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五层办公楼碗扣式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2019年)

地上五层办公楼碗扣式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2019年)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1.3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地上五层办公楼碗扣式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2019年)

(3)新钢管的尺寸和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钢管规格:φ48×3;

GB/T 38769-2020 金属材料 预裂纹夏比试样冲击加载断裂韧性的测定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③应有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 228的有关规定;

④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4)旧钢管的检查在符合新钢管规定的同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6)扣件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

①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母必须更换;

②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③支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本工程使用模板原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5)规定,模板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规定,所用模板必须为新模板,不得使用其它地方用过的二次模板;模板接缝应严密,密度达到450~880㎏/m³。根据规范,本工程应使用模板为,规格为1800×915×15镀模黑层板以及1800×915×12普通层板。

本工程使用木枋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规定,弯曲度检测、边皮验收、厚度验收、长度验收必须在国家相关规范规定范围内。根据规范,本工程应使用的木枋规格为100mm×50mm。

加固装置采用蝴蝶卡、对拉螺栓, 对拉螺栓规格采用φ14,对拉螺杆长度为结构宽度加420mm。

圆盘锯主要运用于木工加工棚,其主主要功能是对模板、木枋等原材进行加工,将模板、木枋加工成工程所需大小以便吊运、安装。

主要运用于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作面狭小、模板损伤等需进行小操作的部位。

配备木工锤、钉子、铁丝等用于模板安装,配备墨线、水平管、吊线附等用于模板定位。

3.2.6材料及机具需求计划表

根据以往本公司在类似承重支模架工程的成功实例,决定本工程的承重支模架以采用普通碗扣式钢管搭设满堂架支撑系统。

因现建筑市场实际情况等原因,造成部分材料不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表中红色数字为不能满足国家标准的材料),因此本次模板构造表中,所有材料均按现场实际情况考虑,并参与计算(计算书详方案最后附件)。

找平放线→ 柱钢筋绑扎→ 钢筋隐检→ 预留预埋→ 安侧模→ 摆主梁→ 柱侧加对拉螺杆→ 模板验收→ 浇筑混凝土→ 模板拆除。

弹梁轴线并复核 → 搭支模架→调整托梁→摆主梁→ 安放梁底模并固定 → 梁底起拱 → 扎梁筋 → 安侧模 → 侧模拉线支撑(梁高加对拉螺栓)→ 复核梁模尺寸、标高、位置 → 与相邻模板连固。

搭支架 → 测水平→摆主梁→ 调整楼板模标高及起拱 → 铺模板 → 清理、刷油 → 检查模板标高、平整度、支撑牢固情况。

4.3.1模板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并控制模板的偏差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拼装好模板后要求逐块检查其背楞是否符合模板设计,模板的编号与所用的部位是否一致。

(2)模板的基准定位工作:

①首先引测建筑的边柱或者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并根据轴线与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线、边线以及外侧控制线,施工前5线必须到位,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

②标高测量,利用水准仪将建筑物水平标高根据实际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的安装位置;

③竖向模板的支设应根据模板支设图;

④已经破损或者不符合模板设计图的零配件以及面板不得投入使用;

⑤支模前对前一道工序的标高、尺寸预留孔等位置按设计图纸做好技术复核工作。

在楼面上弹纵横轴线和柱四周边线,并做好检查复核工作;在柱模板支设前对柱根部清理,同时在柱、梁接槎部位及墙阳角接缝处处加垫海棉,以防止漏浆;为了保证墙的截面尺寸,设置双钢管柱箍。考虑楼层高度较大且柱实际高度达8100mm,柱一次成型难以保证施工质量,对此柱子采用分层浇筑方式施工,建议分两层进行浇筑;柱第一次浇筑到第一层梁高(4.5m),然后在进行第二次浇筑,要求满堂架水平杆件需与柱相连,以增加满堂架的水平稳定性。

