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线增建四线工程某段施工组织设计

广深线增建四线工程某段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64.3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广深线增建四线工程某段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范围、原则及设计概况

国家、铁道部、交通部现行的技术标准、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国家、铁道部、地*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规程、规则、条例。

GB/T 37350-2019 自升*钻井平台上层建筑结构设计指南国家、行业、地*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

广深线增建四线工程施工招标书、补遗书、答疑书。

标前对施工现场实地勘察、调查资料。

施工队伍资源配置情况。

国家、铁道部现行的施工规范、定额标准。

建设单位下达的施工安排要点、建设单位要求的工期及质量、环境保护要求。

现行的施工定额和工期定额。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

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

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法用地、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少占土地,保护农田;搞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支持矿床保护、文物保护、景点保护;维持既有交通次序;节约木材。

符合性原则。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标准,符合施工安全要求。

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树立系统工程的理念,统筹分配各专业工程的工期,搞好专业衔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均衡、连续生产;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

引进、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采用、鼓励研发旨在提高工程技术和施工装备水平、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贯彻技术与经济统一、科技优先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机械化、工厂化、装配化水平。

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则。根据工区所处地区自然和气候特点,合理安排受季节影响较大的工程施工,做到均衡施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减少施工运输及投入。

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符合国家和地*关于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水土资源及文物保护、节能要求的原则。

为解决广深线运量与运能的矛盾,构筑主体化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城市客运服务水平,改善交通拥挤状况,最终实现广深线客货列车分线运行,保证运营安全,在新塘至平湖段增建四线工程,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经济发展需求和现代化城市的要求。

为解决广深线运量与运能的矛盾,构筑主体化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城市客运服务水平,改善交通拥挤状况,最终实现广深线客货列车分线运行,保证运营安全,在新塘至平湖段增建四线工程。本工程西起新塘(不含)站,东至平湖(含)站,全长约84.1km。

铁路等级:Ⅲ、Ⅳ线国铁Ⅰ级;

正线数目:新塘至平湖段四线;

最小曲线半径:Ⅲ、Ⅳ线一般1600m,困难1200m;地段满足相应半径要求;

速度目标值:Ⅲ、Ⅳ线140km/h,局部限速;

牵引质量:旅客列车1100吨,货车3500吨;

到发线有效长:850m;

2.3主要工程内容数量

区间路基土石*:167.2万m3;站场土石*59.2万m;路基附属、路基加固及防护圬工:300028m3;干砌石:24384m3;砂垫层:92349m3;砂夹石:2791m3;抛填片石:23356m3;拆除干砌石17768m3;拆除圬工:56757m3;粉喷桩:520296m;水泥土桩:5520m;土工织物:217697m2;土工格栅:137809m;植草:484284m2。

本标段共有特大桥1528延米/1座、梁*中桥150.74延米/2座、梁*小桥25.86延米/1座、框架小桥73.04延米/4座、公跨铁立交桥610.94延米/3座、人行桥252.8延米/3座。

本标段共有矩形涵187.1横延米/17座、圆涵110.23横延米/11座、盖板箱涵1421.92横延米/103座。其中盖板箱涵59.55横延米/6座为新建,其余均为改建。

正线新建线路:82.461公里,改建线路41.98公里。

站线新建线路:16.852公里,改建线路17.295公里。

沉落整修:99.313公里。

2.3.4房建工程及站场建筑设备

客货运房屋:104m2;电力房屋:140m2;给排水房屋:60m2;车辆房屋:26m2;给水管道:1.978km;排水管道0.21km。

高压电力电缆线路:23.82公里;低压电力电缆线路:16.5公里;10KV配电所改造:3座;新建高压开关站:3座;新建10/0.4KV变电所:1座;10/0.4KV杆上变电台:2座;可倾*路灯:5座;五火玉兰柱灯:25座;升降*投光灯塔:11座;动力配线:130Kw。

2.4征地拆迁数量、类别,特殊拆迁项目情况

(1)改移道路:8.39km。

本线有高压电力电缆线路:23.82公里;低压电力电缆线路:16.5公里;10KV配电所改造:3座;

