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渝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兰渝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6.41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兰渝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2.1.1项目立项 2

2.1.2设计情况 2

2.1.3项目批复情况 3

2.1.4批准的建设规模、工期 4

桥台搭板施工方案2.2.1自然地理特征 5

2.2.2工程建设条件 14

2.2.3工程特点 20

2.2.4主要工程数量 28

2.2.5征地拆迁数量 28

2.2.6其他有关情况 29

2.3主要技术标准(兰广段) 30

2.4.1桥梁工程 31

2.4.2隧道工程 31

2.4.3枢纽工程 31

2.5工程建设重难点及对策 35

2.5.1征地拆迁 35

2.5.2西秦岭隧道施工 35

2.5.3木寨岭隧道施工 36

2.5.4特殊结构隧道 37

2.5.5隧道施工安全 37

2.5.6铺架施工 40

2.5.7大跨度连续梁桥施工 40

2.5.8无砟轨道施工 41

2.5.9既有线施工安全 42

3总体施工组织安排 43

3.1建设管理目标 43

3.1.1质量目标 43

3.1.2安全生产目标 44

3.1.3工期目标 44

3.1.4投资控制目标 44

3.1.5环境保护目标 44

3.1.6科技创新目标 45

3.2管理模式和建设组织 45

3.2.1管理模式 45

3.2.2建设组织 45

3.2.3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现场组织机构 45

3.3施工组织方案 46

3.3.1施工标段 46

3.3.2总体施工顺序及安排 46

3.3.3专业间衔接配合 50

3.3.4大临设施总体布局 52

3.3.5施工准备、征地拆迁和建设协调方案 58

3.3.6施工总平面布置 59

4大临设施及过渡工程方案 60

4.2铁路便线设置 60

4.3临时渡口、桥梁等设置 60

4.4级配碎石拌合站 60

4.5混凝土拌合站 60

4.6制架梁基地 60

4.8双块式轨枕预制场 60

4.9临时通信、电力、给水及其他大临设施 60

4.9.1临时通信 60

4.9.2临时电力线路 61

4.10高风险隧道视频监控系统 62

4.12主要过渡工程 62

5.1项目总工期 62

5.2分年度工期目标 63

5.4各专业工程施工进度安排 64

5.4.1施工准备 64

5.4.2路基工程 64

5.4.3桥涵工程 64

5.4.4隧道工程 64

5.4.5架梁工程 64

5.4.6铺轨工程 65

5.4.7四电工程 65

5.4.8房建工程 66

5.4.9联合调试及试运营 66

5.5控制工程施工进度安排 66

6分段工程概况及节点工期 67

6.2兰州东至广元 67

6.3广元至南充东 67

6.4南充东至高兴 71

6.5南充西至渭沱 71

7.各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73

7.2.1征地拆迁组织方式及各方职责 74

7.2.2征地拆迁推进计划 74

7.3各专业工程施工方案 75

7.3.1路基工程 75

7.3.2桥梁工程 85

7.3.3隧道工程 93

7.3.4架梁工程 113

7.3.5铺轨工程 117

7.3.6无砟轨道 127

7.3.7站场及相关工程 145

7.3.8房建工程 146

7.3.9通信、信息工程 147

7.3.10信号工程 149

7.3.11电力工程 151

7.3.12牵引供电工程 153

7.3.13其他站后及配套工程 156

7.3.14联合调试 156

7.3.15既有线及其他相关工程 162

7.3.16重点过渡工程 163

7.4重点工程施工方案 166

7.4.1白龙江1号特大桥 166

7.4.2白龙江3号特大桥 168

7.4.3洛塘河车站特大桥 169

7.4.4广元嘉陵江双线特大桥 170

7.4.5大坝口嘉陵江双线特大桥 172

7.4.6南充小龙门嘉陵江双线特大桥 173

7.4.7新穿井坝涪江左线特大桥 175

7.4.8新草街嘉陵江双线特大桥 176

7.4.9桐子林嘉陵江左线大桥、桐子林嘉陵江右线大桥 178

7.4.10新井口嘉陵江双线特大桥 179

7.4.11朝阳嘉陵江右线单线大桥 181

7.4.12新井口单线特大桥 183

7.4.13胡麻岭隧道 184

7.4.14黑山隧道 189

7.4.15古迹坪隧道 193

7.4.16后山坪隧道 197

7.4.17木寨岭隧道 200

7.4.18纸坊隧道 209

7.4.19哈达铺隧道 212

7.4.20同寨隧道 218

7.4.21罗沙隧道 221

7.4.22天池坪隧道 227

7.4.23化马隧道 230

7.4.24桔柑隧道 234

7.4.25西秦岭隧道 237

7.4.26龙池山隧道 252

7.4.27花石隧道 255

7.4.28权子垭隧道 258

7.4.29熊洞湾隧道 264

7.4.30轩盘岭隧道 267

7.4.31梅岭关隧道 270

7.4.32四方山隧道 274

7.4.33肖家梁隧道 277

7.4.34图山寺隧道 280

