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某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打印)

杭州市某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打印)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48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杭州市某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打印)

第一章广州某开发区道路工程第三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3

2、施工环境条件 23

3、施工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26

某塑胶跑道施工组织设计3、生产及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创优达标监控系统 45

4、联络协调系统 51

5、投入本工程的管理、技术人员 51

第3节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及临时工程 53

1、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及临时工程 53

2、生活用、办公用房等临设布置 53

3、供水、供电方案 55

4、料场、仓库、车间及预制场的平面布置 59

5、设备、机具布置 59

6、文明施工围蔽、绿化和场地硬化 60

第4节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61

1、施工条件与施工方案、施工方法的关系 61

2、施工总体安排及合理的施工顺序 62

3、施工项目划分及工序之间的衔接 64

4、采用新工艺、新施工方法、新技术的情况 65

6、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及关键工序施工控制技术 70

第5节施工进度计划 206

1、施工期限及依据 206

2、关键项目的工期限制 207

广州某开发区道路工程第三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1.1.1工程项目名称、位置、规模、工期

工程项目名称:广州**开发区**西路土建工程第三标段。

工程地理位置:**西路位于广州**开发区南部,所处地域为**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万顷沙地区,一面临海,三面被蕉门水道、下横沥水道、和洪奇水道包围。

**西路是**开发区南部的主干线,除服务于本地区的工业园外,还可以通过S111公路(番中公路),南部快速干线与区域内外相连通,形成一个重要的运输网络。

**西路主线全长19.924km,共分成四个施工标段,本标段里程为K9+400~K13+800,道路路幅宽42米(远期60米),为城市主干道,路段长4400m。

在主线里程k10+260处(九涌半)有一至沥心沙立交的联络支线,该联络支线是利用沥三大道扩宽,路幅宽26米,路段长为1498m。

本标段主线有四座跨涌桥,桥宽34米,均为利用旧桥(位于左半幅)扩宽。

九涌桥(K9+503.00)、十涌桥(K10+723.50)、十一涌桥(K11+952.00)三座桥均长105.58m,均为4×25m;十二涌桥(K13+041.50)全长80.58,为3×25m跨。

联络支线有一座跨涌桥,位于K1+581.58,桥宽26米,全长44.54米,为3×13m跨,也是利用旧桥扩宽(位于左半幅)。

本标段有8道涵洞,均为钢筋混凝土箱涵。

本工程现状为便捷路,无现状排水系统。本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

雨、污水管道布置在近期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及人行道下。

雨水干管沿道路两侧铺设,雨水管道系统充分利用地形坡度,分散就近自流排入河涌,,雨水管道管径D=600~2000,起点井埋深不小于1.6米,接户井为D500,i=0.002;

污水干管沿道路西南侧(道路右侧)单侧铺设,收集道路沿线两侧污水,污水管道管径D500~1100,坡度i=0.001~0.0006,起点井埋深不小于1.8米,接户井为D500,i=0.001,过河管采用倒虹管,采用顶管施工。

工程工期:本工程业主要求开工日期为2005年2月18日开工,工程工期要求为8个月(240天)。

工程质量质量:本工程质量要求为“广州市优良样板工程”。

1.1.2结构形式、特点、施工要求、工程数量及材料数量

1.1.2.1结构形式、特点

**西路主线路宽为42m,其标准横断面组成为5.0m(人行道、绿化)+12.0m(车行道)+8.0m(中央绿化带)+12.0m(车行道)+5.0m(人行道、绿化),具体下图如示:

沥心沙联络支线道路宽度为26m,其标准横断面组成为5.0m(人行道、绿化)+16m(车行道)+5.0m(人行道、绿化),具体见下图如示:

为减少工程完成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保证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本工程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法、高压旋喷桩与水泥搅拌桩等方法对淤泥软弱路基进行加固处理。