①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的交叉跨越,一般采用电缆穿管过轨**处理。

②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的交叉跨越,均采用升高跨越**,跨越杆一般采用自立型铁塔。如果杆塔形*或绝缘子形*不满足相关规范,原则上要加以改造,以满足规范要求。

③平行接近线路的迁移,根据地形地貌采用架空线路或电缆线路。

管线迁改类型主要为线路区间、站场内路基基础施工占压、桥墩基础占压,改移道路相应的给排水管道改移、既有线车站股道调整改造等引起。

a.没有涵洞地段,原则上管道过轨道宜设防护涵保护。

b.有涵洞保护的管道,由于既有涵洞接长、基础下挖引起的管道迁改,原则上涵洞设计中考虑管道保护措施(过渡*案)。

a.对于直径大于300mm的给水干管及直径大于500mm的雨水、污水干管,与线路交叉的应作为桥梁孔跨布置的控制点,如无法跨越纳入管道迁改工程。

b.根据桥梁跨孔布置,对墩台基础占压的管道,根据基础类型、基坑开挖尺寸及交叉角度,相应调整管道布置角度,绕避基础基坑,原则上管道改移位置不小于基坑外缘5m处。

结合路基横断面及线路纵断面,对占压的管线按照原标准平行外移,改移的管道布置在距离不小于路基边坡外10m,并尽量布置在铁路征地地界以外。

因路基、桥梁墩台占压既有河、沟,为保证路基与桥梁的稳定,以及保证既有河、沟的畅通,必须对其进行改移。该河、该沟设计力求顺河势,使新河槽符合自然河流的特征,不致使水流重返故道。同时要注意与农田水利工程相配合,力求达到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新河道的纵坡,一般小于原河道的平均纵坡。改移河道的很断面尺寸尽量同原河道,原河道断面尺寸大小不一时,应不小于最小尺寸断面。改移后的河沟应不影响路基或桥梁主体工程,部分地段受地形条件限制,迁改后的河沟紧靠铁路主体工程,为防止对铁路主体工程产生冲刷,改河沟时靠线路一侧应浆砌片石加固防护。

因铁路桥墩、路基等主体工程通过,导致既有道路不能正常通行,需要对原道路进行迁改;在路基地段,为了适当减少立交涵洞的数量,满足路基的填筑压实要求,在对沿线居民生活生产影响较小的前提下,对密集的道路考虑适当改移、合并后设置立交。不满足立交条件的地*改移道路实现道路上跨本线或本线上跨道路。

(6)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迁改

根据铁道工程建设要求,位于铁路用地界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原则上需全部拆迁;对一般居民房屋,如有部分房屋位于铁路用地界内,原则一用地界内外房屋同时搬迁;对于对噪音及振动无特殊要求的厂矿企业,如果只需搬迁部分厂房即可满足铁路用地要求,经协商后可按局部搬迁考虑;对于对及振动比较敏感的学校或医院等,即使位于铁路用地界外,通过隔音降噪等措施仍不能满足要求的,原则上考虑整体搬迁。

2.4.2沿线重点文物保护和迁址

遵循国家文物保护政策,保证文物无损失迁址,尽量将文物妥善转移到指定地点。

本工程为增建Ⅳ线,拆铺既有Ⅲ线,换轨线路长,铁路行车密度大,又为电气化铁路,涉及专业多,接口多,工期紧,施工干扰大,是本工程的特点。

工程所在地为市区或郊区,又邻近既有线施工,安全防护难度大,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要求高,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及保证既有线的行车安全是本工程的又一特点。

施工中,与运输管理部门及设备管理单位密切配合,减少对运营干扰,确保正常的运输生产,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2.6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

3建设项目所在地地区特征

本段工程位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与剥蚀丘陵及丘间谷地区。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高差多数在5米左右,少部分达10m上下。剥蚀丘陵及丘间谷地区,高差较大。

