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广客运专线特长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

武广客运专线特长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4.38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武广客运专线特长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

xx客运专线重点隧道xx标

一、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省、直辖市)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

二、国家和铁道部现行验收标准、设计规范、施工规范;

都市假日住宅小区第三标段(3、4、5、6#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三、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四、承发包合同、招投标文件;

六、xx铁路客运专线现场调查所获得的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

七、公司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工法。

八、可资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

九、国家及地方施工安全、工地保安、人民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与技术标准。

第二章 编制范围和编制原则

xx客运专线重点隧道XX标(起讫里程为DK1920+530~DK1932+982.03,正线长度12.486公里)大瑶山2号隧道出口段(DK1920+530~DK1924+536,长)、大瑶山3号隧道(DK1924+583~DK1932+970,全长)及其辅助导坑的土建工程。

㈠、在充分理解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制定先进、合理、操作性强的施工方案。

㈡、尊重科学,严格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充分体现长隧道快速施工技术水平。

㈢、组织机械化、专业化施工,力求施工组织科学、严密,施工进度快速、均衡、高效。

㈣、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及监控量测工作,根据信息反馈,实行动态化施工。

㈤、加强过程监控,执行验标及有关规范、规程,确保工程质量。

第三章 工程概况、工程特点及主要工程数量

一、项目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㈠、工程范围及主要工程数量

xx客运专线起自xx站,终至xx客站,正线全长,全线位于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境内。

xx客运专线重点隧道XX标段位于广东省境内,起讫里程为DK1920+530~DK1932+982.03,正线长度12.486公里。工程项目主要为大瑶山2号隧道出口段(长)和大瑶山3号隧道(全长)。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

合同要求本标段工期36.5个月,2005年6年月26日开工,2008年7月10日竣工。

大瑶山2号隧道位于广东省乐昌市两江镇,与SDⅡ标分界里程为DK1920+530,出口里程为DK1924+536,海拔一般300~500m,最大埋深420m,出口内轨顶标高为176.004m。喇叭口倒切式洞门,洞口段采用明洞衬砌,其余地段采用复合式衬砌。其中:Ⅱ级围岩15m,Ⅲ级围岩3175m,Ⅳ级围岩770m,Ⅴ级围岩46m。

表3.1.1 主要工程数量表

大瑶山3#隧道位于乐昌市大源镇、北乡镇范围内,隧道进口里程DK1924+583,出口里程DK1932+970,隧道埋深平均为350~450m,最大埋深约695m,进出口内轨顶标高分别为175.874m和176.716m。进口采用单压明洞门,出口采用喇叭口斜切式洞门;明洞段采用明洞衬砌,其余地段采用复合式衬砌。其中,Ⅱ级围岩1230m,Ⅲ级围岩5690m,Ⅳ级围岩1160m,Ⅴ级围岩307m。

⑴、大瑶山2号隧道出口段

①正洞:DK1920+530~DK1921+605.08段为圆曲线,曲线半径R=10000m,圆曲线长1075.08m,DK1921+605.08~ DK1922+035.08段为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长430m,其余均为直线段。

②隧道:设计为直线,隧道与线路左线中线相交于DK1923+540里程处,与正洞采用单联斜交方式,斜交角度43°7′20″,隧道水沟底标高等于正洞右侧水沟底标高。

3#隧道全隧道位于直线上。为满足施工需要,3#隧道进出口各设一平行导坑。进口平行导坑位于左线中线左侧50 m,在PAK0+272处设置通向正洞的横通道,横通道与线路中线交角为40度,交点里程为DK1924+970;出口平行导坑位于左线中线左侧50 m,在PBK0+000,PBK0+675两处设置通向正洞的横通道,横通道与线路中线交角为40度,交点里程分别为DK1931+610,DK1932+285。

⑴、大瑶山2号隧道出口段

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本标段位于南岭山系大瑶山中山区DK1920+530~DK1931+700段属剥蚀侵蚀构造型低山,斜坡陡峭,植被发育,沟谷深切;DK1931+700~DK1932+970段属溶蚀构造型低山,岩溶十分发育。