4.3.3梁、板模板

(1)梁、板的安装要密切配合钢筋绑扎,积极为钢筋分项提供施工面;

(2)所有跨度≥4m的梁必须起拱0.2%,防止挠度过大,梁模板上口应有锁口杆拉紧 ,防止上口变形;

(3)所有≥2mm板缝必须用胶带纸封贴;

(4)梁模板铺排从梁两端往中间退,嵌木安排在梁中,梁的清扫口设在梁端;

(5)梁底模板增加立杆根数1根,居中布置,梁两侧立柱间距500mm,详见计算书梁立杆布置图。

4.3.4柱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时按先浇筑柱墙混凝土,再浇筑梁板。墙混凝土采用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0mm,振捣棒不得撬动钢筋和预埋件。上面在振捣时,柱下有人随时敲打模板,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采用两层浇筑,前后两次浇筑时间为前次混凝土停止流动,但在终凝前进行下层混凝土浇筑。柱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用振动棒振实,浇筑过程中派有经验泥水工观察是否有漏振捣,随时敲打模板,有异常现象及时与上部振捣人员联系,并报告施工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3.5梁、板混凝土浇筑

(1)梁板混凝土浇筑按中、边、角的顺序依次施工,有利于整体结构的稳定,并可防止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中的侧压力而引起梁柱的倾斜和偏移。

(2)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式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20mm~30mm位置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

(3)浇筑板时,混凝土的虚铺厚度要略大于板厚,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用铁插尺或拉线检查混凝土厚度,板面标高控制采用拉线控制,在浇捣板面混凝土前由测量人员在柱钢筋四角筋上抄出+0.5米的标高,以此控制板面平整度。

(4)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施工作业人员采踏钢筋,铺设一道施工通道,作为施工人员通行及施工作业用。

(5)梁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将其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底板以下20mm~30mm,浇筑时下料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仍用“赶浆法”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振动棒振捣混凝土的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无气泡浮出为止。振动棒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内深度不小于50mm。

(6)梁板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有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时间不超过规范规定的时间1.5小时。

(7)楼板混凝土收面工作应随混凝土的干硬速度情况进行,首先在混凝土振捣密实后用刮尺刮平,用木磨板收面一次,在第一次收面后1h~2h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次收面,因泵送水泥含量大,为了减少收缩裂缝,待混凝土表面无水渍时,进行第三次研压抹光。柱、墙钢筋内同的混凝土面必须与板面混凝土平齐密实。

4.3.6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1)混凝土浇筑时先浇筑四周与高支模中空四周处的柱,再向其它部位分别推进,以减少模板支撑系统的集中荷载,避免因混凝土集中浇筑一个部位导致模板支撑系统倾覆。

(2)混凝土泵输出的混凝土在浇捣面处不准堆积过量,以免引起过载造成支承系统破坏,板面下沉的工程事故发生

(3)本工程高支模混凝土浇筑需在白天进行浇筑。

(4)如混凝土浇筑时避免不了在夜间施工,需加强施工照明,争取不留照明盲区。

(5)混凝土施工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严禁酒后上班。振动器的作业人员,应穿胶鞋,戴绝缘手套,使用带有漏电保护的开关箱。

(1)拆模板前先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模板拆除前必须办理拆除模板审批手续,经技术负责人、监理审批签字后方可拆除。

(2)支拆模板时,2米以上高处作业设置可靠的立足点,并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拆模顺序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从上往下的原则。

(3)模板拆除前必须有混凝土强度报告,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拆模。

①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②底模拆除梁长>8米,混凝土强度达到100%;≤8米混凝土强度达到75%;悬臂构件达到100%后方可拆除;

③板底模≤2米,混凝土强度达到50%;>2米、≤8米混凝土强度达到75%;>8米,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方可拆除。

(4)柱模拆除,先拆除拉杆再卸掉柱箍,然后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然后一块块往下传递到地面。