本线路穿越珠江三角洲平原、东江三角洲平原及丘陵地区;三角洲平原为第四纪冲、洪、湖平原,表层为大陆相海陆混合沉积的褐黄色、棕红色粘土、砂粘土、粘砂土等,其下为淤泥质粘性土或泥炭层,局部夹有粗颗粒沉积物及粘性透镜体。淤泥质土中含较多有机物或未腐烂的植物根茎,处于软塑至流塑状态。丘陵表层为粘土、砂粘土,硬塑~半干硬,厚0~5m,承载为200~250kpa;下伏基岩,各岩层的风化层较厚,极严重~严重风化的深度一般在10~20m。

三角洲平原河渠纵横,地表水特别丰富,地下水由河水补给,大河附近地下水显承压性,水量较丰,水质较好,沿线地下水均可考虑作供水水源。谷地地下水较发育。丘坡地下水不发育,埋深较浅。

本工程地处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压101.1Pa,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气候湿热,雨量充沛,冬季不冷,四季常青。年平均气温在22℃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1775mm,年平均降雨日150多天,4~9月份是台风、雨季,最大日降雨量300mm。10月至次年4月为枯水期,但河流潮差明显。

铁路沿线经济较为发达,地势平坦,高等级公路网初具规模,有多条国道及省道穿过,地*公路交通发达,材料运输*便。

本工程的准高速线及既有Ⅲ线为国铁Ⅰ级,其中Ⅲ线与本工程并行等高,沿线各车站均办理货运业务,上行为轻车*向,可利用轻车*向运送工程材料。与本工程相连的铁路有京广线、京九线,铁路均为国铁Ⅰ级,铁路交通十分发达。

沿线公路网较为发达,邻近既有公路有107国道、省道S119,公路为本工程施工运料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

3.3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资利用的情况

3.3.1水电供应情况

本段线路所经地区河网较密集,水系发达。根据全线主要河流地水及地下水的水质分析,其水质对混凝土无侵蚀性,施工用水可就近取或打井取水,进入城区范围内施工用水可利用城市自来水。

沿线电力资源丰富,10kv、35kv等高压电力线密布,考虑重点工程多,用电量大,施工用电以利用地*电源为主,并与自发电相结合的**。

工程沿线燃料供应比较充足,施工机械使用的燃料可就近**

3.4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

本线路穿越珠江三角洲平原、东江三角洲平原;矿产资源相对贫乏。砂源主要集中在增城、东莞境内的增江、东江河中,储量丰富,靠近本工程珠江、东江沿岸均有砂厂,可作为台后渗水土填料及路基附属圬工用砂料源。石料料源点有求星采石场、永和石场群、樟木头铁路采石场,可作为铁路桥涵、路基加固及防护等工程的圬工用石料。本地区既有道碴场有樟木头铁路采石场(Ⅰ级道碴),可供本工程的道碴和部分石料。沿线砖瓦厂分布较广,能够满足铁路施工用量,可就近供应。本地不生产石灰,但沿线有许多石灰销售点,石灰就近**。沿线砖瓦厂分布较广,能够满足铁路施工用量,可就近供应。

3.5其他与施工有关的情况(卫生防疫、地区性疾病、民俗等)

由于该地区交通本身就非常发达因此施工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医治,此外该工程项目部会定期对员工居住场所定期检查消毒以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条例细则,严格按照现行技术标准规范和设计文件进行施工,杜绝工程质量重大特大事故。

遵照执行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管理中心指挥部关于工程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办法。

本标段全部工程达到国家及铁道部现行技术标准,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满足全线创优规划要求。

接到中标通知后,立即组织人员设备进场,开展各项施工组织工作。

本标段计划于2009年5月1日开工,到2010年11月30日竣工。总工期为19个月,总天数为579天。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等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

认真落实铁道部广铁集团公司各项安全的规章制度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针,以确保行车安全为重点,消灭行车危险性大、人身重伤、机械大事故等一切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4.1.4文明施工目标