大瑶山2号隧道所在地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霜冻期约65天,年平均气温19.7℃,湿度为76~82%;4~8月为丰水期,11月~次年1月为枯水期,年降雨量为1491mm;预测最高地温为22.26℃,地温变化范围<5℃。

大瑶山3号隧道所在地区属季风气候区,气候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9.5℃,年平均湿度80%;年平均降雨量为1300~1500mm之间,前汛期主要表现为风暴天气,后汛期表现为降雨;预测最高地温为28.81℃,地温变化范围<10℃。本标段地温相对较低,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小。

本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

大瑶山2号隧道主要位于寒武系上统,岩性为灰色、灰黄色、紫红色、灰绿色砂质板岩夹厚~中厚层浅变质粉砂岩石、粉砂质板岩、泥质板岩。主要地质构造为大源倒转向斜,此向斜核部位于大源河附近,核部岩层产状较陡,小型断裂和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

大瑶山3号隧道通过的地层主要有寒武系、泥盆系及第四系残坡积层。岩性为石英砂岩、炭质板岩、砂质板岩、砂页岩及灰岩、白云质灰岩互层。主要地质构造为大源倒转向斜、干溪倒转背斜及伴生的F1~F9共9条断裂带。隧道洞身地层沉积年代久远,历经多期次、多阶段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多变各种性质的节理裂隙。

本标段所在区域属武江水系,溪沟十分发育,多呈现树枝状。大瑶山2号隧道地下水主要划分为碎屑岩基岩裂隙水和浅变质岩基岩裂隙水两类,地下水和地表水一般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大瑶山3号隧道地下水主要有碳酸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两类,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本标段隧道存在岩溶、突水突泥、坍塌冒顶、浅埋偏压及岩爆等不良地质。

大瑶山2号隧道出口、3号隧道进口有乐昌至大源镇的县道329线通过,道路狭窄且弯道较多,大型设备及材料进场困难,需对部分弯道进行取直及增设错车道.2号隧道2#横洞交通较为便利,只需从临近乡村道路改建、扩建施工便道便可进入施工现场;2号隧道出口、3号隧道进口需设跨河桥涵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大源镇有废弃京广线可考虑部分材料采用火车运输。

大瑶山3号隧道出口洞口离省道S248线约1Km,有简易公路经过隧道出口附近,交通较为方便。

大瑶山2号隧道出口、3号隧道进口附近水系发育,水源丰富,在大源河设水泵抽水或在山顶设拦水坝引水可用于施工,从山顶泉眼引水或从大源村引水可满足生活用水。

大瑶山3号隧道出口生产和生活用水采用下石村村中水源。

大瑶山2号隧道出口、3号隧道进口驳接临近高压电,部分用电采用自发电;大瑶山3号隧道出口施工用电从枇杷岭电站引入,部分用电采用自发电。

钢材、水泥、中空锚杆、防水板等二类物资由业主组织进行招标,其它材料需从乐昌市或其它地方购买,从乐昌市至大瑶山2号隧道出口、3号隧道进口运距38公里,至大瑶山3号隧道出口运距为6公里。

沿线网络已由三大通信公司覆盖,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外联络,有线程控交换机实现洞内外联络。

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宣传力度大,群众拥护,治安环境良好,民风淳朴。

隧道洞身地质复杂,多种地质构造并存。断裂发育,节理裂隙具有复杂多变的性质,施工中存在岩溶、岩爆、围岩失稳、突水突泥、偏压浅埋等不良地质,超前地质探测与预报是施工的关键。

二、初支和围岩作为主受力结构

初期支护和围岩作为暗挖隧道的主要受力结构。施工中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光面爆破和初期支护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达到爱护围岩的目的,确保隧道结构安全。

三、水系及水力设施较多

大瑶山2号隧道区域水系发达,溪沟发育,呈树枝状,溪流上游多处分布水电站及其附属工程,多条电站引水隧洞从隧顶斜穿,最近的一处引水隧洞底距隧道顶约10m左右,注浆堵水成为隧道通过该段落的重要施工措施。同时,水资源的保护成为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大瑶山3号隧道进出口段采用平行导坑设计,两条平行导坑主要承担正洞Ⅱ、Ⅲ级围岩段的开挖和隧道进出口Ⅳ、Ⅴ级围岩岩溶发育段的探测。同时满足施工工期要求以及通风、排水、救灾等的需要。

