验、最佳含水量试验、有机质含量和易溶盐含量实验。

3.2将施工方案、施工位置、设备及人员组合等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3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在所选定位置进行试验路的施工,并记录好各种原始数据。

3.4将试验路所得的压实系数、压实遍数、方法、现场的最佳含水量、工序组合形式、合理的机械配备方式等数据整理成文,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作为以后全面施工的依据。

4.1.1修筑施工便道

4.1.2测量人员现场放出开挖坡口边线

4.1.3组织挖、装、运等施工设备进场

4.1.4挖掘机挖土方并装车

4.1.5自卸汽车运输土至指定地点卸土

4.1.6挖掘机修整边坡

4.1.7测量人员经常复测中线、边线及边坡度

4.1.8人工精修边坡

4.2.1施工前按图纸恢复中线,复测断面、测设出开挖边线,并鉴定边坡是否稳定,采取必要的加固防护措施,同时做好路堑顶截水沟,做到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4.2.2开挖不论开挖工程量和开挖深度大小,切方施工自上而下进行,严禁乱挖超挖,严禁捣洞取土。路堑土方开挖以机械为主,分段进行,每段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并及时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整刷边坡,对不便机械施工的地段采用人工开挖。

4.2.3路堑施工采用“先做好排水,后开挖边坡,及时防护,及时支挡”的程序原则,以防边坡土体暴露后产生湿胀干缩效应与风化破坏。路堑开挖前精确控制坡口桩,边坡预留30cm用人工修坡,路基挖方段施工尽量与相邻填方同期进行,以减少土方调运。

4.2.4开挖过程中,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根据路堑开挖后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强化路堑开挖与坡面防护的配合及协调,及时防护,防止边坡坍方,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修改施工方案。

4.2.5土方地段的路床顶面标高,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其值由试验确定。路床顶面以下0~80cm范围内压实度≥96%。开挖完后经检测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采用振动冲击压路机强夯或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其他施工方法;开挖后发现属不良土质地段或非适用材料,经监理工程师鉴定和批准后,采用改良土质或换填土等措施处理。

4.2.6妥善保护图纸未示出的地下管道、缆线、文物古迹及其他结构物。开挖中一旦发现上述结构物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并停止作业保护现场听候处理;居民区附近的开挖,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居民区房屋及保证居民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为附近居民的生活及交通提供临时便道或便桥;同时挖方作业保持边坡稳定,确保对邻近的各种结构物及设施不产生损坏或干扰。

4.2.7路基线内挖方材料尽量予以利用,并在适宜气候条件下使挖出的材料符合规范要求而将其用于填筑路基和压实;不能利用的弃方运到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弃土场整齐堆放,弃方堆置的外形整齐、美观,防止水土流失,对弃方换填深度须及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4.2.8借土场需修整好场内的临时排水设施,保证场内无积水,同时保护好借土场周围原有的地形地貌,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借土开挖前,对预定取土区,应做好土质调查,进行土工试验,确认土样质量,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借土场边坡按监理工程师指示施工,任何情况下借土边坡不应陡于1:1。施工时保证取土坑开挖后不致有碍周围地区的自然排水,也不增加对天然排水系统的冲刷,以保证使用期间的人、机安全。借土坑使用后按要求恢复,直到监理工程师和有关管理部门认为满意为止。

4.2.9施工临时排水系统与设计排水系统结合,不使路基附近积水,避免冲刷边坡。路基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亏损,曲线圆滑。

4.2.11雨季开挖土路堑时,分层进行开挖,每层底面设大于1%的纵坡,挖方边坡沿边坡预留30cm厚,待雨后再整修到设计边坡线,开挖路堑在距基顶面30cm时停止开挖,待雨季后再挖到设计标高。

4.2.12土方路堑地段超挖80cm与零填地段超挖至路表面以下150cm,再回填压实,以提高路基压实度。

4.2.13土方路堑精加工施工时严格控制中线、宽度、标高、平整度、压实度和弯沉等,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处检查验收。