7.4.35桐子林隧道 282

7.4.36新歌乐山隧道 285

7.4.37人和场隧道 287

7.4.38荆竹林隧道 290

7.4.39石门沟隧道 294

7.4.40红山顶隧道 297

7.4.41新城子隧道 300

7.4.42毛羽山隧道 305

7.4.43坪石板隧道 311

7.4.44关子岭隧道 313

7.4.45范家坪隧道 315

7.4.46兰州枢纽 318

7.4.47重庆枢纽 320

7.5主要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另成册) 322

7.6兰渝铁路重点隧道风险监控手册(另成册) 322

8主要工程材料设备、主要施工装备、劳动力及投资安排 323

8.1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 323

8.1.1甲供材料设备 323

8.1.2甲控材料设备 323

8.1.3施工单位自购材料设备 323

8.1.4分年度主要材料设备计划 324

8.2关键施工装备的数量及进场计划 324

8.3劳动力配置 324

8.4分年度投资计划 324

9建设与施工管理措施 325

9.1施工组织设计管理 325

9.2质量管理措施 325

9.2.1质量保证体系 325

9.2.2质量保证措施 326

9.3安全管理措施 340

9.3.1安全管理体系 340

9.3.2安全保证措施 341

9.4工期控制措施 357

9.4.1管理措施 357

9.4.2技术措施 359

9.5投资控制措施 364

9.6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 370

9.6.1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370

9.6.2环境保护措施 371

9.6.3水土保持措施 372

9.7冬期、夏期、雨季施工措施 373

9.7.1冬期施工措施 373

9.7.2夏期、雨季施工措施 375

9.8文物保护管理 378

9.9文明施工管理 379

9.9.1文明施工内容 379

9.9.2文明施工措施 380

9.10信息化管理 381

9.10.1信息系统的构成 381

9.10.2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382

11.项目标准化管理 385

11.1管理制度标准化 385

11.2人员配备标准化 385

11.3现场管理标准化 385

11.4过程控制标准化 385

12.下阶段需要进一步重点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386

13.施工组织图表 388

兰渝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1.1.1铁道部与甘肃、四川、重庆三省市联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报送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项目建议书的函》的有关精神。

1.1.2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关于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交运[2007]1122号。

1.1.3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关于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批复》发改交运[2008]2336号。

1.1.4铁道部《关于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夏官营至广元段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08〕1543号。

1.1.5铁道部《关于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广元至重庆段及兰州、重庆枢纽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09〕230号。

1.1.7铁道部<关于印发《客运专线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南》的通知>工管工(2007)72号。

1.1.8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修改初步设计文件和图纸。

1.1.9现行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指南等。

1.1.10勘察设计合同以及合同有效组成文件。

1.1.11施工组织调查报告。

1.1.12当前铁路建设的技术、管理水平。

1.2.1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依法用地、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少占土地,保护农田;搞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支持矿床保护、文物保护、景点保护;维持既有交通秩序;节约木材。