**西路主线右半幅新建路基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进行处理;

**西路主线左半幅以及沥心沙联络支线全幅为旧道路扩宽路基采用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法进行处理;

桥头过渡段和箱涵等构筑物所在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施工受到高压电线影响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旋喷桩)处理。

在新旧路基的搭接处,为了避免新旧路基沉降差异对路堤造成的不均匀沉降及裂缝,对于原填方边坡部分沿横向铺设土工格栅加筋,路堤边坡应挖台阶,土工格栅置于台阶上。

3、路基填筑与压实要求

路堤填筑在软土地基处理施工结束后进行,路堤填料采用填砂或填土。具体原则:

(1)新建路基填料:路槽底以下50cm回填粘性土(封顶层),边坡用三个编织袋装土包边,其中最外侧编织袋装耕植土,其余两个袋装粘性土,剩余部分填砂。

(2)旧路左侧(沿路线前进方向)加宽填料:边坡用三个编织袋装土包边,其中最外侧编织袋装耕植土,其余两个袋装粘性土,剩余部分填土(加宽宽度小于5米)。如填砂(加宽宽度大于5米),且需路槽底以下50cm回填粘性土(封顶层)。

(3)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压实标准,机动车道填方路槽以下0~80cm范围内压实度不小于95%,路槽以下大于80cm压实度不小于93%,挖方路段路槽底0~80cm压实度不小于95%,人行道压实度不小于90%,填方路基分层填筑压实,分层厚度为30cm(松铺厚度)。

一般路段路堤边坡坡度为1;1.5,路基边坡采用土工格栅反包护坡,用编织袋包粘性土,袋内混放草种,进行边坡防护。

水塘、鱼塘、藕田段,抽水清淤后,加铺一层长丝机织土工布。鱼塘段设置挡墙。挡墙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30号块石。挡墙泄水孔采用φ30mmPVC管,间距2.5米,挡墙与挡墙之间设2cm油浸木板沉降缝。挡墙以上边坡采用植草进行坡面防护。外侧采用砌筑拦水草袋围堰,抽水、清淤后填筑,当淤泥厚度大于1米时,围堰下抛填片石,厚度为0.5米。

(1)旧路面加铺沥青砼结构

**西路左半幅路是在旧路基础上扩建,只要原有路面设计标高能满足≥6.3m,就在旧砼路面上加铺沥青砼。加铺方式如下表(H为铺厚度,单位:CM):

12~21cmC35水泥混凝土

19~35cm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35cm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0~15水泥级配稳定碎石

20cm4%水泥稳定石屑

当局部加铺厚度小于9cm时,应挖除旧路面,按新路面结构施工。

**西路新修路面结构按新路面结构层组合:

人行道:从上到下为5.0cm厚人行道砖+2.0cm厚1:3水泥砂浆+15cm6%水泥稳定石屑基层+15cm级配碎石垫层(潮湿地段用)。

本施工标段有5座桥梁和8座涵洞。

**西路主线桥四座,双幅分离式,半幅桥面宽度为0.25cm(人行道栏杆)+4.75m(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12.0m(机动车道)+0.5m(防撞栏)。

沥心沙立交联络支线界河桥:整体式,全桥宽26.0m,即0.25m(人行道栏杆)+4.75m(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8.0m(机动车道)+8.0m(机动车道)+4.75m(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0.25m(人行道栏杆)。

沥心沙立交联络支线界河桥为旧桥加宽,单跨桥梁右侧由6片中板和2片边板组成,左侧加宽则为一块边板,此桥为13m跨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式空心板,空心板宽度为中板1.28米,边板底宽为1.3米,高度0.55米。桥台处采用SSFB80型仿毛勒桥梁伸缩缝下部结构:

25m桥墩采用柱式墩,墩柱直径为1.2m。盖粱为双悬臂矩形钢筋混凝土盖粱,高1.3米,宽1.6米。13m和8m跨桥墩采用柱式墩,墩柱直径为1.0m,盖梁为双悬臂矩形钢筋混凝土梁。