五、设计速度高、技术标准高

客运专线隧道技术标准高,质量要求严、施工难度大,开工前必须对所有参建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认真研究每道工序的施工工艺、质量检验方法和作业细则,严格按验标、规范及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加强过程监控,确保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

第四章 施工总体方案及部署

第一节 施工总体安排

针对本客运专线设计速度高、技术标准高的特点,以满足技术标准、一次达标为原则,并根据本工程特点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总体安排。

本标段分三个工区组织施工:一工区负责DK1920+530~DK1923+540段施工任务;二工区负责DK1923+540~DK1928+522段施工任务;三工区负责DK1928+522~DK1932+982.03段施工任务。

隧道施工投入满足隧道施工的人员、机械设备及检测仪器,组成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挖、装、运、锚、衬等作业线。施工准备期内完成临建工程、大源河引水隧洞及弃碴场排水设施的施工;隧道施工时,先行完成洞口段排水设施及坡面防护工程;再进行辅助导坑及正洞施工,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工作,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以策安全,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初期支护紧跟,尽早形成闭合环;仰拱超前,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适时施作二次衬砌;水沟电缆槽则适时安排,与二衬平行作业;接触网支座及照明等各类设施与隧道同步修建完成。

第二节 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分布

根据本工程特点,本着高效精干的原则,组建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xx客运专线工程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一人,副经理二人,总工程师一人,副总工程师一人。下设生产指挥中心、施工技术部、中心试验室、地质预报室、质量管理部、设备物资部、计划财务部、安全环保部、综合办公室等职能部门,聘请集团公司和国内隧道专家组成专家组为隧道施工提供技术咨询与指导。施工组织机构图见图4.2.1。

配置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员,配备专业化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实行项目法管理,全面负责工区各项工程的组织管理工作。科学管理,严密组织,精心施工,确保工程优质、安全、高效、按期完工。

二、任务划分及施工队伍安排

依据本工程特点及合同工期要求,各工区任务划分和主要施工队伍安排见表4.2.1。

表4.2.1 任务划分及主要施工队伍安排表

三、劳动力配置及使用计划

根据本工程的工作量、合同工期以及机械设备配置情况,结合工程专业特点和现代科学管理理论,精心筹划、科学安排,进行动态管理、弹性编组、灵活组织,实施平行、流水、交叉作业。

施工队以熟练技术工人为骨干组成,工种配置合理齐全。根据不同项目实行专业化施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机械作用。工班任务分配及劳动力配置见表4.2.2。

本隧道施工队伍将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和工程进展情况分期分批进场。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于2005年6月15日前进场,进行施工准备;第一批施工人员80人,于2005年6月25日前进驻现场,修建各种临时设施;第二批施工人员130人在2005年7月15日前进驻现场,完善施工准备工作,尽快形成生产能力,确保隧道隧道按计划进洞;第三批施工人员在工程全面展开后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及施工进展情况及时进入施工现场。

进场人员先进行安全生产、质量意识、验收标准、施工规范、操作规程、治安消防、法则法规、文明施工、安全维护、环境保护等教育和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表4.2.2 工班任务分配及劳动力配置表

⑴ 施工队伍抽调思想好、身体健康、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职工组成,人员素质构成比例特种工5%,技术工人75%,普工20%。

⑵ 施工人员均从事过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素质较高。

⑶ 管理层人员精干高效、年富力强,在类似工程施工中有丰富工作经验。

⑷ 技术人员均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深厚的技术功底,接受能力强,工作作风严谨,廉洁负责。

劳动力使用计划详见附表一。

第三节 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

一、施工总平面布置及规划原则

严格按设计规划范围合理安排、节约用地。

各种临时工程与设施符合环保要求并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施工现场规划原则:节省投资、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便施工、尽量利用既有设施。

