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肯4万吨_年焊材项目(一期)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南京林肯4万吨_年焊材项目(一期)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62.1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南京林肯4万吨_年焊材项目(一期)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本工程为安徽滁州市琅琊区菱溪苑安置小区三期31#、32#、33#、34#、35#、36#、37#、38#、39#、40#、41#、商业管理房、幼儿园,人防地下车库等工程,我公司在取到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后,对施工图内容进及施工图进行了认真详细地分析研究,根据我公司类似工程施工成功经验,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措施。

滁州市琅琊区菱溪苑安置小区三期就地安置房工程,位于安徽滁州琅琊区世纪大道旁。由滁州市琅琊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由滁州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设计、江苏龙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工程由31#、32#、33#、34#、35#、36#、37#、38#、39#、40#、41#、商业管理房、幼儿园,人防地下车库等工程组成,其设计概况如下:

(1)该工程由31#、32#、33#、34#、35#、36#、37#、38#、39#、40#、41#、商业管理房、幼儿园、人防工程、地下车库等住宅楼与住宅商用房成环状组成。本工程建筑面积137000m2,其中31#楼6736.4m2,32#楼建筑面积7097.4m2,33#楼14204.8m2,34#楼建筑面积11516.2m2,35#楼12044.9m2,36#楼9098.0m2,37#楼4869.4m2,38#楼13472.8m2,39#楼6736.4m2,40#楼13472.8m2,41#楼5758.1m2,商业管理房建筑面积1596.0m2DB43/T 1226-2016 电子汽车衡使用场地防雷技术规范.pdf,幼儿园建筑面积2423.87m²,人防工程建筑面积3796.93m²,地下车库建筑面积2555.52m²,31#、32#、33#、34#、35#、38#、39#、40#、41#均地下1层地上18层建筑高度55.7m,36#、37#地下1层地上15层建筑高度47m,商业管理房地下2层地上2层建筑高度7.8m幼儿园地上3层建筑高度9.9m,人防工程地下1层,地下车库地下1层。

(2)该工程装饰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具体如下:

墙砌体均采用空心粘土砖,M7.5混合砂浆平砌,外墙为自洁性高级涂料,内墙面为1:1:6混合砂浆粉刷青灰面。

天棚:1:1:4混合砂浆粉刷,罩青灰面。

楼地面:一层大厅、楼梯、电梯厅,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5厚1:1水泥砂浆结合层。20厚磨光花岗岩面层。其余楼地面为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b、地下室:内墙面、柱面、天棚均刷丙苯涂料。

基础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桩径为Φ400,地下室砼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S6。

主体:工程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梁、板、柱、墙为C30,屋面柱、墙、梁、板均为C25,基础垫层为C15。

墙体:框架填充墙采用240厚MU10多孔粘土砖,M5混合砂浆砌±0.000以下基础砖墙MU10标准砖M5水泥砂浆实砌250。

本工程主要结构类型为短肢剪力墙结构,地上15层及18层,地下1层及2层,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其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工期为600个日历天。

1.本建设项目在施工时,均与联合厂房单位工程为重点。其他单位工程均与联合厂房参与施工。在考虑施工项目整体施工步骤时,根据施工区域、单位工程周围的环境、施工周期合理安排工程施工总工程计划,各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劳动力计划、机械设备计划、材料周转计划及进场计划,是整个工程的重要前提。

2.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合理安排临时施工道路、办公区域、生活区域及成品半成品加工区域。

3.根据当地政府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对施工现场的劳动保护、安全文明施工进行合理安排。

4.根据施工图纸相关要求,及时整理、收集相关配套的标准图集及资料。

根据施工图设计及施工规范相关要求,本工程执行国家及行业主要标准如下:

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20205—2001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2木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200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2002建筑地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0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750328—2002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JGJ104—97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T10—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113—2003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29—2003建筑涂饰工程及验收规范

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17—84蒸压加气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418—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23—200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120—99建筑基坑支坑支护技术规程

