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启九标施工方案

宁启九标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804.8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宁启九标施工方案

1.1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1.1.1.1新建铁路宁启线南京—海安段项目《招标文件》、《初步设计图纸》、《工程数量清单》、《招标补疑书》。

1.1.1.2铁道部颁布的现行铁路施工规范、施工技术规程、质量评定标准与验收办法、有关工程预算定额。

1.1.1.3施工招标标前会议及本投标人对现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调查所掌握的有关资料。

1.1.1.4本投标人建设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施工能力、科技成果主线路基土石方施工组织设计.doc,企业三级工法、企业定额。

1.1.2.1本着优质、高效、经济、合理的原则。

1.1.2.2以确保工期并适当提前为原则安排施工进度计划。

1.1.2.3以确保质量目标为原则安排专业化施工队伍,配备先进的机械设备,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

1.1.2.4以确保安全生产为原则制定各项安全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1.1.2.5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为目标布置施工总平面。

南京至启东铁路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线路呈东西走向,基本与长江平行。南京至海安段西起南京枢纽林场站,途径六合、仪征、扬州、江都、泰州、姜堰,接入在建的新长铁路海安站,线路全长210.042公里。

1.2.1.1工程范围

本投标人所投的第九标段起止里程为DK161+800~DK178+850,线路全长17.050公里。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计范围内得改移道路、路基、站场、桥涵、轨道工程和站后工程。

1.2.1.2工程规模

1.2.1.2.1路基工程

本标段设计路基土石方(断面方)1426058.2m3,包括区间填方836028.2m3,挖方484.0m3,站场填方573413m3,水泥改良土16133m3。路基加固及防护袋装砂井416439m,塑料排水板241591m,土工格栅486418m2,复合土工膜13644m2,水泥改良土31415m3,砂垫层134036m3,干砌石30775.4m3,浆砌石30871m3,喷播植草136649.9m2,土工网垫131828.9m2。

1.2.1.2.2桥涵工程

本标段有:中桥532.09延米/8座,框架小桥250.76延米/9座,涵洞2374.74延米/130座(其中:圆涵1312.74延米/62座,矩形涵203.00延米/12座,框架涵859.00延米/56座),钻孔桩5075m,打入桩20896m,粉喷桩29330m,砂桩7090m。

1.2.1.2.3轨道工程

轨道工程正线17.05公里。

1.2.2.1地形、地貌

本线地处苏北平原区,南临长江,东濒黄海,北为淮河下游里运河、里下河低洼湖积盆地水网区,西为宁镇山脉山侧构造剥蚀丘陵;丘陵低缓,呈东南向西北伸展,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岭背标高150米左右,有孤立剥蚀丘陵耸立。江都至姜堰段为冲积——湖积平原区,地面标高2~6米,为地势低洼地区。姜堰至南通段为冲积——海积平原区,地面标高3~6米,地势开阔,河流密布,均为良田。沿线高等级公路网初具规模,有多条国道及省道穿过,公路及水路交通发达。

1.2.2.2工程地质

沿线线路遇到的不良地质主要为软弱土。

1.2.2.3水文地质

本区属长江水系,雨量充沛,地面河网交错,湖泊星罗棋布。里下河地区为地势低洼地区,地表水排泄困难,雨季易产生内涝。地下水储量丰富,主要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裂隙水两种类型。

沿线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气温相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5℃,七、八月气温最高,平均27~28℃,一月份最低,平均气温0.6~2.1℃。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300mm,年最大降雨量1621.3mm,全年无霜期约300天左右。季风显著,冬季盛行来自北方干冷的偏北风,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东南风,历年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26.3m∕s。

1.2.3.1交通条件

本标段对外交通方便,县、乡级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线路自西向东与宁盐公路、白龙公路并行。另外河网交错,通航能力较好。

1.2.3.2水、电资源

沿线地表水和地下水能够满足施工用水。水质好,采取打井和引入河水来满足施工需要。

以利用地方电力资源为主,自发电为辅,采取二者相结合的供电方式。

1.2.3.3地材供应

本标段沿线工程用砂、石较为缺乏,需从海安、靖江、无锡等地运进。

2.1.1施工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针对本标段工程,本投标人将按照项目法施工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成立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各一人,下设工程技术部、计划统计部、财务部、物资设备部、质量安全部、派出所、办公室等业务部门。项目经理部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协调。

施工组织机构详见投标人工地现场“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经理:受投标人委托负责本标段工程的全面管理、组织、协调。

项目副经理:负责现场施工和工程安全。

总工程师:负责技术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

工程技术部:下设试验室、测量队。主要负责设计文件的复核、技术交底、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现场交接桩、复核测量、原材料检验、工程试验、设计变更、工程签证、技术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

计划统计部:负责施工计划、统计、验工计量、经济核算、对内承包、合同财务管理等工作。

物资设备部:负责施工主要材料和机械配件的选择、订购、供应、管理等工作。

质量安全部: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安全计划大纲的编制与实施、现场安全的检查、检验、创优规划及创优实施等工作。

办公室:负责后勤保障、生活日常管理、配合业主征地拆迁,对内对外公共关系及统一协调等工作。

财务部:负责经济核算、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

派出所:负责现场的治安保卫、危险品管理等工作。

2.2施工总体安排布置

2.2.1工程任务划分

                            

本标段全部工程施工由项目经理部统一管理,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及实际情况,投入11个施工队进场施工。

有关资源配置见本标书“六、劳力组织计划、主要材料供应计划及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部分。

2.2.3施工总平面布置

2.2.3.1现场平面布置布置原则

2.2.3.1.1节约用地,尽可能利用现场既有道路和原有建筑物,少占农田和耕地,减少临时工程用地。

2.2.3.1.2施工场地充分考虑排水和防洪,保证积水顺利排除。

2.2.3.1.3工地集中设材料场,在各工点根据实际情况设材料库。

3.2.3.1.4根据现场施工对运输条件的要求,合理布置临时道路。以达到投资少,降低造价的目的。

2.2.3.1.5施工队伍驻地设施尽量靠近施工现场,以便于施工和管理。

2.2.3.2总平面布置图

按照总平面布置原则,合理布置各种临时设施。具体布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2.3.2.1临时设施

首批人员进场后,立即修建临时工程,临时工程所需的材料利用随车带料和就近采购,并保证满足工程需要。

2.2.3.2.1.1临时便道、码头

根据设计给定及现场踏勘实际情况修建便道。本标段新建便道8.0km,改建便道5.5km,施工便桥104m,施工便涵150m,在姜溱河小里程侧,设临时码头一处,以利砂子、碎石和道碴等地材进场。

