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E联合循环电站工程泵房施工组织设计.doc

209E联合循环电站工程泵房施工组织设计.doc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4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209E联合循环电站工程泵房施工组织设计.doc

马来西亚民都鲁209E联合循环电站工程

该项目位于东马砂捞越州民都鲁市(BINTULU),本期扩建是在原有的7#、8#两台9E开式循环燃机发电机组的基础上新建两台余热锅炉、一台汽轮发电机组及相应的附属配套设施。

厂址位于南中国海海岸约处,离明都鲁港口很近,运距约,厂址地势较平坦。

沈阳亚泰城 3.1 期 29#楼及南区地下车库装配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2、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该工程现场位于南中国海边,现场和周围环境为近岸沉积物和沼泽沉积物所覆盖。沉积物由砂子、粘质砂土和软粘土所组成。

拟建场地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出的地基岩土体由第四系土层和下伏泥质粉细砂、粉细砂岩构成,其地层岩性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1)层素填土:系新近人工堆积,结构较松散,均匀性差,若不进行严格的岩土工程处理,不能作为地基持力层;

最高日平均温度 : 33 ℃

最低日平均温度 : 25 ℃

日平均温度 : 29.3 ℃

设计冷却水温取,最高水温。

平均海水标高 (MWL ) : = EL +

电厂地面标高(PGL) : = EL +

拟建场地大部分取水孔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仅一个取水孔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故建议按弱腐蚀性考虑。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海水对混凝土结构、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及钢结构均具有中等腐蚀性。

拟建场地同一孔中地下水位的大部分变幅不大,个别孔中的地下水位变幅较大,估计是受大气降水影响所致。而在平面上各个孔中的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存在着一定差异,最浅(见于附属建筑物地段地勘资料),最深3.27m(见于循环水管地段地勘资料)。

电站地处海边的热带区域,气候炎热,空气潮湿、含盐雾。

年平均温度 26.7℃

日最高平均温度 30.9℃

日最低平均温度: 23.5℃

最高温度 36.3℃

最低温度 19.2℃

1.3.2、相对湿度及大气压力

相对湿度每日的变化范围大约是32%。

年平均相对湿度 85.9%

最高大气压力 1065hPa

最低大气压力 955hPa

年最大降雨量: 4692 mm

年最小降雨量: 2900 mm

日最大降雨量: 222 mm

月平均降雨量(1951-2004)

根据民都鲁(BINTULU)机场气象站1975年~2003年共28年风向频率资料统计, 30年最大风速为31 m/s.

地震水平加速度 0.05g

电厂淡水水源来自城市生活饮用水管网。

甲方为取水泵房、顶管、埋管施工提供500kv电源变压器,现场需要设置配电房,现场施工和生活用电需要用电缆、电源控制柜分别引接到施工现场和生活区;

施工用水由甲方在距离施工现场100米范围内就近提供接口,生活用水目前尚未形成环网,由甲方在生活区范围内就近提供接口,接口以下部分由我公司自行解决。

现有一条临时道路进入施工区域附近,进场后需要从该道路引接一条施工道路到达取水泵房、顶管等施工场地。

施工场地由业主和甲方提供,分施工临建设施用地和施工用地,总面积约11000m2。

由甲方提供并统一安排,位于电厂取水泵房附近,面积约600m2。

2.1.1、组建项目经理部

A、认真审阅施工图纸进行图纸会审;

B、根据设计交底做好施工技术交底;

C、编制详细施工方案、作业计划和施工操作要点;

D、对特殊工种和专业人员进行再培训;

E、根据设计图,做好测量控制网,设置基准点,对各分项工程施工位置进行测量、定位、放线。

2.1.3、物资设备准备

A、根据本工程的工作量、工程进度、质量要求及现场地域环境,确定各项施工物资供应和设备供应情况。以保证各种主要材料、周转材料、模板体系及施工设备等的运输。

B、各种物资设备根据施工和进度要求编制供应计划,及时供应,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C、由于施工地点距离大陆较远,现场所需的大型机械、设备运输考虑从水路运输进入现场,部分转运有困难或使用周期较短又无法及时返程利用的机械设备,将根据马来西亚设备市场情况,临时租赁,尽量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2.1.4、施工人员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确定本工程项目管理班子以及项目施工队伍,人员配备时要有的放矢地进行选择,优先考虑从事过同类型工程施工的员工进入工程一线操作施工。