隧道洞口场地平面规划主要内容:施工便道、供电线路、施工供水、生活生产房屋、拌合站、材料库、火工品库、污水处理站及弃碴场等。

道路,尽量绕避村庄,减少干扰,方便施工运输。施工便道以既有乡村路为基础,经改建拓宽,增修、增加路基挡护,注意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以达到施工便道标准,满足施工需要。

大瑶山2号隧道出口、3号隧道进口附近有乐昌至大源镇的县道329线通过,该道路狭窄,弯道较多,局部路段山体滑坡,路况较差。施工时对局部地段进行改造和增设错车道。一工区施工主便道从县道329线K12+500处引入,对既有乡村道路进行改造后引至洞口和施工生产、生活区,主便道长300m,路面宽度7.0m,双车道,采用C20混凝土路面厚20cm,单面坡排水,最大纵坡10%;2#隧道出口在X329县道旁,待公路改移后方可施工。

大瑶山3号隧道进口及平导设跨河临时便桥进入施工现场; 出口洞口离省道S248线约1Km, 有简易公路经过隧道出口附近,修建一施工主便道(长560 m)连接洞口与简易公路。简易公路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况良好,部分地段增加汇车道以满足通行。

主便道修建标准:路面宽度7.0m,双车道,采用C20混凝土路面厚20cm,共修筑主便道1520m。

连接弃碴场、导流洞、料场和生产、生活区的场区便道路面采用泥结碎石路面,厚20cm,路面宽度3.5m,单面坡排水;路基宽度4.5m,边坡坡度1:1;错车道宽6.5m,最小曲线半径50m,最大纵坡8%,错车道间距200m,长度不小于20m。 共需修筑场区便道4680m,以满足材料运输、隧道弃碴等的需要。

大瑶山2号隧道出口、3号隧道进口弃碴场设计在大源河Ω形弯道段,弃碴便道利用县道329线,局部增设错车道。错车道间距按满足通视设置,长度不小于20m,路面宽6.5m,最小曲线半径50m。

大瑶山3号隧道出口弃碴场位于出口右侧,通过场区便道与洞口连接。便道设专人养护,保证晴雨畅通。

㈢、施工供风、供电、供水

在各工区分别设置风、水、电系统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洞内临时设施包括洞内高压电缆、照明线路、高压风水管路、通风管路等,详见本章四、五、六节。隧道洞内(正洞、横洞、平导)管线布置详见图4.3.1。

依据本标段混凝土量及工程特点,各工区配置满足工程需要的喷射砼和衬砌砼拌合站。其中一工区配置1套JS500+PL800组成喷射砼拌合站,2套JS750+PL1200组成衬砌砼拌合站;二、三工区各配置2套JS750+PL1200组成喷射砼拌合站;2套JS1000+PL1600组成衬砌砼拌合站。喷射砼和衬砌砼拌合站分开布置;设置不同规格砂石料仓并用墙分隔,以防相互混掺影响混凝土级配与计量;料场采用C15混凝土硬化。

水泥采用库存和水泥罐储存,水泥库设置防雨、防潮措施,袋装水泥堆在架空木板上,堆放高度不超过1.5~2.0m;各工区设4个100T水泥罐。水泥库和水泥罐要有足够储量,以防县道329线发生滑坡等堵车而影响工程进展。

本标段沿线网络已由三大通信公司覆盖,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外联络,有线程控交换机实现洞内外联络,满足施工组织需要。

㈥、 生产、生活房屋等临时设施

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及现场实际,遵循方便生产、便于管理的原则,共集中设置生活、生产区3处。

防火、防风、防爆、防暑、防冻、避雷等安全设施。

在洞口附近设钢构件加工间和混凝土预制生产厂,集中加工各种钢结构件及各种混凝土预制件,实现工厂化管理,保证加工、生产的质量。

在洞口附近设置设备维修间,进行各种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保证各种机械的正常运转,保障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

在隧道口设置现场指挥所,靠前指挥,系统管理,保证施工生产有序进行。

生活、办公房屋4484m2,生产用房12718m2,生产用房靠近洞口布置。生活房屋采用两层砖混结构或活动板房,生产用房采用砖瓦平房、石棉瓦房等。

大瑶山2号隧道出口、3号隧道进口设计弃碴于线路DK1924+500右侧800m处的大源河碴场;大瑶山3号隧道出口设计弃碴20万方用于乐昌车站填方,余碴约60万方弃于隧道出口右侧弃碴场。弃碴采用无轨运输方式一次性弃于碴场。