2.2.3.2.1.2办公及生活房屋

项目经理部办公地点和监理工程师驻地设在姜堰市白龙镇,以租用房屋为主。各施工队均设在工地,生活房屋以租用当地房屋为主,本工程需生活房屋8200平方米。

2.2.3.2.1.3生产房屋

本标段生产房屋以砌筑砖房和搭建活动板房为主,共修建临时生产房屋7800平方米。

2.2.3.2.1.4生产及生活用水

本标段的所有生产及生活用水采用打井取水或引入江河水及地表水。桥梁、预制场设水池,安设供水管路1000米,管路直径150毫米。生活和生产用水经试验室化验合格后使用。

2.2.3.2.1.5预制场

本标段涵洞的涵节及盖板等构件在预制场集中预制,预制场设在DK169+700线路左侧李桥村,紧邻白龙公路,占地2000平方米。

2.2.3.2.1.6电力供应

施工现场附近有地方电网通过利用地方电网接电,无地方电网通过采用自发电。本标段架设临时电力线路2.0Km,并配备发电机组备用。

2.2.3.2.1.7通讯

2.3.1工程综合分析及工程特点

2.3.1.1工程综合分析

2.3.1.1.1桥涵工程

本标段桥涵147座,计3157.59延长米,技术难度不大,但平均每公里8.62座,密度大;工程量大且分散。

2.3.1.1.2路基工程

本标段路基土方量不是很大,基本为路堤,填料均来源于取土场,取土场分散,土料含水量高;另外软土地基加固工点长种类多、工程量大,作为路基施工的重点考虑。

2.3.1.1.3计划工期

本标段开工日期2001年12月10日,线下工程计划在2003年4月10日达到铺架条件,日历工期为487天。

2.3.1.2工程特点:

通过上述分析,本合同段工程有如下特点:

2.3.1.2.1构造物多、密度大、工程量大且分散;

2.3.1.2.2路基工程软土地基加固工程量大、工点长、种类多。

2.3.1.2.3取土场分散,土料含水量高,开挖前均需采取降水措施,并且晾晒降水难度大。

2.3.2、施工顺序及原则要求

2.3.2.1施工顺序

2.3.2.1.1先主体后附属,先地下后地上,先重点后一般,先正线后站线;

2.3.2.1.2先桥涵后路基;先桥台后桥墩,先水中墩后岸上墩;路基施工先基底加固处理后土方作业,先构造物稀疏地段后密集地段,先高填深挖地段后浅挖低填地段。

2.3.2.2施工原则要求

2.3.2.2.1针对本标段工程的特点,编制科学周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质量计划》,充分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和施工中技术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有关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工程质量,并以确保部优的标准组织施工。

2.3.2.2.2合理进行土石方调配,在工序安排上尽量避开雨季。对取土场施工严格按规范规定、地方政府及环保要求实施。

2.3.2.2.4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尽量节约用地;注意协调,尽量减少对附近居民和过往车辆及行人的干扰,保护生态环境。

2.3.2.2.5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工地建设,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2.3.2.2.6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发挥设备优势,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工期。

2.3.2.2.7施工过程中,凡遇到与设计不一致的情况,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和业主报告,并按其指令执行。

2.3.3施工总体方案

紧紧抓住施工中的重点,安排好各施工工序的衔接。本标段施工重点是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在优先安排重点工程的同时,小桥涵施工要为路基土方施工创造条件,路基土方集中地段的小桥涵早做安排。

2.3.3.1路基施工

2.3.3.1.1在做好施工区域排水、基底处理、土石方调配、机械配置的同时,紧紧抓住挖填、平整、碾压、修坡、检验等关键工序,做到干一段成型一段,对于软土路基做好变形观测。

2.3.3.1.2取土场施工时,采取措施保证周围地区自然排水系统不发生阻碍和增加冲刷。工程结束时,将取土场按业主和地方政府要求修整完善。

2.3.3.1.3路堤填筑前,在现场进行压实工艺试验,确定科学合理的试验参数后,在全标段组织实施,做到样板引路,一次成型。

2.3.3.1.4路基土方采用机械施工,运距在100米以内采用推土机推运;运距在800米以内采用铲运机施工;运距大于800米采用挖掘机配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摊平,压路机碾压。对于大型机械作业困难地段,如桥台锥坡、台后及涵洞两侧填土,以人力配合小型机具夯实。

2.3.3.1.5路基土方开挖采用人工进行;路堤土方填筑施工过程分三个阶段、四个区段、八个流程。

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

四区段:填土区、平整区、碾压区、检验区。

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土→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拱整修→整修护坡。

2.3.3.2桥涵施工

本标段内有147座桥梁和涵洞。桥梁基础类型为钻孔桩基础和打入桩基础,涵洞基础为明挖换填、砂桩和打入桩基础。钻孔直径为0.8米和1.0米,采用KQ1200型和JC15型钻机钻孔;打入桩采用D40筒式打桩机进行施工。有水作业时,采用钢轨桩、钢管桩和草袋围堰围护。桥梁墩台采用自制大块组合钢模板,以保证混凝土质量内实外美。

2.3.3.3轨道工程

轨道工程工作内容包括道床铺设、线路整道、验交前的线路养护及相关工程。路基工程成型后,进行铺碴工作,成型一段,铺设一段。

2.4.1人员及机械设备进场

如果本投标人中标,施工人员、机械设备进场以满足工程实际需要,满足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要求为原则,按工程进度计划分期分批进入施工现场,并随情况变化及时调整。

第一批:自接到中标通知书5日内,项目经理部所有人员及施工队的部分人员500人到达施工现场。首批进场机械设备主要有载重汽车、自卸汽车、砂井打设机、粉喷桩机、轨道式插板机、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拌合机、发电机、钻机、空压机、工程指挥车及测量、试验仪器等。

第二批:自接到中标通知书10日内,所有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全部到位,陆续展开施工。

先遣人员进入现场后,立即着手制定材料供应计划,确定材料的供货地点、数量及运输方式,建立完善的检测试验手段,保证工程按期开工。对用于本工程的材料,都要经自检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后使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材料的不定期动态抽查。

第一批施工人员进驻现场后开始进行技术准备工作。

2.4.3.1组织施工人员认真熟悉设计文件、图纸、资料,查对是否齐全、有无遗漏、差错或相互之间有矛盾之处,发现问题及时向设计现场代表和监理工程师提出。

2.4.3.2认真核对图纸,并与现场实际情况核对,进行补充调查,以便做好施工准备。

2.4.3.3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和调查研究,经过综合分析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同时依据经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编制本工程的《工程项目质量计划》。