组织建全、目标明确、措施齐全、执行有力;施工场地布局合理、井然有序、材料堆放整齐,各类标志齐全,施工人员遵纪守法,文明用语,尊重民风民俗,创安全文明标准工地。

4.1.5环保及水保目标

坚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与工程本体“三同时”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地*政府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有关规定,避免水土流失,施工场地便道在施工完毕后立即恢复,取土、弃土场地施工完毕立即执行植被恢复,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把本标段建设成“健康、生态、绿色、环保”的达标工地。

4.2建设组织机构和任务划分

4.2.1施工组织机构

1、负责处理项目部一切日常工作,负责党政、文秘、接待及对外关系协调等工作。

合同规定,与指挥部协作配合,协调各作业架子队做好与其他各承包单位、前后专业工序之间的联系与配合。施工测量时负责控制测量、放线定位测量和对工程进行复核、检查及其他抽查性测量工作,负责测量桩的交接,根据业主和设计部门给定的控制点,布置施工阶段的测量控制网,负责实施竣工测量,并按规定做好相关的测量记录,参与竣工计价。

2、协助指挥部办理征地拆迁工作,完成本工程的临时用地,并配合指挥部完成永久征地拆迁工作,确保本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如期完成。

1、依据安全目标制定本管段的安全管理规划,负责安全综合管理,编制和呈报安全计划、安全技术*案等具体的安全措施,并认真贯彻落实。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和安全抽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监督整改。负责安全检查督促,对危险源提出预防措施,制定抢险预案。定期组织对所有参建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2、依据质量*针和质量目标,制定质量管理规划,负责质量综合管理,行驶质量监察职能。按照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本项目全部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指导。负责全面质量管理,指导工程项目的小组活动,对实验技术工作进行指导。

3、负责本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体系。依据国家及当地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针对本工程环境特点,制定具体详细的环保、水保规划与措施,并督促各作业架子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施工不对当地环境造成任何伤害。

4、负责本管段施工过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

1、负责本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承包合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工作。参与合同评审,组织开展成本预算、计划、核算、分析、控制、考核工作。按照会计法负责本工程的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资金的安全和专款专用。

2、负责向指挥部办理竣工计价和合同管理,按时向指挥部报送有关报表和资料,负责内部承包合同的制定、签订和管理,指导各作业架子队开展责任成本核算工作。负责本工程进度目标的分析和论证、编制进度计划、定期跟踪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采取就偏措施,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工期要求,适时提出计划修正意见报项目经理批准执行,对本工程各工序进行定额测定及分析,适时算出各工序定额并分析个项目定额单价。

1、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量完成设备物资采购和管理,并制定本管段的设备物资管理办法。联系厂家完成重大型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保养培训工作,检查指导和考核各作业架子队的物资采购和管理工作。

2、负责本工程全部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制定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3、根据指挥部的物资供应方案,积极配合做好“统一采购,集中配送”的物资采购工作,按时上报主要物资申请计划,按招标结果和配送中心的分配数量与中标厂商签订供货合同,在现场进行物资的验收、现场物资信息的反馈,确保施工生产需要。

负责本项目的检验、试验,按检验评定标准对施工过程实施监督并对检验结果负责。做好现场各种原材料试件和混凝土试件的样品采集。负责现场各种原材料试件和混凝土试件的测试、检验及质量记录。做好资料整理及分析。负责强制检定计量工具、器具的定点送检,并按时将强制检定计量器具送检。

4.2.2施工队伍部署(任务划分)

项目经理部于樟木头车站附近租用当地民房。负责本标段所有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管理,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进行控制。

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工程数量及工期要求,拟投入九个工程队共同承担本标段工程项目的施工。