2.1.5、生产现场准备

B、修筑现场临时道路;

C、修建生产性临设及临时堆场,安装水电线路并试水试电;

D、修建临时排水沟、截水沟、污水处理池;

E、修建蓄水池、泥水沉淀池。

2.2、施工临时设施及现场布置

2.2.1、办公、生活设施

临时办公点设置于泵房施工场地附近,为单层轻型钢结构活动房,办公区建筑面积约7.0m*3.6m*8间;生活区主要以租用当地民房为主,离施工现场有一定的距离,工人上下班用大客车接送。施工现场设男女厕所,场内地面硬化,雨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通过排水沟排入附近集水沟。

沉井、泵房和顶管的生活和施工用水从施工现场附近业主或甲方提供的接口计量处,分别用Φ48PVC管引接至各用水点控制阀。海上施工、生活用水采用管道输送或船运供给。

采用电缆将电源从业主或甲方提供的接口处接至各用电点。取水泵房、顶管区用电负荷约为550KVA,考虑到施工用电的不饱和与不均衡性,总用电量按照500KVA接驳。水上施工用电以自发电为主,临时靠港停泊期间,采取陆上接电供给。

从水厂右侧的临时进场道路的出入口进入,通过引接部分临时道路到达取水泵房、顶管施工场地,路宽4.5m,块石、道渣路基,泥结碎石路面。

基坑开挖、沉井下沉、顶管时的弃土通过管道排放于附近的泥浆池进行沉淀,干化后短运出施工场地,用车辆运至弃土区堆放。泥浆池设于厂区的临海侧,距现场约300米,用草袋作围堰,堰体随弃土增加而加高,泥水经沉淀后排入海中。

3、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循环水泵房主要工作内容为:基坑开挖、填砂垫层、沉井制作、沉井下沉、沉井封底、上部结构施工。

取水泵房下部构筑物拟采用沉井的方法进行施工,为缩短沉井下沉周期,减轻地下水对沉井施工的影响,施工队伍进场后,首先在设计的泵房位置进行放样和布置降水深井,降低地下水位,然后进行基坑开挖和砂垫层施工,浇筑素混凝土垫层的砌筑砖胎膜,同期进行钢筋加工和模板加工。沉井总高度为20.2m,分成三次制作,每次制作高度分别为:7.2m、6m、7m,三次浇筑结束并在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开始下沉。视现场降水效果,沉井下沉优先采用排水法(干式)下沉的工法进行,或采用排水法与不排水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下沉,以减少下沉过程中因地质原因所带来的沙层液化和塌方,加快沉井下沉速度。沉井下沉到位后,如截水、截砂效果良好,采用干封底并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如不具备干封底的条件,采用水下混凝土封底,待封底混凝土强度满足排水要求后,抽干井内积水并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保养20小时后开始后续的顶管设备安装。

3.3、泵房沉井施工流程

泵房沉井部分的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4、循环水泵房主要施工方法

取水泵房分成:地下沉井、地面以上结构和建筑装饰。按招标文件,标高8.0m以下部分作为沉井施工,标高8.0m以上作为上部结构进行施工,室内的设备安装、装修按常规结构施工,泵房沉井的总浇筑量约为4280m3。

在完成基坑降水深井施工后,先进行前期的地下水降排,然后开挖沉井制作基坑。沉井在基坑中分三节制作,一次整体下沉到位,采用干封底(或备选方案:不排水封底),封底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并抽干积水后,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