2.4.3.5建立工地试验室,配齐人员及仪器设备,以确保施工生产和质量控制的需要。试验人员进场后立即进行各种仪器设备的检测校定,对各种材料的合格性进行分析。

2.4.4创建良好的外部施工环境

为确保本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在优化施工组织,强化施工管理的同时,与周边各界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创建良好的施工氛围。在施工过程中本投标人将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4.4.2自觉遵守与维护当地政府的的有关条例、规定,规范行为。

2.4.4.3听取沿线民众的意见,维护群众利益,在发生矛盾的时候,耐心解释,妥善处理。

2.4.4.4施工中做好对沿线和附近建筑物、树木、水渠、池塘等的保护。尽量避免对施工现场周围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干扰。

2.4.4.5规范作业,文明施工。减少因作业而带来的灰尘、噪音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4.4.6强化环保和国土意识,采取一切措施保护现场和附近的环境,以避免因施工而引起的污染和其他原因造成对公众或公众财产的伤害或妨碍。

2.4.4.7顾全大局,服从业主、监理工程师的安排,为当地经济发展作贡献。

2.4.4.8入乡随俗,自觉尊重当地民众的风俗习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2.5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2.5.1路基工程施工

2.5.1.1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核对设计文件、施工测量、土方调配计划、拆迁建筑物、场地清理、施工场地排水等。

2.5.1.1.1核对设计文件

在施工前,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认真的审查核对。同时到各工点与现场逐一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提请设计和监理单位解决。

2.5.1.1.2交接桩

接到设计文件后,积极会同设计单位进行交桩与接桩工作,交接的项目主要有:中线控制桩、交点桩、转点桩及曲线起终点桩、水准基点及桥隧建筑物的位置桩等。接桩后即对定测中线进行复测,以核对、校正原有的各种桩橛,补钉遗失的桩橛,在复杂地形的工点加钉一些桩橛,以便进行路基施工。

2.5.1.1.3土方调配

依据设计断面尺寸及横断面测量成果,进行详细的土方数量计算,进行土方调配。根据调配方案,确定作业区段,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和劳动力。

2.5.1.1.3.1低填少挖段提前开工,为高填方整平运输通道。在调配范围内,如有中小桥、涵洞阻碍,可根据工期的长短,适当考虑跨越。总土石方运输量尽可能为最小。

2.5.1.1.3.2优质填料优先回填质量要求高的路段。

2.5.1.1.3.3节约用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空地作为取土的场地,少占耕地,并结合施工改地造田。

2.5.1.1.3.4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取土场要减少对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施工中发现古墓、化石等文物,做好保护及时上报当地有关部门处理。

2.5.1.1.3.5土方调配与构筑物施工相结合,预留回填土。

2.5.1.1.3.6选择合理的调配方向、运输路线,使土方运输无对流现象。

2.5.1.1.3.7进行现场调查,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配。

依据设计文件、地形地貌、沿线的构筑物分布情况,结合本单位的施工生产能力,遵照业主对总工期和分项工程工期的要求,确定合理的土方调配方案。

2.5.1.1.4施工场地清理

凡在用地界范围内及妨碍施工的各种建筑物事先予以拆除。在路基施工范围内的树木,在开工前进行砍伐或移植,所留洞穴以与路堤同样的填料填平并夯填密实。施工场地内的青苗,尽量予以保留,不能保留的,提前作好青苗补偿工作。

2.5.1.4.5施工场地排水

路基施工前,按设计要求及施工进度安排,做施工场地的排水工作。

在填方路段,先修筑边沟;在挖方路段,及时修筑侧沟,以防止周围的地表水流入施工场地。对于低洼处的积水,采取抽排的方法解决。对路基有危害的地下水,采取截断、疏干、降低或引排等方法,确保路基范围不受影响。

2.5.1.2路堤填筑

2.5.1.2.1一般路堤基底处理

2.5.1.2.1.1清除草皮

依据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要求,清除草皮、杂填土及腐植土。

2.5.1.2.1.2开挖台阶

横向坡度陡于1:5的稳定斜坡,如基底为粘性土,在原地面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0m。如基底土质为松散的砂类土,可以不挖台阶,将表层土翻松,即可填筑路堤。

2.5.1.2.1.3原地压实

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如松土厚度不大于0.3m,可直接碾压密实。如松土厚度大于0.3m,首先将松土采用五铧犁翻挖晾晒,然后再用旋耕机搅碎硬土块,使含水量接近最佳,最后分层回填压实。

2.5.1.2.1.4疏干基底

基底地表有积水时,施工前采取永临结合排水系统进行疏干,待地表晾晒后方可进行路堤填筑。基底有地下水影响时,可采取拦截、引排至路堤基底范围以外,也可采取以渗水土填在路堤底部。

2.5.1.2.1.5基底为水田、池塘或洼地的处理

由于水田的淤泥种植土一般不厚,可先排干田中水,再将基底范围内的淤泥种植土全部挖除,然后用适当的土料填筑。路堤穿过大面积的池塘或积水洼地时,可采取筑草袋围堰拦截抽水,抛填片石挤淤的方式。

2.5.1.2.2路堤填筑方法

在路堤填筑前,首先进行路堤填料的确定,确保填料合格。为保证路堤的施工质量,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不同情况,采用适当的填筑方法。由于土料含水量大,施工过程中不断用五铧犁和旋耕机进行填料的晾晒,直至填料含水量达到规范要求。

2.5.1.2.2.1填筑路堤时,按路堤横断面全宽,水平分层填筑,每层厚度0.3m。填筑时由基底地面最低处起,自下而上分层填筑,逐层碾压密实。

2.5.1.2.2.2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堤,应分层进行填筑,不得混填。

2.5.1.2.2.3桥台背后填土时,为避免桥台背后的填土因受水浸润对桥台产生附加推力,在台后下方不小于2m,上方不小于2m加桥台高的范围内,以渗水土填筑,并用小型机具分层水平夯打密实。

2.5.1.2.2.4填筑涵洞缺口路堤时,在涵洞两侧不少于涵洞孔径两倍的范围内,对称水平分层填筑,避免涵洞产生移位、开裂等现象。

2.5.1.2.2.5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在路基面下1.2m、宽3.2m范围内的挖方部分,挖除换填与填方部分相同并符合基床要求的填料,以免路基不均匀下沉或填土部分坍滑。

2.5.1.2.3路堤填筑施工工艺详见“路基填筑工艺流程图”。

本标段地处河网地区,取土场地表水丰富,土料含水量大,因此施工中需进行填料的晾晒。

各区段或流程内只允许进行该段和流程的作业,不允许几种作业

每个区段的长度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和数量及构筑物的分布情况确定,但为了保证机械有足够的安全作业场地,每区段长度最小不得少于40m。长度不够或因桥涵隔断不连续,也必须按四个区段程序安排施工。软土路基施工中做好变形观测工作。