1.2.2符合性原则。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安全标准要求。

1.2.3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树立系统工程的理念。统筹分配各专业工程的工期,搞好专业衔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均衡、连续生产;以关键线路为主线,进行工期、资源优化;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

1.2.4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原则。积极采用、鼓励研发旨在提高工程技术和施工装备水平,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2005年3月13日,铁道部与甘肃、四川、重庆三省市共同签订了《关于加快兰渝铁路建设的会议记要》。

2006年9月8日铁道部与甘肃、四川、重庆三省市联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报送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项目建议书的函》。

2007年2月2日,铁道部与甘肃、四川、重庆三省市共同签订了《关于加快推进兰渝铁路建设前期工作的会议记要》(铁计函114号)。

2007年5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关于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交运[2007]1122号)就铁道部和甘肃、四川、重庆三省市人民政府《关于报送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项目建议书的函》予以批复,同意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铁一院和铁二院长期对本线进行过多次方案研究和勘测设计工作。1995年2月完成《兰州至重庆线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10月编制完成《兰渝线经济与运量分析报告》,2001年4月完成《西南至西北铁路通道规划研究》。

2006年2月,接到铁道部计划司《关于公布兰渝铁路等三项目方案竞选结果的通知》及《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预可行性研究方案竞选专家评审意见》后,铁一院、铁二院立即安排部署了相关工作。

2006年6月3日,《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预可行性研究审查意见》(初稿)形成。

2006年7月,全线工程可行性研究开放设计,于9月完成可行性研究工作。

2006年11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兰州至重庆线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估。

2007年3月,设计院根据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关于需进一步落实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关问题的函》(鉴便函[2007]19号)的有关要求对报告进行了补充修改完善工作。

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2007年4月16日〜2007年4月21日对兰州至广元段(含兰州枢纽)现场进行调研并形成有关意见。

2007年7月16日~7月21日,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在重庆组织了可行性研究评审会。

2007年10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铁道部与三省市在重庆召开了兰渝铁路可行性研究评估现场调研及专家组预备会并形成意见。

2008年2月29日,由部鉴定中心组织在西安召开了兰渝线重点隧道工程专家研讨会。

2008年4月29日,由部鉴定中心组织在北京召开了西秦岭特长隧道可研专家评审会。

2008年5月31日,由部鉴定中心组织在北京召开了西秦岭特长隧道初步设计审查会。

2008年10月7日,由部鉴定中心组织在北京召开了全线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

2.1.3项目批复情况

2008年6月23日,铁道部、甘肃省政府《关于新建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铁计函﹝2008﹞665号)文件对西秦岭隧道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单独进行了批复。

2008年7月8日,铁道部《关于新建兰渝铁路西秦岭特长隧道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08﹞743号)文件对西秦岭隧道工程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

2008年8月29日,国家发改委以《国家发改委关于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批复》(发改交运[2008]2336号)文件对全线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

2008年12月29日,铁道部《关于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夏官营至广元段初步设计批复》(铁鉴函〔2008〕1543号)文件对兰广段初步设计批复。

2009年3月7日,铁道部《关于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广元至重庆段及兰州重庆枢纽初步设计批复》(铁鉴函〔2009〕230号)文件对广重段及枢纽初步设计批复。

2.1.*批准的建设规模、工期

2.1.*.1建设规模

工程静态投资为77*亿元。主要工程范围如下:

兰州至重庆,含引入兰州、重庆枢纽配套工程,引入广元,南充地区配套工程,建筑总长度1179.232km,其中桥梁201.193km,隧道557.**2km,桥隧比例**%;其中兰渝正线新建长度818.71km,桥梁127.7*9km,隧道**0.*13km,桥隧比例72%。具体为:

