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住房及安置用房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廉租住房及安置用房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18.8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廉租住房及安置用房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二、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计划

三、施工总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沈阳文官屯出入线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08六、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

七、施工环保措施计划;

八、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十、与发包人、监理及设计单位、专业分包工程的配合

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1工程施工测量的特点

为保证工程的整体性和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及精度要求,应合理设立测设点,满足精度及复核方便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并使主要的控制点能够稳固地保存到工程竣工,保证各部分施工的控制线一致。

首先熟悉图纸,复核图纸各尺寸,发现问题及时与建设方或设计院联系更正,现场复核验收建设单位提供的已知点,无误后办理已知点交接手续,并设置保护装置将之保护起来,作为整个工程施工测量的依据,根据现场设置足够精度的平面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作为施工过程中的基准点,立即准备施工控制测量。

1.3建立轴线控制网:

主轴线控制网的竖向传递是控制建筑物垂直度的关键,直接控制建筑物的质量。

根据建筑物形状,将各控制轴线两端均用红色三角形标注于围墙或四周建筑物上,待±0.000施工完后将主建筑物控制轴线引测于±0.000板上,作为上部主体工程内控制轴线的依据。各单项工程及其各层施工放样时,必须先对引测的轴成进行复核,各控制轴线采用检验合格钢尺,以10千克力拉,复核误差不超过2mm后,分各细部轴线。主要控制轴线的四角要用经纬仪测量,角度不能超过900±5。各轴线间的距离,对角线均要一一复核,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改正,确保建筑物的几何尺寸正确。

首先将±0.000m引测至现场各单项工程的各个角落,并布设基准点。

a.各基准点要定期检查作好记录及时校正,每用一次基准点要复核三个以上的基准点。基准点要定期检查作好记录及时更正。基准点的引测采用闭合环,严格按三等水准测量的规范规定测量。并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视单面水准尺测量作复核。

b.本工程高程采用5m铝合金塔尺及钢尺传递高程。由基准点按三等水淮测量要求,引测至最顶层,作为最顶层控制标高。做好标记以后,每层均由此标高用钢尺分别传递到施工层控制标高处。施工层的控制标高的测设,要复核三个以上从底层引上来的各控制标高,相差不超过2mm时,测各施工细部的施工控制标高。为了避免累计误差及分段施工带来的误差,高程传递不能逐层传递,均以底层控制标高往上引测。施工层的控制标高尽可能一次性测完;分段测量,视距大致相等,交叉处多复测几个点。做到整体一个控制标高,高程统一。

a.验线工作应做到防患于未然,建立合理的复核制度,每一测量工序均有专人复核。

b.独立验线,验线人员、仪器、测法要尽量与放线工作不同,多角度,多方位地验线。

a.测量作用仪器、钢尺、塔尺等物要经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定期检验,妥善保养;使用仪器时严格的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最好是在阴天或无大风天气进行,观测时成像清晰、稳定,尽量减少仪器自身系统误差和人为因素的误差。

b.由于测量人员是施工的先行者,又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参与施的一个专业工种。施工测量的进度和精度,对保证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起重要作用。因此测量人员应充分认识其工作重要性,并做到:坚守岗位并与各工种团结合作。严格遵守施工测量方案及测量仪器的技术操作规程。熟悉误差理论,能针对误差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并能对各种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及资料整理。

c.测量器具的配置(见下表)

项目测量器具配置一览表

基础形式:本工程为柱下独立基础,上部结构采取自然交叉作业。

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基础持力层采用可塑红粘土其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

根据现场平面布置图,搭设好临时设施,布置好施工用电,用水线路,修好排水沟,机械设备,进场就位,安排好组织劳动力,材料进场,组织人员熟悉图纸,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及安全交底,进行测量定位和放线,选择好控制点。

a、人工挖土,采取分层开挖,每挖1米左右应检查边线和边坡,随时纠正偏差。

b、弃土应及时运出,如需要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堆土坡脚至坑边距离应按挖坑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类别确定:干燥密实土不小于3米,松软土不小于5米。

c、为防止坑底扰动,基坑挖好后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不能立即进行下一工序时,应预留15-30CM厚覆盖土层,待基础施工时再挖去。