2.5.1.2.4路堤基床表层施工方法及工艺

施工工艺见:“基床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2.5.1.2.4.1在基床表层施工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进行线路中线、水平的测量;基床基底平整、坚实并具有规定的路拱;若发现基床基底土过干,表面松散,适当洒水;土料过湿,采取五铧犁和旋耕机翻挖晾晒、土料改良等措施进行处理。

2.5.1.2.4.2表层施工

在摊铺填料前,各段除进行中线、水平测量外,挂摊铺线。摊铺线的高度是依据不同填料的松铺系数确定的。

对设计采取碎石反滤层的基床表层,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铺设复合土工膜。采用12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一般采用静压1遍,微振1遍,强振2~4遍。在强振1遍后即可进行压实度及K30荷载板检测。检查不合格者继续碾压,直至满足要求。

2.5.1.2.4.3复合土工膜基床加固

基床加固的施工程序:基床面验收→砌护肩石→铺反滤层→铺复合土工膜→铺中粗砂→上碴。

基床加固施工操作要点及标准如下:

路基施工至路基面设计标高后,检查其“三线”、“四度”,即“中心线、两条路肩线”,“平整度、拱度、密实度、边坡坡度”;按设计位置及标高砌筑护肩石;先铺反滤层,然后再铺复合土工膜,拉平使表面无褶皱后,再在其上铺10cm厚砂垫层。土工布纵向搭接50cm,并上坡压下坡;铺上层中粗砂与铺土工膜一并进行,以免土工布被车碾坏

2.5.1.2.4.4水泥土基床加固

为了改善填料中的含水量,采取在填料中加入水泥的方式。

2.5.1.2.4.4.1施工前,首先进行水泥掺入剂量的试配,确保掺量最佳;然后在施工面上用石灰粉纵横打出格子线。

2.5.1.2.4.4.2依据掺伴剂量计算出每格所用灰量,然后按比例均匀撒布水泥灰,并用旋耕机伴和2~3遍,使其伴和均匀,注意每层铺填伴和厚度不超过20cm。

2.5.1.2.4.4.3闷料4~5h后,现场取土样测定含水量,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或小于临界最大含水量时,用推土机将土整平,稳压两遍,然后用压路机压实。

2.5.1.2.4.4.4待底层压实成型24h后,才可以进行上一层施工。

2.5.1.2.4.4.5注意事项:水泥必须为检测合格,无结块的产品;施工时做好防排水措施;撒布水泥粉时注意粉尘对环境的污染,选择无风或风小天气施工;施工中根据软土含水量大小调整水泥灰掺入剂量,以达到最佳效果;填料中掺灰时拌和均匀;当天拌和的料当天压实成型。

2.5.1.2.5强度检验

2.5.1.2.5.1路基强度指标主要采用核子湿密度仪进行检测。

2.5.1.2.5.2每个填筑层的抽验频次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办理。

2.5.1.2.5.3两桥涵之间的路堤长度不足100m时,按六个点抽验。

2.5.1.2.5.4其他辅助检验

在特殊设计的路基或特殊土地区的路基施工中,为了掌握土体的稳定性和填料的性质,进行某些物理力学实验,如固结实验、剪力实验、无侧限压缩实验等,按设计要求和有关土工试验规程办理。

2.5.1.2.6预留沉落量

在路堤施工中根据填料和填筑高度的不同预留沉落量。本标段按平均堤高的0~2.5%预留沉落加高量。

2.5.1.3软弱土路基施工

本标段软弱土路基14835.9m,占本标段总里程的87%,是本标段的重点工程,处理方式主要有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和土工格栅;坡面防护主要有喷播植草防护,设土工网垫喷播植草防护,骨架护坡防护。

软弱土路基施工原则:避免雨季施工;集中力量、连续快速施工、分段完成;边坡防护加固紧跟。避免雨季施工,确有困难不能避免时,保证施工中排水畅通,不出现积水浸泡工作面场地的现象。采用机械化快速作业,开挖、填筑、防护、防排水等工序依次一气呵成,缩短工作面暴露时间。在较长、较高等地段,采取分段施工。

2.5.1.3.1塑料排水板加固软基

工艺流程:见“塑料排水板加固软基工艺流程”。

作业过程:塑料排水板是利用插板机插入软土地层的。插板时,将排水板经导管上部滚轮,穿入穿带窗,至下端出口与桩靴相连;开动插板机,导管顶住桩靴将排水板插入设计深度;拔出导管,排水板便留在土中,然后剪断,即完成一根排水板的插设。如下图所示:

2.5.1.3.1.1插板作业前,先了解地下有无障碍物,然后清理平整场地,铲除芦根、杂草,修筑预拱(30cm)。

2.5.1.3.1.2在修筑好的路基基底预拱坡面上按设计要求铺设砂垫层。

2.5.1.3.1.3插板机上设有明显的进尺标志,以控制排水板的打设深度。

2.5.1.3.1.4塑料排水板需要接长时,剥开滤膜,使芯板顺槽搭好,搭接长度为20cm,然后包好滤膜,用钉板机钉牢。

2.5.1.3.1.5塑料排水板与桩靴的连接要可靠,桩靴对导管下端口密封要严,以免进泥,使排水板带出。桩靴可以重复利用。

塑料排水板加固软基工艺流程

2.5.1.3.1.6插好的塑料排水板,伸出预拱面15cm,顶端埋入砂垫层,插管形成的空洞用砂填没。头部处理方法见下图:

2.5.1.3.1.7上拔导管时带出的淤泥,不得弃于砂垫层上,以免堵塞排水通道。

2.5.1.3.1.8填土预压及注意事项

塑料排水板插至设计深度,将头部埋设好后,随即将砂垫层表面刮平并碾压密实,进行填土预压。填筑路基严格执行《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J202—96),另外施工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振动式压路机;

路基填土速度一般不受限制,但当天的沉降大于10mm或边桩位移大于3mm时,要暂停填土,填土速率控制为1.0m/月;

2.5.1.3.1.9变形观测

2.5.1.3.1.9.1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仪的埋设及构造:沉降观测仪在排水板插完后埋设,观测断面间距根据地质变化情况而定,一般每200m~300m设一个,每个断面埋设沉降观测仪5组,具体埋设情况见下图。

观测频次和技术要求:①插完排水板至路基填土终止后一个月内,每天观测一次,满载预压期间每周观测一次。②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高程控制,按《工程测量规范》中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执行。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在填土期间每周联测一次,满载预压期间每月联测一次。③水准基点每段(两观测断面之间)设两个点位选在稳定、不易破坏的地方,工作基点沿线路方向每300m设1个,距离线路中心线100~140m。④沉降观测时,每测站的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黑红面所测高差不大于3mm。