(5)楼板、梁模拆除,应先拆除楼板底模,再拆除侧模,楼板模板拆除应先拆除水平拉杆,然后拆除板模板支柱,每排留1~2根支柱暂不拆,操作人员应站在已拆除的空隙,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木档自由坠落,再用钩子将模板钩下。等该段的模板全部脱落后,集中运出集中堆放,木模的堆放高度不超过2米。楼层较高,支模采用双层排架时,先拆除上层排架,使木档和模板落在底层排架上,上层模板全部运出后再拆底层排架,有穿墙螺栓的应先拆除穿墙螺杆,再拆除梁侧模和底模。

(6)当立柱的水平拉杆超过2层时,应首先拆除2层以上的拉杆。当拆除最后一道水平拉杆时,应和拆除立柱同时进行。

(7)当拆除4~8m跨度的梁下立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两端拆除。拆除时,严禁采用连梁底板向旁侧拉倒的拆除方法。

4.3.8拆模注意事项

(1)不能使用撬棍沿边硬撬;

(2)拆模后,要及时做好预埋件、预留洞口复测工作;

(3)若洞口尺寸、垂直度误差超出规范要求,及时进行修补;

(4)做好预留口的安全防护工作;

(5)模板拆除吊运至存放地点时,模板保护平放,然后用铲刀、温布进行清理,模板有损坏的地方要及时进行修理,以保证使用质量;

(6)模板拆除后,及时进行板面清理,涂刷隔离剂,防止粘结灰浆

4.3.9支撑架体拆除

(1)对脚手架的连接点、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确认脚手架不存在严重隐患。如存在影响拆除脚手架安全隐患,应先对脚手架进行整修和加固,以保证脚手架在拆除过程中不发生危险。

(2)应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3)对参与脚手架拆除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检查、监督人员进行施工方案、安全、质量和外装饰保护等措施的交底。交底的内容应包括拆除范围、数量、时间和拆除顺序、方法、物件垂直运输设备的数量,脚手架上的水平运输、人员组织,指挥联络的方法和用语,拆除的安全措施和警戒区域。如果在夜间施工还要有照明和安全用电等内容。交底要有记录,双方均应在交底上签字。

(4)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5)对拆除脚手架用的垂直运输设备要事先检查和试车,使之符合安全使用的要求,并对操作人员和使用人员交底,规定联络用语和方法,明确职责,以保证脚手架拆除时其垂直运输设备能安全运转。

4.3.9.2拆架作业时

(1)划分作业区,周围设绳绑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应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2)拆除脚手架要特别加强出入口处的管理。拆除脚手架时,下部的出入口必须停止使用,对此除监护人员特别注意外,还应在出入口处设置明显的停用标准和围栏,此装置必须内外双面都加设置。

(3)在拆除脚手架周围,于坠落范围四周设置明显“禁止入内”的标准,并有专人监护,以保证在拆除脚手架时无其他人员入内。

(4)拆架的高处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扎裹腿、穿软底防滑鞋。

(6)材料先向垂直运输设备集中,然后由垂直运输设备向下运送,绝对禁止从高处向下抛掷,以免伤害地面工作人员,损坏地面的设备和物件,损坏脚手架的钢管、扣件和其他材料。运送脚手架拆下的钢管、扣件和其他材料的垂直运输设备应固定建筑物结构上,不应固定于脚手架上。

(7)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拉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而后拆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立杆等,并按“一步一清”原则依次进行。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架作业。

(8)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件,拆除纵向水平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除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件。

(9)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10)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电源线,以防触电事故。

(11)在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12)拆下的材料要徐徐下运,严禁抛掷。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整齐堆放,“当天拆当天清”,拆下的构配件应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并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存放。

(13)支撑系统拆除时,拆除的钢管、扣件不得集中堆放在一处,应分几处进行堆放,且堆放荷载不得超过剩余支撑系统的支撑荷载。且当钢管、扣件堆放一定程度后就用垂直运输设备吊走。