2.2.2排水施工、安全措施

a、为防止基础浸泡,开挖时应预先考虑在基槽四周或流水的上游设置排水、散水沟,截水堤和暗沟等,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坑内要做好排水沟集水井,以利抽水。

b、基坑开挖时,两人操作距离应大于2.5米,挖土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或道坡挖土。

c、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倒塌现象,应及时支撑或放坡,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

a、开工前用经纬仪将各轴线及各柱基位置精确定位,并将各轴线延长线用油漆标注在固定建筑物上,或打桩用水泥固定,以确保桩位正确无误。

b、按柱基的质量要求和设计施工,做到柱基底面大小,几何尺寸符合要求,中线段位不得超过10mm,垫层混凝土浇捣密实,无蜂窝麻面,更不能有孔洞。

c、施工用水泥必须合格证及检验证书,砂、石材料符合要求,混凝土标号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按配合比搅拌均匀。

2.2.4雨季施工措施:

a、因本工程基础施工期间在春季,因此施工前一定要做好施工现场边缘危险面处理,严防塌方,挖好现场临时排水沟,要随时有人进行清理和疏通排水沟。

b、每个正在进行施工的独立柱基土方位置设防雨、雪棚,防止雨、雪水进入孔内,并备好潜水泵,随时排出坑内,场地边积水。

a.每天对作业班组在上班前进行安全交底。

b.不准打赤脚、穿拖鞋上班,严禁酒后上班,带病上班。

c.上班人员必须带好安全帽;到坑下作业前必须对坑上周围环境进行检查。

*.坑上派专人负责监视周围土层,发现周围土层有裂痕随时报告,即时处理。

e.坑口边1M范围不得有任何杂物,堆土应离坑口1.5M外。

f.抽水设备应做好绝缘保护,设置漏电保护器。

g.雨天、夜间禁止进行土方深坑作业。

为提高工效,保证工程质量,该工程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及木模。模板工程施工前,将根据结构施工图,施工总平面图及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现场条件,编制模板工程施工设计,列入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技术及安全措施,包括:模板结构安装及拆卸的程序,特殊部位、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处理方法,必要的加热、保温或隔热措施,安全措施等。

支模采用50×100×2000mm规格的木枋。每次使用模板前均应刷脱模剂,以延长模板使用周期,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

矩形柱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φ48钢管箍固定,钢管箍间距不大于800mm。

采用1830×925×18mm胶合板拼装,支模时将两端及接头处钉牢,中间尽量少钉或不钉,以利拆模。木枋间距不大于500mm,钢管满堂架支撑牢固,拼接缝过大时,用10cm宽胶带密封,防止漏浆。

100X50木方18mm胶合板

a.根据梁的几何尺寸,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配制拼装;

b.支模时,根据梁截面尺寸大小,采用螺杆和斜撑,铁丝调节加固法,并按规定起拱。

c.梁的高度方向穿墙螺杆加固为600mm~900mm为一道,梁的长方向的穿墙螺杆加固为每600mm一道。

*.梁模板支承的木枋铺设距离中—中不得大于250mm,梁的支承架立杆钢管中距为800mm,并采用竖向横拉杆及增设适当斜撑,保证支承架的刚度和整体稳定。

e.梁的支承架应与板的支承架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稳定支承架系统。

a.组合钢模板安装前应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有关施工及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图及模板工程的施工设计。

b.施工现场必须有可靠的能满足模板安装和检查需用的测量控制点。现场使用的模板及配件应按规格的数量逐项清点和检查,未经修复的部件不得使用。

c.钢模板施工组装质量标准(mm)

≤2.0(用2m长平尺检查)