现场地面标高约8.00m,根据地质勘探资料显示的施工区地质条件及地下水位和地表下各土层的情况推测地基承载能力,经计算初步确定基坑的坑底标高为+1.5m,下口平面尺寸按34*21m,即在沉井外包尺寸基础上每边各加2.3m左右的操作空间,由于基坑下挖所经过的土层全部为砂,经降水后,坡比按照1:1.5控制。

基坑采用液压挖掘机开挖,在接近标高0.2m时采用人工清底和理坡,弃土用自卸车运至业主指定的弃土场,不得就近堆放,以减少堆土对基坑边坡的稳定影响。清底时认真检查土层,如有松散或软弱层应采用砂石垫层置换。

为避免基坑及砂垫层在施工期间受雨水浸泡而降低承载力,基坑底部设置降排水系统:沿沉井外侧1.2m及DL下设置坡度为2%的排水沟,截面尺寸300*400mm(宽*深),沟内填碎石形成滤水盲沟,沉井四角及长边中部设8个D600集水井,集水井底标高比基坑坑底低1.5m,井笼用木条制成,外用滤网包裹,以利地下水渗入,内用1.5吋潜水泵排水。在砂垫层铺好至沉井下沉期间委派专人负责值守。

4.3.2、砂垫层铺设

由于地基承载力较低,为保证沉井第一节制作时的稳定,刃脚底部需采用砂垫层进行换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根据验算,砂垫层厚度取2m,能满足沉井施工时的承载力要求。

4.4、各工序施工方法

脚手架使用Ф50无缝钢管,随沉井的升高而升高。内部脚手瞒堂布置,纵横向均1.6m/道,层高1.8m,井外沿井壁四周搭设1.0m宽双排脚手并连成整体,层高1.8m,所有脚手立管下部垫200*200*30mm木块,并按规程要求设置斜撑和剪刀撑。为安全起见,脚手架临空处搭设简易栏杆,挂安全网,上铺竹笆片。所有脚手均与模板脱离,防止浇筑时沉井产生沉降而使脚手与模板变形。

4.4.3、钢筋加工与绑扎

沉井钢筋按图纸要求,工地现场下料加工成形,d≥20采用闪光对焊和机械对接,d<20可采用搭接焊,焊条应与钢材强度相适应,焊接钢筋在搭接长度范围内,受力钢筋接头截面积按规范要求控制。所有钢筋按图绑扎就位后挂上保护层垫块,垫块现场用高标号砂浆制作,平面尺寸50*50mm,厚度根据不同部位要求确定,垫块纵横向均匀布置,间距0.9m。关模前应详细检查各预埋件轴线、标高及平面位置,确保安装牢固,无遗漏和移位。

4.4.4、 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必须在具有商品混凝土生产资格的厂家定购,混凝土必须先进行配合比试配(设计),开盘时必须先进行开盘鉴定,出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混凝土进入工地后,做好现场同条件养护的试块,28天龄期后及时检测。

砼终凝后表面浇水养护,次数依砼表面湿润状态为原则,时间为7昼夜。夏季施工时,表面应覆盖草袋浇水养护。温度平均在5℃时,午间浇水一次。温度在0℃以下时,采用覆盖农用塑料薄膜,加一层10mm厚草袋,封闭砼中多余拌合水,是使自身养护。

沉井的侧壁模板在混凝土达到5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拆模时应采用专用工具进行,防止对混凝土表面产生损伤,影响井壁的整体外观质量。

根据地勘报告,沉井下沉穿越细砂及层中,其中②③层渗透系数很大,从工期等方面考虑,需采取诸如深井降水等措施才有可能干沉到位,以防沙层中含水量太大造成流沙,影响下沉施工。下沉前,第一节混凝土必须达到100%设计强度,其上各节达到70%设计强度。

