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 81-2020 活动断层探察 古地震槽探

DB/T 81-2020 活动断层探察 古地震槽探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2.7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3250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T 81-2020 活动断层探察 古地震槽探

d)选择冲沟近垂直或天角度通过断层,且两侧都为年轻堆积地层的部位; e)被断层错开的小型冲沟规模宽度宜小于5m。 .2 附录A中的图A.1~图A.4给出了4个走滑型探槽地点选择示例

6.3.1宜选择陡坎单一、坎前有连续堆积且累积高度2倍或以上于同震位移量的部位,选择冲洪积扇 可流二级或三级阶地上的断层陡坎部位、逆冲造成的反向陡坎或洼地部位。 6.3.2图A.5给出了一个逆断层探槽地点选择示例

6.4.1宜选择陡坎单一、坎前有连续堆积且累积高度2倍或以上于同震位移量的部位,选择冲洪积扇、 河流二级或三级阶地上的断层陡坎部位、有小型地堑结构的部位。 6.4.2图A.6给出了一个正断层探槽地点选择示例

选址确定后应按照DB/T65一2016中表A.40的要求填写地点坐标并入库

7.1.1应依据断层的性质、开挖的目标选择探槽布设和开挖样式,决定开挖规模。附录B中的图B.1 给出了一个探槽开挖样式示例。 7.1.2宜拍照记录开挖地点的原始地貌。 7.1.3在探槽施工过程中GH/T 1307-2020 蒙顶山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当探槽深度大于2m时,宜采取支护措施,防止探槽塌。 7.1.4开挖深度大于3.5m的探槽时,宜采用台阶状开挖方式,台阶宽度宜为1m,台阶高差宜为1.7m 2.3m

7.2.1探槽开挖前宜先在探槽地点附近按照DB/T71一2018的规定进行断错地貌测量。 7.2.2地形测绘范围应覆盖探槽及附近的构造变形地貌

7.3.1.1宜先开挖一个跨整个断层带的探槽,再根据揭露的断层位置分别垂直或平行于断层开挖组合 探槽。附录B中的图B.2给出了一个走滑断层探槽平面布设和开挖示例。 7.3.1.2可采用逐层剥离探槽壁方式揭露地层和构造信息。 7.3.1.3 没有条件开挖组合探槽的地点,宜布设两个及以上垂直断层的探槽。 7.3.1.4 探槽深度宜不小于2.5m,探槽底宽宜大于1.5m

布设垂直断层且跨整个晚第四纪地表破裂带的探槽,坎前存在复杂地貌或堆积 探槽。图B.3给出了一个逆断层探槽平面布设和开挖示例

探槽深度宜为同震位移量的2倍以上,探槽底宽宜天于1.5m。 上升盘开挖应能控制晚第四纪地表破裂带,长度宜占整个探槽长度的3/5,下 坡带堆积。

7.3.3.1应布设垂直断层且跨整个晚第四纪地表破裂带的探槽,坎前存在地堑等复杂构造的地点可布 设组合探槽。图B.4给出了一个正断层探槽平面布设和开挖示例 7.3.3.2探槽深度宜为同震位移量的2倍以上,探槽底宽宜大于1.5m。 7.3.3.3下降盘开挖长度宜占整个探槽长度的2/3

应按照DB/T65一2016中表A.40、表A.45~表A.50的要求汇总开挖点的 莫参数并入库。

应进行探槽修整,并符合下列要求: a)先清理探槽壁,确保平整无浮土覆盖,地层界限和构造迹象清晰; 6 砂土层应刮平,清除挖掘刮痕和其他的人为印痕; C)砾石层应确保基本平整。

宜采用不同颜色标签标记在探槽壁上,应标记的信息包括: a 断层迹线、地层变形和构造楔等断层活动迹象; b)标志地层、埋藏土壤、崩积楔和充填楔等特殊沉积地层; 样品位置、化石或特殊堆积物,如动物毛发、火山灰、烘烤层、矿物结核或富积层等定年物质的 部位。

a)以网格为单位拍摄照片,相邻照片重叠面积不小于20%;相机光轴应与探槽面垂直,宜选择光 线稳定、柔和时拍照;对照片做正射校正和拼接,制作探槽壁的正射图像; b)采用其他技术方法获取探槽壁正射图像