(14)与已修筑好的建筑物相邻近的架体拆除时向其楼层传递钢管、扣件,传递时建筑楼层需派专人对钢管、扣件进行传递、运送,不得抛掷。

(1)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相互位置的正确。

(2)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

(3)不同支架立柱不得混用。

(4)构造简单,装板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浇筑混凝土等要求。

(5)多层支撑时,上下二层的支点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应设底座和垫板。

(6)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m,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7)拼装高度为2m以上的竖向模板,不得站在下层模板上拼装上层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临时固定措施。

(8)当支架立柱成一定角度倾斜,或其支架立柱的顶表面倾斜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底脚必须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

(9)梁和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示意图如下:

(10)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向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距离,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各设一道水平拉杆。

(11)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12)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Ф48×3.0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0m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50mm处进行固定。

(13)支架搭设按本模板设计,不得随意更改;要更改必须得到相关负责人的认可。

4.4.2杆件支撑要求

本工程碗扣式支撑体系杆件要求如下:

(1)本工程立杆拟采用3m+3m+1.5m立杆相组合的方式。

(2)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端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3)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垫板,垫板厚度不小于50mm。

(4)严禁将上端的立柱与下端的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4.4.2.2水平拉杆

(1)本工程横杆采用900mm长横杆

(2)每步纵横向水平杆必须拉通;

(3)水平杆件接长与立柱连接点大样如下

(4)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 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如下图所示:

(1)满堂模板支架立柱,应在外侧周围一圈由下至上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每隔10m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其宽度为4~6m,且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当立柱支架高度为8~20m时,在纵横向相邻的剪刀撑之间应设置斜撑,并在顶部和扫地杆剪刀撑中部增加一道剪刀撑。

(2)剪刀撑的设置必须符合规范《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中相关规范规定。

(3)钢管碗扣式剪刀撑搭设示意图:

4.4.2.4周边拉结

(1)竖向结构(柱)与水平结构分开浇筑,以便利用其与支撑架体连接,形成可靠整体;

(2)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3)用抱柱的方式(如连墙件),如下图,以提高整体稳定性和提高抵抗侧向变形的能力。

(1)高支模支模架及其支撑体系首次检查应有项目经理带队检查核实。

(2)支模架在施工施工阶段应每天由专业技术人员检查一次,且形成每日检查记录纸质报告。

(3)高支模支撑架体搭设前,对进入现场的各种构配件材料员、技术员、质检员应按相关国家标或规定准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应及时清除出场

(4)高支模支撑架体搭设及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注意以下检查要点,以下要点不合格时,应立即体制作业并且整改。

①构配件和加固件是否齐全,质量是否合格,连接和挂扣是否紧固可靠,钢丝绳是否松动、断股等;

②安全网的张挂及扶手的设置是否齐全;

③杆件的设置和连等构造是否符合要求;立杆是否悬空;

④垂直度、水平度及立杆的沉降是否合格;

⑤搭设高支模支撑架时,应有保证安全上下的爬梯或斜道,严禁攀登架体上下。

⑥连接点螺姆是否松动;

5.1.1安全管理体系及职责分工

5.1.2安全管理流程

5.1.3安全应急救援小组

5.1.4应急救援小组及职责

(1)组织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执行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及各种安全管理制度。

(2)进行教育培训,使小组成员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常识,同时具备安全生产管理相应的素质水平,小组成员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技能和安全生产素质。

(3)制定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实施,确定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和应急救援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查、验收、监控和危险预测。

(1)支模前必须搭好相关脚手架;

(2)拆模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好安全带;

(3)在拆墙模前不准将脚手架拆除,拆除顶板模板前规划安全区域和安全通道,将非安全通道用钢管、安全网封闭,挂“禁止通告”安全标志,操作人员不得在此区域施工作业,必须在铺好的操作架上操作;