25m跨桥台采用肋板式,沥心沙立交联络支线界河桥和8米跨桥台则采用座板式。承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承台高1.5米。

25m跨桥墩基础为单排三根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直径为1.5米;13米和8米跨桥墩基础为单排独立桩或两根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直径为1.2米。

肋板式和座板式桥台基础为双排钻孔灌注桩,直径为1.2米。根据地质情况不同,桩基础为摩擦桩和嵌岩桩,嵌岩桩要求桩基基底嵌入弱风化花岗岩或微风化含砾粉岩1.5m以上,并且保证桩底下面有不小于5米的完整基岩,摩擦桩桩底沉渣厚度不大于10cm。

桥面现浇层为10cmC40钢筋混凝土,桥面泄水孔收水口设在机动车道外边缘与人行系统内边缘,采用φ100PVC管,泄水管穿过人行道,桥面雨水通过泄水孔向河内排放。

箱涵翼板均为钢筋砼结构,箱体每隔4~6米设置沉降缝一道,缝宽2cm内以防水性弹性材料填充。箱涵基础为30cm厚砂砾层和10cm厚C10砼垫层。箱涵采用砂性土回填,回填内磨阻角必须大于35度。箱涵地基采用φ500搅拌桩处理,施工受到高压电线影响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旋喷桩)处理。地基承载力达到130KPa以上.

本工程中,排水工程为**西路和沥心沙联络支线的排水管道及其附属结构。

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污水管分别布置在道路两侧人行道下。雨水管管径为D=600~2000,污水管道管径为D=500~1100,管道埋深在3.0~6.0m。污水管道每隔120米设一接户井,接户井连接管采用D500,i=0.001;雨水管道每隔120米设一接户井,接户井连接管采用D500,i=0.002,雨水井每隔120米设一沉砂井。

过河管道为倒虹管,管径分别为D500、D700、D1100,采用顶管施工。

(2)管径300<D<800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

(3)管径D≥800采用RPRM玻璃钢夹砂管;

(4)倒虹管采用机制Ⅱ级钢筋混凝土输水管。

(1)UPVC波纹管采用弹性密封圈及粘接剂接口;

(2)HDPE管采用承插口双O型橡胶圈连接;

(3)玻璃钢夹砂管采用双O型橡胶圈承插连接;

(4)倒虹管的钢筋混凝土管采用F形接口楔形橡胶圈连接。

排水管道地基处理与道路软基处理同时进行,地基承载力必须达到100kPa以上方可进行管道施工。排水管道采用砂垫层基础。

雨水检查井、沉砂井采用马路甲式,井盖采用球墨铸铁防盗井盖。沉砂井沉砂深度为500mm。

1.1.2.2施工要求

(1)高压旋喷桩:采用单管旋喷工艺进行施工,旋喷桩按矩形布置,桩径为50cm,桩距为2.3米。注浆压力不小于20MPa,采用42.5号水泥,水泥掺入比为160kg/m。旋喷桩长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当持力层(粘土层或中砂层)深度在18m以内时,桩尖要求穿过淤泥层及粉细砂层,进入持力层50cm以上。

(2)水泥搅拌桩(喷浆):搅拌桩采用三搅三喷喷浆法施工,水灰比为0.5,水泥用量不小于60kg/m。搅拌提升速度控制在0.5~0.8m/min,垂直偏差不超过1.5%;搅拌桩必须穿过软土层,并进入砂层或粘土层0.5m以上,当软土层底面埋深超过18m,桩长按18m控制。桩径偏差不大于4%。

采用吹填砂的方法进行施工,路基填筑前应对基底处理、碾压,基底密实度不小于85%。路基填筑期间,对路基的沉降进行观测。当一般路基每昼夜沉降速率不大于10mm/日,桥头段不大于5mm/日时,方能继续路基填筑施工。在路基连续两个月的实际沉降速率小于3mm/月时,方能进行路面施工。