弃碴场按设计进行如下防护:碴场四周设置M7.5浆砌片石截水沟,弃碴坡脚进行浆砌防护;弃碴内埋设Φ200、Φ400、Φ800mm波纹暗管排水;坡面骨架护坡内覆盖0.5m粘土后在其上喷播植草,种树苗;弃碴场碴顶覆盖0.8m粘土;碴面上作横纵排水系统,将水引入河流。

大瑶山2号隧道出口和3号隧道进口段弃碴弃于大源河Ω形弯段,故设大源河导流洞一座(全长253m)将河道截弯取直。

明洞采用明挖法;暗洞采用台阶法开挖;采用无轨运输方式,小松WA380装载机装碴,奔驰自卸车出碴。锚杆施作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喷射砼采用钢纤维混凝土,衬砌采用简易工字钢拱架、组合钢模衬砌台车,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合站生产,混凝土输送车运输。压入式通风,配2×55KW通风机一台,导流洞内安装一根Φ1200通风管。导流洞地下水和施工废水采用机械抽排。

根据本标段施工需要,现场规划大中型临时设施,主要包括施工便道、钢构件加工间、混凝土构件预制场、混凝土拌合站、工程材料临时堆放库、机械设备修理停放场、临时房屋等。本着节约用地、少占农田的原则,共需临时用地104.35亩。其具体规划位置及占地见临时工程用地计划表4.3.1。

表4.3.1 临时工程用地计划表

临时用地区域内,设置隔离网、界线桩等标志,避免干扰临近地区。

xx客运专线重点隧道XX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见附图一。

第四节 施工供风与通风

根据隧道作业所需风量,各工区电动空压机组成大型空压机站集中供风,其中一工区配置9台20m3/ min空压机(含1台20m3/ min内燃空压机)、二工区、三工区各配置12台20m3/ min空压机(各含1台20m3/ min内燃空压机)组成空压机站。供风管采用φ200mm供风钢管,管道安装高度为内轨顶面上450mm。空压机房采用砖墙石棉瓦屋顶,同时配备值班室。各工区设60m3水池3座供空压机循环用水。

为储存风量,缓解风压损失,在主管线上隔段增设风包,在管线最低和末端处加设油水分离器,经常排放高压风管和风包中的积水油污,保证供风质量。

各工区主要采用长管路压入式与洞内分段设置射流风机反向增速相结合的方式通风。横洞和平导通风管采用直径φ1200mm、正洞采用φ1500mmPVC高强、柔性风管,悬挂于洞顶或边墙上进入。其中,大瑶山3号隧道出口平导设两条风管,负责由1、2号横通道施工段通风需要,其余均用一条通风管。大瑶山2号隧道2#横洞段待出口正洞贯通后,将原出口正洞风机移至DK1923+540(隧道与正洞交点)附近,并在此处正洞设置风门,正洞进风,横洞排出。大瑶山3号隧道有平导地段,待正洞贯通形成巷道通风后,通风方式改由平导进风,正洞排出。

各工区施工通风系统布置见图4.4.1

风管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使用前进行外观检查,粘接缝牢固平顺,接头完好严密。挂设风管要平、顺、直。在作业时,每隔5m打眼安装高强膨胀螺栓,布φ6mm钢筋拉线,用紧线器拉紧。为避免φ6mm钢筋受冲击波振动、洞内潮湿空气腐蚀等原因造成断裂,增设φ10mm尼龙绳挂圈。

使用PVC高强双拉链风管,必须使其内反边保持同风向一致。风管悬吊要稳固,悬挂高度一致,每10m挠度不大于150mm,轴向偏差每100m不大于300mm。为克服长期使用风管疲劳造成的长度延伸、挠度增大,每月进行一次系统检查,每300m为一个检查调整段,风管拉紧后除去多余部分,增设钢圈接头,捆绑牢固。