(4)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对模板支撑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

(5)木工机械必须严格使用倒顺开关和专用开关箱,开关箱需接保护零线且绝缘良好,施工用电机具必须接漏电保护器;

(6)用塔机吊运模板时,必须与信号司索工相配合,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7)对电梯间模板施工作业区域必须层层搭设安全防护平台。

采用全站仪(LeicaTS06plus)、水准仪(苏一光DSZ2)对支撑体系进行监测,主要监测体系的水平、垂直位置是否有偏移。

5.3.2 监测点设置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专人检查支架和支撑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变形和水平位移情况的应及时解决。

5.3.4 仪器设备配置

班组每日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进行安全周检查,公司进行安全月检查,模板工程日常检查重点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连墙件是否松动;

(3)架体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垂直度偏差;

(4)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现象;

(5)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6)支架与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30分钟一次,在混凝土实凝前后及混凝土终凝前至混凝土7天龄期应实施实时监测,终凝后的监测频率为每天一次。

(1)本工程立柱监测预警值为10mm,立柱垂直偏差在24mm以内;

(2)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疏散人员,并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六、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与分工

6.1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及分工

项目经理部按照我公司颁布的《工程项目管理手册》、《项目质量管理手册》、《CI工作手册》、《项目技术管理手册》、《项目质量管理手册》、《项目安全管理手册》、《项目成本管理手册》、《方针目标管理手册》执行。

项目经理部总承包组织机构图。根据组织机构及管理体系,项目经理部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责任,各岗位各行其职。现场组织机构框图如下: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项目经理部主要管理人员责任分工如下:

项目经理:作为我公司驻现场全权代表,管理工地一切技术、经济、质量、安全、行政事务;

生产经理:负责生产调度、进度控制、材料供应、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事务;

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管理、质量控制、资料整理等事务;

安全员:主要负责工程施工各环节安全施工工作;

质检员:主要负责工程质量“三检”工作;

资料员:主要负责工程施工资料整理;

材料员:主要负责材料计划供应、材质检验等工作;

本工程将按不同工种、不同施工部位来划分作业班组,使专业班组从事性质相同的工作,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同时将根据工程各阶段工作内容及工程量来合理配置劳动力,并根据施工生产实际情况及时调配相应专业劳动力,以达到对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的目的。

劳动力计划具体详见下表:

(1)高支模支撑架体搭设前,对进入现场的各种构配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应及时清除出场

①构配件应有相应的产品标识及产品质量合格证;

②构配件应有相应的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及产品使用说明书;

③当对构配件质量有疑问时,应进行质量抽检和实验。

(2)高支模支撑架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应按规定对脚手架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①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③遇有六级强风及以上风或大雨后

(3)架子搭设和组装完毕,使用前必须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项目安全负责人、架子班长等人员组成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单。

(4)验收时应具备下列文件

①根据编制依据相关文件规范、标准要求所形成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②专项施工方案及变更文件;

④高支模支撑架构配件的出厂合格证或质量分类合格标志;

⑤高支模支撑架工程的施工记录及质量检查记录;

⑥高支模支撑架搭设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及处理记录;

⑦高支模支撑架工程的施工验收报告。

(5)高支模支撑架工程的验收,除查验有关文件外,还应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应着重以下各项,并记入施工验收报告。

①构配件和加固件是否齐全,质量是否合格,连接和挂扣是否紧固可靠,钢丝绳是否松动、断股等;

②安全网的张挂及扶手的设置是否齐全;

③杆件的设置和连等构造是否符合要求;立杆是否悬空;

④垂直度、水平度及立杆的沉降是否合格;

⑤搭设高支模支撑架时,应有保证安全上下的爬梯或斜道,严禁攀登架体上下。

⑥螺杆、螺母等是否松动;