沉井井壁上的对拉螺栓在凿除小木块后割掉,并用防水砂浆填实。

为保证封底素混凝土和后浇梁、板等与井体有较好的连接,下沉前应对所有与二次混凝土接触部位用风镐凿毛,并经验收合格。

拆除前应根据沉井重心位置及沉井结构、沉井沉降等因素对素混凝土垫层、砖模进行分组编号,按先底梁、隔墙后刃脚,先短边后长边的原则编制拆除流程图,施工时严格按图操作,力求分段、对称、依次、同步,以利沉井稳定,同时加强观测,密切注意下沉是否均匀。井内素混凝土垫层用风镐破碎,装入开底渣筐,利用塔吊吊出井外,手推车运至弃渣场地。

顶管穿墙套管和出水管穿墙套管在进入土层前,内侧用加工好的闷板严密封堵,套管内用黄粘土填实,套管迎土面采用M10砂浆砖砌体封堵。

首选方案:泥浆由送泥胶管直接排放于设在井外的废弃封闭的河道内,干化后运往指定的弃土区;

备选方案:设在业主指定的区域,草袋作堰体,随土体的加高而加高。输入的泥浆经充分沉淀后,水通过水泵、明渠排至附近河道,土方运至弃土场。

在拆脚手架的过程中在井内、外壁安装钢爬梯,以方便沉井下沉施工人员的上下,井面安装2座简易龙门吊供顶管、设备安装和机械移位之用。

测控系统按设计要求在下沉前准备就绪,沉井四角设立下沉标尺,用水准仪控制高程,用全占仪控制沉井四角位移,下沉前测出初始数据。

采用深井降低地下水位,以满足干下沉施工要求。

沿井周布设16座深井(其中迎海一侧布置密度增加),直径300mm,距井壁安全距离为10米,井深约28米。

b)深井井点系统设备:

井位放样→作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填管壁与孔壁间的过滤层→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降水井正常工作。

沉井第一节制作前进行深井施工,在刃脚进入砂层前应正常运转以使其形成稳定的降水漏斗,并运行至沉井封底结束、符合抗浮稳定要求后停止。

4.5.2、水力机械排水下沉

根据现场条件可选用抓斗取土和水力机械取土下沉。考虑到工期较紧,选用水力机械取土施工准备期短,而且取土均匀,易于控制,故优先使用水力机械取土下沉。但当井内涌水量较大,或深井降水难以奏效或效果不明显,井内出现管涌或流沙时应立即向井内注水,从而改用不排水法下沉;即采用相结合的方法:水力机械取土下沉→水力机械不排水下沉→空气吸泥不排水下沉。

A、水力机械取土下沉工作原理

用高压水将土体冲成小泥块或泥浆,由泥浆泵吸排至井外,当井深较大或扬程较高时,可通过增设增压泵来满足要求。

按泥浆浓度6%,有效工作时间16小时,工作效率75%,每套每天出土140*6%*16*75%=100.8m3,正常6套投入运转,每天可出土约600m3。

按刃脚踏面不冲空,隔墙(梁)冲空考虑,按下式计算下沉系数:

此阶段,刃脚底标高0.00m,其承载力特征值按fak=120kpa,土体对井壁的摩擦力f0=25kpa(均值),下沉深度H=12m,L=(29.5+16.5)*2=92.0m,浮力B=0,井体自重Q=3400.0*2.5t/m3=8500t,T=92*1.2*120=13248KN

计算表明:下沉系数能满足施工要求,沉井可保持较好的下沉趋势,但在接近标高时应严格控制隔墙下口掏空深度,严禁刃脚下取土。

先在沉井中间的墙板、井字梁自然分隔的区域内分别取土,待各区形成锅底后(深度约1~1.5m)再开动其它机组在周边区域内取土,待形成下沉轨迹后所有机组方可正常运作,只有当需加快下沉速度或纠偏时方可在井壁周边区域内有控制地取土。下沉取土时应统一协调,隔墙、刃脚部位应严格控制取土,应遵循“先前池、后泵房,先挖锅底,后掏底梁,对称取土,均匀连续下沉”的原则,然后在沉井偏差不大的情况下向四周分层、对称、均匀取土,刃脚部位需保留2.0m左右宽的土堤。