(1)兰州枢纽配套工程,新建货*北环线及新建兰州北编组场。新建线路长*8.**9km。

新建兰州北编组站车站规模三级七场:分别新建上下行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及交换场,车站西端机务段、东端折返段,上行到达场北侧新建车辆段。

(2)兰州至重庆新建正线长度为818.71km,另有兰州枢纽东端疏解区线路建筑长度单线21.2**km,广元地区及其他相关线路建筑长度29.275km,其中单线2*.783km,双线*.*92km。

(3)重庆枢纽新建线路包括渭沱至东阳线路所货车线;磨心坡至团结村增建第二线;兴隆场至井口站增建二线;团结村至歌乐山隧道进口联络线;磨心坡至蔡家新建三、四线;蔡家至重庆北新建双线;蔡家至K1*1左右线改建;新建兴隆场编组场。

新建线路长137.389km,其中单线9*.13*km,双线*1.253km。

(*)南充东(不含)至高兴(含)单线,正线建筑长度为89.3*5km(单线)。

兰渝线可研批复建设总工期72个月。

2.2.1自然地理特征

2.2.1.1地理位置及在国民经济与路网中的意义和作用

本线位于甘肃、四川、陕西及重庆境内,北起兰州枢纽,向南经甘肃的榆中、渭源、漳县、岷县、宕昌、陇南后通过陕西省边界进入四川省,经广元、苍溪、阆中、南部到达南充之后,分别经渭沱、广安接入重庆枢纽。兰州至重庆段正线线路长度为818.71km,*营长度873km。另修建南充经广安至高兴段单线铁路,正线长度89.3*km。

该线经过甘、陕、川、渝三省一市22个县(区),兰州至重庆北设兰州东等3*个车站。南充东至高兴设老君乡等7个车站。其中区段站1个,客*站1个,中间站19个,越行(会让)站20个。

该线北端经兰州枢纽与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干线及规划建设的陇海客专、兰新第二双线等线路相连;中与宝成、达成线相交;接入重庆枢纽后与成渝、川黔、襄渝、渝怀和规划建设的沪汉蓉快速通道等相接,是西部地区的一条区域路网铁路干线。

该线吸引范围人口密集,自然资源丰富、贫困人口集中、经济发展滞后、文化交流闭塞。兰渝线的建设为该地区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为大量富余劳*力外出寻找市场,提供了便捷、快速、大能力*输通道,将极大的促进沿线的经济发展,使贫困人口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因此,修建兰渝线对于实施西部开发、开发沿线国土资源、增强民族团结具有重大的政治、社会、经济意义,是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

兰渝线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西北至西南的区际新通道,是我国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兰渝线的修建将结束宝成北段对西北、西南交流的“瓶颈”制约,减轻其*输负荷,大大缩短区域间客、货*输的距离和时间,扩大西北东通路、西南北通路的*输能力,形成新的西南与西北便捷*输通道,提高*输质量及增加路网的灵活性,缓解宝成、襄渝等既有铁路*输能力紧张状况,解决了西南西北间客货迂回*输的问题。兰渝线北端与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及兰青线相连,中间与宝成、达成线相接,并通过宝成线,成昆线联结成都、川西、云南地区,南端沟通沪汉蓉通道、渝怀线、川黔线等,可形成西北至西南区域间客货并重的便捷、快速、大能力的*输通道,同时为西北地区新增一条联接经济发达地区—东南沿海的捷径,对统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线经兰青线和青藏线相连,可构成四川入藏的北向通道,对实现铁路在西部地区的又好又快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2.2.1.2地形、地貌

线路由北向南分别经过黄土高原、秦岭高中山区、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及局部冲积平原区三大地貌单元,其特征简述如下:

2.2.1.2.1黄土高原区

兰州至大草滩。由河谷阶地、黄土台塬、梁、峁及局部基岩孤丘低中山组成,高程在1500~2700m之间,相对高差200~500m。总体地形北低南高,北面起伏小,南面起伏大,沟壑交织。主要河流为黄河、渭河、洮河、宛川河、大碧河等,主要发源于西秦岭和岷山的高中山区。

黄土高原区次级地貌分区表

DK0+000~DK*+500

DK*+500~DK13+200

DK13+200~DK*1+700

DK*1+700~DK122+*20

DK122+*20~DK128+000

DK128+000~DK1*7+000

2.2.1.2.2秦岭高中山区

包括大草滩至广元。由西秦岭、岷山、摩天岭及龙门山高中山区等次一级地貌单元组成,高程多在1500~3200m间,相对高差*00~1200m。山高谷深,岭谷相间,高差大,沟谷深切多呈“V”字形。

其中:武都白龙江以北为西秦岭山脉(DK1*7+000~DK3**+*00);白龙江以南至姚渡为岷山山脉(DK3**+*00~DK**2+500);姚渡至田坪(F9)为摩天岭山区(DK**2+500~DK*7*+700),田坪(F9)至甘溪沟为龙门山山区(DK*7*+700~DK*8*+200)。

西秦岭山区的麻子川梁为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岭北主要河流为洮河、渭河及其支流,岭南为白龙江及小岷江、洛塘河等支流。洮河河谷弯曲较狭窄,两岸阶地断续分布,河谷及支沟两岸大型泥石流、滑坡等不良地质发育,白龙江河谷区山高谷深,仅局部发育有不对称的零星阶地,由河漫滩、阶地、泥石流洪积扇组成,地形沟壑交织,武都前后河谷较开阔。其余地段由于河流下切作用十分强烈,河谷两侧形成狭窄的山间谷地,山体陡峻。

2.2.1.2.3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及局部冲积平原区

包括广元至重庆段,地面高程一般为170~900m,相对高差100~*00m,地形起伏较大,缓坡地带多为旱地及荒坡,沟槽被垦为良田,植被茂密。丘间槽谷宽缓平坦,冲积平原主要沿嘉陵江河流两侧呈长条形断续分布,居民较多。

2.2.1.3工程地质

2.2.1.3.1地层岩性

本段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并与构造作用密切相关。

兰州至渭源:属古河西构造体系,中新生代以沉降为主,出露第三系、白垩系的砂岩、泥岩、砾岩等;

透防至甘溪沟:属华夏构造体系,长期以来比较稳定,出露奥陶系、寒武系、震旦系、下元古界等古生界、元古界的老地层。

广元至重庆:属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出露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等中、新生代的泥岩、砂岩、灰岩等地层。全线零星出露各期的岩浆岩侵入,如安山玢岩、花岗岩等。全线广泛分布有第四系松散层以及各种构造作用产生的构造岩。

2.2.1.3.2地质构造

沿线通过甘肃省东部、南部和四川省东北部,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从北向南,经过祁连褶皱系、秦岭褶皱系、松潘-甘孜褶皱系、扬子准地台*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形成了近十个地质构造体系,包括了纬向构造体系、多字型构造体系、山字型构造体系、旋扭构造体系。后期活*的构造体系对前期形成的构造体系加以改造、归并、复合,使构造环境及其表现形式更加复杂。沿线区域大断裂有11条。

2.2.1.*水文地质

2.2.1.*.1地表水

沿线地表水主要为江河水、溪水、沟水,地表水系发育,较大的地表水系主要有洮河、白龙江、嘉陵江、渠江、涪江及其支流,江河均为常年流水,水深数米至数十米,河水位受季节性降雨变化,雨季河水汹涌。山间溪沟及次级小河流不发育,一般流程较短,流量受大气降雨控制,因季节变化而变化,以蒸发、下渗和径流等形式排泄。