通风机口300m范围内风管采用负压风管,风管末端安装长60m旧风管,风管出口距工作面50~80m。

通风量监测:与管道通风测点相同截面用电子风速仪以9点法测试风速、风量。气象条件测试:用数字式温度计测试管道内、外气温,用空盒

表4.4.1 通风检测设备表

根据施工方案及外部电力分布情况,现场施工采取以外接电源为主,自发电为辅的用电方案。

大瑶山2#隧道出口、3#隧道进口附近有35KV和10KV高压线通过,10KV高压线因线径过小,无法满足施工用电需要,从2#隧道出口降压站驳接10KV高压线至各洞口供施工用电;大瑶山3#隧道出口从枇杷岭水电站架设高压线8.9公里到洞口供生产、生活设施等用电。

一工区在隧道洞口配置800KVA和630KVA变压器各一台供洞口生产、生活设施及前期洞内动力照明用电;进洞600m后设一台315KVA移动变压器配置50mm高压电缆高压进洞往施工作业面供电。配250KW发电机1台,另外利用洞口前面水源二级电站的有利条件,在紧急停电情况下,该电站可作为备用电源及时为现场供电(可供电800KW)。

表4.5.1 外部电力需求计划表

工地用电设有值班室、配电房、变压器房。其结构采用砖墙石棉瓦屋顶。

洞内动力供电采用三相四线制,动力用Φ120mm2铝芯线,零线采用Φ50mm2铝芯线。洞内配电箱每90m设一个,作业面和配电箱间根据工况负荷,用不同规格电缆连接;每个配电箱都设有漏电保护开关。每个作业台车都设有独立配电箱。台车本身电路采用固定电缆和固定插座、闸刀相连来满足需要。

洞内照明:成洞段每90m,从配电箱引一条Φ35mm2铝芯线用来照明,严禁从动力线上开口接灯,照明采用高压钠灯,每30m设一个;未成洞段采用移动灯照明,工作台架照明采用碘钨灯和灯泡相结合,并安装行车指示标志灯(红色)。

施工水源:大瑶山2号隧道出口、3号隧道进口施工用水引接X329县道左侧沟谷中的常年流水;一工区对附近沟谷中的溪流水进行筑坝蓄接,引至工点;大瑶山3号隧道出口从下石村的既有水源中抽取。每个洞口建240m3高山水池和泵房各一座,采用φ150mm管路供水至洞内。

为保证供水安全有效,泵房安装高压水泵2台(1台备用),若工作泵发生故障,备用泵立即启用。

高压水管选用直径为φ150mm无缝钢管,安装在高压风管上部,为满足施工用水水压要求,管道进入洞内适当位置设管道增压泵。

为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工程检测的需要,在现场组建测量队、地质预报室和中心试验室。中心试验室按国家二级标准组建,负责施工原材料、混凝土和砂浆试件等样品的采集和试验,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的设计和施工控制。测量队负责隧道的平纵面定位、控制点的定期复测、结构的细步尺寸放样及围岩量测工作等。地质预报室负责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为隧道施工方法、支护参数的选择等提供理论依据。投入本工程的主要试验、测量、检测仪器设备表见表4.7.1。

测量作业程序流程见图4.7.1。

1、 施工前平面控制网复测

施工前根据设计院和业主技术部门现场交接测量控制桩橛点,组织测量人员对交接的导线网点和水准基点进行反复复核测量,复核导线点的坐标和水准基点高程的准确性,测量结果经过平差后与所交的控制点结果进行对比,完全无误后作为施工用控制点。隧道每掘进1km或雨季前后各进行洞内外导线控制点联测一次。

2、 平面控制附合导线测设

洞内布置双导线,形成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精密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精确控制隧道施工。

洞口导线点位使用钢筋(钢筋顶上刻十字线)埋于洞口附近坚固稳定的地面上,并用混凝土固定桩位,点与点之间通视良好。点位布置完毕后,利用设计院交接的导线网GPS点(已知)作基准点,以三维坐标法,使用全站仪引测附合导线上各点的精确坐标值(并经平差),使用精密水准仪从高等级的2个BM点测定导线上各点的准确高程(并经平差)。水平角的观测正倒镜六个测回中误差≤±2.5″,每条附合导线长度必须往返观测各三次读数,在允许值内取均值,导线全长闭合差≤±1/30000。