观测资料整理及分析:将每次观测值填入相应表格中,每月绘制一次沉降——时间过程曲线,根据曲线采用三点法推求最终沉降量。

2.5.1.3.1.9.2变位观测:

地面变位观测:①观测断面每500~600m设一个,观测桩采用木桩或混凝土桩均可,埋设情况见下图示。②采用光电测距仪观测,观测频次同沉降观测,有关数据计入相应表格。

土中变位观测:①观测断面设置同地面变位,每个断面埋设测斜仪4组,埋设情况如图示。②观测频次为每周一次。③观测时应注

意,测斜仪测头的感应方向应与线路方向垂直,第一次测读后,将测头提至管口处,旋转180ο,再测一次,测读时,要等指示器读数稳定后再读取。两次测读时,要保证在同一位置进行。④将每次的实测值填入相应表格,每月绘制一次深层位移曲线。分析水平位移的发展趋势。

2.5.1.3.1.10质量控制

质量标准:塑料排水板采用指标合格的产品。

插设质量及注意事项:①打设后的排水板,平面偏位不得超过10cm,倾斜度小于2%。②塑料排水板在插设过程中,避免跟带(排水板被导管往上带),若跟带50cm以上时废弃,并在距废弃排水板45cm处补打。③塑料排水板进入施工现场和打设前由专人检查其主要质量指标,发现破损和污染部分剪除。④塑料排水板在运输和堆放过程中,避免阳光直接照射。⑤施工期间设专人进行沉降及位移观测工作,控制好填土速率。

砂垫层采用含泥量小于5%的中粗砂,插板前先用平地机刮平,再用压路机碾压密实。

2.5.1.3.2袋装砂井加固软基

2.5.1.3.2.1材料要求

砂井袋: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有一定的耐腐蚀抗老化性能,装砂不易漏失,并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袋内装砂自重和弯曲所产生的拉力。一般多采用聚丙烯纺织布和玻璃丝纤维布、黄麻布、再生布等。其中聚丙烯纺织袋,在施工时避免太阳曝晒,防止老化。

砂:采用经筛选的干燥中、粗砂,要求含泥量少,不大于3%,以有利于水的渗透。

2.5.1.3.2.2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工作:现场调查并认真熟悉图纸,确定重型机械进场道路及电源等;进行场地布置,并根据设计数量进行备料。

地表平整:施工前首先将地基表面进行平整和压实,低洼地段用土填平,若软土表面很软时,需铺填0.2~1.0m的土,防止软土层面向上隆起和机具下陷,有利于机械施工。

铺设砂垫层:砂垫层一般厚度为0.6~2.0m。砂垫层铺设用6~10t压路机往复碾压4~5遍,以达到设计要求。施工机具见下图。

灌注砂袋:根据设计每根砂井长和砂井数量,确定砂袋长度,一般砂袋长度比设计井深长1.5~2.0m。灌砂量按井孔的体积和砂土中密状态下的干密度计算,实际用量不得小于设计的90%。采用装砂机进行砂袋装砂,其施工工艺为:下装砂斗→将砂袋口与装砂出砂口连接→提升装砂斗→打开装砂斗出砂口灌满砂袋→放下装砂斗拿下砂袋(依此循环进行)。

施工测量:按设计要求的布置形式,用涂红的小竹桩放样,定出袋装砂井桩位。布置图如下示:

打设套管:打设前先在套管上划出控制标高的刻度线,并检查管靴与导管口的密封情况,避免管内进泥过多造成井阻。然后用振动、锤击或静压方式把套管沉入地下至设计标高深度。套管下沉深度距设计深度差1~2m时,控制下沉速度,防止超深。导管下沉过程中,控制其倾斜度在允许范围内,确保砂井的垂直度。

下砂袋:用专门工具运送砂装,严禁在地上拖拉。在套管口设置滚轮或滑槽,下砂袋时要仔细,将砂袋缓慢顺直地放入套管中,防止砂袋破损漏砂,保证灌砂的连续性。

拔出套管:砂袋放到位后,即可拔套管。此时,先不要松开砂袋吊绳,待拔出管1~2m时,再松开砂袋吊绳,使砂袋自由落下并冲开管靴,沉至井底。拔管时要求连续缓慢地进行,拔管中途不得放松套管吊绳,防止因套管下坠而损坏砂袋。

袋头处理:套管拔管后,砂袋露出地面一定长度,按设计要求将砂袋长出的部分割除,扎牢袋口。

填土前检查袋装砂井的灌砂率,不满的袋装砂井要再灌砂,避免发生断桩现象。

2.5.1.3.2.3变形观测:进行加固地段,及时埋设沉降观测桩,路堤填筑前,在距路堤坡脚分别为2米和10米的处,各打设一排直径10cm、纵向间距15米的小木桩做为观测桩,进行地基沉降和水平位移的观测。

对所有的观测数据及时进行处理,绘制沉降(水平位移)-时间曲线,控制沉降速度和水平位移分别在15mm/d和5mm/d内。若沉降发生显著或突然变化,立即停止填土,加密观测频度并进行原因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地基失稳。

2.5.1.3.2.4工艺流程:详见“施工工艺流程图”。

2.5.1.3.2.5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砂子质量,必须要求砂子干燥,且为中粗砂,大于0.5mm的粒径占总数量的50%以上,确保砂袋灌砂率不低于90%;定位要准确,砂井要有较好的垂直度,以确保排水距离与理论计算一致;确定袋装砂井砂袋长度时,考虑袋内砂体积减小、袋装砂井在井内的弯曲、超深及伸入水平排水垫层内的长度等因素加长砂袋长,防止砂井全部沉入孔内,造成顶部与排水垫层不连接。

允许偏差:砂井顶面直径:0mm;砂井深度:0~-50mm;相临两砂井中心间距:±100mm;袋装砂井灌砂率:-10%。

2.5.1.3.3土工格栅分层加固

材料的选用:根据设计的要求,经试验选定符合设计型号,规格、幅宽及强度的土工格栅。

2.5.1.3.3.1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根据路基横断面图,计算出铺设土工格栅的层数,并进行编号,计算每层铺网位置距中心桩距离及标高,以便控制填土厚度。

2.5.1.3.3.2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①保证格栅铺设位置准确,若过于偏靠近路基中心则达不到边坡补强的目的;②确保搭接长度和绑扎质量;③确保格栅铺设平整,与土体结合良好,并注意去除填料中的石块;④施工中注意格栅避光保存,太阳曝晒下容易老化;⑤在铺设土工格栅的层面,先用推土机对基面进行整平压实,检测压实度和标高,符合要求后,铺设土工格栅;⑥从起点处打开土工格栅卷向终点方向展开,为防止回卷可订桩或压土固定,土工格栅纵向搭接0.5米,横向搭接0.2米。搭接部分用尼龙绳或细铁丝连接,横向的边缘用竹钉锚固,间距50厘米,桩长30厘米。土工格栅表面要平整不起拱,连接紧密不错位;⑦自卸车将土卸于所铺格栅之外,用小型推土机上土,直至碾压厚度;⑧设专人进行沉降观测工作,收集整理变形数据。