2.2.1.*.2地下水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裂隙水。

2.2.1.*.2.1第四系孔隙潜水

包括河谷区孔隙潜水和黄土孔隙潜水及斜坡堆积层潜水:河谷区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沿线河流的河漫滩、河流各级阶地、支流沟口冲洪积扇堆积层。河谷区地下水水位埋深较浅,渭源以北水质较差,矿化度等多项指标超标,局部段落对圬工具有弱~中等侵蚀性。渭源以南水质良好且水量丰富,易开采利用。黄土孔隙潜水及斜坡堆积层潜水主要分布于测区内的黄土峁梁及丘陵山涧沟槽一带地区。渭源以北黄土底部与不同时代的基岩接触部位,地下水从基岩接触面流出形成泉水,或从黄土滑坡后缘流出形成泉水,水量较小,可供当地群众生活饮用,味咸,水质较差。广元以南主要分布于丘陵山涧沟槽一带,上部为粉质黏土,下部为砂、卵砾石层,砂、卵砾石层厚度不大,含水较丰富,一般埋深2~*m,局部埋藏较深。受大气降水及河流补给影响,水量随季节而变化。据民用井调查,其单井流量为5~10m3/d,最大流量可达100m3/d。

2.2.1.*.2.2基岩裂隙水

沿线岩体受区域构造影响严重,基岩裂隙水普遍发育,地下水多受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与大气降水控制,以补给沟水及下降泉形式排泄,水质对圬工基本无侵蚀性。

2.2.1.*.2.3岩溶裂隙水

分布于灰岩夹少量碎屑岩,该类水主要通过岩溶洼地、漏斗、溶洞及溶蚀裂隙等接受降水补给,在溶蚀裂隙及溶洞中径流,在低洼处、地层接触带等以泉水或地下河的形式排泄。由于构造、地层岩性、地貌及气象、水文条件的不同,其富水性也相差较大。本区地下水富水性属中等富水。

2.2.1.*.3河流水系

全线经过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以西秦岭山区的麻子川为分水岭。

岭北经黄河水系的一级支流渭河、宛川河、洮河及祖厉河水系;其中宛川河全流域面积190*平方公里,流域长度91.*5公里,河床平均比降9.25‰,河道弯曲,两岸阶地不发育,河槽基本稳定;渭河全长818公里,全流域面积13*93*平方公里,上游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河床平均坡度2*.2‰,为不通航河流;洮河全长*73公里,平均比降2.8%,全流域面积25527平方公里。

岭南经过长江水系的白龙江、嘉陵江、渠江、涪江等。其中白龙江为嘉陵江主要支流,长57*公里,水流急,多跌水台坎;嘉陵江为长江上游一级支流,长1119公里,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落差2300m,平均比降2.0‰,分段通航等级为Ⅳ~Ⅲ级;渠江是嘉陵江下游左岸最大支流,长720公里,流域总面积3.9*万平方公里,渠江分段通航等级为Ⅳ级;涪江是嘉陵江的支流,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与九寨沟县之间的分水岭,南流经平武县、江油市西南部,绵阳市,射洪县、遂宁市等区域,在重庆市合川市区汇入嘉陵江,全长700公里,流域面积3.**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572立方米/秒,涪江自平武至合川全年通航,通航里程552公里。但部分河道淤塞严重,自三台以上极少通航。

2.2.1.5不良地质与特殊地质

2.2.1.5.1不良地质

沿线区域范围发育的不良地质类型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岩堆、岩溶等。

滑坡:经过对沿线滑坡调查,整个测区由于地形和气候、构造等因素的影响,滑坡主要分布在渭源至透防之间,另外,广元至苍溪之间地形起伏大,局部陡崖斜坡地段发育中小型基岩切层滑坡。

泥石流:经过对沿线泥石流调查,整个测区由于地形和气候、构造等因素的影响,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岷县至武都,其余地区较少。

岩堆:沿线岩堆的分布比滑坡、泥石流要少,主要分布于宕昌至两水之间和广元至苍溪之间。

岩溶:沿线分布的灰岩较为广泛,另有部分段落分布有白云岩,其出露面积较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岩溶现象。两水至透防段、熊洞湾隧道进口至广元车站进站前段、合川至重庆枢纽段等岩溶发育。