组装模板板面的长宽尺寸

≤长度和宽度的1/1000,最大±4.0

组装模板两对角线长度差值

≤对角线长度的1/1000,最大≤7.0

*.钢模板安装前,应涂刷脱模剂,严禁在模板上涂刷废机油模板支设完毕后,要检查模板加固固定是否牢靠,模板位置是否正确,并用专用检测工具检查其垂直度,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砼的浇筑。

e.模板安装时,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ⅰ)梁和楼板模板的支柱支设在土壤地面时,应将地面事先整平夯实,根据土质情况考虑排水或防水措施,并准备柱底垫板;

ⅱ)竖向模板的安装底面应平整坚实,清理干净,并采取可靠的定位措施;

ⅲ)竖向模板应按施工设计要求预埋支承锚固件。

a.对跨度大于4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模板起拱按跨度2‰;悬挑构件按5‰起拱,且起拱高度不小于20mm。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b.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下表: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安装:a.模板必须保证其系统稳定性,配件必须装插牢固。支柱和斜撑下的支承面应平整垫实,并有足够的受压面积。基础模板必须支拉牢固,防止变形,侧模斜撑的底部应加设垫木。

b.柱子模板的底面应找平,下端应与事先做好的定位基准靠紧垫平,在柱上继续安装模板时,模板应有可靠的支承点,其平直度应进行校正。

c.柱与梁板同时施工时,应先支设柱模板,调整固定后,再在其上架设梁板模板。当柱混凝土已经浇灌完毕时,可以利用已灌注的混凝土结构来支承梁、板模板。

*.对于模板的起拱,支模的方法,焊接钢筋骨架的安装、预埋件和预留也洞的允许偏差、预组装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以及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等事项均需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应规定执行。

拆模:根据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报告,在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强度后方可拆模,拆模时要注意以下各点:

a.侧模在保证其混凝土表面棱角不损伤时即可拆除,梁底模拆模强度为设计强度的75%,悬挑构件混凝土未达到100%设计强度时,不得撤除底模,且施工荷载不大于设计荷载。

b.拆模程序一定是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再拆除承重部分。

c.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过急,拆下的周转材料要及时运走,清理。

*.拆除梁下支撑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

e.模板拆除后逐块传递下来,不得抛掷,拆下后,要注意保护,特别是定型模板,应及时清理干净,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附件应入在工具箱内。

a.在组合钢模板上架设的电线和使用的电动工具,应采用36V的低压电源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安全措施。登高作业时,连接件必须放在箱盒或工具袋中,严禁放在模板或脚手板上,板手等各类工具必须系挂在身上或置放于工具袋内,不得掉落。

b.钢模板用于高耸建筑施工时,应有防雷击措施。高空作业人员严禁攀登组合模板或脚手架等上下,也不得在高空的墙顶、独立梁及其模板上面行走。组合钢模板装拆,上下应有人接应,钢模板应随装随运转,不得堆放在脚手板上,严禁抛掷踩撞,若中途停歇,必须把活动部件固定牢靠。

c.装拆模板,必须有稳固的登高工具或脚手架,高度超过3.5米时,必须搭设脚手架。装拆过程中,除操作人员外,下面不得站人,高处作业时,操作人员应挂上安全带。安装墙、柱模板时支撑固定,防止倾覆。

*.拆除承重模板时,为避免突然整块坍落,必要时应先设立临时支撑,然后进行拆卸。模板的预留孔洞、电梯井口等处,应加盖或设置防护栏,必要时应在洞口设置安全网。

4.1钢筋施工前的准备:

a.对进场钢筋进行检查,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符合要求才可使用。钢筋进场院时,应按现行国家《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b.准备绑扎用的铁丝(20#)、绑扎工具(如钢筋钩、带板口的小撬棍)、绑扎架等。