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

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CQB—151—J96建(构)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GBJ301—88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97—87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12—2002建筑防腐蚀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第二章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工作目标

1.做好过程控制工作,杜绝质量隐患,各工序操作过程一次成活;

2.原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检验、复试全数合格;

3.检验批质量验收一次合格率达100%;

4.分项工程验收一次合格率100%;

5.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一次合格率达100%

6.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一次合格;

1.事故负伤率控制在1.5‰以下;

2.杜绝死亡、火灾、食物中毒;

3.交通管线设备等重大事故为零;

4.遇突发灾害天气,安全事故为零;

2.工安、环保等方面符合业主规定的规章制度;

第三章工程难点、关键工序的确定及相应技术保障措施

1.本工程位于位于安徽滁州琅琊区世纪大道旁。整个施工现场作业环境比较紧凑,加上工期比较紧,相关单位工程需要同时施工,有待于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及作业程序。

2.施工区域内的临时道路必须修筑于长期道路的位置,道路下面预埋管线必须对临时施工道路使用完成拆除后进行施工,才能施工室外总体。

1.本工程填充墙局部外墙由于采用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虽然都按规定做到出厂规定上墙的时间要求,但是墙面开裂、粉刷层脱落等情况发生较多,给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带来了名誉损失和经济损失,牵制了大量的精力去解决开裂、脱落问题,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想办法加以解决。

2.现浇楼板的裂缝,由于本工程均使用商品混凝土,其中粉煤灰及外加剂对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本工程施工中一定要控制好相应的配合比及操作程序和养护工作。

三.关键工序的确定及相应技术保证措施

1.基坑开挖(包括基坑支护、降水、土方开挖)关键工序及技术保证措施。本工程各类基础的埋深不一,加上地下水位含量不太了解,在施工前一定要参阅地质报告,了解当地的气候情况,根据施工规范要求本着先深后浅局部开挖。开挖之中根据周围环境情况确定支护、降水等措施。可能对周围环境的施工产生一定得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布设记号,并做好记录。

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管理,履行技术管理程序,按照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并对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进行监控。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工程的施工,严禁基坑长时间暴露。

2.消除墙面开裂、粉刷层脱落等质量缺陷的关键工序及技术保证措施

本工程填充墙使用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由于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收缩性能不稳定,会产生收缩变形,衰退期比较长,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以下措施:

(1)进厂的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和工程材料准用证。

(2)对进厂的材料严格控制强度等级及外观质量,材料进厂后必须进行规定的复验。

(3)填充墙砌筑墙,按砌块使用要求及规范要求进行提前润湿。

(4)填充墙和钢筋混凝土墙、柱连接处必须设置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规格、间距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填充墙长度和高度超过设计和规范要求时,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构造柱和墙梁,构造柱与填充墙的拉结必须符合实际要求。

(6)填充墙至梁底部分必须留置沉降缝,待下部完成墙体砂浆收缩率达到规范要求后,对留置的沉降缝进行施工。

(7)墙面粉刷前,填充墙与钢筋钢筋混凝土构件内、外周边的接缝处,应固定设置宽度不小于每侧200mm的镀锌钢丝网片或采用其他有效地防裂措施。对粉刷砂浆与墙体结合面进行界面剂或其他相应材料进行处理。

3.消除现浇楼板裂缝质量的缺陷的关键工序及技术保证措施

(1)对房屋层面阳角处的楼板,应设置放射性钢筋,钢筋的规格、数量、长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用于现浇楼板的混凝土用水量不得大于180kg/m³,浇筑过程中不得掺水;

(3)楼板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严格控制掺合料的掺量,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15%、矿粉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20%;

(4)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骨料,不得采用细沙、特细沙;

(5)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保证现场浇捣时的坍落度中高层应小于15cm;

(6)施工单位必须对现场浇捣的商品混凝土坍落度进行逐车检查,对不符合坍落度要求的不得使用;

(7)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楼板厚度和楼板中钢筋保护层厚度;