路基工程一队驻地设于K97+800线路左侧。

路基工程二队驻地设于K110+100线路右侧。

路基工程三队驻地设于K119+600线路右侧。

路基工程四队驻地设于K125+500线路左侧。

桥涵工程一队驻地设于K98+100线路右侧。

桥涵工程二队驻地设于K108+900线路右侧龙头村附近。

房建工程队驻地设于东莞车站旁K91+100线路右侧。

电务工程队驻地设于天堂围车站附近K121+800线路左侧。

线路工程队驻地设于天堂围车站附近K121+600线路左侧。

铺架工程队驻地设于东莞车站K91+200线路右侧。

路基工程一队负责K88+750~K101+400段路基土石方、站场土石方、路基附属、改移道路及上底碴等工程的施工。

路基工程二队负责K101+400~K115+400段路基土石方、站场土石方、路基附属、改移道路及上底碴等工程的施工。

路基工程三队负责K115+400~K120+000段路基土石方、站场土石方、路基附属、改移道路及上底碴等工程的施工。

路基工程四队负责K120+000~K128+000段路基土石方、站场土石方、路基附属、改移道路及上底碴等工程的施工。

桥涵工程一队负责本标段中小桥、立交桥、人行天桥及K88+750~K110+000段内的涵洞的施工。

桥涵工程二队负责林村特大桥及K110+000~K128+000段内的涵洞的施工。

房建工程队负责本标段房屋建筑及站场设备工程的施工。

电务工程队负责本标段电力信号工程的施工。

线路工程队负责本标段既有线、车站的改造及线路养护。

铺架工程队负责本标段的线路铺设(拆铺Ⅲ线、新增Ⅳ线),架梁及线路有关工程。

4.3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

4.3.1总体施工安排

遵循按照“整体设计,全面建设,单元规划,分段调试,一次开通”的建设组织原则,全管段以征地拆迁、软基处理、桥梁施工为重点组织施工,系统策划,合理布局,综合考虑站后、站前工程间及各专业间的关联,统筹安排,紧密衔接。体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平行流水、均衡生产的要求。

本管段的总体布局为:项目部设在莞惠;路基工点设置在*在建设的管理组织上遵循“统筹规划,均衡生产,重点现行,分段组织,突出难点,有序推进,一流标准,按期建成”的指导思想。

(1)统筹规划、均衡生产

项目不对本管段施工进行全面管理,对所涉及的设备购置、资金调配、施工组织、施工目标规划等各方面从总体上进行统一安排和筹划,按均衡生产的原则进行施工组织的管理。

(2)重点先行、分段展开

本管段以软基处理及交通排灌函、桥梁为重点工程先行安排施工,其他工程随后开工跟进,是个分项工程在合理期限内完成,以节点工期保总工期目标。

(3)突出难点、有序推进

根据全线计划工期对本管段节点工期进行控制。同时,对软基处理、各专业接口结合等重难点换结合部位于县规划,做到有实施预案、有执行计划,是全线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4)一流标准、按期建成

本管段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三高为总体目标,精心组织,精细施工,以一流的管理,投入一流的技术装备,建成一流工程。

4.3.2总体施工方案

针对本管段软基数量大、技术标准高,在队伍安排上,遵循施工队伍专业化、机械化,力求做到均衡生产、流水化、一体化施工作业。在方案选择上,将以严格控制工后沉降,保证客运专线无渣轨道平顺性、稳定性、耐久性为核心,保证基础设施满足速度目标值的设计要求,总体施工方案如下:以软基处理、路基堆载预压为节点,以软基处理、箱涵施工、路基填筑施工为重点,组织分段同步施工,经评估满足无渣轨道铺设条件时安排轨道工程施工,以确保关键线路工期的要求。

队伍上场后,首先进行临时便道、临时桥涵、队伍驻地、拌合站等临时工程的新建或整修。威力保证混凝土拌合质量,本工程所用CFG桩混凝土采取分段拌合方案,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泵送浇筑:本工程路基工程所需的预制构件在预制场集中预制,拌和站、预制场位置及生产能力以满足现场施工生产需求为前提统筹考虑设置。

路基工程以控制工后沉降、过渡段的刚度均匀变化和差异沉降,做好防排水及防冻害,满足按期铺设无渣轨道要求为核心,选择路基施工方案和工期安排。为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规范要求,湿陷性黄土地基主要采用冲击碾压处理及水泥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松软地基主要采用CFG桩、水泥砂浆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路基本体采用A、B组调料或改良土,基床底层采用A、B组土填筑,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堆载预压满足设计要求。改良土和级配碎石按厂拌法施工,四点相关工程采取预埋或开槽机等专用设备与路基工程同步施工,保证不损害和危及路基的稳固。