5.1.1修筑施工便道

5.1.2测量人员现场放出填土边线

5.1.3组织运、填、压等施工设备进场

5.1.4场地清理、清淤及填前压实

5.1.5自卸汽车运输土填土区卸土

5.1.6推土机平地机平整填料

5.1.8挖掘机、人工修整边坡

5.1.9测量人员要经常复测中线、边线及坡度

5.1.10填土至下路床顶面

5.1.11人工精修边坡

施工中采取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方法施工。填料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平地机进行摊铺,分层填筑,振动压路机碾压。各项作业均衡进行,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序进度和关键工序的作业循环,做到挖、装、运、卸、整平、压实等工序紧密衔接连续作业,尽量避免施工干扰,以《土方试验路成果总结》为依据,做到路基施工的正规化、标准化。

在路基用地和取土坑范围内,清除地表植被、杂物、积水、淤泥和表土,处理坑塘,并对基底进行压实和处理,满足基底压实度大于90%。

5.2.2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不使引起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路堤基底为耕地和松土时,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平整后基底压实度大于90%。对填方路段有高出基底面1m以上的孤石,清表时如不能清除至路基范围以外,则在填筑至原地面30cm后,用小炮改小并清除至路基外,再进行下道工序。

5.2.3填方路基原地面30cm以下需清淤地段,在开挖前7天对其进行动力触探,以确定其清淤的深度,并绘制平面、横断面图以及做出施工计划和确定回填填材料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清淤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基底压实度大于90%且无明显轮迹方可进行回填。

5.2.4填方路基分层平行填筑压实,填料最佳含水量控制在±2~4%以内,分层控制填土标高,每层表面平整;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每侧超出路堤设计宽度50cm,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层厚度≤15cm,边线直顺;路拱合适,排水良好。

5.2.5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包括零填)时,保证填土高度≥80cm,对于原地面清理与挖除之后的土质基底,其压实度大于90%。

5.2.6路基填土要求洒水至最佳含水量碾压,对路基填土的土质严格按设计要求取用,对土质不满足CBR值要求的进行换填,在指定的取土场取土进行路基填筑。

5.2.8路基两侧用花杆挂线施工,控制松铺厚度。且每层填土顶面必须修筑横向坡度,以利于路基横向排水,横向坡度由现场确定,每层填土松铺厚度≤50cm,每填土层的横向坡度≥3%,用人工配合平地机平整,振动压路机振压,每层施工完毕及时进行现场质量检测,合格后再进行下层填筑,其检测内容和方法详见《质量控制检测频率和方法》。

5.2.9控制边坡坡比,填土高度8m内,边坡比为1:1.5;大于8m,以8m为界,上部坡比为1:1.5,下部坡比为1:1.75,并在8.0m处设置一宽度为2.0米的平台,当路基填方边坡高度小于12.0米时,取消8.0米处的平台,采用1:1.5一坡到底;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满足摊铺和压实设备操作的需要,且不得小于1m;台阶顶作成2%~4%的内倾斜坡;砂类土上则不挖台阶,但需将原地面以下30cm的表土翻松。

5.2.10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路堤时,将其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当填筑路堤下层时,其顶部做成4%的双向横坡;当填筑上层时,则不得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下层边坡上。

5.2.11半填半挖的一侧高填方基底为斜坡时,严格按规定开挖台阶,基底的压实度≥90%,并在填方路堤完成后,将设计边坡外的松散弃土清理干净。零填挖路床顶面以下0~80cm范围内的压实度≥96%。

5.2.12对构造物台背的回填,严格按规范处理,涵洞、通道顶部及后台两倍跨径范围内,用符合规范要求的透水性材料分层、平行填筑、夯实。台背填土与埋置式桥台的溜坡和重力式桥台的锥坡填土同时进行。台背处填土每层压实厚度不超过15cm,用振动夯分层压实,其回填压实度大于96%。

5.2.13对高填方地段,路基填筑严格按规范施工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并重点处理好填切交界地段的施工,严禁超填;优先安排施工以保证有其足够的沉降期,同时高填方路段还注意两边各一半的压实度,边坡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并从底部一层一层逐级检测。边坡部位做好泄水槽。路基成型后,及时稳定边坡,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冲刷农田;合理埋设沉降板进行沉降观测,监视路堤稳定性。高填方路堤为斜坡时除按规定挖好台阶外,在填方路堤完成后,将设计边坡外的松散弃土清理干净。