所用材料均应符合规范要求。路面基层摊铺前,须按要求铺筑试验路段。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严格按规范要求。路面基层摊铺完成后,须由监理工程师书面同意后,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桩基础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清孔,摩擦桩桩底沉渣厚度不大于10cm。

嵌岩桩底沉渣厚度不大于5cm,桩体混凝土采用超声波透射法进行检测。

桥台施工前应先进行软基处理,填土压实至高于桩顶标高100cm,待填土稳定后再进行桩基施工。

预制空心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后,且养护时间不得少于5天后方能施加预应力。

排水管道管径DN<800mm采用HDPE管,要求管材环刚度不小于8KN/m2,弯曲受拉极限强度不小于80Mpa;DN≥800mm,采用玻璃钢夹砂管,刚度等级为8000Pa,压力等级为0.25MPa,胶圈接口。路基预压结束后,方可开挖管沟进行排水施工。从管中心到管顶上10cm范围内采用中粗砂回填,应对称回填。

1.1.2.3主要工程数量

水泥搅拌桩(φ50cm)

高压旋喷桩(φ50cm)

4%水泥石屑下基层(15~20cm及以下)

6%水泥级配碎石上基层(35cm及以下)

6%水泥石屑基层(15~20cm厚)

50*60*20侧缘石

100*30*15侧缘石

100*22*15平石

100*25*12平石

25号砼钻孔桩(D=120cm)

25号砼钻孔桩(D=150cm)

UPVC排水管D300~400

HDPE排水管D500~600

玻璃钢夹砂排水管(RPRM)D800~1800

马路甲式检查井(雨水)

马路甲式沉砂井(雨水)

混凝土管道顶进(DN500~1100)

1.1.2.4主要材料数量

机砖(240*115*53)

1.2.1自然条件、气象情况

工程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气候温和潮湿,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的气候特征。

日最大降雨量为255.6mm,最长连续雨日为33天,最长连续无降雨日为69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720mm。根据《公路自然区划标准》,该区属于华南沿海台风区(Ⅳ7)。

1.2.2地形、地貌情况和地质、水文情况

**西路道路沿线所经区域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万倾沙地区,为滨海沉积地貌。万倾沙呈柳叶型,长约22公里,三面是大的水道,一面临海。本地区河涌、水塘发育。本标段范围内有4条河涌沿东、西方向平行分布,间距在0.8~1.3公里之间。河涌宽度一般在40~100米。

**西路基本沿宽10米的旧公路右侧布置,两侧为农业区,以种植香蕉、蔬菜、水稻为主,在16涌南岸与砂土路之间有几片莲藕种植地,常年水浸。

工程施工区域为喜马拉雅构造之东莞断凹盆地,是由第三系红色砂砾岩组成,第四系广泛覆盖,岩层零星出露。施工场地位于华南褶皱系之中,褶皱构造大部分地段不清晰,断裂构造以早期东西向和晚期北西向为主,北东向构造不发育。

根据钻探揭露,沿线分布的地层从上到下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填筑土层,第四系全新种植土层,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第四系更新统冲积层,第四系残积层,下伏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与白垩系上统含砾粉砂岩。

第四系全新统填筑土层:灰黄色或杂色,主要由松散的粉细砂和粘性土组成,分布于原路基及河堤处,厚度为0.50~7.50米,层底标高为0.26~0.9。

第四系全新种植土层:褐灰色,以亚粘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系,土质松软。分布于沿线的农田麦层,厚度为0.5~2.0米。