2.5.1.4路堑开挖:本标段土方路堑开挖采用人工开挖,人力车运输。

2.5.1.5路基断面尺寸的控制

2.5.1.5.1中线控制桩的移设

土方施工时,路基填挖断面范围内的桩橛都不能保存。开工前,必须将中线主要控制桩移到线路两侧机械行走范围以外,并设置护桩。

2.5.1.5.2路基边桩

测放边桩时,按20m钉出路基边桩;取土坑、弃土场的内外侧边界桩可按40m放设。为防止边桩在施工中经常被埋没或机械破坏,通常将边桩按正确位置外移20cm,而机械仍按原边桩位置送土或挖土。

2.5.1.5.3路基边坡及填挖高度的控制

2.5.1.5.3.1机械首先在边线位置沿纵向铲除表土,然后按此边界线进行填土或挖土作业。

2.5.1.5.3.2路基每填高或挖深1.0~1.5m,及时测量边坡,并复核填土或挖土面的宽度。

2.5.1.5.3.3路堤填高3~4m,或填土距路肩有1m,挖土距路基面0.2~0.3m,重新复测中线及水平,校核宽度。

2.5.1.5.3.4当填土至路肩高度时,按设计标准超填10~15cm,使粗平路面后无缺土现象。当填方完成80%以上时,及时整平取土坑底部,并挖出纵向排水坡,以减少整修工作量。

2.5.1.6路基整修

路基施工的基本工作完成后,及时进行修整,以确保路基各部分的形状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路基整修工作包括:整平路基面并作出路拱,整修路堑边坡及侧沟,整平与拍实路堤边坡,整修取土坑。

2.5.1.6.1整修前首先进行测量,核对路肩标高及各部分尺寸,确定整修地点。

2.5.1.6.2整修路基面时,对超填或欠挖的地方,要予以铲除;欠填或超挖的地方,要用同类土补填压实。路堤宽度不足或边坡过陡需补填时,必须挖台阶,分层填补和夯实,确保补填部分与原来路堤紧密结合。

2.5.1.6.3对于路堤边坡上局部突出处,不必将超填部分全部削去,但须修成顺坡。对于路堑边坡,只可铲除,不可帮补,边坡上局部超挖处,须将其整修成顺坡,避免雨水积聚,破坏边坡。

2.5.1.7路基排水

水的作用是造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在路基和站场土石方施工的全过程中,必须充分做好排水工作。

2.5.1.7.1施工前,认真复核设计文件中排水设施的平面设计和纵、横断面设计,确保路基的排水设施与附近桥涵和车站的排水设施相顺接,使水流顺畅排出。临时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尽量与永久排水系统相结合。

2.5.1.7.2施工中,不任意堆积弃土,不随意取土,不破坏地表植被和堵塞自然沟渠,保持既有农田排灌系统的通畅。对已施工完成的排水系统,经常进行维护和清理,尤其对路堑施工段的排水天沟,经常进行检查,防止其泄漏或渗漏,从而破坏路堑边坡。

2.5.1.7.3施工排水设施的质量要求:

2.5.1.7.3.1各类排水设施的位置、断面尺寸、坡度、标高及使用材料必须与设计文件相符。

2.5.1.7.3.2各类排水设施的纵坡顺直,边坡平整,排水畅通,无冲刷、阻水和积水现象。

2.5.1.7.3.3边沟、侧沟线型美观,直线顺直,曲线平缓。

2.5.1.7.3.4各类防渗加固设施坚实稳定,平整美观。砌体紧密,嵌缝饱满、密实,勾缝平顺无剥落。干砌片石要求咬扣紧密、错缝,无叠砌、贴砌。

2.5.1.8路基防护

2.5.1.8.1边坡防护

本段路基防护类型主要包括:土工网垫、喷播植草、浆砌片石骨架防护、干砌片石防护等。

2.5.1.8.1.1浆砌片石防护:

清理基底:清理坡面的浮土、松石、冲沟、坑凹等,并及时回填夯实。

砌筑方法:采用挤浆法砌筑。

砌筑顺序:砌角石→镶面石→帮衬石→填腹石。

伸缩缝(沉降缝)、泄水孔的留设:在伸缩缝(沉降缝)处砌筑时,可用隔板挂于伸缩缝处,两面石块靠近隔板砌筑,砌完一层后随之将隔板提高一层。在设置泄水孔处,将长度和断面适宜的排水管砌入片石。泄水孔按设计要求设置排水坡度。

施工注意事项:①砌筑时,上下层的竖缝相互错开压叠,使砌体稳定,避免出现重缝、直线缝或规则的曲线缝等。②为使整个砌体均匀地承受压力,每砌高1米必须找平一次,砌到一定高度后注意选料,做到大致平整,不可用砂浆或小石块找平。③砌缝采取勾平缝,并随砌随勾。④在完工的砌体上拖拉石料时,铺垫木板。

2.5.1.8.1.2干砌片石防护:

干砌片石铺砌时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栽砌或平砌。首先在垫层上按照挂线位置试砌,不平处可用合适的小片石垫实、拨正靠紧,然后用锤敲击使片石坐稳。面层选用合适的小石块填槽塞缝,并用手锤锤击塞紧。

2.5.1.8.1.3土工网垫植草

聚乙烯固土网垫作为一种新型边坡防护材料,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稳定路基边坡。

施工准备:材料有聚乙烯固土网垫,草籽,竹钉,风管;工具有铁锹、木耙;机械有洒水车等;

施工程序及技术要求:在需防护地段内,量测路基宽度,对不够设计宽度的地段挖台阶填筑补足;在铺设范围内整平边坡;埋设分割桩:长度按100m计;挂线:将边坡按上述的分割里程和不同种类草籽分别分为若干施工单元,以确保均匀地撒播草籽和铺设固土网垫;铺设固土网垫:在处理好的边坡上平铺固土网垫,从上到下满坡铺设,上侧埋入路肩30cm,下侧埋入坡脚50cm,而且两幅搭接10cm,用竹钉固定。

施工注意事项:加固土工网垫的材质、规格、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网垫与坡面之间要密贴,不可留有空隙。