5.2.14路床顶面均需少填30cm,以留作路基精加工,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小于8cm,所有填方零填顶面以下0~30cm范围内的压实度大于96%。如果不符合要求,翻松再压实,使压实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5.2.15填挖交界处需挖台阶,宽度不小于2m,零填地段需超挖回填,清除软松散的岩石覆盖土,防止该处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填挖交界处设置土工格栅,以防止填挖交界处路基可能产生的裂缝。

5.2.16雨季填筑路堤时,保证随挖、随运、随填、随压,每层填土表面筑成2~3%的横坡,并在雨前和收工前将填铺的松土碾压密实。路基雨季施工作好临时排水设施坚持“两及时”,即遇雨及时检查,发现路基积水尽快排除,为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随着填方的增加,每间隔20~25m用编织袋装土或抹水泥砂浆等措施在路基两侧边坡做成临时急流槽

5.2.17整个施工期间,严格保证排水畅通。

5.2.18填料含水量控制

路基填料压路机碾压前,现场先用酒精法检测含水量,根据试验路总结,如果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允许范围,则要求对填料进行翻晒,达到最佳含水量允许范围后方可进行摊平碾压。如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允许范围时,则要求用洒水车洒水,满足最佳含水量允许范围后方可摊平碾压。

临时排水工程在整个路基施工全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保证路基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临时排水工程满足横向和纵向排水的要求,全线采取措施,合理修建临时排水工程,结合本工程的排水工程设施,形成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

二、涵洞施工方案及方法

1.1现场施工放样,确定构造物位置

1.2预制钢筋砼圆管等材料进场

1.7沥青麻絮填缝、三油两毡包缠

由测量人员用全站仪放出管道位置,定出基坑开挖边线,用石灰示出,打好护桩及开挖高程桩,并经测量监理工程师现场核对位置符合图纸要求。

2.2.1沟槽开挖施工前,先挖探沟查明开挖范围内地下管线的埋设情况,开挖时派专人指挥挖掘机进行开挖,并采取相应的加固保护措施,以确保地下管线的安全。

2.2.3因交通条件,施工环境或施工操作的需要,基槽两侧不能堆土时,在适当的地点另选堆土位置,并做到随挖随运。对挖出的烂泥、淤泥立即用车运走,以免阻占施工场地及道路,影响现场文明施工及附近居民出行方便。

2.2.4基槽开挖后排水管施工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以减少现场交通的阻碍,施工中防止地面水流入沟槽内造成塌方或基土的破坏。挖出的土方不在槽边堆放,远离基槽边线1.5m以外。另外挖出的土方不得覆盖、堵塞原地面市政公共设施及测量控制井位构造物。

2.2.5沟槽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基底土质必须为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的密实原土或换填土压实的路基上。如果达不到设计要求,则基础换填设计厚度的碎石垫层。铺设在回填土区的排水管沟槽要按道路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回填至设计路床标高后再反开挖排水管沟槽。

2.2.6在开挖管沟槽施工时,如挖至设计标高时为淤泥,必须清淤至原土后回填砂砾石至设计标高后再做管基;如为膨胀土,须做300mm厚砂垫层后再做管基。

管道基底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达到技术规范要求后,即进行基础模板安装。基础模板安装前,测量人员根据涵管结构尺寸重新测量放样定线,再按设计图纸尺寸装模,模板内侧需涂刷脱模剂,用木契对模板进行支撑加固,在支撑牢固可靠,尺寸符合设计图纸要求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模板安装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基础砼浇注,基础分层浇注,随浇注随振捣。浇筑砼时,要清除基槽内的淤泥、积水;如遇到地下水时,要采用可靠的降水措施,将地下水降至槽底以下不小于0.5m,做到干槽施工。砼直接下浆高度不得大于2m,超过2m时要架设溜槽,以免发生砼分层离析现象;砼浇筑要振捣密实,表面平整。砼振动均匀密实,做到不欠振和不过振。涵洞基础每隔3~6m设置一道沉降缝,在完整岩石地段不设沉降缝。

2.5.1当砼管基强度达到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并经项目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下管;根据管径大小、沟槽和施工机具装备情况,确定管道安装方案。本工程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吊装、人工用手拉葫芦进行校管的方法进行管道安装。