(8)混凝土楼板浇捣后,施工单位必须按设计和现行规范要求,采取适当养护措施,确保养护期及养护工作质量;

(9)楼板中管线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线管不宜立体交叉穿越,预埋管线处应采取增设钢筋网等加强措施。

第四章工程总体施工安排、总进度计划表

第一节工程总体施工安排

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图和工程特点确定如下工程总体施工安排。

1.工程总体施工安排原则

1)根据建设单位约定的工期和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所确定的工作目标结合工程特点,对工程总体进行分解,确定各施工段的划分,针对各施工阶段的主要工序和重要环节制订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和工程质量保障措施,确定项目经理是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第一责任人,落实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跟踪管理。

2)在施工中加强动态管理、信息反馈、技术调整、合理安排劳动力和施工设备,在确保每道工序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和采用科学的流水作业、交叉施工、立体施工、以保证施工进度。

2.施工程序及施工阶段的划分

1)施工程序安排:针对本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条件、劳动力、材料设备、机械的现状和工程量、工期等综合情况;先进行主楼的基础施工,待联合厂房具备钢结构安装条件后按程序进行其他单位工程施工。其程序为:地下综合站房、食堂、油料库、门卫、自行车棚至室外总体。联合厂房考虑到局部时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施工期间按单位工程施工计划不得停留,其余单位工程可根据总进度计划、周围环境状况、单位工程进度可提前或穿插或同时施工,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施工总进度计划如期完成及各单位工程施工程序之间有计划的进行交叉施工。

2)单位工程施工阶段的划分(本划分阶段主要以联合厂房为划分):

a.基础施工阶段:井底降水(如有)、土方开挖、独立基础施工、基础梁施工、砖基础施工、地下室施工及地下防水施工(如有)、回填土施工、基础验收。

b.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主体结构工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梁板施工、墙体施工、钢结构吊装(有时需穿插进行)、设备基础施工、屋面施工、主体验收。

c.内外装修施工阶段:包括门窗、楼地面工程、内外粉刷工程、屋面防水工程、涂饰工程;

d.室外工程施工阶段:包括室外道路及地下管道、台阶及散水明沟、附属设施、绿化等配套施工;

e.建筑电气分部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分部工程、暖通工程、智能建筑等将穿插到建筑与结构的各施工阶段中去完成;

f.其他单位工程基本上均按以上划分段组织施工。

第二节施工总进度计划表

本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按建设单位要求,施工总日历天为210天。计划开工时间2011年7月下旬(具体按开工令为准),进攻日期为2012年2月下旬。其中根据施工合同要求相关节点必须按时完成,在2012年1月底前基本完成总体工程项目,年后组织竣工验收。具体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及相关的施工内容、施工开始时间及完成时间由项目部按施工总日历天分别单独编制。

第五章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针对本工程特点,为使施工放样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控制施工过程,确保工程质量,对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层高、标高的精度的控制,是建筑产品质量控制的一道关键工序。

(1)本工程平面控制采用网状控制法,施工方格控制网一般经初定、精测和复核三步进行。

(2)本工程根据总平面图设计坐标,依据周围建筑物引入定位。

(3)根据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条件,选择相对稳固地方埋设多种用途、长期,使用的首级控制点,组成一个能满足施工放样及沉降观测需要的永久性施工控制网。控制点基础座按要求进行技术处理,控制点所处位置要保证今后不被占用、障碍较少、视线贯通,以便对控制点进行使用和保护。控制点既作平面控制之用,又作标高控制之用。

(4)施工过程,根据工程特点,利用首级控制点,先择相对稳定、视行通畅的点放出二级控制点作为施工的二级控制。该二级控制点既可用于细部点的放样,同时又可用作对工程上各结点的复合检测。