4.2钢筋的制作、加工

按照配料单进行钢筋制作,注意尺寸准确,弯曲角度正确。成形钢筋分类捆好,挂好料牌,及生产班组字样牌,按顺序堆放整齐,避免泥土污染及雨水浸蚀。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a.桩基础的柱插筋直径,根数和间距与柱中钢筋相同,下端做成900弯钩,弯钩平直长度150mm,放在基础的钢筋网上。

b.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可间隔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

c.柱钢筋的绑扎,应在模板安装前进行,伸进柱中的框架梁钢筋应放在柱的竖向钢筋内侧。

a.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应特别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有30mm,以利浇筑混凝土。

b.梁钢筋的绑扎与模板安装之间的配合关系,梁的高度较小时,梁的钢筋架空在梁顶上绑扎,然后再落位。

c.梁板钢筋绑扎时应防止水电管线将钢筋抬起或压下,钢筋间距、数量应满足设计与施工的要求。

a.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b.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c.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ⅰ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

ⅱ受拉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ⅲ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ⅳ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务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a.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和积水等必须清除干净。

b.浇灌柱混凝土前,在其底部先铺一层50~100mm厚不低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砂浆。

c.分层浇灌混凝土时,必须在下层的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灌上层混凝土。每层混凝土浇灌厚度宜控制在500mm以内。

d.浇灌混凝土时自由卸落高度不应大于2m,否则应加串筒。

e.混凝土振捣采用高频插入振动器,振捣时间15~30s,以砂浆上浮石下沉,且不再出气泡为止。振动棒插入间距为400mm。

f.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的正确,不得踩踏钢筋(应铺设施工通道),保证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位置准确,如发现偏差和位移,应及时校正,特别要重视竖向结构的保护。

g.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钢筋较密集,特别是上部负钢筋又粗又多,浇筑时要保证下料顺利和混凝土振捣密实。

h.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结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i.板上孔洞采取预留,严禁后凿,土建与水电密切配合,施工过程中根据各专业图纸预留全部孔洞,当孔洞尺寸小于300mm时,洞边不再另加钢筋,板筋由洞边绕过,不得截断;当洞口尺寸大于300mm时,应设洞边加筋。

a.混凝土浇灌完毕后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b.在混凝土不养护的时间内,混凝土应保护湿润状态。开始浇水时,不得直接冲在混凝土表面,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0C时,不得浇水;

c.混凝土浇捣完毕后,派专人做好养护工作,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不少于7昼夜;

5.3施工缝的设置与处理:混凝土施工缝不得随意留置,其位置应根据施工方案中确定,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另要便于施工。柱子在梁底设水平施工缝;楼梯施工缝在楼梯跨中1/3范围内留施工缝。

a.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同时必须对施工缝进行必要的处理。

c.注意施工缝位置附近回弯钢筋时,不能使钢筋的周围的混凝土产生松动和损坏,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应清除。

d.在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份相同。

e.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前,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应加强对施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紧密结合。

用于小横杆的钢管长度以2.1m—2.3m为宜,以便适应脚手架的宽度变化。

脚手架一定要进行计算、验算,决不能超过设计荷载。

6.1外脚手架:本工程脚手架均采用钢管双排脚手架,按脚手架规范要求搭设,同时增加斜向支撑进行加固,斜撑水平间距为2.5~3m,竖向间距2m支撑端部用木板及木楔调节钢管长度。

a.脚手架工程必须按规定编制施工方案,并组织技术落后人员进行逐级交底;建立相应的责任制;

b.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须列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c.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d.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经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e.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