2.5.3安管前要将基础上的杂物清除干净。

2.5.4用挖掘机或装载机进行管节安装,管节安装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的整个长度紧密相贴于已浇注好的基座上,使涵管受力均匀。下管速度应均匀,回转平稳,下落时低速轻放,不得忽快忽慢和突然制动;下管时要采用可靠的钢丝绳吊具,平稳下沟,不得与沟壁、沟底激烈碰撞,以防管道损坏。严禁在被吊管节上站人;槽下平基应作防冲击处理。吊管时,槽下施工人员必须远离下管处,以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下管用的绳索要质地坚固、不断股、不破损。

2.5.5下管后根据管道设计轴线及管内底设计高程,对管道轴线、高程逐节进行校管,使其轴线及管内底高程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平口管节对口间隙不得大于10mm,然后管节两侧用砖块打眼固定。管道安装管轴线充许误差为15mm,管底高程充许误差为:D≤1000mm为±10mm,D>1000mm时,为±15mm。校管时横向用手拉葫芦进行管节就位。管节合拢前,应清除管道口内的污物。管节合拢时,高程正确后再放松,然后再逐节安装就位,管道铺设好后用水准仪复测两头管道的标高,如有差异及时校正。

2.5.6涵管接缝宽度小于10mm,采用沥青麻絮填塞接缝的内外侧,以形成柔性密封层,采用两层30cm宽浸透沥青的油毛毡包缠接缝部位(三油两毡)。

2.5.7雨季施工时采取防止管材漂浮措施,先回填到管顶以上一倍管径以上的高度。管道安装完毕且尚未回填时一旦遭到水泡,要进行管中心线和管底高程复测和外观检查,如发现位移、漂浮、错口现象,立即返工处理。

2.6.1回填前清除沟槽积水、淤泥及杂物,并经监理和质监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本工程沟槽在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采用砂砾石分层回填、分层夯实,重型压实度不小于93%,其余按路基要求分层回填、分层夯实。

2.6.2台背回填严格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采用振动夯分层对称填筑,每层厚度不超过15cm。

2.6.3压实度检测工作同步进行,每回填一层压实度检测一层,台背回填压实度大于96%。

2.6.4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7m范围内,用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回填、碾压。管顶0.7m以上部位的回填,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对称回填,夯实,确保管道及检查井不产生位移。

2.6.5台背填料保证排水畅通,不能积水;两台对称回填,并保证结构物完好无损。

2.7.1管道施工时限制任何车辆在管道上通行。

2.7.2管道顶上夯实填土大于70cm时施工机械设备方可通行。

(一)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法

按10m一个断面恢复道路中心桩、边桩,并在桩上标出基层的松铺高程和设计高程。

1.2.1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和压实度。

1.2.2对土基用12~15t三轮压路机进行3~4遍压检验,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用挖开晒干、换土、掺石灰等措施进行处理。

1.2.3逐个断面检查下承层标高。

1.2.4对于老路面,应检查其材料是否符合底基层材料的技术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翻松老路面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1.3.1摊铺前对路基中线纵横断高程宽度进行复核测量,表面清洁、无杂物;

1.3.2进料前先在下基层上恢复中线和边线,每隔10米打木(竹)桩,测出各桩号级配碎石基层的设计高程并推算摊铺高程,摊铺高程考虑1.3~1.4的松铺系数,用彩笔在木(竹)桩上划线。进料前应在料场将集料洒水淋湿,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粗细颗粒离析。根据路段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压实密度计算干混合料重量:根据混合料的配合比、材料的含水量以及所用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各种材料的堆放距离和数量,避免因堆料不合理造成过多的二次搬运而降低工效。摊铺时采用机械进行,人工配合找平,找平时要用钯扒开,不宜用铲抛掷,防止离析。

集料扒开后用小线依各木(竹)桩上划线处拉十字线整平,经施工员检查平整度、高程、含水量和级配达到要求后开始碾压,最佳含水量约为4%,如集料偏干可先适当洒水,稍后开始碾压,如发现某些部位级配不好粗颗粒偏多时,可先洒些石屑拌匀,碾压采用20T以上振动压路机,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缘后中间,轮迹重叠轮宽的三分之一"的原则进行。经碾压1~2遍后用路拱板和小线检查,局部不平处去高垫低,并看是否有粗细分离的现象,如有继续补充石屑以便保证密实度≥96%,经碾压5~6遍后,试检查密实度,不合格继续碾压,直到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每施工段一侧留1m左右,不进行碾压,待下段施工时一并进行整平碾压。