2.垂直测量和平面放样

(1)楼层垂直拉制网的施工测量

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资料及开始施工时建立的二级平面控制网,建立建筑物内部平面控制点,运用极坐标在建筑物内布设多个轴线控制点。所布设的控制点与整幢大楼的测量基准点进行联测,测量结果进行严密平差,计算点位坐标,并与设计坐标比较,比较之后再次进行检测,要求控制网的测距对中误差小于L/20000,测角中误差小于5”。若不满足要求,再次比较,直至满足要求。一般情况下,这种比较需进行两次。因垂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为此,基准点处预埋10cmX10cm钢板,用钢针刻划十字线定点,线宽O.2mm,并在交点上打洋冲眼,以便长期保存。所布设的平面拉制网应定期进行复测、校核。

(2)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

首层平面放线直接依据首层平面控制网,其他楼层平面放线,根据规范要求,从地面控制网引投到高空,不得使用下一楼层的定位轴线。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采用内控天顶法,投点仪器先用天顶垂准仪。在控制点上方架设好仪器,严密对中,整平。在控控制点正上方,在需要传递控制点的楼面预留孔处水平设置一块有机玻璃做成的光靶或原仪器附带的光靶,光靶严格固定。仪器从0°、90°、180°、270°4个方向向光靶投点,用O.2mm笔定出这4个点。若4点重合则传递无误差;若4点不重合,则找出4点对角线的交点作为传递上来的控制点。所有控制点传递完成后,则形成该楼面平面控制网。对该平面控制网进行角度观测(2”全站仪二测回)及边长量距(精度1/20000)。由观测成果作经典自由网平差,根据平差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较,若边长较差ΔS≤±2.0mm,角度较差Δβ≤±12”则说明4点精度达标,只记录不作归化;若是边长较差±2.0≤ΔS≤3.0mm,角度较差±12”≤Δβ≤±24”,则说明4点精度不够,必须归化;若边长较差ΔS>±3.1mm,Δβ>±24”,则说明投点精度不够,必须重新投点,直至满足精度要求。

(3)在首层根据轴线设立坐标点作为平面控制点后,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必须在相应的位置预留150mmX150mm与首层平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能保证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

(1)首先计算出各轴线交点在控制点所在坐标系统中的坐标,供放样使用。

(2)根据具体情况,直接将全站仪架设在控制点上,按极坐标法放出各轴线交点,或利用控制点,在与所需放样轴线交点相互通视的地方测设若干转点作为临时控制点,然后将全站仪架设在转点上,以控制点为后视,按极坐标法放出各轴线交点。这些交点可满足进一步细部放样的需要。

(3)为保证放样的准确性,校核可改用其他放样方法(如角度交合法等),重新放样主要轴线交点,或测量相应轴线交点问距离。

(1)沉降观测水准点的测设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根据本工程引测的水准点为基准点引测,建筑物和构筑物沉降观测的每一区域,必须有足够数量的水准点,并不得少于2个。水准点应考虑永久使用,埋设坚固。

(2)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1)沉降观测点标志应安设得稳定牢固,与柱身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能在标志上部垂直置尺。

2)沉降观测点应有良好的通视条件。

3)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①观测点的布置,应按能全面查明建筑物和构筑物基础沉降的要求,由设计单位根据地基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建筑结构的特点确定。

②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每一个柱基或部分柱基上安设观测点。观测点应沿纵、横轴和基础(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周边设置。新建与原有建筑物的连接处两边,都应设置观测点。

1)沉降观测时,应特别注意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精度,每个沉降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确定。

2)沉降观测的次数、时间,应按设计要求,一般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以后应在不同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整个施工时间的观察不得少于4次。工程竣工后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建筑物变形观测直至稳定。

(4)沉降观测注意事项

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2)沉降观测采用环形或往返闭合的方法进行,其使用的仪器应符合相应规定的要求。

3)沉降观测时,前后视距离宜相等,视线长度不宜超过50m,前后视应使用同一根水准尺,并应尽可能做到观测人员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和水准尺固定,观测方法固定,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4)每次沉降观测的数据,应先填入《水准测量记录手簿》中,经过严格校对无误后,方能填入沉降观测记录表中,己填入的数字,不得任意涂改。

