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A二期施工组织设计

合肥A二期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11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合肥A二期施工组织设计

安徽安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章 概述...........................................5

1.1工程简介............................................5

HY/T 0314-2021标准下载1.2工程地质及水文状况..................................6

1.3编制依据............................................7

1.4指导思想...........................................10

1.5实施目标...........................................10

1.6施工部署...........................................11

第二章 主要施工方法 ..................................12

2.1工程测量...........................................12

2.2施工场地排水.......................................15

2.3底板、地梁、独立基础施工...........................16

2.4柱、梁板钢筋砼施工.................................18

2.5模板工程...........................................32

2.6结构砼施工.........................................65

2.7脚手架工程施工.....................................69

2.8砌筑工程施工.......................................84

2.9防水工程施工.......................................87

2.10涂料工程施工......................................90

2.11墙面、顶棚施工....................................93

2.12门窗施工..........................................93

2.13墙、地面砖施工....................................95

2.14轻钢龙骨吊顶安装施工方法..........................99

2.15保温砂浆施工......................................106

第三章工程投入的主要材料情况描述及进场计划与管理.。。。。108

3.1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资计划.............................109

3.2主要周转料具投入计划...............................109

3.3材料采购情况描述...................................109

3.4材料管理...................................109

第四章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描述及进场计划。。110

4.1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及进场计划...............110

4.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描述...........................110

第五章劳动力安排情况描述..........................112.

5.1劳动力计划.........................................112

5.2劳动力安排情况描述.................................112

5.3项目管理组织结构...................................113

第六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116

6.1施工准备工作计划...................................116

6.2质量保证计划.......................................117

6.3质量管理组织体系...................................118

6.4质量保证措施.......................................119

6.5计量管理...........................................123

6.6本工程质量管理重点.................................124

6.7总体质量控制程序及三级网络.........................126

6.8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29

第七章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146

7.1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146

7.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47

7.3安全生产基本措施..................................147

7.4本工程安全工作重点................................149

第八章 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156

8.1总平面文明施工管理................................156

8.2各作业面文明施工管理..............................157

第九章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159

9.1施工总进度目标....................................159

9.2工期保证措施......................................159

9.3雨季施工措施......................................160

9.4冬季施工措施......................................165

第十章 施工总进度计划..............................166

第十一章 施工总平面图及临时用地表..................167

11.1施工现场临时用地表...............................167

11.2施工临时用电及用水...............................167

11.3施工总平面布置图.................................171

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为0.35s。采用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体系,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1.2工程地质及水文状况

场地的岩土层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征自上而下如下:

场地的岩土层分布及其工程特征自上而下分为:

②层粘土(Q3pl+al):灰黄、黄褐色,硬塑状态(局部呈可塑和坚硬状态),土层内局部分布有斜交叉状裂隙,摇振反应无,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层顶埋深0.20~4.50m,层厚0.70~6.10m,层顶高程41.03~48.26m。该层在场地内分布普遍。

③层粘土(Q3pl+al):灰黄色,硬塑~坚硬状态,摇振反应无,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含铁、锰结核,土质较均匀,层顶埋深2.80~8.60m,层厚15.10~22.30m,层顶高程39.41~45.69m。本层在场地内分布普遍。

④层强风化粉砂岩(k2z):紫红色,组成矿物基本已风化难辩,可见绢云母,结构中密~密实、呈泥砂土状,局部夹有少量碎砾石。层顶埋深20.80~26.90m,层厚1.80~4.60m,层顶高程20.29~26.41m。本层在场地内分布普遍。

⑤层中风化粉砂岩(k2z):紫红色、棕红色,组成矿物为长石、石英等砂粒清晰,泥钙质胶结,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fr)平均值为3.1Mpa,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泥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完整程度属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层顶埋深24.20~29.60m,层顶高程15.69~22.86m,该层未揭穿。该层在场地内分布普遍。本工程基础持力层位于第②层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60KN/m2。

该场地地下水类型分为两类,一类为上层滞水,分布于①层杂填土中,水量不丰富,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整个场地无统一水位,地下水变化幅度在1.5~2.5m左右;另一类为分布于风化岩中的孔隙潜水,无承压性,含水量亦不大,水位埋深约25.50~27.80m。

⑴合肥A二期工程全套施工图;

⑵合肥A二期工程招标文件及其附件;

⑶国家及合肥市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规定。

本工程所采用的主要现行国家规范、规程:

(4)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系列文件。

(5)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导则(合建设[2008]34号)。

严格履行合同,认真按设计图纸及有关规范、规程进行施工,确保实现以下目标:

1、质量目标: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的合格标准。

2、安全生产目标:建立健全安全检查生产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死亡、火灾、设备等重大事故,将轻伤频率控制在1.0‰以下。

3、文明施工目标:按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做到施工现场整洁,各种物料堆放位置合理、整齐、有标识,达到文明施工标准化施工现场。

4、工期目标:本工程总工期为300天,我单位拟在270个日历天内完成规定的所有工程。

5、成本控制目标:本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成本降低率0.8﹪为本工程的成本控制目标,在开工前编制计划成本和预算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管理依据。

6、科技进步目标:为了实现本工程的施工目标,充分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在其他工程中取得的技术成果和管理技术,结合本工程的特点采用以下技术。

⑴粗钢筋连接技术,包括竖向电渣压力焊、直螺纹及水平闪光对焊、机械连接。

⑵砼中新型外加剂的使用。

⑶施工测量采用全站仪。

⑷现代管理技术与计算机的应用。

1.6.1施工区段的划分

根据本工程场地大、单体建筑多的特点,为方便现场管理,将施工现场分为二个区,其中有地下室的为一区,无地下室的为另一个区。每个区组织一个工种齐全的独立作业队,在项目部的统一调配下同时展开施工。

1.6.2管理力量的投入。(详见第五章组织机构图)

1.6.3劳动力投入:土建部分分别组建两支作业队伍,分别施工一、二区,其中一区劳动力重点安排。

1.6.4机械设备投入:投入塔吊2台、物料提升机16台。.

2.1.1平面轴线控制

本工程占地面积大,由16栋单体组成的建筑群,给施工测量带来难度。为保证测量的准度和精度,本工程拟采用2台NTS352型全站仪和3台J2经纬仪进行平面轴线控制。

进场后首先根据业主移交的建筑物定位坐标点建立工程平面定位控制网,设立半永久性定位控制网标桩。由于场地大,为使放样精度得到保证,先利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对每个单体引不少于3个内控点,复核闭合后现场逐次放样、复核。为不使标桩产生下沉和位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标桩埋深不得浅于0.5m,并不得高于地面0.3m。标桩设立好后进行复测无误后方可依据其进行工程局部放样工作。

直线(折线或放射线)定位

根据全站仪测设直线(折线或放射线)端点的桩位,用全站仪或电子经纬仪配50m钢卷尺,现场逐次放样,定出所需轴线。

用水准仪,根据业主提供的高程控制点,利用闭合测法确定各单体高程控制点,每个单体不少于3形点成闭合环。

(1)根据各单体的高程控制点,用水准仪测设统一水准线(以结构层为基准面向上1m用红油漆标示)。

(2)高程竖向传递用刚尺和水准仪,直接量取各施工层所需高程,并在每个单体工程中不少于三处,校正后用与各层抄平。

采用“内控法”控制主体结构平面轴线。为保证整体垂直度,各层平面控制基点一般均从各楼层放样孔由底层直接向上引测。

2.1.4沉降观测方案

在每个单体建筑物外利用四个水准控制基点组成沉降观测水准网,埋设要求:

(1)水准点埋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受震动和破坏。

(2)水准点埋设在易于观测的地方。

在一层结构柱按设计要求的部位预埋Ф18~22圆钢(+0.5米标高处),外露3~4cm,钢筋头电焊加高,打磨成半球形。埋设点牢固、稳定、安全,能长期保存。

3、沉降观测的时间、方法和精度

当第一层的柱模拆除后,二层楼板模板拆除前进行第一次数据读数的观测,以后在结构和施工阶段每新增一次荷载观测一次,直至竣工,竣工后第一年每两月测一次,第二年每季度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沉降速率小于0.02mm/d)。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为保证观测成果的准确性,应做到四定:

a、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b、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c、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d、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和路线进行。

(3)观测等级为二等,观测仪器采用DS2型精密水准仪、钢钢尺,环线闭合差小于0.30√n.mm。

4、沉降观测提供的成果为:

(1)建筑物平面图,图上标有观测点位置及编号。

(3)观测点的下沉量曲线。

本工程拟配备的主要测量设备见下表:

为了确保工程的工期和安全文明施工,须做好场地的排水疏通系统。本工程的自然地面高程较高,水源主要是自然雨水和开挖时的地层水,因此采用明沟的排水方法可以满足工程的需要,关键是要保证排水系统的畅通,具体做法如下:

地下室部分基坑上下均设置明沟,每隔50m左右设置一集水坑。明沟宽200,沟底按0.5~1.0%的坡度放坡,最浅处保证200深,采用120厚砖砌,沟底采用水泥砂浆封底,以便于清理,集水尺寸为600mmⅹ600mmⅹ600mm。基坑底四周明沟内的雨水用水泵将其抽到基坑坡顶的水沟内,排水沟内的水采用三级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