2.5.1.9特殊地段处理

2.5.1.9.1高填方路堤施工

施工准备:施工前认真做好现场施工调查,包括气象、水文、填料种类、现场地质情况、运输便道走向、排水方向等,为制定安全、合理、方便的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认真做好基底处理:基底处理除正常处理外,还要做到:掌握中短期气象情况,选择天气较好的一段时间处理基底;处理前进行排水和晾晒,确保雨后能迅速将地表水排干,加快晾晒速度;基底土层达到最佳含水量时用推土机整平,用振动压路机压实。

严格区段划分:根据工程量和所选用机械的生产能力,确定每个区段的长度。加强现场的技术指导和作业指挥,使各区段和流程内只做其规定的作业,实现各区段的平行、交叉、流水作业,做到随填、随平、随碾压、随检测密实度、随整形路面和边坡。高温多雨地区更注意各区段和流程的紧凑性,每填筑一层必须迅速整平、碾压、整形,并保证每层填筑面有不小于3%的排水横坡。边坡必须及时修整拍实,每完成一个台阶后,及时进行防护。

路肩沉降的观测与调整:对于高填路堤,路基下沉量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填料的压实和及时检测、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还需对路基下沉进行定期观测,适时调整预留沉落量。①路基成型的初期,沉落量较大,特别是雨季和上部荷载增加时。所以优先安排高填路堤的施工,使其基本稳定后再上碴铺轨。②通过观测数据,绘制沉降曲线,找出沉降曲线与填土高度的关系,以此为依据确定预留沉落量。③对同一区段不能一次填筑完成的路基,在路基成型的预留沉落量中扣除已填筑段的实际沉落量,并结合沉降曲线重新确定剩余高度的预留沉落量。

2.5.1.9.2水塘路堤

沿线水塘广泛分布,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之主要水源。水塘路堤地段采用草袋围堰抽水疏干清淤或抛填片石挤淤等方法进行处理后,开始填筑路堤,路堤坡脚按设计做M5浆砌片石坡脚。

2.5.1.10取土场

2.5.1.10.1取土场开挖

取土前详细进行现场调查,与设计资料相比较,并制定取土的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取土场的山体在取土中保持稳定,避免坍塌。取土坑的边坡必须保持稳定,坡比采用1:1.5。当取土坑底边坡须用种植土覆盖时,边坡放缓,以便机械能上下移动。

取土坑开挖成规则的形状。

2.5.1.10.2取土场降水

排水沟降水:取土前,在取土坑周边开挖深度超过0.6m的排水沟。开挖一定的面积后,坑底设置纵横向坡度和完善的排水系统,防止取土作业面积水。

局部井点降水:对于个别取土场采用排水沟降水效果不明显或土料含水量太大,可采取局部井点降水方式。井点布设间距可稍大,管井直径也可稍大,降水达到效果后,立即进行土料开挖,放置一旁堆放备用,随后可停止井点降水,采用水泵抽水的方式降水。

2.5.2.1中桥施工

2.5.2.1.1施工准备,内容包括:桥址处地质及水文勘察;地质勘察;水文、航运勘察;桥址处地形地貌勘察;测量定位;围堰筑岛等。各种勘察工作在首批人员进场后进行。

对于通航河流如姜溱河、新沟河,施工水中墩基础先进行航道一侧的墩基础,待施工完成后再施工另一侧的水中墩,以利于满足通航条件。姜溱河水中墩基础施工除进行草袋围堰筑岛外,在围堰邻航道侧,加设钢轨桩和钢管桩防护。

对于道路立交桥梁,设计中若无道路改移,施工中对既有道路需进行加固,加固方式采用钢轨桩打入道路路肩,以利于桥基础开挖作业的顺利进行和道路畅通。

草袋围堰设计:草袋围堰顶宽1.5米,高出施工水位0.5米;内侧坡度1∶1.5,外侧坡度1∶2。围堰顶按圆形设计,施工直径按围堰芯开挖后距承台设计断面1.2米为限。采用粘土填芯。

草袋围堰施工:①草袋内装入松散粘性土,袋口用22#铁线缝合,装填量约为袋容量的60%,堆码时草袋平放,互相错缝;②草袋堆码前清除河床底杂物,然后进行测量放样,并打设小钢管桩做出导向桩和位置桩。草袋堆码时,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拢。③填芯粘土夯实,达到下部施工要求。

钢轨、钢管桩围堰施工:钢轨采用43kg/m标准轨,钢管采用

φ100无缝钢管;插打机具采用简易打桩船和振拔桩锤。插打后连成整体,并进行加固。

通航和道路立交的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按有关规定设立明显标示,并设专人防护,确保过往船只和车辆的安全。

2.5.2.1.2钻孔桩基础施工

根据本合同段地质特点,选择KQ1200型正反循环钻机,另外预防钻孔桩塌孔处理,备用2台JC15冲击反循环钻机。

2.5.2.1.2.1施工测量放样:在平整场地后,对复测定位后的控制点、水准基点及其测量资料进行检查、核对,然后测量出各钻孔桩的中心位置,放设护桩。

2.5.2.1.2.2钢护筒制作与埋设:钢护筒采用4毫米厚钢板卷制而成,制作后用平板车运至工地。护筒直径比钻头直径大20厘米,采用人工挖埋法设置于孔口,待桩头处理完后挖除。护筒顶面高出地面0.3米并测量护筒顶面高程。护筒入土1.0米范围内用粘土夯填,防止护筒外壁渗水或渗入泥浆。

2.5.2.1.2.3泥浆制备:钻孔护壁采用优质粘土造浆护壁,设置制浆池、储浆池、沉淀池,并以循环槽连接,在沉淀池口设置筛网,滤去较大的钻碴。泥浆制备选择当地优质粘土或膨胀土泥浆粘度:一般地层16~22S;松散易塌地层19~28S。在钻进过程中,随时掌握实际地质情况,及时调整控制泥浆比重和泥浆粘度的各项指标。

2.5.2.1.2.4钻机作业:钻机就位前,对钻孔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开始钻孔时,邻孔灌注混凝土的强度要达到2.5MPa以上。

在钻进过程中,坚持连续作业并做好钻孔记录,经常注意地层的变化。在地层变化处取样碴,判断地质情况,在记录表钻碴情况栏中如实填写,每次碴样编号保存,直到工程验收。钻进时,每进尺5~8米,用检孔器检查一次钻孔的直径。

2.5.2.1.2.5钻进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事故预防:在钻孔过程中,始终保持孔内泥浆水头,保持护筒内的泥浆顶面高出地下水位至少1米以上,为防止出现缩孔和塌孔现象,及时连续补充泥浆。

坍塌处理:若在孔口坍塌,回填重新埋护筒再钻;若在孔内坍塌,首先在坍塌位置,回填片石与粘土混合物到塌孔位置以上1.0~2.0米;若塌孔严重时则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进行钻进。