5)当建筑物或构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除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1次的连续观测和对裂缝进行观测外,尚应立即向施工技术负责部门和设计部门汇报异常情况。

第二节轻型井底降水(如有)

根据本工程基础埋置深度要求,需要进行轻型井底降水,具体措施如下:

1.防止地下水应渗流而产生流砂、管涌等渗透破坏作用。

2.消除或减少作用在边坡或坑壁围护结构上的静水压力与渗透力,提高边坡或坑壁围护结构的稳定性。

3.避免水下作业,使基坑施工能在水位以上进行,为施工提供方便,也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

1.本工程选用轻型井底降水,深水系数(cm/s)控制在设计和规范要求内,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在3~6m,能够满足本工程基础施工的要求。

2.地下水位较高的砂石类或粉土类土层。对于弱透水性的黏性土层,可采取电渗井点、深井井点或降排结合的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3.周围环境容许地面有一定的沉降。

4.止水帷幕密闭,坑内降水时坑外水位下降不大。

5.采取有效措施,足以使邻近地面沉降控制在允许值以内。

轻型井点降水:系在基坑外围或一侧、两侧埋设井点管深入含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连接弯管与集水总管再与真空泵和离心泵相连,启动抽水设备,地下水便在真空泵吸力的作用下,经滤水管进入井点管和集水总管,排出空气后,由离心水泵的排水管排出,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以下。

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井点管布置→井点管埋设→水泵设置→井点管使用→井点管拆除

1)井点布置:轻型井点降水系统的布置,应根据基坑的平面形状与大小、土质、地下水位高低与流向、降水深度要求而定。

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降水深度小于5m时,可用单排井点,井点管布置在地下水流上游一侧:当基坑或基槽的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则宜采用双排线状井点,布置在基坑或基槽的两侧;当基坑或基槽的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状井点布置。根据本工程特点,由于基坑面积较大,决定采用环状井点布置,按照建筑物周长,用两套单排井底降水设备进行降水。

2)高程布置。当地下降水深度小于6m时,应采用一级轻型井点布置;当降水源深度大于6m、一级轻型井点不能满足降水深度时,可采用明沟排水和井点降水相结合的方法,将总管安装在原有地下水位线以下,以增加降水深度,当采用明沟排水和一级井点相结合的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应采用二级轻型井点降水方法,即先挖去一级井点排干的土方,然后再在坑内布置第二排井点。

3)井点管埋设程序:总管排放→井点管埋设→弯连管连接→抽水设备安装。

4)井点管使用:井点管使用,应保证连续抽水,并准备双电源,正常出水规律为”先大后小,先浑后清”。如不上水,或水一直较浑,或出现清后又浑等情况,应立即检查纠正。真空度是判断井点系统良好与否的尺度,应经常观察,一般真空度应不低于55.3~66.7kPa,如真空度不够,通常是因为管路漏气,应及时修好。井点管淤塞,可通过听管内水流声,手扶管壁感到振动,夏冬期时期手扶管子较热等简便方法进行检查。如井点管淤塞太多,严重影响降水效果时,应逐个用高压水反冲洗井点管或拔除重新埋设。

5)井点管拆除:地下建、构筑物竣工并进行回填土后,方可拆除井点系统,井点管拆除一般多借助于倒链、起重机等,所留孔洞用土或砂填塞。

1)集水总管、滤管和泵的位置及标高应正确。

2)井点系统各部件均应安装严密,防止漏气。

3)冲孔孔径不应小于300mm,深度应比滤管底深5OOmm以上,井点孔口到地面下500~1000mm范围内应用黏性土填实。

4)隔膜泵底应平整稳固,出水的接管应平接,不得上弯,皮碗应安装准确,对称,使工作时受力平衡。

5)降水过程中,应定时观测水流量、真空度和水位观测井内的水位。

一.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1.测量放线及测量控制点的保护

1)在基坑开挖之前核准红线桩和建筑物定位桩。场内所有的红线桩及建筑物的定位桩,全部经规划部门测量核准。查清红线桩及定位桩是否产生移位,若有移位应会合规划部门、设计单位、建设单位重新定位。

