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冲碎石桩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测

振冲碎石桩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测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44.0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振冲碎石桩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测

振冲碎石桩在汾河二坝西干节制闸地基处理中的

段树强,李海燕,郭擎瀛

(山西省汾河水利管理局祁县030900)

摘要:分析了汾河二坝西干节制闸地基振冲碎石桩的施工过程、工艺控制、质量保证措施;通过进行复合地基质量检测试验TB/T 1869.4-2013 铁路信号用变压器 第4部分:25Hz系列轨道变压器,证明该处振冲碎石桩基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

关键词:振冲碎石桩;液化土;复合地基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TV553文献标识码:B

二坝西干引渠段始于二坝拦河闸前库区,终于一号节制闸,全长1.3km,一坝西干与二坝引渠接通后,由于引渠进口无控制闸,一坝西干输水进入引渠后,形成向库区倒流,因此在一坝西干输水渠入引渠口前增设进水闸,进水闸进口前沿桩号0+300,闸室长5m,分5孔布置,每孔净宽3m。设计流量60m3/s。闸室上游设15m长的扭面渐变段,下游设10m长的消力池,消力池后接10m长的海漫兼渐变段。

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提供,汾河二坝位于清徐县长头村西,距一坝57km,场地位于太原盆地,其地貌形态属于汾河冲积平原。

该场地为严重液化土,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场地土类型属中等压缩型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为均匀地基土。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没有腐蚀性。为消除液化,提高天然地基承载力,经设计方同意采用振动振冲碎石桩进行地基处理。

1)碎石桩规格和材质。振冲碎石桩桩径400mm,闸室段间距1.0m,外围间距1.2m,正三角形布置,有效桩长9.0m,保护桩头1.0m。材料为20~50mm粒径级配良好的碎石,含泥量小于5%,不得使用风化易碎的石料。

2)承载力要求。为了消除地基土液化,并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闸室段大于等于130kPa,闸室外围大于等于120kPa。

3)桩数分布。总桩数451根,其中闸室段253根,外围198根。桩位布置见图1。

施工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内容包括施工设备(见表1)、技术准备,现场准备,施工组织准备、物资和材料准备等。

施工顺序由一侧逐排施工,采用逐步拔管法成桩。

⑴桩机就位、闭合桩尖:使桩尖对准桩位,缓慢放下桩管,对桩管垂直度进行双向校对。

⑵一次成孔:启动振动器,然后将桩管沉至设计深度。

⑶成桩:按要求向管内填料至计算高度,把桩管提升一定高度,提升时桩尖自动打开,桩管内的碎石料填入孔内,反插,加料,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⑷降落沉管,利用振动及桩尖的挤压作用使碎石密实。然后边振动边缓慢提拔振动器机桩管,速度控制在2.0m/min。拔管过程中发现软弱段或下料不足段及时反插。

⑸平移桩机到下一桩位,重复步骤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鉴于以往的施工经验,结合该工程特点,在施工中重点抓填料量,提升速度和高度等因素。

⑴确保填料量满足设计要求。按照设计要求的填料量算出桩管内的填料高度,在填料口处设置明显标志,填料后以测绳实测填料高度。

⑵拔管成桩过程中,严格控制提升速度,确保桩管内下料均匀。

⑶必要时向管内加水,防止桩管带料。

⑷控制桩顶填料高度,确保桩顶密实度。

6质量控制标准与保证措施

(1)桩数、桩径、填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桩身的密实度符合施工规范。

(3)允许偏差项目:成孔中心位移△1≤50mm;成孔垂直度△2≤1.5%;桩径误差△3≤20mm;孔深误差△4≤100mm。

⑴严格进行图纸会审。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研究图纸,做好各层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

⑵实行工序管理验收制,开工前提交开工报告,报监理工程师签发开工通知开始施工。

⑶原材料设专职材料员进行控制。

⑷调整施工参数必须报请现场监理和设计人员批准。

⑸及时准确填写施工记录,并办理签证手续,保证工程完工后能提供全套完整的竣工技术资料。

6.3防止质量通病措施

(1)机组就位检查桩位桩管直径范围内的地面土质,如遇到较大的硬块,由人工清理后再沉管成桩。如因下部地层不均匀引起的桩管跑偏,应提出桩管,查明原因,向孔内填入较大硬物导顺桩管,确保桩位准确及桩管垂直后在沉管成桩。

(2)桩尖难开,造成带料。沉管前认真检查桩尖,保证其灵活,如果因地层特点,桩尖难打开时,可上拔桩管一定高度后加料,然后需在拔桩管位置适当留振,保证桩底碎石密实。

(3)下料不均匀,使桩体不连续。如果下料困难可向桩管内加水,控制提升速度及留振时间,消除局部带料问题,或及时反插保证填料量。

(4)桩顶带料。可在桩顶带料区段及时反插保证填料量。

7.1、检测目的和要求

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要求进行现场检测;闸室段和闸室段外围分别布置载荷试验3组。具体检测桩点见图1(图上6个黑点即检测桩点)。

试验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加载及反力系统由液压千斤顶、钢梁、承压板、配重组成。加压由一台500kN的液压千斤顶及其配套加压系统来完成,加载值由量程60MPa等级0.4级压力表量测。沉降观测采用通常使用的基准梁、百分表观测系统。在压板的两个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置四个量程50mm(精度0.01mm)的百分表,百分表经万能表架固定于两根6m长的工字钢组成的基准梁上。

本次检测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压板边长闸室段为1.0m,闸室段外围为1.1m,压板下铺中粗砂找平(厚度50~150mm)。本次试验闸室段最大加荷至280kPa,外围最大加荷至260kPa,每级加载值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10,荷载分级见表2、表3:

表2闸室段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加荷级率表

表3闸室外围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加荷级率表

每加一级荷载的前、后应分别测记1次压板下沉量,以后每0.5h测记一次,当连续2h内,每1h小于0.1mm时,认为压板下沉量已趋稳定,即加下一级荷载。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①压板周围的土,出现明显的侧向挤出;

③、在某一级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④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压板直径的6%(63.00mm);

⑤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已达到方案设计最大加载压力。

荷载可分为3~4级,每卸一级荷载测记回弹量,直至变形稳定。

7.4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及分析

7.4.1试验数据整理

根据试验记录,分别绘制P(荷载)~s(沉降)曲线(图2)及s(沉降)~lgt(时间)曲线(图3)。P(荷载)~s(沉降)曲线反映了不同荷载作用下NB/T 42035-2014 水轮机调压阀及其控制系统基本技术条件,沉降量变化趋势;s(沉降)~lgt(时间)曲线反映了在相同时间段,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沉降情况。

7.4.2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方法

b取值为1000mm,相对变形:s=0.01×b=10mm。从图2可以看出该曲线呈圆滑型,特征点不明显,无明显陡降段。按相对变形s=10mm从图2找出对应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75kPa,规范规定按相对变形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1/2,因此取最大加载值的一半140kPa作为该点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各点试验结果见表4、表5。

表4闸室段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表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实验楼暖通空调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表5闸室外围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表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7.4.3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统计成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