钻孔偏斜的处理:在偏斜处吊住钻头上下反复扫孔使正直,偏斜严重时回填片石与黄泥到偏斜处,待密实后再进行钻进。

2.5.2.1.2.6终孔:在达到钻孔设计深度时终孔,并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成孔检验。

2.5.2.1.2.7清孔:钻孔进尺达到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进行清孔,向孔内注入清水或新鲜泥浆,保持孔内水位,避免坍孔。

2.5.2.1.2.8钢筋笼加工与安装:进场钢筋必须经试验复检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使用。钢筋笼加工采取分段加工成型,现场吊拼连接的方法施工。钢筋的连接采用对焊和帮条焊接方式进行,成型采用“箍筋成型”法施工,加工过程中严格确保钢筋的间距,以防止在进行试验时由于受力偏心影响试验结果。

为防止钢筋笼在运输、吊装过程中产生变形,进而影响其结构,在加工过程中于钢筋笼内设辐射状支撑筋,在吊装前于笼内壁绑设附笼木杆或钢管以增加其自身刚度。并在钢筋笼四周焊接定位钢筋的办法形成保护层,入孔后牢固定位,防止掉笼和浮笼事故。

2.5.2.1.2.9射风悬碴:在钢筋笼、砼灌注导管安装后及水下砼灌注前,往孔底射风,使沉积在孔底的剩余钻碴悬浮在泥浆中,以减少桩底沉碴厚度。射风时间以孔内泥浆向孔口涌起为限。在射风悬碴效果不好时,采用空气吸泥机作业,以保证孔底沉碴不超限值。

2.5.2.1.2.10灌注水下混凝土(导管法)

导管制作与组拼:灌注水下混凝土导管采用壁厚5毫米钢管,导管内径25厘米,导管分节制作,由带有密封槽加胶垫的法兰盘连接而成,导管在使用前采取试组拼,并进行密闭性检验和过球试验。

灌注:水下混凝土采取垂直导管法灌注施工,砼现场拌制,自动计量,小型翻斗车或砼输送车运料至桩位,砼经过储料斗和导管到达孔底。施工中确保灌注工作的连续。初始封底砼量必须经过计算,确保首次埋管深度不小于1.0m。在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设专人采用测深垂球法量测导管深度、混凝土顶面高度及灌注砼总量,以确保提管时导管埋置深度,一般情况下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在2~4m范围,特殊情况下不得小于1.0m;有关混凝土灌注情况设专人进行记录。灌注的桩顶标高一般预加高度比设计高度高出0.8米。导管提升,采用孔口平台配汽车吊或手动葫芦作业,导管每次提升经测量计算之后再进行,以确保导管始终埋入砼内1.5米以上;导管提升时,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导管提升要缓慢,防止过猛;导管确保及时提升,防止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或导管内外混凝土已初凝,使导管与混凝土之间摩阻力过大而造成埋管。在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防止混凝土拌合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内,使泥浆内含有水泥浆而变稠凝结,使测深不准。为防止断桩,水下砼灌注过程中始终保持孔内水头高度,严禁附近抽水作业,并保证连续灌注和埋管深度,控制好砼的坍落度和骨料级配。

2.5.2.1.2.11桩头处理:待承台基础开挖后,对于超灌的桩头混凝土采取人工清除,注意防止对桩基非清除部分的损坏和扰动。

2.5.2.1.2.12桩基无损检测:桩基施工完毕后,对桩进行无损检测。基桩检测采用小应变、反射波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以检测报告形式反映,无问题的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有怀疑时可进一步采取钻芯取样检查。确有问题时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采取补桩等技术措施,保证使用功能。

钻孔桩施工时注意周边的环境保护,泥浆池设置合理,严禁施工期间泥浆的泄漏,造成周边环境污染。

附“钻孔桩施工工艺框图”。

2.5.2.1.3承台施工

承台开挖:采用人工放坡开挖,有水时采用插打挡土板稳定边坡,并在基坑一侧设汇水沟及集水坑排水。并清理好桩头混凝土,再进行准确测量放线,定出承台的几何尺寸,便于下道工序施工。

模板:底模按设计要求施工。侧模采用组合钢模板,周边设木支撑。

砼施工:承台的钢筋笼与钻孔桩顶部接茬筋连为整体,并预设与墩台身的接茬筋。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砼现场拌制,自动计量,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框图

翻斗车运料,人工送料入模,振捣棒振捣,湿润法养生。到龄期拆模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2.5.2.1.4墩、台身施工

2.5.2.1.4.1测量定位:在测量定位前将基础、承台顶面清洗干净,用经纬仪根据放设的护桩准确测定墩、台身中心线与基础衔接部位的尺寸,用水准仪控制基础顶面高程,为下步支模做好准备。

2.5.2.1.4.2模板及支撑:

模板制作:墩身和顶帽模板采用自行加工的大块整体钢模板(模板设计和加工报监理工程师审批),一次或分次支模到位;桥台台身、顶帽、耳墙采用自行加工的组合钢模板分次支模到位,底模托架采用钢木结构,支撑采用碗扣式脚手架,其地基需做夯实处理,并严格控制结构几何尺寸,加强支撑,施工中要注意观测。

模板安装:采用汽车吊直接拼装模板,拼装后采用经纬仪校核模板各部尺寸。

2.5.2.1.4.3钢筋绑扎及吊装:墩身及顶帽钢筋骨架现场绑扎,汽车吊吊装就位,焊接牢固。桥台钢筋在台位处绑扎成型。

2.5.2.1.4.4钢筋砼施工:施工前需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方可进行砼现场拌制,采用小型翻斗车水平运输,汽车吊垂直运送至平台,人工送料经串筒入模,振捣棒捣固密实;桥台砼浇筑过程中,注意预埋件位置的正确。砼浇筑后,采用湿润法养生。施工中按要求制作试件,按期送检。墩、台身施工工艺详见“工艺框图”。

2.5.2.1.4.5墩、台帽施工

测量放线:用经纬仪测量墩、台纵横中心轴线GBT50853-2013标准下载,以确保墩、台帽中心,支座垫石等位置方向和水平标高不出差错。

模板:用大块定型组合钢模板,加固采用拉杆螺栓紧固和三角支架承托,在桥墩上预埋钢筋使与承托连接,钢筋骨架现场绑扎成型,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后,吊装入模。

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浇筑到顶面时,要控制顶面标高和平整度,保证墩、台帽预埋件位置准确。浇筑时制做标养和同条件养护试件。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JGT460-2014 排烟天窗节能型材技术条件,采用覆盖、湿润法养护。

2.5.2.1.5墩台检查设备及附属工程施工

围栏、吊栏:按设计要求预制、加工并安装到位,确保安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