1.5.1两作业段衔接处,应搭接拌合。第一段摊铺后留5~8m,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与第二段一起拌合整平后进行碾压。

1.5.2应避免纵向接缝,在不能避免纵向接缝情况下,纵缝应搭接拌合,前一幅全宽碾压密实,在后一幅摊铺时,应将相邻的前幅边部约30cm,挖松并搭按拌合,整平后一起碾压密实。

级配碎石成型后应连续进行上层施工,并应设人洒水,保持湿润养护,同时要求采取交通管制,禁止一切车辆通行,以保护表层不受损坏。并配专人负责检查级配碎石底基层表面情况,避免表面出现松散,确保结构层的整体性。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

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级配碎石底基层合格后,要及时进行快车道、慢车道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施工时采用稳定碎石集中搅拌站拌料、自卸汽车运料、机械摊铺、人工配合找平及成拱、振动压路机压实的方案进行,分上下两层施工。

采用终凝时间相对较长的水泥,不得使用快硬、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水泥进场时,检查水泥的出厂合格证及厂家的化验报告,严禁使用没有出厂合格证及厂家化验报告的水泥。水泥使用前,要按要求对其进行抽样检验,以确定其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检查混合料搅拌站、摊铺机及压路机是否运行正常,计量设备是否准确。

对已施工完毕的底基层,养生7天后,根据规范要求对底基层进行各种技术指标的检测,合格后进行基层的施工。在基层施工前对底基层表面清扫干净,在铺筑前洒水湿润,便于层与层之间的粘接。

在底基层上测放边桩,主线每10m测设一桩。基层边桩按设计宽度放样,边桩上进行高程测量后支立模板、挂线。

2.5.1由实验室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验段开工前14天内提交监理工程师批准。

2.5.2混合料使用专门稳定碎石集中厂拌机械进行搅拌,拌合时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值,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勤,且配料要准确、拌和要均匀。混合料搅拌前应先检查所用的水泥、砂石、水等材料质量是否合符规范及设计的要求;拌好后由运输车运到施工段摊铺。水泥、碎石、石屑、水按设计配合比规定用量采用自动计量装置进行计量,确保拌和料达到最佳含水量。

2.6.1在进行摊铺前,需对级配碎石底基层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摊铺。摊铺时气温在+8℃以上和非雨天才能进行施工。

2.6.2施工前根据稳定层的设计厚度用边桩挂摊铺线,以控制摊铺高度。摊铺采用摊铺机械进行(经验松铺系数取1.35),人工配合找平及成拱。在摊铺机无法工作的部位,如挡土墙、检查井边,采用人工摊铺,人工摊铺的松铺厚度每层控制在10~15cm,并用打夯机夯实。摊铺时采用流水作业方法,使各工序紧密衔接,严格控制标高和平整度,摊铺要平整,粗细料无分层、离析、集中现象。

2.6.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分层进行施工时,下层水泥稳定碎石碾压完后,在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宜养生7d后再铺筑上层水泥稳定碎石。在铺筑上层水泥稳定碎石之前,要始终保持下层表面湿润。在铺筑上层水泥稳定碎石时,要在下层表面撒少量水泥或水泥浆。因本工程施工时间紧迫,要上、下两层紧密、连续施工,施工时则在下层完工后的第二天就铺筑上层水泥稳定碎石,利用上层水泥稳定碎

石对下层进行养生,但上层不宜用强力振动压路机碾压,以免破坏下层混合料已补步形成的强度。

2.6.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勿使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但已经摊铺的水泥稳定混合料要尽量碾压密实。

2.7.1混合料摊铺、整平后,立即使用压路机进行压实。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边后中,先慢后快”的原则,并在水泥终凝前完成。即先用20t压路机对路基进行稳压,稳压次数2遍,再振动压路机碾压6~8遍。碾压速度先慢后快,头两遍的碾压速度为1.5~1.7km/h,后6~8遍为2.0~2.5km/h。相邻碾压的轮迹每次重叠的宽度为1/2后轮宽。碾压的顺序由两侧向路中推进,先压路边两三遍后逐渐移向中心。并检测横断面及纵断面高程。