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该层厚度比较大,分布广,以淤泥质土为主,局部夹淤泥质粉砂,亚粘土,共分三层:淤泥质土含较多粉细砂,呈薄层状不均匀混于淤泥中,厚度为4.0~35.70m,平均厚度18米。淤泥质粉砂,粉砂呈夹层发育于淤泥中或与淤泥呈韵律互层,厚度为1.3~11.50米。亚粘土层一般分布于淤泥质土之下,连续性较差,厚度为0.60~11.50米。

第四系更新冲积层,该层分布不均匀,大致呈南薄北厚趋势,以砂土为主,局部夹淤泥质土、亚粘土薄层,共分粉砂、中砂、粗砂、亚粘土、淤泥质土等五层,层厚约为20.7米。

残积土层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层,主要为砂质粘性土,厚度为0.65~9.05米。

基岩主要为燕山期侵入的花岗岩体及白垩系上统沉积的含砾粉砂岩。

施工场地沿线大部分路段的地下水埋深小于1.0m,地下水的年变化幅度不大。淤泥层孔隙潜水的随年降水量各个时期的分布不均而变化,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大。

1.2.3施工用地、供水、供电、交通运输情况

工程施工场地沿着旧**西路延伸,道路两侧多为蕉林、农田、鱼塘、河涌等,施工场地十分开阔。

本工程施工范围内电网林立,施工用电直接与供电部门协商,从提供的接驳点接至施工现场。

施工用水,从沿线的厂家(或村庄)接至施工现场。

工程施工场地范围交通方便,本工程为**西路(基宽10米的水泥砼路面)的扩建工程,施工期间利用**西路进行施工材料及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输。

1.2.4建筑材料及路基填方来源,运输线路运距

1、本工程的建筑材料就近购买,钢筋、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从广州市或番禺区建材市场购买,建筑材料通过S111公路(番中公路)、**西路运至施工现场,运距在60km以内。

2、碎石、石屑、中砂等材料从番禺沙湾附近的砂石场采购,碎石、石屑采用自卸车通过**西路运至施工现场,运距约10km~15km。

3、路基吹填砂的砂源开采点为中山市横门水道烂山围对开海面(番禺横沥与中山交界处),采用运砂船经蕉门水道、下横沥、和洪奇沥水道附近,通过吹砂管道输送至施工现场。

施工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3.1工程的重点、难点

(1)施工的组织与协调

本工程具有施工范围大、线路多、工程量大、施工项目多、施工工期短的特点,因此必须通过严密的组织与协调,才能按质、按量、按时、安全地完成施工任务。

本标段为**西路扩建工程,对**西路原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时排人专职维持交通,保持畅通,以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本标段施工范围大,道路四周靠近农田、村落、鱼塘、河道。施工时制定有效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本工程数量大、工期紧,需要进行多个工作面平行施工,需要投入大量的施工资源和资金,因此,做好成本控制是本项目的管理重点之一。

本工程全部路基均需要进行软基处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固结法施工技术是本工程的技术重点和难点。路基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的路面结构和排水管道。

本地区为缺土地区垂直斗式提升机安装施工工艺标准_secret,路基的回填大部分采用填砂,需要进行粘土包边处理。

路基均匀沉降的控制。由于部分路基位置为鱼塘,回填过程中塘堤与填土的接触面是路基控制的重点之一。

本工程有四段污水管线为跨涌,设计采用倒虹管。由于倒虹管横穿河涌,而且管道位置基本上位于淤泥层,故倒虹管顶管施工是排水施工控制的重点之一。

1.3.2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

某基坑(钻孔灌注桩 高压旋喷桩 土钉墙 井点 支撑)施工方案1.3.2.1施工组织

1、根据本工程工期短、工程量大的特点,成立高效、精干的项目经理部,项目部设一个项目经理、一个项目总工程师、两个项目副经理,下设五部一室,对工程实施项目法管理。施工现场分二个作业面进行施工,每个作业面又分成几个施工段平行作业。同时根据专业的要求成立专业施工班组,按照流水顺序先后进场施工。

2、施工前,制定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主要管理部门任务分工如下表所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