4.5.3、水力机械不排水下沉

此法作为应急方案之一,是在排水下沉法不能继续施工时的首选方案。

4.5.4、空气吸泥机不排水下沉

A、取土机械:采用ф150mm空气吸泥机取土。其构造包括:空气吸泥器、吸泥管、排泥管、风管及配件。简述如下:①吸泥器:用钢板制成ф274mm×1260mm×6mm气泡,在气泡一定位置开一定数量的ф5mm进气孔,上下端用法兰与吸、排泥管连接。②排泥管:用ф150mm×6mm无缝钢管加工而成,单根长6m,法兰连接,另加工42根单长2m的短管,便于组合拆装。每台吸泥机井内排泥管由2节6m、3节2m组成,总长18m。上井与下井、地面处采用Ф150mm*4000mm胶管连接。③吸泥管:用Ф150mm*400mm*6mm钢管制成,用法兰与吸泥器连接。④风管:用Φ38mm钢管制成,焊接在排泥管上。上下井处用胶管。⑤供气系统:理论上每台吸泥机由一台6m3/min电动空气压缩机供气即可满足要求。由于多台吸泥机同时使用,可通过贮气包使空气量分配均匀。

B、机械配备:原则上每2区格布置1套吸泥机,共6套,空压机6m3/min共8台。吸泥机依据区格土体情况相应调整位置。

C、施工能力:Φ150吸泥器每台工作面积为13~26m2,每台班约能出土120m3,吸泥管影响直径约为1.5m。正常按6台投入运转,每天出土约120*3*6=2160m3。

D、井内补水:利用原水力机组中的离心泵往井内补水。

4.5.5、沉井下沉速率控制

其目的为通过控制井内取土,使沉井下沉速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从而保证下沉偏差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即下沉深度2.0m内,为使沉井形成稳定准确的下沉轨迹,此时应以慢为主,速率宜控制在0.3~0.5m/d,此时应在锅底取土,严格控制隔墙和底梁掏空。

即距设计标高2.0m前,速率可适当加快,根据计算的下沉系数和偏差情况可局部或大部掏空底梁和隔墙,锅底可加深,但仍应严格控制刃脚处取土。

即距设计标高2.0m内,此时应减慢下沉速率,以纠偏为主,作到有偏必纠,严格控制底梁、隔墙下取土,锅底挖深应减小,各区格内土体高度应基本持平,使沉井终沉标高控制在优良范围。

SL 52—2015标准下载4.5.6、常遇问题的预防及处理

在沉井下沉各阶段,应加强观测,若发生偏移和大的高差,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即沉井垂直度出现歪斜超过允许限度。此时应:加强观测资料的校核和分析;分区、依次、对称、同步拆除素混凝土垫层,并及时用砂或砾石回填;在刃脚高的一侧加强取土,低的一侧少取土或不取土,待正位后再均匀分层取土。

即沉井轴线产生位移现象。此时应:首先加强测量资料的复核,然后控制沉井不再向偏移方向倾斜,在刃脚高的一侧加强取土,低的一侧少取土或不取土。

即沉井下沉速率超过取土速度,出现异常情况,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有:控制隔墙、底梁下取土,井外塌方及时回填并夯实,以增大侧面摩阻力;及时将下沉方法改为不排水法下沉,增加浮力。

沉井下沉达到设计标高,经8小时沉降观测,当累计下沉量不大于10mm后即应组织封底工作。根据终沉时的下沉方法采用相应的封底方法,如采用排水法则用干式方法封底,如采用不排水法,则采用导管法浇筑水下封底混凝土。

根据本公司历次类似工程经验,结合沉井下沉系数分析,沉井终沉就位后,周边区格土层厚度大于中央区格,刃脚下踏面有较多土体,中央底梁、隔墙下部分冲空,为保证沉井稳定,封底拟先中央区格,后周边区格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pdf,并求对称、同步。

块石回填超挖部分及底梁、隔墙下冲空部分→抛填碎石500mm→浇筑C20素混凝土封底层→浇筑1500mm厚钢筋混凝土底板。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