6.2内脚手架:当施工梁、板时一定要搭设满堂架。

1)搭设方法:a.须先将地面夯实拍平或提前作好地面垫层,立杆底座根据土质情况,铺设有足够支承面积的垫木,垫木厚度不宜小于100mm。

b.四角设抱斜撑,中间每隔四排立杆沿纵长方向设一道剪刀撑,所有斜撑均须由底到顶连续设置。

c.凡垂直面有斜撑及剪刀撑的位置,每隔两步应在水平设水平剪刀撑。

d.采用木杆件时,封底要用双扣绑扎,立杆大头朝上,脚手板铺好后不露杆头,上斜井口四角应设安全护栏。

2)拆除方法:a.拆除时应划分责任区,周围设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设专人指挥,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

b.拆除的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软底鞋。

c.拆除顺序应遵循由上而下,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即先拆栏杆,后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并按一步一洁的原则依次进行,要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除作业。

d.拆下的架料应由作业人员逐次传递给地面上的作业人员,按规定地点分类堆放。

a.砖、水泥、砂等原材料的尺寸、强度等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b.委托我司中心试验室出具砌筑砂浆的配合比报告,后台严格执行配合比进行原材料计量,保证砂浆质量。

c.砌筑前砖应提前一至两天浇水湿润,含水率宜为10%~15%,严禁干砖上墙。

d.采用“三一”砌砖法砌筑,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并应填满砂浆,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当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e.埋入砖砌体中的拉结筋,应设置正确、平直,其外露部分在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

f.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g.施工中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并应加设拉结钢筋。拉接钢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1根直径6mm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末端应有900弯钩。

h.砌筑砂浆采用机械搅拌,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min,并在使用时随机取样制作试块,委托我司中心试验室进行强度检验。

i.砂浆随拌随用,水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3h和4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0时,必须在搅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对掺用缓凝剂的砂浆,其使用时间可根具体时间延长。

j.填充墙砌体一般尺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填充墙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用2m托线板或吊线、尺检查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门窗洞口高、宽(后塞口)

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用材料品种、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

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的规定。

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用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规定。

4.所有材料进场应对品种、规格、外观和尺寸进行验收。材料包装应完好,应有产品合格证书、中文说明书及相关性能的检测报告;进口产品应按规定进行商品检验。

5.进场院后需要进行复验的材料种类及项目应符合规范规定。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类型的进场材料应至少抽取一组样品进行复验,当合同另有约定时按合同执行。

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使用的材料在运输、储存和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变质和污染环境。

7.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作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火、防腐和防虫处理。

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中,严禁违反设计文件擅自改动建筑主体、承重结构或主要作用功能;严禁未经设计确认和有关部门批准擅自拆改水、暖、电、燃气、通讯等到配套设施。

2.施工单位应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院的各种粉尘、废气、废弃物、噪声、振动等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3.施工单位应遵守有关施工安全、劳动保护、防火和防毒的法律法规,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器具和标识。

4.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电器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严禁不经穿管直接埋设电线。

5.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环境条件应满足施工工艺的要求。施工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0C。当必须低于50C气温下施工时,应采取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半成品、成品的保护,防止污染和损坏。

7.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验收前必须将施工现场清理干净。

1.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并应洒水润湿。

2.一般抹灰所用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复验应合格。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3.抹灰工程应分层进行。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当采用加强网时,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4.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抹灰层应无脱层、空鼓,面层应无爆灰和裂缝。

1.一般抹灰工程的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普通抹灰表面应光滑、洁净、接槎平整辽2011S201-1:排水工程安装(化粪池)(无水印 带书签),分格缝应清晰。

b高级抹灰表面应光滑、洁净、颜色均匀、无抹纹,分格缝和灰线应清晰美观。

2.护角、孔洞、槽、盒周围的抹灰表面应整齐、光滑;管道后面的抹灰表面应平整。

3.抹灰层的总进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砂浆不得抹在石灰砂浆层上;罩面石膏灰不得抹在水泥砂浆层上。

4.抹灰分格缝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宽度和深度应均匀,表面应光滑,棱角应整齐。

5.有排水要求的部位应做滴水线(槽)。滴水线(槽)应整齐顺直如何编制优秀施工组织设计课件,滴水线应内高外低,滴水槽的宽度和深度均不应小于10mm。

6.一般抹灰工程质量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

一般抹灰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