路基工程采取科学组织,动态管理,以安全、质量为核心,坚持“稳中求快”的生产方针,建立路基工程是“结构物”的概念,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处理路基和附属工程的相互关系。

根据管段工程特点和工期目标,合理确定作业面数量,采用大型机械化配套设备并辅以小型配套机具进行机械化、专业化施工,分段平行流水组织。开工后,优先安排桥台、涵洞基础和地基加固工程的施工,为路基本体填筑创造条件和争取时间:地基处理分区作业,全面铺开。加强对松软土和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地质地段的路基组织管理,尽早开工,确保不影响紧后工序施工。

队伍上场后抓经施工准备,及时修建施工便道并尽早安排特殊路基处理记录及施工,为路堤填筑、桥梁等线下工程创造条件。施工中重点组织和抓好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和填筑、过渡段、排放水、路及相关工程(综合接地和过轨管埋设)和沉降变形六大关键环节的控制和管理。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和过渡段的级配碎石加5%水泥,由拌合站集中拌制,自卸汽车运到现场,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振动压路机碾压。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路堑基床底层换填不小于5%水泥的改良土,厂拌后由自卸汽车运到现场,用平地机配合推土机进行摊铺,振动夯配合振动压路机碾压。填筑完毕后及时实施堆载预压,确保预压工期;加强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为无砟轨道铺设提供依据。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分二层填筑。

受沉降控制的路基填筑工期,必须预留足够的沉降观测期。对有软土、松软土和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地质地段的路基,应在施工准备完成后尽早开工,并严格按照设计的加固处理措施及施工步骤合理组织施工。

路基防护、排水等附属工程根据现场情况,在保证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协调安排进行,排水注重永临相结合,及时形成有组织防排水体系,路基防护支挡、排水工程及时、适时施做,以利路基稳定与安全。对影响灌溉、排涝的水沟、护脚墙优先考虑施工并紧随路基尽早完成。支挡及防护工程采用挖掘机开挖基槽、人工配合清基,砌体砂浆采用机械拌和、人工挂线砌筑。

框架桥采用支架法施工,跨越既有道路处采用蹲梁式支架,蹲梁式支架需满足净空要求,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其他地段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

支架基底须进行处理,支架必须保证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支架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进行等载预压和沉降观测,消除非弹性变形,地基沉降的影响。模板底应设预拱度,预拱度按设计设置并在施工中进行调整,确保梁体线形符合设计要求。采用厂制定型钢模板,框架桥混凝土按底板和梗肋、边墙和顶板分两次浇筑。

涵洞施工遵循“先主体后附属”的原则,施工中加强与路基施工配合,重要涵洞所在地段优先安排地基加固处理,并及时安排涵洞跟随施工,为路基填筑创造条件。过渡段填筑与路基本体一同施工。

框架涵洞施工首先开挖基坑,在进行加固处理基底,基坑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振动打夯机夯实换填砂夹碎石。涵洞主体原位模筑,采用大块整体钢模板,内设拉杆加固;集中加工钢筋运到现场绑扎,混凝土集中拌制搅拌输送车运输,插入式振捣器捣固。框架涵共分两次立模,两次浇筑成型,先浇筑至底板内倒角以上30cm处,然后浇筑剩余部分,两次浇筑的接缝处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水措施,并凿毛冲洗干净。

(4)站场工程施工方案

本管段有站场一座,为中间站,由于本管段站场路基不作为运梁道路,故站场工程施工只需满足路基预压及无砟轨道施工进度,但由于站场及相关工程内容复杂,牵涉专业和单位较多,施工安排必须加强与地方部门等沟通、定期协商、统筹兼顾,保证有序推进。