9.1.1应在探槽壁上标识断层。

9.1.3应按照第11章的规定识别、标记和描述古地震。

9.1.3应按照第11章的规定识别、标记和描述古地震。

9.2.2应按照下列要求描述探槽信息

10.2.1地层单元厚度小于30cm时,每层碳十四样品采集量应不少于2个。 0.2.2地层单元厚度为30cm~50cm时,每层碳十四样品采集量宜不少于3个,宜在靠近地层上部 和下部的位置各采集2个释光样品。 0.2.3地层单元厚度为50cm~100cm时,每层碳十四样品采集量宜不少于4个,宜在地层上部、中 部和下部各采集2个释光样品。 10.2.4地层单元厚度大于100cm时,每层碳十四样品采集量宜不少于5个,释光样品的采样间隔宜 小于40cm

10.3.2.1 应在生长地层下部、崩积楔上部(即片流形成坡积物部位)采样,以限定古地震的最晚年代。 10.3.2.2 应在断层下盘被断错或变形的年轻地层(即古地震发生时的地表层)采样,以限定古地震的最 早年代。

0.3.3.1应在崩积楔上部(即坡面流水形成坡积物的部位)采样,以限定古地震 0.3.3.2应在断层上盘被断错或变形的年轻地层(即古地震发生时的地表层)采 早年代。

10.4. 1 碳士四样品

碳十四样品采集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优先采集种子、树叶、小的树枝端部等和树皮、动物毛发、炭屑、泥炭、富含有机质的砂土等; b)采集树皮或树干最外层作为测年样品; 采集厚度小于5cm的泥炭样品; d) 使用小型刮刀作为采集工具,采用自封袋或小型透明玻璃瓶存储样品; e 碳士四样品保持干燥并低温冷藏

照下列原则采集释光样品: 宜采集火山灰、烘烤层、古陶(瓷)片、古砖瓦、风成黄土、湖相砂粘土、河流相

b)保存时应避免晃动、阳光直射。

10.4.3宇宙成因核素样品

10.4.3.1宇宙成因核素样品包括地表混合样品、地表统计样品和地表深度部面样品等三类。 10.4.3.2地表混合样品采集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选择片流侵蚀地表作用较弱的平坦区域采集样品; b) 每个采样点采集30枚以上粒径为1cm3cm富含石英的砾石。 10.4.3.3地表统计样品采集应符合下列要求: 选择位于地貌面上未经埋藏和搬运的富含石英的大漂砾,漂砾粒径大于1m; b) 在漂砾暴露面上采样,采样厚度小于5cm; c) 同一地貌面上至少采集5个用于确定地貌面暴露年龄的统计样品。 10.4.3.4地表深度剖面样品采集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样点位于无改造迹象的平坦地貌面中心位置; b) 深度剖面不小于2m,至少采集4个不同深度样品,且各个样品采样层厚不大于5cm; 采集粒径为1cm~3cm的砾石或2mm~5mm的细砂,且采样区域不大于2m²,每层样品 质量不少于1kg。

10.4.3.1宇宙成因核素样品包括地表混合样品、地表统计样品和地表深度剖面样品等三类。 10.4.3.2地表混合样品采集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选择片流侵蚀地表作用较弱的平坦区域采集样品; b) 每个采样点采集30枚以上粒径为1cm3cm富含石英的砾石。 10.4.3.3地表统计样品采集应符合下列要求: 选择位于地貌面上未经埋藏和搬运的富含石英的大漂砾,漂砾粒径大于1m; 在漂砾暴露面上采样,采样厚度小于5cm; c) 同一地貌面上至少采集5个用于确定地貌面暴露年龄的统计样品。 10.4.3.4地表深度剖面样品采集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样点位于无改造迹象的平坦地貌面中心位置; b 深度剖面不小于2m,至少采集4个不同深度样品,且各个样品采样层厚不大于5cm; 采集粒径为1cm~3cm的砾石或2mm~5mm的细砂,且采样区域不大于2m²,每层样 质量不少于1kg。