(6)脚手架使用期间的检查

①高支模支撑架使用期间必须设专人经常检查,当其从安全维护架转换为装饰施工时,必须及时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必须经过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签字批准,才能使用。

②检查后不合格部位必须及时修复或更换,符合规定后,方准许继续使用。

7)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项目质量验收管理体系,质量验收人员以项目部技术总工、质量总监为负责人,技术部、质量部、工程部全体为主要验收人员,推行国际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ISO8001:2000),强化质量职能。验收标准如下:

8.1火灾应急处置措施

(1)发生火情后,项目经理组织各部门人员用灭火器材等进行灭火。如果是由于电路失火,必须先切断电源,严禁使用水或液体灭火器灭火以防触心事故发生。

(2)及时报警,组织扑救,集中力量控制火势。消灭飞火疏散物资减少损失控制火势蔓延。注意人身安全,积极抢救被困人员,配合消防人员扑灭大火。

(3)火灾事故后,保护现场,组织抢救人员和财产,为防止事故扩大,必须以最快的方式逐级上报,如实汇报,不得隐瞒。

8.2触电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要贯彻“迅速、就地、正确、坚持”的触电急救八字方针。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 (2)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 ①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 ②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布带等物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 ③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 ④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⑤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然后再采取其它办法把电源切断。 ⑥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拢跳跃地接近触电者。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 (3)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②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它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 ③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 ④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 ⑤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4)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

8.3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剌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5)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8.4坍塌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当发生事故后,抢救重点是集现场的人力、物力、设备尽快把压在人上面的土方、构件搬离,受伤者抬出来并立即抢救。 (1)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骶骨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或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脊运。

(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运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5)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6)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斗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8)如有脚手架倾覆事故发生,按小组预先分工,各负其责,但是架子工长应组织所有架子工,立即拆除相关脚手架,清理有关材料,保证现场道路畅通,方便救护车辆出入,以最快的速度抢救伤员,将伤亡事故降到最低。

8.5机械伤害应急处置措施

(1)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8.6高温防暑应急处置措施

①夏季高温到来期间,组织有关人员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及时调整炎热季节的上下班时间,避开炎热高温时段(中午11点~下午15点)错峰施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②保证干净卫生的饮水、绿豆汤供应和提供按劳动规定的津贴待遇。

③食堂饮食要卫生,食品要新鲜,保证工作人员健康,食堂严禁冷荤、冷素食品,严禁购买腐蚀食物,防止食物中毒。

④浇筑好的混凝土养护工作要得到高度重视,要在混凝土初凝后,及时得到覆盖,并浇水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使混凝土表面发生裂纹。

⑤根据气温情况,及时配合做好混凝土配合比和坍落度的调整工作,满足施工要求和质量标准。

⑥项目部配备的主要药品如下:发烧药、腹泻药、消炎药、降暑药等治疗药品,同时提供菊花茶、降火凉茶、绿色保健食品等。

⑦结合夏季施工时期,制定切合实际的夏季施工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做好广泛宣传教育工作。

⑧在高温环境下,为防止火灾发生,严禁在施工场地内吸烟,若吸烟必须到设置的吸烟室吸烟,同时严禁在有油库、木料仓库等易燃、易爆处进行切割机、焊机施工。

⑨改善职工的生活环境,及时供给茶水和发放防中暑保健用品,确保职工有良好的身体从事施工。

(2)高温防暑施工措施与物资配置

①为避免施工期间工人中暑,需在工地现场各班组施工地点搭设遮阳棚,设立休息室,在每处休息区需为现场施工人员每人配备毛巾一条,每隔2小时需要让施工人员回休息区休息15分钟,以防止不必要的危险事故发生。在休息室内设冰块、茶水、毛巾、防暑药等。