车站软基处理种类多、土方量大、无砟道岔施工难度大、施工工期长,应统筹安排,保证无砟轨道按期施工和铺轨。

站场软基处理及路基土石方工程优先安排,施工方案同路基工程;地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方案同框架桥涵;站台在路基填土完成后,预铺砟前完成站台墙施工。站台浆砌片石采用挤浆法砌筑,机械夯实垫层,站台帽和站台面铺面快在预制场集中预制;站名牌的结构件在预制场集中预制,安装时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与站台等设备同时施工;风雨棚施工工艺流程为:基础开挖→灌注基础→钢结构吊装→雨棚屋面安装→雨棚装修及照明安装。

4.3.3主要阶段工期

4.4施工准备及建设协调方案

4.4.1施工技术准备

按指挥部提供的施工设计资料,对线路中线、水准点和桩高程进行复测。复测结果报经监理和业主批复后,组织定位放线,对路基工程、桥梁工程、站场工程等布设精密导线网、水准网,埋设永久状和护桩,确保本管段测量桩橛位置准确无误满足《铁路测量技术规程》精度要求,并测量标定建设征地界。规定整个管段的测量计划和测量管理制度。

建立工地试验室,配置满足施工需要的试验仪器与设备,安装调试,通过评定。进行原材料取样分析、试验,提出实验报告,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与优化。

(3)编制施工操作细则

根据本管段设计文件中的工程数量、工程特点、施工工期、环保要求以及施工调查收集的有关资料,组织相关人员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质量计划,对重点工程和关键工序编制作业指导书、重点工程施工方案、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对重点控制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编制专门的施工操作细则。以确保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接到设计文件后,结合设计技术交底,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全面熟悉核对设计文件,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核对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编写会审记录。如现场与设计不符,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同时抄报监理与业主。

积极协助业主进行永久工程用地、施工临时占地的征地拆迁工作,为工程顺利开工做好准备。

4.4.3劳动力组织准备

4.4.4机械设备准备

针对工程特点,按多作业面并行施工,配备的机具设备及运输车辆按时进场,足量到位,对机械及早调试、彻底检修,保证上场机具性能完好,对于重型和大型机械选择合适的便道运输到现场。同时,抓好材料的组织与管理,确保机具设备的高效率运转。

4.4.5施工材料准备

根据物资管理办法,所有进场材料均由试验室取样试验合格,把好进货和验收质量关,收货时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验收,确保工程材料质量。

各项施工准备结束并满足开工要求后,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按程序提交开工报告,一经批准立即开工。开工报告的内容包括对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的审查核对情况,对管段CPⅠ、CPⅡ进行复测情况,对原材料鉴定、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选定情况,机具、人员进场情况,现场四通一平、完成征地拆迁情况,以及技术交底情况。

4.5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各分项工程施工开、竣工日期及工程进度横道图(附后)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于2009年5月19日完成。

改移道路:2009年5月20日至2009年9月20日。

区间路基土石方:2009年5月20日至2010年4月25日。

站场土石方:2009年5月20日至2009年9月30日。

路基附属: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

涵洞施工:2009年5月20日至2010年2月10日。

林村特大桥下部工程:2009年5月20日至2010年5月20日。

中小桥施工:2009年5月20日至2009年12月31日。

铁路桥梁架设:2010年7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

桥面系施工:2010年8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

立交桥、人行天桥、框架桥施工:2009年8月20日至2010年2月28日。

站场改造:2009年5月20日至2009年11月15日。

既有线改造:2009年11月16日至2010年4月30日。

新线铺轨:2010年5月21日至2010年10月15日。

补碴整道:2010年6月10日至2010年11月10日。

电力工程:电力工程中站场、区间的改造工程计划于2009年9月1日至2009年11月20日完成,同时根据土建专业的施工进展需要配合完成影响有关专业施工的电力工程的改建和迁改。新建线路电力工程于2010年3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完成。

简支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工艺房建工程:2010年4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

其它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2010年6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

竣工交验:2010年11月1日至2010年11月30。

4.6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5.1.1铺轨基地(存砟场)

根据增建四线与既有铁路之间的联络线的设计实际情况双钢筋叠合板安装施工工艺安全技术交底.doc,并结合总体工期安排要求,全线共设置原平湖存铺轨基地承担铺轨单元的施工任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