2.7.2碾压过程从稳压至碾压成型,设置施工警示牌,禁止一切车辆驶入稳定层施工范围。

2.7.3若碾压中局部有“弹软”现象,立即停止碾压,待翻松晾干或处理后再压,若出现推移则适量洒水,整平压实。碾压至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稳定碎石层重型压实度要大于98%。

2.7.4接缝施工时,将前一段施工末端的斜口铲除,使稳定层端头面与路床垂直,再进行下一段摊铺;或预留50cm不碾压,待重新连接铺筑后一并压实。

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不宜中断,如中断时间超过2h,应设置横向接缝。设置横向接缝时,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末端。人工将末端含水量、高程、厚度、平整度合适的混合料修整整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应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同。方木的另一侧用砂砾或碎石回填约3m长,其高度应稍许高出方木高度。将混合料碾压密实。在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将砂砾或碎石和方木除去,并将下承层顶面清扫干净。摊铺机返回到已压实层的末端,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

在摊铺完成压实度达到要求后,要及时采用麻袋或土工布覆盖淋水养护,养护期不宜少于7天。养护期间不使稳定基层表面干燥,也不应忽干忽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未铺封层或面层时,除施工车辆可慢速(不超过30km/h)通行外,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养生期结束后,在清扫干净的基层上,要及时铺设封层及透层,以防止基层干缩开裂,同时保护基层免遭施工车辆破坏。

(三)0.6cm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透层施工方法

在基层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要及时进行快车道及慢车道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透层施工。稀浆封层采用稀浆封层铺筑机进行铺筑,其主要施工方法、工艺如下:

3.2.2透层沥青宜紧接在基层施工结束表面稍干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浇洒,当基层表面过分干燥时,要对基层进行清扫,并浇洒少量水,表面稍干后浇洒透层沥青。

3.2.3如遇大风或即将降雨时,不得浇洒透层沥青。气温低于10℃时,不宜浇洒透层沥青。

3.2.4浇洒透层沥青后,严禁车辆、行人通过,并应尽早铺筑沥青下封层。

3.3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施工方法

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是用细粒式的级配石料或砂作骨料,以乳化沥青为粘结料,加填料和水冷拌后摊铺(用稀浆封层机)成沥青表处薄层。它具有施工快、密实度高、粘附力强、节省人力物力、无污染、延长施工季节、经济效益好等优点,稀浆封层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渗透性,有利于填充和治愈路面的裂缝,对于提高路面平整度、抗滑与耐磨性、减少网裂、降低路面透水率有很好的作用。

3.4.1稀浆封层要在透层乳液充分渗透、水分蒸发后铺筑,该段时间一般不宜少于24h。施工前先将基层清扫干净,且基层表面要干燥,严禁雨天施工,施工气温不得低于10℃。

3.4.3稀浆封层铺筑后,必须待乳夜破乳、水分蒸发、干燥成形后方可开放交通。

(四)沥青砼面层施工技术

4.1清扫干净基层,检查基层宽度、路拱、标高、平整度及弯沉值等,并经业主、监理工程师检验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沥青砼面层施工,并按规定喷洒透层或粘层油。施工前先按规范铺筑100m~200m的试验路段,进行沥青混合料的试拌、试铺和试压试验,以确定良好的施工质量和路面施工的顺利进行,并明确以下技术指标:

4.1.1混合料的生产能力,运达与摊铺时的温度

桥梁冬季施工方案4.1.2初压、复压、和终压温度

4.1.3压路机型号、质量、线压力、轮宽,轮胎压路机的轮重与气压

4.1.4碾压时间,压路机类型组合,压路机振幅

4.1.5压路机振动频率与行走速度的组合,振动与静压两种方式的最隹碾压遍数及松铺系数

4.1.6压路机宽度与路面宽度的适宜搭接宽度

4.1.7环境条件的影响

TBT3504-2018 列车接近预警地面设备4.2沥青混合料拌制和运输

压实要严格控制碾压温度、速度和遍数,保证达到要求的密实度。沥青混合料碾压程序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道工序。

初压的目的是整平和稳定混合料。常有10t双轮压路机压两遍,初压后检查平整度、路拱,并随时修整,如碾压时出现推移,可待温度稍低后再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