2)对场边道路及场内的临时设施做好定位标记,用作施工阶段定位的相对参照物标记。

3)在基坑开挖前,根据施工图纸、建筑轴线位置放出土方开挖基线。

4)土方的机械施工易碰压测量桩,.因此,在基坑开挖前,基坑开挖范围内的所有轴线桩和水准点都引出施工活动区域以外,并设置涂红白漆的钢筋支架矛以保护。

5)所有的测量桩、红线定位标记一经核实后,项目部就落实专人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复核,以确保红线定位标记的准确性。

1)开工前要做好各级技术准备和技术交底工作。施工技术人员(工长)、测量人员要熟悉图纸,掌握现场测量桩及水准点的位置尺寸,并同专业监理工程师办理验桩、验线手续。

2)配备专职测量人员进行质量控制。要及时复撒灰线,将基坑开挖的基底标高测放到基坑底。及时控制标高,做到5m扇形挖主工作面内,标高白灰点不少于2个。

4)开挖边坡时,尽量采用沟端开行,挖土机的开行中心线要对准边坡下口线。要坚持先修坡后挖士的操作方法。

5)机械挖土过程式中,土建要配备足够的人员。一般每台挖土机要配备7~8人,随时配合清槽修坡,将士送至挖土机开挖半径内。这种方法即可一次交成活,确保工程质量;又可节省劳动力,降低工程成本。

6)认真执行项目部制定的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施工中要及时记录;收集、整理技术资料,如施工日记、设计变更洽商、验线记录等。

测量放线→分成开挖→降、排水→边坡修整或支护→基底整平→验槽

1)土方开挖顺序:根据本工程特点,应从建筑物某一个角和某一条轴线开始开挖,由于本单位工程基础埋置深度不一,挖土机及现场配合人员必须服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确保基底各标高正确,排水沟、集水井位置及流向合理,弃土对方位置合理安排,避免混乱造成超挖、乱挖、尽可能使用机械多挖,减少人工挖土。

2)大面积基础群基坑板标高不一,机械开挖次序一般采取先整片挖至一平标高,然后再挖个别较深部位。

3)基坑边角部位周围等机械开挖不到的部位,应用人工开挖配合开挖和清底、清坡,将松土清至机械作业半径范围内,再用机械装车运走。

4)挖土机、运土汽车进出基坑的运输道路,应尽量利用基础一侧或两侧相邻的基础以后需要开挖部位,使它相互贯通作为车道,或利用提前开挖土方后的地下设施部位作为相邻的几个进坑开挖地下运输通道,以减少挖土量。

5)对面积和深度较大的基坑,通常采用分层挖土施工法。使用大型土方机械在坑下作业。如为软土地基或在雨期施工,进入基坑行走需铺垫钢板或铺路基箱垫道。

6)基线开挖应预留一层200mm厚土用人工清底找平,避免超挖和基地土遭受扰动。

1)开工前要做好各级安全交底工作。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检查机械作业人员相关上岗证件,并配合施工人员进行挖土程序交底,如土方需外用,必须办理相关外用的审批手续。

2)挖土机的把杆旋转区域严禁站立其他施工人员。

3)运土车辆出大门时,应有专人指挥,避免发生事故。

4)当挖土司机视线不清时应配置专职指挥。

5)作业区内应无人和障碍物,作业时挖掘机应保持水平位置,并将行走机构制动。

6)作业时必须待臂杆停稳后再铲土,当铲斗未离开工作面时不得进行回驶、行走等动作。

7)挖掘中如遇较大坚硬障碍物,须清除后可继续作业。

8)挖士时应有施工员、安全员在现场指挥,确保不超挖、堵挖,并保证安全。

9)为预防边坡塌方,一般禁止在边坡上侧堆土,当在边坡上侧堆置材料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距离边坡上边缘1.Om以外,材料堆置高度不得超过1.5m.