高程控制点的布设利用平面控制点的埋石作为高程控制点,如特殊需要时进行加密,加密的水准点精度不低于高程控制点的精度,其布置形式为附合水准线路。精密水准点的复测采用S1等级水准仪对所交精密水准点进行复测,往返测量。观测精度符合偶然误差±2mm,全中误差±4mm,往返闭合差≤±8(L为往返测段路线段长,以km计)。两次观测误差超限时重测。当重测结果与原测成果比较不超过限值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

根据隧道洞口的设计结构和洞口地形标高,详细计算洞口边仰坡开挖边线的坐标和各桩中心坐标。利用附合导线与以上计算坐标的相对关系,使用全站仪在地面上放出洞口边仰坡开挖轮廓线,十米桩中心坐标点位,以放出的坐标点为中心放出开挖边线桩,控制洞口边仰坡的开挖。

隧道洞身施工测量根据设计文件,精确计算出线路百米桩的坐标及结构的相关尺寸和标高,并按每10m编制出本隧道标高表。测量工程师利用洞内测量控制点,及时向开挖面传递中线和高程;用断面测量仪测设隧道开挖轮廓线、支护钢架架立前后和衬砌立模前后轮廓尺寸进行复核,确认准确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在洞内进行施工放样时随时配带气压标、温度计,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仪器进行气压、温度的修正。

按相关要求采用激光限界检测仪进行洞身净空检查,隧道洞身开挖贯通后,及时组织测量人员进行贯通测量。

依据有关测量规范及测量结果,调整贯通误差,并将结果及时上报监理和业主有关部门。

依据设计图纸检查完工后的结构物尺寸,如实填写检查结果,并将检查资料作为竣工资料一部分存档。

㈣、测量质量的保证措施

测量桩点的交接,必须双方参与,持交桩表逐桩核对,交接确认,遗失的坚持补桩,无桩名者视为废桩,资料与现实不符的应予以更改。

执行有关测量技术规范,按照规范技术要求进行测量作业检测,保证各项测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定期组织测量人员与相邻施工单位共同进行洞内外控制点联测,保证控制点的准确性。

所有现场测量原始记录,必须将观测者、记录者、复核者记录清楚且须是各岗位操作人员自己的签名。

加强仪器的维修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状态,及时对仪器进行维修和保养并按时送检。

本标段发育有断层、褶皱、节理、裂隙、岩溶及岩爆等多种不良地质碧海红树园主体施工组织设计,地质探测与预报是本标段隧道施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和环节。

㈠、 地质探测与预报组织机构

施工中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作为一道施工工序来进行安排,成立专业超前地质预报室,配置物探、地质及试验专业工程师、测试技工;配备先进的预测与预报设备和仪器,建立地质预报管理组织机构,由总工程师任组长,地质预报室主任任副组长,各专业工程师任成员的组织机构,并聘请国内知名地质预报和隧道施工专家组成专家组。根据本标段的工程地质特点,采用地面预报和洞内预报相结合的模式,主要以洞内预报为主。

为提前推断开挖地层的特性,在设计基础上,采用多种超前地质探测与预报手段,采集各种水文、地质、变形、应变等参数进行信息化管理,对未开挖地段进行地质预测和分析,以供设计单位及时提出是否需要修改设计的正确判断,并研究拟采用的支护类型,确定合理的结构支护参数,实行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施工,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㈡、 超前地质探测与预报方法

根据本标段隧道工程地质条件Q/GDW 13088.13-2018 12kV~40.5kV高压开关柜采购标准 第13部分:40.5kV/2500A~31.5kA SF6开关高压开关柜专用技术规范.pdf,采用TSP203地质预报系统、地质雷达、超前钻探、地质素描等综合地质预报技术,预测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范围内围岩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状况。

超前地质探测和预报工作程序见图4.7.2。

探测方法及频率见表4.7.2,并依据设计有关要求结合现场实际选用相应的超前地质探测和预报方法、措施。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