应按照DB/T65一2016中表A.40表A.44、表A.51~表A.54的要求汇 羊人库,

11.1.1应结合微地貌形态与地表作用过程,分析探槽揭示的地层堆积与变形特征。 11.1.2应多方面证据相互佐证,排除非构造因素的干扰。 1.1.3通过砂土液化的切割关系、基岩断层面风化程度等辅助限定古地震的期次

下列特征可作为走滑断层上古地震识别的识别标志: a)断错地层及上覆地层的不整合接触; b)局部坎前堆积及下覆地层的不整合接触; c)不同期次的裂缝充填堆积; d)不同地层单元沿断层面位移量的突然增加或减小; 不同地层单元沿断层面不同程度的弯曲变形;

12.2图件产出应符合下列要求:

12.3成果报告应符合下列要求: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探槽地点示例

图A.1给出了断层槽谷与断塞塘的示例。图A.2给出了拉分盆地的示例。图A.3给出了小型三 角状拉分盆地的示例。图A.4给出了小型反向坡中槽的示例。

D)实地踏勘断层槽谷和断塞塘

图A.1断层槽谷与断塞塘示意图

注1:黑色箭头指示拉分盆地位置

主1:黑色箭头指示拉分盆地位置

图A.2拉分盆地示意图

图A.3小型三角状拉分盆地示意图

A.5给出了切过河流阶地的累积断层陡

图A.4小型反向坡中槽示意图

图A.5逆断层断层累积变形陡坎示意图

图A.6给出了冲积扇发育断层陡坎的示例

央秀4级阶地剖面实测

注1:T表示阶地,黑色箭头指示断层陡坎位置,黑色实线示意不同阶地陡坎变形实测剖面位置,越老的阶地断层陡 坎越高。 注2:图中为河套断陷盆地乌拉山山前冲积扇上发育的断层陡坎和层状地貌面。T1或T2阶地的断层陡坎适合开 挖探槽。

图A.6正断层断层累积变形陡坎示意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探槽开挖与记录

B.1单个探槽开挖样式

给出了垂直断层方向上单个探槽开挖白

图B.2给出了SanAndreas走滑断层探槽布设的示例

图B.1单个探槽开挖样式示意图

图B.2走滑断层探槽平面布设示例

GB/T 33615-2017 服装 电磁屏蔽效能测试方法图B.3给出了逆断层探槽布设的示例

B.4正断层探槽平面布设和开挖

图B.4给出了正断层陡坎坎前地堑探槽布设的示例

图B.3逆断层探槽平面布设示意图

图B.4正断层探槽平面布设和开挖示例

图B.5给出了探槽记录的示例

GB 11784-89 速食海带a)探槽清理的一些常用工具

主1:图a为探槽清理的一些常用工具,如三角砌墙泥力、羊角锤、地质锤、轻型园艺锄、重型园艺、马、除草 耙、扫帚、墙刷、板刷、油漆刷、便携式水喷、日本园艺锄等。 注2:图b)以汶川地震白鹿探槽为例,台阶式开挖,探槽修理整齐、干净。 注3:图c)以安宁河断裂帽盒山探槽为例,建立1m×1m基准网格,拍照并把照片校正成正射图像;野外直接在打 印纸上记录:地层划分、断层识别、文字描述、样号标记等

C.1.1位移量限定法用于检验单一正断层多次位错原始地貌面(下称原始面)的古地震识别结果是否 正确。 C.1.2在野外实测断层陡坎两侧的地貌面位差、崩积楔的数量及其各自的厚度。 C.1.3实测地貌面位差应跨过整个断层陡坎,即在陡坎上方和下方各外延不少于20m,相邻测量点间 距不大于3m。多个测量点形成的回归线分别标注在地貌面上、下部,对上、下地貌回归线取平行线,量 取上、下地貌面平行线的垂线高度值为实测面位差,单位为米(m),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C.1.4实测崩积楔厚度时,应取崩积楔底部最靠近断层的位置为下起点,并垂直向上到崩积楔的顶部 C.1.5通常用实测面位差代替原始面位差。 C.1.6按照式(C.1),计算识别到的崩积楔累积厚度的两倍值占原始面位差值的相对百分比(B),当 0≤B≤35%时,可认为古地震识别结果通为正确。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