10)及时排除基坑周围的地表水,四周人工挖好排水沟宽300mm引向集水井,抽水设专人负责管理,有水就抽,保持基坑内绝对干燥。

11)基坑四周不得任意堆放材料。基坑开挖后,基坑边1m内严禁行走汽车。

12)挖土过程中如土体出现较大位移,应立即停止挖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6.土方开挖文明施工注意事项

2)每天检查车辆挡板和挡土设施是否完好。

3)下雨期间进行挖土时,车辆行走的施工道路,宜采用草包及防止污染物的措施,防止车辆污及场外道路环境。

4)工地全封闭施工,大门口设水龙头、排水沟、集水池,出场时必须冲洗干净,方准离开工地,不准将污泥带出门外,影响市容。

5)运土车辆出大门时,应有专人检查车轮是否带泥,并及时清理和做好大门口的保洁工作。

6)场内道路应及时整修,确保车辆安全畅通,各种车辆应有专人负责指挥引导。

7)车辆迸出门口的人行道下,如有地下管线(道)必须辅设厚钢板,或浇捣混凝土加固。

8)电缆两侧1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挖掘。

9)配合拉铲的清坡、清底工人,不准在机械回转半径下工作。

10)向汽车上卸土应在车子停稳定后进行,禁止铲斗从汽车驾驶室上越过。

11)如遇到较深的基坑,基坑四周必须设置1.5m高护栏,要设置一定数量临时上下施工楼梯。

(12)运土汽车不宜靠近基坑平行行驶,防止坍方翻车。

7.土方开挖季节性施工措施

(1)不安排在本地区雨季进行土方开挖施工。

(2)遇阴雨天气,在临时边坡上应加盖塑料薄膜,以防止临时边坡上的土体流失。

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土质、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施工条件,进行必要的压实试验,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夯实或碾压遍数等参数。

2).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交底。

1).回填前,应清除基底上草皮、杂物、树根和淤泥,排除积水,防止地面水流入填方区域基槽,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

2).施工完地面以下基础、构筑物、防水层、保护层及各类管道,在回填前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如遇到混凝土强度未达到一定标准不得回填。

3).做好回填土水平标高的测设,防止回填土超高或达不到回填土标高。

基层处理→分层摊铺→分层压实→分层检查验收

1).填土前应检验土料质量、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当含水量过大,应采取翻松、晾干、风干、换土回填等措施,防止出现橡皮土。如土料过干时,则应预先洒水湿润,增加压实遍数等措施。各种压实机具的压实影响深度与土的性质、含水量和压实遍数有关,回填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的干密度,应按设计要求经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砂土类的最优含水量重量比为8~12%,粘土类为19~23%,粉质粘土类为12~15%。每立方最大干密度砂土类为1.8~1.88吨,粘土类为1.58~1.7吨,粉质粘土类为1.85~1.95吨。

b.当填方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或碾压密实。

c.当填土地面等于1/5时,应先将斜坡挖成阶梯型,然后分层填土,以利结合防止滑动。

3).回填土应分层摊铺和夯压密实,每层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和机具性能及设计要求而定。一般铺土厚度应小于压实机械压实的作用深度,应能使土方压实而机械的功耗最少。一般情况下每层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为:8~12t压路机平碾,铺土厚度每层200~300mm,压实遍数6~8遍;蛙式打夯机,铺土厚度每层200~250mm,压实遍数3~4遍;人工打夯,每层铺土厚度不大于200mm,压实遍数3~4遍。采用其他方式按相关现场试验情况及施工规范要求确定。

4).雨期基槽回填,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地分期完成。从运土、铺填到压实各道工序应连续进行。雨前应压完已填土层,并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5).冬期填方,要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排除积水,挖出冰块和淤泥。对室内基坑和管沟及室外管沟底至顶0.5m范围内的回填土,不得采用冻土块或受冻的黏土作涂料。冬期填方高度应增加1.5~3%的预留下陷量。