危岩落石:一般为砂岩大型块体,由于差异风化,砂岩形成陡崖或倒悬岩腔,受风化裂隙和构造节理切割影响,砂岩被切割呈巨块状,形成危岩。坡面零星散落块石,形成落石。危岩落石多呈条带状分布于广元车站进站前、广元枢纽、以及广元至苍溪之间的陡崖斜坡地段。

顺层溜坍:本线典型大段顺层段落不发育,主要表现为红层地带砂、泥岩软硬相间,差异风化后的局部溜坍。主要分布有两段:磨心坡车站~中粱山隧道进口段;中粱山隧道出口~重庆东站~重庆西站段。

地震区:兰州东起点至南崖山附近,DK0+000~DK*8*+150范围地震*峰值加速度0.10~0.2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七至八度。线路在通过区域性断层及次级断裂82条,地形陡峻,不良地质发育,属抗震不利地段。

线路通过的大草滩至桔柑段为滑坡、泥石流、岩堆等不良地质体发育区,地震可能诱发不良地质体的发生。

线路沿线河漫滩、一级阶地的饱和的粉土、砂类土可能存在地震液化问题,对工程有一定影响。

有害气体:兰州至广元段沿线分布有炭质板岩、炭质片岩、炭质页岩,有可能会产生瓦斯气体,但因其含炭质较少,对隧道工程的影响不大。广元至重庆段有部分浅层天然气存在,隧道施工时加强对有害气体的监测和超前预报,并预留隧道天然气处理,加强通风及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人为坑洞:兰广段人为坑洞主要分布于沿线河谷二、三级阶地和河谷及沟谷两岸山坡坡脚,坑洞类型主要有曾经用于居住村民或储存物品用的窑洞、开采铅锌等矿石的矿洞、矿井等,还有一些当地砖厂取土烧砖,开挖阶地上部粉质黏土而成的巷道式坑洞等。各类人为坑洞用途不同,开挖深度及大小不一,无规律性。

煤窑采空区、老窖积水:广元附近熊洞湾隧道、渭沱至重庆新松林、新歌乐山、桐子林等隧道均穿越煤系地层,大部分已停止开采,由于开采历史久远,已无法准确判定具体位置,存在煤窖采空区和积水的问题。

2.2.1.5.2特殊性岩土

沿线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黄土、软土(松软土)、膨胀岩。

黄土:黄土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砂质黄土、上更新统风积、冲积砂质黄土组成,分布在沿线各大河流、沟谷阶地上部和黄土梁峁上。黄土湿陷性等级与地貌单元的关系大致如下:

二、三级阶地上的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砂质黄土,属Ⅲ级(自重)~Ⅳ级(自重)湿陷性,湿陷等级严重~很严重,湿陷厚度10~20m;

软土、松软土:软土零星分布于沿线河流、沟谷的河漫滩及一级阶地上,厚度不等CJT251-2007标准下载,软土呈带状分布在鱼塘或低洼的湿地内,成分以淤泥和黏土为主,其力学性质较差,在工程机械碾压下,会造成路面翻浆、变形,但厚度不大,易于清理。

松软土分布较为广泛,沿线河谷阶地、斜坡及山顶的黄土梁、峁上分布的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砂质黄土均为松软土,应根据工程设置的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膨胀岩(土):沿线上、下第三系及白垩系地层中均分布有泥岩,具有弱膨胀性,对工程有一定影响。

人工弃土:人工弃土主要分布于既有公路、铁路地段,为素填土,以碎块石土为主,厚度2~20米不等。

另外全线在重庆地区少量分布有石膏及岩熔角砾岩DB31/T 540.3-2013标准下载,对工程实施有影响。

兰渝线兰州至广元段主要气象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