2.3底板、地梁、独立基础施工

2.3.1底板、地梁侧模、基础

地梁侧模采用MU7.5机制砖,M5水泥砂浆砌筑,厚120,并每隔4米设240×240附壁垛砖墙。垫层与底板侧模采用木枋与胶合板进行支撑详见下图,底板四周也可采用砖胎模,独立基础模板采取一次性加固成型。

2.3.2底板、基础钢筋施工

1、钢材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盘钢筋均有标志,并按规定作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2、钢筋加工时,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不正常时,进一步进行化学分析。钢筋按规格堆放,避免锈蚀或油污。堆放处作好相应标识。

(1)钢筋翻样使用计算机翻样软件进行,按计算机料单统一优化配料。

(2)钢筋表面洁净,清除铁锈油污,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3)钢筋平直,无局部曲折,冷拉时I级钢筋冷拉率<4%。

(4)箍筋弯钩平直长度,为箍筋直径的10倍。

(5)制作场钢筋接长拟采取闪光对焊。

(6)制作场设专职制作管理人员,统一安排制作进度和控制制作质量。

3、钢筋绑扎的一般规定

(1)钢筋绑扎时要保证钢筋保护层厚,满足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底板钢筋绑扎遵循先梁后板,绑梁筋时遵循先长梁后短梁的顺序。底板筋按施工段分区绑扎,施工区段交接处尽量不留接头,如留接头,接头长度和位置要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2)搭接接头时,接头位置应在受力较小处,且相互错开,同一截面钢筋接头总数,受拉区不超过25%,受压区不超过50%。

(3)板筋绑扎按设计间距,用粉笔在垫层砼上分线,按分线摆放钢筋和绑扎。

(4)底板钢筋网允许偏差:

a、网的长、宽:±10mm

b、网眼尺寸:±20mm

c、骨架的宽:±5mm

d、骨架的长:±10mm

(5)独立柱基础为双向钢筋时,短向的钢筋应放在长向钢筋的上面。

2.4柱、梁板钢筋砼施工

2.4.1钢筋工程材料

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焊剂的牌号和性能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

2、每批每种钢材应有与钢筋实际质量与数量相符合的合格证或产品质量证明。

3、电焊条、焊剂应有合格证。电焊条、焊剂保存在烘箱中,保持干燥。

4、取样数量:按见证取样要求与现场监理共同取样,每种规格和品种的钢材以60吨为一批,不足60吨的也视为一批。在每批钢筋中随机抽取两根钢筋上各取一套(L=50cm、30cm)拉力试样和冷弯试样。

5、取样部位、方法:去掉钢材端部50cm后切取试样样坯,切取样坯可用断钢机,不允许用铁锤等敲打以免造成伤痕。

6、钢筋原材料的抗拉和冷弯试验、焊接试验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并应及时收集整理有关试验资料。

7、钢筋原材料经试验合格后,试验报告送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质检员。若发生不合格,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给以退货。

8、钢筋原材料经试验合格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同意方可付给供应商款项。

9、钢筋原材堆场下面垫以枕木或石条,钢筋不能直接堆在地面上。

10、每种规格钢筋挂牌,标明其规格大小、级别,使用部位,以免混用。

2.4.2钢筋施工程序

程序:内业员提使用计划→材料员采购→材料进场→合格证交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填写委托试验单→试验员取样→试验员向试验室送样试验→试验员索取试验资料→技术负责人审核存档→技术负责人向材料员、钢筋工长签发原材合格通知书→制作。

2.4.3.1钢筋配料

(1)钢筋工程配料前,应审查、核对设计图纸与施工说明及变更等有关技术文件,弄清结构部位、数量、材料规格。

(2)对配筋图、柱、梁、板截面图、钢筋表应仔细对照。如有矛盾或其他问题向技术负责人报告解决,不能解决的,与设计部门研究解决,钢筋翻样采用电脑进行,并根据计算机优化下料(或人工钢筋翻样)。

(3)准备绑扎用的铁丝,ф12以下的钢筋用22#铁丝,ф12以上的钢筋用20#铁丝。

(4)准备控制砼保护层厚度用的砂浆垫块。

2.4.3.2钢筋调直及除锈

(1)拉长率:10mm以下钢筋不得大于4%。

(2)钢筋调直时,若被调直机筒擦伤表面,其擦伤面积,不得大于钢筋截面的5%。

(3)钢筋在使用前,应将表面的铁锈、油污和浮皮等清除干净。

(4)除锈方法:一般用钢丝刷除锈或除锈机进行除锈。

(5)钢筋除锈宜在基本矫直后进行,用除锈机进行除锈的钢筋直径一般在12mm以上,12mm以下的钢筋可在钢筋的矫直过程中进行。

2.4.3.3钢筋的切断:

(1)钢筋切断,必须根据钢筋配料单上注明的钢筋种类、直径、尺寸和根数等进行核对无误后方可切断下料。

(2)钢筋切断料时,要注意节约原材料,尽量减少断头长度。不同长度但规格相同的钢筋使用计算机优化配料,先切断长料,后切断短料。

(3)钢筋要先矫直后断料,断好的钢筋应按类别、规格和用途等,分批堆放,挂牌标识,以免混乱。

2.4.3.4制作质量要求:

(1)钢筋形状正确,平面内没有翘曲不平现象。

(2)钢筋末端弯钩的弯曲半径不小于2.5d。

(3)钢筋弯曲点处没有裂缝,因此,Ⅱ级钢不能先弯过规定角度,后校到规定角度。

(4)钢筋弯曲成型后的允许偏差:全长±10mm,弯起钢筋起弯点位移20mm,弯起钢筋的弯起高度±5mm,箍筋边长5mm。

钢筋制作成型后,应挂料牌,料牌用铁丝绑牢,其上注明钢筋形状、部位、数量、规格等。

2.4.3.6钢筋绑扎

1、圆钢和绑扎骨架中的受力钢筋应在钢筋端头做弯钩。

2、绑扎前应对木工所放模板边线进行复查,准确无误后,对原伸出板面的柱、墙钢筋进行校直,并须对位移钢筋进行校正。

3、当钢筋位移在5cm之内时,可按1:6的比例校正;当钢筋位移超过5cm时,应通知技术负责人一起处理。

4、施工前,应根据料表,将构件钢筋各就各位,然后方可正式绑扎、安装。钢筋类型较多时,为避免混乱和差错,对各种型号构件的钢筋规格、形状和数量,应在模板上分别标明。

6、构件交叉时,应按设计图纸穿插钢筋,一般梁、柱主筋相碰时,梁的主筋让开柱的主筋,次梁主筋于主梁主筋之上放置,板筋在次梁之上;当有圈梁时,主梁钢筋在上;挑梁上部筋置于主梁之下。

7、箍筋接头,在柱中应环向交错布置,柱子四角的竖向钢筋弯钩,应向模板内角的平分线上绑扎固定,箍筋按设计要求焊接,焊接时不得烧伤箍筋。

板、柱钢筋间距按设计图。

板的受力筋及雨棚的分布筋,顺梁方向一般距梁边5cm。

主梁箍筋距柱边,次梁箍筋距主梁边5cm。

8、板或梁中的钢筋,如因安装暗管位移时,只能向一边移动,不得将钢筋局部打弯,过大的间距要用同规格直径的钢筋补上空缺。

10、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位时,应先研究逐根穿插就位的顺序,并与模板工联系讨论支模和绑扎的先后次序,以减少绑扎的困难。

梁、板砼在浇注前,应在模板上弹线,检查露出板面的柱筋位移是否在模板线内,为了防止砼浇注时柱筋位移,应对其进行固定。

(1)柱筋校到位后在板面多装三道套箍,箍筋之间应点焊固定增加整体刚度。

(2)箍筋与每根主筋用双股铁丝绑牢。

(3)柱最下端箍筋和柱主筋逐一点焊牢固。

钢筋隐检记录钢筋绑扎和安装质量检查评定表→质检员检查记录→存档。

2.4.4柱主筋电渣焊

电渣焊具有操作简便,力学性能可靠GB/T 51376-2019标准下载,速度快的特点。

(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性能指标应符合有关标准或规范的规定。钢筋的验收和加工,应按有关的规定进行。

(2)电渣压力焊焊接使用的钢筋端头应平直、干净,不得有马蹄形、压扁、凹凸不平、弯曲歪扭等严重变形。如有严重变形时应用手提切割机切割或用气焊切割、矫正,以保证钢筋端面垂直于轴线。钢筋端部200mm范围不应有锈蚀、混凝土浆等污染,受污染的钢筋应清理干净后才能进行电渣压力焊焊接。处理钢筋时应在当天进行,防止处理后再生锈。

(3)电渣压力焊焊剂:须有出厂合格证,性能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

(1)焊工应经过有关部门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抗浮锚杆施工组织设计(2)电渣压力焊的机具设备以及辅助设备等应齐全、完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