2).在耕植土或松土上填方,应在基底压实后再进行。

3).对填方土料应按设计要求验收后方可填入。

4).填方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确定。

1).回填时,应注意保护定位标准桩、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损坏和下沉。

2).基础或管沟的混凝土,砂浆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应填土受到损坏时,方可进行回填。

3).基坑回填应分层对称进行,防止一侧回填造成两侧压力不平衡,使基础变形和倾倒。

4).夜间作业,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置足够照明,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槽,防止铺填超厚和挤坏基础。

5).已完填土应将表面压实,做成一定坡向或做好排水设施,防止地面雨水流入基槽浸泡地基。

1).在填土夯实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边坡土的变化,对发现有松土掉落和塌方的危险时,应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基坑边上不得堆放重物。

2).基坑及室内回填,用车辆运土时,应对跳板、便桥进行检查,以保证道路畅通安全。用手推车运土回填,不得放手让车自动翻车卸土。

3).非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不准擅自动用机电设备。使用蛙式打夯机时,要两人操作,其中1人负责移动电线,操作打夯机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以防触电。

4).压路机制动器必须保持良好,机械碾压运行中,碾压轮边距填方边缘应大于500mm,以防发生溜坡倾倒。禁止在坡道上停车。

5).如在居民区附近施工时,噪声大的机械夜间应禁止施工,以免影响居民休息。

第四节基础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一.基础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基础钢筋安装工程遵循由深至浅,由局部到大面的安装工艺流程进行。

电梯井等超深部分钢筋→基础底板暗梁钢筋→底板下皮钢筋→底板上皮钢筋→墙板钢筋→暗梁、柱、连系梁等钢筋→顶板钢筋。

2.基础钢筋的连接方法

1)钢筋制作水平接头均采用闪光对焊连接及搭接焊。

2)外墙、柱、钢筋直径Φ16以上现场错做接头全部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Φ16以下采用绑扎连接。

3)底板钢筋均采用绑扎连接。

1)绑扎钢筋前,在垫层上弹出轴线和钢筋排列尺寸线,特别要复核暗柱位置线,并加强暗柱及剪力墙插筋的固定措施。

2)设计中所注明的避雷接地,由专人负责施工,并交监理验收。(签署工程验收单)

3)底板钢筋施工原则先深后浅,先底层筋后上层筋。

4)底板钢筋支撑,采用φ18钢筋来支承上层钢筋的重量和作为上部操作平台承担板施工荷载。支撑间距不应超过1.0m。

5)在相同情况下安装钢筋,应先安装较长或较大直径的钢筋。

6)所有底板、柱、墙板插筋均应用箍筋或水平钢筋焊接固定在底板纵横向钢筋上。

7)安装墙、柱、梯等插筋后,对插筋要有临时固定措施,不得动摇。墙体立筋、水平筋安装后,随安装拉结筋(即“s”筋)。

8)钢筋绑扎时,应随时注意各种构造筋的配置绑扎。

涂料喷刷施工工艺方案9)为使绑扎后钢筋网格方整划一,间距正确,采用5m长卡尺限位绑扎。在钢筋两端用卡尺的缺口卡住钢筋,待绑扎牢固好,拿去卡尺,可满足钢筋间距的质量要求,并加快绑扎速度。

10)钢筋的锚固,搭接长度应严格按照设计及有关规范施工。

11)钢筋接头位置:板底钢筋在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板顶钢筋在支座三之一范围内,其接头面积在同一截面处不得超过钢筋总面积的50%,接头应错开lOOOmm以上。

12)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绑扎班应及时派人看护剪力墙及柱子钢筋,以免混凝土的流动带动钢筋移位。

预制装配式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模版).docx二.基础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根据结构施工图需进行绘制模板加工图和各部位模板安装图,编制模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并在施工前向参加施工的班组进行交底。

2.基础底板、墙板、柱、梁、顶板模板:均采用木胶合板。方材采用规格50mm*100mm及100mm*100mm,支撑系统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