②为防止因室内过热导致第二天无法正常安全施工,需在各工作人员休息房间配备风扇一台,生活区需配备电冰箱一台。

③为防止因公事出车,车辆救护不到位,导致中暑人员救治不及时,现配备应急救援专用汽车一辆,进行救护工作。

④动员职工,根据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充分发挥有降温设备的效能,添置必要的设施,并及时做好检查维修工作。关心职工的工作、生活,注意劳逸结合,调整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加班时间,入暑前,抓紧做好高温、高空作业工人的体检,对不适合高温、高空作业的适当调换工作。

藿香正气水:能清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

清凉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

仁丹:能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头昏脑胀、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

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

无极丹:能清热祛暑、镇静止吐。避瘟散:为防暑解热良药。能祛暑化浊、芳香开窍、止痛。

金银花: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功效。可开水泡代茶饮。

(3)夏季高温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①采取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加强对各班组的宣传、教育,使每人都掌握夏季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到每人都懂得保护自己;懂得救护他人。

②轻度患者:现场作业人员出现头昏、乏力、目眩现象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防止出现二次事故,其他周边作业人员应将症状人员安排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区域休息,供应其凉水、湿毛巾等降温用品。并通知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观察、诊治。

③严重患者(昏倒、休克、身体严重缺水等):当作业现场出现中暑人员时,应第一时间转移到最近的医院进行观察、治疗。

④依具往年的气温情况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作息时间,避开每天气温的最高时间段进行施工作业。当室外气温高于40℃时,项目部应对各班组下达停止现场施工作业指令。

8.7大风防台施工措施

(1)大风防台施工安排

①及时收听天气预报,与广州市气象预报部门保持联系,防止大风天气的突然袭击;

②对项目部临建设施、模板支架、脚手管架等进行全面仔细的防风安全检查,检查包括加固揽风绳的安装、各类标志标牌的固定、连接螺栓等的固定是否牢固可靠。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整改,安排专人进行复查。

③在脚手架等高处作业完成后,需将所有的零件、工具、废弃物清理干净,避免因大风吹落造成的伤人、伤物事故。

④风力超过6级时不得进行室外施工作业。

⑤大风来临之前要及时安排作业人员撤离到安全区,注意人身安全。

⑥大风到来之前,按照“三防”应急预案,大风分级行动对所管辖的施工区域和主要设备,如高耸的机械、脚手架、未装好的钢筋、模板、临时设施等进行检查、处置、临时加固。堆放在箱梁顶面的小型机具、零星材料要堆放加固好,不能固定的东西要及时搬到建筑物内,高空作业人员应及时撤至安全地带。大风过后,要立即对模板、钢筋、脚手架、电线路等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梁模板(碗扣式,梁板立柱共用)计算书

设计简图如下:

按简支梁计算:

截面抵抗矩:W=bh2/6=350×12×12/6=8400mm3,截面惯性矩:I=bh3/12=350×12×12×12/12=50400mm4

q1=γ0×max[1.2(G1k+(G2k+G3k)×h)+1.4Q1k,1.35(G1k+(G2k+G3k)×h)+1.4ψcQ1k]×b=1.1×max[1.2×(0.1+(24+1.5)×1.3)+1.4×2.5,1.35×(0.1+(24+1.5)×1.3)+1.4×0.7×2.5]×0.35=18.225kN/m

q2=[1×(G1k+(G2k+G3k)×h)]×b=[1×(0.1+(24+1.5)×1.3)]×0.35=11.637kN/m

Mmax=0.125q1L2=0.125×18.225×0.122=0.033kN·m

σ=Mmax/W=0.033×106/8400=3.905N/mm2≤[f]=15N/mm2

CECS314-2012标准下载 νmax=5q2L4/(384EI)=5×11.637×1204/(384×10000×50400)=0.062mm≤[ν]=L/400=120/400=0.3mm

3、支座反力计算

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1q1L=1×18.225×0.12=2.187kN

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1q2L=1×11.637×0.12=1.396kN

JGJT393-2017 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标准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面板传递给小梁q1=2.187/0.35=6.249kN/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